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修冷冷一笑,声音跟淬了冰似的,道:“你可以既往不咎?只可惜,我不愿意!我等这一日,可等了好几年了,你觉得,那么多新仇旧恨堆在一起,我会放过你吗?”

看了一眼平隽,平隽便自袖里掏出一份圣旨,朗声念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登基以来,常念列祖列宗之创业艰难,而守业难之尤甚,故克勤克俭,夙兴夜寐,不敢有须臾之怠惰也,致每常自觉力不从心…现特册封皇长子翀为太子储君,以固国本,为朕分忧,群臣当…”

洋洋洒洒的念完了,笑道:“皇上只管放心的去罢,江山社稷还有太子殿下呢,宇文将军和我一为摄政王,一为首辅,一定会竭力辅佐太子殿下匡扶社稷,造福百姓的!”

明贞帝闻言,就抖得更厉害了,既是怕的,也是气的:“你们、你们…朕几时立过太子了,又几时封你们为摄政王首辅了,分明就是你们狼子野心,想大权独握,所以挟天子以令天下,朕告诉你们,朕还没死呢,还轮不到你们一手遮天!这圣旨也不是朕下的,更没盖过朕的玉玺,朕至死也不会承认,文武百官也绝不会服气的,你们就等着遗臭万年罢!”

宇文修一脸的冷漠,看也不看他一眼,就跟没听见他的话似的。

倒是平隽,上下打量了他一回,笑得风轻云淡:“谁说圣旨就一定要是皇上亲自下的,谁说玉玺又必得皇上自己盖上才作数了?我和摄政王一心匡扶社稷,为臣工和百姓们谋福利,将来史书工笔自然会浓墨重彩的为我们记上一笔,倒是你宇文嵩,因为过量服食丹药,之后连御数女,以致暴毙身亡,才是真要遗臭万年了。”

他们连自己的“死因”都已想好了?

反正太子他已先“下旨”立了,何况宇文翀如今是他唯一的儿子,哪怕他才几个月大,那也是他唯一的儿子,父死子继本就名正言顺,有了这面大旗,宇文修与平隽这两个乱臣贼子行起事来,自然方便得多,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

明贞帝很想维持自己身为帝王,在臣下,尤其是两个乱臣贼子面前的威仪和尊严的,可一想到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人头落地死于非命,以后这大好的河山就拱手成了别人的,他再也享受不到如今的一切了,他就怎么也威严不起来,他还这么年轻,他不想死,不想死啊!

不但威严不起来,双腿还忽地一软,再也撑不住身体的重量般,瘫倒在了地上,手里的剑也“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说出口的话更是破碎得句不成句,调不成调:“朕、朕知道朕不好,朕答应你们,以后一定做个好皇帝…不是,朕以后什么都不管,朝堂的事都你们两个说了算,朕只安心炼自己的丹修自己的道,做个摆设就好,你们千万别冲动,千万别冲动。宇文爱卿,不是,十四弟,朕知道你必定是因为惠安妹妹的事,才恼了朕的,朕早已知错了,肠子都悔青了,都怪那人容妃给朕喝了太多的酒,朕意识不清之下,把惠安妹妹当成容妃了…朕真不是成心的,朕补偿惠安妹妹,封她为公主好不好?享亲王俸禄的公主,朕以后都听你和平爱卿的,你们就放过朕好不好,这样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吗…”

宇文修不听他提及宇文倩还好,一听之下,满腔的怒气简直遏制不住。

上前就一脚将他踹翻在地,脚尖碾上了他的脸,冷声道:“我想杀你,不是一日两日了,早在你竟敢觊觎我的人之时,在百姓们苦难成这样,你却不但不励精图治,反而只知道享乐,甚至还挖大邺的墙角之时,我就想杀你了,我姐姐的事,不过只是一根导火索,一根让我彻底下定决心,提前行动导火索罢了!”

平隽则在一旁“啧啧”有声的道:“这副怂包软蛋的样子,竟然是一国之君,难怪大邺成了这样,难怪百姓们苦成这样,都是因为摊上了你这样一个皇帝,却到了这个地步,还不知悔改,甚至连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都不知道,你说你这样的货色,不趁早杀了,难道留着过年么?我说子羽,你还跟他废什么话,是时候该敲响丧钟了,省得横生枝节。”

宇文修闻言,“嗯”了一声,叫了周四平进来:“敲响丧钟罢,记得,要敲满整整二十七下,才好让满盛京的人都知道,是皇上驾崩了!”

