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的短发引起了乘凉的邻居们的注意,尤其是年轻的小姑娘小媳妇们都觉得她的发型特别好玩:“小慧,你怎么把头发剪得这么短?”

叶慧说:“天气热,剪短发凉快。”

“那也太短了,要不是你穿了条裙子,我还以为是哪个男的。”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姐妹说。

“我故意的,现在不趁机疯狂一把,以后就没机会啦,你们要不要也试试?很凉快的。”叶慧摇着蒲扇,还真别说,短发好洗易干,剪完之后脑袋都轻了,真要凉快不少。

大家都笑嘻嘻的,随口应着,但肯定没谁会当真,这个年纪的女人都懂得爱美了,谁也不会为了凉快把自己往丑了整。一个女孩摸着叶慧的裙摆说:“你这裙子是哪里做的?的确良的吧?好像又不是,摸起来真凉,穿着肯定很凉快吧。”

叶慧说:“是很凉快。我爸给我从广州带回来的成衣。”

“真的啊?快站起来让我们看看。”一群年轻姐妹都激动起来,他们从小到大穿的都是家里拿布料请裁缝做的衣服,从没穿过成衣,在他们印象中,成衣店只有电视里的港台地区以及外国才有。

叶慧站了起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裙子,这裙子应该是香港那边过来的款式,因为是个U领,这种衣服对当下的内地人来说是很前卫的款式,因为脖子下面露出了一大片。叶瑞年买的时候没注意,回来女儿一穿,他就觉得有点暴露了,还说让她别穿出去了,不过叶慧并不觉得,这款式已经够保守了。

小姐妹们看着叶慧的裙子,羡慕地说:“这裙子真好看。你爸真好,还给你买裙子穿。”

叶慧笑着说:“你们羡慕我干什么。你们现在都挣钱了,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多好。”她还羡慕这些财务自由的姐妹们呢。

“是能自己买,但是也买不到这么漂亮的裙子。我们又不能去广州。”一个小姐妹遗憾地说。

“对呀,对呀。”有人附议说。

叶慧心中一动,说:“我明天要跟我爸的车去广州,要不要我帮你们带裙子?”

“真的啊?可以吗?”小姐妹们激动起来。

叶慧挠了挠头:“裙子又不怎么占地方,我觉得应该可以的。”

“我要买,帮我带吧。”好几个女孩都兴奋地嚷嚷着。

叶慧说:“等一下,我一个个来,先记一下你们的尺码。”

“小慧,我们先给你钱吧,多少钱一件?对了,需要多少布票呢?”这年头买布料都还需要布票的,没有布票,有钱也买不到布料。

“这个我不知道,回头问问我爸。”叶慧只知道他爸买这条裙子花了多少钱,但是忘记要不要布票了。

叶瑞年正在对面的街坊家看电视,叶慧过去,叫过她爸小声地询问这事,叶瑞年说:“没要布票,我又没带布票出门,因为不要布票我才给你买的。”

叶慧心里有了数,回头来跟姐妹们说:“我爸说不要布票,裙子是十八块钱一条。”其实叶瑞年买的时候只花了十五块钱,叶慧多报了三块。因为十八块钱一条完全不贵,买一米的确良布料需要六块钱和三寸布票,一条裙子至少需要三米布料,做衣服也需要两块钱人工费,这比自己做裙子还便宜,而且不要布票,这就相当合算了,大家都兴奋得不行,至少不用跟家里长辈商量讨要布票了,大家都转身回去拿钱。

叶慧收了大家的钱,又说:“不过还有个事我得先说一声,万一这个款式的裙子卖完了,那还买不买?”

一个姐妹说:“你看着办,要是好看,价格不超过这个也可以买。”

“我也可以。”其他人也点头,她们都认定广州那边的款式绝对时髦漂亮,主要是不用布票就能买到衣服,这太便利了。

当天晚上,叶慧收拾好行李,跟弟弟们交代,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如果表现得好,就给他们带礼物。允文和允武其实也挺习惯自己在家的,叶慧上高三的时候,晚上总是要在学校上晚自习到十点才回来,一整天也相当于没人管,他们倒是挺喜欢这种放羊式的生活,无忧无虑的。

安排好弟弟,叶慧对父亲说:“爸,你要不要去跟刘阿姨说一声,让她帮着照顾一下小文和小武?”

