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前就算只凭一手一足,“浪花斩铁势“亦未尝失手。

这在生死关头意外体悟的刀招,到底还有多大的潜力?多少的变化?荆裂不是没有思考过。但一天未确定身体能否做到,一天都是空谈。

而这次,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我们回去吧。“圆性说时拍拍荆裂的肩:“我还要争取光阴,好好用『易筋经』折磨你的身体。可别以为比养伤要轻松啊。“

荆裂左右看看两人。有道样的伙伴,是天大的福气。

圆性和练飞虹正要动身,荆裂却指向江上的帆船。

“那时候在四川,我们就是坐这样的船离开。我、燕横、阿兰,还有童静。可以说“破门六剑』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江水反映的阳光,照在他的眼瞳里。

“狠狠把那个家伙打倒,将童静接回来;然后我们再一起去找阿兰。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我们『破门六剑“,必定要再齐聚一起。“

卷十三 武当之战 第四章 内奸

殷小妍垂头凝视跟前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已因风吹雨打而显得模糊的大字:

道不远人

她回想那个寒夜,就坐在这片石碑上,侯英志教她寻找天空中北斗星的情景。

她仰起头,此刻看见的却是一片密云的阴天,跟回忆截然不同。

她的心情亦然:那一夜,她仍不知道自己对侯英志已经有了感觉,仍以为自己一生只会喜欢姚莲舟一人。

现在她的心却乱如天上的卷云。

石碑立于“遇真宫“东南面一片广阔的斜坡空地之上,碑旁就是通上山的路径。

在殷小妍身后聚集了数百人之多。一批带着孩子、背着细软的女眷都围在她旁边,共有三十余人;另外是四十来个年纪甚轻、刚入了武当门下还不到半年的少年弟子,许多只有十一、二岁,根本不成战力,他们也都将随同妇孺撤上“云罗舍“。

此外武当派大批练功致残无法战斗的后勤弟子,共计七十四人,他们都难以在与神机营的决战中派上用场。姚莲舟本来想把他们都送上山去,可是七十余人一致决定留下来,与同门一起死守“遇真宫“。只有.其中三十个身体较健壮的,会帮忙妇孺将一些器物粮食搬上山去,之后就会返回。

殷小妍收拾心情,不再看那石碑,回头与众女眷打点行装。身穿一袭浅色纱衣的小妍,配上纤细的身躯,令人感觉轻得好像能随风飘飞,却同时也散发一股高贵气质,众女替都毫无疑惑地视这位掌门的女人为领袖。在妓院里当小婢,彷佛已经是前生的事情。

武当的孩子和女眷当然不止这数目,只是大多都安顿在山下各村落里寄住,孩子只有到了适合练武的年纪才送上山来。神机营突然攻至,武当派自然来不及将他们接上山照顾,这里三十几个女眷连同孩子都是当时正巧在山上居留。

——留在山下的亲人,是否受到官军迫害?武当弟子在山上无从获知,亦担心不来。

此外在空地另一边,姚莲舟带着百多名弟子到来送别,正与“云罗舍“的掌教道长灵明子交谈。

姚莲舟少有对任何人谦恭,但这些旧同门的情谊却令他铭感五内。武当派被视为大逆不道之反贼,并遭朝廷讨伐的消息传出之后,武当多年来在各地降伏的各个道场,无一到来援救,姚莲舟等虽未确知,亦猜到他们早已叛出;却在这时“云罗舍“不计从前与公孙清的分歧,伸手义助,令他格外感动。

想到这些年里武当建立的霸业,顷刻就树倒叶散,姚莲舟并不觉得可惜。他深知那些外地道场不过臣服于武当的霸力,而且实力平凡,本就不足信任。武当派真正的根基,仍是在这座山里。

站在姚莲舟身后的弟子当中,有十三个人格外不一样。他们穿的是与其他武当武者无异的制服,但总令人感觉气质不同,而且所带兵刃一律是长枪。他们正是叶辰渊从四川带回来的前峨嵋派弟子。其中以最资深的杨真如为首三人,已然得到武当“兵鸦道“资格,穿着全黑的道服。

武当至今击败了天下“九大门派“之三,其中华山派弃剑退隐,青城派全体覆灭,只有峨嵋派不战自降。来投武当的“九大派“弟子,除了青城侯英志外,就是这十三个前峨嵋枪客,也是至今被武当选拔得来的外派弟子里最具实力的一群。