“是,爷。”周四平恭敬的应罢,退了下去。

“朕明明还活着,敲什么丧钟,朕明明还活着!”明贞帝狼狈的趴着,声音近乎尖叫,巨大的耻辱与恐慌压得他的心跳都快停止了。

宇文修已又叫了秦三英进来,冷然道:“请了淑妃娘娘和太子殿下进来罢,总是夫妻父子一场,如今皇上驾崩了,他们母子也该哭一哭,好生送一送皇上才是。再把后宫的妃嫔们,内务府的人,宗人府的人,行人司的人,内阁的人,所有相关的,全部请到,皇上,不,该叫先帝了,先帝的丧事,得立刻操办起来才是。”

秦三英恭声应了:“属下这就去办。”却行退了出去。

宇文修方看向平隽:“除了立太子的圣旨,其他圣旨都已拟好盖上玉玺了吗?我可不想节外生枝,麻烦!”

平隽笑道:“我办事你还不放心?行人司早就姓‘平’了好吗,你就等着看我这个首辅大人的手段和本事罢。”

二人旁若无人的谈着明贞帝的丧事,明贞帝瘫在地上,简直要疯了,他明明还活得好好儿的,他们竟然已在商量怎么给他办丧事了,他们到底会怎么对他,难道连死都不给他一个痛快吗?老天爷怎么还不劈一道雷下来,劈死了这两个乱臣贼子!

“嗡——”

丧钟忽然响起了,在黑夜中,清晰而悠远的回荡在偌大皇宫每一座殿宇的上空,然后穿过重重的宫阙,往整个盛京城由内自外的来回漾开,一圈一圈的,似是要将这原本平静的夜色搅起,露出下面汹涌的波涛来。

整个皇宫都蓦地被惊醒了,所有的殿宇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灯火喧嚣,乱作一团。

若这会儿能有人生出翅膀来,飞到盛京城的上空一看,就会发现,不但整个皇宫,渐渐几乎整个盛京城的内城,都点了灯,星星点点的,煞是好看,只是旁观者看得的热闹,身处当中的人,却只会满心忐忑着,彻夜无眠。

简沫抱着尚是婴儿,却是短短两个时辰不到以内,先是做了一国太子,继而又做了一国皇上的大皇子宇文翀,踩着丧钟,一步一步,走进了懋勤殿的内殿。

就看见,明贞帝被宇文修单脚踩着脸,以一副狼狈而屈辱的姿势趴在地上,仍在苟延残喘着,并没有真的已经驾崩了。

简沫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儿,既有松快,又有恐慌,还有失落与悲哀,总之五味杂陈,好似自己整个人都在梦里般,但总算没忘记秦三英方才叮嘱她的话,一进来跪下便哀哀的哭起来:“先帝啊,您怎么就这样走了呢,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可该如何是好…先帝啊,您怎么就不带了臣妾一块儿去呢…”

她本以为自己不会流泪的,没想到才一张口,眼泪便哗哗落了下来,根本止不住,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哭自己母子以后的命运,还是在哭自己已经逝去了的爱情,那些曾有过的美好与甜蜜,那些曾有过的希望与憧憬,终究,都再回不去了。

大皇子被母亲的哭声惊醒,也“哇哇”的哭了起来,简沫却没有哄他拍他,让他不哭了继续睡,总是父子一场,哪怕他的父亲,真没给过他多少父爱,如今他的父亲“没了”,他还是该哭上一场的。

明贞帝一见简沫母子进来,便愤怒懊恼得快发疯了,他竟不知道,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这个贱人是什么时候和那两个乱臣贼子勾结在了一起的,他待她不薄,若不是他,她连命都早没了,更别说有如今的尊荣富贵了,她却这样背叛他,他一定要杀了她,便是做鬼,也绝不会放过她!

又懊悔不该让简沫早早生下大皇子,不然他如今没有儿子,宇文修和平隽两个混蛋为了最后一层遮羞布,未必会杀他,那他就总能有一线生机,总能把如今的局势都扭转过来,可他有了儿子,他当然没用,当然可以去死了,不是吗?

明贞帝本已气得快发疯了,谁知道简沫还直接对他视而不见,口口声声哭起‘先帝’来,她是眼睛瞎了吗,他明明就还活得好好儿的,她若是识相的,就该立刻设法营救他,那他看在昔日的情分上,还有可能赏她一条全尸…

他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起简沫来:“贱人,你竟敢如此对待朕,枉朕素日对你们母子那么宠爱!你是不是想着,朕死了,你儿子上了位,你就可以做太后,从此高枕无忧,享尽富贵荣华了,朕告诉你,没有那么便宜的事,这两个乱臣贼子怎么可能让你们活太久,朕就等着看,你们母子会落得什么下场,朕等着呢!”

