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日,从一介村野贱民升任三品朝廷武官,这也太得相国厚爱!

暮青对满朝或敌意或巴结的目光视而不见,她心如明镜,元相国昨夜回宫见了太皇太后,两人既然将这水师给了她练,必有后事安排。她看着风光,实则险路在后。此事韩其初早就料到了,无论如何说,她得了水师都督一职,后事随不随元相国之愿便是她的事了。

水师之事没有出乎暮青意料,但朝中的第二道圣旨她却没猜到。

她看到太监捧了两道圣旨入殿,还以为另一道会与查察假勒丹神官的事有关,却没想到圣旨一展开,说的却是选后的事!

皇帝登基近二十年,后宫无妃,亦无龙嗣,太皇太后为大兴江山社稷着想,下旨于朝臣家中择贞静贤淑、温庄恭娴之女为后,另聘四妃,入主后宫,为皇帝绵延子嗣。

旨意一下,满殿皆静,不同于水师一事的哗然反应,金殿之上静得诡异。

暮青抬头,与步惜欢的目光遥遥相撞。

她看见步惜欢倚在御座里,笑意虽懒,眉宇间却有淡淡厌倦神色,便知道选妃立后是太皇太后的懿旨,并非他心中所想。

她看见满殿文武面有避忌之色,便知百官避忌的是步惜欢十三岁时虐杀宫妃之事,无人想让女儿入宫,也无人想让女儿成为傀儡帝王或者日后的废帝后妃。

所有人的心思都在脸上写着,她看得出来,本该心如止水,却不知为何罩了阴霾。

昨晚还想着此事,今早就来了,竟然这么快,这么快…

步惜欢遥遥望着暮青,见她看了他一眼便低下头去,还是那冷淡的神色,拳却紧紧握着,眉眼间似压着阴霾。男子眸中忽然便起了亮色,扫一眼宫人捧着的圣旨,眼底欢喜淡去,生了寒凉。

这一日,何时退了朝暮青都不知,有人拍了下她的肩膀她才回过神儿来。

“想什么呢?”元修笑问,他知道她不许他拍她,但唤了几声她都没反应。

暮青往四周一看,见赵良义等人正围在她身边,金殿上已散了朝,百官聚在一处低低私语,一些王公望来,有敌意的,有和善的,一些人聚来向她道喜。

“恭喜都督,连升两品,可喜可贺!”

“都督年少有为,他日必成朝中脊梁!”

“江北无水师,都督乃水师第一将,日后可要辛劳了。”

朝官们寒暄不断,虽然昨夜宫宴上已知暮青待人疏离,不喜寒暄,但她是元修旧部,与元家搭着关系,更何况元修还在此处,即便腆着脸也是要道喜示好的。

“多谢。”暮青果然没有多余的话,只简单谢过。

朝官们见了却觉得稀奇,还以为会遭一顿冷嘲,赵良义等人在旁边看着直笑,这小子虽然面冷嘴毒,但也不是对谁都如此,但凡她嘴毒,总有缘由,但这要相处的时日久了才会知道。

元修道:“你和他们先回去,我递了牌子去后宫,要拜见下太皇太后,水师练兵之事回去我再与你说。”

他早知朝中有建立水师之意,他肯将那些江南新军带回来便是觉得此事可行,江南何家独大,皆因江北没有水师,长此以往对社稷不利,江北是该有水师了。

这么多年来,江北水师没建起来原因颇多,他此番回朝不知待多久,心里还是想着回西北戍边,原想着便是不能亲自练一支水师出来,也要为这支新军在朝中挑个靠谱的都督,没想到这水师都督一职竟落到了她身上。

她升任江北水师都督,日后随他回西北戍边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听到圣旨的那一刻,他心里有些失落,但又觉得这支江南新军跟着她比跟着任何人都好,那种既欢喜又失落的心情难以排解,只想趁着同在盛京的日子多陪陪她。

她虽出身江南,也识水性,但未必懂得练兵,他教教她也好。

“好。”暮青点头便应下了,随后便与赵良义和王卫海等人一同出了宫去。

“你小子,这么快就成了西北军旧部了!”赵良义在出宫的路上打趣暮青,偷偷拐了拐她,挤眉弄眼,悄声道,“唉,大家都是兄弟,过些日子你出城练兵,把兄弟也带上呗?”

盛京虽好,却不如军营里自在,才刚回来,他们就想念西北了。

王卫海听了眼神一亮,忙去搂暮青的肩,“对对对,二蛋兄弟,把咱们都带上!”

