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与其日夜不安并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还不如尽力去争取最后一搏。

在一众太监和宫人的引领之下,身上罩着斗篷的柔福来到了完颜亮的书房兼寝宫,完颜亮最近因为忙于政事,经常是工作到深夜,然后直接歇息在这里。

当太监进去通报之时,完颜亮刚要就寝,一听到柔福过来,便让太监将宣来侍寝的嫔给送了出去,宣柔福觐见。

柔福往寝宫里面走,迎面遇到了那个被完颜亮刚刚赶出来的嫔,她能感受到射向她的敌视的目光,不过,她不在乎,所以仍能目不斜视地继续往前走。

完颜亮身着亵衣侧卧在龙榻上,眼睁睁地看着柔福一步步地走到了他面前站定,一挥手屏退了众人。

第二十二章 玉山未倒肠先断(五)

柔福一袭猩红斗篷将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待到寝殿内只剩下两个人,柔福将斗篷上的帽兜一摘,于是,一头如瀑的长发便倾泻下来。

完颜亮的双眼不自觉地眯起,目光深邃地看着柔福,没有说话也没有动。

柔福下一步的动作却让完颜亮愣了一下,她开始沿着这个寝殿去吹熄烛火,待到最后一支烛火被她吹灭,这个寝殿内只有月光的时候,她也走到了完颜亮的榻前。

月光下的柔福看不清表情,但今夜月色清澈皎洁,那一抹猩红在月光的映照下尽管黯淡了许多却仍能牵引人的目光,抑或是牵引完颜亮目光的只是柔福这个人本身。

柔福站在完颜亮的榻前,完颜亮微微仰视着她,她却避开了他的目光,径自去解系住这斗篷的带子,带子一解开,柔福的双手一松,斗篷则在她身上瞬时滑落,完颜亮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她第一次主动勾yin他,还是在临安时,她希望他能带着她走,而她所能做的也仅是将男装换成了女装,且也没有成功。

那么,这应该算是第二次,却是比第一次要大胆得多。

因除了这一袭斗篷之外,她的身子上别无他物,斗篷自那方光洁上滑落之时无声无息,可柔福却能听到自己心里那如鼓的跳动之声。

完颜亮的头下意识地倾向了她,柔福却突然跪倒在榻旁,伸出双臂将完颜亮的头揽到了自己的怀里…

于是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她从不懂如何去取悦一个男人,但是在今夜,却无师自通,原本她是带着目的来的,可是当交会的刹那,世界就只剩下彼此了。

他们本就互相仍在爱慕着彼此,可是这份爱却被寄予了太多太多沉重的东西,她的家国,他的使命,她的忠孝,他的霸业…

一切的一切都在将两个人慢慢地阻隔,然后再渐渐地越拉越远,让他们互相以为彼此早已被改变,以为除了对方,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去追寻,可是兜兜转转之后,在这样的一个月夜,当灵魂渐趋合一超然物外,那份爱,原来依然存在。

沉睡的,早晚会被唤醒,至少,到最后,柔福是彻底忘记了来到这里的目的,她的眼里,她的心里,她的一切全部被完颜亮充满,让她再一次觉得,一辈子,就这样吧,该有多好。

他叹息地拥着她,虽筋疲力尽手却仍依依不舍地在那方光洁上流连,柔福微微仰起头,在完颜亮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快速地在他的唇角印下了一个吻,完颜亮愣了一下,继而又发疯似的再次占有了她。

窗外天色渐明,柔福躺在完颜亮的怀抱里,闭目养神。

“嬛儿,你睡着了吗?”完颜亮的声音沙哑着自柔福的头顶传来,柔福轻轻地“嗯”了一声,便不再出声。

完颜亮突然轻笑,低头在她的额头啄了一下,“这么快就累了,忘记今夜来的目的了?”

第二十二章 玉山未倒肠先断(六)

被完颜亮这么一提醒,柔福倒是睁开了眼睛,稍精神了些,她确实是累了,这一夜几乎就没有消停过,可是,完颜亮不是应该更累吗?

“哦…”柔福想了想,“我有什么目的?”

