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太太也道:“若是平常物件。她们也不会送你。好容易得了一件好东西,送给你,为的就是表一份情谊。你还回去,她再多宝贝,也不抵这个合适,岂不辜负了她?两个正好,留一个给你小侄女用。”

严氏道:“对,对,对!”

连说了三个对,那心里的诧异却直往上冒。

梅氏则嫉妒得犯酸水。

她也和严氏一样诧异——韩太太竟然一点不介意?

韩太太心里哂笑:趁早说开了,看还怎么拿这个做文章!

她留心观察清哑神情,确实事先不知道的,更放心了。

然清哑心湖却荡起一层涟漪!

不经意间,她脑中浮现方初面容,不是最近见到的,而是当年在谢家初次遇见他时,她将一沓银票劈面摔向他的脸颊,又狠狠唾了他一口,他呆呆站着、任凭她示威的模样。

她身处人丛中,耳目心皆要关注他人,这念头一晃而过,快得连她自己也抓不住,仿佛根本没想起过。

“不就是一个梳妆盒么!”她想。

九大世家欠她的人情太大,时常借机送郭家东西。郭家也不刻意推拒。来而不往非礼也,总要给人家偿还的机会才是。

她便让细妹收起梳妆盒,放回去。

高云溪从里间跑出来,手里拿了张纸,笑对清哑道:“郭妹妹,你画了这衣裳样子给曾姑娘,也画一个给我吧。”

清哑见沈怀谨站在她身后,便招手让她过来。

沈怀谨过来,清哑对高云溪道:“那是谨儿画的。我教了她,她会画了。让她帮你画。”

众人都惊奇地看向沈怀谨,说她会吗?

清哑点头,道:“怀谨会的。”

沈怀谨微微垂眸,有些羞涩,又很自豪。

她来郭家,本就带有目的:沈亿三希望她跟清哑学习,只是这话却不好明说,因此只当走亲戚,在九姑姑家小住,再找机会开口。不行的话能得些熏陶也好,能被指点则更妙。

谁知那日晚饭后,她正陪着巧儿玩,清哑来给巧儿量身制作礼服,顺便教授绘画、讲解制图,也没避开她,她便在旁听住了。偶有问答,显示出她的绘画功底,且有天分和悟性。清哑便不吝赞赏她。

她壮胆问道,以后可不可以向郭姑姑请教。

清哑随口说,她可以和巧儿一起学,她教她。

沈怀谨大喜,虽未正经拜师,却对她执礼恭敬。

她绘画功底比巧儿深厚,经过清哑讲解这款礼服的要素,当晚,她就能绘制图形了,所以清哑才让她给高云溪画,也是练习的意思。

这件事,沈家已经知道了,也是喜出望外。

因计划让沈怀谨留在郭家,至少要住几年。

第411章 韵味

沈太太忙对孙女道:“你郭姑姑让你画,你就画吧。”

陈氏忙命梅氏:帮沈怀谨准备绘图所需之物,供她画画。

一听这样,方纹和林亦明都说要;严暮雨等小姑娘也说要做跟巧儿身上一样的裙子,也要,顿时娇声莺语此起彼伏。

大大小小的姑娘们簇拥着沈怀谨到里间去了。

这里,韩太太打趣道:“我们是穿不了了。”

清哑道:“也有适合太太们这个年纪的。”

韩太太愣住,不知该不该请她画出来,回家也做一件。

严氏忙笑道:“郭姑娘,你既这么说,我可要厚脸皮请你帮忙了:就帮我们也斟酌斟酌,裁一件合适的,我们也做了穿新鲜。”