神机营围攻武当山之后,自然也有人担心这十几人是否可信赖——毕竟这些前峨嵋弟子乃是败军降将。师星昊私下就提出这个疑问。

然而叶辰渊一口保证他们的忠诚:“我在峨嵋山时已经观察过。每一个都是真心相信武当之道,我才把他带来的。“

姚莲舟对叶辰渊的判断深信不疑。于是每有机会,姚莲舟就将这十三人带同在身边,以带头释除其他武当弟子的疑虑。

杨真如等十三人岂不明白姚莲舟的心思,心里更是感激。他们一一磨利了枪尖,决心拼死一战守卫武当。

——我们绝不要第二次失去师门。

他们虽然已视武当派为家,但对眼前的离愁别绪全无感觉。

站在他们前方的另一群武当弟子则不然。他们没有上前跟妻子话别,没有抱一抱即将分别的孩子,仍然跟众多同门站在一起,只是遥遥以目光送别家眷。

可是那些目光是何等灼热。

尤其在看着孩子的时候。对于妻子他们仍能够淡然处之——毕竟她们只是师门许配,并以生育武当下一代为目的,感情本来就不深厚;可是孩子是武当的未来,是梦想与野心的延续。不管怎样的硬汉,如何专心致志追求强悍的武者,仍不得不忧心自己的骨肉。他们碍于姚掌门不敢流露爱子之情,只能在心里告诉自己:

此战非胜不可。否则孩子也没有将来。

他们的目光,姚莲舟岂无看在眼里,但他只是默然不语。

是上路的时候了。灵明子与姚莲舟道别,带着两个道人,拄着山杖在前头引路。

这一刻殷小妍心焦起来。她不再假装收拾行装,站直着引颈四顾,期望在武当武者群之间,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然而侯英志没有来。

殷小妍的近身芸妈将行囊挂上肩头说:“小姐,要走了。“

姚莲舟这时走近过来。殷小妍内心的焦急和混乱已形于色,似乎快要哭出来——虽然姚莲舟并不完全知道原因。

“你有什么想说,便说吧。“姚莲舟看着她一会之后,缓缓地说。

殷小妍嘴唇颤动,心里想的,就只有此刻不在这里的那人。

一一不说,就再没有机会了。

“不要打,好吗?“殷小妍鼓起绝大的勇气,终于问了这一句:“我们全都一起走,不行吗?“

殷小妍这句话说得不响,却足以令身边所有人停下来看着她。

姚莲舟木无表情。

“为什么不走呢?为什么明明知道送死也要留下来?“殷小妍心想已经开了口,也就不怕豁出去:“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要说这是武当派的信条,非得这样不可——这些我都知道!可是…“

她伸手将旁边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拉到跟前:“…可是我们就没有说话的资格吗?我们也是武当派的人啊!还有他…“小妍抚摸妇人怀中孩儿的脸:“他也是武当啊!就当为了孩子,一起走可以吗?“

那妇人很惊慌,不敢看姚莲舟,转头瞧向站在人群里的丈夫。

武当派为门人许配健康的农妇生子,是希望借助遗传培育强盛的下一代武当子弟,所选的门人当然都是派内精英。那妇人的丈夫正是“兵鸦道“的双刀高手钟亚南。钟亚南刚满二十六岁,两年前才被承认实力而入选“兵鸦道“,虽然未及加入先前的远征大战,但一众师长都看出他天分甚高,所以被挑选为武当派“播种“。这儿子出生还不足三个月,当父亲对钟亚南是完全陌生的经验。

然而更令钟亚南惊奇的是这个妻子。娶妻对他来说本来不过是尽一个武当弟子的义务。这个又黝黑又强壮的农家女阿菊更谈不上漂亮,初见面时根本没有半点吸引钟亚南。可是相处之下他却发觉,阿菊的个性意外地温婉。每日忙于修练的钟亚南跟她共处机会不多,可是每次都感觉一股奇特的温暖——尤其当阿菊的肚子很快就怀有他骨肉之后。

有的时候,钟亚南甚至要暗自一再提醒自己:

——我的生命已经献给武当。

儿子出生那一天,钟亚南发觉自己的兴奋喜悦之情,比成为武当“兵鸦道“时更甚。当然他又告诉自己:这是因为我替武当派添了一员生力军!

