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考核(三更求粉红)

自从和沈家定下亲事后,郭家要筹备娶媳妇;跟着又有朝廷下达专利的旨意,城西坊子又开始招工,因此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清哑原定近日回绿湾村的,也走不成了,要帮三哥把嫂子娶过来再走。

虽然婚事在城里办,家里的亲友也要安排,所以郭守业带着郭大有两口子又回到绿湾村。

沈亿三知道亲家底子薄,大手一挥,将郭家城西作坊附近好些民宅高价买了,打通修整,建造园子给女儿做陪嫁。

当然,这个想赶在成亲前完工是来不及的了。

好在郭家原先买下仇家这作坊时,就包含一个四进的祖宅,正好给郭大贵当新婚宅子,也不算委屈了沈寒梅。

谁让郭家根基浅呢!

“比那些有钱人家是比不上,跟他两个哥哥比强多了。老大和老二成亲的时候,就只有四间屋子。现在他有四进,天上地下了!我就担心沈姑娘,在家那样尊贵,嫁过来也不晓得习惯不习惯。”吴氏对清哑唠叨。

“现在咱家比以前好了。”清哑微笑道。

她母女正带人准备过大定的定礼。

满厅堂摆的都是各色礼盒,有首饰有衣料有果品有摆设,按类别和吉利讲究排放,大家清点,恐漏了差了,好及早让人准备。

同样是娶媳妇,穷人家和富人家区别可就大了。

郭家穷,娶的却是富家千金,就算沈家不要求聘礼多寡,这该有的体面还是要讲究的,然这方面他们却毫无经验。

严氏非常高兴。因为她终于可以帮上郭家的忙了。

她派了经验丰富的婆子来指点吴氏,有时自己也抽空过来。

除了她,严未央也带了几个婆子来帮忙。

听了吴氏的话,严未央道:“郭婶子,沈家不会在乎那些的,沈妹妹也不是矫情的人。只要郭三爷对沈姑娘好,就什么都值了。光尊贵有什么用!”

她这话也算是有感而发。

吴氏听出来了。看着她笑道:“说得也是。咱们老百姓。不就图个家人和气、日子顺心么。尊贵什么的,那是做给人家看的。要说别的,我是没底气;要说起对媳妇好。不是我自己夸,我三个儿子那都是没的说,个个晓得疼媳妇!”

严未央呵呵笑道:“这个我看出来了,婶子没自夸。”

吴氏听了喜悦万分。因对她和清哑道:“你们俩也是…”

说到这却咽住了,不好往下说。怕严未央难堪,还怕清哑难过。

果然严未央一见她神情,便觉不妙,忙抢着道:“婶子。我听姑妈说一会要来,我跟郭妹妹歇歇去。我们做这个还是没你们有年纪的人在行。”

吴氏忙道:“你们去,不用你们帮。”

严未央又叮嘱来帮手的婆子们一番。才和清哑去了后院。

到清哑屋里,两人在美人榻上坐了。她才松了口气,道:“我今儿才知道,天下的娘都是一个样子的。原以为我娘跟你娘不一样,其实都一样。”

清哑听得新鲜,问:“什么意思?”

严未央接过细妹削好递过来的梨,咬了一口,吃了,才道:“说起儿女婚事都是两眼冒光。都说只要过得好,日子顺心,其他什么都别管。经验一套一套的。可是,什么才叫过得好、日子顺心呢?”

清哑点头道:“这个确实,每个人想的不一样。”

她从柜子里拿出为严未央挑的一套头面,放在榻几上,道:“这个给你的。你首饰多,这是我的心意。”

她怕她拒绝,所以这么说。

严未央打开一看,笑着白了她一眼道:“我首饰再多,宫里出来又是整套的,还真没有。这个我好喜欢,收了!”

清哑忍不住笑道:“你就是可爱!”

严未央噗嗤一声笑道:“你这么夸我,若是男子,我就嫁你。”

清哑不以为意,细妹和墨玉却都转头偷笑。

清哑道:“咱们去湖边走走吧。我家没园子,田湖就是我家花园。”

她喜欢去湖边逛,无奈这地方女儿家出门还是有些忌讳的,她身边只有细妹一个跟随伺候的人,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一般不出去。好容易严未央来了,她厉害,又有许多跟随的人,跟她一块出去安全,她便提出来了。

严未央笑道:“你当它是你家的,它就是你家的!走!”

