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喃喃自语:“卫如斯?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

霍灵璧道:“也好等回去后让人细查了。”

虽是炎炎烈日,太子却遍体寒意,齐王虽然跋扈,却不比庆王狠毒,当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他以前还真是小瞧这个弟弟了!

第三十三章 黄雀在后

更新时间2015-3-24 20:06:04 字数:2549

按着百花会原本的进程安排,中午在含清殿设宴,下午便要在清音阁听戏,到了晚上,若有被留宿的女眷,少不得也有一番宴饮,却都是各位妃嫔在各自的住处开小宴,规矩也没那么繁琐了。

但是宴席结束后,顺昌帝却突然来了上林苑,只说在宫里闷,要看看年轻人玩闹,如此一来,赵皇后和冯贵妃等人要伴随圣驾,这听戏一事就耽搁了。

恰逢上林苑中蓬莱湖荷花盛开,赵皇后便叫人安排了船只,让诸位夫人小姐或是游湖或是游园赏花,自然要比聚在一起听戏要自在随意多了。

薛子桢便跟着崔玉娘,秦若梅,秦若兰,赵冰,赵雪几个素日玩得好的在一处,听她们商议着游湖的事。

这时,冯家三姐妹冯玉夷、冯爱莲和冯惜秀过来了,冯玉夷出言邀请道:“我们在那边竖了靶子,要射箭玩呢,几位姐姐要不要一起?人多也热闹些。”

薛子桢远远一看,不远处果然聚集了不少姑娘,其中还有霍晓清并霍晓泠姐妹,只是她到底与冯玉夷不熟悉,正犹豫着要不要拒绝,赵冰却笑道:“射箭好玩!不如咱们先去射箭,左右现在也热,不如等太阳下山再来游湖。”

赵雪拍手赞同,秦家姐妹也说好,连崔玉娘也点头了,薛子桢也只好随大流,跟着去了那边。

场地中间竖着三个朱红色的靶子,旁边也有宫女捧来了弓箭,却做得极为精致,弓身甚至还垂着五彩流苏,那木头削成的短箭在箭头处镶着一个大红色的绒球,上面沾着石灰粉,只要碰上朱红色的靶子,便可留下痕迹,其心思灵巧,却正适合女子玩耍。

十数个姑娘围着这靶子站成了一圈,薛子桢一眼看过去,除了霍家姐妹,还有程绿汀,程青波,庄之韵,闻珊,董曲音,冯玉夷,冯爱莲,冯惜秀,蔡芬,蔡盈,个个出身不凡,如今她们几个又参与进来,可以说,整个京城数得着的名媛都在这儿了。

程家姐妹乃是太后的侄孙女,在一群姑娘里自然地位超然,就是不看着程太后的面子,这两姐妹一个温柔似水,一个灿若云霞,也是十分出众的。

当初太子选妃,若不是这对姐妹花年纪太小,指不定这太子妃的位子就要换人坐了,如今她们到了适婚的年纪,依旧炙手可热,连庄淑妃也求到了太后那里去,想定下这一门婚事,可惜的是太后一直没松口。

庄之韵和闻珊是表姐妹,关系自然比旁人亲密,不过庄之韵酷似庄淑妃,温柔娴静,闻珊却活泼爱笑,在场的姑娘好像没有她不熟悉的,就是见了她们这群不熟悉的人,也是笑眯眯的,好似认识很多年似的,让人不由得心生好感,单这份亲和力就难得。

董曲音是太子妃的亲妹妹,又比太子妃小了许多,小时候,也时常被接到宫里小住,因此和宫里的几位公主十分熟悉,不过她也只是与惠安公主交好罢了,也是个爱玩爱笑的。

至于蔡芬和蔡盈,她们是堂姐妹,蔡芬是出自长房,她的父亲正是承袭了定西侯爵位的蔡家大老爷,而蔡盈出自五房,是蔡阁老的嫡长女,死去的蔡通正是她的亲弟弟。

最后是冯家三姐妹,跟蔡家姐妹一样,薛子桢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听说过,倒是不知道其性格品行,不过观其言行举止,冯玉夷要比冯爱莲更柔婉些,冯爱莲就多了几分急躁,至于冯惜秀,因为最小,便有些娇纵,倒也看不出其他的来。

