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要如何是好?”

  牛洪乐此时已经知道她的计划,不由得有些焦急,他们放出那些消息,就是为了冲击巨岗,以大量的赵人来消弱巨岗人的影响,制造巨岗县的混乱,可现在赵人被吸引到了另一边,他们的计划也就不好实施

  第67章 觉悟(上)

  

  杨毅没有说话,牛洪乐焦急的又催了她一下

  “牛大人,在你来看,他们下一步会如何做?”

  牛洪乐一愣,见杨毅正盯着自己,突然心中一动,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做杨刚甚至杨毅之下的第一人,可是却总走孙锦的路子,先不说这一路他是否能做的好,就说现在杨毅,也不需要这样的。

  那杨毅需要个什么样的呢?

  他需要一个身手好的。见识过像夏卓敬、水元鑫这样的身手,牛洪乐也知道,他们这一百多人里,包括杨毅都还不够看,若他能有水元鑫那样的身手,那不用说,就算杨毅在心中和杨刚更近一层,也是要依仗他的。

  想到这里,他也摇头失笑,若他真有水元鑫那样的身手,天下大可去得,也不用在杨毅身边了。

  武的方面不行,那就是文的了,文的、文的……文的是什么?帮着写东西的,他们现在也不需要啊,帮着整兵的……这算是武的了,而且已经有杨刚了,那他现在缺的,就是一个能帮着出谋划策的!

  牛洪乐这么一想,就在心中拍了下自己,亏的他原先还自诩和那些山贼不同,其实也是个死脑筋的,过去杨毅不就喜欢找他商量事情吗?虽说事情大多都还是他自己定的,但想来也是喜欢有个人跟着商议的,而且他想不到大方面,想一些细节也是好的啊,自己原先还知道怎么做,怎么现在却不知道了?

  其实这也不怪他,这么一直以来,杨毅都是乾纲独断,而且好像一直都是正确的,所以下面人也就养成了,什么事都听她说就好了。先前她因对这个世界还不怎么熟悉,所以喜欢叫人来研讨,后来渐渐熟悉了,也不找人问了,下面人自然也不会主动,就这么渐渐的,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不过从杨毅自身来说,她还是没想弄什么一言堂的,她在现代就经常听说,一人计短,不过在一次次事例中,她也在潜意识中,觉得下面的这些人不行,有意无意中,也阻碍了和下面人的交流,直到刚才牛洪乐问她,她才突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牛洪乐过去是县衙中的老油子,后来短短时间,就成了青龙寨的七当家,虽不是什么大才,才干还是有的,结果现在却只知道附和她了,这从好的方面来看,表现了她对这支队伍的掌控力,但从坏的方面来看,就是没人能给她提意见了。

  这不是什么好事,当年项羽那么厉害,最后还是只能乌江自刎,更何况她还不是项羽,而相反他的对手刘邦,却有众多良臣,而他的这些良臣,像萧何、樊哙、卢绾其实都是他的同乡好友,这些人,有些不过是小吏,有的是卖狗肉的,若是没有后来的舞台,恐怕就是见个县长也是要跪拜的,而就因为有那么一个环境,一跃成为历史人物。

  像萧何这些人,若说天才自然也是有的,不过也是需要环境,需要机遇,牛洪乐虽然过去只是一个仵作,若给他这个机会,是不是也会变得不一样?

  她在这边想着,那边牛洪乐道:“大人,以属下来看,他们施粥不是目的,为了让流民争抢才是目的,恐怕他们还会派兵驻扎在施粥点,若流民有争抢的迹象,就会毫不犹豫的射杀。”

  当年大余县也碰到过天灾,县城里不管是不是做面子也设立过施粥点,不过说是施粥,真的来说,却只是施汤,但就算是那样,也会派衙役守着,以免被灾民冲击,一些大户人家若是要施粥,也会派家丁拿着棍棒摆个样子。

  欺软怕硬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在发现对抗不了衙役、家丁的时候,人们会自动的挤推身边的人,若是闹的不厉害,那些衙役家丁都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在闹的不成样子的时候,才会拿着棒棍上去做一阵敲打。而这巨岗县的,想来不仅不会敲打,说不定还会雪上加霜的挑拨。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惊:“那大人……”

  不等他说完,杨毅就道:“牛队长,依你看,我们要如何应对?”