两人遂带着细妹墨玉等人往湖边去了。

在柳荫道上,严未央告诉清哑,她明天要出门一趟。

“有点事,早些办了,回来帮你娶嫂子。”她道。

清哑忙谢过,叫她只管去忙。

严未央又说起侄儿和郭勤,“两人都能收下吧?”

原来,今日是郭勤和严暮阳入学的日子。

入龚先生的*堂要考核,不合他意的不收。

他授课自有一套方法,这入学考核就跟人不一样:是当着所有在堂学生的面考问,而不是单独考问。这一考,除了考查学生机敏问答和已学深浅外,还考校他们在人前应对的胆量。

郭勤一进去,就面对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学生;前面还有一个先生,三十来岁,下巴上留着一缕胡须,眼睛很有神,看起来很威严。

众目睽睽之下,他有种做错事被爷爷当场逮住的感觉。

忍不住的,他就四下搜寻,找严暮阳。

因为他们俩说好的,要共进退!

严暮阳已经考核过关了,此时正坐在人群中呢。

见郭勤才来,不由替他心急,担心他不能过关,两人便不能在一块上学。不怪他瞧不起郭勤,他自己在家读了许多书的,有底子;郭勤乡下来的,未必识几个字,所以他才为他担心。

龚先生打量一番郭勤,便直问他在家可学过书。

郭勤忙道:“学过。学过许多。”

许多是多少?

龚先生微不可察地动了下眉,换一种方式问:“学了多久?”

郭勤道:“两年。”

龚先生微微点头,道:“把《三字经》背一段听听。”

郭勤便傻眼了。

龚先生看他神情,疑惑地想:“难道不会?”

于是他又问:“那《百家姓》呢?《千字文》呢?”

郭勤更发懵——小姑没教这个啊!

他学的都是鸡鸭鹅和庄稼,还有家里人事!

******

心抽抽,有朋友居然拿粉红诱惑原野,要看到谢家受虐才投!苦口婆心反诱:乖,先投了吧!票票这东西放票夹不能生利息。文文要一章章写,该写的没写到是不行的。很快有一大大——波情节到来,保证让你们满意!!!

第222章 入学

龚先生奇怪极了,也不叫他背诗了,想他连这几本启蒙读物都不会,诗文肯定不用问是没学的。那他这两年学的什么?

下面小学生们已经在挤眉弄眼或者嗤之以鼻了:连《百家姓》都不知道,亏他还有脸说学了两年!

严暮阳也觉得晦气,心想看他平日精明,还以为他多能耐,早知道这样不学无术,他就该提前帮他恶补一下的,省得今天出丑。

正尴尬,龚先生又和蔼地问道:“你跟谁学念书?”

郭勤忙道:“跟我姑姑学的。”

跟姑姑?

龚先生想了下,又问:“学的什么,你自己说。”

郭勤这才喜欢起来,觉得这先生真好。

可是,他要怎么说呢?

对了,写一篇话给先生!

因清哑将身周人、事、物教了侄儿们一年多后,不知怎么教下去,便叫他们写日记,将家庭和住宅环境以及每天碰见的事记录下来。一来可锻炼组织语言能力,二来可用文字表达心中所想,三来碰到不会写的字,立即现场教学。这样一来,他们认得的字就越来越多。

“我写给先生。”郭勤道。

说着问先生要纸笔。

龚先生点头,给了他纸笔,他便坐下写了起来。

龚先生对他的镇定很满意,也处变不惊地等待。

原以为他写一段就完了,所以只给了两张纸。

这是防止他写错了重来。

谁知郭勤倒没写错,把两张纸写完了又要。

龚先生很有耐心,又给了几张纸。

他想看看这孩子到底学了什么。

严暮阳见郭勤写了一张又一张,急得坐立不安。

他想不通这黑炭头到底搞什么鬼。怎么写那么多。

其他学生也按捺不住,早交头接耳地叽咕了。

郭勤这一写,就写了十张纸——毛笔字占地方。

写完没有交给龚先生,而是笑着道:“我念给先生和大家听。”

龚先生道:“好!”

