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五夫人林氏忍不住就道:“我家四嫂最是懂行。这些孕产事宜,比积年的老妈妈还要知道得多。”

太子妃不免就忆起了数日前在昌寿宫里那尴尬地一幕,又触动了她的伤心事,不免沉默下来。

林氏看太子妃不说话了,以为是累着了,便赶紧道:“初有孕时,大多是疲倦易睡的。太子妃还要多多保养才是。”

太子妃勉强笑了笑,便端茶送客了。

而宫里头的皇后那里,近来颇不顺遂。虽然黄公公是处置了,可也引起了陛下的疑心。最近陛下正派了内侍查询此事。且小蓬莱被砸坏的玻璃窗早已修葺一新,就连传话给黄公公的大宫女也被舍车保帅了。可陛下那边依然不肯善罢甘休。好在太子妃突然有了身孕这件事,倒是稍稍让皇后心里好受些。便一车一车的赏赐往东宫太子妃处送了过去。

庄穆那里近来也是雪上加霜。雅闲慧舍与三庆班的关系曝光后,京城里所有有头有脸人家的女眷都再不上门。庄穆当日撞头以求自保,却是用力太过,左额头留下疤痕,好在靠近额角,用刘海遮住倒也无大碍。只到底是破了相。

雅闲慧舍终是关了门,完全转入地下,专门帮皇后太子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

先前庄穆还打算求皇后留那徐小楼一条性命。培养个名角儿不容易,就算在京城得罪了镇国公府,不能在京城混下去了,可要是到了别的地界儿,凭徐小楼的长相和唱腔,换个艺名重新东山再起也是轻而易举的,依然能派上大用场。谁知在宫里挨板子的时候,明明皇后私下里让人留徐小楼一条性命,却是刚轻轻挨了三大板,那徐小楼便一命呜呼了。打板子的人吓得满头大汗,向皇后请罪。皇后气结,却也偃旗息鼓,懒得再追究。——不过是个戏子,留他性命,是看在庄穆份上。现在左右是死了,也没有为了个戏子去大张旗鼓追究责任的道理。

而那三庆班,自徐小楼在宫里被仗毙后,其余人等,也都相继莫名其妙的失了踪。雅闲慧舍别的线人也都或离去,或失踪,元气大伤,将前任留下的家底都挥霍殆尽了。经此一事,皇后和庄穆未捞到丝毫好处,彻底损兵折将,又在人前失了颜面,皆不甘心。

而皇帝见心腹内监黄公公突然死亡,震怒,便让内侍里最善行刑逼供的常公公彻查。

常公公乃是前十内侍之首张让的养子,当日十内侍被范朝晖将计就计,诛杀在流云河畔的观灯楼里。常公公便与范朝晖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此事就算与范家无关,常公公也得掰出与范家有关的蛛丝马迹来。更何况,让他一通询问下来,居然知道了范四夫人与黄公公似乎有过争执。且那范四夫人离宫后不久,黄公公就溺毙在太液池。

在常公公看来,事情的真相很清楚,这黄公公是得罪了范家人,才被人置于死地的。且只有范家人才有这么大的胆量和本事,在皇宫里自由来去,随意处置看不顺眼的人。

皇帝听了常公公的话,又看了常公公搜集的证据,惊骇莫名,头一次觉得,自己的人身安全切切实实受到了威胁。到了这一步,范家骄横过头,实在是留不得了。只又忧心,若是除了范朝晖,夷人肆无忌惮的南下怎么办?

常公公便奉承道:“陛下圣心仁厚,到了现在这种地步,还为流云朝的黎民百姓着想,实是万民之福。陛下这样的明君,比那骄横跋扈的镇国公好多了。”

皇帝笑骂道:“就你会拍马屁。却是让你做些正经事,你就推三阻四的。还是好好给朕想想,如何又除了范朝晖,又不让夷人有可乘之机?”

常公公听说,便有了个主意,便凑到皇帝身边,低声耳语道:“奴婢倒是有了个计谋。既然陛下担心两者生事,何不让两者鹬蚌相争?陛下也好做这得利的渔翁。到时候,既除了镇国公,又扫荡了夷人。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正文3751字。

生不出孩子的太子妃生了嫡长子。这种事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默哀。

第一卷 庙堂 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雨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雨下

皇帝乍一听常公公的计策,颇为心动,便道:“若是能让他们打起来,倒也是好计。”盘算半天,又愁眉不展;“不成,夷人被范朝晖打怕了,近几年来,连流云朝国境三百里以内都不敢靠近,怎么能让他们打起来呢?”