这次提议射箭的是董曲音,程家姐妹跟她玩得好,自然不会拒绝,再加上霍晓清那么个武将世家出身的火辣性子,也是宁愿射箭也不愿呆呆坐着的,又有闻珊和冯爱莲拥护,这才凑在一处。

邀请薛子桢这一群人,正是霍晓清的主意,只因霍晓泠跟着薛子桢学棋,有个师徒名分,当着大家的面,她总要抬举薛子桢几分。

不得不说,霍晓清虽然脾气跋扈了些,但在这人情世故上还是颇通的。

众人一见素来眼高于顶的霍晓清客客气气的与薛子桢打招呼,霍晓泠更是抱着薛子桢的胳膊亲亲热热的喊师傅,便都有些了然,再加上今日薛子桢实实在在出了风头,大家虽然羡慕嫉妒,还是忍不住想和她套个近乎。

崔玉娘见程青波亲昵的与薛子桢打招呼,并提出与她一组射箭时,与秦若梅对视一眼,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

早先就说过,薛子桢对于这些需要身体力行的游戏最不擅长的,踢毽子算一个,这射箭也算一个,你给她十支箭,她未必能射中一支,遂在心里暗笑,等着看薛子桢的笑话。

薛子桢也是尴尬的要命,程青波如此的热情,当真是盛情难却了,可就她那个水平,还真不想拿出来丢人现眼,可到了这个时候,再推辞也不合适了,只好硬着头皮上。

一局十支箭,三支擦着边飞过了靶子,三支还未飞到靶子跟前就落地了,还剩四支箭,众人已经是不忍直视了,都目瞪口呆看着薛子桢。

本朝尚武,即便是闺中女子,懂武艺,会骑马射箭的也有不少,像这种游戏,又是简单化了的,就连弱不禁风的崔玉娘也十分拿手,可偏偏在众人眼中完美无瑕的薛子桢却一窍不通!不得不说这是个笑话!

像程绿汀这样厚道的只是善解人意的笑笑,像董曲音这样心直口快的就直接开口笑道:“薛姑娘,这靶子难不成与你沾亲带故?怎么一箭都舍不得射过去啊?”

大家哄得一声笑起来,薛子桢也讪讪的,面如火烧,觉得丢脸死了,索性放下弓箭道:“我本来不擅长往这个,倒是让大家见笑了。”

话音未落,便听到由远及近传来一个带着讽刺的声音:“是真的不擅长?还是在戏弄我们?”

大家回头一看,却是惠嘉公主,身后跟着惠平公主并惠宜公主。

原来顺昌帝到了上林苑,惠嘉公主也想去御前奉承的,可偏偏顺昌帝只传召了嫡出的惠安公主,惠嘉公主自然又是嫉妒又是愤怒,这才到了这园子里来,看到了薛子桢,又不由想起早上的事,暗恨薛子桢抢了她的风头,此刻却是有意奚落她,让她没脸罢了。

惠嘉公主毕竟是公主,又来意不善,大家都噤了声,不敢说话,生怕引火烧身,霍晓泠倒是想开口,却被霍晓清狠狠掐了一下。

薛子桢知道惠嘉公主气量小,早上抢了她的风头,如今却是来算账了,遂笑道:“回公主的话,是真的不擅长,我怎么敢戏弄诸位姐妹呢?”

惠嘉公主一见薛子桢这副从容不迫的样子就恨得牙根痒痒,明明只是个闺阁女子罢了,却偏偏一副什么事都在她掌握中的样子,得了赞扬也是淡淡的,如今奚落她仍是淡淡的!

薛子桢越是如此,她越有一股挠花她的脸的冲动!

惠嘉公主冷冷道:“我可不信这话!想是你早上出了风头,如今怕锋芒毕露惹得人嫉妒你,这才露拙!你不敢赢别人,那我与你比试比试!拿出真本事来,倘若赢了,我就服你!倘若输了,哼!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反之,你若是赢了,也可任意指使我,如何?”

