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刚闭上眼睛准备睡觉,就听到有人敲击墙壁。

她睁开眼睛,想着隔壁住的是谁,就笑了,然后也拿着手敲了敲。

那边又回应了几下。

苏曼可不惯着他了,大半夜的不睡觉还敲墙面,还以为自己是孩子呢。

于是闭着眼睛装睡。等隔壁又传来声音的时候,她已经睡得迷迷糊糊的了,下意识的伸手就敲了敲墙壁继续睡。

也不知道这样闹了多久,等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苏曼手掌都是红的。

“我这手咋成这样了?”

789:“……你晚上敲了好久的墙壁。睡着了还在敲。”

苏曼:“……”完了,这惯着人还给惯出习惯来了。

崔向北倒是神清气爽的,一早起来还陪着老太太出去买菜。回来之后又拿着大铲子给楼下清理道路。

一个人就铲除一条路出来了,一直通到厂区那边,回来的时候都冒汗了。

苏曼看着他那样子,有气也发不出来了。“着急干啥,回头厂里有人会弄的。”

崔向北道,“你不是出门早吗,我担心别人没弄,你不好走路。没事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苏曼笑了笑,看李春花和苏铁山都跑厨房去了,苏秋月还没起床,她垫着脚就在崔向北脸上亲了一口。

等李春花端着粥出来的时候,崔向北那脸都红的不像样子了。

李春花可心疼了,“看看这大冬天的都给热成啥样了,让你别去干那些活的,你可是做飞机的人,咋能干那些呢。快去吃饭,可别累坏了。”

崔向北心虚的坐在桌子边上吃东西。

崔向北在南平的时候,顾城的秘书也在学校到处找人。结果人没找到,听到教授时候崔向北是去南平过年了。

顾城一听,就拍了一下脑袋笑了,“就知道这小子不会亏待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明天见。

☆、第 239 章

顾城原本是准备告诉崔向北, 他爸妈要来湖江过年的事儿。最好是能够安排出点时间, 一起去接站。也好让父子两人关系好一点儿。

谁知道这小子竟然都不在学校,跑未来老丈人家里去了。

顾城倒是想要打电话给家具厂那边找人, 又想着打过去之后,到时候苏曼同志也要知道了。现在小北和老崔的关系还没缓和,可实在不是个见家里长辈的好时机。要是在苏曼面前吵起来了, 那可真是……

所以顾城没办法,只能到时候自己去接站。然后和老崔先把思想工作做好,最起码要在人家对象面前表现的和平一点。总不能让还没进门的儿媳妇为了护着对象和老崔吵起来了。

两天后,崔卫国两口子也从火车上下来的时候,李淑华还在叮嘱崔卫国, “老崔我告诉你,这里不是家里了,你要是在外面闹, 我就留这里不回家了。”

崔卫国道,“你留在这里干啥?”

“反正就是不和你过日子了。你自己一个人在部队好好过吧。”

崔卫国摸了摸鼻尖。一声不吭。

两人都做好心里准备了,就拎着包裹往站台走。

结果一下站头就看到了老顾举这个牌子,身边是老顾的爱人。没看到第三个人。

顾城的爱人孙琴走过来就和李淑华拥抱了一下。两人也是在部队里面认识的,这么多年双方关系也不错。

至于顾城和崔卫国也是互相打了一拳头。崔卫国哈哈的笑了笑, 然后四处看,“就你们?”

顾城道,“还有个司机,在外面等着没进来。怎么,你找人?”

“……”

李淑华白了他一眼, 也问孙琴,“我们家小北呢?”

孙琴笑道,“老顾去学校没找到人,说是放假了就去南平对象家里过年了。”

崔卫国和李淑华:“……”

千里迢迢来湖江陪着儿子过年,结果不乐意回家的儿子跑对象家里过年去了。

心情复杂才能形容两人此时的心情。

李淑华道,“好歹有个去处,比他一个人在宿舍的强。这样也好,儿子都见人家家里长辈,去那边过年了,我和老崔也不能当做不知道,得正式上门拜访一下。”

一行人回到顾家,李淑华就问了苏曼的情况。

顾城笑着道,“那肯定是个很优秀的女同志了,这不,她之前办的那个家具厂,现在可办的挺好,前不久才把省城之前开的一家家具厂合并成分厂了。整个南平在她的带动下,老百姓日子也好了一些。”

李淑华笑着道,“这么年轻就能做出这么多的本事,可真出息。”

崔卫国道,“那是比你儿子出息多了。”

“我儿子也出息,现在都进实验室了。”李淑华瞪了他一眼,“你要是敢再闹起来,我和你没玩。崔卫国,我不想忍你了,你要是闹,我就申请调动来这边。”

崔卫国:“……”

