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上一章:第 50 章
  •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下一章:第 52 章

这崔知青不会是找不着对象,就把猪当自己的崽子养了吧。

☆、第81章 第 81 章

苏二柱很想拒绝这个工作, 非常非常想。但是当着崔向北的面,他不敢说不做。

一下午的时间,按照崔向北要求的干完之后,他看着被自己当做小祖宗一样伺候的猪崽子们,心里差点一口血要喷出来了。

他真的对他爹都没这么孝顺过的。

再看看崔向北,那个崔知青已经打完拳头, 正在看书。看书的同时,他在看着铁锅里面给猪煮的饲料。边看还在边感慨, 说没有猪专吃的饲料,还是差了点。

没错, 这崔知青一下午就干了这么点儿事。

这要是以前, 苏二柱肯定二话不说就要冲过去,然后让崔向北知道他的厉害,爷爷不是让你这样使唤的怂货。

但是想到崔向北的武力值, 他这次只能认怂。不敢正面和崔向北吵架,所以只能在下工的时候,隐晦的问道,“崔知青, 你们做饲养员,平时干啥?”

意思是,你作为一个饲养员,你是要干活的。不是坐着玩的。饲养员的工分可高着呢, 每天都是拿全工分的。

崔向北不耐烦道, “没看我在学习吗。饲养员, 就是负责用技术把猪养好的。我看书,也是在学习。”

“那你刚刚打拳头?”

“……我只是在放松而已,这样有助于我学习。”崔向北昧着良心说道。“二柱同志,你是队里安排来协助工作的。你可不能有什么意见,要不然就和你妹子说的那样,思想觉悟不高。”

苏二柱:“……”

憋了一肚子气,苏二柱怒而转身。他决定了,明天不来了!谁来谁是傻子,谁来谁是孙子!

苏二柱走了之后,崔向北就开始喂猪了。

用葫芦瓢一点点的给每个猪盆里面放吃的。煮的香喷喷的猪食刚落入盆里,小猪们就欢快的跑过来吃了起来了。

看着猪圈干干净净,小猪白白嫩嫩的样子,崔向北心情舒坦。

“养猪也不是这么困难嘛。”

崔向北知道,这都是科学技术的力量。所以他一定要多钻研养猪的科学技术,争取将这门技术上升,以后自己就负责技术这一块儿了。至于铲猪粪和打扫猪圈,给猪洗澡这种事儿,完全可以让别人来做嘛。

苏曼下班之后,知道猪崽子已经被放在猪圈里面了。就好奇的去猪圈岸边看。也想看看崔向北到底是怎么养猪的。

到了猪圈这边,崔向北已经回去了,只剩下小猪崽子们吃饱喝足了,正在干草堆里面睡的打呼噜。

看着小猪白嫩干净,猪圈整洁,苏曼顿时惊讶不已,“没想到啊,这崔知青还是个勤快人呢。这咋一看可不像样猪,像养宠物一样了。”

她仔细一看,还在这小猪身上看到了变好。从一到八号。

苏曼以前也没看别人这么养猪,觉得挺稀奇的。也对崔向北这种养猪的法子有些好奇。不知道这一窝猪是不是真的能养好。

老苏家这边,苏二柱回家之后,就被李春花给骂了一顿,说一股猪粪味,让他去池塘里面洗洗。

苏二柱道,“娘,这才开春呢。”

“管你开不开春,赶紧去洗。要不去用陶罐弄点热水也成,算了,还是去大队食堂那边弄点热水吧,好好洗洗。”

苏二柱懒得去弄热水,直接拎着通去了池塘边上给自己随便洗了洗。洗完之后换了身衣服,李春花这才满意了。

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苏曼就说起了养猪场的事儿。让家里的三个哥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去那边多转转,帮忙忙,近距离与猪相处一下。这对他们以后也是有好处的。

苏大柱苏二柱苏三柱:“……”

苏大柱道,“我不成,我要去公社钢厂干活,队长说那边要搞砖瓦窑。”

苏曼点点头,“对啊,那个是我提议的,等收拾出来了,到时候还要安排人出去学。”

苏三柱道,“我……我要下地干活,空了还要练习木匠,我喜欢干这个。”

听苏三柱这么说,苏曼觉得也挺好。木匠活不管啥年代都能吃口饭。特别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好的手艺人能够过的很好。

轮到苏二柱的时候,苏二柱黑着脸道,“我去了,队里让我去那边干半天活。”

林雪菊笑着道,“哎哟老二,我都听说了。说你挺积极主动的。”

苏二柱:“……”

看到苏二柱似乎对养猪这事儿有些排斥,苏曼故意露出满意的笑容,夸赞道,“二哥,这样挺好。养殖技术也挺好。虽然之前队里有人教咱们搞这个,可人家也是自己摸索的一些老经验,还缺少一些科学的技术。这个崔知青可能不是专业的养猪人,不过他应该学了点儿知识。你们到时候可以互相帮忙,互相学习。争取养一窝好猪出来。到时候说不定整个公社都要请你去养猪了。”

“真的?”李春花高兴道,“你二哥能行吗?”

