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东北平原

摊上个好官儿,老百姓还有点活路,若是地方官昏庸贪财,那灾民还想活下去,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易子而食这种事何其残酷?然而那是发生在历史上血淋淋的事实。

所以苏暖暖对这种事,比段庭轩和龙平章这种朝廷官员还要关切。果然,听了她的话,小侯爷和龙大人都是一愣,接着两人便整肃了面色,小侯爷沉声道:“暖暖说的不错,倒让我无地自容了。那咱们就弃掉马车,直接骑马而行吧。”

龙平章犹豫道:“我倒是没关系,可是嫂夫人和绣儿……”

不等说完,就听苏暖暖道:“我没问题,虽然我不会骑马,但可以扮作男装和庭轩共乘一骑。”

楚绣也坚定道:“我五岁时,家乡也曾经遭过灾,母亲便是在那一次旱灾中和人为了一块饼争执,被人打伤,最后不治。阿牛哥,我也可以扮作男装和你共乘一骑。”

“好,那就这样做。”段庭轩当机立断,即便因为苏暖暖的话而心忧灾民,但是想到能和心爱的人策马奔腾,小侯爷心里仍免不了有一丝窃喜。

这一次辽南连续暴雨,遭灾的地区不少,段庭轩和苏暖暖赶到后,发现遭灾的情况比他们想象中还严重,于是立刻忙碌起来,他们甚至来不及去几十里外的牛头山探望一下平国公夫妇,只是打听了一下那边还算安好,便不再顾及,而是直接在各地官府民间开始奔波。

“这里的官儿还算得力,毕竟关外一直被视作蛮荒之地。虽然皇上准备在金州开设市舶司,然而毕竟这是两三年后的事情。所以之前被分派到这里的官员,多是没有门路的进士举子。这种人的一生都是靠自己努力,大多都是有担当有头脑的能吏,不然情况还要更糟糕。”

龙平章和楚绣坐在金州府衙的外面,看着左右街上或跪或坐面有菜色的百姓,听到楚绣抱怨官员们救灾不力,他就解释了一句。

“那为什么灾民们这么多?他们还不开仓放粮?”楚绣心里还是有气,她母亲就是因为粮食而死。所以她对这个问题格外敏感。

“开什么仓啊?民仓早已吃完。现在动用的是军粮。蛮荒之地,你以为能有多少存粮?且这里多是关外的游牧民族,他们很少种地。税粮本就不够。这会儿用军粮维持着,还可以等到朝廷的救援粮食,纵然一定会死人,终可将事情维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若是把军粮的粮仓彻底打开,百姓们只顾眼前吃饱。逼着拿粮甚至哄抢,那死的人会更多。绣儿,你不懂,这粮仓现在就是大家的希望。希望在,事情就还有可为。”

另一边,段庭轩和苏暖暖也坐在台阶上。不过两人讨论的是另一个问题。苏暖暖到底比楚绣见识多,对百姓心态把握的也更清楚。所以她不会抱怨地方官府,只令她奇怪的是:在她记忆中,东北平原那是非常有名的粮仓啊,怎么段庭轩却说此地的粮食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呢?

对妻子的疑问,小侯爷自是要充满爱意的耐心解释,但问题是:东北平原是粮仓这事儿他真不知道啊。

于是便虚心请教道:“暖暖何出此言?从未听说过东北这里的土地富饶啊,怎么会成为粮仓?在五六百年前,天下的粮仓乃是苏杭,直到三百年前,岭南终于被发展开来,才又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只是怎么也不知道这……这辽东什么时候也有东北粮仓的说法了?”

苏暖暖上一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这并不代表她的地理成绩会很好,事实上她只知道东北的三大平原都是著名的产粮区,尤其是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但这些地方应该是指哪儿呢?她把这些知识都交给地理老师了怎么办?