第三十四章 有心栽花

更新时间2015-3-25 20:10:17 字数:2504

薛子桢一蹙眉,照惠嘉公主这么说,她若是赢了,倒显得她是真的露拙,怕锋芒毕露惹人嫉妒,那么刚才射箭时的窘态百出就成了刻意为之,就成了故意戏弄诸位姑娘,那么这里的人她也算是得罪光了,倘若输了,又要任凭惠嘉公主的差遣,也是不划算的。

如今倒是输也不是,嬴也不是了。

薛子桢沉默片刻道:“公主,我并没有故意露拙,也没有戏弄大家,是真的不擅长射箭,倘若公主执意与我比试,我甘愿认输。”

惠嘉公主眉毛一扬,倒是没想到薛子桢如此干脆利落,这时惠平公主在旁边打圆场:“薛姑娘说了不擅长,想必是真的不擅长,皇姐又何必为难她。”

惠嘉公主道:“你这话什么意思?我和她有仇还是有怨?为什么要为难她?再说了,人家薛姑娘才情出众,连皇后娘娘都赞不绝口,我就是故意为难,也为难不住人家啊,倒要你来出头?”

惠平公主本是好意劝和,惠嘉公主这一番话一说出口,倒让她脸上过不去,顿时沉着脸色也不吭声了。

此时,众人若是看不出惠嘉公主是有意找茬,那就都成了瞎子了,可偏偏人家是公主,你又能如何?也只好同情的看着薛子桢罢了。

倒是惠宜公主笑道:“皇姐,人家说了不擅长射箭,你若是执意与她比试,也是胜之不武啊,倒不如换个旁的来比试。”

惠嘉公主这才道:“既然有你说情,那就罢了,不过既然都说薛姑娘聪明,我这儿就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薛姑娘,薛姑娘能回答出来,我自会认输,倘若回答不出来,薛姑娘也乖乖低头认输,如何?”

事已至此,已无退路,也只好走一步是一步了,薛子桢微微颔首:“既然公主有兴致,那我只好奉陪,请公主出题吧。”

惠嘉公主见她应了,不由满脸得意,仿佛对于让薛子桢认输志在必得似的,遂道:“之前西梁使者前来朝拜,曾经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你可听好了:在你面前有两扇门,一扇生门,一扇死门,还有两个人守门人,一个说真话,一个说假话,你并不知道哪个是生门,哪个是死门,也不知道哪个守门人说真话,哪个守门人说假话,更不知道哪个守门人守着哪个门,现在我要你只问一个问题就辨认出哪扇门是生门,你可做得到吗?”

惠嘉公主话音一落,大家便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有人嘀咕这道题太难了,有人在讨论答案到底是什么,惠嘉公主见薛子桢低着头不说话,只当她不会,不由大为得意。

薛子桢却在思虑到底要不要回答这个问题,倘若答对了,惠嘉公主不免丢了面子,只怕更要把她恨上了,若是答错了或者不答,惠嘉公主固然会为难自己,但只要能消去她的心头之恨,即便受些委屈也是值得的,毕竟宁愿少一个朋友也不要多一个仇人,惠嘉公主可不是个善茬,被她惦记上也不是什么好事。

心中权衡利弊,思虑已定,薛子桢便抬头道:“这道题目太难了,我认输。”

惠嘉公主心中一喜,面上却做出遗憾的样子:“这样简单的题目你也不会?倒是可惜了,我们可是有言在先的,倘若你说了,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不会抵赖吧?”

薛子桢道:“我愿赌服输,任凭公主差遣就是。”

惠嘉公主眼珠一转,却指着那蓬莱湖中的荷花道:“我可是听人说过的,你擅长泅水,那我就要你不坐船,游水过去,替我摘两支荷花来,如何?”

此言一出,大家不禁哄然,看向惠嘉公主的眼神多了几分鄙夷,看向薛子桢的眼神则多了几分同情。

这毕竟是在上林苑,行为举止一点差错也不能有,倘若失了礼,传出去这名声也就坏了,惠嘉公主让薛子桢跳入湖中去摘荷花,且不说这五月的天气,湖水还是凉的很,就是真的去摘了荷花回来,弄得浑身都是水,也没法见人了。

惠嘉公主此举分明是强人所难!

薛子桢低着头,一时没答应也没反对,赵冰却站出来道:“公主若是喜欢荷花,大可以让人去采,何必让桢姐儿去呢?就是桢姐儿摘了来,别人只怕也要暗地里嘀咕公主不懂得体谅人了,于公主的名声也有碍,不如公主换个别的什么事情让她去做吧。”

赵冰毕竟是护国公府的嫡长房千金,是赵皇后正经的亲侄女,她不开口说话也就罢了,一旦开口了,惠嘉公主也不好置若罔闻,否则不就是得罪了赵皇后?