又对他增加一分赞赏,现在就看他写的什么了。

众小学生也都静下来,听郭勤念。

郭勤咳嗽一声,大声念道:“我叫郭勤。今年九岁。我家住在大靖国湖州景泰府乌油镇绿湾村。我们村有个月亮一样的坝湾。才叫绿湾村。我家有个果园。种了许多枣子和桃子。门前有个菜园。菜园前面有条河,河边种了竹子,水里种了藕。夏天荷叶开得像伞一样。荷花像我妹妹的脸,粉红粉红的,很漂亮…我家有十一口人…”

他也知道这考核的规矩,所以通过这篇文将他的家庭状况、住宅环境。家中养的鸡鸭和种的农作物,以及日常生活都描述出来。

通过这描述。展现他的所学。

这可有几百字啊!

他写的手都酸了呢!

类似的文他写过上百篇了。每次他写完了,清哑都要帮他看一遍,或添些字,或减些字。再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改。所以这次他写得很流畅。

他一面读,一面偷瞄上下反应。

龚先生面现愕然,却还保持镇定在听。

小学生们都张大嘴巴。听着听着,实在忍不住了。也不知谁先开的头,噗嗤一声先笑了,众人就都轰然大笑起来。

众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有人拍桌。

这算什么学问?

这不就跟说话一样嘛!

可是读书人说话跟一般人也不一样的,哪像这样,说什么养了多少鸡鸭鹅,还有种了多少亩棉花、纺纱织布,什么乱七八糟的!

严暮阳也为黑炭头感到羞愧,又帮不上忙。

郭勤傻眼——预料中的敬佩目光呢?

每次小姑可都夸他写的好,说他聪明呢。

他看着笑得东倒西歪的小学生们,饶是他皮猴子一样的性子,这时也觉得有些难堪。好在以往淘气,挨打挨骂多了,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没哭出来。只是很不忿,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明珠暗投”,脑子里已经在想,要不要跟爹说换一家学馆,换一个先生。

龚先生看着这孩子,眼中露出奇异的光芒。

“念下去!”他命令道。

随着他的说话,学堂里安静下来。

郭勤精神一振,大声道:“是!”

于是又高声念了起来。

写到郭家耕种生活时,他还引用了一首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一段表达的意思是要勤俭持家。

全部念完,龚先生招手道:“拿来为师看看。”

郭勤欢喜地跑上前,把一摞纸张递给他。

递上去后也没退下,而是站在一旁等他点评,神色颇为期盼。

龚先生瞅了他一眼,没吭声,捻着胡须从头细读并评估他笔墨。

通篇都是大白话,却叙事清楚,条理分明。有些比喻甚至可说很贴切,如说荷花像他妹妹的脸颊那句。他看后,对这孩子的家世背景和居住环境,以及日常生活都心中有数了。

再说文字,如考试一般赶着写了几百字,开头字迹还算工整,后面就有些潦草歪倒了。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也很不容易。尤其不容易的是,居然没有一个错字!

他一面看,一面不住点头。

郭勤就忍不住裂开嘴笑了。

就说嘛,小姑都夸他,怎么可能不好!

先生的表现让下面小学生们惊疑不定起来。

龚先生很快看完了,毫不吝啬地对郭勤道:“你很好!为师收下你了。”

这孩子如璞玉浑金,打造一番,将来定不辜负他心血。

郭勤大喜,忙趴下“咚咚”就磕了三个响头。

龚先生见他如此机灵,又胆大,越发喜欢,忙扶他起来。

他微笑道:“看来你学的都是身边事物,启蒙读物却一本未学。为师从头教你,从《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学起。”

郭勤忙道:“学生听先生的。”

想想又觉得先前丢了面子,须得挽救回来,于是又补充说“我会背许多诗。也会写。”

龚先生点头,他大概也能猜到,这孩子学的虽多,却没有章法。

于是,他翻了一本《百家姓》给他,叫他去下面坐。

郭勤忙跑到严暮阳身边,说他们认识,要跟他一块坐。

龚先生答应了。

郭勤终于迎来了一片敬佩目光,就是有些晚。

******

(*^__^*)起早拜求粉红!没有粉红的有推荐票也是一样的!!!今天开始进入新情节。朋友们不知总结过没有,本书由清哑退亲引发和谢家第一次交锋为第一波大情节;结仇后谢吟月和郭清哑第二轮交锋(至第二次织锦大会止)为第二波大情节;第三波情节是郭家和女主进入商业圈的种种,如乞巧节和游湖等等;下面第四波大情节是郭清哑和谢吟月第三次交锋,很激烈的冲突。我知道有些读者喜欢跳定,但本书跳定真的会惨不忍睹。尤其下面的情节,每个人物的活动你们可要看仔细了!!!

