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丘如意如何胡乱猜想,只说当消息传到丘府宋氏跟前时,宋氏竟与于氏说了相同的话:“原来是他家。”

丘玉晴正好在母亲身边,便笑道:“听母亲的意思,咱们家竟与卢国公府有来往不成?那可是真正的皇室宗亲,也不知富贵成什么样呢,如今又赐下产业来,越发叫人羡慕。不过他家既然有产业在凤临郡,以后来往倒是更方便了。”

宋氏不由的心中叹气:不过是个国公罢了,就叫女儿艳羡成这个样子,想当年丘家可是出过皇后皇子的。

只可惜那种荣耀,连她都只是听说,连想都想不出究竟荣耀到何等地步,只怕后辈再努力百倍千倍,也是不能够重现了。

丘玉晴没等来母亲的回答,倒看到母亲的惆怅,倒受了惊吓:“莫非咱们与卢国公府有仇恨?那可如何是好,咱们怎么能斗得过那凤子龙孙的。以后还是山高皇帝远的,如今在一个郡里,躲都没处躲去。”

宋氏不由气笑道:“瞧你那点出息。母亲还以为你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真有仇恨,你父亲还能安稳地呆在京城里?”

丘玉晴一想也有道理,不好意思地笑道:“女儿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宋氏也不说破女儿的小伎俩,悠然笑道:“你放心,咱们家与卢国公府没有仇,倒是有恩呢。”

丘玉晴惊奇道:“卢国公府竟然救过咱们家?”

宋氏摆手,淡笑道:“恰恰相反,是咱们丘家救过他一家上下人等的性命,不然这世上哪里还有卢国公府的存在。”

丘玉晴听了母亲之言,没想到事情竟会如此,不由惊讶地张大了嘴。

宋氏一眼瞥去,便皱起眉头来,轻斥道:“快闭上你的嘴。母亲平日里是如何教导你的,凡事要学会镇静,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这样才是能镇得住场面的当家主母。”

丘玉晴小声辩解道:“这事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咱们家虽说是什么世家,实质上却是喊了几十年的空话,他们却是实打实的皇室宗亲,中间悬殊不啻云泥之别,也怨不得女儿惊讶。”

说到这里,丘玉晴便兴奋道:“母亲快说,咱们家是怎么救的他们?”

宋氏看着女儿,笑道:“所谓施恩不图报,那都是十几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还提它做什么。再则虽然这里有他家的产业,到时自有庄头管事等人,哪用得着他们主子,从繁华的京城跑到这穷乡僻壤之处,到时两家自然也难走动,还是不要提起,就当没这回事就是了。”

第三十六章 卢国公子

其实宋氏也认为,卢国公府的这次封赏有些蹊跷,心里没底,便不愿把他家的事情往深里说,故此说了那几句话,便打住了话,不再多提一字。

丘玉晴从母亲嘴里也问不出什么来,只得暂时放下,又说道:“听说明日要发卖方家的人,咱们要不要派人去…”

话未说完,宋氏心中不悦,她现在强迫自己脑里不要去想方家,故最讨厌别人提方家二字,于是不耐烦地打断,说道:“方家早就与咱们没有瓜葛了,又不缺奴少婢的,还凑上去做什么。后日你父亲休沐,家里要好好收拾准备一番,谁也不准出顺阳城。”

丘玉晴见母亲误会了,忙斟上一杯茶奉给母亲,这才解释道:“女儿的意思是,哥哥这么长时间也没消息,实在让人担心。想来他必是因为方家之事,所以明日说不定他也在呢,多派些人去寻,若是找到了,正好劝他回家。”

宋氏闻言,眉头就染上了忧愁,手中的茶便喝不下去了,把茶碗放在一旁案上,叹一口气,说道:“你哥哥也太不让人省心了。这一切还不是为了他好,偏他就想不开,非要管这闲事。也罢,明天我会派几个机灵的去看看。”