段庭轩见她不说话,便沉声道:“这些年随着南方大多人将土地改种桑树,以至于每年国家收缴上来的银钱越来越多,但粮食却越来越少。皇上此前曾经想逼迫南方那些大地主家族改桑种粮,只可惜这项政策阻力重重。后来随着开海禁,前年有个游历过琉球吕宋等地的太学生曾经上了一本奏折,言说那里土地富饶广博,因为阳光充足天气温暖,所以作物甚至可以三熟。皇上于是把眼光投到了南边去。还记得去年我和庭业说过,让他不用发愁银子没处花吗?我是打算存够了银子,就立刻派些得力人手到吕宋和琉球等地大量购买土地,你也说过,那些地方的水果多,作物多,还有一种橡胶,是特别厉害的,如果能得到,将来甚至可以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

听段庭轩说起这些,苏暖暖方才发现,自从段庭轩知道她的身份后,她已经不知不觉和对方说了那么多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因再没有一点儿犹豫,便握住了丈夫的手轻声道:“你既说到了这里,倒让我清醒了,我的最大秘密都被你得知,还有什么可说不可说的?只是这东北的情况,我却不太了解,我只问你,松花江你可知道?”

“松花江?你说的是……鸭子河?我少年时曾经听老师讲过,极北地域有一条鸭子河,十分宽广阔大,虽然不如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却也是极长的,是北方第一大河,当地人也叫松花江,你说的就是这个?”

“对对对,应该就是这个。”苏暖暖激动了,抓着段庭轩的手都紧了一紧:“那你肯定知道黑龙江了吧?”谢天谢地,虽然是两个时空,但地理历史改动的不大,不然她就真的要懵了。

然而她的喜悦很快就被小侯爷一盆凉水浇熄,只见小侯爷一脸懵懂地问:“黑龙江?那是什么?松花江的别名吗?”

“哦买糕的。”苏暖暖一头杵在膝盖上,但脑海中立刻又电光火石冒出一个词来,她连忙又抬起头,一把抓住段庭轩叫道:“那奴儿干都司你知不知道?女真人的地盘,女真还是属于咱们大印领导的吧?”

第二百四十二章:屋漏偏逢连夜雨

“哦哦哦!你说的是那里啊。”段庭轩果然就明白了,点头道:“我知道,那里虽然荒凉,也多是女真人,但是我大印的国土,也会派官员过去治理,前些年皇上还怜悯他们的贡品繁多,减免了一些,当地官员还写了万民表进京感谢圣恩。”

“果然,果然如此,太好了。”苏暖暖再度激动了,紧紧抓着段庭轩的手问:“那……那库页岛,兴安岭,贝加尔湖……不,整个远东地区,156万平方公里土地,都还是我们大印的吗?”

“你说的是……贝加尔海?汉代时称作北海的,苏武牧羊之地?兴安岭……是那一片大森林吗?库页岛又是什么?我只知道苦夷,听说那上面到处是烂泥地……”小侯爷真是懵了,完全不知道妻子为什么会因为这些北方苦寒之地而激动,甚至眼泪都流出来了。

“没错……就是那里,库页,贝加尔海,兴安岭……就是这些。”

苏暖暖点着头,泪水滚滚而落,近代史的伤痛她总是选择性遗忘,从不愿回想。然而当今天偶然之间忽然得知这个消息,那种久违的悲伤愤怒都忍不住泛了上来:万幸,这个时代的远东还是大印的,万幸,大印朝已经开始重视海上航线的发展和争夺,万幸,这个时代的炎黄子孙,应该不会再遭受自己那个时空近代史上锥心刺骨的屈辱和疼痛。

“暖暖,你这是怎么了?不过是极北苦寒之地,你怎么这样伤心?”

“段庭轩,你要记住我和你说的话,牢牢的记住。千万千万不要因为那里荒凉偏远就疏忽对那里的统治。那是我们华夏很宝贵的一笔财富,虽然现在的我们还用不到,但是将来,会有无数后世子孙因此而得益,你一定要用尽所有办法,加强皇上和朝廷对那里的重视,让那里永远都是我们的国土。千万不要觉得无关痛痒。就让人随随便便侵占去。”

“暖暖你说什么啊?虽然那里荒凉,但既为大印国土,自然寸土必争。连北匈到现在都不敢染指那一处,我不信还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看起来你对那里很有兴趣,等回京后,我请郭大人来府里给你讲几节课。他早年在奴儿干都司做过指挥使,且一做就是二十年。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都熟悉得很,平日里也特别爱说关于那里的话题,可惜满朝无知己,你喜欢听那里的故事。他一定会很乐意说与你听的。”

“嗯嗯嗯,好。”苏暖暖连连点头,双眼都闪亮了。除了想了解大印朝的远东之外,她也希望能通过郭大人的讲述引起段庭轩的兴趣。毕竟丈夫如今还这么年轻就已是位高权重,和太子又是莫逆之交,只要他对远东重视起来,这种影响将会非常深远,对于这个时空的华夏历史来说,这绝对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大好事。