  被她这么一截,牛洪乐只有绞尽脑汁的想,他过去是个仵作,在衙门里见到的更多的是刑事案件,如果今天杨毅问他的是要怎么杀个人,他能一口气提供几十个办法,但像这种事,他毕竟没经历过,不过他既然一心要做杨毅的良臣谋士,此时自然努力的去想,这么一想两想,还真让他想到一件事。

  那还是三十多年前,当时他还小,大余县有一年遭了灾,虽不严重,却也出现了不少灾民,有一家大户人家的老太君心善,就吩咐儿女拿出了粮食施粥,只是粥施了两天,那老太君却突然病了,她下面的儿女就有些不乐意这么行善了。

  原本大户人家行善,讲究的是个积阴德,这老太君正行着善呢,突然遭此磨难,不免让她的儿女心生不快。再则他家虽富有,但说起来也不过是一个县城中的富户,每日施舍几百碗稠粥过去,未免会有些不舍,但因老太君正病着,他们就怕老太君不乐意,因此虽然还施舍,这粥就没原先那么稠了,如此一来,那些灾民就不满了,说什么的都有,第一二天还罢了,下面人虽然在议论,也只敢私下议论,等到第三天就有人道:“这户人家说的施粥,却糊弄咱们,邀了名声不说,却是来饿咱们的!”

  说起来这话是有些无礼的,但人在饿急的时候哪还管讲不讲道理,当下就有人附和:“对,他家有,却不管咱们!”

  “前两天还是稠的呢,这两天越来越稀了!”

  ……

  当说这种话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众人只觉得这户人家越来越对不起自己,再看那一户的家丁也不多,当下就发生了冲突,也亏得那户人家平时和衙门中、千户所的关系都不错,两个地方接到报信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否则这户人家说不定都会被挤平了!

  但即使如此,那老太君被这么一闹,又惊又怕,又怒又气,她本就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竟这么过去了,这事平息了没两天,紧跟着就是那户人家出殡,当时很有一些灾民跟着去送殡,却被那户人家给骂了回去:“我们家有,也是我们家自己的,我们愿意给就给,不愿意就不给,你们凭什么来抢?我家老太君心善可怜你们,竟落了这么个下场!我们家,从此以后,再不施粥!”

  此后这户人家果真就没再施过粥,当然也有人说是那户人家的儿女不孝,若是规规矩矩的按照那位老太君的愿望施粥,哪会有这样的事?还有人说那户儿女早就不想行善举了,此时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

  不管是因为什么,因此事闹的很大,之后还有后续影响,因此在大余县一直有人谈论,牛洪乐过去不在意,此时就想到了这件事,当下就给杨毅说了,之后道:“大人,若如此,咱们也可以找人散布同样的话,若是那巨岗人真敢杀人,咱们还可以鼓动那些流民与之对抗。”

  杨毅点了下头,却没有说什么,牛洪乐不免忐忑,过了一会儿,见他只是蹙着眉,不免开口:“大人、担任若觉得小人此计不……”

  “很好,你就照着做吧。”

  “啊?”

  “你带一队人,再领三百两银子,此事就交给你了。”

  突然被交与这样的任务,牛洪乐又惊又喜还有点怕,惊的是杨毅竟如此简单的就将此事交给他,喜的是自己也能单独作事了,这可和出海不同,那一出海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而他这,却好似很快就能见到成果的,若他将此事做的漂亮了,那地位自然立刻不同,怕的则是不仅事没做好,再将小命丢进去了,现在可不比原先,到处都不太平着呢,不过他也是个有几分狠劲的,只是微一犹豫,立刻就道:“小人必不辜负大人的信赖!”

  他出去后,杨毅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手,牛洪乐的这个主意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办法,鼓动灾民去闹,带头和那些巨岗人抗争,只要有一个打头的,下面的人自然会跟上,当然,巨岗那边也应该会有相应的措施,可是只要她在这里不断的散布流言,鼓舞越来越多的人过去,那最终获胜的还是他们,这就像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会显得苍白一样。

  但如此一来,巨岗的平静就被彻底的打破了,也不知会有多少流民在这场冲突中死去,先前陆川的悲剧很有可能在巨岗上演,她当初为此杀了吕勇,而现在,她却在做比吕勇更过分的事。

  吕勇只是不作为,而她却是在制造冲突。但是不如此,她就无法在巨岗站住脚,就无法为夏卓敬准备一条退路,也就无法为紫竹寨的人营造一个安乐的环境。

  想到这里,她笑了一下,其实说这些有什么用?条条大路通罗马,为夏卓敬营造退路,并不见得真要在巨岗站住脚,此时天下乱相已成,她可以在很多地方都有发展,只是在巨岗,是最名正言顺的,是最容易发展的,而她会这么卖力,也只是,她已经放不下,这权利的滋味。