宋氏虽如此说,却在当日下午,就指了件事派出几个小厮悄悄出了顺阳城。

倒是于氏在第二天,就对全家人发了话:全家上下人等均不许出顺阳城,就是不得不出门采买的,也要速去速回。

这一下把丘如意憋得不轻快,因为她太想知道丘如承买人事件是否顺利。

偏丘如意又不敢违背母命让人私下打听,急得在院子里直转圈,于氏只装做不知,仍如常准备迎接丈夫归家。

倒是夜里,就有消息传到顺阳城来:被发卖的方家人太多,故今天只是发卖的普通奴仆,因为急于出手,所以价钱倒比着寻常要便宜许多,于是便有不多人家来买。明日则是发卖方家的主子及一些体面的仆人,至于价钱行情却不好说了。

丘如意不免着急:“明日父亲就到家了,他也断不会让咱们家掺和方家事的,要想知道承大哥那边的消息,就得两日后了。”

丘荣第二日按时到家,果然对妻子严加约束家人的事情表示满意,同时,他倒是带来了有关卢国公府受赏赐的因由。

原来这次卢国公府受赏赐,竟是因为他府里的大公子安世诚。

话说这安世诚自幼喜爱读书,不过十岁就精通书史,出口成章,原本还想要科考搏个功名,没想到先帝开恩,封其父为国公,如此一来,他倒不好再考,以免夺了平民百姓的名额,耽搁了国家选拔栋梁之材。

虽不能科考,却也没削减安世诚读书的热情,他自谓:君子博学,才能明理而行无过。况且他深受祖荫皇恩,不用科考将来也能位居高位,更该谨慎,才能不辜负上天对他的厚爱。

故此,安世诚比之从前越发的痴迷读书,据说达到韦编屡绝铁砚穿的程度,即便是这样,他仍不知足,恰好京城人才济济,他便时常与人谈文论道,前两年更是跑到天下知名的文琼书院求学,若不是卢国公夫人思念儿子,他又是极孝顺的,这才于前些时日回京。

丘如意听到这里,不屑地一撇嘴,插嘴角:“原来是个书呆子!这也值得圣上嘉奖。”

此时,丘如海脑中却无端地想起那日的主仆二人,看一眼妹妹,便垂下眼帘默想不语。

丘荣见女儿不仅插嘴,还面带不屑,脸色顿时变得不愉起来。

于氏忙给女儿使个眼色,不许她再多舌,自己倒对丈夫笑道:“你长篇大论说了这半天,也不过是说那卢国公府的大公子爱好读书,还没说圣上为什么要奖赏他,他们听了半天,自然有些腻烦了。”

丘荣哼道:“都不是读书的料,我这才说多长时间就腻烦了,若是读书,先生每天讲得比这还多,岂不是没法活了。”

说到这里,丘荣抬眼看向儿子,丘如海不敢和父亲的目光相接,只是抖一抖肩膀在那里正襟危坐。

丘荣接着说道:“他那日去给皇太后请安,正好皇上也在,皇上一时起了兴致,便当场考查安大公子的学问来,没想到果然是绵心绣口,只见他旁征博引,应对不穷,由不得龙心大悦,便道:很该为皇室子弟之表率。这才赐下金银田产,以为表彰。如今宗室子弟哪一个不在家关门读书?听说将来或可从中择优授与实职,这才是正道呢,大楚朝必繁荣昌盛。”

丘荣说到这里,语气一顿,伸手端起茶碗来呷一口茶,似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儿子,叹道:“皇室子弟那等富贵,尚且愿读书搏官位,我们不过在这顺阳城中略富些,倒沾沾自喜不肯再读书,真真是夜郎自大。”

丘如海没想到父亲这才刚慈祥了几日,又要凡事都捎带着教训自己了,心中有怨,面上却不敢发出来,只管低头耷拉眼地不吭气。

丘如意原来在母亲跟前放纵性子惯了的,又见最近父亲态度变得和蔼可亲,便一时大意才贸然插起了话,如今见父亲又变成往常的那个严父,便再不敢太岁头上动土,缩一缩脖子窝在一边不言语。

丘荣一拳打下去,没见儿子那里起半点水星,心里倒烦闷起来,又见女儿在旁缩着脖子一点仪态也没有,心中火气更大,偏妻子又在旁边使眼色为儿女求情,气便不好撒出来,只好沉着脸面坐在一旁。

