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个贵太妃四个太妃等级的妃母在,她确实是有点儿施展不开的感觉。若是康熙没了,她自然是什么都不惧的,相反,反而是这些没孩子的太妃们来讨好她才对。

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将繁琐的宫务放下她还是很放心的。至于后宫阴谋?开玩笑,胤禛地位日渐稳固,下一任皇上弘晖已经过了不懂事的年纪,和他爹一样出色,也不经常往太妃们住的地方去,她们的阴谋往谁身上玩?

有儿子的是要讨好胤禛一家的,将来等儿子长大了能讨个好差事。没儿子的更要讨好胤禛一家了,活得好才是硬道理,没人把闲着没事干将皇上一家惹恼了,自己静悄悄的死在宫里的某个偏僻小角落当做毕生追求的。

所以很大程度上,云容是完全不用担心着后宫问题的。尤其是在不安分的乌雅氏和年氏因为汉服问题被康熙给关在一处抄经,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彻底对胤禛忠心之后,云容更是连日常的吃食都不用太注意了。好吧,虽然她一向不用很注意,但总得做做样子给别人看啊。

后宫是平静了,但前朝,可有点儿不怎么平静了,起因就在云容那天和胤禛说的那个事——剃头令。

康熙四十七年,新皇继位三个月,在距离雍正元年还有十五天的时候,新上岗的皇帝陛下一如既往的往朝堂上扔炸弹,只是这次扔的有点儿大,皇帝陛下直接下令说,要废除剃头令。

这下子可是炸锅了,宗室一溜儿全部出来反对,汉服那会儿还能借着康熙的嘴压迫一下,无赖进行开。毕竟,衣服嘛,随随便便穿就行了,更何况,汉服漂亮,家里娘们穿上也赏心悦目,他们又被各自枕边人吹吹枕头风,这不答应也不行。

人家和尚道士还一直不改变衣服呢,也没见他们动摇国本。于是这方面的发对那就是零星小雨,一会儿就过了。

只是这会儿,什么满族形象,什么大清国本,什么先祖遗命,什么不能汉化,只要是能沾上边,所有的理由都摆出来了,就一个目的——不能废除剃头令。

胤禛罕见的坚持,说这件事不讨论出结果就不下朝。于是打着等下朝了去见太上皇搬救兵的大臣们更愤怒了,愤怒也没办法,只能更加用劲儿的想反对的理由。

“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宣布。”胤禛听他们讨论的热烈,也不插嘴,一个说完只点名出来让另一个人说,一个时辰,差不多有资格出来说的都说完了,胤禛才开口。

“关于满汉不通婚的政策,同样也要废除。”这个政策,其实在多尔衮摄政的时候提出过,后来虽然补填了各种规定,将门槛拉的无限高,但也不能说不存在这个政策。

只是多尔衮死了,还是被顺治用各种罪状定罪了的人,作为顺治的嫡系孙子,胤禛就不好说这个政策的好了,只能重新提出来。

“皇上,万万不可!奴才求皇上收回旨意!”于是,又是新一轮的口水大战,围绕各种血统不可混肴血脉不能混乱的话题,宗室们差点儿要将中和殿的房顶给掀下来。

可是朝堂上不光是有宗室和满人的,还有至少三分之二只跟着胤禛脚步走的嫡系部队和汉人官员的。嫡系部队就算是站中间不说话,也能分去不少人。

剩下的三分之一,一听是对汉人有利的,别管是不是清官贪官,这会儿不出力,难道等着百年后像秦桧一样被竖立在借口被人吐唾沫吗?

抱成团的汉人官员,加上几个被胤禛威胁不得不出面帮忙的亲王,和宗室们就成了平衡的局面。

满汉

“完颜大人,听说,你有个儿子叫做完颜成烈,他娘亲是谁?”眼看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胤禩几个连连给上面龙椅上一直没动静的人打眼色,胤禛这才动了动身子,慢悠悠的开口。

“瓜尔佳大人,听说,你准备将爵位传给你的第三子,他娘亲又是谁?”第一个不说话了,胤禛马上换第二个,用的时候直接说的娘亲而不是额娘,下面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钮祜禄氏大人,听说你去年刚得了个新儿子,很是宠爱,不知道他娘亲是谁?”胤禛也不搭理被问住的人,只管一个个问下去,但凡家里有汉女宠妾爱妾的,或者有汉女生下来的孩子的,胤禛全部问了一遍。

“先祖有规定,满汉不通婚,你们这种行为,是不是叫做欺君?”确认一个没落下,胤禛继续说道:“欺君是什么罪过,应该受什么惩罚,需要朕再提醒你们一次吗?”