惠嘉公主的婚事还有嫁妆都捏在赵皇后手里呢,她还真的不能直接拂了赵冰的面子,心中不由暗骂赵冰多管闲事,也有些犹疑起来,却不是担心薛子桢,而是怕自己的名声有损。

惠宜公主见状便拉着惠嘉公主到旁边耳语几句:“皇后娘娘喜欢薛子桢,你这样明摆着是为难她,皇后娘娘不高兴,传出去你的名声也不好,不如换个别的,让她有苦说不出,就是去告状,也未必赖得到你身上。”

惠嘉公主懊恼道:“一时间,还真没有什么好主意。”

惠宜公主笑了笑,又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却让惠嘉公主眼前一亮。

姐妹俩商量好了,惠嘉公主一改刚才的疾言厉色,笑吟吟的看着薛子桢:“刚才让你去摘荷花,的确是为难你了,今日父皇驾临上林苑,正在马场看人骑马,倘若你能想个法子让父皇接见这儿的诸位姐妹,这件事就算了,如何?”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惠嘉公主打的什么主意,不过如果能得到皇上的接见,的确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有些人已经是眼前一亮,满含期待的看着薛子桢。

惠宜公主在旁边帮腔:“这件事虽然不容易做,但听闻薛姑娘素来有急智,想必是难不倒你的,更何况倘若办成了,诸位姐妹也能得见天颜,少不得要记你一份人情的。”

倘若办不成,岂不是说她薛子桢浪得虚名,不肯尽心,不仅不能让这里的人记人情,反而把人得罪了?

薛子桢暗暗冷笑,惠嘉公主固然跋扈,却也只有一股子蛮勇罢了,倒是这个惠宜公主,真人不露相,心思果然狠毒!

她不过是个闺阁女子,能有什么本事让皇上主动接见诸位闺秀?这简直比让她跳入湖中摘荷花还要强人所难!

不过事已至此,薛子桢也无意推诿,她拦住了欲上前说理的赵冰和赵雪,笑道:“公主既然这么吩咐了,那我只好照办,只是到底是在上林苑,倘若需要什么东西,也只好请公主帮忙了。”

惠嘉公主不妨她真的敢应承下来,也有几分惊讶,几分好奇,想看看她怎么办成这件事,遂道:“这是自然,你要什么只管说,本公主这就吩咐人去办。”

薛子桢沉吟片刻,要了一只风筝,上面用隶书工工整整写了五个大字:依臣所奏否?

大家原本都围在旁边想看看薛子桢到底有什么主意,见她写了这五个字却是真的糊涂了,都怔怔看着她,不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

第三十五章 无意插柳

更新时间2015-3-26 15:02:33 字数:2626

薛子桢写好了字,便请两个小太监拿去把这风筝放了起来,那风筝极大,字也写得极大,即便飞得高,人站在地上也能清清楚楚看到那五个字。

惠嘉公主隐约明白了薛子桢打的什么主意,脸色颇为难看。

那风筝放起来没过多久,顺昌帝身边的小太监赵顺一溜小跑着过来了,累的气喘吁吁,四下一打量,看到那两个放风筝的小太监便是眼前一亮,众人对视一眼,都知道薛子桢这主意只怕是成功了一半了。

果然,赵顺是来询问风筝上的字是谁写的,薛子桢便大大方方站了出来,赵顺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皇上有请呢,请姑娘随我去吧。”

薛子桢点点头,撇下目瞪口呆的众人,随着赵顺去了马场。

马场与蓬莱湖虽然相距不远,却又是另一番景致,入目便是宽阔的绿油油的草地,在东边搭了一个观台,此时顺昌帝正坐在观台上,赵皇后并冯贵妃等妃嫔也在随侍圣驾。

刚才正在看赛马,却见一只风筝飘飘忽忽飞了起来,上面“依臣准奏否”五个大字格外显眼,让人想不注意都难,这才惹得顺昌帝问是谁在放风筝。

赵皇后心中还在疑惑,想着隔壁便是蓬莱湖,在那里的只有来赴宴的闺秀千金,谁会做出这般哗众取宠的事来?