“等等,暖暖,我们刚刚说的不是什么……东北平原吗?怎么这会儿又扯到奴儿干都司去了?”段庭轩哭笑不得,小侯爷最关心的自然还是产粮之地,不是他不够高瞻远瞩,而是现在的大印,仍然是农业社会,粮食是重中之重,远东那里除了像个拖后腿的,实在没有半点儿用处。

苏暖暖也能够理解段庭轩心中的迫切,因笑道:“不知不觉就扯远了,你记着你说过的话,将来回京,郭大人来时,你要和我一起听,到时候你就知道远东其实也有它的好处了。好,我们继续说回东北平原,就是据我所知,整个奴儿干都司的辖区内,有着大片大片肥沃的黑土地,注意喔,是黑土地,黑色的土地,那不是什么霉烂的象征,而是最肥沃的土地。这辽南地区的产粮地和那里几乎没法比,不过可能是因为北边的人太少了,所以那些土地全部都荒废着,如果能开发出来,那个地方产的粮食比起湖广苏杭会只多不少。不过现在的气候不适宜种水稻小麦,倒是种植玉米啊土豆啊地瓜啊这些外来作物是非常合适的。”

“是这样吗?”

段庭轩慢慢点头,然后沉吟道:“我明白了,一是那里苦寒,人烟稀少;二来,生活在当中的多是女真,鄂伦春等族,那些人只会打鱼射猎,根本不会种地,常年都在山林中活动,大印朝如今人参,皮子之类的贡品有一大半都是他们进贡的。”

经他这样一说,苏暖暖也立刻想起,点头道:“你说的没错,这就是东北平原至今荒凉的缘故了。在我们那个时代,是因为战乱时期,关中许多百姓逃亡到那里,然后慢慢发展繁衍,最后才将那里变成了大粮仓。如今大印虽然繁荣昌盛,然而地主大量占地,百姓大量失地的弊端已经慢慢显现出来,除了吕宋琉球那边,你不妨也在东北平原这里动动脑筋,看看是不是能想办法让关中百姓过去一批,即使一开始大家抱怨叫苦,但只要让他们有了地,能够吃饱穿暖,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好处。”

“好,这个我记在心里,如果真如暖暖所说,你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段庭轩握紧妻子的手,话音刚落就听苏暖暖冷哼道:“什么话?难道我还会骗你不成?”

“是,是我说错话,习惯了,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总是不敢尽信,却忘了你完全不可能骗我,哈哈哈,为夫给你赔不是了,夫人不要伤心。”段庭轩连忙笑着赔礼,却见龙平章和楚绣走过来,嘟囔道:“一直就见你们在这里嘀嘀咕咕,怎么着?是研究出解决灾民挨饿的办法了?”

“眼前的办法是没有,不过长远来说……呵呵!”段庭轩打了个哈哈,话音未落,就见从衙门里走出一个衙役,看见他们坐在台阶上,不由惶恐道:“世子和龙大人怎能和这些百姓混坐在一起?还请快进府中,指挥大人有事要和世子商议。”

段庭轩就站起身来,和龙平章一起进了衙门,到得二堂,只见金州卫指挥使藏剑正在大厅里团团转,看见他们进来,也顾不上行礼,便一把拉住段庭轩的胳膊,声音里都带了哭腔,大声叫道:“我的世子爷哟,这可怎么办啊?朝廷的粮食到底还能不能来了?这大雨停了两天,可灾民们没粮食他不肯回家啊。都聚在我这金州街道上影响我这金州卫的面貌也就罢了,可这都是嘴,都要喂啊。从三天前起,我就动用了军粮,可这帮泥腿子他比我的兵们还能吃啊,士兵们能吃五天的口粮,还不够他们一天吞的。朝廷粮食再不来,连士兵们都没东西吃了,到那时不但灾民要我的老命,就是那些大头兵,他们也不能饶了我啊。我的世子爷,都说你是天上的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你可得给下官做主啊……他妈的到底从哪儿跑出来这么多灾民?往常收缴猎物皮子的时候,没觉着有这么多人啊。”

段庭轩已经没心思去指出藏剑把文曲星和武曲星同时按在自己头上的可笑错误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他贵为世子,可面对一群嗷嗷待哺的灾民和眼看就要断粮的上千士兵,也是束手无策,除非现在能有个神仙凭空变出一大堆粮食来,然而想一想那都是不可能的。

段庭轩转身看向龙平章,轻声问道:“之前派出去迎接朝廷钦差的人还没回来?”

