当初乙辛做了大头领的信儿传过来,我是想着九娘子之奇,那位乙辛哪怕只有九娘子一半,做这个大头领,都是绰绰有余,感慨之下,才断定这大头领,就是乙辛。

九娘子说过一回,迪烈父子,是乙辛挑中的人。

今天我杀乙辛时,乙辛毫不犹豫拿亲生骨肉当武器抛向我,这份狠辣冷硬,我做不到,王爷大约也做不到,单看这一条,乙辛就远胜男子百倍。”

“你没接。”秦王这句话没有丝毫疑问,只是陈述,“你大约不会抛出,可你能避开不接,我大约不忍不接,我不如你。”

秦王语调沉落,乙辛这份狠厉,他做不到,郭胜这份狠辣,他也做不到。

“是阿夏……”

秦王的话没说完,就被郭胜打断,“我当初和陆将军说三位东主时,还说过一句,李家兄妹四个,未来最耀眼出色的,只怕就是九娘子,如今看来,特别是九娘子定给了王爷之后,这句话,只怕这两个字,已经可以不用了。

王爷,您和九娘子虽说还没有成亲,可夫妻名份已定,除了生身父母,您跟姑娘,两位一体,同富贵共患难,是这世上最亲的人了。有什么话,在下以为,王爷自己问姑娘,才最佳。”

郭胜双手抚在膝上,微微欠身,十分恭敬。

秦王直视着郭胜,郭胜欠身低头垂眼,恭敬恭敬,一眼不看秦王。

片刻,秦王站起来,“你辛苦了,回去好好歇一歇。乙辛死了比活着好,这一条,我跟九娘子想法一样。”

“王爷圣明。”郭胜忙站起来,冲秦王恭敬躬身,秦王斜睨着他,“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最好先跟阿凤打个招呼,省得连累了别人。”

“是!”郭胜再次欠身,答的极是恭敬。

郭胜退出上房,经过陆仪,低低道:“累了,我先回去,明儿咱们再说话。”

陆仪看着郭胜大步出了垂花门,转身进了上房。

“郭胜说,是阿夏。”秦王背着手站在窗前,头也不回道。

陆仪走到秦王身后,沉默片刻,“去年,世子离开京城的时候,交待过我一句话。”陆仪声音很低,“说是,王爷若能娶回九娘子,于王爷大事,事半功倍。”

秦王猛的转身,直盯着陆仪。

陆仪迎着他的目光,“我比王爷留心得早。离开杭州城后,直到九娘子回到京城,只有世子去高邮时,见过九娘子,高邮案之所以如此干脆利落一网打尽,郭胜功不可没,郭胜从来没说过是他的功劳,只说侥天之幸。那一趟,只怕世子看到了什么。”

秦王低低嗯了一声,拙言那一趟回来后,再说到阿夏,和从前确实有些不一样。

“我和郭胜把酒夜话,郭胜屡次评论李五和李六,亲近却不敬重,却从来没评过九娘子,哪怕一个字,不评,连说都没说过,我提到了,他也是避而不谈。”

顿了片刻,陆仪眼帘微垂,“江延世头一回见到九娘子,是九娘子刚刚回到京城,在长垣码头,小古说,江延世找他打听过一回,听说九娘子只有十一岁,极是惊讶,咱们是从小看着九娘子,先入为主,总觉得九娘子是个小孩子,可江延世……江延世眼光极好。”

“这些,都烂在心里吧。”好半天,秦王低低吩咐,“拙言这里,明天见了他,我跟他说。郭胜说的对,阿夏的聪慧,只怕世人不容。你明天让人接阿夏过来一趟,我有话交待她。”

陆仪欠身答应,“离早朝还有一个多时辰,王爷赶紧睡一会儿,明天早朝上,只怕不得清静。”

“嗯。”秦王低低应了,“叫可喜收拾收拾厢房,我就歇在这里,你也去歇一会儿。”