“你说呢?”完颜亮笑着点了一下柔福的鼻子。

柔福又在他的怀里蹭了蹭,再次闭上了眼睛:“想来便来了,怎么,陛下这里却是来不得?陛下不去柔福那里,柔福就只好来这里了。”

完颜亮苦笑着摇头:“你这是在怪朕疏忽你?你呀,要是朕永远不答应嬛儿你的要求,你会不会日日来对朕使美人计?这样朕也便日日有惊喜?”

柔福没有出声。

“嬛儿,朕,恐怕在这件事上,是要负你了…”完颜亮轻轻叹了口气,语气沉重了下来。

“陛下…”

“恩?”

“若有一天,你不再是皇帝,我也不再是公主,你不再姓完颜,我也不再姓赵,我们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就这么守在一起,你为我读诗,我为你写字,我们一起守着日出日落,没有那么多俗事的纷扰,只有我们两个,你说,好不好呢?”

柔福睁开了眼,看着窗外发白的天色,喃喃地说道。

“那,我们姓什么呢?”完颜亮也顺着她的目光看出去,声音温柔得简直要溢出水来。

“你还姓颜,我还姓肖…”柔福想也没想便接道。

“恩,我们还可以乘着辆马车走遍名山大川、山河湖泊,累了,我们就驻扎在原地休整,什么时候想走了,就继续前行…”完颜亮也跟着憧憬起来,他的表情陶醉得就好像已经看到了那桃花源一般的图景。

“你说好不好呢?”柔福终于像见到了希望似的,雀跃起来,转过头盯着完颜亮的眼睛,凤目中的渴盼一览无余。

完颜亮也正视她,却慢慢地低垂了目光,“嬛儿,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以此时这样的分裂状态,我们又如何能做到呢?你等朕,将国家统一,待这所有河山不再分裂,黎民安居乐业,那时,朕便放下这一切,甘愿陪着你天涯海角地去漂泊,你看可好?大丈夫堂堂七尺男儿,又怎能一事无成呢?若我完颜亮没做成这件事,就去游山玩水,到那时,朕又如何去面对列祖列宗呢?”

柔福缓缓地叹了口气,别开了目光。

“嬛儿,朕知道,朕负了你,相信朕,一定会加倍补偿给你的…”完颜亮眼见着柔福方才还闪着希望火种的目光就这么黯淡了下去,有些不忍地说道。

柔福却是从完颜亮的怀里挣脱了出来,起身,拾起榻边的斗篷裹在身上,完颜亮也忙坐了起来,“怎么?如此便要走吗?”

柔福对着完颜亮福身:“时辰也不早了,陛下也该准备上朝了,柔福就不叨扰了。”说完转身就往外走去,脚步沉稳,面色无波,心里也是一片宁静。

这个结果是可以预料的,虽然没有达到目的,然,柔福的脚步却是越来越轻快起来,至少她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还是爱她的。

第二十二章 玉山未倒肠先断(七)

自那夜之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被重新点燃了,那种久违的激情再次来袭时,只能比原来燃烧得更猛更热烈也更无所顾忌。

完颜亮几乎是夜夜到柔福的寝宫来,这就不得不让宫中再次传起流言,说柔福不知道是用了什么妖术,重新拴住了皇上的心。

而据那夜因柔福闯完颜亮的寝宫而被赶出来的嫔的描述,柔福的打扮很奇特,于是宫中的女人们全都开始置办起斗篷来,一时间各种颜色的斗篷充斥后宫,成为了一道让人哭笑不得的风景。

柔福则是比以往换了一个态度,对完颜亮不再是若即若离不冷不热。

柔福的理智告诉自己,她这样做,只是幻想能为完颜亮营造一个温柔乡,幻想能用这个温柔乡困住他,幻想能凭借此消磨完颜亮的斗志,让他沉湎于此,忘记他的宏图霸业…

这也是她目前为止唯一力所能及的事。

可是,只有她的内心才知道,也许连她也不愿意承认,当那个悲剧的结果到来,他们将永无再续前缘之日,是以,此刻的分分秒秒都是她和他最后在一起的时间,她舍不得浪费,她只觉从现在起,能见他一面,以后就少了一面,所以她完全的不顾一切,就如同飞蛾扑火。

