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其琛执起书卷,遮了半边脸,嘴角微扬, 声音还是沉沉的:“侧妃可以自行出入王府,圣旨赏赐的宫牌,你还可以入宫求见。”

温如意微怔了怔,正欲开口,外面传来了云阳的禀报,范大人求见。

下了朝就过来,想必是有要紧的事,温如意的谢恩告一段落,福身后离开屋子,在屋外的台阶下见到了范延皓。

套着衣服的手臂看起来很粗大,像是里面裹了厚厚的纱布夹了板,用布条绕过脖子将手臂吊了起来,整个人比从莞城离开时瘦了些,温如意能想象到那几日快马加鞭回京都城,途中又遭偷袭,这几日应该还忙着查王爷遇刺一事,没有停歇下来过。

不过他还是那副嬉笑的神情,看到温如意后笑眯眯打招呼:“如今该称您为侧妃娘娘了。”

温如意也习惯他说法的方式,当初爬墙那一回,遇到的就是他,于是关切:“范大人的伤可好些了?”

“小伤。”范延皓不甚在意,见温如意看的是自己的手臂,有些不好意思,“家中长辈担心,其实不严重。”

“那就好,王爷正等着,您请进。”温如意侧身让开,范延皓点了点头,走上台阶后三两步进了屋,温如意望着禁闭的门,不知为,有种莫名的情绪。

一刻钟后,小庭院内,温如意趴在桌上,面前是摆在绣囊内的宫牌,而厉其琛说过的话,不断在她脑海里回响。

这小半年里一直致力于离开这里的温如意,头一次产生了迟疑,原本穿越到这儿,她的眼前至始至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离开这儿,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现在,突如其来的这道圣旨让她至今为止还都有些蒙圈,厉其琛对她有新鲜感是一回事,可他不蠢啊,反之还聪明的很,综她这些日子来的观察,他看似行事乖张,却有着一定章法,他不会图新鲜图有趣到这份上,将功劳都归结到她头上,让她做侧妃,毕竟侧妃和妾室虽说都在正王妃之下,但差别还是很大的,还有品级在。

这就好比,假若他是储君的话,侧妃的身份将来是直接能晋升为妃乃至贵妃的品级,他这么做又是为何呢。

温如意的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她从来都认定那样一个真理,得到的东西越多,付出的也会越多,换言之,别人给你的越多,他肯定也想从你身上得到些什么。

厉其琛赏摇钱树也好,让她打理莞城的宅子也罢,看得出都是兴致使然,可封侧妃就不一样了,圣旨下了之后他还准备了别的赏赐,就是自己提过一回的脂粉铺。

临时起意送的东西,和预先准备好,前者随性,后者多少用了些心思,温如意怕的就是这心思背后的用意。

豆蔻走了进来,见她趴了许久了,一直呆呆看着桌上的绣囊,笑着将手中的托盘放下:“娘娘,您不高兴么。”

温如意伸手缓缓滑着面前的杯子边沿,半响:“豆蔻,你说为什么要封我做侧妃呢。”

“王爷是喜欢您啊,虽说奴婢之前没有侍奉过别的夫人,但在王府里呆了这么多年,娘娘您是最得王爷喜欢的,再者舒娘娘的身子一直不好,由您来帮衬不也挺好。”

温如意一怔:“说起来,我可从未见过这位舒娘娘。”听陈小婉提起过,听吴侧妃提起过,豆蔻也偶尔会说,但从没见过真人,出去参加宴会也好,送别王爷也好,这就是个活在别人话中的人。

“舒娘娘进府很早,比吴娘娘还早,但因她身体不好的缘故,久居景清院,几乎不出门,府中大小宴会都不会参加,宫宴也甚少去,厨房内还有专门的老妈子为她煎药。”

身体不好,一直要这么养着:“王爷当初为何带她进府?”