“学呗,难得有这个机会呢。可不是谁都能去养猪的。”

李春花立马拍了拍自己二儿子的脑袋瓜子,“老二,你可要好好学啊,知道不?这多好的机会啊。以后你要是学了养猪技术,当个饲养员啥的,那多好啊。你以前不是挺羡慕人家杀猪的吗?”

“娘,杀猪和养猪,那不一样。”

“都和猪一块儿,没啥不一样的。你好好干,别给咱家里丢人。”

苏二柱纠结的不得了。

他之前还想着说明天不去了,去的人是傻子是孙子,这会儿……

他看了看家里人,最后觉得还是小妹说话管用,就和苏曼抱怨,“那个崔知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养猪。你们知道他咋养的吗,他竟然让我每天都收拾一遍猪圈,这还不算,还要用水冲干净,还要烧热水给猪冲澡。”

苏曼恍然大悟,“原来今天那个干干净净的猪圈是二哥你搞出来的啊。很不错,我看着就说这猪圈和别的猪圈不一样。”

苏二柱:“……猪需要这么伺候吗?咱爹都没这么被咱伺候过。”

苏铁山一巴掌抽了过去。

苏曼道,“只要是有生命的,谁不希望被照顾的好好的。你把猪照顾的舒坦了,它心情一好,就容易胖。”

林雪菊最近在学成语,就接了一句,“这叫心宽体胖。”

宋玉华:“……”这成语好像不是这么用的。她也不想和大嫂争论这个,就对苏二柱道,“这么好的机会,你要把握。你除了干这个,也没啥手艺了。”

苏二柱:“……”

队里养猪的的新鲜劲儿没几天就落下来了。

倒是公社这边要开砖瓦窑的消息让社员们有些兴奋。

这人就讲究一个衣食住行。穿衣服也算小事儿,大家也习惯了姐妹几个一条裤子换着穿了,至于吃饭,那是食堂操心的事儿。

就是这房子,在大伙儿眼里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儿。毕竟家里的娃都长大了,房子不够住啊。

人家城里人是因为没地方盖房子,这才几口人挤在一间小屋里呢。可他们这农村,这么大片的地基土地,要是挤在一起就憋屈了。

以前还有砖窑,后来为了炼钢也没开了。村里几年没盖过房子了。好些小伙子都因为没地方住,都没说上对象呢,比如老苏家的苏三柱同志。

所以现在开砖瓦窑,大伙儿都挺高兴。哪怕烧点儿黄土砖也好啊。只要能起房子,让家里人住的松快点就好。

消息传出来的时候,还有人跑苏曼家里来问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得到确定答复之后,就问啥时候开砖瓦窑。烧出来之后是个啥价格,要是钱不够,能找队里赊账不。

郭队长也挺关心这事儿,代表队里来找苏曼问具体情况。

苏曼道,“是准备开了。但是我们还要安排人去学技术。有了好技术才开始烧。至于后面赊账问题,也要看着个砖瓦窑的产量如何。反正咱这次做,就要力求做到更好一点,把质量提上去。”

郭队长叹气,这年头干啥都要技术了。

通过程书记的牵线搭桥,公社这边终于和县里的砖厂约定好了,可以去学习技术。

说起来也算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物资匮乏,任何东西都是供不应求状态,所以砖厂压根就不怕一个公社的小砖瓦窑抢了生意。反而还希望这砖瓦窑开起来,给县里减轻点儿压力。

所以要学技术,二话不说就让安排人过去学。至于安排人过来指导,那是不可能的,毕竟砖厂也缺人才。

公社就选了几个砖瓦窑之前有经验的人去学技术。

苏大柱同志没能摊上这个好机会,因为脑子不大灵活,去了耽误事儿。

原本是想着这些在砖瓦窑干过的人好歹也有些经验,学起来也容易。

结果这些人去了之后当天就回来了。

几位老同志都是半文盲状态,看不懂那些砖厂的学习材料啊。

人家那啥数据,温度,还有一些公式……不懂,完全看不懂。

有一位老师傅十分感慨道,“他们那的技术员是大学生!”