顾城赶紧道,“我也不知道你们打算,所以也没有通知小北他们,你们看看接下来怎么安排。”

李淑华道:“来都来了,那肯定是要正式见一面的。要不然离的这么远,以后哪里有机会。老顾,孙琴,到时候还得给你们家添麻烦了。咱在这边也没个安家的地方,人家来家里做客,也只能来你们这边了。”

孙琴笑着道,“那没问题,咱两家可不见外。”

商议好了,李淑华就准备先去南平那边拜访一下未来亲家。但是这也不能突然过去,那也太不尊重人了,就给南平家具厂那边打了个电话找崔向北,先和崔向北商量。

崔向北住在苏曼家里,一直都是家里和厂里两边跑。苏曼上班的时候,他就坐在办公室里看学习资料。帮着办公室打杂接电话。下班之后两人就一起回家。他还能帮着李春花干活,摘菜做饭啥的。

电话打到办公室的时候,两人都在办公室,崔向北就坐在电话机旁边接了电话,“你好,这里是南平家具厂……妈?”

这声妈可把办公桌对面的苏曼给惊了一下。

又听崔向北说,“你们来湖江了?”

苏曼心道这下可好玩了,父母来湖江了,儿子来南平了。

这当爹娘的估摸着心里不好受了。

电话那头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崔向北说了一句,“我和她商量商量,太突然了……好,回头我给你们打电话。”

挂了电话之后,崔向北就有些茫然的看着苏曼,“苏曼,我爸妈来湖江了。”

苏曼点头,“我知道啊,我刚听你说了,”

“他们想来南平见你爹娘。”

苏曼:“……他们有啥好见的?咳咳,我的意思是,他们不是更应该见我吗?”

“说我都来你们家了,怎么样也要上门拜访一下,表示一下他们的重视。要不然你爹娘要误会。”

苏曼觉得她娘一点都没误会。估摸着还巴不得崔向北被他父母给忘了,好拐个小伙子回来当儿子养。这几天老太太被哄的都忘了人家是有爹娘的人了。

崔向北道,“那,那我们怎么办?”这事儿挺突然,他也没做好准备。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见面了。难不成还能拦着?人都来湖江了,要是给拦回去了,那才扫人家的面子呢。苏曼倒是对其他人无所谓,可好歹是崔向北的父母。

“见就见呗,你爸妈离得远,他们见面机会也不多。”

崔向北一听,就抓了抓脑袋,“真的见面?”他心里还挺紧张。两家人见面会处得来吗?

“见我爹娘你都没这么紧张,怕啥啊,我说见就见。回去我就和我娘说一声。”

中午两人回家吃饭的时候,苏曼就说了这事儿了。

李春花也是半天没反应过来。其实她这几天都把崔向北当上门女婿看待了。倒不是看轻他,而是太喜欢了。小北多好的人啊,每天陪着她买菜,一起摘菜聊天,问啥说啥。可比她那三个儿子贴心多了。老太太都恨不得当自家儿子养了。

这突然冒出亲家来了,她还有些不适应。

可到底是人家的亲儿子,而且还是独生子呢,李春花只能接受现实了,笑着道,“这人是好事,说明小北家里人还是很重视咱家的。”

崔向北道,“他们一直很重视。都很喜欢苏曼。”

李春花道,“那行,见面之前让曼曼和你先去省城见你们家里长辈。你也来我们家见过了,曼曼也过去看看。”

苏曼倒是无所谓,点点头同意了。

崔向北高兴道,“苏曼你别紧张,有我在呢。”

苏曼心道紧张啥啊,就算崔向北他父母不同意她和崔向北在一起,她还是要和崔向北处着的。她喜欢的是崔向北,又不是他爸妈。所以没啥好紧张的。但是她还是说道,“嗯,有你在我就不紧张了。”

饭后李春花偷偷拉着苏曼,“你先去省里摸清楚状况,看看他爹娘是什么样的人,和我这边说一声,我好做个准备。看看拿啥态度接待他们。”

苏曼笑了,就说这老太太啥时候这么重视规矩了,“这态度还有什么区别吗?”