“舒娘娘是四年前王爷从建州带回来的,说是个清伶。”豆蔻不由低声了几分,“奴婢听厨房里的老妈子说,舒娘娘其实是罪臣之后,抄家后被发配到了建州做清ji,原来也不姓舒的,也有说她就是个琴艺出众的清伶。”

封一个清伶做侧妃,厉其琛是有够喜欢她的,各项礼仪都给省了,养在景清院内,这架势,可不输她。

不知为何,听到这个之后,温如意心里无端松了一口气,厉其琛能够封一个烟花女子做侧妃,这已经够出格的了,那他封她一个清白人家出身的做侧妃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了,他赏给那舒娘娘的东西肯定也不少,那这脂粉铺子肯定算不得什么。

想到这儿,温如意从琢园离开后,心里头堵着的那一块,突然通畅,拿起豆蔻刚斟好茶的杯子。

豆蔻是眼见着自家夫人精神一下好了起来,笑着补充了句:“娘娘,往后待王妃进门,您若能为王爷生下一儿半女,往后的日子就更顺当了。”

话音刚落豆蔻就听到了自家娘娘的咳嗽声,一转头,温如意被一口茶给呛的,扶着桌子咳的满脸通红。

“娘娘!”豆蔻忙给她抚背,拿了帕子擦去落在衣服上的水迹。

温如意抓了她的手,呛咳的说不出话来,喉咙里热辣辣的,她真是被那自由出入王府的惊喜给冲昏了头,险些把这件事给忘了,封了侧妃有了品级就和陈小婉她们不一样了啊,即便是王爷今后娶了正妃,她也不会被遣散。

“娘娘。”豆蔻见她脸色不太对,抚了几下背后又递了水,温如意刚要去接,门口那儿传来了苏嬷嬷的声音,叫人抬来了太后娘娘的赏赐。

温如意摆手让豆蔻去迎,起身看着一个个抬进来的箱子,接过苏嬷嬷递上来的礼单后,眼眸微张,咳嗽声都止住了,心中即刻展开了一场拉锯。

礼单上为首的赏赐——黄金五百两

苏嬷嬷她们并没有给温如意很多时间去想,礼单和赏赐送过来之后,不多时,苏嬷嬷又带人抬了一些新的家具物什过来,将原来屋子里的一些都替换了去。

傍晚时,苏嬷嬷领了十来个丫鬟前来,要温如意再挑四个丫鬟下来侍奉,如今身份不一样了,侧妃身边得多一些人侍奉,待到天色暗下来时,小庭院内一下热闹了许多。

添了两个内侍的丫鬟,两个粗使丫头,又添了个老妈子,小庭院内原本空着的几间屋子都给收拾了干净,安顿下来后,那老妈子领着两个粗使丫头,将小庭院后头荒废了许久的小厨房给收拾了一遍,天黑时过来禀报,说是明日再找林管事派人来重新砌过,往后想吃点什么,就能在自己院里开个小灶。

每月的份例往上添了三十两,豆蔻和绿芽两个人的月例也跟着涨了二钱,这一晚,已经拜倒在赏赐下的温如意,是在算着自己的小资产中睡过去的。

第二天一早,刚吃过早食,林管事便带了人过来砌小厨房,顺带着,问起温如意,东巷那儿的铺子要怎么办。

温如意扭头问豆蔻:“琢园那儿是不是有客人?”

“张大人清早过来,还留在琢园。”

温如意想了下,对着林管事笑着问道:“林管事如今可有空?不如我们去东巷瞧瞧?”

即便是封了侧妃,温如意的脾气还是和以前一样,到了林管事这儿听着却很舒坦,他果真是没看错人,王爷对温娘娘是格外的宠,这才进府多久就成了侧妃,换做别人,一辈子都熬不到这位置。

虽说莞城的事是个契机,可要没王爷点这个头,就算是她丢了半条性命,这都不一定能封妃,所以说,到底还得看王爷的意思。

想到此,林管事笑呵呵的应下:“外头天冷,小的先去准备,到时派人来请,娘娘再出来也不迟。”

待遇有了明显提高的温如意微笑着颔首:“有劳了,绿芽,去送送林管事。”

半个时辰之后,温如意在前往东巷的马车上。

十一月末的京都城已有了要下雪的征兆,这样的天格外冷,街上走着的人行色匆匆,戴着厚实的帽子,脖子都缩进了衣领内,双手插在袖中,就露了一双眼和鼻子,呵出的气都凝成了雾。