众太太忙都附和,也雀跃起来。

清哑答应了。

她今日既穿了礼服来,就没打算藏着掖着。

铺子还没开,这一款,先让众人帮打广告吧。

陈氏心一动,已知她意图,亲自命人将针线房手艺最好的两个女人叫来帮忙。——将来就把她们送去给严未央使唤。

严家这处园子住人不多,针线房本来就两个女人,因这次严未央出嫁,要做各式嫁衣,特从徽州带来了好些人来,此时正当用。

于是清哑也移步侧厅,那里有大圆桌可供施展。

众太太有的在桌边观看,有的在旁聊天,等结果。

很快清哑画了两款:一款在腰部两侧各挖出一圆弧,另以深色布料缝制,达到收腰的视觉效果;另一款单肩左胸配刺绣,相对的,右下裙摆一角也绣同样花色。

前者适合略丰腴的妇人;后者适合身材适中妇人。

韩太太等人都是行家,一看便明白了。

韩太太忙道:“这腰部别挖太多了。我们妇人与你们女孩子不一样,若弄出个杨柳细腰出来,则显妖娆不端庄了。”

陈氏忙道:“对,对。”

又笑道:“我这腰是要收一收的。”

严氏则道:“第二款好。我们这样年纪。还是添些刺绣,才显雍容贵气,不比她们小女孩,年轻颜色好。穿什么都抬人。”

韩太太点头,说:“我要绣寒梅。凛寒高洁。”

严氏道:“我喜欢牡丹,大气雍容。我就绣牡丹。”

韩太太眼波流转,握嘴轻笑道:“你若穿这样大气雍容的裙装,不知方老爷见了会怎样?”

众太太想象方瀚海吃惊的模样。都笑了。

严氏本该不好意思的,然想起方瀚海逼得大儿子离家,哪里还有心情害羞,重重“哼”了一声,道:“要他管!”

清哑瞧得出神。

这一刻,这些妇人焕发出别样风姿:严氏褪去威严和端庄,活脱脱就是一个严未央;韩太太举手投足透着别样妩媚,宛如少女,而实际上她已年过花信,那股韵味实难描画。

方初的果断锐利应该大部分继承严氏。

韩希夷的倜傥风姿也应该有韩太太的影响。

韩太太一转脸看见清哑神情。忙拉严氏衣袖,“别吓着郭姑娘。”

严氏便对清哑笑道:“我失态了。姑娘别笑话。”

清哑道:“晚辈觉得太太们这样神态很美。”

她说得很认真,很诚挚。

严氏等人听了一愣。

严氏先笑道:“要说神态美,当之无愧数你韩伯母第一。当年韩老爷痴恋她,每天晚上在她家外面吹箫,整整吹了九九八十一晚…”

韩太太大窘,忙道:“哪年的事了!提这个做什么。”

忽然想起丈夫的病,又不禁红了眼睛——

衣裳做的再好看,若那人不在了,给谁看?

严氏的话。令清哑想起那晚江上飘来的箫声,不由怔住。

陈氏这里陪大家设计衣裳,梅氏和弟媳于氏则忙得团团转:一时引爱看戏的女眷去看戏;一时又安排爱玩牌客人打牌;一时又吩咐严未然等人陪年轻女孩和媳妇们逛园子;一时又命人去盯着严暮阳等小辈,防止他们再吵闹生事。

好容易到了傍晚时分。那客人才一起一起的开始散了。

郭家母女也起身告辞。

离开前,清哑将一个梳妆盒交给巧儿,要她送给严暮雨,又在她耳边轻声嘱咐了几句话,巧儿就在细妹和银锁陪伴下去找严暮雨。

当着梅如雪、梅如霜等人面,巧儿送上梳妆盒。

“严姐姐。这个送给你。”巧儿甜甜笑道。

“我不要。这是我姑姑送郭姑姑的。”严暮雨不敢收。

为了这个梳妆盒,梅氏被陈氏和严未央谴责,她都听说了。

“不要紧。我姑姑还有一个,是方家小姑姑送的。我和我姑姑住一块,姑姑的梳妆盒我也能用,天天看得见。这个送给你。你姑姑和我姑姑好,得了好东西送给我姑姑;我也和你好,得了好东西也送给你,这叫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巧儿说了一大篇,还现卖了一句前天才学的《诗经》。

“那…那我就收下了。谢谢你巧儿。”严暮雨犹豫了一下,找不到拒绝巧儿好意的理由,再说心里也高兴,就收下了,交给丫鬟捧着。

巧儿见她笑了,也开心地笑了。

她想起严暮阳,把主财运的貔貅都送她了,她送他妹妹梳妆盒,正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再说,她今儿得罪了好几个人,旁的人还罢了,严暮雨可是严暮阳的妹妹,不能也弄生分了,不好。

所以,清哑让她来送梳妆盒,她十分痛快地答应了。

巧儿主动屈就,瞬间拉近了和严暮雨的距离。

梅如霜嫉妒了,嘀咕道:“就会卖好!”