当人们抱着一种绝望的心情去爱,那么这世界的一切都可以不在意,心心念念的也只有彼此,在意的只是对方的感受和如何能把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延长。

完颜亮又何尝没有感受到柔福对他的依恋,尽管他明白她这样做的用意,但是她对他发自内心的爱意却是将他原本就对她的痴迷全部激发了出来。

两个人在宫中肆无忌惮地纠缠在一起,不顾一切,如胶似漆。

完颜亮自当上皇帝的那一日起,就没有像如今一样懈怠过,他每天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就是和柔福粘在一起,不问世事,不仅后宫,整个朝野都是一片哗然,然,却是谁也无法在完颜亮前进言,毕竟人们都没忘记当初他刚登基时为了稳固政权所使用的血腥手段。

也许真的是柔福的美人计起了效果,也许是完颜亮本人也真的开始舍不得这个温柔乡,因他知道,一旦他对宋发动战争,就必然要失去柔福,而在这样一个两人再次开始热恋甚至更胜从前的时刻,又有哪个男人肯割舍这一切?

伐宋的事还真是被一拖再拖。

虽然朝中的主战派仍是主流,可就算所有人都是主战派,只有柔福这么一个反对派,她的力量也真的是不能忽视,于是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战争仍未开始。

柔福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了些,似乎看到了些许希望。

在这几年内赵桓去世,柔福因受到了打击有一段时间一蹶不振。

赵桓在世之时,赵构从来也没有主动地要接他归宋,一旦离世,宋方面却立即来索要遗体。

第二十二章 玉山未倒肠先断(八)

完颜亮原本要答应了赵构的请求,柔福却坚持在汴京下葬,世态炎凉,虽然她知道桓皇兄这后半生的心愿就是回去,但,她却不忍将他交回到那样的兄弟手里。

且毕竟汴京才是他们兄妹出生的地方,才是他们大宋的龙脉所在,就算是祖宗也只承认这里才是他们的国之根基,将赵桓送回到这里,也算是叶落归根,柔福也相信这才是桓皇兄想去的地方。

他生前除了那一次一直没有能回来,死后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眨眼,太子完颜光英已经长成了一个少年,柔福也从完颜亮初见她时的最娇艳的年华步入了中年,这让她每每对镜的时候仿佛都能看到她自己的母妃。

母妃一直是很美的,就算是在她临去世之前,柔福始终觉得母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她自然是不敢跟母妃比的,如今能在自己身上看到几分她的影子却是让她欣慰的。

岁月总是很公平,它在拿走女人最好的东西——青春美貌的同时,也会给于馈赠,这种馈赠便是端庄,便是优雅,便是所有一切和沉淀有关的优美的东西,但是,你却要去学会汲取,而柔福除了这些,还比其他女人多一样,那便是由与生俱来的高贵血统所衍生的那股浑然天成的贵气,且年龄越大,越发明显。

这样的美却是那些只有脸蛋的少女们所不具备的,这样的美对男人仍是有致命吸引的。

“嬛儿,明日武举殿试,我想你陪朕一起。”完颜亮站在柔福身后边用象牙梳子为她通发边说道。

这些年,完颜亮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为柔福梳发,虽然他的手还无法为她编上一个最简单的发髻,但是在女官为柔福做发髻之前,用梳子将她的长发理顺却一定是他的工作。

用完颜亮的话说就是:眼看着柔福的长发在他手里一通到底,便感觉这世上根本没有解不开的事,所有的烦恼也都解开了。

柔福曾经笑话完颜亮的这个理论,却也由了他。

而完颜亮的这一举动传到宫外,倒也成了贵族男子们附庸风雅表现多情的一个举动,据说当时,男人为女人梳发成了一项既浪漫又时髦的事。

“陛下,何不要皇后殿下去作陪?”柔福看着镜中的完颜亮说道。

完颜亮的手停了一下,随后继续:“她怕晒,再说,我们大金国好歹是马背上出身,武将的选拔可是大事,关系到未来能否成就朕的大业呢…”