行了一段路后快到东巷,温如意闻到了香味,掀开小窗看去,多了不少叫卖声,萦绕到她鼻子下,都是因为垂涎的味道。

深知自家主子爱好的豆蔻叫了声林管事,马车停了下来,外面架了梯子,豆蔻替温如意罩上氅子,戴上暖手的袖套,自己先下了马车,再将厚厚的帘子拉开,扶温如意下马车。

初冬冻日天里,华贵的马车上走下一位衣着不凡的女子,与街上行色匆匆的人比起来,就显得格外突兀。

加上这女子精致的样貌,一瞬就夺了许多人的眼球,温如意在下地时轻轻那一踩,眉头微蹙间的神态都惹了些人叹息,这是哪家的夫人,生的这般绝美。

温如意朝东巷那边看去,这记忆里走了十几年的巷子,对现在的温如意来说陌生的很,林管事在前头笑着拘了个姿势请她过去,温如意朝豆蔻示意了下,跟着他往前走。

后边儿的豆蔻已经出现在路边的那家红豆糕摊前,搓着手笑眯眯道:“老板,要两块红豆糕,刚出炉的。”

“都是刚出炉的,您看还热气腾腾的。”老板从温如意那儿收回了视线,麻利的给她用油纸包了两块红豆糕,递给她笑着问道,“小心点拿,姑娘,刚刚那位是你家夫人?”

“不是夫人,是我家娘娘。”豆蔻拿出铜钱放在板子上,“整好。”

这摊附近人挺多,听她说娘娘,不免好奇:“谁家的娘娘啊。”就带这么几个仆人。

豆蔻朝他们看去,笑意一收,轻哼:“我家娘娘是定北王府的!”说罢,豆蔻转过身追去。

可这红豆糕摊炸锅了,因为有人认出来,这丫鬟口里的娘娘,是温家那丫头!

第059章 .生财大计

说起东巷温家,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以前是因为温家的豆腐, 远近闻名是一绝,近几年来添了个豆腐西施, 温家的大姑娘, 出落的亭亭玉立,那模样俊俏的,可不比那些大家闺秀差。

四个月前温家又添了件事, 她那家踏破门槛来求娶,谁都没看上的大姑娘, 被定北王爷给看中了,纳进府做了王府小妾, 来抬人当天就先闹了一出跳河自尽, 后来还是被送上了轿子抬去了。

当时多少人唏嘘,要不是温家两老都离世了,以他们对这女儿的疼爱,断然不肯让她进王府做什么小妾,可如今是大哥做主, 而那温家嫂子又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上百两的银子登时就眼红了。

他们这些不相干的也就只能这么私底下说说, 谁也不敢去定北王府门口喊说你这小妾是抢来的,人家不肯还闹过跳河自尽。

如今几个月过去,还时常是有人说起,一是怀念温如意的手艺, 二便是每每提及都要感叹一番,京都城中的百姓都知道定北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温家那大姑娘去了王府日子肯定不好过,末了,便是可惜这么一位好姑娘。

如今有人认出她来,这些人讨论起来,有人摇头:“像是像,温家那丫头模样也俊俏,可没她这么…”那人停顿了好几下,书读的少,用不出措辞来,最后涨红着脸道,“你们没听见那丫鬟说的么,温家那丫头怎么可能做侧妃,这肯定是哪家小姐嫁进王府做了侧妃。”

“我看像啊。”一旁也有人执意认为那就是温家大姑娘,从小看到大,就是换了个妆容也能认出来啊。

“我也觉得是,就是瞧着那样,似乎又和以前不太一样。”

这些人站在红豆糕摊子前说的不一样,其实就是温如意的气质变得不一样了,换一身衣衫会像是换了个人,而这身躯下的里子换了,整个人呈现出来的气质便会不同,即便是温如意再想刻画,在这些认识十多年的老街坊眼中,还是看出了不同。

再者,如今的她已经不是半年前的姑娘家,举手投足又平添了不一样的风情,他们自然觉得不相像。

但最为重要的是侧妃这名头,让他们难以置信,温家就是做卖豆腐生意的,卖了几十年了,什么家底大家都清楚,就这样温家大姑娘怎么可能做侧妃么,再者,做了侧妃那么大的事,哪能不传到温家来,这妾和侧妃可不一样,那温家就真的要飞黄腾达了!

这厢大冷天大家凑在热腾腾蒸篓前讨论的激烈,那边温如意已经走到了铺子所在的位置。

在东巷街头的位置,因为横了一条巷子,所以铺子呈现的是两面对路的状态,不论从哪个方向走都很容易被人看到,地址位置很好。

温如意从豆蔻手中接过第二个红豆糕,走上台阶,林管事已经推开了门,里面很干净,像是刚收拾过没多久,椅子全收起来架在了桌子上,那边的柜子后面一排的柜子虽说已经清空,但看样子这里以前是个酒楼。

温如意环顾四周,一楼可以有两个用处,一半用来卖胭脂水粉,另一半做成一个个的小招待室,至于这楼梯么,温如意看向林管事上去的位置,从那儿上去的话,最好是从另一处下来直接到达招待的地方,这样有足够的私密性,是这些思想保守的古代女性所需要的。

至于二楼么…

正想时,林管事在楼上请示:“娘娘,您可是要上来瞧瞧?”