陆仪答应,出门叫了可喜进来,自己也找地方赶紧睡一会儿去了。

第三百六十章 渊源

金拙言和柏乔两个,后半夜里理顺了乙辛自杀这件事的经过:先是乙辛女儿不知道怎么摔伤了,伤的很重,因为是中秋节,外头热闹,疏忽没听到动静,乙辛就自杀了。

皇上意外呆怔之后,无数伤感,乙辛一介弱女子,又是在王庭金帐中养尊处优长大的,昨天入城被万人围观,再加上女儿伤重,女人脆弱,崩溃而死,也是常理。

金拙言和柏乔垂头跪在地上,听着皇上的感慨万千,一声不响。

散了朝,金拙言和柏乔被金相和柏景宁各自叫走,关门教训。

午后,宫里又传出旨意,乙辛之死,虽是她无力支撑而自杀而亡,金默然疏忽之责也不能不究,人命关天,此次大功就不宜再多议了,着金默然静心思过三个月,之后,再议差使。

至于柏乔,罚了半年俸禄。

秦王回到王府时,李夏已经在他那间书房里,等着他了。见秦王进来,放下书,从椅子上站起来,却没迎上去。

秦王站在门口,招手叫阿夏,“咱们到园子里逛逛。”

李夏出来,和秦王并肩出了屋,从旁边月洞门穿出去,往后园过去。

李夏和秦王并肩,自自在在的走着,却一句话不说。

两人沉默走了一段,秦王看着前面繁盛的万寿菊,闲话道:“昨天夜里,郭胜把乙辛杀了。”

“嗯,我知道,是我让他杀的。”

秦王脚步一顿,站住,转身面对着李夏,李夏也转过身,和他直面,仰头看着他,“昨天她进城的时候,衣衫褴褛,几乎不能蔽体,光着脚,一路寒瑟跌撞,尊严全无。

一国之尊,战败被俘,要是换了你,你会这样吗?

她不是战败,她这是哀兵之道,她能在草原狼群中脱颖而出,又有这样的心计手段,狠得下心舍得下脸,这样的人,还是死了好。”

秦王目光有几分呆直,好一会儿,慢慢缓过口气,“我,确实做不到,你呢?”

“我能。”李夏尾音上扬,听起来十分轻松,“然后,等我缓回生机,有力量了,我一定十倍、百倍的讨还回来。”

李夏说着,转个身,甩着胳膊,悠闲自在的一边往前走,一边接着道:“所以,她还是死了好。”

秦王跟上李夏,“郭胜……”后面的话,秦王有些不知道怎么说。

李夏转个身,面对着秦王,一边甩着手倒退走着,一边笑道:“跟乙辛比,郭胜格局太小,你放心,我知道怎么用他,就象……”李夏拖着声音,站住,往前一步,站的离秦王极近,仰头看着他,“我知道你是我不用隐藏隐瞒的人,我知道你心里把我放在哪里,我知道你会怎么待我。”

“你知道我会怎么待你?你……”秦王心里生出几分无奈来,对她这份自信的无奈。

“如果只有一线生机,你肯定把这一线生机留给我。”李夏伸手按在秦王心口,神情严肃。

秦王呆了片刻,叹了口气,他没想过这些,不过,能肯定的是,他无法看着她受苦,更无法看着她死……

“我也是,要是只有一线生机,我就陪你一起死,我不独活。”李夏缩回手,转个身,裙子旋起又落下。

“都死了,不报仇了?你还是……”秦王听的苦笑,她是说陪他一起死……

“有金默然呢,留他报仇就行了。”李夏声调轻快,“我陪着你,生同生,死同死,你做什么,我都陪着你。”

“杀乙辛这样的事,要是再有下次,你让郭胜先跟阿凤说一声,安排好善后,这次是运气好。”秦王跟在李夏身后,走了十几步,叹了口气道。

“好。”李夏答的极快,不等秦王说话,接着道:“金拙言受罚,是早晚的事,就算没有乙辛死这件事,也会生出别的事,皇上是一定要把金拙言的功劳抹掉拉平的,这件事是帮了他,不是连累他,要说连累,也就是柏乔那半年俸禄,好在么,柏家又不靠俸禄过日子。”