简沫充耳不闻,仍一心一意的哭着,等外面隐约传来喧哗声后,宇文修一记手刀砍在了明贞帝的后颈上,他立时两眼一翻,什么都不知道了。

宇文修这才与平隽说了一句:“里面就交给你了,我去外面看着。”大步去了殿外。

就见几个宫室离懋勤殿最近,自然也是最有体面的妃嫔,譬如贤妃、谨妃还有容妃之流,已经赶了过来,每个人都是满脸的泪痕,眼里的惊恐与慌乱根本遮掩不住,但好在,都还没忘记换上素色的衣裳和赤银的头面首饰。

一见宇文修出来,众人都是一惊,贤妃仗着自己位份最高,娘家也势大,先就拭了泪说道:“这位可是金吾卫的宇文将军?更深露重的,宇文将军一个外臣却忽然出现在内宫,怕是不妥罢?”

之前皇城由外至内乱起来,后宫却一直都安安静静的,所以至今众妃嫔也不知道,这会儿各大宫门前青砖地上的血迹,都还没干。

贤妃说完,又道:“皇上如今在哪里?好好儿的,怎么会忽然驾崩了?快带本宫去见皇上,皇上一定不会那般狠心,什么也不说的就丢下我们母子的!说来宇文将军年少有为,不止皇上曾在本宫面前多次夸奖,本宫的父兄也是对将军赞誉有加呢,将军将来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她的反应极快,不过眨眼间,已意识到不管宇文修这会儿出现在禁宫里是什么原因,做什么来的,以他的权势和能力,只要拉拢了他,于她和她腹中没出生的孩子来说,都是大为有利了,所以立刻变了口风。

至于她的夫君才死了,又是怎么死的,于她来讲,真不是什么事儿,她既已怀孕了,以她的福气,必然就将生下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父亲的大好河山,只会是儿子!

贤妃的反应快,谨妃的反应也不慢,生儿生女都有一半的机会,凭什么她要让贤妃专美于前,她的位份也就只比自己高了一级,两家的家世实力其实算得上旗鼓相当不是吗?

所以谨妃也立刻红着眼圈向宇文修道:“是啊宇文将军,论公来讲,您是皇上的得力忠臣,论私来讲,您却是皇上的堂弟,如今皇上却扔下我们这些人,说去就去了,后面的事,少不得要劳您主持大局了,等大局定了,我们母子必定永世不忘您的高义。”

贤谨二妃打着机锋,宇文修却是充耳不闻,这两个他连谁是谁都分不清的女人,也想指着他为她们冲锋陷阵,怎么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配是不配?

他的目光,径自越过二人,落在了一旁的容妃身上,冷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目光,看得容妃浑身都打起颤来,只差一点儿,就要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了,满脑子只剩下一个念头,在疯狂的叫嚣着,她完了,宇文修一定不会放过她,她死到临头了!

可她有什么办法,当日是皇上吩咐她召宇文倩进宫,是皇上让她制造机会,让他与宇文倩春风一度的,她自己都酸得不行了,却不能拒绝他,不然惹恼了皇上,她娘家本就不算顶尖了,又至今没个孩子傍身,再让皇上厌了她,她哪里还有活路?所以,她都是被逼的,宇文修要恨,也该恨皇上,她是无辜的啊!

容妃越想越怕,终于再支撑不住,“噗通”一声跪到了地上去,哭了个不能自已,却连一句求饶的话都不敢向宇文修说,因为知道说了,自己只会死得更快,更难看。

好在她才死了夫主,便是哭得再伤心再撕心裂肺,在别人看来,也是应当的,至多只会让人觉得她的反应会不会过激过假了,倒是不至于惹人怀疑。

很快其他妃嫔也纷纷赶来了,见容妃跪着,自发在她身侧或是身后,跪成了几排,都低头哭起来,她们都没有孩子,既没有孩子,自然什么都不用去争去抢,只做好本分即可。

弄得贤妃与谨妃也只能不甘不愿的跪下了,宇文修就跟个门神似的杵在殿门口,一句话也没说,就只是那样站着,也让人不敢靠近一步了,她们不跪下还能怎么着,难道一直站着不成?那不是现成的落人口实吗?