叶瑞年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不自在的神色:“不用了吧。他们两个也不小了,能照顾好自己了。”

“可他们毕竟还小,我们要去好几天呢,又不会真麻烦刘阿姨,只是让她留个心以防万一。要不还是我去说吧。”叶慧说着抬腿就要往外走。

叶瑞年说:“那还是我去吧,她现在应该已经睡了,明天早上出发的时候再跟她说。”

“我刚刚看见刘阿姨还在那歇凉呢。”

“那我去吧。”

叶慧见父亲走了,露出了一个暧昧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求收藏求留言,送20个红包,希望少撒花多评一点文章内容,么么哒大家

第六章 淘货

第二天一大早,父女二人就开着装满了货物的车出发了。这一路辛苦超出了叶慧的预想,路况特别糟糕,主要都是山路,很多路段都是土路,就算有柏油路也是坑坑洼洼,颠簸得不行,颠久了浑身骨头都散架了,车里又热,没有空调,全靠开窗吹风,全程都在吃灰,半天下来,整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叶慧两辈子都没吃过这种苦,想到父亲一直这么辛苦,完全没过过好日子,不由得越发难受,这辈子一定要让他享享福。

叶瑞年心疼女儿:“我说了很辛苦吧,你偏要跟着来。”

“不辛苦,跟爸比起来,我吃这点苦算什么呀。”叶慧在路边的小溪里清洗了一下,顿时觉得舒服多了,这是这年头的幸事,水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叶瑞年感慨地说:“要是允文允武也跟你一样懂事就好了。”

“他们还小,等大点就懂事了。”叶慧在心里发誓,绝不再让弟弟们成为父亲的心病。

从南星市到广州差不多是六百公里路程,按照六十公里的车速只要十个小时就能到,但路况实在是太糟糕了,一小时能开三四十公里都是算快的了,一天是完全不够的。晚上他们在一家专门为过路司机提供的旅馆歇脚,夜里必须得有一个人守着油箱,否则会有偷油贼来偷油,叶慧和父亲轮流着守了一夜,所幸无事,第二天中午,他们终于平安抵达广州,按照惯例,卸完货后还要另外装一车货回去,所以他们能在广州待一两天,叶慧打算趁这个时间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叶瑞年是知道叶慧要帮她的小姐妹带东西的,他以前也帮人带过,不过他嫌麻烦,每次能推尽量推了,因此他跟女儿说:“你也不嫌麻烦,找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做。”

叶慧笑着说:“谁说我不讨好啦?我又不是免费帮他们带东西,每个都收了一点跑腿费。我在这边买十五块钱一条裙子,拿回去卖给他们十八块钱。一件赚三块,五条就能赚十五块钱。”这就快赶上普通工人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叶瑞年看着女儿,半晌才说:“这样不太好吧。帮人家的忙,怎么还能赚人钱呢?”

叶慧说:“爸,我帮她们带衣服比扯布去做衣服的价格更便宜,我这么大老远地跑来帮他们买衣服,我也是付出过劳动的,收点跑腿费怎么了?而且你看商店里卖的货比出厂价贵,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正常,你就把我这个当成我搞批发做生意呗。”

叶瑞年说不过女儿,觉得对好像又不对:“自己做买卖是犯法的。”他们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走资派和投机倒把罪名印象深刻。

“不会的,现在不是已经允许个体户做生意了吗?况且我又不是真做生意,只是顺带嘛。而且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我赚他们钱了?”叶慧发现父亲的观念很保守,所以决定将倒卖磁带的事瞒下来不告诉他。

第二天叶瑞年去装货之前,带着叶慧找到了他之前买裙子的那家店,叶慧发现广州果然不一样,这是一家私营的成衣店,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要比内地活跃,已经有不少私营商店了。这家店的衣服是一家港资制衣厂的尾货,款式跟国际接轨,非常时髦,叶慧觉得裙子都很漂亮,卖得也不贵,同一个款式的裙子尺寸不够,她做主又另外挑了两款,因为价格都是一样的,叶慧跟对方砍价,因为买得多,最后以十三块五毛钱一条成交,因为他们忌讳四,这倒便宜了叶慧。

买完裙子,叶瑞年对叶慧说:“慧慧,我先送你回招待所。”

叶慧说:“不用了,爸,我自己回吧,你去装货,我知道怎么坐车回去。”

叶瑞年一听,哪里肯放心:“那不行,我怕你走丢了。”

叶慧报了地址和招待所的电话:“爸,我都这么大的人了,不会丢的,你放心吧,我要是真的迷路了,会找警察同志帮忙的。”