“嗯。拙言也这么说。”秦王又叹了口气。

李夏侧头看着他,“皇上是这样的脾气,又不是只对你,你瞧着好了,等江延世回来的时候,他也得找出个这事那事,把江延世的功劳,也给拉掉抹平了,不过,我觉得江延世比金拙言聪明,说不定不用皇上找,他先找好送上门去。”

“阿夏,这些话,只能跟我说。”秦王低着头走了一会儿,伸手拉住李夏的衣袖,面对着她,郑重道。

“那当然,这天下,能跟我同生共死的,只有你啊。”李夏将手放到秦王手里。

秦王握紧李夏的手,低着头,慢慢走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你听说过李太后的事吗?”

“嗯,一点点,比如我们家和李太后同出一源。其它的,就都是书本上、戏文上的那些了。”

她从前没精力也没兴趣,这一回根本没兴趣去知道这位传说中如何如何的李太后。

“你们这一支,确实是和李太后最近的一支。李太后的父亲有位堂兄,一个祖父的,李太后这位堂伯是一年辛苦,仅能裹住温饱的穷农人之家,当初李太后扶棺返乡时,这位堂伯看到送李太后回乡的,是古氏太夫人,就发作了李太后……”

李夏轻轻噢了一声。

秦王看着她,一边笑一边摇头,“阿夏你真是……你一听就明白了。李太后当时好象只有五六岁,也是立时就明白了堂伯的用意。

后来,李太后有些余力,就常让人捎银子给堂伯,让他送子孙中有出息的孩子识字读书。

你们府上,当年高中榜眼的那位先祖,是这位堂伯的玄孙。

所以,你们府上那块匾额,前面永宁两个字,确实是李太后亲笔,当年写的是永宁侯,后来由侯落为伯,那个伯字,是找人仿写的。

算起来,你翁翁是这位堂伯第七世孙,你是第九世孙。”

“你怎么知道的?李太后真是五岁上就明白了堂伯的用意?五岁?”李夏巴掌伸到秦王面前。

秦王被她伸的上身往后仰,一边仰一边点头:“李太后留下了一本手记,不知道怎么到了阿娘手里,阿娘拿给我看的。你看,若论聪慧,本朝……有先例。”

“哈!”李夏放下手,意味不明的哈了一声,这位李太后是怎么回事,谁知道呢。“还有什么,你再说点给我听听。”

“本朝选后,一向是先从金家郑家唐家挑选,其次是各大家,古家自定鼎以来,从来没有女子入宫,就是跟皇家结亲的,都极少,这是李太后的告诫,说古家有古状元这位亚圣,以诗书田桑传家,才是长久之道。”

“李太后对古家最好。”李夏低低说了句。

“嗯,至于李家,李太后手记里,一个字没提过,只是在手记最后,太祖留下了几句话,说李氏女入宫,易生变数。”

“哈!”李夏惊讶的哈了一声,连眨了几下眼,看着秦王问道:“那我现在呢?算入宫了吗?”

“是生变数,又没说这变数是好是坏,只是变数而已。”秦王笑道。

“也是。”李夏手背到身后,旋个身,长叹了口气,“原来,我跟李太后渊源深厚啊!”

确实渊源深厚,这位李太后,只怕跟她一样,太祖说易生变数,难道是因为还魂这事,是都生在李家女身上?还是易生在李氏女身上?这可真是有意思。

第三百六十一章 福兮祸兮

陆仪站在书房院墙一角,远远看着边走边说着话,又蹲在路上,头挨头不知道在看什么的两人,慢慢吐了口气,

他过虑了。

金拙言从角门出来,站到陆仪身边。

“没事了?”陆仪回头看了他一眼。

“能有什么事儿?不就是不想让我领差使,我又没领过差使,从来没领过。”金拙言看着越走越远的两人,“郭胜怎么说?”

