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兮一时之间有些不忍心,便任他握着,向院内走去。韩珣掌心凉凉的,带着一丝难以觉察的轻颤。

韩珣握着兮兮的手,一直走到室内,好似十分熟悉一般,走到窗边几凳上坐下。

兮兮随着他也坐在窗边。

“王爷,可以放开我的手了么?”兮兮缓缓说道。

韩珣一惊,似是才惊觉自己握住了兮兮的手,他缓缓放开,带着一丝不舍。

兮兮有些尴尬地问道:“王爷,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我母妃来到宫中后所住之地。”韩珣忧叹一声说道。

他坐在窗边,怔怔凝视着院内的繁花,悠悠道:“我至今记得,母妃就经常坐在你坐的那个位子上,望着窗外,怔怔出神,我知道母妃其实是不愿意进宫的,这皇宫其实就是一座牢笼,囚住了她。你可能不知,我母妃进宫时,我已经九岁了。儿时我一直居住在宫外,一直不知自己的真正身份。母妃来到宫里,不愿住父皇赐给她的宫殿,说那里太招摇,她宁愿住在这个小院落里。”

“母妃常常教导要我掩起锋芒,可是我凭空多了两个哥哥,自然要和他们比一比,我希望父皇能够夸赞我。我得到了,得到了父皇的疼爱和夸赞。”

韩珣坐在那里,好似沉浸在往事之中,但是他的眸中没有一丝欣喜,或者他父皇对他的疼爱对他来说并不是福而是祸。

“不知为什么,在宫外时,母妃的身子很好,可是进宫不到一年,便病逝了。”

兮兮自然是知道这宫里的尔虞我诈的,那时韩珣怕是不懂吧,所以他的任性为他的母妃带来了灾祸。

“我至今记得母妃临终时的目光。她就那样凝视着我,很平静,很悲戚地说,珣儿,娘不能保护你了,娘要去了,你要学会保护自己。记住,宫里不是你呆的地方,要想办法出宫,过你想过的日子。娘不愿你受苦。珣儿,你要谨记娘的话,知道吗?”

韩珣的胸口忽然一阵闷疼,眼前闪过母妃临终时那张美丽憔悴的脸。

恍惚间,他望向窗边,那里坐着一个素衣罗裙的女子,她淡淡听着他的话,没有说话,没有试图安慰他,只是凝视着他,眸中没有他一向厌恶的同情,但是那目光却好似能够抚慰人心一般,让他极是舒服。

良久,寂静的室内想起兮兮温柔恬静的声音,如冰泉一般,让他的心,莫名沉静下来,“你不必难过,你最起码和你的母妃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可是我却连我的爹娘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

她淡淡说着,双眸低垂,长长睫毛如蝶翼一般轻颤。

韩珣站起身来,走到兮兮面前,道:“本王原不知你的身世也是这么苦的。不过好在有疼爱你的姑母。”

兮兮掩起眸中的伤感,道:“小女子没事,这是我一早就接受了的事实,难过也是改变不了的,还请王爷也不要难过才是。”

“听说,太后要为你赐婚?”韩珣忽然问道。

兮兮点头道:“是!”

“那么,你愿意吗?”韩珣定定直视着兮兮的清眸,问道。

兮兮转首望向窗外,苦笑道:“不愿意又能怎样呢?这不是我一个弱女子能做主的。”

韩珣轻叹一声,道:“如果,本王可以帮你就好了!”

兮兮带着一丝试探的口吻,问道:“若你真的想要帮我,也是有办法的。”

韩珣轻哦一声道:“你说,本王一定乐意效劳。”

“你若登基为帝,自然就可以帮我了!”兮兮一字一句缓缓说道。

第12章 真心假意

韩珣清俊的脸上闪过一丝愣然,他仰头向窗外望了望,轻声道:“姑娘切不可乱讲,否则你会没命的。”

兮兮拢了拢额边乱发,正色道:“难道王爷真的就从未想过此事?还是王爷以为我是太后的人,是来试探你的。”