于氏眼见原本热闹温馨的相聚气氛,被丈夫搅成这般模样,也有些生气,不肯再说话圆场面。

这样一来,丘如海兄妹越发紧张起来,颇有些食不下咽,几乎数着米粒下饭,丘荣放下碗筷,他二人这才解脱了,也忙道吃好了,便各自告辞回了自己院里。

于氏心疼儿女,忙悄悄叫厨房细细做了吃食给丘如海兄妹送去。

吩咐妥当后,于氏便回到房中,劝说丈夫道:“人各有志,怎么还不是活一辈子,如海不喜读书做官,强求无益,倒不如遂了他的心意,让他快乐一世不好吗。况且他又不是挥霍无度的浪荡子,相反管家挣钱倒是把好手,这样,你和如源也能安心做你们的清官,不会有方家之祸,他则有你们相护,倒是相得益彰。”

第三十七章 后悔拒亲

丘荣叹道:“我如何不懂这个道理,只是我丘氏乃是世家名门,不提当年何等的荣耀,只说其后也是代代诗书传家,若说没天分也就罢了,如海明明天分极高,怎么就不爱仕途,偏爱经济呢。”

于氏便笑道:“他娘出身商户,他身上有些商气也是有的。若真要怪罪人,也只好怪罪他娘了。”

“你…”丘荣看一眼妻子,倒不好说什么,只得道:“也罢,只要他不走斜路,也就由着他去吧。只好等他生了儿子,我再严加管教吧。至于如意…”

于氏忙接口道:“当年婆母可是许了我的,她由我全权负责教导,你不得干涉。”

丘荣面带无奈,说道:“当年母亲确实同意,如意的教导及亲事皆由你作主,可是你也不能这样纵着她啊。知道你是她亲娘,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后母,要捧杀她呢。明明她小时候是那样聪明懂事,惹人疼爱,咱们家又是书香世家,还特意请了王府里的嬷嬷,教导出一位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也算寻常吧。不学无术,尚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你看她现在性情言语仪态哪点称得上淑女?”

于氏向来对丈夫千依百顺,这次却不由冷下脸来,说道:“德言容工,如意比哪家的千金小姐差了?她性子洒脱直率,也只是在我们跟前略放纵了些,如果父母至亲跟前都要端着,一板一眼地,那活得也太累了吧。”

丘荣气笑道:“凡事要表里如一,在家里女霸王似的,在外人面前再装样子,也总有露馅的时候…”

于氏打断丈夫的话,冷笑道:“你一个爷们,又怎么知道别人家的女儿不是人前人后两样呢?我就觉得如意很好,不说顺阳城,便是整个凤临郡,也没有几人能超出她,不过是有人别有用心编排打压她,这才让她的名声不雅起来。”

丘荣原本不赞同妻子夸赞女儿的话,不过听到后面,倒不由叹起气来:“丘氏家族如今这般模样,大家的心更该拧在一处使劲,女孩儿们都嫁得好了,对丘氏来说,自然是份助力,偏只为自己女儿嫁得好,便走歪路子压别人一头,最终还不是让丘氏受损伤?不过无风不起浪,也是如意行为不当让人拿了把柄,否则…”

于氏未嫁时,性子也是个急的,后来嫁入丘家,因见婆母慢声细语就能将事办好,便认为这才是书香世家女子的风采,心中艳羡,后得婆母细心教导,便也慢慢有了大户人家主母的稳重冷静,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关键时刻,便不免又回了本色。

此时,丘荣话未说完,于氏的急性子便被激了起来,气急败坏道:“我就知道,你就是想拿女儿联姻,以为丘家的助力。你可记得当年婆母说过的话:咱们是丘氏远族,爷们有本事就使劲往上走,别拿咱们家女儿往里填。”

丘荣被妻子说破心事,有些狼狈,争辩道:“瞧你们说的,那权贵之家好似狼窝虎穴一样,咱们是什么样人家,便是想进去也没那么容易,我的意思是,如果能把如意嫁入高门大户,富贵荣华一世,也是咱们做父母的一番疼爱。”

