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当然没机会亲眼观看这个盛况,不过,此事却在百姓中传得沸沸扬扬。

清河县的位置本就不错,是连接南北方的中转地带。不过近几年,匪患猖獗,屡屡打劫过往客商,他们宁愿绕远路,也不愿经过这里。如今匪患已肃清大半,过路的商旅逐渐增多。人一多,县城也跟着繁华起来。

李大姑脸上的笑容一日比一日多,因为卤肉生意比往日好了许多。

李大姑说道:“新知县才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爷。”说到这里,她又道:“哎哟,我听人说,新知县很年轻,我起初以为是跟白知县那样的年纪呢。你说那知县也姓陈,是陈观少爷家的人,该不会是上回来的那个什么二表兄吧?”

李竹点点头:“大姑你真猜对了。”

李大姑惊讶地张大嘴,叫道:“我的个娘,竟真是他。你咋不告诉我呢。”

李竹道:“我也是才知道。”

李大姑一脸惊喜:“知县老爷给我家随礼,你说我要是说出去,还不把乡亲们羡慕死。”

“你说了也没人信,毕竟他们没亲眼见,还说你吹牛。”

“那倒是,我也不说了。自个偷着乐吧。”

没过多久,李竹又听到一个重大消息:陈知县要带兵围剿南屋山。因为北屋山的部分土匪流窜到了南屋山。他正好借机一网打尽。县里很快贴了告示,凡是藏匿土匪的人家一律与匪同罪。官府画影图形,赏钱一百两捉拿要北屋山逃窜要犯胡威,次犯从犯若干人等。

一时间,清河县的百姓们风声鹤唳,一般人家不敢轻易收留来路不明的人。客栈接待住客也是要再三盘查。

李大姑也跟着紧张起来,时不时地叮嘱李竹一定要注意,他们两家毕竟住得太偏,家里人也少。

李竹现在又收留了三条狗,都是小白和大黄带回来的伙伴。现在三人五狗一虎一鼠,过得悠然自得的日子。

小秋随着年龄增长,力气越来越大,这孩子干别的不行,但对武功倒有点天分,李竹就请华叔时不时指点他一下。他一得闲就开始练功。小春则跟着自己认字,学算帐。李竹还让小秋和孙大力帮她挖了一口地窖,用来储存粮食。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这日。

李大姑让她过去吃个团员饭,李竹不好推辞便带着些节礼去了。

当晚,一轮明月高照,虫声唧唧,凉风习习,李竹在杨家吃了饭人,又在院中赏了会儿月,便回家了。

睡到半夜时,小白突然汪汪两声,猛地把李竹惊醒。接着大黄和另外三条狗也开始狂吠起来。

小白跟李竹同屋,大黄和它的伙伴则在外面的倒坐房里看门。

狗的吠叫声把小春小秋也吵醒了。两人提着灯出来查看。

院子里却是静静的,什么也没有。

不过李竹却知道小白不会轻易乱叫的,一定有情况。

李竹最后还是放出小灰,让它到外面看看情况。

小灰哧溜一声钻出去,很快又回来了。

它吱吱地冲着李竹叫个不停:不得了,外面有很多人。

李竹一惊,她以为有一个人,没想到竟有很多人。

难道是北屋山逃窜的土匪?

李竹看了看他们三人的身板,虽然有小虎和五条狗,但对方若真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的话,他们也未必能对付得了。

李竹又想着让小虎出来叫几声,吓唬一下这些人。

可是他们这么大阵仗,小虎竟然没有动静。李竹一问小春才知道,小虎在李竹离开后,也出门去了,应该是进山了。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李竹想了想道,让小秋故意在院子里大声喊人:“爹,大哥,你们谁去茅房了。咱家的狗叫什么啊。”

李竹压着嗓子学着男人说话:“三哥,大晚上的你叫什么啊。狗乱叫呗,咱家除了房子啥都没有,连老鼠都不爱来,你怕个啥啊,快睡觉。”

李竹不知道这场戏能否让墙外的人有所忌惮。她没让小春开口,不想让他们知道屋里有年轻女子,怕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三人回到房间,将家中能用的武器全拿了出来,以防万一。

