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毛遂自荐。”

“贫嘴。”

“我明天让人去提亲好吗?”

杨小姣沉默不语,云凤章以为她又犹豫了,不由得起急道:“你不会又变了吧?”

杨小姣忙说:“没有变,我只是在想,我们这时候定下是不是太早些?我总觉得我还不够成熟,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我想等我变得更好些,至少要像前世与你相遇时那样。”

云凤章扳过她的肩膀,动容地说道:“小姣,你知道前世的你经过多少苦难和风雨吗?你独在异乡闯荡,因为容貌去做工人家都不收你,你差点病死在赁来的房子里,还是白嫂,就是我现在的管家发现了你。你经过很多磨难才有后来那番成就。我后来一直遗憾我们相遇得太晚。我宁愿不要你成熟稳重,我只想把你宠得无法无天,飞扬跋扈,最好能返老还童。”

杨小姣吃吃笑起来。她倒想看看自己怎么返老还童。

“可是…”

云凤章再不容她有一丝退缩,遂又说道:“感情又不是做生意,没有什么匹配不匹配。我管不着外人怎么想,但你心里一定不能这么想。

你一定要记得,我选择你,就说明你身上有我最想要的东西,没有人会亏待自己,所以我娶你绝不会亏,反而是占便宜——不过,我不能和你说得太清楚,以免你觉得自己亏了。”

杨小姣听到这种闻所未闻的歪理邪说,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同时,心里也有一丝感动和甜蜜。

她低头玩弄着他的腰带小声说道:“我总觉得我什么都没做就得到这一切,有一种轻飘飘的不踏实感。”

云凤章连禅语都用上了:“有什么不踏实的,这是你前世修来的呀。前世的你没享受过多少平静的日子,一道风波接着一道,今生上天不忍心让你过那样的日子了。我以前不信这些的,如今却信了。”

杨小姣主动大大方方地搂住他的腰,仰起脸来,笑语如花,声音清晰坚定:“那好,我答应你。”

云凤章的心终于安稳落入肚中,他趁机要甜头:

“在我脸上画下押吧,用唇。”

“我够不着。”

“踩我脚上。”

第四十三章 定亲

要问桃花镇上最轰动的事是什么,当然数云凤章去杨家提亲的事了。

人们起初都不敢置信,后来证明确是真的。

众人又纷纷传说杨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镇上的朱家甚至来问杨成,桃源村的那块荒地和池塘卖不卖?

杨成万万没料到那块荒地也有人买,于是他跟妻女商量了一下,就以一个不低的价格给卖掉了。

朱家人如获至宝,并沾沾自喜,还将小女儿的名字改名为朱大姣。这也成为了桃花镇上一大笑谈。

云凤章和杨小姣定亲后,两家也发生了一些争执。

杨成夫妻俩的意思是让小姣跟云凤章一起回洛城成亲,他们一家三口留在镇上。三口人没一个健全的,杨小姣哪里放心,云凤章也不放心。他力劝全家一起跟们离开。

钱氏拉过小姣,语重心长地道:“你就放心嫁过去吧,我们不能给你撑腰就罢了,哪能再拖累你。我和你爹去了洛城能干什么?难道一直靠你补贴?”

杨小姣却是不依:“娘,你忘了我之前跟你说的王姨家的事了。我相信凭我的本事,肯定能养活你们的。再者我也想让朱大夫看看你的眼睛和小娟的病,能治成什么样是什么样。你们留在这里,我的心两下撕扯着,能过得好吗?”

杨成和钱氏经过一番思索,最终还是答应了。不过,他们也商量好了,提前说好,他们到洛城后,或是做小买卖或是找份工做,总之要自食其力,省得小姣在婆家抬不起头来。

一家人商量完毕,就开始准备了。东西该卖的卖,房子或是出租或是请人看。铺子也要转让。

杨家在桃花镇上的房子也成了抢手货,但杨成不同意卖,他们总得留一份房产才踏实,以后说不定还回来呢。因此,他只同意租赁不同意卖。但这同样抢手,很快就以合适的价格租给了一家人,房子就交给何大娘代管,房钱寄到洛城。

云家的房子只留下一个老仆打理,其他人全部跟着他们一起去洛城。两家人一起,共有五辆马车。

最后一个小问题是大黄的归宿。杨家人虽然不舍得,但也不得不将它送人。

大黄也察觉出什么来,这几天一直可怜巴巴地围着主人转悠,尾巴都快摇断了。

云凤章看着于心不忍,说道:“把它也带上吧。反正马车宽敞。”