只是二人都自谓如今与旁的妃嫔大不一样了,直接跪到了容妃前面,还谁也不让谁,就跟太后之位,已是她们的囊中之物了一般,手不出的可笑。

------题外话------

肯定不能便宜了狗皇帝,得慢慢儿的折磨他才是,哦呵呵呵呵…

☆、第二百零四回 摄政王与首辅大人

很快内务府今夜当值宫中的副总管之一来了,不是聪明人,年纪轻轻也混不到副总管的位子了,见这会儿本不该在京中,更不该在宫中的宇文修长身玉立的站在台阶下,居高临下般俯视下面跪着的一众妃嫔,众妃嫔都哭得一副伤心欲绝,却不敢有任何二话,连贤妃谨妃两位身怀有孕,在宫里最风光的主儿,也是三缄其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忙也跟着跪下,哀哀的哭起来。

一时行人司、宗人府和内阁各部的人俱都到了。

行人司是什么都知道的,宗人府和内阁也不乏知情人,便不知情的,一路从皇城的宫门行至懋勤殿,见到了还来不及全部搬走的尸体,来不及冲刷的血迹,还有来不及挥散开来的血腥味儿,也什么都明白了…如今见了宇文修,便比以前恭敬得多了,连一个质疑他这会儿为什么会在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或是皇上好好儿的,怎么就会忽然驾崩了的声音都没有。

宇文修见人都来齐了,才淡声开了口:“皇上近来每觉龙体不适,惟恐变生掣肘,所以日前特意密旨宣我回京,交托后事,所幸我快马加鞭,终于于今夜赶了回来,赶上了见皇上最后一面,不负皇上所望。范大人,既然该来的人都已来了,宣旨罢。”

行人司的司正范大人,便应了一声“是”,行至当中,自袖里掏出几卷圣旨,依次念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一共三道圣旨,一道是册封皇长子宇文翀为太子的,一道是封金吾卫指挥使宇文修为摄政王、兵马大都督,兵部侍郎为内阁首辅、辅政大臣的,一道是让原内阁和军机处好几位上了年纪,处理起政事来,每常“力不从心”的臣工告老的。

宇文修待范大人将圣旨都念完了,退至一边后,方再次开了口:“本王既蒙先帝信重,封为了摄政王、兵马大都督,惟有与平大人一起,匡扶社稷,辅佐幼帝,重振我大邺天朝上国的威名,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帝的丧仪并新帝登基两件大事,好在先帝殡天前,特意交代了本王,丧仪一切从简,太子殿下又是众望所归当仁不让,倒也不至于捉襟见肘杂乱无章,望在场的诸位与满朝文武,能与本王和平大人一起,匡扶社稷,造福百姓!”

一席话,说得本就因三道圣旨而如遭雷击般呆住了的好些人,越发呆若木鸡,尤其是内阁和军机处几位素日位高权重,如今却被“告老还乡”了的老臣。

当他们不知道皇上驾崩得蹊跷,这三道圣旨更是来得蹊跷,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吗?才弑了君作了乱,不夹着尾巴做人便罢,还立刻就开始排除起异己来,真以为如今的朝廷和整个天下,都轮到他们两个只手遮天了吗?凭什么有好处不能大家一起赚!

原内阁首辅,才被平隽取而代之了的赵大人,冷笑一声,便要说话。

一抬头,就对上宇文修冷得近乎没有一点温度的双眼,再想起他那个背地里别人一提及他,便直接用来代替姓名官职的外号“煞神”,还有方才自己一路进来,闻到的令人几欲作呕,这会儿都还似在鼻间萦绕的血腥味儿…赵大人一下子泄了气,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他怎么忘了,眼前的人杀过的人,尸体码起来,都可以做一城的城墙了,他还曾眼睛都不眨的,将敌人的五千俘虏,整整五千条人命全部坑杀了,一个活口都没留,难道自己是内阁首辅,命就比别人更硬,更多一条不成?在这个乱七八糟的世道,只有拳头硬、手下有兵将的人,说的话才做数,才能更好更久的活下去,否则,连一国之君都说没命就没命了,何况他呢?