豆蔻扶了温如意走上去,空落的二楼因为东西被搬空了,都是一间间开着门的包房,这更如温如意的意思,包房不必改,正中间重新规划一下,还有那三楼。

温如意朝后面的方向走去,从窗户看出去,看到了个院子,这院子不大,但起了几间平屋还是可以的。

温如意一面看,心中渐渐有了规划,林管事从三楼下来,在旁跟随,等温如意走到沿街的窗户边上时,笑着请示:“娘娘,您有什么需改动的,尽管吩咐小的。”

“如今的确是有两件事要先办。”温如意指了指院子的方向,“那边起三间屋子,每间砌四张床,第二间,麻烦林管事替我去寻一下,哪边的牙婆子有年纪大一些的姑娘,十三四五的年纪就好。”

“娘娘您要几个?”

“招二十个,第一模样要端庄,第二,其手要柔软好看,太硬可不好。”

“是。”林管事虽说不太明白温侧妃要做什么,但他够聪明,执行便是,“小的这就去安排,到时候娘娘您可是要亲自挑选?”

“嗯。”温如意点点头,从窗户望出去,这间铺子的位置是真的好,东巷街头,还在横穿的巷子上,印象中这条巷子出去是与另外的街市相同的,这样的铺子,想不看到都难。

普通的三进宅得五六百两银子,京都城中稍微热闹些的街市,最普通的铺子也得好几百两银子,像她如今所站着的,价格更得往上翻好几翻。

对温如意来说,这不是厉其琛送了她千两银子这么简单,而是她能够用这铺子做很多事,这间铺子十分的如她的意,比她当初所设想的还要好。

将铺子里里外外看过后,温如意心中有数,从铺子出来后,快临近正午,东巷这儿又是新一轮的热闹。

对温如意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现在的她其实才是第一回到这里,闻着时不时传过来的香气,温如意起了意,想进去逛逛。

一刻钟后温如意手中又换了一样吃食,是刚刚煎好的萝卜饼,咬一口,面粉中混着萝卜丝的鲜味,佐料咸香,还能从中尝出萝卜的微甜,搭配着煎的有些苏酥脆的边角部分,好吃的温如意险些吞舌头。

几口就把一个吃完了,豆蔻给她递上另外两个,认真的提醒:“夫人,这些就先带回府去,您等会儿还能吃别的。”

再好的胃口也有吃饱的时候,温如意看着她怀里的一些吃食,觉得她的建议十分中肯,要是在半路就吃饱了,那多可惜。

温如意吃完手里的两个后,才走几步路又闻到了香味,这回似乎是浓浓的葱香,林管事在旁介绍:“南街那儿有很多大铺子,东街这儿吃食多,前头就是如意斋了。”

“这如意斋都开到莞城了。”之前慧夫人带她出去逛时也到过如意斋。

“如意斋是白家底下的,祖辈是从宫里出来的御厨,这么多年一家开着一家,可不止是莞城,建州那儿都有。”林管事还不忘恭维一下温如意,“莞城那客栈,按娘娘说的,顺水之下,可能开好几家。”

“林管事,客栈修好后就能择个吉日开张了,按着我之前与你说的,人可都请好了?”

“都请好了,按娘娘吩咐的找的,您说的那木牌也已经差人做妥了,您说的那样,的确是不好仿。”

“不好仿,也会有人仿,但林管事,有人要真花了心思要弄这牌子便宜些住店,于我们而言也是稳赚不赔的,毕竟不便宜,一晚能赶上普通客栈两夜。”

温如意让林管事定制了一批类似住店会员的牌子,在中间另外造了些工艺下去,比较难仿。

但这也只是做给那些住店的客人看的,在这个没有防伪标识的年代,许多东西容易仿造,牌子也一样,对温如意而言,只要来住店,给个会员折扣都是无妨,左右价格也不便宜,你乐意防止个假的来住更贵的客栈,那她哪儿会拦。