常公公不懂这些军国大事,只想让范朝晖死而已,便献计道:“夷人不敢过来,难道陛下不能将镇国公派出去,直接打到夷人的国境以内去?”

皇帝到底是皇帝,比个宦官懂得还是要多些,便摇头道:“那夷人的呼拉儿国离我们流云朝太远,且都在沙漠里面。我朝的将士,不擅于在沙地作战。若是去了,就算有镇国公,肯定也是有去无回。镇国公大败,夷人可就真的要大举南下。到时我们再也无人能抵挡于他们。不妥,甚是不妥。”

常公公听得发晕,自己又琢磨了一阵子,便道:“既然我们不能派兵去打夷人,那就只有让夷人主动过来了。镇国公身享朝廷俸禄,自当为君分忧,为民杀敌。到时候派镇国公去,不是正好?”

皇帝骂道:“早说了只要范朝晖活着一天,夷人便不敢过来。你又嚼什么蛆?拿朕的话当耳旁风不是?”

常公公连连躬身作揖道:“奴婢不敢”又腆着脸上前,压低了声音道:“请陛下听奴婢把话说完。依奴婢的小见识,那夷人不来,不是因为不敢,而是甜头不够。若是陛下许他们粮食布帛,美人醇酒,又找了人去夷人那里说项,答应到时将镇国公的行军路线卖个好给他们,还怕他们不过来?——陛下这边设好的套子,只等两方来钻便是。到时候打个天昏地暗,两败俱伤,陛下岂不是正好渔翁得利?”

皇帝听了,头一个反应便是:“你让朕引夷入关,出卖朕的领军大将?”就一脚将常公公踹到地上,骂道:“你安的是什么心?——想让朕做亡国之君、千秋罪人不成?”

常公公赶紧跪下哭道:“陛下明鉴。奴婢并无此等险恶用心。奴婢只是心疼陛下。陛下本是万乘之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理当是天下第一人,说一不二,无人不服。可现在有镇国公在朝内,就算陛下有旨,朝臣仍然要看镇国公的脸色行事。镇国公的范家军,本是陛下的兵士,可现在居然姓了范人都说范家军的兵士,只知有范帅,不知有陛下”

一番话,正好触动了皇帝的心事,皇帝脸上不由阴晴不定起来。

常公公又爬起来,跪到皇帝脚边,低声道:“陛下,忠言逆耳。可奴婢拼了一死,也要跟陛下进言: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有镇国公在朝里一日,陛下便一日无法真正做了主。且太子年纪渐长,现在太子妃又有了身孕。那镇国公会站在谁那边,就是奴婢不说,陛下也知道得比奴婢清楚啊——想想黄公公的下场,陛下再不决断,恐怕就会悔之晚矣了”

皇帝便重重地跌坐在了龙椅上。常公公所言,句句珠玑,都敲打在他胸口上。他是一国之君,从小便立志做名垂青史的明君。可未想到,现实和理想差距如此之大。当他仗了岳家的势力即位之时,流云朝的皇室历经数代夺嫡乱政,已经大伤元气。夷人见状,趁机南下,要夺了这花花江山。而那时朝里的忠臣良将都被清洗一空,几乎到了无人可为政,无人可领军的地步。要不然,当年他也不会死马当作活马医,听从皇后的建议,让她的娘家外甥范朝晖去做了领军大将。

流云朝对战夷人,三百年来,一直输多胜少。夷人也习惯了将流云朝当了灾年之时的粮米袋子,动辄就过来提取一番。流云朝公主和亲的也不知凡几。只是呼拉儿国和流云朝实在差别太大,这么多宗室女儿嫁过去,大都未过一年便被挫磨至死。至今呼拉儿国的王室,依然没有流云朝的血脉,也算是一奇。

孰料那范朝晖虽年纪轻轻,居然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自身又勇猛过人。初带兵时,手下有悍将不服管束,营里所有的将官以车轮战挑战范朝晖三日三夜,都被他打趴在地。从此收服了那一干兵痞子。范朝晖自身又通读兵书,得高人授得战阵,用在练兵和实战,居然就将擅长打野战的夷人士兵动辄围歼殆尽。夷人见势不妙,想要突围的时候,范朝晖一把火烧了夷人的整个营地,又斩杀夷人战俘三万余人,一战成名。