还是趁着这会儿宇文修肯让他告老还乡,不打算赶尽杀绝,带着家小赶紧撤离盛京城这是非之地罢,好歹一家人还能平安富足的活下去,不至于家破人亡,悔不当初。

念头闪过,赵大人深吸一口气,将本已到嘴边的话全部改了:“老臣近来的确每常觉着上了年纪,眼花体衰,力不从心,只想着先帝龙体欠安,不敢提出告老还乡罢了,不想先帝龙驭宾天之时,尚且记挂着老臣,恩准了老臣告老还乡,老臣实在是感激涕零,待送罢先帝最后一程后,便带领家小离京返乡,不辜负先帝的恩典。”

宇文修闻言,眼里稍稍有了些温度,这赵大人倒是能屈能伸识时务,好罢,本来打算让他将这一年多以来贪墨的财物全部吐出来,才准离京的,如今他既懂事,且给他留一半罢。

而其他几个被点了名告老还乡的老臣见赵大人都这样说了,赵大人能想到的,他们自然也能想到,既连领头的人都已屈服了,他们注定抱不成一团,扭不成一股绳,也不能再想什么法不责众了,何况宇文修那么狠的人,只怕也不会忌惮什么法不责众,更不会在意舆论和名声。

只得也跟着赵大人的话说道:“老臣等也是感激涕零,一定不辜负先帝的恩典。”

宇文修眼里的满意之色就更甚了,如今的朝廷,用乌烟瘴气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毕竟上行下效,明贞帝都那个德行了,还指望下面的臣工能多尽职尽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

所以他和平隽必须先把消极怠工,尸位素餐,甚至鱼肉百姓的官员全部换了,换上一批能做事肯做事的人,从中央到地方,那样大邺才能有振兴的希望,百姓们也才能有安居乐业的可能,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是摄政王,也是姓宇文的,手上还掌着兵权,那自然只能由他来唱白脸,把人都吓住,再让平子清来唱红脸,一张一弛,恩威并施,方能事半功倍。

宇文修因说道:“既然众臣工都对本王的话没有异议,那便即刻分头忙活起来,范大人把先帝的遗诏尽快昭告天下,赵大人几位将先帝的谥号尽快拟出来,再公推一位山陵使,内务府和宗人府尽快将先帝小殓和大殓的一应用品都准备起来,宫里宫外也都要立时换上白绫白布,至于何时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开始哭灵,且待本王请示过太后之后,再做定夺。”

话音刚落,平隽从里面出来了,居高临下扫了一眼下面跪着的乌泱泱的人群后,向宇文修道:“摄政王,太后娘娘哭晕过去了,皇上也是年小体弱,臣的意思,不若先让人送太后娘娘和皇上回去歇息一会儿,待天亮以后,先帝的丧仪,还得太后娘娘和皇上主持大局,也免得力不从心,累坏了太后娘娘和皇上。”

赵大人等人方才在见到本不该此刻出现在懋勤殿的人,就在眼前,已震惊过一回了,这会儿再见到平隽忽然从里面出来,已是没什么可震惊的,或者说早已麻木了。

他们也自来都知道平隽非池中之物,将来必定要位极人臣的,所以素日都待他十分的客气,至少他要办的事,一般都是能办便给他办了,不能办,拒绝的态度也是十分婉转客气的,就是想着,以后见面三分香火情,自己的儿孙将来有什么事,他能行个方便。

但打心眼儿里讲,他们都是不喜欢平隽的,觉得他锋芒过露,得理不饶人,一板一眼的从来不知道变通,就跟满朝文武只他一个人在办实事,其他的人都是废物一般。

然而到了此时此刻,他们才知道,平隽素日算什么锋芒毕露,他素日已经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这会儿才真正是锋芒毕露好吗,他们一个个的也自诩阅人无数了,居然一直到此刻才发现。

如今他与宇文修站在一起,一者儒雅而英气,一者强硬而冷肃,论起气度威势来,竟是毫不逊色,可不是说他们两个私下颇为不和,据说还有夺妻之恨吗?怎么会忽然就联手做了这么大的事,而他们两个联了手,这天下还能有谁是他们的对手,又有什么事是他们办不到的?!

宇文修点点头:“那本王这便安排人送太后娘娘和皇上回宫去歇息,内阁的事,还要劳平大人多费心了。”

平隽也点点头:“摄政王客气了,臣的分内之事。”

两个人旁若无人的说着话儿,不防下面贤妃忽然尖叫起来:“宇文将军与平大人什么意思,皇上又不是只有大皇子一个皇子,凭什么大皇子就众望所归当仁不让了?淑妃不过只是个丫头侍婢出身,从来母凭子贵,却也子以母贵,一个婢生子,哪有资格继承大邺的万里江山,皇上英明神武,怎么可能做出此等愧对列祖列宗之事,谨妹妹说是也不是?宇文将军与平大人最好三思而后行!”

