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如意柔柔看着丈夫,轻笑道:“你不必自责。那是天家,天家的意志,非我们作臣子的能干预得了的。我知道你今天已经尽了力的,幸好太皇太后还对安氏有所顾忌,才没将事情做绝。这已是大幸。今天佛堂之中,不过是尽了我们为人父母的心。不管将来会应在我夫妻哪一个的身上,都是甘之如饴,只是话已然说出口,我便不想节外生枝。”

安世诚叹道:“这个孩子自从来了,便不得安生日子过,身子本就吃了亏,你再不吃点荤腥好好补贴他,只怕这孩子于母体里得不着个好体魄,你于心何忍。”

丘如意闻言,一下子想起造成她这段时日颇多磨难的关键人物长兴帝来。

他就是因为在母体里身子受损,才不得长寿的。

想想太皇太后因失子悲痛起来的疯狂,丘如意心里一凛,犹疑道:“那就等生下他来,再吃素吧。”

其实不只孩子要补,便是丘如意也同样需要好好补养身子。她虽身上刚有了些肉,但今天一路痛哭下来,脸色比之从前越发憔悴不堪起来。

安世诚心疼地看着丘如意,点点头,表示同意了。

他知道这是丘如意最大的让步了,便暗在心里打定主意,等到了北边,那边条件不好,少不得劝着妻子亲自喂养孩子,如此也可引着她好好将养一番。

不过,安世诚的主意打得有点太早了。

因为他的去边关的计划到底没能成行。

因为太皇太后道:“先帝最喜族人团圆,如今国孝未过,诸安氏宗亲不得离京。”

丘如意的心便提了上来,心里越发的祈祷自己腹中的是个男孩子。

因为她往常也听老人们提起,一般男孩子性急,多会早于产期就出来了,倒是女孩子矜贵,总要过了产期才姗姗来迟。

虽未必是真,但她着实担心孩子产期拖后,被太皇太后拿了把柄,这个孩子性命堪忧。

这不过是深宅后院里妇人的见识,对于安氏宗族众人来说,想得则更为深远。

安氏宗族也有带兵在外的,这次先帝崩逝,新皇登基,两件大事,自都回到京城,如果大事已定,也都该返回驻地,偏太皇太后的话占了大义,便是寻常官员若无夺情也要辞官回乡丁忧,如今被拘在京城,也是合情又合理的。

但北地新平定,其他番邦未尝不生出心思来,军务不可松懈,主帅既不能归,也只有另择其他能干将士暂代管理了。

刘氏众将在旁虎视眈眈,一旦被刘氏全权接手,这天下到底是姓安还是姓刘,就只有天知道了。

安氏族人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却也不敢在明面上动作,只悄悄地聚在一处商议。

事实证明,这绝非安氏宗族杞人忧天。

边关刘氏各处果然蠢~蠢~欲~动。只是安氏这边也是能人辈出,各有自己的小心思,拧不成一条绳,便也想不出万全的谋策来。

不多时,果然便安氏兵权被刘氏人取代,众安氏宗族便急了,也都意识到为了祖宗家业,必须团结一致对抗刘姓,至于领头人,自然以手握重兵的安国公、宁泰郡公和永平郡公为主,却又各有不足。

安国公本分老实,虽堪为良将,却只有保境安民之心,无甚政治野心,从前只知一心忠君,如今见小皇帝不可靠,虽心中着急,脑里却无良策。

宁泰郡公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也知自己的短处,从前只听梁王命令,梁王退避朝事后,他又以永平郡公马首是瞻。

永平郡公倒是智能双全,政治敏感,可惜那年一场刺杀,生生毁了他,世子才能平庸只适合做个闲散富贵王爷。

永平郡公虽再无斗志,却因梁王先是保下袁兴后又帮着安世诚,觉得他虽圆滑些,却不失赤子心,便对众人举荐了梁王。

众人难得一致的心服口服。

不提梁王先前的功绩,只最几年,因他对安氏各人的照顾,早已深入人心,只是他太低调了,一时半刻竟是忘了他。

梁王极力推脱,安氏秘密联盟倒一时僵住不得前进了。

这时,刘氏终于出手了。

先是宁泰郡公被人告发在边关行~事暴戾,擅杀意见不合之将官,而其所拥之兵,仗势欺人,滥杀无辜百姓冒领军功。

偏经人查证,还真有几件确有其事,宁泰郡公只管喊冤:“最底层的士兵做的事情,我一个督军哪里能知道。至于被我所杀之将领,乃是因为作战时,他贪生怕死往回跑,为怕扰了士气,我身为主帅,就地正法了他,本是军中常事,何罪之有。”