  

  第68章 觉悟(下)

  

  锣鼓喧阗,满地的红色,早在三天前,昌州的州府延昌就开始黄土铺地,净水泼街,在周围一片哀号的环境中,这种喜气更显得突兀,当然,延昌的百姓是没有太多这种感觉的,作为昌州的州府,最重要的是,作为南明王王府所在的城市,这个地方的人民,哪怕只是普通的百姓,也比其他地方有更多的优越性。

  在这次蝗灾中,昌州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虽然因为受到其他地方的影响,米价、面价有所上涨,但在这种影响到来之前,官府就开始给每家每户,按人头发放补贴,补贴并不多,每个人头是十文,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只在家吃饭的话,也要不了十文钱,所以延昌人民对这次蝗灾更大的印象,还是那施粥点上排着队的流民。

  不过即使如此,他们看到的也是,每个灾民都有稠稠的米粥喝,而且还有咸菜来配,这自然不是什么好饭,但也足够填饱肚子了,而且因为有各路的围追堵截,所以真正进入延昌的灾民并不多,因此,虽然延昌人知道外面有了蝗灾,可也只限于知道,一般人并不清楚这种灾害已经到了什么地步。而至于北边的动乱,他们自然是更不清楚的。

  也因此,在南明王二世子夏卓敬要大婚的消息传出来后,延昌上下都很有兴趣的跟着庆贺了起来。夏卓敬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传奇,年轻、英武,很多人都还记得几年前那次大军得胜回来,年轻的二世子穿着铠甲坐在马上的英姿,那一幕,不知令多少少女做起了粉色的梦,更不知有多少少女耽搁了嫁期,而当夏卓敬将要大婚的消息传出后,也不知有多少少女哭湿了手绢。

  当然对于这种少女心,夏卓敬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也不在乎,此时他正站在一人高的铜镜前,任侍者帮他整理喜服,他没有动,脑中却不由得想着昨日从王希清,也就是马上就要成为他的小舅子的延昌知州那里听来的话。

  “卓敬,你我马上就要是自己人了,有些话,我也就多两句嘴,你是个能干的没错,但就亏在势单力薄上,以上次林家的事来说,你就太亏了些,那巨岗县是在他们手中丢的,这些年他们都想把这个烫手山芋丢出去,亏你还巴巴的捡起来。你现在看似风光,实则危险至极,这虽不是什么大事,却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把柄,若你不能在这次起来,只此一件事情,就可将你打进谷底。而你若是太过出彩……”

  下面的话他没有说,但夏卓敬自己也清楚,若是太过出彩,后面就免不了一个走狗烹的下场。

  “有些话,不该是我来说的,可你看看,这大婚的日子,自然,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我们王家也有问题……这以后的事情,卓敬你可要心中有数……”

  这一番话未尝没有调拨是非之嫌,也未尝没有夸大言辞,不过夏卓敬也清楚,若是一个处理不好,这很可能,就会变成事实。别的不说,就说这一次大婚的时间就有些问题。

  他这次大婚的对象是王家,王家的嫡系中,三子一女,这个女儿也就被人叫做王四娘,几年前就是有名的名媛,传说中妇容妇德是丝毫不错的,他虽是男子,也听说过,也就是现在朝廷的形式不好,否则这王四娘就是做皇后娘娘也是做得的。

  这样的女子,做他的妻子自然没有什么不妥,但从现在从说亲到定亲再到现在大婚,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怎么说,也是太赶了,也就亏得他先前就不在昌州,王四娘的名声又好,否则不见得会有什么样的传言出来。

  而即使如此,下面窃窃私语的,也是说什么的都有了。

  为什么会这么赶?从客观上来说,因为他马上就要上战场了,再回来,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可是,若换一个角度来想,赶着让他在出征前成亲,就是为了让他留一个把柄在这里。

  他说是王府的二世子,说是何家的子孙,其实在这两个地方都不是那么重要,而相对的,他也可以随时将这两处舍弃,但是他成亲后,却轻易舍弃不了王家,不说道义上他无法这么做,就是王家的势力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王家是他的助力,也会成为她的肘腋。