不怪她方才以为自己母子的机会来了,且至少是一半以上的机会,实在是简沫母子近来在宫里简直形同隐形,何况简沫明面上的出身,委实有些上不得台面,又惹了明贞帝的厌弃,就算她还有个儿子,一样翻身无望,皇上又不是这辈子只能有大皇子一个儿子,马上就会添二皇子三皇子了,不是么?

所以她有意无意的将简沫母子给忘到了脑后去,根本没想到,明贞帝驾崩后,自己最大的对手,已不是谨妃,而是淑妃母子了这上头去。

还是之后听了圣旨,她才想了起来,立时如遭雷击,比赵大人几个还惊怒,若不是知道自己眼下万万不能晕,咬紧了牙关也要撑过去,她当时就要气晕了,只可惜一直没能找到自己说话插嘴的机会,如今总算有机会了,她自然要为自己母子最后一搏。

宇文修听了贤妃的话,冷冷看了她一眼。

怀着五六个月身孕的孕妇,这会儿本该好生将养着的,他看在浔浔如今也怀有身孕的份儿上,原还想着,只要她和谨妃两个都识相的安安分分的,她们的娘家也别再抱任何非分之想,他不会对她们怎么样。

谁知道,他还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呢,贤妃倒先跳出来公然质疑他的话了,如此的不识相,那他还有什么可客气的!

宇文修正要说话,平隽拉了他一下,也不能光让他唱红脸,自己也该偶尔唱唱才是,何况这种与人扯皮打嘴仗的事,当然还是自己来做更合适,也省得有损他“煞神”的威名,到底贤妃还怀着身孕,他末了也不能真把她怎么样,要收拾她的娘家,也不能立时就动手,且现下的确没有时间不是吗?

平隽遂勾唇自己开了口:“贤太妃娘娘这话,是在质疑先帝的决定吗?臣念在先帝刚刚驾崩,娘娘悲伤过度之下,说的话未必是出自本心,可以不予追究,可娘娘质疑太后娘娘出身卑微,还说今上是‘婢生子’,是何居心,知道的,可以体谅娘娘是伤心糊涂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娘娘在质疑成宗爷的出身,质疑大邺历代列祖列宗呢,如此大不敬,该当何罪!”

一席话,说得贤妃黄了脸,暗暗懊恼起自己怎么气糊涂了,说话竟连最基本的顾忌都没有了,谁不知道本朝的成宗爷那般英明神武,生母却只是一个莳花宫女,若非当年机缘巧合,根本不可能得到就成宗爷之前的先帝宠幸,自然更不可能生下成宗爷了?

这下可好,她才刚开口,就被众目睽睽之下倒打了一耙,还要怎么扭转局势?

平隽无视贤妃青白交加的脸,半点也不怜香惜玉的继续道:“至于贤太妃娘娘说的凭什么皇上众望所归当仁不让,其一,皇上身为先帝的长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其二,先帝至驾崩前,惟有皇上一个皇子,就算贤太妃和谨太妃有孕在身,二位太妃就能保证自己生的一定是皇子吗?何况国不可一日无君,难道还让满朝文武和大邺万万千千的子民,等着二位太妃生产分娩不成?贤太妃可真是会说笑。念在太妃娘娘伤心糊涂了的份儿上,方才的话,臣与摄政王可以当做没听到,但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还望娘娘谨记!”

贤妃简直快气死了,更后悔她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过让父兄不计代价的拉拢宇文修和平隽,然转念一想,只怕正是因为淑妃母子无依无靠,二人才会选中他们的,不比自己,有父兄有家族,难道他们母子还会放着自己的父兄亲人不去信任重用,反而信任重用他们两个外人不成?

可就这样白白放弃,以后自己母子都得看淑妃那个贱人和区区一个婢生子的脸色过活了吗?她不甘心,死也不甘心!

贤妃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克制住了自己没有继续与宇文修和平隽硬碰硬,而是缓声说道:“本宫的确伤心糊涂了,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可本宫说的也是事实,成宗爷那样的不世明君,历朝历代又能有几个?尤其如今大邺国运不比从前,就更是需要一位德才兼备,十全十美的新君,才能令四海臣服,万众归心了,本宫也是为大邺的江山社稷考虑,所以才会请摄政王和首辅大人三思,谨妹妹,你说是也不是?”

