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锦年盘算着每月计划,决绝如孤胆英雄。原因可能是,她身边认识的女性朋友们,并未在怀孕之后得到多少真实利益。男人们常说:“我的孩子也是你的孩子。我挣钱养家不容易,别人家都是妈妈负责教育,你别吃一点苦就埋天怨地…”

姜锦年不是不相信感情。只是现实如此,不允许她白日做梦。

她曾经问过傅承林:你愿意为家庭放弃工作吗?

他说可以。

姜锦年得到他的答复,没再纠缠。因为纠缠毫无意义。以他的经济收入能力,让他停止工作,那是一种浪费和巨额亏损。

教导、抚养孩子的重任,都得姜锦年亲自来扛。

保姆和家庭教师固然负责,但他们再负责贴心,也比不上孩子的亲生母亲——想到这一点,姜锦年恍然察觉,她已经准备脱离工作。三岁以下的幼儿必须每天被照顾,姜锦年再疯狂拼命,也不可能一边做基金经理,一边照料着年幼的孩子。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困境,更是某些职场女性的难题,招聘中性别歧视的根源之一。

难怪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何止坟墓,简直像献祭。

姜锦年对傅承林说:“下辈子我要做男人。”

她思维转了千八百个弯,傅承林没反应过来。那会儿他们已经到家。傅承林联系完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便说:“你下辈子做男人,我怎么办?”

姜锦年信誓旦旦:“你最好是个女人,嫁给我,我会永远对你好。宠你,爱你,纵容你,给你买包,买零食,买护肤品…”声音减轻,狐言媚语道:“每晚把你压在床上,让你爽得直不起腰。你说好不好嘛?”

傅承林饶有兴致看着她。他挑起她的长发,帮她挽到了耳后,俯身和她说悄悄话。姜锦年刚听一句,就涨红了脸,含娇带嗔道:“你好坏呀。”无非是在打情骂俏。她心里是欢喜的,倚靠在他怀中像只小猫一样蹭啊蹭地赖了很久。

他不像从前那般发了狠似的揉搓她的腰,最多双手轻握着,虚扶一把。姜锦年知道他有所顾忌,蓄意逗弄他:“你怕什么?那个孩子只有一丁点大。”

傅承林道:“所以,这孩子暂时很脆弱。”

他微微皱眉:“前几个月,那事不能做。我尽量克制,你也别惹我,你乖一些,辛苦一点儿。”

傅承林还没说完,姜锦年捂住他的嘴,严肃冰冷地问:“大半年的时间,你能不能忍得住?包括在家里和外面。你明白我的意思。要是有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她将话题收住,停在此处,危险地笑了一声。

傅承林瞧她这幅小模样还挺能吓唬人。他稍稍推开她的手,低下头和她接吻,一边吻她一边说:“你对我得有基本的信任。”姜锦年被他亲得发晕,只能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她以为他最关心的注意事项只有这一个,哪知他们缠绵温存了一段时间,他就将她带向了书房,又把一份打印好的文件装订成册,交给她。

“这是什么?”姜锦年问道。

傅承林道:“你有空就翻一翻,随便看几页。”

文件的厚度,堪比姜锦年见过的最厚的研究报告。好像是专业团队反馈的一些建议,针对姜锦年的身体状况,教她如何调节膳食,适度锻炼,改善孕期水肿,科学控制婴儿的体重。

她打开第一页,感到茫然和踌躇:这种配套的营养师,要花掉傅承林多少钱?算了,不想了。他消费级别高,挣钱金额也大。姜锦年顺势又开始考虑她自己的工作。前段时间,她力保的有色金属股票一路狂飙,短短一个月,价格已经攀升了几倍。按理讲,姜锦年半年度的奖金是一笔不小的进账,除非她提前辞职离岗了。

哪个时间段辞职最好?

姜锦年犹豫不决。

如果辞职了,她就一门心思在家安胎。

如果不辞职,她现在的工作量,绝对称不上轻松容易。

周一上班时,姜锦年的状态与往常不同。她偶尔会走神几秒钟,没怎么记笔记,晨会上的发言很短暂,陶学义还当她是压力过大,陷落于消极抑郁的低谷。散会后,他找她聊天,询问:“新三板不好起步吗?”