其后夷人不服,又多次挑衅,皆被范朝晖击退。最后一战,夷人的大王亲自带兵,夷人士兵皆士气高涨。范朝晖的范家军却因连年征战,损耗甚大。当时朝廷里已经有人担心范朝晖会拥兵自重,便建议皇帝要在补给上掐住范家军,让他们有求于朝廷,才能好好控制这支声名越来越盛的军队。皇帝当时颇以为然,便故意在范家军要钱粮的奏折上拖延时日,力图让范朝晖低头。

那时节,范家军在营州处于内忧外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地步。皇帝和朝廷上的重臣,都以为这一次会给范朝晖的脖子套上了绳子,以后就可以把他当作他们手里的狗,让他咬谁,就咬谁。若是不肯屈服,便不给补给,只等和夷人耗得两败俱伤,皇帝再派别人去收拾残局即可。谁知范朝晖居然出奇兵,夜攻夷人的王帐大营,又单枪匹马,杀入王帐,斩杀了夷人的大王。夷人士兵见大王已死,便都四散奔逃,被范家军杀得杀,赶得赶,大败而归。

而夷人大王新丧,王室内部便如流云朝一样,开始了夺位的内耗。多年来,再也无力侵袭流云朝的边界。范朝晖“战神”之名更盛。更要紧的是,此战之后,范朝晖明了皇帝和朝中有人看他不顺眼。夷人还未扫除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下袢子。这夷人败了之后,更是要拿他开刀。便把紧了手中的军权,拒不上交。又依了谢家的东南军和韩家的西南军的惯例,向朝廷直接索要食邑,以供养范家的营州大军。

这个时候,皇帝才发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以前从父皇那里学来的所谓“为君之道,在于御人”,皆成了浮云。

开始的时候,皇帝本想贯彻“狡兔死,走狗烹”的原则,结果那火架得早了些,猎狗嗅到威胁,提前挣脱了缰索,成了野狼;其后,皇帝想玩君主最爱的“平衡之道”,企图用一个权臣来制衡另一个权臣,让皇帝牵着鼻子斗,从而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结果呢,权臣也是有脑子的,特别是有兵的权臣。俩权臣经过商量,觉得互掐划不来,还是一起架空皇帝比较爽。

所谓“御人之术”,不是靠忽悠就能成的,归根到底,靠的还是实力。

皇帝的君王之道完全失控,只好服了软。在三路大军的威逼之下,不得不从了范朝晖的请求,将营州到上阳一带,划给了范家军做食邑供养。从此范家军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和谢家军、韩家军一样,成了名正言顺的一方诸侯。皇帝那时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便是范家的嫡系都在京城里皇帝的势力范围内。范朝晖再跋扈,也不能不顾他的爹娘妻儿老小。且皇后是他的嫡亲姨妈,就算他骄横些,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

现在想来,却是皇帝心慈手软,养虎遗患了。几年前,皇帝曾有机会给范朝晖下药,设圈套要让他犯下令人不齿的弥天大错。可范朝晖功力深厚,居然逃出宫去,在外觅得解药。此后,皇帝一直深深后悔,唯一一次让范朝晖中计的机会,自己给他吃得,为什么不是一颗追魂夺命的毒药?

可事已致此,悔也无用。

想到当年也曾企图让范朝晖跟夷人斗得两败俱伤的往事,皇帝便紧皱眉头,沉吟道:“依朕看,还是不妥。万一透露了范朝晖的行程,让夷人将范朝晖一网打尽,那我朝的北部可就无所屏障了。到时候夷人挥师南下,头一个打的,便是这流云城。”又连连摇头:“实在是大大地不妥。”

常公公有些着急。他收了夷人的贿赂,又将夷人密使藏在在府里,答应要帮夷人除去范朝晖,已是和夷人一条藤上的蚂蚱。且他与范朝晖也有大仇。就算夷人不来贿赂他,他也不会让范朝晖好过。只是范朝晖不说善于行军布阵,且自身武功出神入化,寻常人等根本不能近他的身。刺杀下毒等事,都害不到他。只有出动大军,让他陷入夷人的陷阱,全军覆没,以百倍之力围攻他一人,方有机会除去他。况且只有范朝晖身死之后,他们这些内侍才能再有出头之日。可陛下要是不答应,他的如意算盘便要全盘落空了。

想到此,常公公便又灵机一动道;“陛下须知,镇国公天赋神勇,就算将他的行军部署透露给夷人,夷人也只能跟他堪堪打个平手。以镇国公之能,就算兵败,也能让夷人折损殆尽。到时候无论范家军,还是夷人,都不足为患了。”

