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太后气得发晕,这次真是眼前一黑,整个人往后仰了过去。架住她的两个宫人连忙改架为扶,其中一人有些紧张地向中年宫人道:“徐姐姐,这可别气坏了,皇上那里没法交待呢…”

徐姓宫人微微一笑:“你放心,只要不死就行。”她说着,熟练地拿起袁太后的手腕诊了诊脉,便道,“无妨,抬到床上去吧,一会儿自然醒了。”

她向皇帝自请来伺候袁太后,又怎么能就这样把袁太后给伺候死了呢?皇帝可是想让她再多活几年,也让她好好尝尝失去最重要的人、失去自己子孙的滋味儿。既然如此,她当然要用心地、认真地、周到地伺候,一定要让袁太后“好好”地活着才是呢。

宁寿宫里的消息,每日晚间都会报到皇帝处。

自皇后去后,皇帝以忧心西北为由,一直未入后宫,起居都在延和殿。后宫那些嫔妃们见不着皇帝,纷纷往延和殿送各种东西,直送了一个多月,见皇帝都给拒了,这股风气才慢慢地消停下来。

平安捧了一个汤盅进来,小心地放在皇帝身边的小几上:“陛下,这是苏美人送来的香菇青菜粥…”这些急于邀宠的妃嫔们,只想着讨好皇帝,送来的那些点心汤羹确实是精心炮制,里头什么好东西都舍得加,可就是没人想一想,皇帝为什么不要。

“盛一碗来吧。”皇帝眼睛还看着手里的奏折,淡淡地问了一句,“苏美人还在给皇后抄经?”

“是。”平安连忙回答,“苏美人每日抄经一个时辰,或金刚经,或妙法莲华经,有时也抄平安经和药师经…”有抄给皇后的超度经文,也有给皇帝抄的。且这些经文也并不供到宫中宝华殿,只在她自己的小佛堂供上几日,悄悄烧去。

“到底还有个记着皇后好处的人。”皇帝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难得并不张扬。”

平安低头不语。皇帝前半句,说的是梅贤妃;后半句,说的就是顾充媛了。

梅贤妃是不必说了。连平安都知道,梅贤妃的宠爱和高位,都是靠着梅皇后来的,可她不但不感激梅皇后,到最后还…

至于说顾充媛,倒也知道梅皇后对她不错,可这时候到底是生了些别样的心思。同样是抄经为梅皇后祈福,她每日一早就郑重其事把自己抄的经送去宝华殿,搞得宫里无人不知。一直抄到梅皇后下葬才停下来。

然而苏美人亦是每日抄经,且一直抄到如今,看这样子,是要抄到梅皇后七七之后才会停了。更难得她没半分张扬,从前大家都往宝华殿送经的时候,她也随着送过去,后来梅皇后下葬,众人都不再抄了,她便供在自己小佛堂里。若不是皇帝的人盯着,谁会知道呢?

再说这送汤粥的事儿吧,也只有她送来的都是素的,比如今天的青菜香菇粥,昨儿的麻油蟹壳黄,前晚的蛋黄酥,说起来也不是什么贵重材料,却顾到了皇帝的口味和心情。

且苏美人并不是一宫之主,虽说生了小公主之后,皇帝也给她开了个小厨房,却是真正极“小”的厨房,只有一个厨娘伺候,也是专为小公主做膳食的。像这蟹壳黄和蛋黄酥什么的,并不是小公主的口味,看卖相也不如宫里的精致,只怕还是苏美人带着宫人自己动手做的,这就更难得了。

平安暗暗地叹了口气。顾充媛低调了一世,却在这关键时候失了分寸,无非是得失之心太重罢了。可有捧雪自尽前的那番话,单凭她这番失措举止,就永远绝了自己入主中宫之路。

“苏氏之父辞官了吗?”皇帝喝着粥,又问了一句。

“听说是已经在写辞官的折子了…”平安连忙回答。他叫人把话捎给了苏员外郎,此人虽说是个庸才,在这上头倒还灵醒,听出是皇帝的意思,便是再不舍也连忙答应下来。倒是他那继室,一听这话仿佛天塌了一般,这些日子在家里疯闹呢。