叶瑞年确实有点不放心,女儿第一次出远门,人生地不熟的,不过她跟人打交道的时候落落大方,完全不露怯,一点也不像没见过世面的孩子那样畏首畏尾的,这倒很令他欣慰。叶慧说服了父亲自己回旅馆,叶瑞年不太放心地走了。叶慧来过广州,不过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是来广州旅游,那个时候的广州跟现在的广州也完全不同,所以她对广州并不怎么熟悉,买磁带的地方还得去找。

叶慧有主意,只要往最繁华的街道去,绝对能找得到。广州的上下九路是传统的商业街,去那边准没错。大街上没有,小巷子里肯定有,做生意都会挑人口密集的地方。于是叶慧自己乘公交车去了上下九路,在街上溜达了一圈,注意到一个巷子里有不少穿着牛仔裤和花衬衫的年轻人进进出出,叶慧便走了进去,此刻她穿着一件军绿色的宽松男式短袖衬衫,看起来就是个模样清秀的瘦弱男孩。

叶慧大大方方地看过去,巷子里有旅馆、茶楼、小面馆、书店、杂货铺,充满了生活气息,叶慧看到很多人从一个不大的门脸里进进出出,走过去往里一瞅,居然是个音像店,里面有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正播放着一部港产粤语片,有几个小孩坐在那儿看电影,两三个年轻人在柜台前挑选磁带,大多数人都直接往楼上去了。

叶慧抬腿进去,玻璃柜子里不仅有磁带,还有录像带,磁带大多数都是国产粤剧、样板戏和□□,也有小部分港台流行乐磁带。叶慧问坐在柜台后的男人:“楼上也有磁带吗?”她有意压低了声音,听起来就像是没变声的男孩。

那个男人听她说普通话,便看了她一眼,用生硬的广普说:“不是,楼上是录像厅,两毛钱一个人,在这儿交钱,上楼随便看,没时间限制,都是香港片。”这价格比电影院要贵,电影票才一毛钱,不过这里不清场,随便你看多久。

“我不看电影,我买磁带。这种磁带只有这几本吗?”叶慧指着港台流行乐问。

对方又打量了她一眼:“你要多少啦?”

叶慧说:“我想先看看磁带的质量和价位,再决定买多少。”

对方眼皮也不抬,说:“一块五一本。”

“如果买得多呢?”叶慧问。

“那看你要多少。”对方问。

叶慧说:“至少一百。”

对方态度终于认真起来:“可以算你便宜点,你跟我到后面来挑。”说着叫了一个小孩过来帮自己看柜台,示意叶慧跟他走。

叶慧跟着他走到后面,那是一个储物间,光线比较昏暗,老板将灯打开,掀开一块布料,说:“这儿都是,你自己看吧。”

叶慧凑过去一看,嗬!满满几箱子全都是港台流行音乐的磁带,歌手专辑、歌曲合辑,看得人眼花缭乱,叶慧问:“老板,我可以试一下质量吗?”她就怕买到的磁带质量有问题。

“放心好啦,我们这个质量有保证的啦,不会亏你,随便你听哪本都行。”这老板倒是也好说话,给她指了个录音机。

叶慧先拆开了一本邓丽君的专辑,老板说:“你拆了就要买的啊。”

“我知道。”叶慧将磁带放进录音机里试听,邓丽君甜美的嗓音在屋子里回旋起来。

叶慧听完邓丽君的一首歌才问老板:“老板,你还没跟我说买得多什么价呢。”

“算你一块二钱啦。”

“还是贵了,再少点吧。以后我会常来你这儿买的。”叶慧虽然没做过生意,但是几十年的人生阅历让她深谙做生意的套路。

“一块一,不能少了。”

叶慧说:“八毛一本,我买两百本。”

“八毛我赚什么?一块,不能再少了。你要的数量也不算多。”

叶慧努力将价格压低一点:“那就九毛吧。我这只是来探路子,咱们第一次合作,我以后会经常来买的,而且数量肯定比这个要大得多。”叶慧又给自己编了个身份,说她家是他们当地第一家做这个生意的,以后需要大量货。

叶慧靠当过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将价格杀到了九毛一本。叶慧将磁带挑好之后,打包带走的时候颇费了点力气,二百本磁带装了满满一箱子,足有几十斤重。叶慧算了一笔账,就算都以一块五的价格出手,一本赚六毛,那么这一次能赚一百二十块钱,这趟总算是没白跑了,但是离买电视机还差得远呢,盖房买车什么的就更别提了,算了,不多想了,慢慢来吧。磁带搬回招待所,就肯定瞒不了叶瑞年,毕竟那么大个箱子呢,放哪儿都显眼,更何况还要带上车,怎么都会看到。

叶慧当然不敢说是自己买的,是帮人带的,对方答应付她三十块钱劳务费。叶瑞年看着女儿,气不打一处出,双手叉腰说:“你能耐了,什么事都敢往身上揽。你要是磕坏了别人的货,你赔得起吗?咱家还要你赚钱养家?”