“还好,”姜锦年诚实地介绍道,“这个礼拜,我准备带两个人出差,去天津谈新三板的项目,顺便找律所和会计所,把它们的相关方案给做了。”

陶学义夸奖道:“好,你效率高。”

姜锦年轻笑,看了一眼余乐乐:“余助理挺有天赋。她帮我处理工作,协调团队。不是我一个人效率高,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效率高,带动了项目的起步和发展。”

陶学义打探道:“股票研究有起色吗?蓝筹的表现都上来了。”

姜锦年道:“沪深指数一直在涨。我打算撤离一些创业板,换手率也在提高。前几周我们对有色金属的预测正确,基金净值…”

涨了多少来着?

她对数字敏感,过目不忘,而今,突然记不清了。

完蛋了,一孕傻三年,她有点害怕。

陶学义没等到她的下文,圆场道:“基金净值在涨。我们几个客户原先都走了,联系不上,他们发现你的基金产品不赖,争相要买。”

姜锦年未语先笑,正要开口,另一位基金经理恰好路过。那经理比她年长,资历与辈分都强过她,自然和陶学义感情更深。

陶学义推开办公室的正门,请他们俩人同时进来,姜锦年这边还在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那边就听陶学义开口:“你今天的动作开始了没?”

经理不语。

他忌惮着姜锦年。

陶学义温声安抚道:“姜经理是我们公司的自己人。你说吧。”

那经理方才开口:“我盘算着吸筹。烂股一直跌,价格比上周还低,没人愿意接盘…只用那老板的八千万和我基金里的三个亿去炒作股票,那只股票是扶不起,扶不稳的。”

那是有多烂?姜锦年匪夷所思。

这么差劲的股票,还要操盘炒作吗?

陶学义执起一只笔杆子,态度坚决:“你撞上问题,就赶紧报告我,联系我。我只听具体问题和结果分析,不能听你讲钱不够,扶不稳。”

经理连忙道:“信息渠道和网络都开放了,炒作一只烂股票要靠四方联手。第一方,是金融机构,也就是咱们自个儿。第二方,是公司本身,得嘞,就那位老板。第三方,是网络媒体和自媒体,这我也联系好了。第四方啊,就是最重要,最关键,最容易从散户身上割肉割钱的…”

姜锦年后退一步,打断他们的对话:“陶总,我忽然想起新三板的一个券商的项目经理,要在九点半联系我,我先出去接个电话。”

她搭住办公室门的扶手。

陶学义喊她:“回来,姜锦年。”

她静止于原地,只留给他们一个背影。仿佛她誓死也不甘愿同流合污。

那位经理旁观许久,几乎想要吟诗一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惜这没什么用,他暗道:刚出校门时,谁不是根正苗红的花朵呢?物欲横流的激荡冲刷下,谁也干净不了,谁的根茎都要烂了。

姜锦年仍是没有加入他们。她坚称:“对不起,陶总。我不能让新三板的项目经理久等,我和他们约过了时间。您和这位张经理讨论的公事,我也不方便参与,我先走了。”

“砰”的一声,办公室正门被关闭。

徒留满室寂静。

张经理道:“年轻人,还有一股子冲劲、倔劲、傲劲和书卷气。姜锦年背后有人吗?”

陶学义点一下头:“她有靠山,后台强硬。”

张经理面露惊讶之色:“上次咱们搞联欢活动,姜经理坐在我那一排座位的前边儿,她还跟一帮小姑娘介绍她祖籍是河北农村。我瞧着她的脾气,别的不说,真不像是吃过苦的。”

“她结婚了,”陶学义悠然道,“静北资产你听说过没?早前我们另一个小组,跟静北资产公司有过合作。要拉动股价和你这只基金,你把她弄进来,就算是上过保险。”

第84章 成败

张经理沉吟未决,显得优柔寡断:“静北资产公司和姜锦年有什么联系?姜锦年不想跟着我们做单子,我们强拉着她,万一把她激怒了…”

陶学义掀起茶杯盖子,安抚这位张经理:“静北资产的幕后老板是她丈夫,名叫傅承林,也是我的一位小学弟。傅承林做事低调,行踪神秘,静北资产没开业前,他就是个散户,被我认识的几个朋友视作风向标。他买入哪只股票,大家就跟着他买,每次都能赚不少钱。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他的一举一动充满了大局观。别人都认为,傅承林在股市行侠仗义,好心教朋友们炒股。可是你想啊,教人炒股,要教方法,不能教结果吧?”