她这回学聪明了,把自己的私心全部掩盖在了一心为公之心之下,也识相的叫了宇文修为摄政王,平隽为首辅,还再次拉了谨妃下水,她就不信了,谨妃真能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离嘴边,还一声都不吭。

只可惜现实很快让贤妃失望了,谨妃还真是一声都不吭,当没听见她的话一般,只顾低头哭自己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对明贞帝有多深的感情呢。

贤妃却不知道,谨妃旁观者清,已看出至少现下是木已成舟无力回天了,她和她的娘家就算要筹谋什么,也得等她真生下了儿子以后,那怎么也得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她现在何必急着做出头鸟,好给摄政王现成的借口拿了她和她的娘家杀鸡儆猴,树立自己的威信?只要她生下了儿子,来日方长,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切就还是有希望的。

还有一点,谨妃未进宫前,曾无意见过平隽一面,对平隽是一见倾心,后来她的母亲要为她相看人家,她哪个都不肯,她的母亲动了疑,问了她的贴身丫鬟,才知道了她的心意,想着平隽才貌家世俱佳,前途还不可限量,若自家女儿能嫁了他,倒真是一门再好不过的亲事了。

于是找人探了平大太太的口风,平大太太见过谨妃后,倒是对她颇为满意,平隽却一口就拒绝了此事,弄得谨妃伤心又难堪,之后方进了宫,却是一直不曾真正忘记过平隽…哪里会想来,二人再见面时,会是这样的情形呢?

虽然知道平隽极有可能根本不认识自己,谨妃还是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前脚她还一片痴心不悔的样子,后脚便已怀了别的男人的孩子,这样的事,实在称不上光彩,她也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惟有难堪的低垂着头,当自己不存在了。

贤妃见谨妃仍不接自己的话,又是恼怒又是鄙夷,这般的胆小怕事,自己素日怎么会将她视为最得力竞争对手的,她也配?

吸了一口气,正待再说,就见简沫抱着大皇子缓缓从内殿走了出来,虽白着脸红着眼,一副不胜哀伤的样子,却不见了素日的卑怯与懦弱,而是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气势。

她缓缓行至宇文修和平隽面前,欠了欠身,道:“方才摄政王与首辅大人,还有其他人的话,本宫虽在内殿,也大略都听见了,本宫的确出身低微,若非先帝垂怜,断不会有今日,本宫也有自知之明,本宫不配做一国太后,母仪天下,所以,本宫方才已经想好了,将皇上记到先皇后娘娘膝下,本宫只做太妃即可,如此皇上既是长又是嫡,就真正是众望所归,再无人能诟病他的出身,并因此横生事端了,未知摄政王与首辅大人意下如何?”

一席话,说得宇文修与平隽都对她刮目相看起来,他们固然能镇压住贤妃及其娘家人,不让他们生事,可总归会费一番功夫,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们能镇压住一张嘴百张嘴,却镇压不住一万张嘴千万张嘴,如今简沫这样主动一退让,贤妃及其娘家纵想利用舆论生事,也不可能了。

平隽便也欠了欠身,道:“娘娘高风亮节,臣感佩于心,只是如此一来,就要委屈娘娘了。”

简沫微微摇了摇头:“本宫不觉得委屈,只要大邺江山稳固,百姓能安居乐业,本宫一点也不委屈,先皇后娘娘那样的高义,那样的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是先帝和文武百官都称赞过,百姓们也崇敬有加的,她的儿子继承了大邺的江山,应当够十全十美了罢,贤妹妹?”

她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做太后,翀儿才几个月大,她一心只想养大了他,待他大了后,再筹谋他们母子的未来也不迟,最好届时能禅位…可若做了太后,在如今后宫没有皇后的情况下,母仪天下的便是她,旁的不说,至少四时八节,外命妇们入宫朝贺她就得升宝座,一来太浪费时间,而她什么都不想管,二来万一被人认出了她来,再横生枝节,于她和翀儿都将极为不利,她断断不敢冒那个险。

所以她可以从容的退让,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自己不委屈,她的煎熬,她的所求,还有她那些痛彻心扉的感悟,又岂是贤妃能明白的,等贤妃终于得到了自己以为最好的一切,没准儿也会很快跟她一样,麻木不仁,悔不当初。

贤妃被问得一脸的无言以对。

万万没想到,淑妃会有这样的神来一笔,也太奸猾狡诈了,反正先皇后娘娘早不在了,她身为新帝的亲娘,就算名义上是太妃,谁又敢真拿她当区区一个太后?必然会让她无太后之名,却有太后之实的,可她的儿子,却成了嫡长子,大道正统,谁也诟病不了他,谁也不能公然的反叛他了,——她以往怎么就会觉得淑妃根本不足为惧,从来没真正将她视作对手过的,如今可好,打鹰不成,反被鹰啄了眼!