如今远远一瞧来人,居然是薛子桢!

赵皇后心中不由大为惊讶,但转念一想,薛子桢绝不会是那种行事张扬的人,这件事说不定还有隐情,遂按下了心中的急躁,只等着听薛子桢的回话。

观台上除了顺昌帝并几位妃嫔,还有几位阁老大人在,有掌管吏部的潘守愚,掌管刑部的苏魁章,掌管兵部的蔡文华和掌管礼部的柯光祖。

除此以外,太子、睿王、庆王、兴王、恒郡王、泰郡王、顺郡王并一些公侯门第出身的年轻子弟也坐在下首,见了薛子桢,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薛子桢用眼角的余光一扫,首先就注意到了霍灵璧,见他用一种疑惑又讥讽的眼神瞧着自己,薛子桢便觉得难堪,心里越发打定了主意,惠嘉公主害的她如此丢脸,这次一定要她吃个亏才成!哪怕多了她这么一个敌人,也是在所不惜!

顺昌帝上了年纪,眼神不太好,当时一看见这风筝,下意识的就以为是年轻妃嫔用来争宠的手段,等人来了,仔细一看,却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虽然出落得秀丽温婉,但还是未脱稚气,却偏偏神态自若,落落大方,不由得就笑了:“这是哪家的姑娘啊?”

赵皇后赶忙笑道:“皇上不认得,这是薛大人的千金。”

顺昌帝眉毛一挑,道:“薛丹臣的闺女?朕记得薛丹臣颇为老成持重啊。”言下之意是说薛子桢哗众取宠吗?

赵皇后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替薛子桢着急起来,谁知薛子桢却不慌不忙,先是上前行礼,这才道:“圣上容禀,臣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皇后忙道:“你这孩子,什么样的大事非得这么玩闹?”又对顺昌帝道:“皇上不如听她说说?”

顺昌帝微微颔首,薛子桢便把惠嘉公主与她比试,定下赌约的事一一说了:“…惠嘉公主定然要臣女应下才罢,臣女畏惧惠嘉公主权势,不敢不应,若是冒犯了天威,臣女甘愿以死谢罪!”

赵皇后一听是惠嘉公主起的头,不由不悦的看了一眼丽妃,丽妃也是一脸仓惶,咬着嘴唇不知该如何是好。

顺昌帝听罢,笑呵呵道:“原来是这样,那么你放这风筝必定是为了吸引朕的注意了?”

薛子桢垂头道:“回皇上,臣女的意思是想询问皇上是否愿意接见诸位姑娘。”

顺昌帝眼睛一眯,瞧着早已被小太监捧来的风筝道:“依臣准奏否?是这个意思吗?”

赵皇后一见顺昌帝露出些许不悦的神情,反倒不敢贸然说话了,只冲下面的太子使眼色,太子也为薛子桢着急呢,正要说话,谁知蔡文华却站出来笑道:“皇上,依臣所见,这句话只怕还是个谜题呢。”

顺昌帝笑道:“既如此,你且说说。”

蔡文华道:“依臣准奏否乃是臣下请求皇上的语气,若是皇上点头答应,便要说:依卿准奏,而这四个字恰巧是一个谜语!”

顺昌帝沉吟片刻,道:“谜底是个人名吧?王允!”

薛子桢大喜,拜倒行礼:“皇上已经答应臣女了!臣女谢皇上隆恩!”

顺昌帝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虚点了薛子桢几下:“你这丫头,原来是打着这个主意!你是不是就等着朕来猜这个谜语呢?”

薛子桢抿嘴一笑,道:“臣女早在家中听父亲说起过,皇上最善猜谜,所以斗胆出了一个小小的谜语,自然是难不倒皇上,不过,皇上金口玉言,想必不会抵赖吧?”她的声音满是笑意,到最后带了几分活泼和赖皮,倒和惠安公主有几分相像。

顺昌帝听了越发的和颜悦色起来,笑道:“朕是天子,金口玉言,既然已经答应了你,那自然不会抵赖,罢了罢了,今儿倒叫你这个小丫头摆了一道!”说着吩咐赵顺:“今日只怕是不得空了,明日朕在莲花台召见诸位女眷,你去传话!”