“皇上,奴才同意废除满汉不通婚的政策。”过了好半天,才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咬牙切齿的说道:“只是奴才请皇上三思,这嫡子嫡女的血统,还是不要被玷污了。”

胤禛嗤笑了一声:“嫡子嫡女?那哈儿,若是朕没记错的话,你妻弟除了庶子,就没嫡子了吧?你是准备让他们家绝种?”

那哈儿脑袋上瞬间出了一层汗,他妻弟的官阶可是比他高两层,若是他的一番话让他妻弟绝户了,回头他这官儿也别想顺顺畅畅的当下去了,就是自家夫人那边,恐怕也是不得安生的。

“朕知道,你们是害怕这剃头令和满汉不通婚的政策一废除,满人的利益就会受损,而长久以此,满人被汉化,我大清也就彻底成了汉人的天下。”

胤禛也不管跪在下面的人,直接说道:“但是,我满人先祖女真进入中原之后,民族姓氏就已经对应了汉姓。完颜,汉姓曰王。乌古论曰商。徒单曰杜。女奚曰郎。兀沿曰朱…这姓氏的重要,比不上一缕头发,还是比不上一个侍妾?”

“况且,我大清繁荣这么多年,你们就只认为头发才是满人的象征吗?”胤禛前几日就已经反复思考打好了腹稿,这会儿更是话唠本质发作,完全不给下面的人一个插嘴的机会。

从女真入关开始讲,一直说道满人和汉人的亲近,差点儿连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都说出来了,幸好最后打了个弯儿,不是这句话说不得,而是现在不能确认大清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而这少数民族的定义又是从哪方面确认的。在三百年后,汉族当之无愧的是一个泱泱大族,除了汉族,剩下的都是少数民族。而现在,大清是满人在统治的,所以,这头一个就有了争议。

“除非你们回去将自己的汉女侍妾都送走,将汉女所出的儿女都杀死,否则,今天这剃头令和满汉不通婚的政策,朕是一定要实施的!”

以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尾,胤禛很是大气的甩袖子:“当然,若是你自己愿意剃头朕也不反对,这剃头令废除了,就是告诉大家,谁喜欢留什么样的头发就留什么样的头发。咱们满人可以坚持留金钱鼠尾,他们汉人就随意一些。”

来了个转弯,下面反对的人就有些迟疑了。一来看皇上的意思,像是坚持要废除的,毕竟,皇上就是皇上,他们和皇上对着干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处,说不定最后被砍头呢。

二来,皇上也说了,谁乐意剃发就剃去,大不了,他们自己坚持剃发不就行了吗?

正迟疑间,就听胤禛说道:“不过,为了保证我满族的地位,朕还有几件事情要宣布。一是大清军校已经完全建好,各项管理政策也已经完善,所以明年三月开始正式对外招生,满人可直接入校,汉人需经过考核。”

反正毕业是要全部考核的,毕业不了就一直在那儿待着吧,大把大把的学费不是开玩笑的。

汉人大臣想反驳,胤禛一个冷眼过去:“不过,为了以示公平,科举这种事情,从现在开始,满人和汉人一样,全部从第一场乡试开始考。”

原先的满人是有优惠政策的在乡试和会试中,只需要翻译一篇文章就行了,相对比较,旗人的科举比较简单。不过,好歹前面几个皇上不能太表现出偏心了,于是满人科举,有“旗人不占鼎甲”的规矩。

不过,满汉是分榜录取的,倒也不占汉人科举名额。

“从今以后,取消满人每个月的补助,改由军校颁发,但凡入军校者,每月皆有补助,不分满汉。”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胤禛又扔下一个炸弹。

“皇上…”庄亲王刚站出来,胤禛一个冷眼扫过去:“庄亲王不满意?或者说,庄亲王不希望我八旗儿男都去军校学习本领,然后保护我大清领土?”

庄亲王面色一白,默默后退,都扯到大清领土了,他要是敢反对,皇上是不是就得扣上他一个通敌卖国的帽子?