平安低声道:“因是听说苏员外郎能去江浙,所以…”坚决不让他辞官。

皇帝嗤笑了一声:“这等妇人,还痴心妄想什么。”江浙那边事刚平定,再派去的人谁敢胡乱伸手?别说索贿了,只怕按例的孝敬银子也没人敢拿。这妇人连这都看不清,若是让苏家居于高位,还不知这等无知妇人能做出什么事来。

“说是怕辞了官,女儿在婆家被看轻…”妇人眼中也只有这些儿女事,还能看见什么长远不成?

皇帝再次嗤笑:“怕是以为朕叫他们离京,是为了压制苏氏罢?”

平安默然。前头那些都是借口,苏夫人确实是以为苏美人彻底失宠,所以才死死巴着丈夫这个小小的官儿不放,生怕这一辞官,一家子就成了平民百姓,连带着儿女也永世不得翻身了。

也难怪。似苏家这等人,当初将原配之女扔在家乡不管不问,后来赶上选秀又想送女入宫,不就是为了博些富贵?如今富贵不成,原有的官儿反也要丢了,又如何甘心呢?苏员外郎好歹还明白些儿,知道皇帝的意思不容违拗,这苏夫人就看得没这么清楚,大约只当是丈夫的意思,自是要闹了。

皇帝并不理睬苏夫人,只管说苏员外郎:“催一催。教书育人乃大善之事,朕私库里出白银千两,黄金百两与他,往闽地去好生建个书院,若能培育些人材,便是他的大功了。”

“是。”平安连忙答应,心里也暗暗吃惊。皇帝私库里出银子建书院倒也罢了,可这般出钱,便是送名声给苏家。如此看来,苏美人只消举止得当,这条路自有皇帝给她铺下,竟不消自己出力去争了。

皇帝抬眼看了平安一下:“银子,朕是出了,可这都是用来建书院的。若是有人敢挪用一两半钱,朕绝不留情。”他选中了苏氏的人品,可绝不容许苏家来拖后腿,若是苏氏之父竟是个糊涂不堪的,那就只能弃了他了。或病或死,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王平那里,叫他仔细着伺候,能诊出男女的时候,告诉朕一声。”当然,苏氏也得生下皇子才好。不过,即使她生不出皇子也无妨,梅皇后无子,照样能稳居中宫,这个位置,看的不是能否生育,而是人品。

平安再次躬身答应,心中暗想,只要苏美人生下皇子,这事儿怕就大局已定了。想到如今还在长春宫盼着东山再起的梅贤妃,在景阳宫疯疯癫癫的袁昭仪,还有在永和宫百般盘算的许婕妤,以及在玉泉宫苦心打理宫务的顾充媛,平安不由得暗暗叹息——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话虽不大合适用在这里,却也是极准的了。

“这事定下来,朕也免去些心事。”皇帝将喝空的粥碗放下,“皇后是朕的结发之妻,民间有妻孝一年之说,朕不说服孝,单为了皇后一片公心,一年之内也不可提立后之事。你与我瞧着,谁若是在这时候不安分,就叫她去庙里给皇后诵经祈福罢。”

这说的庙里,可不是指宫里专门诵经祈福用的宝华殿,而是远在宫外的皇家寺庙了。只有皇帝去后,未曾生育的嫔妃才会去那里,青灯古佛度过后半生。若是有人去那里诵经,其实就跟进了冷宫没什么两样了,只不过名声上好听些罢了。