李春花道,“当然有,要是他爸妈瞧不起咱家小地方来的,咱也端着架子让他们看看咱家不是好欺负的。要是他爸妈特别和气,咱也热情招待,让人感受咱家的友好态度。”

苏曼笑着点头,“好好好,我回头摸清楚状况之后就和你说。”

崔向北这边就给湖江省城那边打了个电话。

顾城这边知道苏曼要来拜访之后,就乐呵呵的和崔卫国两口子说了,“老崔啊,你可要好好表现,你那儿媳妇真是不错的。”

崔卫国心里得意,脸上还是道,“年轻人,不能总是夸,夸多了容易骄傲。所谓骄兵必败,不能让他们骄傲。”

“你还扯上打仗的事儿了,人家是搞经济的,听不懂你那一套。”

崔卫国又心塞了。儿子媳妇都没走他们的老路。

李淑华也很是重视,还特意约着孙琴去百货商店里面买了很多东西当礼物。两人还看到了南平家具厂生产的家具。

好多老百姓往家里拉着家具。还有一些农村的同志也拉家具回去。嘴里还念叨南平家具厂是好单位,让农民也能买得起家具。

李淑华道,“咱家小北这对象可真不错,是个为人民的好同志。”

……

苏曼开着吉普车,带着崔向北,一路潇洒的往省城开。

还好路上雪化了一些,开车也方便。

身边坐着喜欢的男孩子,苏曼心情愉快,哼着歌儿。

和崔向北有些紧张的心情相比,显得轻松多了。

崔向北道,“苏曼,你不紧张吗?”

苏曼:“……紧张,所以我唱歌缓解一下。怎么可能不紧张呢,我都要喘不过气了,那可是你爹妈啊,想想就紧张。崔向北,你给我唱首歌,缓解一下吧。”

崔向北立马觉得自己被苏曼依赖了,特别享受这种感觉。毕竟这机会太少了,立马就唱起了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苏曼也会这首歌,也跟着一起哼。两人合着一起唱,越唱越开心。完全忘了啥叫紧张了。

之前苏曼还以为崔向北爸妈是在招待所住着的,这次见面应该也是去哪个招待所。结果到了省城之后,崔向北就让她往省委大院开。说他有个叔在这边工作,两老这次来这边就借住在人家家里。这次见面也是去那边。

苏曼就想起崔向北确实曾经在省城亲戚家里过过年的。

她心里下意识的就问道,“你那个叔,姓什么?”

“姓顾。”

苏曼:“……”得了,也不用猜这姓顾的是谁了。难怪顾副省长第一次看到她,就朝着她看,还和她聊那么久。要不是她这人挺现实,还要以为自己具备某种神奇光环呢。合着这还是因为崔向北呀。

苏曼倒是没生气,她是个现实的人,不会觉得自己被帮助了就觉得自尊心受打击之类的。要是可以,这种打击可以多一点。

而且顾副省长确实给了她一个机会,可她自己也是很努力,付出很多的。所以对得起这份帮助。只要她做出成绩来,也是对顾副省长最大的回报了。

于是苏曼坦然接受了刚得到的消息,继续轻轻松松的开车。只是心里想笑,自己这糊里糊涂的,还找了个传说中的军二代了。

终于到了省委大院这边,苏曼就跟着崔向北身边走,还路过了董部长家门口,董部长家隔壁,就是顾副省长家。

这还真的是老邻居。

开门的是顾城的爱人孙琴,一开门见是他们两人,顿时高兴的朝屋里喊,“是小北和他对象来了。”

说着又让两人赶紧进屋,“外面冷呢,赶紧进屋里暖和一下。”

苏曼笑着道,“阿姨您好,我叫苏曼。今天打扰您了。”

“不打扰,我心里可欢迎你呢。”

两人换鞋子进屋,就看到客厅里站着几个人,苏曼一看,除了顾城外,就是两个穿着军装常服的人。男士看起来五六十岁了,头发花白,寸头,看起来特别威严。女士则五十来岁,显得很温婉的样子。

崔家两口子则有些惊讶,他们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女中豪杰的样子。结果看到的是个挺好看的小姑娘。

苏曼就朝着三位长辈问好,“叔叔阿姨好,顾……顾叔好。我叫苏曼,是崔向北的对象。”

顾城笑着点点头。觉得苏曼在看到他之后表现的这么平稳,是个稳重的人。

李淑华则走过来,亲切道,“苏曼你好,我是小北的母亲,”又指了指崔卫国,“这是小北的父亲。今天看到你,我们很高兴。谢谢你来看我们。”

苏曼笑道,“您客气了,应该是我感谢阿姨和叔叔大老远来湖江。应该早点告诉我们的,我和崔向北可以去接你们。”

看着苏曼这样落落大方的样子,崔卫国和李淑华心里喜欢的不得了。两人都喜欢这种爽快大方的性子。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下午六点见。

☆、第 240 章

和苏曼的落落大方比起来, 崔向北这个亲儿子反而显得有些局促。喊 了一声妈之后, 就看了眼崔卫国,然后没说话。

崔卫国:“……”臭小子, 太不给面子了!