这时于氏已经冷静下来,又是平日风清云淡的恬静模样,听了丈夫之言,便笑道:“不管如意将来嫁到什么人家,只凭她的嫁妆,也够她与儿女富富裕裕过一辈子的了。”

丘荣闷声道:“只富不贵,便是在婆家得人尊重,外面仍不免受些委屈。如意可不是那吃亏的性子。”

于氏便道:“她只在这顺阳城里,有父兄相护,谁人敢给她亏吃。”

丘荣叹道:“难不成你能困她在顺阳城一辈子?我的仕途只怕止于正六品了,如源未来如何还不可知,如今想想,当年棋输一着,真不该拒绝卢国公夫人的提亲。”

于氏却淡淡说道:“我看未必。谁在世上一点气也不吃?除非他是天子,不过也不尽然,当今皇上还受刘氏一族的挟制呢,何苦是咱们小老百姓?咱们丘氏在顺阳城乃是第一大户,若是到了京城,卢国公府算什么,不说上面有太后皇上,还有好几位郡王亲王呢,如意嫁去在外面一样也得低头做人。”

丘荣笑道:“什么低头不低头的,你就会抠我的字眼。如今他家极得太后皇上的宠信,别看爵位只是三等,却比那亲王郡王还有脸面呢,将来皇上大婚等大事一出,再提爵位也不是不可能的。若是当年应下这门亲事,岂不正应了如意旺夫旺子的命格?又有丘氏救命之恩,如意的好日子长远着呢。”

于氏却噗嗤笑出声来:“原来老爷也信那怪力乱神之说?”

丘荣脸上一红,道:“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据说当年先帝还曾得了心无法师的指点,这才顺天应民登了帝位。可见有时却也不可不信的。”

于氏冷笑:“如今天下大定,他也趁便躲起来修炼,再不出来见人,可见不过是糊弄人的把戏罢了。当年他为了咱家捐钱捐粮,便随口赞了如意一句:‘小姑娘生得仪表不凡,将来必得贵婿,旺夫旺子,今日的因,他日的果’,你就相信了,如果真是如此,我倒宁愿相信‘两卦先生’的测算。”

于氏口中的“两卦先生”,是一位卜卦人,在当年倒真是个奇人,据说精通周易,善辨六壬,算卦精准,一时极得众人推崇,他的脾气便也跟着水涨船高,说什么开天眼减寿命,故不敢日日卜卦,每年只算两卦,满了两卦后,任你捧来万两银了,也是不会开口的。

如此倒是越发让人敬畏不已,却也得了这个“两卦先生”的诨名,真实姓名倒不为人所知了。

只是他虽卜卦精准,却没为自己好好算上一卦,北夷进犯时,他恰好游历到京师,受了兵荒马乱的苦,便落了难,恰好得了丘荣一家的照应,他不愿白受人恩惠,又见丘如意长得粉雕玉琢,惹人喜爱,便要为她卜一卦。

他细看如意相貌,道:是个有福运的,必得贵婿贵子。

然后又要了她的八字,细细推算下来,却由不得他面色大变,连声道:“怪哉!偷梁换柱,天下竟有这等怪事。”

第三十八章 矫枉过正

于氏原本不信这些卜卦之说,之所以给“两卦先生”如意的八字,也是本着全他不受人恩惠之意。

此时初见他神色言语骇人,还以为是卜卦人惯用的手法,但细想他从前的盛名及此时的处境,断不会为骗银子而信口开河,倒有些着了谎,赶忙问是何意。

两卦先生却只管捻须,看着丘如意的八字良久,沉吟不语。

于氏越发心慌起来,那时丘老夫人仍在世,一向心疼孙女,见状便知孙女命格怕有些不好,不过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颇能沉住心气,示意儿媳少安毋躁,让先生用心测算。

最后,两卦先生把写着丘如意八字的纸笺还给于氏,叹道:“恕老朽孤陋寡闻,令爱的命格,真是前所未见,一时不知如何去说,若真给个结论,算是‘姻缘不顺,命运多舛’吧。”