大学生烧砖,好稀奇的事儿啊。

老师傅们算是开了眼界了。

别说他们了,就是苏曼看那些资料,有些也有点儿看不懂呢。她毕竟念的是文科。要她仔细去学,去钻研,当然也是没问题的。可也不能啥事儿都让她来办。

不过不用担心,这会让他们也不缺知识分子。

苏曼道,“咱公社不是有一批积极的年轻知识分子吗?这会儿可算是用在刀刃上面了,安排他们去学呗。”

程书记就让综合办公室那边将知青们的资料调了出来。

北河公社这几年接受的自愿下乡的知青同志也不多。零零总总的也才十来个人。

高中以下学历的要过掉,学文科的,要过掉。最后挑选出了三名高中生,都是男青年。其中就有崔向北。

郭队长接到通知之后,麻溜的来找崔向北了。

这可是一件光荣的事儿,崔向北毕竟是自己队里的知青,要是学会了技术,以后还能教队里人呢。

他到养猪场这边的时候,崔向北正在煮猪食。别的事儿他都让苏二柱办,唯独这件事儿他不放心,担心猪吃坏肚子。

郭队长看他对猪这么用心,心里对他之前不服管教的印象也淡了点儿,和颜悦色道,“崔知青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公社那边要开砖瓦窑了,要选优秀的知识分子去县里学习烧砖技术。公社选中了你和另外两名青年一起去。”

“我忙着养猪,没时间。”崔向北道。

这要是换做别人,郭队长早就一鞋底抽过去了。但是对崔向北,他就有些不想下手了。毕竟打肯定是打不中的。

于是苦口婆心的劝道,“哎哟,这事儿你就吩咐好苏二柱干就行了。你就交代清楚。去几天的事儿。早点学完就早点回来了。再说了,砖瓦窑也是苏曼负责的,好歹也是咱队里的干部,你和苏二柱关系挺好,是不是也要照顾一下?“

崔向北闻言,一脸惊讶,“她不是要养猪吗,怎么又烧砖了?”

“没啊,公社没说要养猪啊,苏曼说了养猪风险大,不着急。先烧砖。”

崔向北:“……”

☆、第82章 第 82 章

在郭队长一番思想教育之下, 崔向北同意了抽出时间去学习烧砖技术。所以养猪场的工作,自然就交给了苏二柱一个人。

苏二柱在这几天里面就不用下地了,好好的伺候这几头猪。

听到这消息,苏二柱又乐了,反正那些活半天都能干完,剩下半天还不是就在哪里看着猪就行了?

结果崔向北出发之前就给他弄了新的工作表。

工作确实还是半天的工作, 但是上面安排的是,上午下午都要将苏二柱之前工作的事儿做一遍。也就是猪圈一天清理两边, 小猪要一天洗两次澡,粪便更是一天清理两次。最好是有脏的就清理。对此崔向北给出的理由是, 之前苏二柱没干活的那半天, 他自己就是这么干的。现在他要去学习了,苏二柱也要将这活接下来。反正上午下午都甭想休息了。

“……”

县里的烧砖厂范围也不算特别大,但是每天产出的砖块质量却还不错。毕竟是县里搞起来的, 配置方面还是不错的,里面技术指导员除了烧了一辈子砖的大师傅,还有大学生技术指导员。

跟着崔向北一起过来的,还有另外两个男知青, 都是从生产队过来的。

他们和崔向北一样,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年纪稍微大点的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也是头两年陆续分下来的。

而且两人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一看就是知识分子。

反观崔向北,人高马大的, 为了洗头发方便, 还理了个十分短的板寸头。也不像人家那样谦逊礼貌, 看着就不像个文化人,倒像是个乡村混子。

所以人家指导员教导的时候,就安安心心教导那两个斯斯文文的,反而让崔向北落在后面。

崔向北也不爱凑过去,拿着资料文件跟在后面走,耳朵听着人家讲课,眼睛盯着那些烧砖的炉子。

这里没有粪便异味,技术指导员也穿的干干净净的。工作环境让人觉得挺舒服的。

他心里就觉得烧砖这个技术学了好啊。要学好这个技术,回去当技术指导员去。

至于大队那几头猪,他平时抽时间看着,指点苏二柱干就成了。

打定了主意之后,他就安安心心的搞学习了。

这些资料上涉及了很多数据层面的东西。

人家指导员将的也算是比较仔细了,学的人也听的认真。毕竟这到时候要竞争的。就公社那个十几个人的砖瓦窑,完全不需要三名技术员,最后只会选出一名来。

所以三人学完了之后,也不互相交流,自己私下里再继续找人学,或者复习。

这些资料上的东西,崔向北是看得懂的,他偏科严重,当初也是靠着理科成绩才考上的大学。哪怕有些超纲了,琢磨琢磨也就会了。

私下里他就没和另外两人一样抱着笔记本啃,而是去帮人家工人干活。

就像之前在省城养猪场干活一样。他觉得这学东西学再多,不如干点儿活。就比如说挑猪崽,书上描写的那些东西只能靠想象,真正的看到猪了,你还不一定能懂人家书上的描述和实际有什么差别。说白了,要理论结合实践。