张经理灵光一闪,大胆揣测道:“傅承林成立了静北资产公司,立刻鼓动朋友们给他砸钱?”

陶学义笑着纠正他:“有钱人愿意给你花钱,可不是你说一句,把你钱给我,他们就会给的。非亲非故,无利可图,人为什么偏帮你一个?”

张经理深有同感:“上次有个客户,突然不跟我们合作了。他把那笔钱拿回去,买了一艘游艇。那叫一个可惜可叹,他把钱放我手里,我能给他升值啊!换成游艇,扔在港口城市,顶多给他挣个面子。”

陶学义轻摇一下头:“游艇算不得蹩脚货。你的回报率带给客户的喜悦,还比不及一艘游艇。你参考傅承林的聪明做法——他就没跟人讲过,把你们的钱拿给我,他说自己正式入行了,他再教人炒股,有违公司和证监会的规定。傅承林这套路和比尔盖茨一样,先给你们提供Windows的免费服务,忽然有一天,他要收钱,人能怎么办?习惯了他的高回报率和思维模式,只好顺从习惯。”

陶学义将茶杯往手边一搁置,顺道打开了显示器屏幕,浏览今早股市的开盘情况。

他没空多做研究,略略扫视一眼,端起茶盏,复又站起身了。他察觉张经理的畏首畏尾,就对他下了一剂猛药:“姜锦年在她的前东家工作时,抬高了岂徕股份的股价。我跟她以往的上司罗菡是老朋友,罗菡亲口跟我说过。你把姜经理视作了一只羊,她和她丈夫都是厉害的狼。”

他模样平静:“你想个法子,牵上姜锦年那条线,勿要打草惊蛇。”

张经理连忙应好。

离开陶学义的办公室,张经理左顾右盼,很快就发现了姜锦年。她正在嘱咐交易员下单。她的助理余乐乐站在一旁,似乎正在虚心向她学习。余乐乐身高比姜锦年矮几厘米。两人交谈时,姜锦年稍微靠近了些。她的西服裁剪得当,微一弯腰,那曲线倒是十分养眼。

金融圈从来不缺美女。张经理心想。

他等姜锦年忙完了,抬步上前,找她谈话。

姜锦年揶揄道:“你不忙着操盘,还有时间聊天?”

张经理假借托词:“我跟你商量股市。”

姜锦年温和一笑:“商量什么?”

张经理昂首挺胸,牢牢看着她:“你对局势的错误判断。陶总介绍的那只股票不烂,它有上升空间。”

姜锦年走到了别处。这时张经理注意到,姜锦年今天没穿高跟鞋,穿着一双平底皮鞋,但她仍然有仪态,竟与平日里区别不大。

她面朝一扇落地窗,说:“我明白,价值型投资者喜欢烂股,那种低估值、低持有的股票,会让他们欣喜若狂。巴菲特也喜欢便宜的股票,他买入华盛顿日报的时候,华盛顿日报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张经理慨叹道:“你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

“我不能,”姜锦年敲了一下玻璃窗,冷声道,“我不看好的公司,我不会投资,这是我的原则。陶总是不是让你来劝服我?没用的,我根本不想参与。”

她以眼角余光睥睨他:“张经理,你有那么多经验和资历,肯定也有更明智的选择。”

姜锦年表现得油盐不进,张经理觉得希望渺茫。他稍加寻思,主意就打到了新三板项目中——姜锦年在这个项目里挑起了大梁,但她仅仅是副组长。而那位正组长,则是张经理关系最好的哥们之一。

哥们听完张经理的嘱托,毫无反对意见,直接盖章通过。张经理另辟蹊径想了个好套路:他们在新三板市场中,装作扶持一家上不了台面的小型公司。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要和那只烂股相似,业绩要有上升趋势,如此一来,欲盖弥彰,姜锦年想洗也洗不干净。她终归是参与进来了。

姜锦年不知自己被人算计。

午休时间,她趴在办公桌上睡觉。

太困了,太要命了。

外部杂音都被隔绝,脑海中思绪杂乱,像是要浮出水面,与现实相融。她分不清什么是梦境,什么是实景,唯一的念头只有:抓紧时间休息。

可惜,敲门声惊扰了她的困意。

她问:“哪位?”