平安不敢出声。自皇后去后,皇帝本来心情极差,又赶上西北这场战事。他不禁也从窗户里向西北的方向望了望——但愿沈少将军快些将北狄人赶出边关,得胜归来罢…

☆、第182章 已定

虽然北狄人是九月底退出边关的, 但沈云殊却并没有立即归来。

十月底,西北军入京献捷, 领头的却不是沈云殊,而是西北军的一名将领,此人在此次大战之中手刃北狄两名大将,其功列于第一。

献捷队伍入京的那天, 沈家包了沿途最好的一家酒楼里视野最宽阔的房间,却没有看见沈云殊, 不免都有点儿失望。不过沈云殊虽未回来, 九炼却先回来了,人黑了一层瘦了一圈儿, 乍看像块炭头,精神却是极好。

他从门外进来, 干脆利落地单膝点地行了个礼:“大奶奶安好?”

许碧险些没认出人来:“怎么——”

一边的知雨更是吓了一跳:“你怎么成这样子了?”

九炼抬头嘿嘿一笑,露出一排白牙:“西北那边日头毒风沙大, 晒黑了点儿。”

“何止是黑了。”知雨眼圈一红,“还瘦了好些呢, 这都不成人样了…”

许碧不由得抚额。九炼确实瘦了, 因为又晒黑, 就显得更瘦, 再加上穿了一身不起眼的短褐, 风尘仆仆,看起来确实跟当初在京城时的模样判若两人,但看他精神奕奕的样儿, 怎么也不至于“不成人样”啊。知雨这就把眼圈红了,全不是从前一言不合就怼人的模样了,这里头,怕不是有点情况吧?

九炼原本满面笑容,看见知雨红了眼圈,也有点慌了手脚:“哪里就不成人样了…这,军中自然比不得家里自在…”

“好了好了。”许碧轻咳一声,“是黑瘦了好些,可见在外头吃苦了。”

知雨这才猛醒自己失态——大奶奶还等着听大爷的消息呢,她倒在这里先絮叨上了——若说九炼黑瘦得不成人样,更不知大奶奶要如何担心大爷了。她连忙抹了抹眼角,强笑道:“都是奴婢糊涂了,到底是打仗呢。大爷怎么不见,倒是你自个儿先回来了?”

九炼笑嘻嘻道:“北狄被咱们打得溃不成军,又想退回关外去休养生息了。大爷哪容他们这般自在,已经派了沈七他们几个往关外去,务要借这机会挑得北狄那些人自己争夺起来,然后咱们趁乱,再打他一仗!”

“还要打?”许碧吃了一惊,“不是今儿都献捷了…”

“那是大爷的障眼法。”九炼嘿嘿一笑,“北狄人也以为,咱们献捷,这仗就是打完了。他们想得美呢,大爷对外说是受伤不宜挪动,要在西北就地静养,其实我回来的时候,大爷带着五千精骑已经出关去了,还有两万人在后待命——这一回,咱们非打北狄一个落花流水不可,教他们十年八年的,也不敢再想进犯边关!”

许碧怔了半晌才道:“原来——”原来如此声势浩大的献捷,居然是沈云殊的轻敌之法。

“那你怎么回来了?”知雨刚才还心疼呢,这会儿又不满意了,“大爷的仗还没打完,你倒回来了?”

九炼叫屈:“我也想跟着大爷,大爷不肯。生怕别人回来说不清楚,又叫大奶奶担心,死撵硬赶的,就把我给赶回来了。”跟着大爷打北狄人多解气啊,而且还有军功。瞧吧,等五炼这一趟回来,必定就要升做将校了。

不过,他也积了些军功的,而且大爷说得对,边关离京城千里迢迢的,便是再有书信来往也不方便,大奶奶必是要担心的,还是他回来说得清楚。再者,大奶奶身边也总要有得用的人才好。横竖他也是胸无大志,只要一辈子跟着大爷就行,那军功倒也不必太多了。

再说——他也想回来看看知雨这丫头不是?别看这丫头平日里凶巴巴的,今儿见了他倒抹起眼泪来,可见还是心疼他的…

九炼心里美了一下,只听许碧问道:“大爷可好?”便连忙把心思收起来,规规矩矩地道:“大奶奶放心,我和五炼在营里一步不离地跟着大爷的。”