巧儿刚要还回去,严暮雨忙道:“霜妹妹,巧儿也不是卖好。郭姑姑不是还帮我们裁了衣裳吗?”

梅如雪也急忙拦住妹妹,并向巧儿道歉。

杨箐箐轻蔑道:“这不是卖好是什么?借花献佛做得这么顺溜,弄得自己好像多大方似的。哼,脸皮够厚的!”

正好严暮阳带着郭勤等人进来,把这话听个正着。

严暮阳很恼火:这些表弟表姐,净给他惹事!

若他不是主人,若不是他表姐,他小爷性子发作,定没好话说。不过眼下他只能端着架子,板脸道:“表姐,巧儿一番好意,你说得太过分了。你要向巧儿道歉!”

第412章 拜访

沈怀玉拧眉,质问杨箐箐:“郭家转让给九大世家的织锦技术,乃无价之秘。依你的说法,方家严家送郭姑姑梳妆盒,不更是假惺惺装大方?那脸皮有多厚?”

杨箐箐变色,强辩道:“那是郭家攀高枝,讨好九大世家。”

说完灵光一闪——对,就是这样!

沈怀玉冷笑道:“你自不量力,别把九大世家都捎上!”

杨箐箐气得跺脚扭手指。

郭勤出奇地没有参与争吵,看也不看杨箐箐一眼,招呼巧儿,“妹妹走了。奶奶和姑姑等着呢。”

今日,方初寥寥数语,对他影响至深。

所以,杨箐箐越蛮横,他越有礼。

跟她对吵?

不,不!那多费劲啊!

丢人的是她,自会有人嘲笑她。

巧儿便对严暮雨等人摆摆小手,道:“暮雨姐姐,梅姐姐,我走了。你们慢慢玩吧。有空去我家玩。”

严暮阳忙笑道:“我们送你。”

也懒得理会他表姐了。

众人便都送了过去,连梅子陵也去了。

独杨箐箐站在原地,恨恨地看着他们远去。

韩太太和沈太太也告辞,和郭家一齐离去。

陈氏亲送她们到前门。

大门口,严纪鹏父子也在送客。

沈亿三父子郭大贵韩希夷已得了信,正等在门口。

清哑听见外面严纪鹏送客的声音,忙车来,向他招呼。严纪鹏见她如此尊敬有礼,十分高兴,请她在严未央回门的日子再来。清哑含笑应了。她和严未央合开铺子。有好些事要商量,不用说也要来的。

寒暄间,她察觉韩希夷正含笑看她。

她没有回避,对他笑笑,如常招呼。

韩希夷先是一喜,跟着又觉不对,觉得她太平静了。

目送她上车离去。他还挥不去心头那一丝不明。

盼弟和清哑巧儿坐一车的。清哑车的工夫,忍不住掀开车帘向外看。谁知才将目光投出去,就撞见一张含笑的脸黑亮的眸子。对她点头,似在招呼。盼弟忙放帘子,把头一缩,心砰砰乱跳。

巧儿好奇地问:“二姑姑。你怎么了?”

盼弟忙笑道:“没…没怎么。”

巧儿道:“你身上冷吧?”

她记起盼弟曾落水,很同情。

盼弟胡乱摇头道:“不冷。”

巧儿又问:“二姑姑。你怎么掉水里了?是不是有人推你的?”

盼弟道:“不是。是我踩了石头掉去的。”

巧儿又道:“那肯定是有人把石头放在那,故意害你滑去的。”

小女娃的口气不容置疑。

她被梅子陵陷害后,看待事物倾向阴谋论。

盼弟不相信地问:“那人怎么晓得我要从那过?”

巧儿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难的!”