自己就把罪名给定下了。

要不说他有勇无谋,太皇太后听到他的自辩,差点笑出声来。

先帝当年也未敢全然相信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所以才挑了这几位出来委以重兵,没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不用担心他们有朝一日兵临城下,可一到大事上,却全然溃不成军。

最终,太皇太后暂收回宁泰郡公的兵权,其心腹将领们也都被停职审查,刘氏趁机派进自己人去。

气得宁泰郡公破口大骂,又夜里跑到梁王府上,请求梁王务必出山。

可惜仍未如愿。

梁王对儿子说道:“现在不能心急,不然反为他人作嫁衣。”

安世弘点头,便又着人依计行~事。

不久,永平郡公也被举报曾得北荻贿赂,为谋私利,迟迟不肯解决北地问题,不然袁大将军也不会只领兵三年便将事情都解决了。

永平郡公不得不让人抬他到殿上自辩:因为要离间北荻各部落,才收下各方贿赂,当年已密奏过先帝的,先帝也是认可的。

先帝已去,谁能给他作证?永平郡公当年何等的英雄人物,如今却瘦骨嶙峋躺在竹滕椅上,因不能自圆其说,急噪中喘咳不止,老泪纵横,见者无不心酸难耐。

☆、第二五零章 早做决断

事情还远未结束。

北地一事又被提起,袁兴虽有功,奈何从前是永平郡公的得力干将,永平郡公既然不干净,袁兴又岂能独善其身?况且他本与北荻新王过往从密,这其中亦大有文章。

就连之前几乎寻不到过处的安国公,因与袁兴有所来往,也被人说出许多不中听的话来,幸好安国公行~事缜密,自辩一次,倒是洗去了嫌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袁兴戎马一生,到如今也修炼成了老狐狸,行~事自然不易被人拿了把柄。想在一个人身上寻点错处,只要细心,总会发现些蛛丝马迹的。

这不就有人质疑北地罪奴恢复平民身的事件了。

丘如意也被人到府里问了话。

丘如意知道事情瞒不过,也有心帮袁老将军减压,几句话后,便承认是自己出的主意,概因当时情况紧急,不得不为之。

倒与安世焕夫妻所言一致,这事便算是告一段落了。

谁知不等众人喘息几天,却有人~弹劾安世诚夫妻孝期里有孕。

还让不让人活了,一波接着一波的。

原来,不只安世诚,便是其他安氏子弟如今也被御使言官们纠着小辫不放。

虽然这些年刘氏在京城飞扬跋扈,安氏子弟除却不敢和刘氏硬顶硬外,在其他人面前也是横着走的主,错处一寻一大把,虽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却也够他们焦头烂额的了。

“乌合之众!”永平郡公抖着嘴唇恨铁不成钢地唾弃道,说罢,犹不解气,又骂道:“一个个目光短浅。平日就知道仗着祖宗荫蒙醉生梦死,屁大的事,就吓得六神无主,只看眼前,全没有大局观。”

梁王亦抚须叹气。

安氏众人乱成一团只顾着自保,刘氏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已经悄悄地在各紧要处替换他的人。

只怕等众人醒悟过来,也是到了被刘氏置到案板时。

宁泰郡公一把拍断面前几案:“娘的,现在还是安氏的天下吗?早就改姓了刘。这天下有皇帝和没皇帝有什么两样。实在不行,我似令下去,让他们带兵打进京城来。”

“郡公慎言。先皇父子待你我不薄,就为了这份兄弟情谊,我们也该忍下,毕竟太皇太后是当今的亲祖母,任他刘氏如何,她总是会护送着自己的亲孙子主理朝政的。”梁王细心提醒道。

众人沉默,若不是因为当今圣上乃是先帝唯一骨血,他们岂会如此隐忍,他们又不是瞎的,怎会看不出刘氏的动作。

只是他们也姓安,眼看着如此下去,只怕江山便就易了主,将来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因为两相矛盾,这才有了今日暗聚一堂,共商国事。

宁泰郡公冷笑:“当今真是先帝的骨血吗?诸位谁曾亲耳听先帝开口提过他一句?”