这些烧砖厂的工人看这小伙子过来帮忙了,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干活力气还挺大的,干了两天活也熟悉了。等崔向北问他们问题的时候,他们知道的也会回答一声,不知道的,也会帮着问别人知不知道。

通过这种书本结合实践的方法,崔向北慢慢的就入门了烧砖这门学科了。

……

苏曼看几个知识分子去了没回来,心里就放心了。心思就放在了砖瓦窑这边了。

现在砖瓦窑这边已经收拾出来了。以前的设施设备都还在。苏曼跟着以前烧砖的老师傅过去检验了一下。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一定要确保工人安全。烧不烧得出来这是其次,工人安全在第一位。在开工之前,让有经验的人开个会,把安全方面的隐患总结一下。回头我再找县里要一份。”

有了苏曼的安排,这些烧砖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做好准备工作。就等着技术指导员回来之后,开第一窑砖了。

不止他们盼着技术指导员回来,苏二柱也一直盼着崔向北回来。

为了养好这八头猪崽子,他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了。

虽然崔向北给他安排了工作任务。可是这养猪就和养孩子一样,安排的再好,它也会出些小问题啊。

比如突然闹脾气了,两头小猪打架了。

生怕它们伤着对方了,苏二柱匆忙的跑进猪圈里面拉架,小猪脾气还挺大,拉开了继续干架。闹的苏二柱一下都没休息。

等晚上下工的时候,又听一头猪打喷嚏了。他这个心就提起来了。赶紧给这小猪烧热水洗了个澡。

崔向北走的时候可交代过了,要是回来之后发现这些猪掉了一根猪毛,就和他算账的。

为了不出问题,苏二柱睡到半夜都要爬起来看这些猪有没有出事儿。

干了这些活之后,他再也不嫉妒人家饲养员的工分高了。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事儿。

在大伙儿的期盼之下,崔向北他们为期半个月的学习终于结束了。

苏曼和程书记亲自去县里烧砖厂那边。当然不是为了接人,而是为了进行入职前的考验。

虽然是安排三个人过来学习,但是实际上他们只需要一个技术员。当然要挑一个最好的技术员了。一定要技术过硬。

等他们到了之后,程书记和苏曼就去找烧砖厂的领导,打听这三个人的学习情况。

“倒是都认真学了。不过呢,那两位戴眼镜的同志学的比较勤快,整天都在看资料。学习态度很认真啊。至于另外一位叫小崔的吧,也勤快,但是他主要是帮着干活。”

言外之意就是,知识分子似乎学的比较认真,另外一位对这个好像没啥兴趣,更喜欢干体力活。

苏曼一听倒是觉得有些好笑。说起那两位认真学的,这领导还只说得出人家戴眼镜。可说起崔向北,竟然还知道人家叫小崔。

这说明崔向北在这厂里混熟了。

程书记一听崔向北的名字就摆了摆手,“咱不能指望都学好。”当初让崔向北过来,他就觉得不靠谱,只是过来凑个人数而已。

那小子不打架不闹事儿就成了,不指望。

考试的题目是厂里自己出的题目。他们之前招技术工人就是做的这些题目。

三人拿到试卷之后,就开始答题了。

写了半上午的试题之后,厂里的指导员就给评分。出乎意料的,崔向北竟然还得了个第二名。竟然不是垫底的。

程书记和苏曼嘀咕,“这小子念书倒是还行。不过得亏了不是他第一,要不然我还真不放心把砖瓦窑交给他。”

苏曼道,“程书记,咱这还要考,还要让他们三个去和厂里的老师傅交流指点。再让那个老师傅给个评分,最后看综合平均分才行。咱这毕竟是要一回去就能用得上的人,可不能纸上谈兵。”

程书记对这个提议表示支持,“你想的周到。我就怕他们回去了,那些社员听不懂他们讲啥。”

于是苏曼他们又请了烧砖厂这边帮忙安排经验老的师傅帮忙进行考研。

进行一场实践模拟。

就是让崔向北和另外一名知青孙家亮扮演技术指导员的角色,在准备新烧的砖窑面前进行技术指导。

烧砖厂还是头一次这么考验工人的。觉得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