叶慧低着头说:“对不起,爸爸,我就是看你那么辛苦,想尽我所能赚一点钱,不让自己成为你的负担。”

叶瑞年看着低头认错的女儿,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孝顺,但你还是个孩子,爸照顾你难道是不应该的吗?”

“可是我已经成年了。”叶慧闷闷地说,而且还有一个比父亲还沧桑的灵魂,她实在不习惯什么都伸手问别人要钱。

“只要没嫁人,那就永远是爸的孩子,照顾你我乐意。”叶瑞年说。

叶慧顺势撒娇:“那我就不嫁人了,一直陪着爸爸好了。”

叶瑞年给逗笑了:“说什么傻话,女孩子终归都要嫁人的。”

这事儿就这么给岔开了,叶瑞年还帮忙出主意,想办法给易碎的磁带捆扎防震,毕竟是别人的东西,弄坏了得赔钱。叶慧这才意识到倒腾磁带并不是个好主意,下次要是还有机会,换种别的吧,起码是不易碎的物品。其实倒腾成衣最赚钱,可惜本钱太少了,而且从店里买也太贵了,如果能找到制衣厂直接批发就赚得更多了,一件起码能赚一半,可是也要有门路才行。

临回去之前,叶慧说还要去买点东西,叶瑞年嫌她磨叽,事情多,叶慧说:“就算我不给小文小武买点礼物,你也应该给刘阿姨买点礼物啊。”

叶瑞年瞪女儿一眼,粗着嗓门说:“我给她买什么东西啊?胡说八道什么。”

叶慧眨巴一下眼睛:“我们不是拜托她照顾小文小武了,总要表示一下谢意吧。”

叶瑞年一听,看了女儿一眼,说:“那晚上去逛一下夜市吧。听说这里的夜市很有名。”

叶慧一听可以逛夜市,顿时兴奋起来,夜市上肯定有不少好东西。夜市是改革开放后在才涌现的,在经济活跃的地方先出现,南星市目前就没有:“爸,夜市上有什么东西卖,你去过吗?”

“没有,我听说过,听说有不少东西。”

叶慧便无比期待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发红包20个,留言越长发红包的几率越大^-^

第七章 礼物

父女二人没吃晚饭,直接去了夜市,因为听说那边有不少小吃。叶慧本以为夜市是人们偷着摆的,但是灯光璀璨的场面繁荣异常,人流如织,大家都大大方方地卖货选货,哪里有半点偷偷摸摸的模样。她跟一个摊主打听,才知道是当地政府为便利人民的生活组织开放的夜市,果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就是比别处走得快一些。

夜市上有很多小吃摊,东西便宜又实惠,父女二人吃了炒河粉,又吃了碗凉粉糕,叶瑞年还大方地买了一腿烧鹅。父女二人吃饱喝足,便开始此行的目的——买礼物。夜市里除了吃的,还有很多小商品——日杂用品、衣服鞋袜、小饰品、小玩意儿、书本磁带,应有尽有,有不少一看就是舶来品。叶慧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东西他们那儿要么没有,要么就是没这边的精致,她暗暗盘算着这些东西拿回老家去卖,大概能卖到什么价位。

叶瑞年从没见过这么多小玩意儿,不由得看得眼花缭乱,问女儿:“你说买点什么好?”

叶慧说:“女人用的都行,买个头饰吧。”

叶瑞年犹豫地看着女儿:“这样不太好吧。”

“要不送瓶花露水吧,这个可以驱蚊的,实用。”叶慧拿起一瓶香港过来的花露水,打开来一闻,扑鼻子香,还不恶俗。

叶瑞年放到鼻子边闻了一下,连打了两个喷嚏:“不行,太香了。”

叶慧笑了:“爸,这是瓶子里的,当然香,倒出来用的时候就淡了,很好闻的,刘阿姨肯定喜欢,就买这个吧,你帮我也买一瓶。”她给父亲找台阶下,否则他爸这样保守的男人,让他单独给女人送这么女性化的礼物,他肯定不好意思。