知雨撇撇嘴道:“你们两个粗心大意的,哪能照顾得周到…”

许碧叹道:“军营之中,有人伺候已经很好了。我说的也不是这个。”

九炼见话绕不过去,只得抓抓头道:“小的不敢瞒大奶奶,大爷是受了几次伤,不过都是皮肉之伤,并不要紧的。”

他指天誓日,许碧虽然有些失望,却也忍不住笑了:“罢了,我自然是信你的。”沈云殊能领军出征,自然不会是身负重伤。武将征战,岂有不受伤的,只要不是重伤,便是大幸了。

九炼见许碧笑了,才松了口气,小声道:“大爷这回,其实也是有意为之。虽说献俘是个障眼法儿,但等这仗打完,大爷也不会立刻回京领功。大爷叫我回来跟大奶奶先把这话说明白了——大爷说,功高便忌震主。”

许碧默然,知雨已经骇了一跳道:“咱们家…现在就…”

九炼忙道:“现在也不至于。可大爷说了,防患于未然,何况这朝堂上盯着咱们家的大有人在,从前有袁家,如今袁家没人,怕是有人巴不得把咱家抬得高高的,好叫皇上瞧着扎眼呢。虽说皇上对大爷信任,可毕竟有这一回的事——大爷说,不能等到咱家到了高处下不来的时候,才知道要收敛…”

他把声音又压低些,道:“尤其这会儿,中宫空悬呢…”

许碧点了点头。

皇后过逝已有百日,民间已脱孝去白,亦不再禁婚嫁鼓乐。可皇宫之中,到此时哀悼之色仍未去呢。

确切点儿说,是皇帝的哀悼之心未去。交泰殿里仍是一片素白不说,就是他本人,衣裳也仍是素色,大红的常服都不再穿了。

因有他示范在前,宫中妃嫔们也不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宫人们更是一片青绿,连点色彩鲜艳的绒花头绳之类都不敢扎。眼看着就要到年下,宫里头却是半点喜气都没有。

朝堂上倒是有几个御史,在皇后七七之后就上表提出立后之事,却被皇帝骂了回去。说西北战事未平,宫里太后卧病,这些御史不想着为君分忧,却只知在后宫事上打转云云。骂得两个御史不敢吭声,再也没人敢提这事儿了。

不过,随着西北大捷,立后之事是早晚会再提起的,毕竟中宫无主也不相宜。但只要说到立后,就必然再生波澜,尤其是沈家,因有梅许两家姻亲,是再逃不过的。

虽说都是姻亲,但到底许家近些,承恩侯府还隔了一层。再者当日皇长子获救,皇次子却未能幸免,已经教有些人流言纷纷了。这个时候沈云殊把献捷的风头让给别人,瞧着是少了些风光,却避开了风波。

“且后头若是赢了,那才是大胜呢。”九炼笑嘻嘻地道,“大爷可是说了,必要给大奶奶挣个一品诰命回来才行呢。”

许碧不禁一笑:“只要他凯旋而归,什么一品二品的,随便得一个也就罢了。”

知雨也凑趣笑道:“瞧大奶奶说得轻易。也就是咱们大爷有能耐,换了谁家的太太奶奶们敢这般大口气的。”

几人正说着话,忽听外头又有些乱,片刻后琉璃拉了脸进来:“大奶奶,宫里头袁昭仪没了…”好生晦气啊,西北才大捷,袁昭仪就没了。这么说,倒幸好献捷的不是她家大爷,要不然这里才献俘呢,那头宫里娘娘没了,你说扫兴不扫兴?

“袁昭仪…”许碧轻轻一叹,“果然也没了。”只是没想到,会恰巧在今天。

“这死得可真是…”知雨小声埋怨了一句,“眼看要到年下了,又是西北大捷的时候——大奶奶还得进宫去吊丧,幸好这胎已是出了三个月了…”

“什么出了三个月?”九炼耳朵尖地听见了这话,“大奶奶莫非…”

知雨嗔他一眼:“就你多话!这也是你该问的?”