  但是这些,他知道,有心人知道,可是外面一般的百姓不知道,他们只会看到他在大灾时声势浩大的成亲,只会看到他在灾民饿死路边的时候,奢侈的迎娶王家的女儿。

  是的,这些事情现在的延昌外面的人不会知道,延昌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以后也不会知道吗?此事,就和在巨岗的事情一样,不定在什么时候就成了他的罪状。

  想到巨岗,他微微的皱了一下眉,他当时只是想要一块地盘,林家又有把柄落在了他手里,那块地盘就作为被交易的东西,成了他的,他当时自然知道那个地方是个麻烦,但是他想着,以杨毅的能力自然是能够解决的,而且有这样的麻烦,才更安全,可是这个麻烦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那里,已经失控了!

  他就算没有真的主导过地方,也知道在一个地方没有自己的武装,而又有半数人口都是异族的时候意味着什么,而杨毅又只有一百多人,就算他能力再突出,也是回天无力。

  他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有接到过有关杨毅的消息了,本来,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现在各地混乱,消息传递不及时也是正常的,但现在来看,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了。

  想到杨毅,他又不免有些恍惚,想到那一天,在他认为必死的时候,他那清脆的声音,想到那古怪的队伍,想到那一天杨毅推门而入,以前他没有太多的感觉,现在想来,那么一个单薄的少年,带着一帮山贼,却从林家军手中将他救了出来。

  想到这里,他的心咯噔了一下。是了,就算是因为杨毅,林家也不会给他好地的,他找林家要文书,虽没说就是给杨毅的,但恐怕也会被林家猜出一二,因为杨毅已经算是他的亲兵,再加上落到了明面,他们也不好动手,但是,林家怎么会吃这样的亏?

  一百多名的家兵,还有那把刀,再加上从北明王那里借来的博伊,这样的损失,却只是因为一个杨毅——林家就算最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自然也能想到和杨毅是分不开的,再加上还有最初的那些山贼……

  “终究是因为我……”

  他有些不合时宜的伤感了起来,若说他是为了杨毅伤感倒也不完全,杨毅不是孙志,不是跟在他身边十多年的老人,他对他还说不上有太深的感情。但是杨毅救过他,而且,杨毅还令他有一种熟悉的感觉,透过杨毅,他就仿佛看到了当初的那个自己,想着摆脱自己的命运,想着努力博得别人的认可,想着依靠自己的奋斗,令自己在乎的那些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他将希望都寄托在了王妃的身上,而杨毅则将希望寄托到了他身上,而结果却是,他们都是要失望了。

  王妃并不需要他太过出色,而他,他需要杨毅,可是他却没有能力护他周全……

  “将军,吉时到了。”在侍者终于为他穿好拿繁琐的喜服之后,几名内侍进来,当先一人回禀,他转过了身,那内侍又道,“还请将军去给王爷王妃见礼。”

  夏卓敬点了下头,向门外走去,若在一般家庭,此时他身边会挤满了亲朋好友,但在这里,他的身边只有丫鬟、侍者,满院的枝头上都挂着红色的绸缎,人人身上穿着喜庆的吉服,女子是统一的桃红色的裙子,男子则是新发的青衣小衫,夏卓敬走着,在心中微微的笑着,不说别的,就是这满府的衣服,也不知要花销多少。

  南明王及其王妃在正堂高坐,几位侧妃只能坐在一旁,再之后的妾却是连坐的资格都没有的,他一进来,就在规定的地方跪下,司仪拉着唱腔在那里念叨,大意就是拜谢父母之类的话,他按照指示,一叩头再叩头,三叩头。

  三磕已毕却还不能起身,还要再听南明王在上面的训话,其实也就是那一套,今日他要成家立业,以后更要爱护手足,报效朝廷,他应了,那边王妃又对他勉励了一番,再之后,就听那司仪又一次拉着唱腔高喊:“起——”

  他缓缓的站起,看着面前的两人,被过继过来这么久,他却没有仔细的看过这两位说是自己父母的人,一开始,他是不敢看,再之后,是疏忽了,在他过去的记忆中,王妃总是慈爱的,王爷总是威严的,这两人都是温和的,两人的目光在看向他的时候都带着期许,仿佛他真的是他们的儿子似的,仿佛他们真的在期望着他带来一个好媳妇,从此以后,一家人过和睦的日子似的。

  他微微一笑,又道:“父王、母妃,儿臣去了。”

  南明王点点头,王妃道:“快去吧,莫要错过了吉时。”

  他转过身,走出房间,外面的阳光有些毒辣,他不自觉地抬起了手,眼前,是一片红色。

  

  第69章 混乱(上)

  

  “大哥,动手吧!”