“不知道,他跟王爷私下说的话,王爷说,是九娘子,只说了这一句,一会儿你自己问王爷最好。”陆仪答的极其简洁。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高人,求过一卦,说王爷的事九死一生,只有一线之机,这一线生机,在他的婚姻上,现在看,这一线生机,王爷已经有运得了。”金拙言看着两人越走越远,低低道。

陆仪蹙起眉,转头看着金拙言,好一会儿,才移开目光,“你要是真觉得这是生机,那是生机自己找上门的,九娘子,”陆仪顿了顿,想着上元节那天,嘴角隐隐露出丝丝笑意,“实在真是令人佩服得很。”

“这是吉兆。他当初说要把阿夏嫁进古家,我就不赞成。”沉默片刻,金拙言看着陆仪低低问道:“阿夏为什么要杀乙辛?你想过没有?”

“乙辛该死,只是……晚上我约了老郭喝酒,到时候问问他,不过,”陆仪顿了顿,一脸苦笑,“老郭这个人,滴水不漏。”

“你是要听听他想让你知道什么?”金拙言的话有些拗口。

陆仪嗯了一声,“我看现在,也不一定用咱们操心,你看。”陆仪示意从另一条路上转回来的两人,“王爷只怕已经问过了。”

金拙言的目光从两人身上,落到秦王和李夏握在一起的手上。“我就瞧着,阿夏又在哄着王爷高兴了。”

“你这话……”后面的话,陆仪没说下去,这话里有股子酸味儿。

“你约了郭胜在哪儿喝酒?你那间小空院?我也去,昨天酒没喝好,我正好有话问他。”金拙言转了话题。

陆仪应了,示意迎着两人越走越近的秦王和李夏,“去迎迎。”

李夏迎着金拙言,笑容灿烂,远远就曲膝见礼。

秦王拉着李夏,紧几步往前走,拉了两步才意识到还握着李夏的手,急忙松开,想往前冲,刚要抬脚又急忙顿住,看着李夏跟上来,才又往前迎上去。

陆仪看的别过了脸。

金拙言神情严肃,长揖到底,“王爷安好。”

“拙言辛苦了。”秦王还了半礼,“昨天有累。”

金拙言眉毛一下子挑起来,转目光看向李夏。

李夏笑容灿烂,又冲他曲了曲膝,以示陪罪,再往后退了半步,笑道:“我出来好一会儿了,该回去了,让世子受累,也辛苦陆将军了。”

“我送你出去。”陆仪接过话,冲秦王和金拙言微微欠身,跟在李夏后面,送她出去。

“她跟你说了什么?”看着两人走远了,金拙言直截了当的问道。

“说乙辛昨天入城时的凄苦,过于刻意,是示弱求存之计,郭胜说乙辛抛出骨肉以抵刀枪?”见金拙言点头,秦王接着道:“这乙辛狠厉隐忍,只看到现在,就是一代枭雄,你大约也看出来了。只是,毕竟是孤儿寡妇,对着孱弱女子,你下不去这个手。”

“下手还是下得去的,我是想着,献俘时,活的乙辛,应该比死的乙辛,更能让皇上高兴,之后,皇上真要是放她回草原,半路上再截杀就是了,是我疏忽了。”金拙言想着变幻的世事,确实,他有些托大了。

“要是这投降是事先安排好的……”秦王看着金拙言。

金拙言脸色微青,沉默了好一会儿,“乙辛的死,瞒不住,好在她留下了两子一女,我跟翁翁说说,把这两子一女放回去,看看沿途都钓出多少人,得请陆将军帮忙,这事他最擅长。”

“嗯,你去找阿凤商量,还有,叫上郭胜,以后,多用用他。”秦王低低吩咐道。

金拙言应了,两人一起进到上房,可喜上了茶,垂手退出。

……

相比于金拙言一路急行的返回京城,江延世就慢的很多了,刚刚返程时,又受户部严尚书嘱托,查看各地秋收秋粮,这行程,就更慢了。

乙辛自杀的消息传过去时,江延世还在千里之外,刚刚查看了秋粮,回到驿站。

江延世听莫涛江说了乙辛自杀,轻笑了一声,“要想自杀,兵败那会儿就杀了,既然降了,怎么可能再自杀?”说着,看着莫涛江笑道:“你说说,金默然为什么要杀了乙辛?什么事让他那颗混帐脑袋清醒了?”