话音刚落,就见门外奔进两个衙役,进了厅便跪下,哭丧着脸叫道:“大人,不好了,朝廷粮车在清砂渡被人劫了,钦差大人正召集附近官兵要攻打沧冥岛抢回粮食呢,可这一时半会儿的,只怕赈灾粮是没戏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藏剑只觉眼前一黑,差点儿晕了过去,等到清醒过来,这位有勇无谋的指挥使是彻底麻了爪子。再看看眼前,素日里依靠的官员兄弟们都被派出去巡视灾民和灾情了,一个都不在身边,唯一可以依靠的,好像就剩下从京里来的这位大贵人。

段庭轩和龙平章也是大吃了一惊,接着便是暴怒,然而迫在眉睫的缺粮问题却不会因为他们的暴怒而有半点改变。正苦思对策时,就见二堂里又奔进来一人,身上泥泞不堪,进来也不跪,只是躬身行礼,原来却是名官员。只听他急切道:“世子,龙大人,藏大人,复州海子那里的兔儿山上,发现了一大群灾民,足有上千人,怕是已经饿了几天,若再不派人去营救,必死无疑啊。”

“老子管他们去死。”

藏剑暴跳如雷。若说起来,这位指挥使并非残暴之人,这一点从他肯听从段庭轩指挥,将军粮开放给灾民果腹,又派人四处巡视灾情营救灾民就可以看出来。

然而眼下朝廷的救援一时半会儿不能到,军粮却已经被吃了一半,街道上乌泱泱坐满了一地灾民嗷嗷待哺。这种情况下听说又要多出一千张嘴,对于藏剑来说,这简直就像是要他的老命一般,要么他死,要么灾民死,所以能吼出这句话来也就情有可原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最懂她的人

也因为这个,面对藏剑一连串源源不绝脱口而出的国骂,苏暖暖选择了沉默.圣母也是要分时候的,藏剑的努力周旋她看在眼内,这种情况,连段庭轩都束手无策,你还不让一个大老粗骂几句发泄吗?

可骂归骂,上千的百姓总不能不管。更何况这些女真百姓虽然非我族类,可素日里也是安分守己,缴税上贡都是竭尽全力,你这会儿就不管他们死活了?藏剑良心上真说不过去。

身高八尺的大个头蹲在地上,都快哭了。段庭轩叹了口气,对龙平章道:“平章,你在这里辅佐藏大人,看看能不能安排先从北边调些粮食来应急,我和暖暖带人去营救那些灾民。”

龙平章面色一变,皱眉道:“洪水未退,船只又少,此行十分危险,何必你和嫂夫人亲自前往?派两个官员带上几条船和几十士兵前去也就是了。”

段庭轩沉声道:“开放军粮的消息已经流传出去,士兵们现在嘴上不说,那是因为没有短缺他们的粮食,可心里终究会有疙瘩的.这种情况下,若没有一个令他们信服的人压阵,天知道能救回来几个灾民?那可是上千条人命,不能坐视不理啊。至于暖暖,我若把她抛下,回来肯定会挨揍,反正我水性还不错,今天雨也停了,应该不会有太大危险。”

龙平章叹了口气,他知道段庭轩说的有道理,此情此景,在士兵们眼中,灾民已经不单单是灾民,更是和他们争抢粮食的嘴巴。没有藏剑段庭轩这样的人物震慑,就算他们不会暴起杀害灾民,但磨磨蹭蹭故意拖延时间,等那些灾民自生自灭是肯定会有的,士兵们可没有苏暖暖那样泛滥的同情心。

只是还有一个重大问题,龙平章直视着段庭轩,沉声道:“你只想着救那些灾民回来。可粮食怎么解决?剩下的军粮坚决不能动了。不然就算是你我在这里,也会被愤怒的士兵淹没。”

段庭轩苦笑道:“可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人死啊。再者,我之所以亲自前去。就是因为复州海子南面便临着渤海,如今我们没了粮食,或许可以发动当地人去海里捕鱼,也许能解燃眉之急呢?”