李竹在想,如果自己大声呼救,村民们不知能否听到,大姑家应该能听得到,别人家就不一定了。

住得偏僻,平常是幽静自在,但遇到危险情况,也比别人多了层风险。

三人不敢深睡,个个枕戈待旦。

过了一会儿,李竹又听到院内有动静,像是有人在扔石头,这是投石问路。

狗们又一起吠叫起来。

李竹再也做不住了。她必须想出一个办法彻底退敌。

第101章 同一类人

李竹和小秋小春三人,从柴房搬来许多柴禾,浇上油,点燃了。等火一烧起来。他们三人便尖声大叫:“走水了——快来救火——”之所以喊救火不喊救命,就是怕有的村民害怕不敢来。对方有那么多人,来得人少了是没用的。

三人的声音很大,在万籁俱寂的夜里传得很远。李大姑一家是最先被惊醒的。杨家三人一听到李竹的叫声,披着衣裳就往这边赶来。

然而,李竹的这一番动作也惹火了墙外的一帮人,他们本打算到这户偏僻的人家抢些东西,歇息一阵到天亮再赶路,没想到这人家里不但院墙极高,上面有尖锐之物,还养了几条狗。这会儿又喊起走水。这明显是发现他们了。

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如今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愈发肆无忌惮。干脆一不坐二不休,先翻进院子里再说。

三人的喊声此起彼伏,外面的人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人摞人攀上院墙,先用兵器把墙头上的锐器给砸碎了,再翻过来。

主仆三人听着外面的声音不觉一阵心惊肉跳。他们继续大声呼叫。

就在这时,李大姑和杨老实还有杨墨已经赶到了。李竹怕匪徒拿住三人,赶紧大声叫道:“大姑,快去村里叫人来,有匪人来了。县里悬赏百两银子的那个,快去叫人,千万不要过来。”

李大姑稍一犹豫,杨墨转眼瞧家月光下有人在向他们奔来,赶紧拉着爹娘往村里跑。

“娘的,老子宰了你这个小娘皮。”就听院外传来一声怒吼声。

接着就有攀上高高的院墙,李竹和小春他们三人各拿着熊熊燃烧着的火棍,对着墙头上的人乱戳。那人吃痛,惨叫连连。

小白和大黄它们大声叫着,往墙上直窜。

第一个匪人爬上来又掉下去了,第二人被小白咬了腿,落在了院子里,众狗们一拥而上,李竹拿麻袋套住了他的头,再用绳子胡乱捆起来。就在这当儿,墙上又跳下来两人来救此此。五条狗再次一起窜上撕咬。

这时,外面的人也急了,粗声喝道:“快把这三人放了,我们这就离开。”

然而此时,李竹却不能这么做。这些杀人如麻的土匪们,就算今日放过他们,来日说不定会报复他们。还不如拿住交给官府,能捉得几个是几个。

被捉住的人大声呻着吟,墙外的人叫救不得,又怕村民们赶来,只好丢下这些同伴准备逃走。

就在这时,里正带着一众男子举着火把浩浩荡荡地赶来了。

土匪们见来的人数不少,也不也再做耽搁,纷纷四处逃散。

他们没往村道上逃,而是往山林里逃去。

李竹见众人来到,急忙打开院门,急声说道:“那些人往山里逃去了,我们去追追,不然官府会怪罪咱们放走逃匪。”众人稍一迟疑,便有十几个壮年汉子去追。

李竹留几人在看住那几个被捉的人,自己也举了火把带着狗去追人。

那些逃匪得跑得很快,众人追了一会儿,看着黑漆漆的山林也不敢往里走了,李竹只得跟着他们一起打道回府。

就在这时,突然听见林中传来一声虎啸。

众人一阵惊喜:“小虎!”