暮青见他俩又拐又搂的,三两步便躲开,冷着脸道:“去就去,别动手动脚。”

这话即是同意了,赵良义等人忙着高兴,都没再打趣暮青不许人碰的事,而是在边走边说起了水师练兵之事。

“江北的水可比江南冷得多,待春暖雪化了,大军恐怕只能在船上待着,还下不了水。”

“畏惧水寒,可练不出精军来,咱们在西北时也没怕大漠日头烈不是?”

“朝中只给一年时日练兵,来年就要阅兵,也不知想江北水师练出个什么样子来。”

“能练出什么样子来?也就是个能给朝中那些糊涂官儿瞧瞧的样子。大泽湖怎能跟汴江比,船下了水,连个浪都没有,能指望在湖里练出的兵到江上打仗?”

“可眼下只能在湖里练,何家绝不会允许江面上出现江北水师的。”

“那江北水师可就难练了。”

赵良义和王卫海在后头聊着,暮青独自走在前头,话听到了耳朵里,却没进到心里,她心里空落落的,一路想的都是那选妃立后之事,不胜心烦。

回了府中,听闻暮青领了江北水师都督一职,阖府大欢,杨氏喜道:“日后不能再叫将军了,该改叫都督了!”

刘黑子笑道:“得跟侯爷说一声,咱们府门上那左将军府的匾额可不用做了,得改成都督府!”

石大海道:“这事儿俺去跑腿!”

刘黑子平时在府里负责都督的起居,他腿脚不便,这跑腿的事儿他揽下了。

崔远带着崔灵崔秀两个小姑娘给暮青道喜,“恭喜都督。”

暮青只点了点头,韩其初见她似有心事,练兵之计便未急着跟她说。果然,暮青只喝了盏茶便说昨夜没歇好,回了后院阁楼。

这一歇便歇到了午后,元修来了府里。

“街上热闹着,我带你们都督去街上逛逛。”

“我们都督昨夜没歇好,还歇着呢。”月杀脸色不好看,一口回绝。

元修一愣,这才想起昨夜暮青又是断案又是守岁的,今早又起早上朝,定没睡多少时辰,这才道:“好,那改天!”

改天也不行!

月杀冷着脸,话没说出口,元修已转身离开。

刚走两步,听后头暮青的声音传来,“不必改天,就今日吧。”

元修回身,见暮青披了大氅从阁楼里出来,不由面露喜色。

月杀的眉头却拧出了个疙瘩,问:“你不是歇着了?”

连午饭都没吃!

“醒了。”

醒得真是时候!

月杀瞪了暮青一眼,眼神冷嗖嗖,见她戴了风帽便与元修往前院去,只能跟了上去。

暮青昨晚与元修说好了,改日对他说说微表情的事,今日她心中烦闷,在府里睡不着,看医书也是入眼难入心,不如与元修出去,反正约好了,早说晚说都一样,不如就今日。

一出府门,门口停了辆马车,那马车乌篷素帘,普通得很。

月杀一掀帘子,见里面有些窄,问:“这马车是给我们都督一人坐的?”

元修有些尴尬,道:“我和你们都督在京中风头太盛,骑马去街上,若被人认出,终是不便,不如乘车。”

盛京门阀士族府上的马车皆有家纹,帘上有府字,车后插彩旗,骏马铁面套子上烙着家纹,百姓一看马车便知是哪家府上的,远远的就会让路。

但他今日带着暮青出去可不想有这架势,骑战马乘华车很容易被人认出来,若是被百姓认出来倒也无妨,若被盛京一些士族子弟认了出来,可就扰人了,因此他只能找了辆普通的马车来。

暮青没那些娇贵习气,不嫌马车窄小,上了马车坐好后,元修也钻了进来,放下帘子前对月杀道:“你家都督晕车,驾车慢些。”

月杀死死盯着帘子,恨不得戳出个洞来,他堂堂刺部首领沦落到给那女人当车夫也就罢了,现在还要给对她图谋不轨的登徒子当车夫!

“驾!”月杀冷喝一声,鞭子往马身上一抽,那马便直往外城而去。

盛京有外城内城之分,百姓皆住在外城,出了城门便见街上热闹繁华,暮青挑开帘子瞧了眼,见街上人挤着人,鲜花佛香、胭脂钗环、茶点小吃,叫卖声不绝于耳。

元修的亲兵与月杀一同驾着马车,挤过两条街,在一家茶楼前停了下来。

那茶楼临街而建,暮青下了车来见茶楼里宾客满座,茶香沁人,不由问:“这茶楼煮的是什么茶,怎闻着有些香松味儿?”

元修闻言惊诧的看了她一眼,失笑道:“什么鼻子!”