忠伯看了看说道:“就让它跟在马车后头就行。”

听说大黄也要去洛城,邻居们不由得感慨真是“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还有人打趣杨成,问家里的老鼠带不带。

杨家一家要搬走,平常要好的亲戚邻居都来送行。不要好的也变得要好起来。

趁着杨成夫妻俩和人应酬,云凤章就见缝插针地和杨小姣腻在一起。

按他的本意,他想定完亲就立刻成亲,以免再生风波。但钱氏告诉他,本地风俗没有这样的,一般也得等个半年几个月,最快也得两个月,要是成亲太仓促,会让人怀疑女方肚子里有搁不住的东西。事已至此,云凤章也不好再勉强。

按照规矩,云凤章还要去里正家,周家,以及其他镇上有头脸的人家都去拜会一下。

杨小姣和杨小娟姐妹也跟平常往来的小姐妹道别,互送点小礼物。

这日杨小姣刚从何大娘家出来,正好撞上了在院外探头探脑的田刚。

杨小姣看着面前这个男人,心中已无一点波澜。

田刚目光复杂地看着杨小姣,仅仅才几个月而已,她的身上好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是容貌变美了,就连举止气韵也跟以前大大不同。整个人像裹着某种光芒一样,亮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田刚被她的容光震慑,不觉有些手足无措,这是他一惯的毛病,即一看见美丽的姑娘就有些不缩手缩脚,以前对王珠如此,现在对小姣也是这样。他挠挠头,呐呐地叫了声:“小姣。”

“田大哥。”杨小姣仍跟从前一样亲切和气。

田刚本来有些拘束,一看杨小姣对自己一如既往地和气,胆子便大了许多,话也流利起来。

他的语气有些酸溜溜的,“恭喜你啊,攀上这门好亲。”

杨小姣嗯了一声,

便抬步要走,她以为他们打个招呼就行了。

不料田刚仍没眼色地继续攀谈下去。

“小姣,你别怪我说话直,我也是为你好。我总觉得、总觉得你们的事像戏文里的事似的。他那样的男子不知有多少姑娘惦记,他这种靠不住的,你娘家又没什么人,总之你要谨慎…”

这话换了别人说,杨小姣只会付之一笑,心情好些还会解释几句。但换了田刚说,她就莫名地觉得心头不悦。

因此她的话里也就带了点讥讽之意,“所以你想说的是,你觉得长得俊美的都靠不住,那长得丑就一定靠得住吗?你当初喜欢上王珠,也是因为你长得俊?”

田刚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他又窘又恼,急忙为自己辩解,“小姣,你也要体谅我,你当初、当初要是长成现在这样,我何至于如此?”

杨小姣微微一笑道:“可是云凤章就在我容貌没恢复时就喜欢我了呀。况且,若不是我长成那样,我又何至于要考虑你。”

田刚的呼吸陡地急促起来,半响接不上话。

杨小姣想着以后不会再见了,干脆将所有的话都说完:“他跟你不同,他明明可以选择更美更好的女人,但偏偏选择我,就说明他是真的喜欢我。我不用担心他是在将就我。我们好歹是邻居,我也希望你和田大娘过得好。”说完这句,杨小姣飘然离开。田刚仍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身影发呆。

杨小姣一想到自己当初差一点就将就这个男人了,不禁有些鄙视自己的品味。俗语说,贫不择妻,她则是丑不择夫。真是幸亏他的中途背叛,不然后果真不堪设想。

杨小姣没走多远,就看见了云凤章。他等着自己。

杨小姣的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脸上也情不自禁地漾出笑容。

云凤章说道:“早就看见你了,你再不过来,我便要过去了。”

杨小姣冲他调皮地笑笑。

云凤章瞥了一眼仍呆站着的田刚道:“他应该就是你提了两次的田刚。”

杨小姣怔然,她提了两次吗?反正自己记不清了。

云凤章对田刚倒没什么敌意,不像对周季明似的,两人如今一见面就是暗潮涌动,气氛诡异。

一切准备妥当,启程的日子也定下了。

杨成和钱氏既欢喜又隐隐有些不安,杨小娟则有些兴奋,临走时,她专门买了一把砍刀带着,说是准备到洛城砍人。杨小姣对她真是无言以对。

杨小娟一边擦刀一边说道:“姐,姐夫,你一进城就把我有疯病并且砍了人白砍的消息给放出去,震慑一下那帮狂蜂浪蝶,谁要敢打姐夫的主意,你把名单交给我,我一个个去砍。”

钱氏斥责道:“又在胡说八道了。你可别给你姐惹麻烦。”说完,她面带忧虑地叹息一声。

他们这三个人,一个残一个瞎再加一个间歇性抽疯,人们得用怎样的眼光看待小姣?