皇帝便叹息道:“就算收拾了范家军,还有谢家军和韩家军在后。这收兵权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又沉吟道:“谢家和范家结了亲,可谢家也不是甘居人后的。韩家倒是一直在两者之间不偏不倚。不知道有没有可乘之机。”这却是终于有些意动的意思。

常公公见皇帝终于松了口,便放下一半的心,又趁机道:“若是陛下信任奴婢,奴婢愿帮陛下去探夷人的口风,为陛下扫除镇国公,做个探路的小卒。”

皇帝仔细想了想,便道:“你先下去吧。”又叮嘱道:“此事万万不能向别人提起。一旦让人知晓,连朕都保不得你了。”

常公公忙道:“此事事关重大,奴婢当然知晓。陛下深思熟虑,必能想出万全之策,为我朝除去奸臣镇国公,重振朝纲”

*正文3405字。

感谢“美罗底”的粉红票。继续求粉红推荐。

第一卷 庙堂 第一百一十二章 惊风 上

第一百一十二章 惊风 上(粉红45提前加更)

漆黑寂静的夜晚,常公公府邸里一间燃着孤灯的密室里,一个身材适中,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坐在桌旁,细细研读着一份卷宗。

常公公敲门进来,那人抬起头,双眸微带询问地看了过去。这次常公公倒没有如以往一样微微摇头,反而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那人心里一喜,放下手里的卷宗,拉开桌子另一边的椅子,道:“公公请坐。”又端了杯清水,放在常公公手边,轻声问道;“可是有眉目了?”

常公公微微点头,两手端起了那杯清水,低声道:“幸不辱命。”

这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正是呼拉儿国的密使乌扎。他受呼拉儿国的新王罕贴儿的特遣,到流云朝找寻机会,要行那“离间之计”。

乌扎是地地道道的呼拉儿人,却性子敏慧,又熟读史书,是罕贴儿王上最得力的人手。当日罕贴儿以拿了范朝晖为老王上报仇为誓言,又靠着一群出众的谋士,赢得呼拉儿王室和将官的鼎力支持,才击败了别的叔伯兄弟,登上呼拉儿国新王的王位。

自即位后,在乌扎和一班谋臣的谋划下,罕贴儿在呼拉儿国里励精图治,大力改制,眼看就要一扫呼拉儿国的旧俗,将国力提升的时候,一场大旱灾从天而降到碦达木草原。无数的马匹牛羊无草而食,无数的牧民无粮而生。呼拉儿国的大祭司又说是老王上死不瞑目,新王为之报仇的誓言未践,所以上天降下灾祸,警醒我王。

罕贴儿和乌扎等人半点都不信大祭司的话,却挡不住呼拉儿国的老百姓将大祭司奉若神明,日日在大王的铜宫前跪拜哭喊,要大王拿了流云朝的范朝晖,以祭先王之灵,方能解除碦达木草原的灾祸。

罕贴儿无奈,明知真刀实枪拼不过流云朝的大将军范朝晖,当然不敢直接就派了大军南下。便让亲信谋臣商议个法子出来。

最后还是乌扎见多识广,对大王禀道,他们呼拉儿人收拾不了范朝晖,可是流云朝有人能收拾得了他。像范朝晖这种人,外敌是打不败他,能够打败他的,只有他们自己人。范朝晖是流云朝的臣子,只要流云朝的皇帝相信范朝晖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一定会将范家满门抄斩

说着,乌扎还当场拿出一本很古旧的书籍,给当时一起议政的人,讲了一个那书上的故事。说是某地某朝有一个大将,十分精明强干,对抗“鞑子”,鲜少有败绩。“鞑子”打不过此大将,便让人放流言,污那大将与“鞑子”有染,激怒了多疑的皇帝,将此大将以酷刑处死。此大将一死,“鞑子”再无阻碍,便挥师南下,夺了那朝的大好江山,此后传承也有三百余年,其中还颇有几个盛世。——这“鞑子”是谁,此时也无人知晓,料想也如同他们一样,都是个能征善战,生长在马背上的族人。

众人初初听了,甚是不信,还嘲笑乌扎看书看呆了,哪有如此痴傻的皇帝?——连个远近亲疏、好话歹话都分不出,不亡国真是没天理了。一定不是真的,一定是某人编出来故意取乐的。