“豫亲王,你说,八旗入军校是好事还是坏事?”胤禛眼神一转,转到另外一个亲王身上。面无表情,眼神冰冷,语气没温度,硬是让那个亲王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就连十三十四,都在下面感叹,他们的四哥,几日不见功力更强大了。

“奴才认为,八旗入军校是好事,能保家卫国,是八旗所以男儿的责任。”保家卫国这词,也是胤禛首先提出来,然后被胤褆拿过去教育军校里面的学生的。

八旗改革在康熙没退位的时候,胤禛就打过主意。

但毕竟这八旗是国本,胤禛又不太想引起康熙太大的猜忌,就将事情拖到了军校建立。军校的第一批学生,是胤褆的部下。眼看第二年就要到了,这第二批,自然是要 换上八旗的人。

但是八旗糜烂,军校那种严苛的生活,他们肯定是忍受不了的,胤禛这免除补助的方法,也算是一种逼迫。这样一来,八旗男人不事生产的人,就有很大一部分为了口粮去参军。

这一点儿,不用详细解释大家就都是知道的。而且,这些王公大臣们心里还有一个小算盘,那就是自家宠爱疼爱的儿子,不舍得送去军校受苦,用补助换儿子,还是比较划算的。

不是没人不反对的,只是胤禛今天下的命令太多了点儿,众人这会儿脑子都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就是反应过来了,要反驳哪一个都需要考虑一下,等他考虑完了,胤禛的各项理由也搬出来了。

他们反驳吧,胤禛一个危害大清的罪名就扣下来了,他们不反对吧,这些命令又好像是对他们大为不利的。那到底是被皇上斥责一番,然后夺了爵位什么比较赔本还是皇上的命令比较赔本呢?

只是这朝堂之上,胤禛怎么会让他们这样算来算去的计较得失?他原本的计划是要是有人不答应,他就趁机罢免几个人的,连名单都已经想好了,却不知道这下面的人是这么的…识相?

后来一想胤禛就明白过来了,康熙是个权力欲特别重的人,自然是不允许像顺治那会儿,做点儿小事甚至宠幸个后宫都被人指手画脚的指挥着。

于是,自从亲征之后,康熙就将所有的权利都捏在自己手里。他那个皇帝,当的是真真正正的说一不二,像是太子那会儿,多少人进谏,说是太子不合格,要求废太子,康熙一顶就是好几年,最终还是太子有了反心,威胁到他了,他才下定决心废太子。

太过强硬的作风,几十年的威压,下面的大臣们早就学会了看脸色。

想通了这些,胤禛又有些不舒服了,长孙皇后说,主明臣直,他虽然不认为自己这个才登基半年的皇上能被成为明主,但下面大臣没一个有直肠子,他还是很失望的。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胤禛摆摆手,苏培盛马上站出来喊了一句,胤禛起身进了内殿,大臣们这才弓着身子倒退着出去,然后站在台阶上互相张望了几眼,各自回去。

虽然胤禛下令了,但上面还有个太上皇,若是太上皇不同意这些政策,那胤禛的圣旨也就不值钱了。不少大臣们已经开始靠近各亲王:“王爷,太上皇他老人家最近身子可好?”

庄亲王轻咳了一声说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只前几日还听说太上皇身子不错,不过,眼看要过年了,太上皇他老人家想必是要过个舒心的新年吧?”

大臣们忍不住怔了一下,若是连太上皇都惹恼了,这最后的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那还是等年后吧,反正也没多久了。

殊不知,胤禛等的就是这么几天。胤褆雷厉风行的将八旗所有男丁造册统计,胤祐当天就停止了八旗补助的发放,胤祺派人迅速的将关于军校的圣旨发往各地。

而剃头令,胤禛当天早朝下的圣旨,下午所有的汉人就都知道了,并且有高兴的,直接就在宫门外磕头叩谢皇恩了。不是汉人,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话的执着。

哪怕是有满人开了头,有些人已经不在意留发了,但绝大多数人,尤其是读人,还是很在意的。

这样一来,想要让收回圣旨的大臣们就完全没办法可想了。毕竟,君无戏言,就算是太上皇,也会为了保证皇上的威信而默许这件事情的。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大家说的剃头令和满汉通婚的政策实施的太快,我想解释一下哈…剃头令和汉服,是满人统治的一个不自信的表现,而现在国富民强,他们的一个祖宗遗命就有点儿盖不住了,毕竟这天下还是汉人的多,他们不可能这会儿再挑起满汉之争。而通婚,更好说了,谁家没几个小妾?