她和大哥哥算计梅子陵,“恰好”引男孩子们到箫石附近玩。又“恰好”女孩子们也去看石榴花,又“恰好”吓唬梅子陵把实情说出来,再“恰好”让大家伙都听见。挺容易的。

盼弟见她一脸不以为然,有些不得主意。

她问:“人家为什么要害我?”

巧儿白了她一眼。道:“眼红你呗,叫你出丑。她们瞧不起咱们乡来的姑娘,还穿她们没见过的新裙子,所以不服气。”

这都想不出来?

二姑姑真是笨死了!

给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盼弟彻底呆滞。

吴氏回到家,就忙碌起来。

各商家女眷来了霞照,少不得要去郭家拜访,尤其是九大世家。除了韩太太是约好明日上门的,高太太等人也都纷纷递交了拜帖。吴氏之前就和沈寒梅做了些准备,少不得还要连夜检查可有疏漏之处。

一直忙到深夜,才来到清哑屋内。

她是要问清哑对韩家的决定。

次日,韩希夷便陪同母亲来郭家拜访。

自前年接受郭家织锦技术以来,韩家同其他世家一样,逢过年过节都会往郭家送年礼和节礼。但这次韩太太亲来霞照,作为韩家长辈上郭家拜访,意义又不同,拉了足足五车礼物。所有礼品无一不是精挑细选,虽贵重却不奢华,多为得用和实用之物。

这是把郭家当世交好友来走动,而不是为了还人情。

吴氏让他们到正屋正堂坐了,沈寒梅亲自奉茶献果。

吴氏笑容满面道:“弟妹来就来吧,还带这些东西来!”

韩太太笑道:“瞧嫂子说的,我们借郭家的福气还少了?这些都是家常用的东西,是个心意。前儿有个海商因付不起货款,把些海中物产抵债。我想你们家三媳妇娘家也跑海上生意,家里不缺这些,我就没敢现眼,只装了一匣子珠子,再一匣子各色石头来,给郭姑娘和巧姐儿镶首饰玩。——郭姑娘手巧可是公认的。倒是我家北边一个亲戚,送了一批上等的水獭和紫貂皮过来,做毛衣裳极好,我就多带了些。再就是些土产药材了,虽不值什么,都是我亲自挑的,用法禁忌都用方子写了,嫂子叫人瞧清楚了再用。”

吴氏知她虽说得轻描淡写,必定都是好东西。

比如她说“石头”,那可不是石子儿,而是未经雕琢的各色宝石;那水獭和貂皮郭家也有,都是上等贵重皮毛。因感谢道:“弟妹要照顾韩老爷,还想的这样细心周到,真是太费心了。”

一面让喝茶吃果品,又问些风土人情等事。

韩希夷在旁陪坐,不时插上一句话。

才喝了两口茶,说了没几句,就有细妹来相请:“我们姑娘给韩太太请安问好,再请韩大爷过去,有件事情要当面商谈。”

韩太太眼神一闪,看向吴氏。

吴氏忙道:“想是买卖上的事。”

韩太太便对韩希夷道:“既如此,你就去吧。”

韩希夷自细妹进来,便留心了;再听了她的话,心中便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的,因起身对吴氏躬身道:“那晚辈先失陪。”

他跟着细妹才进入园中,便看见清哑站在花径上。

“郭姑娘!”他忙唤她,眼中放出光彩。

“韩兄来了。”清哑轻轻点头。

也没多说什么,就转过身,往花树深处走去。

韩希夷便跟在她身后,也无心观赏园景,只盯着她背影遐想。她今日一身平常衣裙,却更令他心动神摇:若此生能得她常伴,夫妻于忙碌之余,如眼这般相携游园,岂不是人生一大畅事?

******

朋友们,进入第三卷了,情节很快就会紧张起来!快月底了,搜搜你们的票夹,有月票推荐票的请支持原野吧,好不好?o(n_n)o谢谢!

第413章 拒绝

cpa300_4;沈寒梅爱梅花,这园内种了许多梅树。不单有一处梅苑专门种的寒梅,园内其他地方也间错开种了不少。这时节,梅树枝叶稠翠,更衬得其他花树“百般红紫斗芳菲”。

走一阵,韩希夷忍不住打破寂静,叫“郭姑娘?”