吓得丘氏婆媳急问解决之法,两卦先生沉思一会,道:“让她多行善事多礼佛问道,或许能得上天垂怜也未可知,若是您能狠下心,让她出家修行,有佛祖庇护,更是再好不过了。”

丘老夫人向来颇有些见识,她见两卦先生的言辞,便知孙女决不单单“姻缘不顺,命运多舛”那么简单,先生既然不愿泄露天机,倒不好强自难为他,仍客客气气待他,不再就卦象多问一个字。

如此一来,两卦先生却心中有愧起来,偏他也不知解劫之术,倒把原先的一腔傲气尽数去了,自此便不在江湖中出现,人间只徒留他的传说。

于氏原本还心存侥幸,认为这种事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两卦先生又不是大罗神仙,哪里会卦卦算得精准,可见婆母似是有些相信,她又向来崇敬婆母,便不由也跟着信了几分。

偏两卦先生临走时,还对于氏道:“心放宽些多容人一些,便能共赢,若是一味钻到牛角尖,唉,好自为之吧。”

于氏顿时慌了,也不顾男女内外之别,扯着两卦先生的袖子,求道:“您既然被人称为活神仙,就请指点一下迷津吧。”

两卦先生深思片刻,说道:“让她出家远离富贵吧。”

于氏不由拧了眉,两卦先生叹道:“你既然舍不得,那就早早把她低嫁出门,庸碌一生,便引不来别人窥视了。”

于氏听了似懂非懂,丘老夫人倒明白过来,孙女一生只有与富贵无缘才能得以善终,不管卦象是否精准,她是经过苦难的,知道相对于富贵荣华来说,平平安安寿终正寝于小康,才算是真正的幸福,于是便特意叮嘱:不许为了丘家利益,轻易将如意许给高门大户。

不过想到丘家男人们向来志高意远的,丘老夫人便要儿子放手如意的事,将如意全权交给于氏教导,便是将来如意说亲,也是以于氏的话为准。

如此一来,于氏对教养女儿真是煞费苦心。

姻缘不顺的原由,其一,无外乎闺中被人诱骗失了脚,不管是嫁与那人,还是另嫁他人,不免一生都难抬头做人,所以于氏严守死防,不管如意去哪里,必要丫头婆子都跟着。

又想到有的小姐出了错,未必不是她身边的丫头先在心中取中那男子,故才撺掇小姐动了情,她好跟了去做个侍妾,以偿心愿,故于氏把性情耿直的吴妈范妈二人给了如意,幸好如意看中她二人的身手,身边总不离她二人。

丘家女儿也都得读书的,若不让女儿识字,于氏亦担心女儿将来成了睁眼瞎被人糊弄,可又怕她读了悲春伤秋的诗书动了心思,故自女儿识字后,并不十分要求她读书,再加上丘如海也是个不爱读书的,兄妹二人凑一处,如意自然也不爱读书。

顺顺当当嫁出去,便要面对姑婆丈夫侍妾,这则是注意的第二项了。

于氏既然打定主意低嫁女儿,便不愿女儿做个委屈的小媳妇,不然倒不如高嫁,至少还能落得外面光呢,所以丘如意自小在家便大呼小叫,长幼尊卑在她眼中不过是个幌子罢了。至于得丈夫的心,于氏认为春兰秋菊各有所爱,便是十全十美之人,也不能保证一定得丈夫的欢心,这得看缘分,或者看老天爷是否眷顾,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不能强求,于氏能做的便是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自己手里有钱,便不用看男人的脸色行事。

至于妾侍,如意自己都认为不听话可以直接提脚卖了,于氏很满意,不过到底还是为女儿预备下了楚儿。

命运多舛,于氏有些把握不准,但想到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如丘氏家族一般,当年那样荣耀,如今还不是败落了,银子总有花完的一天,所以书要读,女红要学,便是稼樯之事也要教的,将来若女儿真是命运不济,这样至少自己能挣口饭吃。