众人各自审视,发现皆在摇头,虽如今已是盛夏,却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种子已然种下,只等破土发芽。梁王笑道:“太皇太后岂会做此大逆不道之事?宁泰不过一句戏言,你们休要多想,如今还是想想办法,最紧要的是如何扭转局面。”

是啊,一定只是猜想,做不得真,便是皇上真是假冒的先帝骨血,只要有刘氏在,假的也能成真。

所以最紧要的是扳倒刘氏。

皇上的事情就好办了。

众人一下子找到主心骨,认真谋划起来。国不可无主,群龙不可无首,梁王和永平郡公便被众人举荐为领头人,开始调兵遣将全面反击刘氏。

这一下,朝堂上可热闹了,刘派和安派相互攻击,私下动作不断,幸而太皇太后倒是公正,并不因此打压安氏,安刘两派一时势均力敌。

丘如意的日子却越发的不好过起来,因为刘安相互撕咬的过程中,丘如意却因孕事被刘献父女死咬不放。

更为可怕的是,刘献竟派人去了北地,将安世诚的行踪调查了详细,详细到,去年某日安世诚回乌堡,在家停留几日,几日去边关,又几时回来的。

这样一来,丘如意国孝期怀~孕一事,再无所隐匿了。

丘如意在又一次的进宫例行请安时,太皇太后也不言语,只阴测测地看着她的腹部,丘如意只吓得冷汗淋漓。

回到府中,卢国公府已经乱作了一团。原来袁兴祖孙已因北地事,被暂时关押起来,安世诚因随之被带走问话。

卢国公夫人还企图给人塞钱打点些消息出来,那些当差的倒也配合,钱拿了,话也说了:“你还不清楚自己府上的那点事?碍了人眼了呗!证据确凿,不如早做决断,免得后悔。”

之后,便再也问不出什么话来。

直到夜半时分,祖孙几人仍没有消息,卢国公夫人越发慌成一团,一手牵着小儿子的手,一边眼瞧着丘如意已显了怀的腹部。

倒是卢国公禀退下人,安慰众人道:“各处兵马调动,想是已被刘氏发现,故将岳父等将士拘了,使他们不能往外发号施令,诚儿不过是用来打马虎眼的,想来应是无事。”

卢国公夫人却看着丘如意道:“安刘之争越来越急迫,眼看就要动起兵来,诚儿在刘氏手中岂不是凶多吉少。还是早做了断方能及早救出诚儿来。”

丘如意下意识捂住腹部,摇着头慢慢后退:“今天太皇太后尚且一句话没说,我们怎能自乱阵脚?况且,这场纷争当中,这孩子的影响不值一提。若是刘氏胜了,安氏诸人都不会有好结果,不在乎这一条罪状,反之,只要刘氏一倒,太皇太后也受连累,到时安氏便可扬眉吐气,不会有人不开眼地拿这作文章的,便是看在外祖父及永平郡公和安国公的面儿上,多少也能网开一面的。”

卢国公也收回了目光,象是在劝慰妻子,还也象是在劝慰自己:“如意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或许明天诚儿就能回府了。他在安刘之争上没有多大价值,除了刘献,再无人顾暇。”

可惜,第二天,安世诚没有回来。卢国公也没有打听得一丝消息出来,朝中又有更多的人以国孝有孕弹劾安世诚。

丘如意心里越发的不安起来。

于氏也在这日登门看望女儿。

☆、第二五一章 段氏荐医

等到丘如意得了消息时,于氏已经进府与卢国公夫人说了好长时间的话了。

卢国公夫人正拉着于氏的手说话,脸上也难得展露出笑容,见丘如意进来,便笑道:“我这里没什么事,你只管陪你母亲好好说会儿话。”

丘如意心中已猜着几分,强作欢笑见过礼后,便木然引于氏往自己院里去了。

于氏也看出女儿脸色难看,路上絮絮说些家常闲话,只字不提近日期中之事。

一时进了屋子,于氏丢个眼色给苏嬷嬷,苏嬷嬷便让众人散了,她亲自送上茶后,出来在房廊花荫里立着乘凉。

于氏看着女儿一脸遮掩不住的憔悴,心疼地叹口气,低声道:“你也别抱什么侥幸了,当断则断,也省却这许多烦恼。”