“你这简直是痴人说梦。”龙平章也苦笑了。但很快又道:“不过总也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去吧。你放心去考察渤海的鱼虾资源吧,这里就交给我,说什么我也要帮着藏大人撑到你回来,另外。北边那里你有没有熟悉的官员或者将领?这个……有熟人好办事,你懂的。”

“没有。”段庭轩干脆利落给出一个答案,气得龙平章直瞪眼睛。却见好友转过身去。对那已经呆了的官员沉声道:“你去点选二十名士兵,我们一起前往复州海子。”

那官儿被段庭轩一说。这才惊醒过来,连忙道:“世子,可是……我们从哪里弄船?”

“金州卫没有水师吗?从水师调船,就说是我的命令。”段庭轩断喝一声。因为海边无战事,所以金州卫的水师不大,统共也只有两三条大船四五十条中等船只和小船,遭灾以来,为了防止突发情况,所以这支力量一直没有调动过。如今要去复州海子营救上千灾民,怎么着也要十几艘小船,所以段庭轩毫不犹豫的下了征用船只的命令。

那官员得了这话,便一口气跑出去,这里段庭轩走到苏暖暖身边,笑着道:“我猜着你一定要同我前去的,所以我就不以安全之名把你抛下了,省得被你说嘴。只是有一条,跟着我去营救灾民,你须得什么都听我的,不然我就不带你过去了。”

“嗯。”苏暖暖心中一暖,段庭轩果然是最了解也最懂她的人,虽然他的做法和言情小说电视剧里那些男主角大相径庭,但也正因如此,她才深信自己爱上这个男人是她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

闲言少叙,不过半个时辰,那官员果然调集了十三艘小船,说是小船,可不是那种渔民手中的捕鱼小舟,每一艘载重最起码也有个六七吨的,这就勉勉强强够用了。

一行人从周湾子河下水,本来这段水路是会在蒲苇镇就断了的,然而因为洪灾,暴雨和溃堤的海潮竟将整个金州卫内的水路连通起来。虽然有的地段浅,但好在船小,吃水轻,所以一路上也算是畅通无阻。

众人很快便到了复州海子,原本不大的小镇此时已尽皆被洪水淹没。远远看去,除了几座山岭还能露头外,其余地方已经全部成了汪洋,小镇的房子压根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是有熟悉当地的士兵引路,段庭轩和苏暖暖真以为自己等人此时就是在渤海内呢。

就有一个士兵上前,两眼放光叫道:“世子,夫人,我们现在就开始撒网捕鱼吗?”

“噗!”苏暖暖忍不住喷笑出声,暗道真是人生处处皆吃货啊,只是这位您也太迫不及待了吧?

果然,就见小侯爷黑了脸训斥道:“这是洪水,又不是海,哪里来的鱼?”

话音未落,就见小船前面不远处,忽然有一条大鱼高高跃起,激起了很大的水花,目测足有两尺多长,从这跳跃能力来看,大概可能差不多是条大鲤鱼。

那士兵欢天喜地叫道:“有鱼,世子你看,还是条大鱼哩。”天真烂漫的家伙压根儿没想到,他这话是在被现实打脸的小侯爷脸上又狠狠踩了一脚。

段庭轩这个气,眼看士兵们手忙脚乱就要撒网,他便断喝道:“不要为这畜生浪费精神,先救灾民要紧。”却是气愤之下,将大鱼归到了畜牲一类去。

士兵们十分不情愿的收起网,在他们看来,营救灾民哪有自己吃鱼重要?然而这可是侯府世子,御前红人,他们这种大头兵对段庭轩的敬畏已经是深入骨髓,哪里敢违抗他的命令?

正遗憾叹气间,就见段庭轩一抖手,接着一条银光打着旋儿落进水里,下一刻,小侯爷手一提,就把那条大鱼给拖上了船。

第二百四十四章:遇见大鲨鱼

“嗷嗷嗷!世子爷威武!”

“嗷嗷嗷!世子爷无敌!”

“嗷嗷嗷!世子爷厉害!”