“姑娘不要误会,我自然信任姑娘。身为皇子,自然免不了会有一些痴心妄想,但也只是想想而已。”韩珣说道,声音淡定如水。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兮兮忽然吟道,声音婉转柔和又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悲凉。

正是那日韩珣吟的那首诗。

这首诗好似一阵悲凉的风,吹得两人心中凉飕飕的。

“难道王爷眼见得百姓们背井离乡,老幼流移?难道眼见得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难道眼见得百姓卖妻鬻子以求苟活而不顾吗?难道眼见得大好山河,却满目尽是疮痍吗?南朝国力虽日渐衰微,其实并非天灾,只是人祸。南朝不乏正直忠义之士,但却不能当权。若是有明君当朝,以天下为重,我相信,这天下总会改观的。可惜的是,太后却令韩珑监国,韩珑为人,相信王爷也是有耳闻的,试问天下交到这样人手中,会是怎样一番境况,相信你可以想象出来吧。”

兮兮一番痛论,说到激情处,不免有些激动,浑然没有察觉身边之人的异样。

韩珣原本一双清澄的双眸,此刻深邃如深渊,但眸光深处却有一丝光芒在闪烁,亮得灼人。可当兮兮回头时,对上的却是一张墨眉深锁,苦笑连连的面孔。

“兮兮,你怎知若是本王做皇帝,会是另外一种境况呢?”韩珣悠悠问道,看似平静安逸的黑眸底,藏着内敛的风采。。

兮兮并没察觉韩珣开始直接呼她的闺名,道:“兮兮相信自己的眼光。”

“其实在你之前,也有人和本王说过这些话。”韩珣说道。

兮兮自然知道说这话的是叶启风将军,没想到他们行动倒是迅疾,这么快便来试探过韩珣了。

“那么你是答应他们了?”兮兮问道。

“答应了又如何,总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还要有一番争斗,同室操戈,其实是本王不愿看到的。京城的兵权全部在太后手中,想要做到,是难上加难呀。”

“这些王爷不用担心,只要王爷答应,自会有人会帮你的。”

韩珣眉毛微挑,好似十分惊愣的样子,道:“你一个弱女子,要如何帮本王呢?”

“京城里禁卫军的兵权,并非全部握在太后手中,也有一部分兵权握在我姑父史霄手中。只要他肯帮你,你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可是,史相是太后的人,怎会轻易答应你的要求?”

“我自然有我的办法!”兮兮知道,林应娘出面,此事绝对十拿九稳。

韩珣点头,两人就这样在守朴园达成了默契。两人约定好,谁也不将此事说出去,若是韩珣登基,自然会免了兮兮和韩珑的婚事。

接下来,兮兮的日子便进入忙碌之中,但是她也是快乐的。她暂时没把自己就是儿时那个疯丫头的事情,告诉韩珣,她想等到他登基的那日,再告诉他。无事之时,兮兮也会想象着若是韩珣得知自己便是那个疯丫头,不知会怎么一副惊异的样子。

叶启风将军拉拢了一派朝臣,在朝堂上举荐韩珣,但是遭到了太后的拒绝。彻底失望的叶启风只能和一派朝臣商议走武力解决的路子。虽说叶启风说中有玉玺,若是拿出来,想来太后和韩珑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皇位的。