至于会影响到的阶级统治的利益,相信在康熙的帮忙镇压下,胤禛实行的摊丁入亩,更震动他们的利益。

清朝入关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是圈地!就是到了顺治那会儿,还有旗人自己去圈地然后占为已有的。

所以最大的利益冲突——土地解决了之后,剩下的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通过这件事情,大臣们也会了解胤禛的行事方法和康熙对胤禛改革的态度,所以除非是不想活了,才下死劲儿的反驳胤禛的政策。

大家也别忘了,康熙是个权力欲重的,君权集中,汉人不会反对,光是满人,他们反抗不起来…当然,宗室也会施压什么的,但四大爷从六岁就开始培养人才,朝廷中,民间,有多少人才是胤禛的,谁也说不清,这些人也必定是支持胤禛的…

于是,我说了这么一大堆,大家能缓过来了吗?若是还觉得快的话,我就放慢一下?

过年

腊月二十五,皇宫里要举行驱邪除秽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一向是在坤宁宫举行的。云容好奇,就领着一串的儿女去围观了,看的还是很欢乐的。

和现代的跳大神什么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有章法的类似于舞蹈的一种祭祀运动,带着各色面具,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有人敲鼓有人打锣,十分的热闹。

明知道这是一种很严肃的行为,云容却还是忍不住想笑。毕竟,有时候某些动作很搞笑,而云容偶尔也会想起来还珠格格里面的一些情景。

到了下午,各宫各殿要进行大扫除,这天在御花园里行走,是最容易遇见人的。胤禛的后宫就云容一个,剩下的都是康熙的女人,而有些年纪才十七八,胤禛自是不好留在御花园的,索性领着一众兄弟去了乾清宫。

康熙老爷子对于胤禛不和他商量就颁布了废除剃头令和满汉不通婚的规矩很不满,连续几天都没见胤禛 ,这会儿人多,不好都关在门外,也不想拨了胤禛这个当皇帝的面子,也就放大家进去了。

只是,不说两句心里不舒服,又斥责了胤禛几句,才算是将这件事情给按下去了。倒是胤禟胤誐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这还是第一次在胤禛当了皇上之后见他挨训,很是幸灾乐祸。

不过这倒是拉近了他们兄弟几个的关系,就算是皇上又怎么样?还不是得被老爷子训斥?和他们没什么两样嘛,最多是上朝的时候站的高一点儿。

腊月二十六上午,胤禛写了不少的福字,分别赐到大臣家里。皇宫里的,则是请了康熙出手。下午,胤禛封笔封玺,从这会儿开始,就正式进入不办公的年假时段了。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胤禛一直除了去给康熙请安,就一直呆在养心殿,和云容过了个比较短的两人世界。至于孩子们,自有别人照顾。

腊月三十酉时初,大家都聚集在交泰殿。因为康熙已经退位了,他的那些太妃什么的,就没资格出席这次的家宴了,除了有儿子的。

不过,这也不算是少数了。康熙坐上首,右边是太皇太后,左边是胤禛。佟佳氏在太皇太后手边,云容在胤禛手边。再往下是台阶,而台阶下面,放着两排很长的桌案。

左边是胤禛的一众兄弟们,外加各自的福晋和孩子。右边是有孩子的太妃们,惠太妃打头,接着是荣太妃,宜太妃以及良太妃,这些差不多就是成年皇子们还活着的生母了。再往后,就是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四个皇子和他们的生母在一起坐着了。

按照往年的规矩,是男人一排,女人一排的,但是今年不行,要按照辈分来。于是,先是皇家的人,接着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两排人后面,又有亲王郡王,康熙的亲兄弟不多,但堂兄弟还是有几个的。

佟佳氏都是按照一家一块地方来安排的,虽然有些拥挤,但也不显得混乱。福晋们联系感情什么的,也不是非得在过年这一会儿。

“儿子给汗阿玛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还请汗阿玛笑纳。”在康熙出场的时候,大家都是站着的,康熙先说了两句,免了大家的礼,所有的人都坐下,这才开始除夕的家宴。胤禛率先起身,走到下面给康熙行了跪拜大礼。