  看着下面不断向这边涌来的赵人,珠儿开口,其他人也纷纷道:“是啊,动手吧,族长,再晚就来不及了”

  “赶快吧,不能给他们机会!”

  “族长,你该不会是想让这些赵人爬上来吧!”

  古扎看着下面黑漆漆的人头,也是有些恐惧,但更多的,还是茫然,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的计划明明实行的很好的,在城外十里亭设立施粥点,大部分的灾民也就都涌向了那里,他派族中最健壮的族人去守护,也就没有人敢捣乱,那些赵人在互相残杀,他为了防止他们形成团体,也在不断的挑出最健壮的赵人进入巨岗,当然,那些不听话的,不愿意臣服的,也被他毫不留情的除掉了。

  虽然后来赵人越来越多,但一直都在他的控制之内,他将他们分成区域,每天的饭粥按照区域的流转,区域越多,各个地方分到的也就越少,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就越多,甚至爆发过几次战斗,死伤几百人,那一天,他就站在远方的高处,看着下面的人用手用牙用石头,用他们能用到的一切东西,和自己的同胞拼斗,内心中,他甚至还有一种快感,他有一种,在喂养东西的感觉。

  可是,就仿佛是突然的,这种战斗消失了,然后,所有的赵人都围到了他们这边,而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赵人,已经这么多了,城外的施粥点在第一时间撤离,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丢了两个族人,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人为那两个族人向他发难了,在不知有多少赵人的围城下,他们最关键的,是将这些赵人驱逐!

  还有什么办法吗?除了射杀,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他快速的想着,不是对赵人有什么同情,而是他知道,一旦动手,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头,也许赵人的朝廷现在顾不上管他们,但一旦他们平静下来,很可能就会有大军开来!

  就算没有大军,这满城半数的赵人又该如何看他们?是的,他们一开始会害怕会恐惧,可是之后,会不会有不满?在将来积攒到一起,这不满,会变成什么?

  古扎心中清楚,巨岗族在巨岗也许是一家独大,但是对比于整个大赵,还是太弱小了,他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资格和大赵对抗,是的,就算大赵的大军开过来了,他们也可以进山,也可以撤离,但是,他们的根也算丢了,他们再没有充沛的食物,再没有安定的生活,他们的个体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彪悍,但是他们的人口会减少——这是在过去,已经被证明了的!

  他们巨岗好不容易才有现在这样的局面,要是破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恢复成此时的样子,他还记得他的父亲当年对他说:“我们的人太少了,但也就是因为人不多,赵人才允许我们在这里喘息,所以,我们要有更多的族人,但是当人口到十万的时候,你要找一块更好的地方,若是有可能,就带着我们的族人迁移过去,若是没有可能,就分散出去!”

  他们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的局面,但是要人口达到十万,却不用再一个三十年,只用二十年,或者十六年,他们也许就有了十万人,那个时候,他正值壮年,一定可以……

  “抢粮!”

  下面的赵人突然爆发出这样的喊声,他回过了神,然后拿起手中的弓,撘箭而上:“杀!”

  随着这声暴喝,箭簇如流星似的飞射而下,正中一个赵人的头部,洞穿了之后,还带着他向后倒去,随即巨岗的箭枝就纷纷如雨似的撒下,赵人一批批的在这种箭雨下或倒下,或惊呼,巨岗的更是兴奋,不等招呼,已经第二次将弓搭到了弦上,再一次的射下,再一次的有一部分被射杀,下面的赵人开始惨叫着向后退,站在城墙上的巨岗人笑了起来。

  他们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有的更小,虽然也从自己的父辈、祖辈那里听说过战斗的残酷,但到底是没有什么实际经验的,他们更多的战斗经验是来自于捕猎,在他们的概念中,当一方开始逃窜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战斗结束了,剩下的不过是追逐,就算有反抗,也非常弱小。

  这么多年,他们很少有人离开过巨岗,而在巨岗,他们明显的是要高过赵人的,他们面对赵人本就有心理优势,而此时见赵人这么不经打,更是兴奋中还带了几分鄙视——这就是赵人,赵人就是这么无用!