不过二十多个士兵,此时的欢呼声竟有些震动天地,这是发自肺腑的敬佩和振奋。

段庭轩面不改色地接受了欢呼,他之所以把大鱼给逮上来,目的就是为了震慑这些士兵。当然,还有一点睚眦必报的小心思,敢打他脸的大鱼,不炖了吃实在难消小侯爷心头之恨。

那条鲜活大鱼在甲板上蹦跶两下便不动了,果然是一条两尺多长的大鲤鱼,足有二三十斤的模样,可以想象这货在河里应该也算是小霸王级别的存在,可惜只因为一时显摆,跳出来抖了那么一下威风,就被小心眼的段世子给一刀毙命,实在是太冤了。

被段庭轩这一手所激励,士兵们忽然对捕鱼充粮的提议充满了信心,于是对解救那些灾民也不是十分抵触了,毕竟这里的灾民生长在海边,捕鱼捉虾肯定是好手,救出来后先不忙着回去,大家到海里扫荡一番,这些灾民会是不小的助力。鱼啊,大鱼啊,平日里只有逢年过节改善生活时才能吃到,现在却要当做粮食来吃,真是想想就忍不住流口水。

快接近兔儿山时,终于可以看见那小山头上聚集着的黑压压的百姓,大概是被困了几天已经绝望,那些人直到这些船都到了山边时,仍然没有任何反应,怕是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呢。

这时一个士兵赶过来,对段庭轩道:“世子爷,咱们不能再往前走了。这洪水下面其实是兔儿山的山脚和山腰,再往前走,只怕会触到山石,船只轻则受损,重则散架,只能从这里想办法营救。”

段庭轩皱眉道:“可是此处距离那山头还有好一段水路,他们怎么下来?”

另一个士兵满不在乎道:“那些泥腿子都是水里生水里长的。让他们游过来就是。世子不用担心。”说完便把双手掩在嘴上冲着山头大叫道:“金州卫奉命救援,你们能动的赶紧上船,不然我们就不管了。”

连喊三遍。无人应答,倒是有几个人犹豫着站起来,这士兵自觉在段庭轩面前失了面子,便悻悻道:“真是群给脸不要脸的。咱们特意过来救他们,倒还装大尾巴狼。”

话音未落。就被先前去指挥使司报信,之后又奉了段庭轩命令调船的官儿给一脚踢下船,只见那官儿也同样把手拢在嘴边,冲山头上的百姓们大喊道:“乡亲们。安平侯府世子爷亲自来救你们了,快上船吧,船上有吃的。”

不过是加了一句“船上有吃的”。效果立刻就不一样了。只见山头上的人哗啦啦全都站了起来,拼命往下跑。正如先前士兵所说,这些人都是海边长大,连几岁的小孩子都会水,偶尔有不会水的孩子或者老人,由那些成年人背着,或者坐在大木盆里拖着,也都飘了过来,眨眼间,领头的几艘小船上就坐满了人。

这些灾民都露出渴望眼神盯着那官儿,果然就见他指挥士兵们从其中一艘船的船舱里拖出几筐窝头,于是人群就开了锅,跪地磕头的,大叫大嚷的,哭笑流泪的,一时间癫狂景象也没办法细细描述。

段庭轩看着那一脸感慨的官儿,淡淡道:“这位大人应该是本地的吧?但不知高姓大名?”

那官儿吓了一跳,连忙惶恐鞠躬道:“回世子爷的话,下官叫做张天明,祖籍河南开封,从爷爷那代起,因为家里遭灾实在活不下去,不知怎的来到了这关外落脚,所以下官是在金州出生的,幸得遇见恩师,得他教授几年,侥幸中举,在指挥使大人麾下谋了个职位。这一次家乡遭灾,灾民遍地,下官实在心痛的紧……”

不等说完,就见先前被他踹下水的那小兵撇嘴道:“得了吧张大人,就这穷乡僻壤,也有脸叫做灾民遍地?你当这是中原呢?”

这货被踹下去真是活该啊,哪有这么不留情面吐上司槽的?

苏暖暖整个人都无语了,却见段庭轩微笑道:“这里的确是穷乡僻壤不假,不过再过几年就难说了,皇上有意在此处设立市舶司……”

不等说完,那张天明便激动道:“世子说的可是真的?这……皇上已经决定了吗?之前闹了两年消息,也不了了之,下官以为有生之年都等不到这一天了。”

“这还有假?随着海禁开放,那些船只远渡重洋,带回各种信息,皇上这两年对海洋越发重视,山东的登州卫,辽东的旅顺卫,乃至你们金州卫,这都是能够大有作为之地,不过三五年间,市舶司必定设立,你就放心吧。”