丘如意的眼泪一下子便流了下来,却说不出话来,只拼命摇头。

昨天太皇太后如淬了毒的眼神一直盯着丘如意的小腹,丘如意知道太皇太后已然相信了刘献的话,只要假以时日,便可证明了真伪,到那时等待自己的至少是一碗堕胎药。

她不想坐以待毙,本想回来同丈夫好好思量对策,偏丈夫竟被拘走,虽然昨天她振振有词地劝着公婆也劝着自己,可也只有她知道自己是如何艰难熬过这一夜的。

要放弃这个孩子吗?她真的不甘心。

可不放弃,老天又不给他活路。

她的心被搅成个死结,直痛得肝肠寸断,最终决定,就算保不住,也尽量让这个孩子多活些时日,直到太皇太后的药赐下来,否则,她是绝对不会自己动手的。

于氏也流下泪来:“我是你母亲,你的心情,我比谁都理解。可是这个孩子是注定留不住了。我也知道这个孩子冤得慌,可这是他的命。他既不能活,你就该为活人着想一二。世诚如今虽不是因此事被拘,可若太皇太后赐下~药来,这事就成了他身上的污点,将来必有后患,难不如主动舍了这个孩子。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再生孩子。”

丘如意拭着擦不尽的泪水,低声道:“女儿晓得这个道理,只是既然上面没动作,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倒象做贼心虚似的。拖得一时是一时罢。”

知女莫若母。于氏叹道:“时间越长,你就越舍不得,到时就会越痛苦。何苦来的呢。”

“护不住自己孩子的母亲,能受些苦痛的折磨,未尝不是好事,我要说,本就是该的。”丘如意咬着唇恨恨说道。

于氏摇头苦笑:“你说什么傻话,你已经尽力了,人斗不过天。想来他若有知觉,也当体谅你,必不怨你的。况且,便是为他着想,他越大,越能感觉痛苦,倒不如趁着月份尚小,无知无觉得去了,于他也有好处。”

“还没试呢,怎么就知道一定会输。况且这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总要我夫君也点头才行。”丘如意心里痛极,人也变得越发偏执起来。

于氏也恼不起来,叹道:“你身在其中,没了理智,也不怪你看不透。母亲总归是为你好,我已经和你婆母商议好了,孩子月份越大,对你身子损害也越大。如今你们府上行~事不便,便由我帮着寻个好大夫,开些温和的药来,即便你将来恨我,也好过将来被太皇太后灌下虎狼药,硬生生毁坏了身子强。”

丘如意气结,急忙拉住母亲,哀求道:“再拖些时日好不好?到那时,您再帮着找个好郎中,开些催产的药来,这个孩子就能成活下来。现在还太早,我怕生下来他也活不了。”

于氏握住女儿的手:“傻孩子,我早和你婆婆算过了,这个法子不妥。谁知道上面什么翰来赐药?是三日后还是五天日,是半个月还是一个月?别等来等去,孩子没保住,反坏了你的身子。”

丘如意泪流满面,咬牙道:“罢了,这也我母子的命。母亲只管让人开催产的药来,尽人力听天命吧。”

于氏放下心来,转而又与卢国公夫人商议去了。

谁知卢国公夫人生怕事情做的不机密,又留下把柄,便想着再麻烦李先生帮着寻个可靠的郎中来,他那到底是袁老将军的心腹,还是可以信任的。

丘如意既然做下决定,知月份太小,孩子生下后生死各半,便将事情全权放心,一心前往佛堂诚心祈祷。

于氏虽然担心,可她身边确实无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郎中,只得怏怏而回。

不想于氏刚回到家中,段氏便上门来访。

于氏只得打叠起精神招待妯娌。

段氏登堂入室后,便直接问道:“如意丫头身子可好?”

于氏脑中转了一圈,深叹一口气,道:“提起她来,我就发愁。这半年来就没个平静的时候,害得她也不能好好养胎,明明快八个月的身子,瘦得看着倒像是六七个月似的,偏还有人拿这个作文章弹劾姑爷,她向来不是个能吃住气的人,这不,这两天就气得动了胎气,越发不安稳了。”

段氏便垂下眼来,轻叹道:“我原本还念着她,想去看看呢,如此看来,倒还是不过去的好,免得劳累着她,我心中可要不安了。”

于氏忙替女儿谢过。

“你也太见外了,我不过是关心一下自家侄女罢了,况且她到底也是自小长在我跟前的,我看她和看娟儿没两样。”段氏柔柔笑道,复又担忧道:“她这般,太医可说什么不曾?是了,那些太医最是奸滑,一分凶险倒硬说成十分,好得人的赞,用药时,却又十分药,只肯用一分,只怕用得猛了担责任。况且这些年来,宫中少有婴儿出生,这些太医们怕是早就手生了,况且又男女有别,有诸多不便,让人不能放心。”