  古扎没有像自己的族人那般兴奋,看着下面如潮水退去的赵人,他虽然面上没有什么表现,但内心却是忧虑的。赵人是退了,但是退的太快了,而且,也并不凌乱,虽然还是有哄抢,有推挤,可是,还是完整的退了下去,这最起码表示,他们是有一定的组织的。

  他在这边下想着,却不知道别人也正在观察着他,他刚才那一箭是为了射出气势,但这一箭,却正暴露出了他的实力。在这里当然没有什么仪器去检测每根骨头的强硬程度,但经常打猎,科利马也知道头盖骨是最难洞穿的,不说用箭,就说用狼牙棒去敲,也有些困难,而古扎却可以一箭射穿人的头盖骨,再之后还可以带着人向后走……不说箭术,只是这份力道,科利马就自认达不到的。

  “难道,他的功夫,已经精深到那种程度了?”科利马将信将疑,既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测,又觉得古扎真的在他自以为是的时候又有进步。

  “这家伙最擅长隐藏,如果真是如此的……”

  他在这边想着,古扎那边已有了决定:“有请卫县令过来。”

  卫敏很快被带了上来,他哆哆嗦嗦的来到古扎面前,勉强拱起手:“古、古族长……”

  “赵人真是愚笨,我们族长,却不姓古。”他一开口,旁边立刻有人道,周围配合的一片哄笑,那人得意,正要再说什么,就被古扎制止了,“卫县令,孩子们不懂事,您大人有大量,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卫敏虽然心中也有几分恼火,但这个时候哪会计较,连连说无事。

  “卫大人!现在卫大人危在旦夕,还望卫大人来主持大局!”

  周围的人一愣,卫敏更是瞪大了眼,他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再之后就反应过来,这哪是山芋啊,这是要命的催命符!这古扎哪是让他主持大局啊,这是要让他送死啊。

  他虽然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一路上也隐隐的听说了什么赵人围城,又听说被打回去了,他刚才上来的时候,也勾了下头,只见下面,那真是一地的尸体啊,这死的是谁,不用问也知道了。

  现在古扎让他来主持大局,这主持什么大局?巨岗的兵权会交给他?就算古扎会这么做,下面的人也不会听他的啊!而其他方面呢?恐怕也一样,那这所谓的主持大局,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用来做什么那不是再清楚不过了?

  他就是一个挡箭牌!将来朝廷会怪罪他,满城的赵人更会怨恨他,弄不好,他还会是千古罪人,几百年之后,若有人要记载这段历史,他卫敏说不定就会被列为奸人那个行列的!

  想到这里,卫敏的脸色又白又青,胸中就冒出一股火,他是懦弱,他是不行,但也是正经考出来的举人,也是读了圣贤书的!他可以不作为,可以贪污,可以醉生梦死,可以令巨岗人为所欲为,但是他不能不要自己的名声,他不能让后人指着他的脊梁骨骂!

  看到他的眼越等越大,脸色越来越红,古扎一声冷笑,慢悠悠的开口道:“说起来,也有一阵子没有见到罗娘的舞姿了,不知道是否还像过去那么曼妙,我听说罗娘好像有了身孕,这却要恭喜卫大人了。”

  卫敏脸上的红色立刻退去,剩下的就只有青了,罗娘是他的宠妾,当年一曲舞姿迷得他神魂颠倒,当下就包到了自家院中,而那罗娘也是个妙的,身体又软又柔,躺到她身上,那就如同进了销魂窝,是怎么也不想起来的——也起不来了!

  当初知道要来巨岗,他就没有带家眷,来到这里后,也自然而然的添了几个妾,而罗娘一来,那些妾就被他丢到了一边,日夜就只想着这位妙人了,他来巨岗几年了,只多了一房女儿,他也没有怎么在意,早在当初,他的正妻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说起来,他是已经有后的了,在这边子嗣单薄,虽然有些遗憾,可是也有些庆幸。

  这里毕竟是巨岗,这里的女人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身份,若是生下个男孩,虽说是妾生下的,总归是麻烦,所以他每天胡天海地,倒也没有想太多,直到罗娘有孕。

  罗娘跟着他的时候还是个清倌,他可以确定这是自己的孩子,而对这个孩子,他也是难得的期盼,想着有这么一个妙人为自己生下孩子,他更有一种男性的自豪。

  此时古扎提起罗娘,他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他自己可以要骨气,但他在这里的家眷,包括罗娘以及她的肚里的孩子,恐怕都要为他这份骨气陪葬了,一时间,卫敏难以抉择。

  

  第70章 混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