李淑华挺想调节一下两人的关系的,可是当着苏曼的面也不方便。只好笑着拉着苏曼说话。孙琴也加入进来。也就让气氛不显得那么尴尬。

李淑华问了苏曼平时工作怎么样,辛不辛苦。又夸赞道, “总听小北说起你优秀,连老顾这样公正的人也总是夸你。还没看到你,我就觉得特别喜欢你了。”

苏曼也趁机笑着道,“我也没想到顾叔和和你们认识。我还以为是真的是我个人优秀,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

顾城笑着道, “这可冤枉我了,小苏,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 我也不会给与你任何方便的。”

崔卫国也道,“这个我可以证明,老顾这人铁面无私。是个正直的,值得信任的老同志。”

苏曼笑了笑,“我相信顾叔的为人, 为了不让别人误会顾叔,我也只能更加努力工作,做出更好的成绩,让人知道顾叔这是举贤不避亲。”

李淑华笑着道,“真有志气。国家就是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同志, 才能好好的搞建设。”然后又和孙琴开玩笑,“要我说啊,我都有些心虚了,小苏可比我们家小北优秀多了。比小北年纪小,都当大厂长了。”

孙琴笑着道,“你这是得了好处还卖乖。”

苏曼笑着道,“阿姨,我这样的人有很多人,真正难得的是崔向北他们那样的人。他那样的人,是无可替代的。会做事的人很多,可脑子好,能学好知识的人,太难得了。”

这话可让一边的崔卫国不同意了。“国家大学生多着呢,哪里就不能替代了?你叔我虽然没读多少书,可我知道国家每年都会培养很多大学生。小北啊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还是要也有本事给国家做贡献,做出利国利民的事儿,要是只知道念书,没心思给国家做事儿。读在多数也是白读了。”

李淑华都忍不住想瞪眼了。

顾城也是踢了踢崔卫国。崔向北那脸也拉长了,这要不是苏曼在这边,那是绝对要爆发家庭战争的。

苏曼道,“叔,你说的也对,大学生挺多,也不是说不可替代。”

“看我没说错吧。”崔卫国立马觉得自己找到了队友了。特有底气。

李淑华:“……”

顾城也诧异的看了眼苏曼,然后反应过来了,心道完了,这老崔多嘴吧,人家小苏这是看出来他们父子不和,要护短了。只盼着老崔别吵起来了。

崔向北倒是没说啥,反正苏曼说啥他都觉得有道理。

苏曼笑着道,“叔,那你能不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大学生竟然这么不重要,那国家每年为啥要搞高考呢?为啥每年要花那么多钱补贴学生,培养学生呢?我知道,之前还有送学生去苏联留学的,每年花不少钱呢。咱国家这么穷,干啥要花这么多钱在这上面呢?”

崔卫国倒也不是不懂这些,就道,“那也是因为国家需要这些人。有些工作,需要大学生来做。”

苏曼道,“我还是有些不赞同,就比如拿崔向北当初烧砖这事儿来说,当初那砖瓦厂里可有读了大学出来的技术员呢,结果呢,全都比不上崔向北这个高中毕业的知青。那干啥还要培养大学生啊,这不是浪费钱吗?”

崔卫国不干了,他这人就见不得有人说国家不好,“胡说,国家的决策是英明的!那只是个别大学生,这种情况很少。”

苏曼摆摆手,“不,叔,这不是个例,比如我们厂里也有大学生,人家还要喊我这个半路出来的中专生喊厂长呢,咱厂里好多高中生还是他们的领导呢。这是个例?”

崔卫国:“……”

看着崔卫国不说话了,苏曼道,“所以叔。你说这大学干啥要开起来?每年浪费那么多的钱,我算了这一笔账,真心疼。还有那么多留学生,听说用的东西都特别贵。国外生活费还那么贵。国内都吃不起饭了,还要勒紧裤腰带,送他们出去留学。听说您也是首都的干部,您应该也知道国家决策的用意,您可以给我指导指导吗?”

她又指着崔向北,“您知道吗,自从崔向北走了之后,我们那南平烧砖厂就熄火了,原本发展的特别顺利的厂子,现在技术革新都搞不起来了。要是大家都不年大学,都直接去工作是不是挺好?所以啊,这读大学的决策,咱能认同吗?”

崔卫国有些生气,“国家的决策当然是要认同的,领导人带领我们走出旧社会,建立新国家,才有了现在的和平时期。国家为什么培养大学生,我告诉你,国家培养大学生,送大学生出国留学,那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当初咱打仗的时候,敌人都是大炮机枪,咱是小米加步枪,打了这一场仗,你知道牺牲了多少人吗?那都是用命填出来的!建国之后,咱国家连个像样的重工业都没有,不出去学技术,国家怎么谈发展,怎么谈超越?”

顾城、孙琴,李淑华:“……”原来老崔都知道呢。

苏曼道,“那培养一部分就行啦,干啥要培养那么多?”

崔卫国忍着没翻白眼,“你这小同志就不懂了吧,你以为一个人才是那么好培养的?一千个里面都不一定能培养一个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