“吼吼。”

树林中接着传来了人的惨叫声。有了小虎帮忙,众人也不怕了,那些壮汉们主动要求去捉人。大家伙举着火把循声追去。小虎果然在那儿,那一双虎目闪烁着火焰般的光,看到众人,连吼了几声。

地上倒着几个男人,或是伤或死。

大家一哄而上,捉了这些人抬回去,只待天明就去官府报案。

此时一折腾也差不多到了黎明时分。大家数了数人,连李竹捉的那几人在内一共逮住八名逃匪。逃走的也有几个。

天刚麻麻亮,里正就带着十几个壮汉,借了三两牛车,绑着这些劫匪去报官。李竹没有跟着去,她昨晚受到一受惊吓,身心疲惫就留在家中休息。李大姑也过来陪着她。

李大姑此时仍是惊魂未定,心有余悸地说道:“昨儿个快吓死我了,亏得你机灵。你说你家就你们三个半大孩子,狗再厉害也终究是畜生啊。要不你回去住一段时间吧。我实在不放心。”

李竹安慰道:“大姑没事的,这事也不常有。”

李大姑责怪道:“还不常有,一次就够吓人的了。”

中午时分,里正带着那帮壮汉笑嘻嘻地回来了。

原来,他们押着这些人到了县衙门口,只等了一会儿就有人出来接待。那些官差将人押下去辨认审讯。这些人确实是在逃的土匪,有几个是北层山的,还有些是其他山寨的。

由于官府贴了告示,他们不敢去村里镇上,只好藏身在山林里,但又没有衣食,只得趁夜出来打劫。其中有些人已经做了几起案件,包括打伤被抢的人家,玷辱良家女子等等。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说,众人听罢纷纷感叹。幸亏他们发现得早,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里正接着拿出两封银子,说道:“这几人都是些小喽啰,所以赏银没有那个大头目高。一共得一百五十两银子。大伙看看怎么分比较好。”

有人迟疑了一会儿就说,人是李竹发现的,要抢的也她家,自然该分给她。

也有人觉得他们也都出了力。

众各怀心思,意见不一。

里正看着李竹,问道:“阿竹,你看怎么办?”

李竹早就想好了,若没有这么多村民帮忙,肯定不会这么顺利。又是追人,又是送人的,折腾了半夜没睡。她怎么好意思拿大头。

因此就说道:“昨晚多亏了大伙,不然咱们三个半个大孩子,哪里是匪人的对手?你们为了此事折腾半夜,我实在过意不去。我看不如由里正大叔来分啊。”

里正沉吟了半晌,最后决定先按功劳大小分,那几个最先摁住土匪的汉子拿了大头,然后剩下的就是其他帮忙的。也算是见者有份。李竹也分到了十两。

很快地,杨家集的村民一下子捉到八个土匪的消息传得人尽皆知。

而李竹也迎接了一个访客。

陈觐他又来了。

李竹主动抹了桌子,让人清洗了茶杯,陈觐看着他慢慢说道:“我路过此地,是来告诉你,近日要小心些。”李竹猜测可能是他可能是要她小心那几名在逃的土匪。

陈觐打量着这栋院子,又说道:“这里太偏僻了些,你家的房子又新,我若是匪人也会首选你家。”

“嗯,您说得对。”李竹没有反驳。

“还有一件事,宁希迈曾经试图劫持你姐夫他们三人上山,幸亏他功夫好,对方才没有得逞。”

李竹咬牙,这个姓宁的太可恨了。人家不同意就硬劫持上山,什么玩意。

陈觐看着李竹缓缓说道:“宁希迈这个很偏执,很不择手段,我希望你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

李竹看着他答道:“你从哪儿看出我被他迷惑了?”

陈觐面无表情地说道:“他说,他觉得你跟他是同一类人。”

李竹是啼笑皆非,不知宁希迈是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的。

很快,她又一脸好奇地问道:“他为什么要跟你说这话?我以为你们俩应该没有要好到一起讨论女人的地步。”

陈觐的脸浮现出一缕清浅的笑意,“的确没有好到这个地步,我们是边打边谈的。”

“那么你对他的这句话怎么看?”

“哪句?”