“呈上来。”康熙摸着胡子笑,胤禛转身吩咐了一声,马上有几个小太监抬着一个箱子过来了。

“汗阿玛请看。”让小太监从上面将箱子给拿走,箱子上下是分开的,上面取走,就露出了里面的东西,是一个原形的蓝色的球体,上面用各种颜色画着图案。

“这是…”康熙是见过上面的图案的,瞬间就激动的站起来了。

胤禛略带骄傲的点点头:“汗阿玛,这是儿子花了一年时间找齐材料制作的地球仪,不过,这不是儿子的新年礼物。”

康熙按捺住激动,笑着问道:“哦,那你的新年礼物是什么?”

胤禛伸手在地球仪上划了两下:“儿子的礼物是,十年之后,将这一片,变成大清的领域!”

地球仪本来就不小,有胤禛的一半高,上面的图案还是比较清晰的。离的近的,自然是能看见胤禛划出的区域,都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

胤禛手指划出来的,北包括贝尔加湖,南包括印度直到科巴群岛,东包括阿富汗和欧洲接壤,西边则是一大片海洋领域直接划进去了。

若是可以,胤禛甚至想连欧洲这会儿没人开发的地域都给占领过来。但是理智告诉他,太多的扩大疆域,并不是好事。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打理那些,还不如将剩下的留给儿子。

将来不拘是哪一个,直接漂洋过海将欧洲的领土给占领了然后自立为王,他也是很赞成的。

场面静默了起来,就连胤褆他们都震惊于胤禛的野心。只是,过了不到一刻,康熙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伸手拍了拍胤禛的肩膀:“好!不愧是我爱新觉罗玄烨的儿子!朕等着,等着你将新的地图给朕呈上来!”

说完,又戏谑的看胤禛:“难不成你的新年礼物就是给朕一个你的愿望?”

“当然不是。”胤禛勾唇笑了笑,神色自信,难得的张扬了一回:“这是儿子给汗阿玛的允诺。”

“这个礼物朕喜欢!”康熙一连串的赏赐下来,还不忘告诉胤禛:“这是朕给你的军费,你可要好刀用到钢刃上,要是让朕知道你将这些东西给浪费了,朕饶不了你!”

“儿子遵旨。”胤禛笑着给康熙行礼,然后伸手:“汗阿玛,让儿子扶您上去。”

“去,朕又不是老的走不动了。”康熙拍开胤禛的手,大步走上台阶,在龙椅上坐下来,朝云容笑道:“皇后给朕准备了什么礼物?”

“汗阿玛,儿媳可没皇上的大手笔,但是儿媳的礼物,是儿媳亲手做成的 ,也是儿媳的一片心意。”云容抿唇笑了笑,示意珊瑚将手里的东西捧上来。

自己起身到下面,也是行了跪拜大礼,然后亲自捧起盒子打开:“汗阿玛,儿媳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康熙让人将盒子给捧上来亲自瞧了瞧,脸上有些惊讶:“这是什么?”

“这是羽绒服,是儿媳亲自让人找了鸭鹅腹部下面极为柔软的羽毛,一点点撕成了羽绒,经过浆洗,用轨压处理过的涂层缝合,然后制成的衣服,轻便保暖,汗阿玛冬天的时候穿上一件,保准舒服。”

云容笑着介绍道,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用鸟兽的毛羽做衣服的,在唐朝,也有用鸭绒做被子的。只是,鸭绒做的东西,那会儿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要么小羽片和绒毛的比例大了,衣服内空气不流通,憋闷的慌,要么比例小了,热量散失的快,还没有棉衣实用。

而且,小羽毛和羽绒做成的衣服,没有经过现代的那种一道道工序处理,成品虚软膨大,臃肿不堪,十分难看,自然是没多少人愿意穿的。

云容是特别用硅油泡过特别细的牛筋线多缝了好几道,这才算是没那么膨胀的,穿起来也轻便。虽然硅油牛筋线什么的,都是胤禛找人弄来的,但毕竟是云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自然是云容一个人亲手做出的礼物。