乌扎却让众人看了那书皮,原来是流云朝当年不世出的奇才,太宗皇帝亲笔所著的《飘渺录》。世上独此一本,就算是流云朝的皇室里,也只有新即位的皇帝可有缘一观。可惜在数百年前,呼拉儿国第一次攻入流云城的时候,就被当时呼拉儿的大将从流云城的皇宫里搜刮了回来。流云朝的皇室从此与此书绝缘,而呼拉儿国的王室又多不识流云朝的文字,因此此书一直未能派上用场,直到乌扎的出现。此人虽出身呼拉儿贵族,却对流云朝的文字书籍颇为推崇。罕贴儿即位后,为了奖赏助他登位的谋臣,大开宝库奖赏众人。乌扎不喜金银珠宝和美女,惟独对这些数百年前流云朝的古籍非常感兴趣。罕贴儿也大方地都赏给了乌扎。

本以为是一堆无用的废纸,却是没想到派上了大用场。

众人听说是流云朝开国时期的奇人太宗皇帝所著,便皆都信了。太宗皇帝的威名,至今在碦达木草原上都仍有流传。当日流云朝的大将军范朝晖崛起的时候,有呼拉儿人甚至传说,他就是太宗皇帝的投胎转世,是以后来呼拉儿的兵士见了范朝晖的帅旗,便立即不战而降,其威势不可挡。

既是流云朝的太宗皇帝所著的计策,想来对流云朝的皇帝是一定管用的。罕贴儿大王便和亲信商议妥当,将乌扎作密使,拿了罕贴儿大王的亲笔书信,去往流云城寻找可以帮他们行“离间计”的合适人选。

此事颇不易行,好在呼拉儿国还颇有几个内应,早已在流云朝扎下了根。乌扎到了流云城,和内应接上头后,便由他们牵线,相中了常公公,想让他出头,去给流云朝的皇帝进言,直接拿了范朝晖,将范家满门抄斩就是了。呼拉儿国却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流云朝丧失领兵大将,从此呼拉儿国再无敌手,可以顺利南侵。

谁知流云朝的皇帝并未如书上写的那个皇帝那般昏庸,常公公费尽心思,也只说动皇帝答应派范朝晖迎战呼拉儿国的大军,并不肯直接将范家拿下,满门抄斩。而且流云朝的皇帝虽然答应了常公公,到时要将范朝晖的行军部署透露给呼拉儿国,可谁知这是不是一个圈套?——乌扎不敢作主,便先敷衍着应了,就要带常公公一起去呼拉儿国的都城面见大王,仔细商议此事。

常公公便改头换面,跟着乌扎出了流云城,往北向营州行去不提。

转眼又过了两月,到了六月初六,这天却是镇国公府范家的大小姐范绘歆出阁的日子。

大夫人程氏一夜未睡,将给绘歆陪嫁的细软又清点了一遍。

镇国公府范家嫁嫡长女,又是嫁给东南谢家的嫡长子,整个流云朝都轰动了。因是从流云朝嫁到东南象州,范家便于前一月便派了人先送了大件的嫁妆过去。当时一行人浩浩荡荡抬了整整三百六十抬,在流云城绕行一周,又在范家铁甲军的护送下,往南行去了。沿途所见之人,无不羡慕范家大小姐投的好胎,这般富贵,就是公主也比不上的。

谢家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让谢顺平专程到了流云城里,要亲自迎了自己的新娘去到东南象州拜堂成亲。——流云朝风俗,嫁女嫁得远的,都是由女方自行送嫁到男方的地界儿,鲜有男方亲自跋山涉水过来亲迎的。谢家此举,无疑让镇国公和大夫人心里又熨贴了许多。

这日清早,程氏换上深紫色褙子,浅紫色裙子,襟边袖口都绣有万字不断头的提花滚边,衣身上却是直接纺上去的牡丹暗纹图。在屋子里不显,只一出到太阳底下,便流光溢彩,初见只让人觉得繁花盛放,蜂舞蝶绕,再细看却是繁华远去,了无踪影。端雅皆具,富贵无匹。

张妈妈看大夫人打扮起来,便赶紧过去,从首饰盒里取了只大红宝镶的纯金牡丹步摇,插在大夫人梳得高高的发髻上,又将数个金刚石镶的花钿细细地插在发髻两旁。

大夫人对镜照了照,对张妈妈道:“将那点翠的喜登枝发簪也戴上吧,左右各一,配点翠挂珠耳饰。”

张妈妈应了,将首饰一一装点上大夫人的发间,又夸道:“夫人平日里没怎么打扮,已是雍容华贵。今日特意装扮起来,便是那西天王母娘娘都比不上的。”

大夫人笑道:“今儿是绘歆大喜的日子。你可别乱说话。太夫人还健在呢,哪里轮到我作王母娘娘?”