还有礼佛一事,于氏怎么舍得女儿出家,于是折衷,为如意找了替身,如意本人也天天诵经,常去寺庙进香,每每出日,也是银钱不离身,处处施舍,想来佛祖菩萨必能看到女儿的佛心。

敢于抗争,便不会委曲求全,不看男人脸色行事,至少保证如意可以活得惬意。粗学些本事,将来也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钱,虽然未出家,但时常做佛事,如果上天有眼庇护最好,若真有什么不顺当,女儿心中有佛,也便是有一个信念支柱,至少能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

于氏对自己的教女之道颇为满意。

但丘荣显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妻子太矫枉过正,生生将一个世家闺秀**成了一个井底之蛙小财主家的粗俗骄纵之女,偏他因母命不得插手,不然以女儿的容貌资质,把她嫁入京城也未必不可能。

此时丘荣见妻子又提起当年事,情知是不能说服妻子了,女儿反正是被她给教歪了,再正过来也难,倒不如由着她母女高兴,自家也落个清静,于是不再多嘴,夫妻二人收拾安歇了。

丘如海兄妹二人第二日见父亲重又温和起来,却怕自己得意忘形之际又遭父亲训斥,故一时半刻都不敢放松,终于小心翼翼地伺候了两天,这边丘荣一离开家门,那边厢,丘如意便大声吩咐人快去外边打听方家的事。

于氏知道丘如意这两日实在拘得利害,便也不再拦挡。

哪知不打听还罢,这一打听,倒显些气炸了丘如意:“方家小姐并不是被一过路商人买走做妾,而是被个什么集翠坊给买去了。”

第三十九章 再图后事

原来丘如承当日对他兄妹二人讲道,他有位同窗好友交友颇为广泛,到时寻一个商人,就说欲买个妾带在路上,将方家姐妹一同买了,先带出京城地界再作打算。

如今事有变故,丘如意便忍不住嚷嚷道:“承大哥是怎么办的事,还是个举人老爷呢,这点子小事都办不利落,将来还怎么当差办事。”

相较于丘如意的气急败坏,丘如海因早一步知道消息,便显得冷静许多:“先少安毋躁,这其中定有缘故,等如承过来,再细问也不迟。”

丘如意也知自己性急了些,便问道:“那集翠坊是做什么的,会不会是承大哥改了主意,转由他家出面买人?”

丘如海欲言又止,半天说道:“不会的,那集翠坊名声不雅,如承断不会让他家出面,也难让他家出面。”

丘如意还欲再问时,丘如海搪塞道:“咱们在这里瞎猜个什么劲,等如承过来,一切就都明了。”

丘如意看着哥哥落荒而逃的背景,哼道:“什么事能瞒过我?你不告诉我,我就不会问别人?”

丘如意倒也知好歹,见哥哥躲闪,也知那集翠坊定不是什么好地方,故不敢问到母亲处,料丫头们也未必知道,便直接问吴妈和范妈。

那两位嘴角一撇,说道:“二爷真是胆子大,什么混账话都敢在小姐面前说,要是老爷夫人知道定要请家法了。”

不过也知道丘如意的性子,向来是不达目地不罢休的,若是这个话头传出这个院子,她们还真担当不起,于是在得到丘如意的数次保证后,吴妈这才把自己所知说了出来:“这集翠坊乃是凤临郡数得着的烟花之地。”

丘如意闻言愣住,半天明白过来,原来堂堂官宦千金的方家小姐竟然流落到风尘之地,心便不由得揪了起来,竟生出兔死狐悲之情来,嘴唇直哆嗦:“怎么会这样?我还以为她最糟糕也不过是为奴为婢,便是给人做妾,也强过这个百倍千倍吧。”

范妈见状,忙道:“这也是命啊,要怨只怨她老子不该得罪那得罪不起的人。不过那集翠坊倒也没小姐认为的那样可怕。虽说是花柳之地,却也有一样好处:她家并非娼家,她家女儿均善丝竹歌舞,又因有才情,多是文人雅客聚集之地,方家小姐落到她家,倒比落到别家强一万倍。”