兮兮托应娘姑姑说服史霄,终于得到了史霄的同意。

南朝朝堂表面是风平浪静的,但是内里却是暗涛汹涌。

四月初七,太后发懿旨昭告天下,皇上驾崩。

顷刻间,宫里哭声一片。兮兮知道太后终于开始行动了。韩瑄猜得不错,太后终于假装他驾崩了。

那日兮兮也在宫中,正为太后抚琴,太后得到噩耗后,哭的肝肠寸断,浑然不似假装的。

兮兮想,她的泪应该是真心流的,毕竟韩瑄被敌国所掳和驾崩没什么两样,太后作为一个母亲,自然也是心痛的,或许一直都在担心痛苦中度过,到了此刻终于可以大哭一场了。

太后将韩瑄的丧事交给正在监国的韩珑手上办理。

四月初十,韩珑终于将自己的皇兄韩瑄出殡,确切地说,是将一个代替韩瑄的尸首出殡。

真是难以想象,若是有一日,韩瑄从北苍国回来,天下会如何看这个死而复生的人,太后又要如何解释。

自那日起,南朝禁止办理一切喜事和举行任何庙会。全国开始斋戒,为皇帝守丧。

在皇帝出殡后的第一夜,兮兮偷偷联系了韩珣,叶启风一党在史霄相府聚会。史霄是太后的宠臣,太后对于相府这里监视颇松。

过了子时,那些大臣便一一来到相府。韩珣是最后一个来的,从宫中出来自然难一些,何况,在他身边是有太后的人在监视着。

史霄诺大的议事厅内,聚集了一些新成立的盟友,如果举事成功,这些人便都是功臣。

兮兮和林应娘躲在内室,偷偷观察着前厅的情况。

灯火明亮,映着韩珣俊美淡定的面孔,一身丧服的他,更显得温润如玉。浑然天成的雍容高贵之气和淡定从容的王者之风从他的一举一动里自然流露。

叶启风,王冰,石瑞,崔光,一众朝臣无形中对韩珣崇敬有加。

韩珣将举事的日子选择在韩珑登基那日,接着几人开始商议举事中的部署。

当所有一切敲定后,史霄忽然提出一个要求,令在一旁窥听的兮兮倍觉尴尬。

他要韩珣登基后封兮兮为后。

林应娘在一旁悄声说道:“我说这老贼怎会如此痛快的答应了我的建议,却原来存了这样的心思,竟然一点也没和我透露,这家伙果然是做事不吃亏的。你若为后,他又可以把持朝政了。”

兮兮自然也明白史霄的心思,若是韩珑登基,太后已经赐婚,兮兮最起码也会是贵妃,他还是太后的宠臣。如若韩珣登基,自然不能一点好处也不得,他自然要为自己谋求后路。兮兮这个侄女,如今便成为他的筹码。

所有的计谋早已商定好,他提出如此条件,虽然威胁的话没有出口,但是被他泄露出去,一切便会前功尽弃的。

兮兮黛眉轻颦,对应娘姑姑道:“姑姑,你还不去阻止他!”

林应娘在一旁盈盈一笑,道:“兮兮,这种场合我们女子是不应该露面的,何况就算是我出去了,怕是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再说,按理说,我是应该站在史霄那边的啊,怎能出去拒绝这样的好事?”

兮兮明白应娘姑姑说的有理,她不能出去,自己自然更不能出去了。

于是站在内室,倒想听一听韩珣是如何回答的,等待之中,竟有些紧张,心弦波动如风中落叶。

韩珣一脸凝重的说道:“史相所言正和本王心意,本王本就对林姑娘倾心已久,若能得林姑娘为后,真是本王三世修来的福气。可叹本王今日并未带的彩礼,今日有几位大人作证,就定下本王和林姑娘的婚事。”韩珣的声音温文如水之中透着坚定,若涓涓流水,流入兮兮心田。

一时之间,兮兮和林应娘都呆愣在那里,虽知韩珣是不会拒绝的,但是也不知他会说出如此深情的一番话来。

这番话将兮兮原本平静的心湖搅出了难以平复的惊涛骇浪,令兮兮一时之间也不知他是真情还是假意。一瞬间,兮兮觉得自己有些看不清自己儿时这个玩伴了。

“王爷的意思是答应了?”史霄似乎是不相信韩珣的话,又问了一遍。

“本王说话从来不打诳语,自然不是玩笑。本王是真心待小姐,定会对小姐一心一意,绝无二心。”韩珣说道,眸光平静如水,话里深情无限。

史霄不禁意得志满地笑了起来。

前厅里,想起几位大臣的道喜声,兮兮怔怔站在那里,脑中一瞬间空白起来,不知自己在想什么。这种境况,她从未预料到,一时之间,就连心也不知该如何反应。

林应娘轻轻拉了兮兮一把,道:“我们的圣主莫不是动心了?”