林管事听着直点头,心里又佩服上了一层,温家豆腐摊儿生意那么好,一定也有娘娘的功劳。

走了一半路后温如意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路还是熟悉的都没有问题,眼前看到的也都还是东巷,但就因为刚刚林管事说有一处巷子内的蜜饯特别好吃,温如意跟着拐进来,等走回街市上的大路,正好错过温家的豆腐摊。

回头看其实还能看到温家豆腐摊挂着的旗子,但这么远的距离,人来人往的,若非刻意看,豆腐摊那儿是不会注意到她这边。

林管事的神情还是很如常,并没有觉得这么做有何不妥,要让温如意来做决定的话,她其实也不愿意见原主的大哥大嫂,干脆的,温如意就当是没想到这茬,挑了颗蜜饯送到嘴里,往如意斋继续走。

才不过走了几步路,温如意就被人叫住了,扭头过去,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子,就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看着她。

其中小的还眼泪汪汪,见温如意回头后,直接三两步冲了过来,豆蔻赶不及拦呢,就扑倒了温如意的怀里,哭腔道:“姑姑,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七八岁的孩子冲劲不小,温如意被他撞的后退了步,待他抬起头后仔细看,呵,这白净俊秀的小脸,真的是一点都不像她那便宜大嫂,倒是与她有几分相似。

那边的大侄子没冲过来,看神情也是很高兴的,与怀里这个比起来,他多了分憨厚劲。

不知道是因为血缘关系,受了原身的影响,还是因为两副这样的样貌,温如意一下便喜欢上了这兄弟二人。

第060章 .冤家路窄

这样的认亲画面多少引了一些人注意, 加上这是在东巷, 温家那俩小子谁不认识呢, 如今小的扑到一个美貌女子身上喊姑姑,这厢, 便有人把温如意给认出来了。

这不是温家大姑娘么。

有一个就有两个, 正中午东巷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在过去一段路就是温家的豆腐摊了,温如意自从进了定北王府后就从没回过东巷, 如今见她穿的华贵,瞧着是过的十分不错的样子, 于是大家就更好奇了,都想知道她在定北王府过的怎么样。

此时红豆糕摊儿上的事还没传到这儿, 温如意见看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拉上小侄子,冲大侄子一招手,转身走了几步进了如意斋。

一刻钟后,如意斋二楼的包厢内,桌上摆了七八屉热腾腾的点心, 桌旁的小炉子上还煨着一锅清汤, 屋子里飘散着的都是香味, 勾起人的食欲来。

温如意很想大快朵颐,不知是不是错觉,总觉得这儿的比莞城那儿更为正宗些,光是闻着味儿就忍不了了, 不愧是宫廷御厨所传承的。

可温如意两次提起筷子都夹不下手,为什么呢,坐在对面两个乖巧的孩子,一直在看她,那目光,是生怕她再不见了。

温实和温寻这两个孩子是真的很乖,温如意的记忆里,他们就是很听话的。

温实出生时温如意才六岁,大哥两口子忙着接手摊子上的事,温实算是跟在温如意屁股后面长大的,到了温寻出生,温如意照顾他便更多了,所以他们与温如意一直就很亲近。

温如意跳河自杀那日,两兄弟都在上学,等下学回来姑姑早就被抬进定北王府了,温实年长,就只问了几句,心里难过也不会表现的很明显,温寻却哭闹了好一阵子,但这都无法改变姑姑回不来这个事实。

今天是温寻贪吃,去街头那儿买红豆糕时听他们说起姑姑在这儿,东西都不要了直接赶去书堂里找温实,而平日里读书甚为用功的温实,在听弟弟说姑姑来了东巷也不镇定了,向先生告了价,急忙和弟弟回来找人。

沿路打听并不难找,在经过自己家的豆腐摊后,走了不多时,就找到往如意斋这儿过来的温如意,找到了她之后,便是一错不错看着她。

“凉了可就不好吃了。”温如意叹了声,这么盯着也不是办法啊,伸手夹了鱼粉糕到他们碗里,笑眯眯道,“快尝尝。”

温实夹起来尝了一口就放下了,温寻还眼巴巴望着她:“姑姑,你还回家么。”

桌下的温实拉了下弟弟的衣袖,抬头问:“姑姑是不是等会儿就要回王府去?”