袁彤应答:“我。”

姜锦年坐直,无可奈何道:“请进。”

袁彤抱着一沓材料进门。他将材料搁在桌上,巡视四周,姜锦年随口答一句:“余乐乐不在我的办公室。她去吃午饭了,你找她有事吗?”

袁彤捋一下衣襟,淡漠地望着她:“我来找你,姜经理。我们组长修改了投资方案,等您签字。”他摊开纸质版的文件,迅速翻过前几页,又将一支笔递给了姜锦年。

倘若放在平常,姜锦年一定要仔细研究方案。但是今天,她困乏倦怠,疲惫不堪,只瞧了前两页,几乎没什么变动,并未生疑,就直接在结尾签字了。

*

姜锦年很不容易地熬到了傍晚。

夕阳沉落在地平线之下,余晖氤氲如连绵的雾霭,从他们家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庭院中的池塘都染上了姹紫千红,波光水色荡碎了一池晚霞。

姜锦年和傅承林坐在窗边吃饭。饮料和食材都有搭配讲究,姜锦年勉强吞咽了几口,对他说:“我白天非常困,经常走神,都不敢喝咖啡。中午吃的饭,下午就吐掉了,总是恶心反胃。我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她抿一口鲜榨的混合果汁,嫌弃道:“不好喝。”

傅承林端起她的果汁:“你的饮料,我事先尝过,不苦,偏甜。”

姜锦年依然任性:“我不喜欢。”

傅承林揽住她的肩膀:“那你喜欢什么?”

她说:“草莓和苹果。”

傅承林只觉得她愿望简单,极易满足。他让她写下想吃的东西,他再反馈给厨师和营养师。姜锦年的体质并不是很好,虽然她坚持锻炼,热爱运动,但她作息混乱,习惯性节食——也不能说她的生活方式有毛病,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认为美貌第一,健康第二。

好在,她怀孕了,愿意听从安排。

晚上八点,她洗完澡,晾干头发,躺在床上就疲乏无力。中医理论说:怀孕早期,之所以要休息,正是因为孕妇有了胎儿,气血不足,需要借助睡眠,来实现身体的调节。

姜锦年关了灯,放空思绪。视野笼罩在黑暗里,听觉就变得更敏锐,她依稀察觉傅承林正在靠近,念道:“老公?”

傅承林的食指搭在她唇瓣上,摩挲一小会儿,问道:“吃过晚饭,还犯恶心吗?”

她乖巧地摇一摇头:“没有。”

她主动将被子掀开,邀请道:“你要是不忙,就陪我躺几分钟。”

傅承林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掂量了片刻。姜锦年看不惯他凡事三思的样子,轻声勾引道:“我刚才一直在想你。每天都忍不住想你,我不经常给你打电话,是怕影响你的工作。你出差的时候,我就抱着你的衣服睡觉,假装你在我身边,这样才有安全感。”

她从被子里伸出长腿,轻碰一下他的裤子。她还摸到了他的手背,就以五指缠绕他,柔柔地绕圈,这些举动像是在引狼入室。

傅承林一进被窝就开始吻她,她笑着躲藏,被他按紧了肩膀。他从她的唇瓣一路吻到脖颈,嗓音是罕见的沉滞喑哑:“我跟你说了别惹我,怎么不听话?”最后一个音节问出口,他掌中揉捏的力度加大,姜锦年喘息出声,脸颊埋在枕头里,倒打一耙:“你不要欺负我。”

傅承林认罪伏法,手上动作停了。两人仿佛回到了刚谈恋爱那一阵,时刻都要克制,要压抑心潮起伏。感情无法交融宣泄,姜锦年有一点懊恼颓丧:“我就生一次,不生第二个。”

傅承林道:“一个就够了。”

姜锦年自称:“我的事业不能被耽搁几年。”

傅承林侧躺着,拢紧她的后背:“你的新三板项目刚起步,现在转交给别人,是最恰当的时机。再过几个月,处理的问题越多,越难迁移责任。你孕期的反应严重,坐飞机去各大城市,熬夜赶计划书,陪着券商到处跑,没一个现实。”他停顿片刻,姜锦年不做声,傅承林才继续说:“你先辞职,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嗯?”

他说得很有道理。

姜锦年几乎同意。

可她转念一想:不对啊,她怀孕还没一个月,怎么就放弃工作了?