“据说,乙辛入城时形容凄惨,博得了满城同情。”莫涛江指了指旁边一封信,“这个乙辛,用力太过,反倒把自己葬送了。”

“嗯。”江延世低低嗯了一声,伸手拿起那封信,仔细看了,将信抛到长案上,背着手,来来回回踱了几趟。

“柏乔也在,是碰巧,还是……”江延世看着莫涛江。

莫涛江迎着江延世的目光,“我以为,在柏将军,应该是碰巧,在金世子,就不一定了。”顿了顿,莫涛江才接着道:“柏家的过往,和现在,都不犯着多做什么。金世子要想拉柏将军入局,极其容易,一句想和柏将军说一说北方战事,柏将军就必定前往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江延世轻轻舒了口气,随即又皱起眉头,“金默然只是看护不周,却以这场大功相抵,看来,咱们……”

“公子也要找点过错。”莫涛江说完,长叹了口气,“皇上这样的脾气,从前我和明尚书说过很多次。皇上即位二十多年了,在他手里,文武官员,都是一级级辗转往上,从来没有因大功一步而上的例,不管多大功劳,都是以过错抹煞。”

莫涛江说着,苦笑起来,“好在,之前也没什么大事,人人循规守例,不出错就是了。这两年……”莫涛江看向江延世,“南北两场大胜,突兀而起,一举肃清了以后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外患之忧,我很怕,只怕是内乱要起。”

“不瞒先生,这一场战事,我竭心尽力,也是希望肃清外患,以后可以全力于朝堂,承平了近百年,内乱起一起,没什么坏处,也该中兴了。”江延世语气清淡而冷酷。

莫涛江有几分寒瑟的拉了拉身上的薄斗蓬,明家满门的鲜血,从他眼前晃过,这一场内乱之后,不知道要空出多少府邸,又有多少家平地崛起……

第三百六十二章 难得和一堆

金拙言看护不周被罚思过,干脆专心准备起他成亲这件大事去了。

长沙王府是本朝数一数二的尊贵权势之家,又有金相和金太后两尊大神,金拙言也是自小儿就出了名的少年英才,这一趟北边督战之行,牛刀小试,锐不可挡,虽说皇上责罚了,功劳没了,可这才干摆在那里,人人都是看得到的。

联姻的又是唐家这样底蕴深厚到甚至古家都排在其后的诗书大家,娶的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学问道德典范的唐尚书嫡长孙女儿。

这份热闹,可想而知。

秦王是一定要到的,太子早早就打发人递了话,君臣分际,他若是到了,只怕要给长沙王府添加无数麻烦,他就礼到人不到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早早递了话,金拙言大婚那天,他们要早早过去看热闹。

四皇子和五皇子不敢托大,找机会偶遇了金拙言,各自讨要了一份请柬。

金太后打发人替六皇子要了份请柬,到成亲那天,她打发人送六皇子过去看看热闹。

魏国大长公主一向视金拙言自家孙辈一般,金拙言成亲,她是必定要到的。

朝中诸人,金相嫡长孙娶亲这样大事,两位副相和六部尚书,必定要捧场的。

柏景宁虽说承继柏家传统,崖岸高峻,一向少与人往来,不过金拙言不同,不是因为他欠着金拙言不少人情,而是他十分瞧得上金拙言,早早就打发人和金拙言说了,成亲那天,他要带着柏乔过来看个热闹。

赵计相不说了,一向长袖善舞。

朝中其它人,都是想方设法要拿到一份请柬了。

金家的请柬送出的很早,严夫人对着面前厚厚一摞请柬,一张张翻开看过。

老刘妈和蔓青在严夫人背后掂着脚尖,伸长脖子看着严夫人手里一张张的请柬。

“这几天,净听人说这请柬的事儿了。”老刘妈看着严夫人把请柬翻看了一遍,笑的眼睛眯成一线,“多少多少难得,拿了一张半张的,都敢拿鼻孔看人,咱们府上倒好,一堆儿一堆儿的。”