云凤章看出了岳母的心思,连忙笑着安慰道:“没事的,爹娘,你们什么也不用担心。”

钱氏想到这儿,又不放心地追问道:“凤章啊,你这定亲真的不用跟家里说一声吗?你哥嫂真不管吗?”云凤章一早就说明自己家中的情况,他父母早逝,家里只有兄嫂,两人都在江南老家。

云凤章提到兄嫂,脸上的神色不觉变得有些复杂,“他们不管的,我十五岁那年因为跟兄嫂发生点嫌隙,已经分家出来,婚姻诸事自已做主。”

钱氏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同情云凤章,“唉,你这孩子也真够可怜的,亲缘跟小姣一样薄。”

云凤章趁机撒娇,“是啊,所以你们二老就把我当儿子疼吧。”

钱氏慈祥地笑笑,“一定会的,我们家又没儿子,你以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云凤章不由得又想起失踪的大舅子,心头一酸,连忙温声安慰钱氏:“娘请放心,关于大哥的事,我和小姣会一直访查的。我上次问过周季明,但没问出什么来。”

钱氏和杨成听罢,不由得一阵唏嘘感动,不管找没找得着,但他有这份心已经足够了。

两人对小姣的担忧不禁少了许多,对云凤章也更加喜欢。

他们出发那天,几乎全镇的人和狗都出来送行,当然狗是为大黄送行。

车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上路了。

桃花镇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愈来愈遥远。

这次旅程跟以往都不太一样。

一路上,云凤章让人将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贴,用尽心思地讨好岳父岳母和小姨子,连大黄都顺带上。

大黄每日好吃好喝,上路时就乐颠颠地跟在车队后面,有时也会被叫到马车里呆会。

杨小姣在路上已经打算好了,她到洛城后还干老本行,去卖烧饼。但钱氏却不大赞成。

“虽然凤章不介意我们干什么,但你如今身份不一样了,不能让他难堪。”

“那我干什么呀?”

后来还是云凤章主动提道:“小姣,你开个书坊怎么样?”前世的杨小姣就是做这个起家的。她的书坊当时名噪一时,那些文人名流提起她既不以为然,但又不得不重视。因为她给著书人的润笔费很高,每推出一本书,都能造成轰动。所以那些人有重要的宴会都会邀请她去。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有机会在诗会上相遇。

“书坊?”杨小姣有些迟疑。

他耐心地一步步启发:“你想想,你逛书坊时有何观感?”

杨小姣说道道:“就是觉得太贵了,一般人家都买不起。”

“还有呢。”

“想蹭书看,但又不太好意思,怕伙计白眼,怕老板赶人。”

“所以…”

杨小姣突然双眼放光:“我要有个书坊,我一定要专门设个房间,让人随便看,不过得收点钱,因为我也要吃饭,那就收少些,比如说看一上午一文钱,看一天两文钱,也可以按月算,按年算更便宜。也可以把书带回家看,但要交押金。我还可以在里面卖点心茶水之类的。”

杨小姣越说越兴奋:“我还要在书坊里多加些平民百姓爱看的书,烦死那些满口大道理的书了,整天板着脸教人怎么做人。”

云凤章双眸含笑,“比如说?”

杨小姣兴奋得手舞足蹈,“比如说话本啊,传奇故事啊,游记啊,教你怎么烙烧饼啊。”还有教你怎么入洞房之类的。

云凤章暗笑,其实他当年也很喜欢她书坊里出的书。

钱氏和杨成听罢也十分赞成,虽然同样是做买卖,但卖书听上去就是比卖烧饼有档次些。

这一趟旅程是顺风顺水,两人也算是故地重游。可喜的是,沿途的客栈老板伙计竟然还记得他们。不但房钱便宜许多,饭菜也往好的上。

路过上次他们雨天滞留的客栈时,老板和那个呆头呆脑的伙计也记得他们。

他们补充了了一点干粮,饮了马,歇了一会就离开了。云凤章临走时,打赏了那个呆伙计,他还问了他的名字,原来叫二呆。

若不是怕杨小姣对遇蛇事件有影响,云凤章真想再住一晚当初的房间,他喜欢极了那个墙洞以及床的摆设。这个秘密他一直憋着,这次终于忍不住偷偷和杨小姣分享了一下。

杨小姣无言以对。她猛地记起了那时,他特意问她睡哪头,她当时觉得莫名其妙,现在终于明白了。她这是找了个什么样的相公啊。表面一本正经,风度翩翩,私下里猥琐下流得别具一格,明显的卖相与实际不符。杨小姣气不过,寻个爹娘看不见的时候,狠狠地□□了云凤章一顿。