柔福的神色马上紧张了起来,原来,那件事,不是你不想或者是人家不提,就真的不存在的,她不过一直在自己骗自己。

“遵旨。”柔福轻轻地吐出了这两个字之后,便不再说话,既然箭再一次被放在了弦上,她便无论如何也不能置身事外了,就算再不愿意,她也要看看,时隔多年之后,这大金国还能否再出现像兀术那样的猛将。

第二十二章 玉山未倒肠先断(九)

完颜亮却放下手中的梳子,低头,凑到柔福耳边:“嬛儿,不管发生什么,总之,朕不会再让你离开朕,朕保证。朕什么都要,江山,还有你。”

柔福清浅一笑,笑容却没有延伸到眸子里。

男人有了权势,总是觉得这世上没有他得不到的,总是以为熊掌和鱼都是囊中之物,原来,这么多年的拖延,他一日都未曾放弃他的梦想。

她希望用温柔乡来改变他,他却将计就计,用她设下的温柔乡,反过来去软化她。

她在努力的同时,他又何尝不是?

她希望她的爱能争得过江山为她赢回他,而他也正是用这么多年的点点滴滴侵入骨髓的爱试图去改变她,让她能冲破一切和他长长久久地相守,这便是一场博弈。

原来伐宋战争没有开始,两个人的战争早已在进行之中,只是以爱为名,以爱为实,赌的是谁肯让步,为了成就对方放弃自己的所有坚持。

其实这一场战争仍没有结束…

大金国的科举制度当然来自于对汉人的模仿和移植。

金女真贵族们的特权可以世袭,是以他们不用参加科举,便可以直接进入权力中心。

随着金统治区域的扩大,汉族人口的比例大大提升,汉人对于进入权力中心的要求越发强烈,而金朝对汉族人才的渴求也是一日胜过一日,通过科举制度,更多的汉人寒门子弟可以进入金的统治上层,反过来又进一步推进了金政权的全面汉化过程,这也便是完颜亮对科举制度如此重视的原因。

当然,殿试,皇帝是一定要参加的。

宋是个重文轻武的政权,而金则恰恰相反。

武举的殿试是在皇家校场举办的。

柔福和完颜亮坐在高高的看台之上,黄罗伞遮盖了微微有些毒的日头,校场中间分了几个不同的演武台子,今日是最后一日,完颜亮要现场钦点武状元。

这武举考试因为关系到金朝将领的选拔,历来比文举的考试更为受重视,每次武举的殿试,完颜亮特意开放百姓观看,校场之外人山人海,简直是节日一般。

人们趋之若鹜,除了能见识未来武状元的风采,还能有幸目睹皇帝的龙颜,虽然都是远远地只能看个大略,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群体的狂欢效应由此显现。

完颜亮对百姓们这么高的参与度十分满意,而校场上参加武试的人也各个非同凡响,叫好之声此起彼伏,到最后决出状元之时,连完颜亮也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而本次殿试最轰动的是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小的武状元,竟然才15岁。

这小将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打败所有对手,最后不卑不亢地站在了完颜亮的龙椅之前。

柔福看着眼前这个眉目间充满英气的小将,不由得大吃一惊。

虽然只有15岁,但是身材高挑结实,器宇轩昂相貌堂堂,他给完颜亮行完大礼被赐平身之后,就毫无畏惧地站在那里看着完颜亮,稚气未脱的脸上既有自信又充满好奇,虽平民出身,却一派贵族风范。

第二十二章 玉山未倒肠先断(十)

而柔福吃惊则是因为,他的神态气度分明让她想起了一个人,正是那一年,在临安城外站在她面前的少年完颜亮。

若不是此情此景和当年差别太大,她还真以为时间在此处重合,自己生出了幻觉。

因这少年不仅是神情,就连眉眼都和完颜亮有几分酷似,柔福不由得看呆了。

完颜亮也是兴致高昂地打量眼前这个翩翩美少年,丝毫不因为他这样无所顾忌地看他而觉得受到了冒犯,相比榜眼和探花的诚惶诚恐,这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更是让完颜亮激赏,他似乎从他的身上一下子看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的影子。