今日佛香茶香脂粉香飘了满街,她竟然还能闻出香松味儿来,鼻子这般好使定是属狗儿的。

“看上头。”元修道。

暮青随即抬头,见茶楼三层,梨木匾额,草书三字——望山楼。

“望山楼是百年老字号,我少时常来,这匾额上的字是我五哥写的。我五哥也是家中嫡子,乃我爹的原配夫人所出,他身子弱,未曾出仕入朝,但擅书画印雕,乃当朝七贤之一,常有文人墨客来望山楼里相聚,煮茶吟诗,谈古论今,诗兴大发时便提笔而书,墨多用茶楼里备着的香松老墨,那些诗画也多不带走,大多赠了店家,店家便裱挂在茶楼里,时日久了这茶楼里新茶香老墨香,总有股子在别的茶楼闻不见的舒心气味儿。”

元修爽朗一笑,依旧能让人想起西北的炎炎烈日,大漠热浪般的风。

暮青道:“这茶楼的老板倒有生意经。”

文人墨客对笔墨纸砚要求颇高,这香松老墨可不易得,用了人家的好墨,自不好意思把书画带走,留在茶楼里挂着,一可供茶客观赏,二可提高自身的名气,三可为茶楼聚些人气提高名气,这等双赢的事那些文人也愿意。这茶楼老板舍了些墨钱,但得到的也不少,倒是有生意经。这不由让她想起在汴河时去那春秋赌坊,魏卓之经营那赌坊也颇有生意经。

说起魏卓之来,倒是有些日子没见了,他也算西北新军里的人,这次也跟着回了盛京。他虽是传令官,却与他们孤军深入过狄人部族,立过军功,虽然没能当殿受封,但也定升了职,想来过些日子回营便能见到他了。

“改日得闲,我带你见见五哥,我在家中只与五哥说得来话,他为人谦逊,很好相处,没京中士族子弟的那些习气。”元修道。

是吗?

暮青抬头望着那匾额上的草书,那字如狂风,可不似一个谦逊之人的字。

她没想到元修的母亲竟非元相国的原配夫人,她只知道从未听说过相国府里还有别的嫡子,一直以来,民间都道元修乃相国府唯一的嫡子,这位元家的五公子不为人知,身子又不好,一腔意难抒,皆付诗画中。

见字如见人,此人至少是个有抱负的人。

“走吧,先进去。”元修看了看身后,暮青这才发现两人在茶楼门口站的有些久,已有不少路过的百姓注意到了两人。

暮青整个人罩在大氅里,紫貂贵重,寻常人披不得,元修那容貌和一身男儿气太过扎眼,两人在茶楼门口站了会儿,身后便有路过的百姓驻足围观了。

暮青拢了拢风帽便与元修进了望山楼。

元修与暮青速去了三楼,进了东面最末的一间雅间。盛京茶楼素讲局面,雅间里正中挂着幅大兴名家吴子贤的画,画的是七贤竹林煮茶论道之景。暮青到了桌前坐下,见这雅间前可望天井大堂,后可瞧古街繁景,西边还有面窗子,位置颇佳。

元修走过去推开那窗子,笑道:“你瞧。”

暮青抬眼望去,只见窗外远山花林,有一古寺在半山间,钟声悠悠,山路蜿蜒,百姓如潮,因盛京城墙颇高,只能望见半山。但半山已见人间繁华,怪不得这茶楼要叫望山楼。

这时,外头有人敲了敲门,进来的人年纪打扮却不像小厮,应是茶楼老板。

望山楼的老板见到元修一脸惊喜,忙行礼道:“哎呦,侯爷,十年未见,小的都不敢认您了!”

元修哈哈一笑,把那人扶了起来,道:“认不出我来,倒给我留了这老地方。”

“瞧您说的,小的自打听说您要回京,这间雅间儿就没再让人进来过了,小的就知道您得了闲定会来,连这画都翻找了出来给您挂上了,这屋里就跟您十年前常来时一样!”

元修又一笑,拍了拍那老板的肩膀,道:“既如此,我喝什么茶你一定也记得,老样子!”

“好嘞!”那老板欢天喜地的应了,忙出了门去沏茶了。

人走之后,元修才在桌边坐了下来。

他一坐下,暮青就问:“说吧,你遇着什么烦心事了?”

------题外话------

最近看见评论区打兼职广告的比较多,提醒姑娘们一下,别相信那些广告,都是骗钱的。

第三十三章 察言观色

元修一愣,随即摸了摸鼻子,低头含糊道:“哪有。”

“撒谎的时候别摸鼻子。”暮青淡道,男人撒谎时,会释放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引起鼻腔内细胞肿胀,鼻子不适,便会下意识去摸,一摸就露馅了。

“尤其别摸鼻子的同时把视线避开。”暮青接着道。

元修是坦荡男儿,实在不适合撒谎,他不但摸了鼻子,还把视线避开了,鼻腔细胞肿胀加视觉阻断,没什么比这更容易看出撒谎来了。

“我来猜猜看,你隐瞒的是何事。”不待元修反应过来,暮青又接着道,“一般来说,低头避开视线,不敢直视对方,多恐惧或者羞愧之时,你肯定不是因为前者。那么来猜你为何会羞愧,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我撒谎你觉得有愧,二是你做了对我有愧的事。”

暮青一直望着元修的神情,以她对元修的了解,她本以为是第一个原因,但问过后她便愣了,“你做了对我有愧之事?”