说完又朝薛子桢招了招手:“你且起来,到这边来坐。”

早有眼色活的小太监搬了个凳子放在顺昌帝的龙椅下方,薛子桢恭恭敬敬谢了,起身坐在了那边,倒比太子离顺昌帝还近些。

顺昌帝的语气很是和蔼,倒像是在和自家侄女儿说话一般:“听说你打小就聪明好学,还念了不少书,还有两座藏书楼,叫什么…”

赵皇后见薛子桢危机解除,还得了皇上青眼,也就放下了心,笑着接口道:“好像叫什么芙蓉书楼。”

太子起身笑道:“母后,是三十六芙蓉书楼和二十八鸳鸯词馆。”

赵皇后点头笑道:“是这个名儿,我记得怪拗口的。”

顺昌帝笑道:“这名字倒也稀奇,是你起的?可有什么深意?”

薛子桢此时又恢复了之前的从容不迫,轻声慢语的回话:“回皇上,这只是臣女的游戏之作,说是藏书楼有些言过其实了,不过收藏了臣女喜欢的一些书籍和诗画罢了,原是两座二层小楼,只因一座楼旁栽种了三十六株三醉芙蓉,便取名为三十六芙蓉书楼。”

顺昌帝笑道:“另一座楼难不成养了二十八对鸳鸯?”说着自己倒哈哈大笑起来。

薛子桢抿嘴微笑,道:“另一座楼其实是两座一模一样的小楼组成的,中间有通道相连,如鸳鸯一般相偎相依,故取名鸳鸯词馆,至于这二十八,乃是因为从这边小楼到那边小楼只需走二十八步罢了。”

顺昌帝听了,笑的越发厉害:“朕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么取名字的,倒也有意思!”

这些年顺昌帝上了年纪,虽说威严愈胜,但也越发的喜怒无常了,如今他这么高兴,倒是出于所有人的意外,都好奇的看着薛子桢,不敢相信她竟有这么大的本事。

谁知顺昌帝却又一边笑一边看向了太子,摇头叹息:“这丫头是个好的,可惜啊,太子已经成亲了!”

顺昌帝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太过明显,让薛子桢脸上火辣辣的,不禁低下了头,太子倒是把薛子桢当做妹妹一般,因此只是善意的笑了笑。

冯贵妃在一旁一直未说话,此刻掩口笑道:“皇上,太子已经娶妻了,可您还有没成亲的儿子呢!”

第三十六章 各怀心思

更新时间2015-3-27 15:41:33 字数:2890

其实冯贵妃一直想让薛子桢做她的儿媳妇,无外乎是觉得薛丹臣将来前途无量罢了,如今薛子桢又得了皇上青眼,这在满京城的闺秀里可是头一份,若是娶了这么个儿媳妇,也是足够有面子的。

即便薛丹臣是太子的老师,和太子关系甚密,那又如何?毕竟薛子桢是薛丹臣唯一的女儿,他和太子的师徒感情再深,又怎么比得上与薛子桢的父女之情?到最后还不是薛子桢嫁给谁,薛丹臣就偏帮着谁?

以前薛子桢年纪小,赵皇后又从中作梗,这门婚事才被按下去,如今她可不能平白放过这个好机会!

其实赵皇后也是和冯贵妃一般的心思,也是怕薛子桢嫁给庆王或者庆王一党的人,薛丹臣就会转而投靠庆王,毕竟一边只是学生,另一边却是亲女儿和女婿,薛丹臣对妻女看重又是出了名的,这才更加令人担心,她如此抬举薛子桢母女,也是出于拉拢薛丹臣的心思。

当初赵皇后的意思是想让赵九经娶薛子桢,毕竟赵九经是她的亲侄儿,太子的表弟,又是薛丹臣的学生,两边结亲也是名正言顺的事,可偏偏赵九经执意要娶周小钗,薛家又没有这个意思,赵皇后这才作罢,如今见冯贵妃又要旧事重提,不免悬了心,生怕顺昌帝一时高兴就答应了。

顺昌帝瞥了一眼暗暗着急的赵皇后和满怀期待的冯贵妃,再看笑眯眯的太子和神情莫测的庆王,淡淡笑了:“照青乃是国之肱骨,他的闺女便如朕的自家侄女一般,朕一定会给她挑个如意郎君的!”

照青乃是薛丹臣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