丘如意乃是大家族出来的女孩儿,哪里会细分解这些,教坊也好,娼家也罢,在她看来却无区别,心中便不由埋怨宋氏:这般绝情寡义!当日明明可以救出方家大小姐的,为何不承认与她的亲事,这样一来,岂不等于是丘家把她推到那火坑里去的。

丘如意越发觉得世事难料,为这事心中难过了好几日,正好这日丘如承上门来,丘如意听说后,一路飞奔到小书房,质问道:“你是怎么办的事,怎么让她落到了集翠坊中去?是银子不够,还是你打了退堂鼓。”

丘如海忙拉住妹妹,劝道:“你就少说一句吧,如承心里也不好受。”

丘如意这才发现,不过十数天未见,丘如承少年得志,何等的意气风发,而此时却颓废无活力,仿佛老了十多岁的样子,竟不似少年郎了。

丘如意进门时,他正无神地坐在那时,见丘如海劝说,便道:“你不用劝她,本就是我无能。”

丘如意见不得他那副怂样子,气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倒是说清楚啊。”

丘如承叹口气,慢慢讲了起来。

原来那日,请托的那人按时去买人,却没想到郡里官员有意巴结刘氏一族,全不顾与方进的乡邻之情,临时加了盘查买主的来历的程序,那人怕担干系,便吓得不敢近前,只装个看热闹的,最终让集翠坊给买了去。

丘如海听了,便问道:“方家小姐算是乐籍吗?”

丘如承摇头,丘如海便冷笑:“那些人真是白读圣贤书,竟要为难一个弱女子,真是枉称须眉,也不怕遭报应。”

丘如承叹道:“世上专爱锦上添花,难有雪中送炭。”

丘如意看着两位兄长,跺脚道:“冷嘲热讽、唉声叹气有什么用,赶紧想办法救出方家小姐才是正经的。那集翠坊花了多少银子,咱们加倍给她再把人买过来就是了。”

丘如承点头道:“这是自然的,多少钱我都会买她出来的。只是现在集翠坊刚得了人,这中间有什么关节,咱们还拿不准,只能先观察些时日再做行动,幸好她家向来名声不坏,但凡进去的新人,都要习练一段时间的歌舞声乐,清白尚能保得。”

丘如海低眸不语,清白保得又如何,不管怎样,那方家小姐便算是入了倡门,这就是她的出身,终身再也摆脱不掉的。

丘如意到底是闺中女孩儿,想不到那么远,听丘如承如此说,倒也觉得有些道理,便道:“但愿承大哥能早日买她出来。不过,我担心方家小姐到了集翠坊,不堪这种屈辱,万一自尽保节,咱们丘家的罪过可就大了。承大哥还是找个机会见她一面,劝一劝才好。”

丘如承苦笑:“如意妹妹想的周道,只是我却没脸去见她,不过你放心,我自会安排的。”

丘如承又提到还银一事:“这银子我虽没使上,但将来总有用到的一天,就暂时不还了。”

丘如海兄妹齐声道:“将来定又是一大注银子用呢,你只管拿去用。”

丘如承便拱手谢过,又道他如今已经回家,有什么事只管过府找他,又叙了会话,便拱手作别。

丘如承回到家中,先去见过母亲,宋氏看着萧索的儿子,心疼地劝道:“该尽的力你也尽了,这是她的命,你帮不了的。只要你以后好好读书,让自己变得更强,说不定还有一线机会呢,当然目前最紧要的是保重身体,不然身体跨了,什么事也办不成。”

丘如承看着面色憔悴的母亲,反驳的话一字也说不出,父母对方家绝情,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得利的他,他有什么立场责怪母亲呢。

丘如承无力地笑笑,说道:“儿子晓得了。”

宋氏目送儿子闻开上房,这才拿起案上的书信,对心腹刘妈说道:“这田氏好端端地,怎么想到要扶柩回祖籍安葬?”

刘妈想了一下,笑道:“他家老太爷老爷都没了,叶落归根,也该回来了。”

宋氏便笑道:“你有所不知,听老胡说,当年菡大老爷功名不就,心中深撼,弥留之际留下话来:须儿子中了举,方能迁他回来,否则宁可在异地他乡做个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