张天明大为振奋,正要再问,就听船头掌舵的老兵雀跃问道:“大人,咱们可是现在就进渤海去?您看,那边儿就已经是渤海了,这次大水真他妈厉害,海堤都看不见了,没有个十天半月,这水退不下,还得老天爷赏脸,多给几个大晴天。”

段庭轩道:“行了,开进去吧。挑几个人和灾民们说一说,就说咱们要入海捕鱼,让他们也尽一份力,金州卫那里的灾民们也是缺少粮食。”

灾民们对此毫无异议,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世子是个什么玩意儿,却也知道这是了不得的大官儿,人家要为灾民们捕鱼充饥,你还有什么资格偷懒?更何况这些都是淳朴百姓,所以大家心里只有感激。

船很顺利就驶进了渤海。这种情况非但没让段庭轩高兴,反而让他心情更加沉重,看着茫茫一片汪洋泽国,他忧心如焚。

如今正是夏季,怎可能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不下雨?一旦再有暴雨倾盆的天气,这洪水难道要等秋天才能退下?到那时,朝廷要从本就紧张的粮食中拨多少粮,才能让这次受灾百姓安然度过危机?或许,回京后应该向皇上提议,立刻派遣船只往吕宋琉球去征粮?还有暖暖说的东北平原,这里真的能成为和湖广一样的大粮仓吗?

船行半天,就进入了渤海的深海区,段庭轩正和张天明说着东北这边的地理环境,这张天明早年间也是游历过东北的,甚至去过贝加尔湖,听说种粮的可能性,他仔细回忆着,只记得北面的确是有沃野千里,可那些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对这种可能性也没什么好意见。三人正说得热烈,就听有人一迭声的叫起来:“大鱼……有一条大鱼……天啊,那么大的鱼……”

苏暖暖连忙站起身,就见远处海面隐隐露出一段黑色背脊,接着那黑色背脊猛然一跃,一条大鲨鱼就这样映入她眼帘中。

“还好还好,不是鲲鱼。”张天明松了口气,却听段庭轩道:“鲲鱼?这世上还真有那种东西?”

张天明笑道:“下官也不知庄子逍遥游里说的鲲是不是指这个,倒没有人见过它化成大鹏。只是那鱼极大,有一年就在这海滩上,有一条大鲲鱼被冲上来,几百人来割它的肉,到最后都没有割完,足有几人长,那幸亏是已经死了,不然若是活着在海里遇上,只怕没有人能逃得性命了。”

苏暖暖囧囧有神看着张天明,心想你说的那是鲸鱼啊大哥,大多数鲸鱼都比鲨鱼更温和好吗?搞不懂你有什么可庆幸的?

正想着,就听有的渔民已经欢呼起来,似乎是想要将那条大鲨鱼抓回来吃掉,这把苏暖暖给吓得,正要冲出去阻止,就见有那年老渔民已经先她一步阻拦了众人冲动,只说这种鱼凶猛异常,是可以吃人的,果然将船上人都震住了。

总算还有识货人。苏暖暖大大松了口气,只是这口气还不等全部呼出来,就听又有人惊呼道:“天啊,那条大鱼冲过来了,它冲着咱们过来了,它果然是要吃掉我们,怎么办?”

苏暖暖回头一看,就见远处黑色的大鲨鱼拐个弯后果然向船只这边冲来了,也不知是不是闻到了哪艘船上有血腥气味,那一往直前的英姿让大多数没见过这深海霸王的渔民们腿都软了。

“畜生欺人太甚。”

苏暖暖正在心中想着这么多人这么多条船能不能捕获这条大鲨鱼,就听身旁小侯爷怒吼一声。她便转回头,想劝说丈夫不要和鲨鱼一般见识,这货就是见血眼开,想办法赶走就好,不然这里大概已经到了深海区,万一杀了一条,再引来鲨鱼群的话,就凭他们这十几艘小船一千来个人,船毁人亡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只可惜话未出口,就见段庭轩身影一闪,已经蹿了出去,只把苏暖暖吓得声调都变了,奔到船舷边大叫道:“庭轩回来,不能招惹那家伙,引来它的同伙就糟了……”

声音被海风吹散,小侯爷充耳不闻,这就是艺高人胆大了。

那鲨鱼速度很快,此时已经冲到离船很近的地方,段庭轩只在水面上蜻蜓点水般点了几点,就踏到了大鲨鱼的背上,接着他一把抽出腰间软剑,对着脚下鲨鱼就蛮不讲理刺了下去。

 