“你,叫什么名字?”柔福突然问道。

因为她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自己十几年前流落到民间的孩儿,算起来,也该有这么大了。

“回禀郡主殿下,小人姓肖,名赐,字天佑。”少年微微颔首,抱拳回道。

“姓肖吗?”柔福微微皱眉,下意识地重复了一下,会有这么巧的事吗?当年自己生产完毕之后,孩子被宫女阿如抱走,柔福清楚地记得她嘱咐过,让这个孩子姓肖,因为赵字拆开一半即为肖,且自己当年刚遇到完颜亮的时候也化名姓肖…

“正是。”肖赐朗声回道,打断了柔福的思绪,完颜亮也在一旁轻轻咳嗽了声。

柔福忙笑了笑:“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恭喜陛下喜得良将。”微微侧转了身子对完颜亮说道,因她也着实喜欢这个孩子,也许是因为想起自己的孩子产生了移情的作用。

完颜亮听罢哈哈大笑。

肖赐则是目光炯炯地盯着柔福看,看的异常认真,旁若无人。

“肖赐,你年纪尚轻,便有如此的武功修为,前途不可限量。你可愿跟着萧元帅先从裨将做起啊?”完颜亮开口说道。

肖赐还没等回话,一旁的萧让忙上前谢恩。

萧让现今是大金国的兵马大元帅,金国的军权都在他的手上,可以调动全国的兵马。他是金立国以来第一位不姓完颜的兵马大元帅,可见完颜亮对他的倚重。

萧让从一个因国破而被俘来的奴隶,到今日的地位,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从完颜亮儿时的玩伴,到贴身的侍卫兼管家,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才赢得了完颜亮的信任,完颜亮几乎是将他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了他。

除此,萧让还是本次武试的主考官,他也早就注意到了肖赐,他本是爱才之人,完颜亮将这孩子交给他,也是让萧让惊喜不已。

在一旁的其他将领无不对肖赐投来羡慕的眼光,这么小的年纪,能直接给大元帅做裨将,本身就不知道破了几个格了。

而肖赐则无动于衷,更是轻轻皱了下眉。

他的细微表情完颜亮和柔福都看得清楚。

“怎么,肖赐,你不愿意吗?”完颜亮严肃地问道,他倒是没有生气,只是对他更加的好奇,这原本已经是一步登天了,不知道他还有什么想法。

而其他的人包括萧让都开始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第二十三章 醉笑陪君三万场(一)

“启禀皇上,小人并不愿意。”肖赐镇定地回道,周围的大臣皆是一片哗然,面面相觑。

“哦?那么朕倒是要问问你,你愿意做什么呢?”完颜亮对他的兴趣越来越盛,继续耐心地问道。

肖赐却是看了柔福一眼,“小人愿意给文南郡主殿下做侍卫,保护郡主殿下。”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而所有人的注意力此时便从肖赐身上转到了柔福那里。

完颜亮也看向柔福,继而再问肖赐:“这却是为何?你和文南郡主有何渊源吗?”

“启禀陛下,并无渊源,小人只是听闻郡主殿下宅心仁厚,心存敬慕,甘愿保护殿下。”肖赐回答得理直气壮,却是到底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完颜亮皱了皱眉,只好求助似的看向柔福,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连他也有些不知要怎么对待这个新科武状元了。

柔福正看着肖赐出神,完颜亮轻咳了一声,看似不经意地拉了一下柔福的袖子,“不知文南郡主意下如何啊?”

柔福终于回过神来,笑着对完颜亮:“如此人才将来必是国之栋梁,文南何德何能敢如此暴殄天物,然,既是状元郎有心,据文南看,不妨先放到陛下身边做贴身侍卫历练历练,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完颜亮沉吟了一下,微微点了点头,“既然文南郡主如此说,那肖赐你便先做朕的贴身侍卫吧,你可愿意?”

肖赐再次看向柔福,柔福也看向他,两个人目光相碰的刹那,柔福不觉心里一动,这个孩子的眼神,总是让她觉得里面有很深的内容,但是一时半刻她还读不出那是什么。

肖赐跪倒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