兮兮满面羞红的说道:“姑姑,你怎么取笑我?我想他可能误会我帮助他是别有用心了,明日一定要和他当面说清楚!”

她一定要和他说清楚,自己帮他可不是为了做什么劳什子皇后。

一想到韩珣误会她别有用心,心里便有些不好受。他可不愿韩珣是那样看她。

“兮兮,这都是假的,你不用担心,反正他登基后,你总是要走的。”林应娘说道。

兮兮点头,她也知道,但还是不愿活在误会之中,还是要和他讲清楚的好。

第13章 巧遇韩珣

兮兮从太后慈宁宫里出来时,天色已经不早了,今日太后心情极烦乱,让兮兮和她下了半日的棋。而太后却心不在焉,接连走错。

兮兮知道太后在担心什么,后日便是韩珑登基的日子了。

朝中其实有很多大臣在反对韩珑登基,虽然被太后压了下来,但是太后还是担心后天会有变故。

本来她要遣韩珣回西疆的,可是韩瑄驾崩,如今韩珑又登基,这些都是大事,既然韩珣来了,作为皇室子弟,他是应当参加的,她没有理由将他遣回去。

好在韩珣居住在宫中,一举一动都在探子的监视下,也没见他有什么异常,只是去了一次丞相府。

想来他也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但是太后还是莫名的有些心虚。

传位韩珑,于她和韩珑本身而言,她的决定是对的,可是于天下而言,她的决定却是错的。

她终究是负了天下啊。

兮兮想着太后过早衰老的脸容,在心内轻轻叹息。

其实她是同情太后的,性格刚强的她偏偏生了两个不争气的孩子。韩珣若是她亲生的,想来她会毫不犹豫将皇位传给他的。毕竟,她也是有心令天下太平的。

但是,若韩珣真是她亲生的,也许不会这么出类拔萃。

兮兮边想边走在皇宫的甬路上,她已经接连几日没有见到韩珣了,不想见韩珣时,偏偏总是与他不期而遇,如今想要见他,却摸不着他的人影。不知他是在躲着兮兮,还是在忙碌。不过不见面也好,这样可以让别人少些猜疑,更便于行事。

因为韩瑄丧事才过,宫里一片静谧,四处无人。

夕阳将她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她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轻轻的,缓缓的。

已到了暮春时节,纵然是深深宫墙也不能阻挡纷飞的杨花。

乱絮飞舞里,有一个人影忽然拦在兮兮面前,白衫飘扬,是几日不见的韩珣。

兮兮还不及开口说话,便被韩珣一把拽住了手腕,拉到了旁边一间屋子里。

本来已是暮色苍茫,室内更是一片昏暗,兮兮睁大眼睛,才发觉这是宫中一间藏书室,伫立着好几个书架。

兮兮被韩珣堵在了书架和墙壁之间。

“王爷,你要做什么?”兮兮发觉自己和韩珣的姿势有些暧昧,有些气恼地问道。

“嘘…”韩珣将手指放在唇上,一脸凝重地说道,“别说话,外面有侍卫在巡逻,若是让他们发现你我在一起,就大事不妙了。”

兮兮侧耳听去,外面果然有侍卫的脚步声遥遥传来,方才兮兮一时激动,竟是没有听到。

兮兮不敢再动,但是韩珣握着兮兮的手也没有放开,隔着这么近的距离,两人相对而望,韩珣的双眸十分清澈,如两面小镜子,倒映着兮兮的身影。兮兮甚至还闻到韩珣身上那淡淡的男子气息,竟然并不陌生,兮兮想不到十年了,她的嗅觉还认得他。

可是难道他就一点也认不出她么?一时之间有些委屈,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所有的琴声,箫声,歌声,笑声,吟诗声,读书声,斗嘴声,还有夏日里院内的虫鸣声,甚至花开时的欣喜,花落时的哀伤,阴阴暗暗,深深浅浅,形形色色,全都混杂在一起,一涌而出,不可抗拒地纠结,变成了韩珣胸膛中沉稳的心跳。

好似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他是书呆子,她是疯丫头的过去。

兮兮走神的工夫,那些侍卫从门外走过,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