第四十四章 诱惑

此时正值夏天,他们一路早行晚宿,天热时就停下来打尖休息。

路过上次来时他们遇袭的地方时,杨小姣随口说道:“我和周季明回来时,总担心也会遇到土匪,没想到一点也没事。”毕竟,他们当时只有四个人。

云凤章却是微微一笑道:“不会有事的,云齐跟着你呢。”

杨小姣一惊:“云齐?”

云凤章这才意识说漏了嘴,心虚地看着一眼杨小姣只是笑,杨小姣望着他不再说话,只是悄悄从袖子底下握住了他的手。云凤章被她撩得心神荡漾,但岳父岳母在旁边,又不敢轻举妄动,忍得甚是辛苦。

二十天后,他们顺利抵达洛城。

这一次,云凤章装了完全地准备,他们决定悄悄从城北绕回府。路过北市时,杨小姣便和云凤章商量一下,说她正好去看看王姨,再顺便把何大娘带的东西给捎过去。云凤章本也想跟着去,但杨小姣怕到时候又引起轰动,就没让他去。

杨小姣特意带了一顶好看的凉帽,遮住半边脸。钱氏和小娟也想跟着去看看,于是云凤章便将马车停在巷口,她们三人下车步行过去。

王姨和双儿此时正在烧饼摊前忙碌。先前雇的那几个妇人不见了,杨小姣估计是生意有所回落,但看两人忙碌的样子,生意应该也不会差。

杨小姣走过去,故意对双儿说道:“要三个烧饼。”

双儿起初没注意,听到小姣的笑声才看出来,她一脸惊喜地抓住杨小姣:“小姣姐姐,你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还以为…”她后来听人说,小姣和云凤章闹翻了,洛城又有那么多女人虎视眈眈,她一直在替小姣遗憾惋惜。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回来了。

王姨也是一脸惊喜地过来拉着她问长问短。王姨的小孙子也过来跑着杨小姣的腿,小姣忙将母亲和妹妹叫过来,引荐给彼此认识。

王姨和钱氏虽是初见,但却一见如故。两人不多一会就熟悉起来。她非要收摊带三人回家,钱氏硬拉着不让,说是有人在巷口等着,她们呆一会儿就走。

当王姨听说小姣和云凤章已经定亲时,她不禁一阵惊诧,随即又想起自己先前的行事,不觉有些尴尬。

杨小姣却不怪她,她的顾忌也有一定道理,当时确实也为她着想。

钱氏看出了她的窘迫,主动替她开脱:“说起来,我和她爹起初也不同意,不过,两个孩子自己愿意,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好棒打鸳鸯是不。”

杨小姣也道:“王姨,我挣扎许久,最终还是想明白了,我想和他在一起。以后有什么风雨我也不怕。因为他值得。”

王双儿也在一旁接道:“当然值得了,我早就跟你说了嘛。”

“天呐,第一美男子就是我姐夫,说出去亲戚邻居得有多羡慕我。”双儿忍不住欢呼雀跃,全然忘了自己背上为此挨过两刀了。

杨小娟与双儿倒也脾气相投。

杨小娟仗义地说道:“如今我来了,便再没人砍你了。以后那些人由我来对付。”

双方闲叙了一阵,约好以后再见面,钱氏母女三人便离开了。

王姨把她们送到巷口才回去。

杨小姣一上马车,云凤章就不停地替她扇扇子,“热不热?”扇了一阵,他才想起岳母和妹妹还在跟前,赶紧去为钱氏扇风。钱氏忍着笑意说道:“我没事,不怕热。”

他们绕路回到东郊的云府。

一进了林荫路,杨小娟就大呼凉快。这里树林蓊郁,人烟稀少,车夫就把车窗全部打开,凉风从四面吹来,让人倍觉清爽。

马车驶进朱门的大门,白嫂早管着下人们立在两侧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