严夫人回头斜了老刘妈一眼,“瞧你这话说的,一股子轻狂味儿。”

蔓青噗一声笑起来,“就知道夫人要责备,我都没敢说话。”

“唉。”严夫人烦恼的叹了口气,“多了也烦,你们瞧瞧,老太爷和老夫人这两张,怎么办?倒不是怕丢人,是……”

严夫人又是一声长叹,那天的长沙王府里,没一个好惹的,就她家老太爷和老夫人现在这样子,一对儿乌眼鸡,半分体面也不讲了,真要闹出点儿什么不妥,脸面不脸面的不说,那得是多大的麻烦事儿?

她们府上刚有个起步儿,可容不得闪失,这两张,还是算了。

严夫人将李老太爷和姚老夫人那两张请柬,拿出来放到旁边。

还有二老爷这一张,看到这张请柬,二老爷那一身骨头立刻就得轻没了,不用到大婚那天,就不知道要惹出多少笑话,多少麻烦!

这一张也算了。

二老爷不去,那三老爷呢?有三老爷的请柬,没有二老爷的请柬,这话说不过去,这一张,得跟五哥儿商量商量。

严夫人将三老爷李家明那张请柬,单放一边。

二太太就算了。

郭二太太的请柬,倒不用严夫人多盘算,直接跟姚老夫人扔到了一起。

严夫人将老二李文栎,老三李文林,老四李文松和李文山、李文岚的请柬并排放在一起,先将李文山和李文岚两张请柬抽起拿在手里,呆看着眼前的四张请柬,好半天,心疼无比的叹了口气,将三张请柬一起推到了姚老夫人那一堆。

要是知道老三林哥儿有请柬,二老爷就有脸找金世子要一张,林哥儿不去,老二和老四去,就不合适了,唉!

严夫人再次心疼无比的看了眼那两张请柬,伸手抓起姚老夫人等人的请柬,将李文栎和李文松那两张,压到了最下面。

老刘妈看着严夫人压起那两张请柬,心疼无比的嘀咕道:“多少难得,夫人可真能狠得下心,我多嘴,唉,夫人不容易。”

严夫人没理老刘妈,吩咐蔓青拿了只锦袋过来,收了姚老夫人那一堆请柬,吩咐先锁起来,将余下的请柬摊开。

余下也没几张了,六哥儿领了傧相的差使,五哥儿前儿说了,迎亲前一天午后,他就得过去帮忙。

到时候,她和三太太到唐家打着帮忙的旗号凑个热闹,比去长沙王府好,既显得懂礼厚道,又淡定不张狂,至于阿夏去打女婿这事,她是不管的,楠姐儿必定跟着阿夏,她也不管……

仔细又想了半晌,严夫人慢慢吐了口气,就这样吧,府里如今的情形,稳妥为重。

李文山从严夫人手里接了他爹李老爷那张请柬,袖着请柬去找李夏。

李夏接过请柬晃了几下,又塞到五哥手里,“阿爹现在这幅万事足的模样,去不去他肯定不在意,你拿去问阿爹好了,把你刚才的话跟阿爹说一遍。”

“那阿爹肯定不去了,他现在就一件要紧事:不添乱。”李文山笑起来。

“他去了也就是一个累字。你去找一趟陆将军,让他给四哥找点小差使,再让他打发人过来跟大伯娘说一声。”李夏接着道。

“我本来想找拙言,这倒是,还是陆将军合适,我现在就去,还有什么事没有?”李文山赶紧去找陆仪了。

李夏送到门口,站在廊下出神。

那天,她得想办法把八姐儿带过去,放到金拙言成亲这样的场合好好看看,心性脾气,眼光见识,看清楚了,她才能给她挑一门合适的亲事。

从前八姐儿嫁给了谁?后来怎么样了?她竟然不知道……

从前的八姐儿,和现在的八姐儿,和从前她和姐姐一样,有人同情,却从来没有人真正的伸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