于是她说:“别人家的老婆都是肚子大起来,才请产假的,我也可以。”

傅承林辩论道:“别人家的老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凌晨爬起来写公告点评,一个月至少出差一次,像你一样。”他一连串的反讽使得姜锦年羞愧愤懑,整张脸更是扎在枕头里,不愿抬起来面对他了。

往常遇到这种情况,傅承林会把姜锦年捉出来,衣服也要剥光。这会儿倒是玩不了夫妻情趣,他装得像个言之成理的正人君子:“你仔细考虑我的话,哪里说得不对,请你指点改正。”话锋一转,他逐渐迫近,声息都在她耳侧:“要是没错,你按我说的做。”

姜锦年胡乱地嘤了一声。

她嘤什么嘤?

傅承林问她:“哪里不满意?”

姜锦年正在思考:“这个孩子好养吗?我刚怀孕,宝宝就开始闹腾了。”

傅承林原先想从激素分泌和精卵结合的角度,普及一些生物知识。但他又觉得,姜锦年未必不懂。她可能超脱了枯燥的科学道理,并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了感情。

漫无边际的黑夜,傅承林翻身平躺,双手枕在头后,他年少时,偶尔会这样躺在操场中央的草地上。姜锦年知道他这个习惯,再看他现在的神色,她心跳一瞬间漏了几拍,旧时暗恋的滋味越发清晰,杂草般漫生一地,融入血液里,温暖又平静地流淌着。

她记起当年,他躺在操场上,她就在旁边——很远的地方,非常遥远的地方,沉默地蹲守,寂寞地观望他。那会儿他身上仿佛有光,姜锦年离得太近,经常觉得太晃眼了。她甘愿躲在暗处,像一粒灰暗的浮尘,隐蔽地追随她的光源。

而现在,她向着他,挪动一寸距离。

他语气笃定地说:“我们的孩子特别好养。”

姜锦年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他竟然回答:“我播的种,我知道。”

姜锦年挑起眉梢,翻身看着他:“你调戏我。”

傅承林斯文优雅地表达道:“我是父亲,我了解一些实情。”

姜锦年没做回应。她今晚刚刚想起一些往事,往事并不如烟。她借着几分笑意,轻吻他的耳朵,探出舌尖舔了舔,他的左耳残留一道疤痕,姜锦年看不清楚,就凭记忆临摹一条线,手从他的衣摆伸进去,轻捻慢拢。他被攻破了防御的底线,生理反应强烈,也只能说:“适可而止,姜小甜。”

她在他的脸上亲一口,印出“啵”的一声响:“我睡觉了,你去忙吧。”

傅承林衣着整齐地走出卧室,一如往常。他翻出一份日历,标记预产期,心道:他还有的熬。这段时间他上班也把手机放在桌面,就怕姜锦年出了什么闪失,她还要带队去天津出差,傅承林完全放不下心。聘请保镖是一个办法,但那样又有些奇怪,姜锦年不一定接受。

傅承林将自己的出差安排往后延迟,近一年内,长期计划全部拆成短期。他的一系列变动引发了郑九钧的关注,郑九钧问他:“你家里出大事了?”

傅承林反问:“出了大事,我怎么会来上班?”

郑九钧笑道:“你爱岗敬业。”

傅承林道:“我也重视家庭。”

郑九钧疑惑:“你以前的说法不是这么一回事,你好像哪里变了。”

傅承林沉思片刻,给出一句解释:“可能因为我结了婚。”又说:“六月三号办婚礼,你能来么?还有两个多月,我和姜锦年的喜帖正在印刷。”

第一季度的报表堆在桌上,傅承林随手翻阅一份,给出批注。他除了静北资产这家公司,其实还掌握了一家私募基金——但是没有实际业务。因为北京近几年来对基金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创业者搞个牌照不容易,傅承林未雨绸缪,多年前就收购了那家基金,挂牌上岗。

他暗忖:等到孩子出生之后,扶持那家基金,再转托给姜锦年。在他的看顾之下,她有了工作和回报,更有利于家庭稳定。这也不算纵容或娇惯,他只是借助手头的资源,为她铺一条合适的路。

郑九钧听不见傅承林的心声,更不知道他又在想老婆的事情。郑九钧曾经和姜锦年有过节,时至今日,他也不是多欣赏那位姜小姐。但他听闻傅承林要办婚礼,心中很高兴,捧场道:“我排除千难万险都会去。你的喜酒,我不能不喝。”

他多嘴问了一句:“你们是不是奉子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