“就算不是王母娘娘,也是神仙妃子”张妈妈继续凑趣道。

未料大夫人听了这话,却沉了脸,半日才冷笑一声道:“神仙妃子?——可是在别人屋里呢。我哪里比得上?”

张妈妈见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好自己打嘴道;“让你这老货乱说话大小姐大喜的日子,谁让你惹夫人生气的?”

大夫人这才笑了,拉了张妈**手道:“我跟你玩笑呢。你也当真了。——这日头也差不多了,去看看绘歆那里怎么样了。”

张妈妈便赶紧扶了大夫人,在一众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往大小姐范绘歆的一尘轩行去。

昨日自娘走后,绘歆便也翻来覆去睡不着。娘说的那些羞人的事儿也罢了,左右自己是女孩儿,纵是不懂也是无碍的。只是不知道那谢家到底怎样。自己一嫁过去,便是谢家的嫡长媳,说不得是要掌家理事,要是办砸了差事,岂不是让人看轻了镇国公府?因此心里颇多忐忑,到天明时才打了个盹儿。

见大夫人一行人过来这边,绘歆的大丫鬟英娘便赶紧到了大小姐卧房里,轻轻叫道:“大小姐快醒醒大夫人过来看您了。”

绘歆一个激灵醒过来,定了定神,便掀开被子坐起来,道:“给我绞个帕子来醒醒脸。”

另一个大丫鬟楚娘便赶紧去净房绞了帕子过来,给大小姐净面。

绘歆将还带着水气的湿帕贴在脸上,睡得糊里糊涂的脑子才清醒下来。

大夫人进屋,看见绘歆还穿着中衣坐在床边,不由嗔怪道:“都要嫁人了,还不好好收拾。我看你越过越回去了。”

绘歆不好意思,红着脸道:“娘,今日是女儿最后一天在这屋子里头住了。——娘就不能让女儿多待一会儿?”

大夫人听了有些伤感,便坐过去,揽了女儿的薄肩,又安慰道:“这屋子永远为你留着。放心。就算你不在这儿住了,娘都会让人一直过来打扫,就如你在家一个样子。”

*正文3297字。

感谢“sx呵呵”、“米蝶香”和“☆晶莹泪珠~阳阳☆”的粉红票。粉红45的加更提前送上。晚上的正常更可能会很晚。周末双更。

第一卷 庙堂 第一百一十三章 惊风 中

第一百一十三章 惊风 中

绘歆看娘有些伤感的样子,便也回搂了大夫人,低声道:“娘的教导,女儿都记住了。此去东南象州,女儿一定会专心侍奉公公婆婆,和夫君举案齐眉,一定不会给范家丢脸。”

大夫人拍拍绘歆的手,欣慰道:“你从小就是懂事的孩子。娘知道,没人比娘的绘歆更能做个合意的大家闺秀。只你得记住,嫁了人,以后要主持谢家的中馈,却是得将做闺女时的忍让谦和,换作了做人媳妇的精明能干。不然就会被那些不长眼的踩在脚下。”又低声叮嘱道:“随你陪嫁的甘妈妈和宁妈妈都是伺候孕产的好手,你一定要将她两人带在身边。举凡饮食器皿茶水,都要慎之又慎。一句话,在大家子里过活,无论多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绘歆点头应了。

大夫人又交待道:“你嫁得远,有什么委屈不顺,连回娘家都不能。凡事还要多靠你自己。谢顺平那些妾室姨娘通房,切记要远着她们。等生下嫡长子后,再慢慢抬举几个,打压几个。万万不能一视同仁,让她们拧成了一根绳儿,你要对付她们却是不易了。”

绘歆听了这话,反笑了,安慰大夫人道:“娘多虑了。女儿不是那容不下人的人。只要她们规规矩矩的,女儿自是不会故意为难她们。若是她们有了别的心思,女儿只占了一个‘理’字,她们能奈我何?”

大夫人听了绘歆的话,只叹息了一声,道:“罢了,这会子跟你说什么,你也不一定听得进去。那谢家说不定和咱们家不一样。你自己看着办吧。只一件事,万一受了委屈,也别忍着,不管多远,都要经常写信回来。娘这里盼着呢。”

绘歆点点头。两人还要说话,门口绘歆的大丫鬟英娘便禀道:“大夫人、大小姐,四夫人过来给大小姐添妆来了。”——其实四房给绘歆的添妆,早一个月都送过来了。却是大夫人看四夫人驭夫有道,专程请了她过来给绘歆传授一二的。