叶瑞年听叶慧这么一说,便对摊主说:“多少钱一瓶?买两瓶吧。”

小贩见生意上门,赶紧叫价,叶慧可不是省油的灯,本来说四块钱一瓶,最后四块钱买了两瓶,还饶了一小块香皂赠品。把叶瑞年高兴得不行,女儿就是厉害。

叶慧看见一个摊子前围了一大群人,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卖布,商店里卖六块钱一米的印花的确良这里只卖四块,还不用布票,难怪这么多人疯抢。叶慧也想去买,不过人太多了,她挤不进去,叶瑞年倒是挤进去扯了二丈的确良白布,这个更便宜,一米才三块钱,笑眯眯地说可以拿回去给小文小武做衣裳。叶慧看见这样的父亲觉得很心酸,别人家这种事都是妈妈操心的,如今他父兼母职,什么事都要操心到,以后要多帮帮父亲才行。

叶慧看着父亲手里的布突然想到,白布的批发价应该比这更便宜,如果能买到,送到印染厂加工后再来卖,岂不是要赚疯了?这个摊子的老板应该就是这么干的吧。

叶慧在夜市里逛了一圈,发现了无数的商机,那些东西一带回到南星,起码就是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利润,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她穷,没本钱!叶慧看着夜市的小贩们敞开袋子搂钱,羡慕得不行,如果她爸也意识到这一点就好了,她决定想办法说服父亲。

家里虽然经济条件不宽裕,但叶慧知道父亲一直在省吃俭用攒钱,因为大哥快到结婚年龄了,父亲一直在计划加盖第三层,应该攒了一小笔钱了,盖房子肯定不够,但是拿来做生意还是够了,再生几番利,那就足够盖房子了,只是得先说服父亲。

从夜市回来,父女二人收获颇丰,钱虽然花了不少,叶瑞年还是觉得合算,不住感慨夜市的东西丰富便宜,叶慧则说:“要是我们能从这边买点东西回去卖就好了,绝对赚钱。”

叶瑞年从未想过这种事:“那怎么行!别说我们那边没有夜市,就算有,我也丢不起这个人。”

叶慧就知道,这年头只有无业游民才干个体户,是最被人看不起的。所以国内最先发达起来的就是这拨人,这群人后来被称为暴发户,可能是因为曾经被人轻视看不起,他们才会用财大气粗来展现自己的强大,用金钱和物质来扇打那些瞧不起自己人的脸。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都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价值观——一切向钱看,惟钱论。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爆发的浮躁之气,以钱来衡量成功与否,以钱来评定人生的价值,以至于道德沦丧,笑贫不笑娼。

叶慧很反感这种社会习气,但并不认为钱是罪恶的,钱只是个工具,是好是坏在乎用钱人的态度。所以她并不觉得干个体户有多丢人,都是凭本事挣钱,只要赚得干净,花在该花的地方,就是值得尊重的。她没有和父亲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这需要循序渐进。

回程的路上,叶慧开始习惯漫长颠簸的旅程,还会抽空背背英语单词。叶慧发现,再次回来之后,之前的记忆也开始慢慢恢复起来,她高考过的那些内容慢慢在脑海中复苏,这是一个好现象,起码不要从零开始学。她还担心自己的记忆力跟老年人一样,事实上要比她预期的好多了,读几遍就能记下来,到底身体还是年轻。

一路上虽然颠簸辛苦,还好平安到家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允文允武已经放了暑假,得知姐姐回来,激动得不行:“姐,给我们带什么礼物了?”

叶慧眼睛都睁不开了,说:“等我睡醒了再给你们,不许自己去翻。”

允文和允武只好眼巴巴地等着,看着叶慧带回来的大包小包,心痒难耐,好几次允文都想拆了来看,被允武劝阻了。叶慧洗完澡睡醒已经是下午了,允文一直都竖着耳朵在等她起来,一听见动静,赶紧跳了起来:“姐,你醒了?”

叶慧打了个哈欠:“爸回来了没有?”

“回来了,在他屋里睡觉。我已经做好饭了。”允文赶紧邀功,“你给我们带了什么呀?”

叶慧才朝允文招手:“你过来看看吧。小武呢?”

“小武在下面跟人玩,不要理他。我们先看吧。”允文急不可耐。

叶慧说:“还是把他叫来吧。”

允文还不太乐意,叶慧说:“快去!东西又不会跑。”

允文一阵风跑下楼去了,不到半分钟又回来了:“快,快,快!”