九炼不服气道:“这是大喜事,要是在营里,大爷得请弟兄们吃酒呢。”说完又喜滋滋地道,“大奶奶怎么也不告诉大爷?”

“怕他担心。”许碧倒不似知雨这么忌讳,正如九炼所说,这是喜事,怕什么人知道呢,“再说,原想着等他回来,给他个惊喜。”

“那小的也不说。”九炼嘿嘿笑道,“等大爷大胜归来,可就是双喜临门了。”说着又有些担心,“那宫里丧事…”

说起来,若是平常人家,许碧有孕是不宜去灵堂的,丧家也不会让她去。但袁胜兰位属九嫔,不是低位嫔妃,她死了,许碧是必得入宫致丧的,虽远比不得为皇后哭灵那般隆重,却也少不得要劳累。

许碧倒不担心:“如今宫里头已经平静了,又没人算计我,进宫走几趟算不得什么。”她也想去看看苏阮呢。

比起交泰殿至今还铺白挂素,袁胜兰去世,景阳宫的铺陈也就像是个应个景儿;就连来吊唁的诰命们哭得都毫无热情。

不过这当然是不会有人计较的。这个时候,谁还会哭袁氏呢?真要哭得伤心,那才容易出问题呢。

许碧只在灵堂里呆了一会儿,就有个宫人悄悄走到她身后,低声道:“二姑娘,婕妤请您过偏殿去说说话。”

这宫人正是知韵,瞧着容色有些憔悴,身上穿戴得更是简单,远不如当初在许家做大丫鬟时体面。许碧起身跟着她往偏殿去,淡淡道:“婕妤娘娘和皇长子殿下可好?”

知韵勉强笑道:“都好。娘娘也是怕大家惦记,才请二姑娘过去的。”好什么呀?真要是好,许瑶又怎会在这种时候叫她来请许碧呢?

说起来,知韵如今是真后悔了。早知道入宫竟是这样,她当初何必费力去顶替知香呢?这一转眼进宫也三四年了,许瑶还只是个婕妤,而她更没得皇帝多看过一眼。眼看年纪已经满了二十岁,若在宫外,这会儿已经要准备放出去嫁人了,而她却还遥遥无期——宫人得到三十才能出宫呢,那会儿青春已逝,出去了能做什么?

于今之计,也只剩下许碧这一根救命稻草了。知韵这会儿过来,都觉得心里惴惴的——真是风水轮流转,想当初她这个大丫鬟在这位庶出的二姑娘面前都能抬着下巴说话,如今却…只但愿二姑娘别记她的仇才好。

许瑶也是神色有些憔悴,但精神却比知韵要好些,见了许碧便起身相迎:“这天儿是更冷了,灵堂上四处漏风,妹妹没冻着吧?快喝杯热茶。”

许碧接了茶却没有喝:“一会儿还得回去,若喝多了不大方便。”

许瑶轻嗤了一声:“有什么不方便的。妹妹不会真当袁氏还是正经的昭仪娘娘吧?我跟你说,她是自缢的。”

这倒算是个大新闻了。嫔妃按例是不能自戗的,否则家族亦会坐罪,更何况是在西北献捷的时候呢。

“她就是要给皇上、给沈家添些不痛快。”许瑶冷笑,“早不死晚不死,偏听说西北大捷就自缢了,分明就是寻晦气呢。”她往许碧身边挪了挪,低声道:“说起来,我还一直没机会向妹妹道谢——皎哥儿,若不是沈大人,只怕也会跟着皇次子去了。若是那样,我可就真的没活头了…”

她说着便拭泪,眼角余光却瞥着许碧,犹犹豫豫地道:“只是,我也听说梅家散布的那些话…沈大人冒着生命危险潜进宁寿宫救驾,却被诬有那等小人心思——都是我连累了妹妹。”