于氏知道这次卢国公府是不会用太医的,便点头赞同:“是呢,有时还不如稳婆可靠。若是稳婆再懂些医术就好了。”

段氏便拍手道:“你可还记得,当年南戎围了京城,你捐了粮食出去,有一位在军中效力的郎中,倒是个孝子,得了粮食,自己几乎要饿死了,却省出来给她病重的老娘,娘俩后来才度过难关。”

于氏点头:“是有这么个事。只是那郎中医术却不么样。”

段氏笑道:“他的医术是不好,可他那个娘却极善长妇科啊。”

☆、第二五二章 擅自行动

于氏倒真不知这事,当年解围后,那郎中母子倒是来向她道谢过,金山银山被迫扔出去,不过换个虚名,她心里正痛得滴血,不过随口敷衍她母子二人几句,就将人打发了。

虽然,那母子二人道将来必结草衔相报,于氏也未放在心里。

她虽财产损失大半,可日子怎么也比那医术平平的乡间郎中强,哪里用得着他们,故连他们姓名都懒得问,只隐约记得不是姓程就是姓陈,若今日不是段氏提醒,便是这件事,也早不知被她忘在那个犄角旮旯里去了。

段氏不过从旁看过一眼,倒是记得清楚。

若说那郎中的母亲的医术已经名满京城,倒也罢了,偏自己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位女郎中,段氏又从何得知,进而跑来举荐?

于氏心生疑窦,不动声色道:“当日倒没看出来,儿子医术平平,她母亲一介女流之辈反倒医术高超,真真有些怪异。”

“这是她家的事情,外人如何得知。”段氏淡笑道,“不过,说他母亲医术高超却也不准确,说她擅长妇料,却也是夸大了,因为她从不出诊,不过是于妇人生产上比寻常医师厉害些。好像是手中握了个祖传的方子。我知道这事,还是听底下婆子说的。道那年有一妇人怀了双胎,尚不到产期,腹部大的吓人,母体羸弱不堪,若不及早拿下胎儿,恐一尸三命,妇人娘家要保下女儿,她婆家却舍不得两个孩子,亲家险些变成仇家,还是她婆家找了这郎中的母亲,给开了几丸催生丹,几天后,便顺利产下两个儿子,那郎中的母亲后继又开了几丸药,听说如今那两小儿都好好地长成半个小子了,那妇人身子也未受损,后来还生了个女儿呢。”

于氏心中一动,忙笑道:“可知她现在在何处?如意如今也是羸弱的很,若她真有祖传的方儿,正好请了来,开几丸产后调补的药,免得误了替夫家开枝散叶。等如意身子好了,定让她亲来谢过你。”

段氏便笑:“倒不用谢,如意是个有福气的,定不会有事的,不过请了她来,到底有备无患。我这就家去叫那婆子过来细细说给你。”

于氏连连道谢,直送出大门去。段氏回到家里,一面遣了那婆子去于氏处,一面又遗心腹婆子往女儿处送信:一切都妥当。

丘玉~娟闻言一笑,也不多言,只命人收拾些瓜果冰食送给母亲解暑。

于氏详细问了,一边着人前去打听,那母子二人十数年来一直生活在京郊,倒不难打听。

于氏放了心,便亲自去请那郎中之母陈老太太。

陈氏母子不忘旧恩,一见于氏到来,便认出她来,先不问因由,倒头便拜:“原来是恩人来了。”

于氏越发放下心来,忙让人扶起,又道明来意。

陈老太太唏嘘道:“我哪懂什么妇科。当年我夫家世代为医,倒收着不少的古方儿,只可惜世道不太平,接连战火,人都没了,就只留下我母子及那几个妇人生产的古方儿。幸好我儿跟着先夫多少也学了些医术,虽医术不高,但靠着四乡八邻的照顾,也能过得,后来亏得夫人,又度过死劫,如今也成了亲有了孙子。我一心思报,哪怕要我了这条命去。只是,今日之事,我却不敢领。因为我实实在在没有医术,那次也不过是照着方儿配药,死马当活马医了,府上姐儿何等娇贵,只恐反耽搁了,报恩倒成了报仇,我的罪过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