“你们是同一类人。”

李竹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她脱口而出道:“我觉得我们才是同一类人。”

第102章 风雨前夕

“我觉得我们才是同一类人。”李竹赌气说道。

陈觐用那双具有穿透性目光的眸子,注视李竹片刻,扭过头说道:

“我不想承认。”

“我也不想。”

李竹答得飞快。

说完句,两人同时沉默了。李竹突然觉得这个话题再说下去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李竹见好就收,随即正色问道:“不知陈公子来我家有何贵干?”尽管李竹早已知道对方的身份,陈觐也知道她知道,但他不挑明,李竹就假装不知道。若是挑明了身份,李竹说话就不能这么随意了。陈觐似乎也很乐意这样。

陈觐的目光仍看向别处,徐徐说道:“我要对你负责。”

李竹惊得身子微微一晃,一向表现机敏的她,此时不由得语塞。不知该接什么话好。她回忆再三,也想不出自己做了什么需要他负责。

陈 觐用余光看到她这副模样,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接着一本正经地说道:“由于本人未能彻底肃清匪祸,使得他们流窜在乡间,危及你和乡民的安全。你前次号召村 民捉住八名逃匪,他们的同伴不会善罢干休,乡民们不可能每次都能及时赶来。保境安民是我的责任。因此,我要留下几个士兵守在你家附近,等到逃匪全部落网为 止。”

李竹颇有怨念地飞扫他一眼,心说,原来是这个,你倒是说清楚啊。

听到这话,李竹多少收起了一些对这个人的偏见,不管怎么说,这个人也算是个有能耐有担当的官员。比那个迂腐退缩的白进强多了。

李 竹正容说道:“不过,逃匪不知何时能捉到,会不会太麻烦几位官爷了?”而且她还听说,这些官差们不少都有雁过拔根毛的属性,每次下乡公干,正事没干多少, 村民们反而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临走时还得再拿一些,滋扰得乡民烦不胜烦。民间有言,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子,这篦子比梳子更细,搜刮得更狠。李竹也怕遇到 这样的人。

陈觐似乎看出了李竹的心思一般,接着说道:“李姑娘请放心,这些人不会滋扰乡民。他们就住在姑娘家附近,食宿自理。”

“多谢公子。”李竹真的生出一股感激之心,感觉这人想得还算周到。果真如此,这人即便算不上青天,也算个没雾霾的蓝天了。

陈觐似乎很满意李竹的表现,说话态度比以往和悦不少。

“告辞。”

“慢走。”

当天下午,李竹家附近就来了五个青年男子。

李竹一看到这五个人顿时傻眼了。 这哪里是官兵?这分别是乞丐。

若不是有陈家的小厮青枫混在里面,李竹打死也不相信这些人就是陈觐派来的士兵。

这几人头发混乱纠结,像是顶着一碗过夜的面条在头上。衣服破烂不堪,辩不出什么颜色。

李竹看得瞠目结舌,五个人中的青枫走上前说道:“李姑娘,这是我家公子吩咐的,说是以免打草惊蛇,我们五人的身份就是外乡的流民,来村里找活干。暂时住这山坡上。希望姑娘表面上就把我们当流民看待,不可露出马脚,也不要让乡民们知道,以免走露风声。”

李竹点头:“请放心,我会的。”

这些人就在荒地的一端,搭起两顶草棚子,棚子用稻草和麦草捆成一捆,再加木粧围成,然后在露天支了口大锅。

青枫跟李竹打过招呼后,再出来时已经变了样,脸上抹得乌七八黑的,仔细看也认不出来是他。

乡亲们真以为这些人是流民,一听说他们要找活干,真有村民过来雇人。有的被叫去锄地,有的被叫去割豆子。李竹也赶紧雇了三个人。

这五个人安安静静地干活,自个做饭吃,晚上就歇在棚子里。 李竹替这些人默哀,遇到陈觐这样的上司也真够可怜的。捞不着油水不说,还得扮流民。而他所谓的食宿自理,就是靠做零工吃饭。

没 过几天,这五个人就在村子里变得很受欢迎。因为他们干活实在,有力气,也不怎么在乎工钱。这样的人谁不喜欢?于是就有人来给他们时不时地给他们送些吃食, 李竹还以为他们会拒收,没想到都痛快收下了。李竹也入乡随俗,时不时让小春去送些东西,菜园子里卖剩下的菜也会给他们一些。

这些人在李竹家附近守株待兔,但兔子却迟迟不来。李竹都怀疑这帮土匪是不是忘记报复她了。

但是随即传来的消息,却让李竹感到了害怕。先是听说,大青山中的一个独居的猎户被人害死,家里东西被抢个一光。接着,山脚下的一户村民的闺女被人糟蹋,还有几家富户被抢。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些案件有可能是这些逃匪干的。

李竹听到这些消息不禁有些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