更重要的是,她的父兄空有显赫的爵位,却一直没进入朝廷的中枢,这会儿自然是进不了宫的,她孤军作战,哪有胜算,还是忍一时之气,待以后再从长计议罢,宇文翀就算当了皇上,才几个月大的孩子,一个不注意便夭折了的,之后的局势会如何,谁也不能未卜先知,不是吗?所以,她有什么可生气的,等她的儿子坐上了那个位子,她再慢慢的清算,慢慢儿的与违逆他们母子的人,新账老账一块儿算便是!

贤妃于是说道:“姐姐这个主意再好不过,妹妹没什么可说的了。”

其时天已快要亮了,宇文修便与简沫道:“先帝的丧仪即刻就得操办起来,但至少今日,是不必太妃娘娘和皇上费心的,万事自有本王与首辅大人,所以太妃娘娘且带着皇上回去歇息罢,众位太妃太嫔也是一样,纵心里再伤心哀痛,也请安静的待在各自宫里,等钦天监择了日子后,再去中正殿送先帝最后一程。”

简沫少不得应了,又谢了宇文修和平隽并在场列位臣工,才被簇拥着,回了自己宫里去,其他妃嫔待她走了,也陆陆续续起身,悄无声息的各自回了各自的宫室去。

至于她们回去后,会说什么想什么,又会不会真为明贞帝的忽然驾崩而伤心哀痛,就只有她们自己才知道了。

天亮以后,盛京城内已好些人家都约莫知道昨夜宫里发生了什么事,便不知道的,也自宇文修一跃成为了摄政王,平隽在一跃成为了内阁首辅两件事上,猜到了大概,一时都是三缄其口,平时一件鸡毛蒜皮大的事,且要议论个三五七日的,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反倒谁也不敢议论一个字了。

与此同时,大行皇帝的丧仪也开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筹备了起来。

盛京城的太阳照常升起,天却已不是昨日那个天。

简浔与宇文倩一直强撑至四更天,实在撑不住,只得和衣胡乱的倒下,眯了一会儿,至于平氏,则早在交二更时,便被二人劝回她自己的房间歇息了,只是她能不能真睡着,还有其他人能不能真睡着,她们就不知道了。

如此迷迷糊糊的到了天亮,简浔忽然从梦中惊醒过来,这才发现,天已经亮了,可京中还没有最新的消息传来,也不知道昨晚上到底是宇文修和平隽还没有采取行动,还是采取了行动却还来不及派人来给他们报信,亦或是,行动了却…她不敢再往下想了。

她正打算下床去外面,打发个人到庄子外瞧瞧去,若还是没动静,就要打发人回京去了,宇文倩也醒了过来,见她早醒了,沙哑着声音问道:“浔妹妹,你几时醒来的,你不会,一直都没睡罢?这可不行,你如今是双身子的人,这样熬不得的,你快睡一会儿,等京中有了消息,我一定立刻叫醒你,你也别太担心,弟弟与平子清都不是普通人,他们一定不会有事的!”

说到最后,攥紧了拳头,也不知是在安慰简浔,还是在安慰自己。

简浔不欲她不安心,强笑道:“我也睡了的,你刚睡着一会儿,我也睡着了,这会儿哪里还睡得着?我们还是去院子里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罢,京中离这里到底好几十里地,就算师兄第一时间打发了人过来报信,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到的,我们还是别杞人忧天了。”

宇文倩点点头:“可不是,那我们先去院子里走走罢…”

话音未落,就听得外面传来瑞雨的声音:“少夫人,县主,您们起来了吗,京中来人了。”声音里有抑制不住的紧张与兴奋。

简浔与宇文倩对视一眼,都是心中一紧,简浔忙道:“我们起来了,人在哪里,快请到厅堂说话!”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去管什么男女大防什么回避不回避的了。

“是。”瑞雨应了,自退下请人去了,姐妹两个忙彼此看了下彼此的衣妆,见虽有些乱了,收拾一下见外人还是可以的,于是也顾不得先梳洗了,草草收拾一番,便忙忙赶去了厅堂里。

就见胡严已在厅里了,随即简君安平氏胡二胡三也相继赶了过来,宅子就这么大,大家又时刻保持警惕,自然不用瑞雨一一去禀报,也会在听到动静后,立刻赶过来。

大家也顾不得见礼说话,甚至顾不得落座,都齐齐紧张的盯着门口,等着瑞雨将来报信的人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