康熙很满意的点头,收下了礼物。接下来就是胤禛的一众兄弟了,在胤禛的礼物面前,他们的就有些失色了,或者说是有点儿规规矩矩了,不是珍宝就是珍本,不是佛经就是衣服,康熙也没多少表示。

给康熙送上礼物,新年的家宴才算是开始。首先演出的节目还是一个叫做庆隆舞类似于祈福的祭祀舞蹈,这些下场之后,众人才能放松下来欣赏美女的歌舞。

外面放着烟花,一众人吃吃喝喝的,也没多开心,毕竟,从古至今,陪皇上过年都是一件挺累的事情。

“好了,你们各自回自己的府里去守夜吧。”到了亥时中,康熙一声令下,大家就各自回家了。这各自,是指宗室,康熙的儿子们还得留下来。

自家老爹还活着,谁敢自己回府过年?一到子时,康熙就开始让人发压岁钱,当然,儿子这一辈,没胤禛他们的份儿,只给了十五阿哥之下的儿子。

弘晖他们兄弟收到的压岁钱是最多的,不仅是康熙给了,叔叔伯伯给了,就连后宫的妃子们,也有不少是给了的。

压岁钱发完,大家就能各自回府歇着了。康熙年纪大了,胤禛不想让他守夜,直接请他回去休息了。而他自己因为大年初一还有很多事情忙,也没守着,和云容回了养心殿就睡觉去了。

大年初一,胤禛举行了开笔开玺的典礼,收了大臣们递上来的歌功颂德的表,赏赐自己看重的八旗子弟的如意包,又开始了宴会。

中午是国宴,参加的人包括宗室和大臣,后宫云容也招待了命妇。在夫妻两个累的要死的时候,还得举办晚上的家宴,这次参加的人就不是康熙以及后宫诸人了,而是八旗旗主。

光让别人吃自己的是不公平的,于是作为旗主之一的胤禛皇上,还得接受另外七个旗主的邀请,在另外的几天里,抽出时间去参加他们举办的家宴,这叫礼尚往来。

作者有话要说:我终于忍不住写了一次节日,咳,胤禛和云容第一次当帝后过年啊,很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大家就忍受一下吧…

大家都说改革的有点儿快了,于是,我插播点儿轻松的大家放松一下?

嘱托

“云容,在做什么?”胤禛进门的时候,就见云容正在桌子前忙忙碌碌的,走过去侧头在那粉白的脸颊上亲了一口,笑着问道。

“在裁衣服,弘晖开始长个子了,这衣服是要一年一换了,弘昀和弘时的也要准备,弘历他们兄弟三个虽然是在汗阿玛那里住着,但怎么也不能落下他们。”

云容叹口气:“还有露华玉瑶和洪福,这都多少人了,我想着早点儿做出来,也好春天的时候穿。”她做的,自然是汉服了,头一套给孩子们的汉服,自然要用点儿心。

胤禛这次倒是没吃醋,因为云容早在年前,就先给他做了一套了,就等着春天的时候,能穿着去炫耀炫耀。唔,去哪里炫耀呢?要不然,请众兄弟们在御花园里喝喝酒?

“今儿政事不繁忙吗?”云容侧头见胤禛正在发呆,就关心的问道:“还是说,朝堂上有什么难办的事情?”

“没有,今天是正月十五,等会儿我们两个出去走走。”胤禛摇摇头,伸手将云容的手拉过来,手指捏着手指,揉了两下,有两份特别的暧昧,云容脸一红 ,将那手打下来:“出去走走?这范围是多大?要是御花园的话就算了,汗阿玛估计领着太太妃们在看花灯呢。”

宫里也是要举办花灯会的,这次的还是佟佳氏主持的。自从上次过年云容尝到了甜头,这宫务就一直放在佟佳氏那里没拿回来。她自然是不用为皇上睡哪个宫殿盖章审查的,所以没了宫务,这生活,就更是轻松如意了,甚至比当年在雍郡王府里的生活还惬意。

那会儿,府上的事情可都是她劳心劳力的办的,就算是后来让李氏代管过一段时间,她自己也没少费心劲儿,防着李氏做一些手脚。

“出宫。”胤禛揽着云容的腰笑道:“今晚上不带弘晖他们,就我们两个,单独出宫,赏花灯去。”

云容脸上闪过惊喜:“真的?”但又有点儿犹豫:“弘晖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