温大东的模样随了过世的温父,不粗狂,却很普通,温如意随了温母,青出于蓝,而温大东的两个儿子,既没随爹也没随娘,样貌是随了祖母,和温如意生的有几分相像,皮肤是一样的白皙,将来长大了模样肯定差不了。

而此时,这样添着稚气的脸庞,温如意委实不忍他们伤心,于是委婉道:“姑姑已经进了王府,不便回家去。”

“姑姑不愿意去王府的,让爹娘把银子还给定北王府,这样姑姑就可以回家了。”温寻原本并不知道温家收了银子的事,还是在某一天书堂中有人拿此事嘲笑他,说他用的书册笔墨,穿的衣服都是温家将姑姑卖给定北王府的得来的钱,和同学打过一架后,温寻就跑回家让王氏把银子拿去还给定北王府,这自然免不了再挨一顿揍,可温寻那心思可没歇,一直觉得银子还了姑姑就能回来。

温如意微怔了怔,光是原身那些记忆温如意就能够想得到大嫂王氏是个什么样的人,再加上那日去王府求见,更是觉得此人奇葩,要么不沾上,一旦沾上就比蚂蟥还要难甩脱,可她这两个儿子的性子半个都没随她,反倒是温寻做的那些事,能把王氏气的不轻。

这个问题温如意很快释然了,大侄子是温如意的母亲养着,跟在温如意屁股后面长大的,小的更是温如意带大的,两个人的性子自然随了与他们长期相处的温如意。

温如意示意豆蔻给他们舀一碗清汤:“我在王府里过的挺好,你们不用担心,来,可别浪费了这些。”

好与不好很明显,温如意的状态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若是真有什么事,可摆不出这样的神情来。

兄弟俩到底是年纪小,温如意哄了会儿,这就将要问王氏讨银子将温如意带回家的念头给熄下去了,肯定温如意不会马上走,被香味侵袭许久的温寻,终于忍不住动了筷子。

温如意松了一口气,叫豆蔻再去底下瞧瞧有什么新出炉的,一面催着他们多吃一些,自己也跟着夹了几样爱吃的。

第六筷的四喜肉丸送入口时,两道视线又定在了温如意身上,温如意深吸了一口气,笑看着他们:“不好吃?”

温实摇了摇头没有作声,温寻吃的嘴唇上都是油花,疑惑道:“姑姑,你什么时候喜欢吃肉了,以往看到这些荤腥的,你可都不会多动筷子。”

“人的口味总是会变得。”温如意淡定的放下筷子,正好豆蔻进来,便叫她把屉子放到他们两个人面前,“多吃一点。”多吃点才好堵住你们的嘴啊。

“以前姑姑多吃一块肉都会犯恶心。”温寻小声嘀咕,拿了一颗流沙包咬了口,觉得好吃,递了一块给温实。

温如意是肉食动物,以往拍戏要保持身材没办法,穿越过来后仗着这幅好身材,除了入夜少吃之外,其余时候温如意都没有顾忌,她笑着解释:“王府里的厨子烧的菜很不错,多吃了也就习惯了。”

兄弟俩听温如意这么说,便是信了,谁让姑姑说的话都是对的,改了就改了。

约莫吃了一刻钟,温如意的离开了,她还得去钱馆,便将桌上余下没吃完的打包,让他们带回去,若是饿了也能应急。

一行人走下楼后,外面围着的人群吓到了温如意:这是什么情况。

数不清多少人在屋外,其中还有熟人脸,这些人就是冲着温如意二来的,尤其是在刚刚得知温如意被封了侧妃,这么大的事竟是毫无声息,怎么可能呢。

“如意啊,我是你六叔公家的七婶,你出生时的裹身的布还是我替你剪的。”

“我米铺的三婶,这都多少日子没见了,那天你被抬去王府时也没去送送你,如今是回来看看?”

“要不去我那铺子坐坐,我那儿地方大,平日里你不是常在杨婶这儿扯布。”

“去我那儿也成,就在这对面,近的很。”

“你家的铺子哪有我家的亲,咱可是开在豆腐摊儿隔壁,几十年老邻居了,看着如意长大的…”

七嘴八舌的话传到温如意耳朵里,她已经被这什么叔叔婶婶,哪边的叔公哪边的舅婆给弄混了,就算是翻遍温如意的记忆,她也对叔公的家的谁没有印象。

上赶子来攀亲戚,图的可不就是个利字。

温如意瞧他们这架势,大抵是知道了她如今是侧妃不是个妾,套近乎来了。

不用温如意开口,林管事已经叫人将围在外面的人遣散,正要出去,远远的,从温家豆腐摊儿那里,匆匆忙忙赶过来一道身影,脸上的神情急切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