许碧淡淡道:“大姐姐既然知道那都是谣言,就不必再提了。皇上英明,自然不会相信此等谣言,也就说不上连累什么的了。”

许瑶叹道:“妹妹你也太实在了。皇上如今自是不信的,可那到底是皇子呀!若是有人天天在皇上面前调唆,日子久了,难保皇上心里不会有些不快。尤其如今——妹妹纵不防着功高震主,还要防着有小人嫉妒呢。”

许碧笑了一笑:“多谢大姐姐提醒。只是我家大爷不过是尽武将职分,也立不下什么震主之功。”

许瑶心里暗急,不得不道:“妹妹怕是有所不知,从前有袁家比着,沈家自然是功劳越大越好,如今可就不同了。我不瞒妹妹,梅家用这事儿大做文章,皇上可未必就——单看那梅氏给我的皎哥儿下泻药,皇上还要保她,妹妹就该知道,她日后怕是还能东山再起,那时候,妹妹就不怕她对沈家不利?”

许碧微微笑着瞥了许瑶一眼——终于把真话说出来了,哪里是怕沈家功高震主,不过是怕梅贤妃东山再起罢了。

说起来,皇帝如今的这一番作派,若不是许碧知道梅皇后身亡的真相,怕也要以为皇帝是要保梅贤妃了,倒也难怪许瑶着急。

“依我说,雷霆雨露莫非君恩,我劝大姐姐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就好,莫生妄心。大姐姐进宫也好几年了,一直都过得不错,何不就这样顺其自然呢?”许碧到底还是点了几句。实在是她与许家不可能完全剥离开来,许瑶若是能安安分分地过日子,对她自己好,对许家好,对沈家也好。

“妹妹这话,我听不明白了。”许瑶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在她看来,如今这是她唯一的机会了,只要能压倒梅贤妃,这满宫里还有谁是她的对手?可听许碧的口气,竟是根本不打算支持她的。

“妹妹该不会是想着还有苏美人吧?”偏殿之内再无别人,许瑶也顾不得再委婉了。许碧进宫少,这次若不把话说透,下次又不知是何时了:“我知道妹妹跟苏氏交好,可再交好,那结拜姐妹总不如亲姐妹。再说,妹妹难道不知道,苏员外郎如今已经辞官回乡了?”

这件事许碧当然知道:“那大姐姐知不知道,苏员外郎是要回乡里开书院,教书育人的?”

“开,开书院?”这个许瑶还真不知道。许夫人回家去与许良圃商量,但还没等许良圃想法子托人让苏员外郎去江浙呢,苏员外郎自己就递了辞官的折子,很快就收拾东西,带着家小离京了。

按说这种辞官的奏折,倘若是朝廷看重的,皇帝必要驳几次的。苏员外郎这官职实在太低,但他有女儿在宫里,还生了公主,如今又再次有孕。就算看在苏美人面上,皇帝那里也要过问一句的。

结果皇帝连一句话都没说,吏部就按部就班地将辞官的手续一走,打发了苏员外郎。如此,人人都在私下里议论,说苏美人怕是委实不得宠,否则苏员外郎何至于这几年并无寸进,如今又走得这般迅速呢?

甚至还有人猜测,皇帝就是怕苏家恃着苏美人肚里的龙胎,再闹出什么事来,所以才干脆把他们打发走的。

许瑶也是听许夫人说了此事,才彻底将苏美人抛在了一边,可听许碧这样一说,这里头竟似还有蹊跷?

“是皇上说,教书育人,百年之功。”许碧意味深长地道,“为国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胜于机关算尽。”

“我不信!”许瑶脱口而出,“不过就是回乡开个书院罢了,有什么了不起!”