叶慧打开包,拿出一个口琴和一根笛子:“这是给你们俩带的,自己挑吧。”之所以给他们带口琴和笛子,是觉得他们多培养一点正常的兴趣爱好,就能够离原来所走的路远一点,她希望两个弟弟都有正常健康的人生,而不是学一些不良的习气。

允文一把就抓过了亮晶晶的口琴:“口琴!我要这个。”说着就开始一通乱吹,欢喜得嘴都合不拢了。

允武有些羡慕地看了看哥哥手里的口琴,拿起了那根竹笛,有些羞涩地放到唇边吹了起来,一吹,没响,允武脸红了,允文哈哈笑起来:“你会不会吹啊?”

叶慧拿过来贴上笛膜,试了几下音,清脆悦耳,把允文允武惊讶得不行,没想到姐姐还会吹笛子。叶慧将笛子还给允武:“这个慢慢学。到时候我去书店找找书,买本乐谱给你们。本来想给你们买个电子手表的,但是太贵了,买的人也多,卖光了,下次如果还有机会,我再看能不能买到。”

允文一听说电子手表,顿时眼睛发光:“电子手表?给我们买吗?”这年头手表太贵重了,他们家也就是他爸有一块旧手表,还是戴了好多年的了,电子手表在现在绝对是个稀罕物件,全南星市都找不出几块来。

允武有些局促不安:“那肯定好贵吧。”

“是不便宜。不过你们如果表现得好,我会想办法给你们买的。”

叶慧将父亲给他们买的白布拿出来:“这是爸爸给你们买的,说是给你们每人做一件衣服。”

这可把允文允武高兴坏了:“哦,太好了,有新衣服穿了!”这年头要穿新衣服可不容易,因为物资短缺,每家的布料都是定量配置的,有钱未必能买得到布,必须要有布票才能买到,但有布票也未必买得起布,布料贵啊,没有大事比如嫁娶、过年谁也不会做新衣裳穿,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破了打补丁,补丁上面打补丁,反正每寸布都要物尽其用。像允文允武这样的,一直都是穿大哥的旧衣服,允武甚至还穿过叶慧的衣服呢,一年顶多在过年的时候做一身新衣裳,今年还没到过年就能做新衣服,怎能让他们不高兴呢。

叶慧赶紧“嘘”了一声,示意他们小点声,别吵着了爸爸:“不要吵。这次我跟着爸爸去广州,路上有多辛苦你们知道吗?…”叶慧将自己路上吃的苦遇的事都详细地跟两个弟弟说了,末了说,“爸爸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开车赚钱,但是他从来都没告诉过我们,就是怕我们担心。我这次去了才体会到,真的特别特别辛苦。”

允文说:“那么危险,就不要去了啊。”

叶慧叹气说:“不去不行啊,爸爸不开车,我们吃什么呢?还要穿衣服,还要上学,哪个都要花钱。爸爸的压力很大,他每次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在路上出事,妈妈已经不在了,我们不能再没有了爸爸。”

允武眼圈已经红了,轻轻抽起了鼻子。

允文说:“那怎么办?我不想让爸爸开车了。”他从前一直觉得开车是个特别神气的职业,很多人都羡慕他,但没想到爸爸在冒着生命危险开车。

叶慧摸摸两个弟弟的头:“爸爸现在肯定还是要开货车的,他也在想办法调到市里来开公交车,不过没那么快。我们也帮不上他太多忙,只能做到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把书读好,不要去惹事生非,给爸爸添麻烦。你们能做到吗?”

允武猛点头:“能,我能做到。”

允文也说:“我也可以。”

叶慧见谈话效果已经达到,便笑着说:“嗯,我相信你们都能做到的。对了,我再送你们一个礼物吧。”

“是什么?”允文赶紧问,今天真是惊喜不断。

叶慧拆开那个装磁带的箱子,箱子捆扎得严严实实的,一点磕碰都没有,等她打开箱子,允文允武看着满满一箱子崭新的磁带,全都“哇”地大叫出声:“怎么这么多磁带?!全都是新的,许冠杰、林子祥、陈百强、罗大佑、邓丽君,太棒了,好多啊!太棒了!姐,这是哪来的?”

叶慧说:“你们每人挑一本吧,算我送给你们的。不过不要跟爸爸说,这些其实是我偷偷从广州买回来卖的,但是爸爸觉得做生意不好,不让我卖。我跟他说是帮别人带的。”

允文允武睁大了双眼:“我们自己卖?卖给谁?”

叶慧点头:“对。我打算卖给租书店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