清哑没有回头,依然走着。

前面有道溪流,一座石拱桥跨溪而立。

两人走上去。

借着水声遮掩,韩希夷又叫了一声“姑娘!”

在桥上说话,跟在后面的两丫鬟不容易听见;且这里有水有花,桥头有树,树荫中有鸟儿鸣叫,对面更有假山、木亭,环境很好。

清哑却加快脚步,要延长面对他的现实。

这般千呼万唤不回头,韩希夷亦喜亦愁。

清哑到得假山旁的木亭旁,猛然回头,直视韩希夷的眼睛,认真道:“我不知道!”没头没脑,毫无缘故。

韩希夷一下子沉入那两泓清潭。

他感觉到她的茫然无措。

“我不知道!”清哑又说了一遍。

然后转过身,一步一步,顺着台阶走进亭内。

韩希夷看向周围。

天原来有些阴阴的,不知何时下起朦朦小雨来。

密密麻麻的细雨,交织起一片迷蒙的雾网,雾网中的花树,就好像少女的心,他努力睁大眼睛,也看不清,也看不透。

他也走进亭子,来到她面前。

视线所及,不由一惊——

她的睫毛尖上,凝着一滴透明的水珠,跟外面绿叶红花上的水珠一样晶莹剔透。她眼中没有悲秋伤春的愁,因此他不以为她在流泪,想是雨水滴上去了。

他掏出帕子,轻轻拭上去。

清哑如受惊般,往后一缩,侧头看着他。

他忍不住轻声唤她名字:

“清哑!”

“清哑!!”

“清哑!!!”

一伸手。便能揽她入怀。

一伸手,也能惊她飞走。

如何行事,他举轻若重。

清哑避无可避。

她也不想回避。

她朝前面游廊叫道:“细妹。”

细妹便走过来,手里托着个深紫色的长盒子。

清哑示意她送给韩希夷。

“这是什么?”韩希夷问。

“人参。”清哑道。

韩希夷一震。急忙打开来看,只见那参根须整齐,身形粗大,少说也有三百年以上,怕有四五百年了。顿时不可置信地看向清哑。

“别人送的。”清哑解释道。

大凡珍奇之物,都要有些机缘方可得到。这支人参便是和郭家专利合作的一朱姓商户所赠,为的是感谢郭家扶持。他家势单力薄,唯有珍藏的这件宝贝,才能表达感激之意,因此硬送了来。

韩希夷为父治病,正四处重金求购参王。以韩家富贵,自然不缺人参。但韩父病得久了,够年份的人参消耗许多,似这等几百年的。更是可遇不可求了。

“姑娘?!”他既惊又喜,以目询问她。

“给韩伯父治病。”清哑道。

“姑娘!”韩希夷有点点不满。

她送他这参,只是出于好心吗?

就不带一毫别的情义吗?

他看着她,满眼热切和期盼。

“夏家不会放过我的。”清哑道。

夏家不会放过她,她不知明天的命运。

所以,她不知怎样回应韩希夷。

她既有这样的参,就送给他,就算不能治愈韩父,能延长他生命也是好的;也让妩媚的韩太太和为她吹了九九八十一晚箫曲的丈夫多相聚些时日;也让韩希夷多些准备,不要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仓促求亲成亲;也减少她暂时不能答应他的内疚。

等这一劫过去。若他还有此意,她会认真考虑他。

若过不去这一劫,也省了她再遭受情变之辱、退亲之痛。

这样决定,并非她不相信韩希夷人品。

世事难料。她不想借此关头考验他。

似韩氏这样的家族,希冀他们用一族利益来支持他的婚姻,太奢望了,也不可能,她不会天真地相信他。

韩希夷终于明白了她的心思,也感受到她的不安。

他一颗心揪紧。忽然生出强烈冲动,想拥她入怀,给她依靠,并被她倚靠。

他伸出双手——

清哑看着那白皙却骨节分明的手指,急速后退。

“不!”她蓦然红了眼睛。

男人的手,与女子的手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