此刻看着殷小妍用自己的妻儿来恳求姚莲舟,钟亚南不免心潮激荡,但强忍着不流露在脸上,也不去看阿菊的眼睛。

——不可以…一切都得由掌门作决…

姚莲舟仍是木无表情,上前将阿菊怀里的孩子抱过来。阿菊虽害怕却又不敢抗拒。姚莲舟抱着那孩子,另一只手抚摸他红润的脸,默然不语。殷小妍与阿菊都紧张地瞧着他。

突然,姚莲舟单手捧着那婴孩,高举到头顶。

所有人都停止了呼吸。

姚莲舟的眼睛瞧着脸色苍白的殷小妍。小妍以最大的勇气直视他,眼神中充满哀求。“既然这是你的希望,那好吧e“

姚莲舟说着将婴孩放下来,温柔地交到殷小妍怀抱中。

“如果这一代不行,就等下一代的武当,再来号称『天下无敌』。“

他回头朝着空地上众多弟子宣告:

“我们全体撤退上山。明天就弃守『遇真宫』。“

殷小妍流下喜悦的眼泪。她此刻抱着柔若无骨的婴儿,但心里真正想抱的,却是另一副年轻而坚实如铁的剑士身躯。

有一个身影带着蹒跚的脚步,走进“养正馆“后面竹深处。

那人越是深入竹林,脚步就越是走得顺畅,渐渐那瘸着腿的痕迹越来越少了。

此人赫然正是武当后勤弟子姜宁二。那本来无法屈曲的左膝,看来竟已恢复了九成,步行时关节只有少许的障碍,跟他平日拖着左足行走的姿势完全不同。

姜宁二左手则仍然僵硬地抱在胸前,像一只早已冷死的鸟爪一样。唯一的左眼透射出平时所无的锐利光芒。

自从早上姚掌门宣布改变战略集体撤退之后,武当派上下乱成一团:师星昊负实指挥资深弟子,将收藏在“真仙殿“里重要的武当派卷宗、典籍和器物打包,准备带走;其他弟子则在“遇真宫“内外各房舍收拾粮食及必要器物;另外也要准备将“养正馆“内受伤的同门安然带上山去。

姜宁二在武当派里负责打点的东西本来就很多,一处的同门看不见他,只会以为他去了别处工作,他独个消失绝不会惹起怀疑。

姜宁二走了一段之后,感觉无人跟随,更加迈开脚步,这次足音竟几近无声,是武当派驰名于世的“梯云纵“轻功。

他一目一手一足倶废,这些年来只管理众多同门的起居,并无练武,如果他们此刻看见他飞奔的步姿,必然大吃一惊;更惊讶的是他竟将自己左腿痊愈的事长期隐藏。

——这条腿是他四年之前,偷取了物移教秘药“蜕解膏“秘密治好的。姜宁二三处重伤,这左膝是最后所受,当年就此索性放弃练武,并没有认真治疗过,因此“蜕解膏“仍然能生效。

早上姚莲舟在山坡宣布撤退之际,姜宁二也跟其他后勤弟子站在人群之中,负贵打点眷属的行毅,是最早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之一,但直等到此时才找到安全离群的机会。

——如此重大的情报,必定要尽快传下山去。

趁着武当上下都忙碌,这是最完美的时机。他深入竹林时不断留意地上出现的小石堆,那不起眼的石头,其实正是他早前就摆放的指路标记。

终于走到一棵粗壮的竹树跟前,从树上垂着一根以竹叶为掩饰的绳索。姜宁二仰首看上去,在叶影间可见那个小小的笼子仍安然挂着,笼内有活动的鸟影。那笼里有足够两只信鸽吃喝十天的粮水。

自从神机营包围武当山后,师星昊猜想外派的“首蛇道“弟子必然受袭,因此武当才无法收到禁军来袭的预警。他跟姚莲舟商议之后,决定将与外地“首蛇道“探子通信用的信鸽全数杀灭。

姜宁二对外泄露情报用的信鸽,的确就混餐在其中,此举令他损失惨重。只是接头人计划周密,早就着姜宁二做好应对,另养少量信鸽收藏在“遇真宫“外无人之地。当然跟先前武当与外通信频繁之时相比,此际要放信鸽就变得既困难又危险,故此非要有极重大情报时,不会胡乱动用。

——而现在正是时候。

姚莲舟竟然弃总坛撤走,这一决定令姜宁二很感意外。不过这一变化他也知道并非全无可能,所以一早将“武当撤上山“的信息写好,收在一只黑鸽的脚爪铜管里。笼内另一只灰鸽只是后备,以防黑鸽生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