四夫人安氏其实很为难,可架不住大夫人左右相请,只好硬着头皮的过来了,打算和绘歆随便闲聊几句,敷衍过去就算了。

这边绘歆去了净房梳洗,大夫人便和四夫人安氏在卧房旁边的暖阁里说着话。

等绘歆出来,专管梳头上妆的妈妈过来给绘歆梳了望仙髻,又将拜堂要带的蓝宝镶嵌的点翠凤冠在绘歆头上比划了一下,大小正合适,便先放在一边。又拿了白丝线给绘歆绞脸。

安解语在一旁看着颇为新奇,便扭了头,悄悄对一旁的阿蓝道:“你回去看四爷醒了没有。若是醒了,便跟他说一声我在大小姐这里。若是没醒,就让人看着些。等醒了,就让人过来给个信。”

阿蓝领命而去。

大夫人便打趣道:“你们夫妻恩爱,却不用到我们绘歆这里来显摆。”

安解语不好意思,只掩饰着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这边绘歆的脸上已经收拾妥当,开始上妆。

因绘歆是远嫁,今日在范府会和夫君一起行了正礼,拜别高堂。去到象州,还要再拜一次。所以今日在娘家,脸上只是上了简单的妆饰,并不是正是大婚时候的装扮。

安解语见那梳头的妇人将点翠凤冠戴到绘歆头上,不由担心道:“可是太沉了?绘歆你可受得住?”

绘歆未及答言,那梳头的妇人已是捂着嘴笑道:“四夫人真是有趣。大小姐这点翠凤冠,便是皇后娘娘也戴得的,可没人嫌沉的。”

话音未落,绘歆却已经出声阻止道:“这位妈妈可别乱说话。皇后娘娘的凤冠,可是一般人能戴的?可是给我们招祸呢。”

那妇人赶紧诚惶诚恐地跪下,连连磕头道歉。

大夫人程氏和四夫人安氏都在旁边看着,不发一言。

绘歆等那妇人磕足了头,才淡然道:“起来吧。你也是府里使老了的妈妈。以后要记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出去吧。”

那妇人赶紧谢过大小姐,又磕了个头,便躬着身子出去了。

安解语见范绘歆年纪不大,却气度非凡,暗道此异世的女子果然不同凡响,都是胸中自有丘壑,颇有内涵,便对大夫人道:“大嫂真是多虑了。绘歆哪用得着我来教什么?——实在比我这个做婶子的强太多了。只可惜绘歆马上就要出嫁了,不然婶子可要多向你请教请教如何当家理事管下人呢”

绘歆也抿了嘴笑道:“四婶如此说话,真要绘歆无地自容了。——哪有小辈教长辈的道理?绘歆懂得那些,不过是皮毛。四婶懂得,才是精髓呢。”

安解语走过去帮绘歆将头上的凤冠整了整,又轻轻将她的刘海拨出一些到额前,稍稍将她的两颊修饰了一下,便显得秀气清雅了许多。

绘歆对着镜子照了照,便赞道:“还是四婶的手巧。”

安解语笑道:“不是我的手巧,是新娘子漂亮。今儿是你大好的日子,瞧你这小脸粉嫩的,不用上妆都能掐的出水来,依我看,还是擦掉一些为好。”就又拿了一旁上妆的小帕子,仔细在绘歆脸上擦拭起来,抹去了多余的粉末,又轻轻将胭脂打在她的脸侧颧骨靠下一些的地方。比起先前红红的苹果脸,倒是多了一些少女的妩媚。

一时装扮完毕,前面有人请了大夫人过去,说是有贵客上门。大夫人便交待了几句,就匆匆地走了。

安解语也就坐在绘歆那里,随意闲聊了几句。阿蓝过来回报说,四爷有事找四夫人。

绘歆便懂事地说道:“我这里有丫鬟妈妈陪着。四婶不用担心。”

安解语点头,又叮嘱了一番道:“你此去象州,若是有什么不顺的,尽管托人带信回来。就算是你爹爹娘亲分不开身,你四叔四婶都是闲人,可有的是功夫跟那些欺负我们绘歆的人硬磕。”

绘歆听了心里觉得温暖,便调皮道:“就算是我没理,四叔四婶也站在绘歆这一边吗?”