第223章 密谋(二更求粉红)

严暮阳见黑炭头在那等劣势下居然能力挽狂澜,将局面扭转,不得不佩服他,想爷爷夸他不是没道理的。

因郭勤写文耽搁了很多时间,这时先生宣布休息片刻。

郭勤忙出去,对等在外面的郭大全说,他被先生收下了,叫赶紧交束脩,又叫他办了入学手续就先回去,他还要读书呢。

郭大全见儿子得意洋洋的模样,拍了他一巴掌,道:“谦虚些!这才上学呢,你当自个考了状元?尾巴一翘我就晓得你拉什么屎!”

郭勤刚才听严暮阳说,他是因为写的文字太直白了所以才被学生们笑话,因此生怕爹这粗俗的俚语被人听见,又遭人嘲笑,慌忙左右看看,见没人才放心。因撅嘴道:“爹,你别乱说话。你交了钱就走吧,有小福子陪我就成了。放学了我跟严暮阳一块回去。”

郭大全哪不知道他心思——嫌他丢脸呢,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当下也不多说,就去找龚先生去了。

这里,郭勤跑进课室找严暮阳。

严暮阳却反拉着他出来,问他“郭巧儿怎不来?”

郭勤道:“女娃子上什么学!”

严暮阳听后,绷着小脸道:“你们家不是不讲规矩吗?”

郭勤瞪眼道:“我们家怎么不讲规矩了?”

严暮阳心想你们家处处不讲规矩,但他今天懒得跟郭勤辩,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对他说。

“你知不知道,外面有人骂你小姑和巧儿呢!”他严肃道。

“谁?谁敢骂我小姑和巧儿?”郭勤大怒。

严暮阳成功勾起他的怒火,很满意。

他便凑近他耳边,如此这般将外面流言说了。

他为这事已经气了好些天了。因为他的清名彻底毁了!

他积极上学,就想找郭勤商议,怂恿他一块对付冯佩珊。

郭勤也气得暴走,原地直转圈。

但他向来鬼精,两圈一转,便觉得疑惑,问严暮阳:“那个冯姑娘为什么要骂我小姑?我小姑得罪她了?”

严暮阳嘲笑他道:“瞧你笨样!什么都不懂。还想当郭家未来少东呢!这些人家你怎么能不弄清楚了?我告诉你。是这样…”

他噼里啪啦又将谢家、冯家、郭家的关系分析了一遍。

这中间还提到江家,是几方结怨的源头,这个郭勤知道。

郭勤便听明白了:正是旧仇未报。又添新恨!

他便道:“等老子想个法子把那‘疯姑娘’好好揍一顿!”

他一转眼工夫就为冯佩珊取了个绰号“疯姑娘”。

严暮阳一面心里钦佩他,一面嘴上继续打击他:“你别老把这地方当你们村,什么事都打呀打的。咱们做买卖的不兴那个。君子动口不动手,你懂不懂?”说着。觉得屁股隐隐作痛。

郭勤脖子一梗,道:“她先骂我们的!谢家先抢我家女婿的!”

严暮阳恨铁不成钢地道:“这个我知道。那也不能明面上对着来。你把人家姑娘害了。回头长辈要骂的。说不定还带累家里,被人家说教子不严。我跟你说,咱们得想法子,不声不响的。悄悄的,让她吃了亏还不知道是我们干的…”

他对郭勤循循善诱、启发他用阴谋,并且暗示说。大户人家相斗都是笑里藏刀,没人当面吵嘴打架。

那郭勤本就是人精。一听便明白了——这个他擅长啊!

他道:“我晓得了。我问你,那疯姑娘喜欢什么?”