许碧收了笑容,淡淡地道:“若是大姐姐能让老爷也辞官返乡去开书院,那这事确实没什么了不起的。”

许瑶顿时哑了。许良圃怎么肯?这几年他于仕途之上无寸进,已经十分失望了,因此这次才肯如此卖力地安排苏员外郎之事,就指着许瑶能心想事成,他便可扬眉吐气。若说要他辞官,便是为了女儿的前程,怕他也是不肯的。更何况,如今看来,便是许良圃也辞官,怕也只是东施效颦,未必能成的。

许碧轻轻把手里已经凉掉的茶放回桌上:“大姐姐好生过日子,一生平安富贵可期,何必又多做他想?我知道大姐姐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此事乃是皇上乾纲独断,并无别人置喙之处,我劝大姐姐,别只知道算计了。”皇帝若是能任人算计,如今袁太后也不会倒了。可笑许瑶这些小心思,自以为明白,殊不知看在皇帝眼里,怕是只觉得可笑呢。

许瑶眼睁睁看着许碧出了偏殿,只觉得双腿发软:“难道,难道皇上早就瞩意——这怎么可能!”不过是苏氏运气好,偏偏在这时候有孕罢了!可是,可是若真如此,苏员外郎又偏偏在此时回乡开什么书院,难道真是他自知前程难进,心灰意冷回家去了?

“娘娘,不,不会的——”知韵在旁听了两人的话,脸色也是难看得很,“依奴婢看,不过是沈家不想参与此事罢了…”早知如此,当初真不该争着进宫啊…

许瑶苦笑。若是沈家不想参与立后之事,她还有什么指望?难道指望许良圃吗?

“如此看来,怕是,怕是…日后,我只守着皎哥儿过日子就是了…”

许碧却不管许瑶想了些什么。若许瑶真能安分守己,那是她的福分;若是不能,那也是咎由自取。大约她直到如今都还不明白,当初她入宫的方式,就已经决定了她日后的前程。只盼她不要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看在皇长子份上,皇帝也会让她如顾充媛一般,平安一生罢了。

“大奶奶小心脚下——”知雨扶着她,还有些担忧,“大姑娘只怕是想不通的…”

许碧笑了笑:“这是皇上的后宫。”袁太后大势已去,大约过不了几年就会“病逝”,后宫尽归皇帝之手,许瑶那点子小聪明,又能做什么呢?

“别管这些。今儿回去,得把大爷那件棉袍做好。”许碧抬头看看有些阴沉的天色,“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下雪,等大爷回来天气只怕好冷了。还有元哥儿的衣服,再给他添件小斗篷。”

“也是。”知雨连忙道,“这些事要紧呢。”至于许婕妤要做些什么,又关她们什么事呢?

“是啊,还是这事要紧。”许碧微微一笑,“现在,只等大爷平安回来了…”

☆、第183章 归处

十一月里, 沈云殊踏着京城的第一场大雪归来。

许碧带着元哥儿迎到二门,只见梅花般的雪片之中,一人身披玄色大氅, 从外头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一看见她和元哥儿, 胡茬未净的脸上就露出了两排白牙,看起来特别显眼。

“黑了,也瘦了…”许碧拉住那双粗糙却掌心滚热的大手,喉咙里居然有些哽咽, 半晌才能说出话来。

“打仗嘛…”沈云殊嘿嘿一笑,转头问乳-娘怀里的元哥儿, “儿子还记得爹不?爹抱抱。”

元哥儿用怀疑的小眼神看着他,直到沈云殊伸手,才一扭头:“臭!”

“臭什么臭!”沈云殊哭笑不得, 一把把他提进了怀里, “你爹才进宫面圣回来,早沐浴更衣过了,怎么会臭!你才是个臭小子呢!”

元哥儿用胖胖的小手捏住自己的小鼻子:“臭臭的。”虽然这么说,他可也并没拒绝沈云殊抱他, 反而咯咯笑了起来。

“这小子学坏了吧?”沈云殊好气又好笑,随手把他往空中抛了两下, 引发了元哥儿更大的笑声,也不嫌他臭了,抱着他的脖子直叫:“还要, 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