安解语装作诧异的样子道:“那是自然有道理才帮,那是哪门子的亲戚?所谓亲戚,就是不分对错,不问好歹,只为自己人说话”又道:“再说我们绘歆,从来就不会做那没理的事儿。你四叔还说过,连你四婶我都比不过绘歆稳重大度呢。”

绘歆更是高兴,脸上笑开了花,惹得安解语忍不住打趣她道:“快别再笑了,再笑看那妆都要糊了。”说得绘歆赶紧闭了嘴,正了脸,倒是将安解语逗得笑得喘不过气来。

旁边又有范绘歆的大丫鬟楚娘过来报说,二小姐今日胃疼,就不过来送姐姐了。绘歆是个实在人,便赶紧让楚娘拿了通气涨的钩藤,让给二小姐浓浓的煎一碗送过去。

安解语看绘歆心善厚道,不由暗暗点头,夸道:“绘歆你人品好,却是个有后福的。”说着,便告辞而去了。

这边范朝风在风华居等了半天,安解语才从大房的大小姐范绘歆的院子里回来。

范朝风等得不耐烦了,便抱怨道:“人家嫁人,你凑什么热闹?”

安解语在一旁坐下,拿了大红缂丝绣倒仙草的团扇慢慢扇着,含笑道:“我可是没有见过嫁女儿是什么样儿的。今儿去开开眼。”

范朝风也坐到她身边,揽了她的肩道:“你怎么没有见过?你不是自己嫁过一次?”

安解语一时说不出话,半日才道:“我那时候是不一样的。哪有人家这样的排场和气度?”

范朝风以为安解语在泛酸,便忙安慰她道:“你说哪里话。你嫁给我的时候,你家里就不说了,也是恨不得倾家荡产,将所有的东西都给你陪嫁了。你那继母还跟你爹闹过一场呢。你都不记得了?”

安解语拿了扇子掩了脸,装作累着了,也不说话,只躺在范朝风怀里。

范朝风看她不答话,也不揭穿她,只抱了她,低声在她耳边道:“你别害怕。不管怎样,我总是会护着你的。”

安解语听得心惊肉跳,又不敢答腔,只好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两人温存一会儿,就有人过来请他们,说是大房里大小姐和新姑爷要拜堂了,请四爷和四夫人都过去观礼。

两人便带了则哥儿一起去了元晖院的正屋那边。

大房里今日真是热闹非凡,来往宾客络绎不绝,却是乱中有序。镇国公的人更是将府里守得铁桶一般,等闲人等连镇国公府门口的大路都近不了。

下午时分等客人都走了,迎嫁的队伍,送嫁的人群都远去了,安解语已是累得走不动路了。只觉得今日一天里,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谢,还有堆不完的笑。

安解语坐在梳妆台前照镜子的时候,觉得自己脸上的笑纹都多了好些出来,不由埋怨道:“又不是正经拜堂,怎么会有这么多客人?”

范朝风也懒懒得躺在床上,没精打采道:“别说是大哥的嫡长女出嫁,便是大哥的庶子过生日,这些人也得过来凑趣。”

安解语听说,便皱了眉头道:“说起你大哥的庶子,今日看去却是有些不足的样子。脸色白得有些过了。”说得却是辛姨娘留下的庶子然哥儿,现在大房唯一的子嗣。

范朝风也皱了皱眉头,却是懒得多想,只拉了安解语上床歇着,又道:“陛下差我去营州巡查城防。听说是夷人最近又不安分了。”

“营州不是国公爷的辖地吗?为何要你去?”

范朝风想了想,道:“大哥有大哥的事情。我现在左右无事,过去走一遭也无防。”其实是范朝晖马上要去上阳练兵,需要心腹之人去营州那边。前一阵子,刚刚调了一半的马匹和人手去上阳,这才却是要将另一半马匹和人手也要调到上阳去。

由于范朝晖已逐渐将营州的人手都调到上阳,现在营州的守将,已经不再是范朝晖的人。范朝风此去,既要为大哥整饬一下营州的庄子和人手,同时也要趁机将营州的守将换成自己的人马。——夷人蠢蠢欲动,营州还是不能太早放手。

只是这些,还不到告诉安解语的时候,免得她东想西想的担心。

这边宫里御书房的密室里,常公公已给皇帝呈上了呼拉儿王罕贴儿的亲笔书信,又低声道:“那夷人的大王说了,他们会按时出兵。却还是需要有个范家人在手里做人质。这个范家人,得是范朝晖最亲近的血亲才行。——这样夷人才能放心南下。”却是夷人担心中了流云朝皇帝和范朝晖共同设下的圈套,要先找皇帝要个“投名状”才能入伙。

皇帝闭目道:“告诉夷人那边,范朝风过几日就启程去营州了。”

*正文3610字。

最后几天了,继续求粉红推荐。

第一卷 庙堂 第一百一十四章 惊风 下

第一百一十四章 惊风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