严暮阳立即道:“她想嫁给鲍长史的二少爷。”

他早做足了功夫,打听了许多事,所以张口就来。

郭勤又问:“那二少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严暮阳听了一愣,道:“这个我还不知道。不过不怕,我能打听到。”

郭勤怀疑地问:“你找谁问?”

严暮阳傲然道:“鲍二少爷跟方二少爷好,方二少爷是我表叔。方夫人是我姑奶奶。不管你想什么法子,我都能帮你忙。”

郭勤深感这关系网的重要性,便细细地问:谁家跟谁家是亲戚,谁家少爷跟谁来往密切,又是谁家是织锦世家,谁家是二流商人…

还没问完,就上课了。

两人急忙收心进课室读书。

这件事吸引了郭勤的心神,将上学的兴致分散了好些。

好容易捱到放学,两人带着小子们一块去郭家。

这是严未央交代的,叫严暮阳放学跟郭勤走。

两个孩子且不急着回家,一路走一路低声密议。

郭勤分析了整个情形后,提出如下手段整治疯姑娘:

一,鲍二少爷讨厌什么,假意透露给疯姑娘说他喜欢,引她去卖好,叫她出丑。

二,假传鲍二少爷喜欢她,找机会引她去碰一鼻子灰。

三,跟鲍二少爷说,疯姑娘在人前说如何如何喜欢他,叫他生气。

四,想法子诓骗两人碰面,说是约好的,鲍二少肯定发火。

诸如此类的损招,他一口气说了七八头十个。

严暮阳听得龇牙咧嘴,不知该敬佩他还是该鄙视他。

但有一点他很坚定,那就是往后少惹这黑炭头,要跟他做朋友,千万不能做敌人。——这是个专门祸害人的主儿!

郭勤提的主意要看情形选用,其中用到打听消息、传递话儿、安排活动碰面,都由严暮阳去操办。

如此密谋,两人直到日暮时分才到郭家。

郭家很热闹,严氏也来了,和吴氏正忙着分派人事呢。

严暮阳便四下找郭巧儿这个冤家对头。

谁知连个影子也不见,连吃饭的时候也没见出来。

他不禁满腹狐疑,又不好问的。

原来,因为外面流言的关系,阮氏教了闺女一番男女有别的话,并不许她出门,尤其是不准与严暮阳见面。所以,今日严暮阳来,吴氏早就叮咛了巧儿。她便乖乖地待在后院,没到前面来。

原以为来郭家和冤家对头见面有一番争执,结果连面也没碰上,严暮阳心下不免失落。幸好有郭勤相陪,又密谋对付冯佩珊,才不觉乏味。

与吴氏清哑等人忙的不同,郭大全连日会客。

好些二三流锦商自思发展前景有限,便想和郭家合作,插手棉布生意。有郭家专利保护,既安全又便宜,稳赚不赔的买卖。因此,连日来不断有人宴请郭家兄弟。

郭大全很谨慎,先与各家交涉,弄清对方背景和意图后,汇集比较分析,又向沈亿三请教,得出第一印象。

七月三十一日,他和郭大贵应一吴姓锦商邀请,往景江边一家酒楼吃酒。

三人刚进门,顶头碰见江明辉和一个中年儒生从内出来。

郭大全停住脚,似笑非笑地看着江明辉。

******

月底最后两天,朋友们,票夹该清仓了,如有存货,请支持水乡好吗!!!

第224章 追赶(三更求粉红)

郭大贵则两眼喷火,若不是大哥挡在前面,就要冲过去了。

江明辉也呆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这不是江掌柜吗!”郭大全和气地招呼道。

“郭…郭大哥!郭…三哥!”

江明辉本就气短,再被郭大贵瞪着,答应得结结巴巴。

“嗳!”郭大全没事人一样,笑眯眯地答应,“好久不见,你长好了。这是你福气好,娶了这么好的媳妇,日子过得顺心,当然长好了。不像我们,天生的劳碌命!”

“福气好”“这么好”几个字咬得重重的。

江明辉羞得面红耳赤,无话可回。

郭大全满含深意地对他一笑,方迈步进去。

郭大贵就没那么好脸色了,经过江明辉身边时,往地上“呸”了一口,骂道:“老天爷不长眼,这样人让他活着,丢人!迟早要遭报应的,到时死都不知怎么死的!哼,那时我才痛快呢,买一挂炮仗来放。”

那口气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