第二百四十五章:大发神威

苏暖暖情不自禁捂住眼睛:受上一世对鲨鱼的保护影响,苏暖暖实在不忍心看那条鲨鱼就这样被小侯爷一剑毙命,虽然是那货先接近渔船,完全是它自己找死来的。

但是很快,她就想到了重要一点,连忙又把手拿开,大叫道:“不要刺下去……”只可惜为时已晚,小侯爷在对待这些猎物时,充分展现了他心狠手辣的一面,苏暖暖话出口的同时,那条大鲨鱼的血已经将身边海水都染红了。

十几艘小船上的人全都看呆了,直到领头的船驶过去,把英勇如天神的小侯爷接上船,又把那条还微微挣扎着身体却已无力回天的大鲨鱼拖上甲板后,人群才爆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接着不知是谁带头跪了下去,然后大家就纷纷跪下,大呼着“天神”“天神”,情绪十分之激动。

苏暖暖却紧张看着海面,段庭轩正掏出丝帕将剑上鲜血抹去,看见妻子这副神情,便微笑道:“好了,不用担心,我不是没事儿吗?”

“笨蛋,谁让你自作主张了?这东西大多是群居,群居你懂不懂?你杀了它,血水融进海水,会引来它的同类……”

“唔,为它报仇吗?没想到这种畜生还挺仗义。”

段庭轩傲然一笑,气得苏暖暖真恨不得拿脚踹他两下:“不是报仇,是这种鱼十分凶狠,见血就疯,它们的嗅觉很灵敏的,闻见这里的血腥味儿,很快便会过来了,到时候咱们这几条船让人家一尾巴就给掀翻了好吗?”

不得不说,苏暖暖对鲨鱼的了解多数是从小说电视中来。事实上大部分鲨鱼都是很胆小的,除非人类进入它们的地盘,让它们感受到威胁,不然这些家伙很少会主动攻击人类,当然,就好像人类当中也有嗜杀的变态一般,鲨鱼群中偶尔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败类”。那就另当别论了。

然而这一次。却被苏暖暖不幸言中,还不到半刻钟,远处便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色背鳍。这一下,所有人全都色变,张天明呆愣片刻之后,便大声叫道:“快……回去。我们快回去,只要能尽快进入浅海。这些鱼就会退去了。”

“晚了。”苏暖暖绝望地念叨着:“你什么时候听说船能跑过鲨鱼的?又不是现代那些快艇。”

只是说了这么两句话的工夫,鲨鱼群便快速接近。苏暖暖一咬牙,忽然对张天明道:“快,把那条鲨鱼扔下去。让它们吃掉,咱们趁机快走,如果运气好。也许能脱险。”其实这完全是痴人说梦,一条鲨鱼哪够这上百条鲨鱼来分?不过对于绝望中的人来说。这一点时间也算是一根救命稻草了。

张天明此时也已经六神无主,听见苏暖暖的话,下意识便点头答应,正要命人将鲨鱼扔下海,就听段庭轩沉声道:“没用的,它们怎会吃同类?”

“它们是会吃同类的啊。”苏暖暖大叫,却听段庭轩怒道:“果然是畜生,刚刚我还以为它们有情有义,原来只是为了来吃同类尸体,何其残忍?该杀。”

苏暖暖整个人都无语了,大哥你和一群鲨鱼讲礼仪伦理?那玩意儿是鲨鱼啊,这是人家的生存之道来的,不是每种动物都像人一样好不好?

只不过她还来不及把鲨鱼这种特性解释给段庭轩听,就见小侯爷扭头沉声吩咐张天明道:“让所有船只的灾民都准备好渔网,准备捕捞这群畜生。你算好了数量,见好就收,千万别把船压沉了。”

“世……子……”张天明的声音抖得如同风中落叶,就连苏暖暖都被小侯爷侧漏的霸气给震住了,一时间樱桃小嘴张成“o”形,完全无法成言。

段庭轩抖手挽了个剑花,这货还有心思开玩笑呢,竟在众目睽睽之下紧紧搂了苏暖暖一把,含笑道:“暖暖,你看夫君我大展神威,温酒斩鱼群。等我回来。”话音落,他在苏暖暖脸上蜻蜓点水般吻了一下,然后猛地弯身从船上捡起几块木板,接着一跃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