“没有!”听闻此话,元修猛然一醒,想也不想便急切否认。

“嗯。”暮青淡淡应了声,元修否认时神情急切,且身体同时前倾,语言、神态、动作皆在同一时间完成,没有作假,他这句话是真的,“那说说吧,出何事了?”

他并未做出对她有愧之事,但还是觉得对她有愧,究竟是何事?

元修见暮青信了他神色才松了些,但听闻她问何事,顿时又觉得难以开口。

“你不想说可以不说。”暮青道,元修不是她的犯人,那是他的私事,他有权不说,“我对你说这些只是要告诉你,这便是察言观色之法。”

元修怔怔看着暮青,不知该说什么。他带她来望山楼,一路都未提过心情烦闷,她却看了出来。他只说了句没有,她便把他的心思都看透了,他也知这大抵便是察言观色之法了。但他今日心中因事烦闷,方才被她看破心事又惊又奇,此刻又怕瞒着她她会生气,诸般情绪,一时不知如何自处。

“你看那楼下那孩子。”暮青瞧出元修颇有压力,便转移话题,望了眼楼下。

元修循着她的目光望去,见她正望着茶楼的天井大堂,大堂里茶客满座,茶香袅袅,小二穿梭在各桌茶客间,闲聊的,唱曲的,吆喝声,声声热闹。大堂里正中那桌旁坐着个幼童,约莫三四岁,父兄喝着茶,他也有模有样地坐着,面前放着盘点心。那幼童肥短的小腿儿还够不着地,踢踢踏踏的,煞是可爱。

“他不想坐着喝茶,他想去街上玩儿。”暮青道。

“你怎知?”元修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看见他的身体了吗?他的身子向外侧着,朝向茶楼门口,他的腿脚虽还够不着地,但你瞧他的脚,踢动时也脚尖也转向茶楼门口。我所说的察言观色,所察之事并非仅指面色神情,也包括肢体动作。人虽然会撒谎,但神态和身体却很诚实。很多时候,在你想一件事时,还没有说出来或者去做,神态和动作已经可以先反映出你的想法了。”暮青如此说,元修很难一下子便听懂,但令他瞠目之事下一刻便发生了。

那幼童不耐地在椅子里挪动,明显想要下去,并对父亲道:“爹爹,宝儿要街街。”

孩童声音稚嫩,被大堂里热闹的人声遮了,却逃不出元修的耳力。他震惊地看向暮青,见她还望着天井大堂,待他再向大堂望去时,那幼童的父兄已起了身,那父亲笑着抱起孩子,将茶钱放在桌上便带着幼子到街上玩耍去了。

“你再瞧那两个跑堂的小二,他们两人有私怨。”这回暮青不待元修问,便指给他看,“瞧见他们两人到掌柜处取茶时的样子了吗?两人取茶时都往对方相反处侧着身,明明中间无人,两人端了茶可以打个照面再走,却偏偏要背身而行,就像不愿看见对方。”

元修瞧着皱起眉来,或许是凑巧呢?

暮青瞧见元修的表情就知他在想什么,道:“一次是凑巧,次次如此就必有问题。”

她以前选修心理学时,常去公共场合观察人的行为表情,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今日一进茶楼她就注意到那两个小二了,直到此时,她已经观察他们有一会儿了。

“你若不信,待会儿掌柜的送茶来,一问便知。”就像要证实暮青的说法,这话刚说完,掌柜的便敲门进来了。

“侯爷,一壶明前春山,四盘点心,雪山梅、芝麻南糖、翠玉豆糕、糯米凉糕,您瞧瞧,可是老样子?”掌柜的将茶点摆上桌,笑道。

“十年没吃你这望山楼的茶点,闻着这味儿就知是老样子!”元修笑道。

那掌柜笑得见牙不见眼,忙给元修和暮青斟了茶,将热茶奉去暮青面前时笑问:“这位公子可是西北军的小将军?”

他在盛京久了,没有哪家公子是他不识得的,眼前这位小将军虽貌不惊人,但披着的紫貂大氅可是贵气。狐裘大氅皆是贵族之物,寻常百姓可用不得,因此这公子身份必贵。既是贵人,他又不识得,那自是随侯爷回朝的西北军将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