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娘把读书看得太重了。

事实上,周芸芸猜的一点儿也没错,大伯娘如今但凡看到对三山子有影响的事儿,都觉得头疼万分。以往,因着周家住得偏,来窜门子的人少,再说就算要窜门子,那也多半是闲聊,谁也不会带七八个大小孩子过来闹腾的。

看了一会儿,似是真的看不下去了,大伯娘索性抬腿往三山子那屋走去,进门才发现三山子正在很认真的练着字,当下既欣慰又心疼。

“三山子,外头可吵着你了?你三奶奶也真是的,谁叫拜年会把所有孩子都带来的,又不是住得远,几年难得见一回的,就在村子里,她一个人来不就成了?”

嘀咕了两句后,大伯娘忽的想到早间的事儿,忙问三山子:“今个儿你阿爹带你去孟先生家,先生说啥了没有?要我说,你阿爹也是多事儿,左右那两个都不学了,干啥还要带上?索性带你一个去多好,还能多卖几份人情。”

三山子这会儿早已停了笔,束手听他娘说话,听到这儿,便开口道:“先生夸了我们几个懂事有礼,还劝了大金素日里多看看书练练字,要都忘了多可惜。”

“就是你爹太多事!”大伯娘又抱怨了一句,旋即道,“还有甚么事儿?先生没夸你?”

“夸我作甚?”三山子一脸的茫然,见他娘期待的看着他,只能没话找话,“其实先生也就跟咱们说了一会儿话,后来他就进屋写文章去了。对了,先生的书房很漂亮,他桌案上还摆了一个高高的笔架子,上头挂了好多各色毛笔。”

笔架子?还挂了笔?大伯娘一时没想出那是甚么玩意儿,却听出了儿子言语中的艳羡之意。当下,忍不住道:“那玩意儿要多少钱?”

冷不丁的转到钱上头,三山子明显愣了一下,旋即白摆手道:“阿娘,我只是随口说说,你不用往心里去。有这钱还不如留在手里,万一往后有急用呢?”

这话是不错,可惜大伯娘完全没听进去。

在她看来,钱当然是拿来用的,她又不偷不抢的,用对了地方,有啥不行的?至于急用甚么的,她更是完全不在乎。就周家如今这情况,有房有田有粮的,吃喝又比旁人家高出了一大截,就算真的遇到家里人生病急着拿钱抓药,那不是还有周家阿奶在吗?就算大伯娘素日里跟阿奶不对盘,也坚信真要有事儿了,阿奶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既如此,还有啥好担心的?

“钱的事你不用发愁,只好生念书做学问就算是对我的孝顺了。”大伯娘瞅了一眼儿子写的字,虽说一个都不认识,可她就觉得这乌黑的大字咋看咋好。

只是回头她就该犯愁了。

先前周家阿奶是按着人头给的银子,每人四两,大房有六个人,也就一共是二十四两。不过周家大伯非要自己藏着,说啥都不肯给她,倒是其他人,她费了番口舌都要了过来。

可惜钱这玩意儿禁看不禁花。

二十两银子看着是不少了,起码大伯娘在此之前从未拿到手过。可真的花用起来,却是一下子就没了。青山镇书局里花了十两,成衣铺子花了一两,被周大囡硬是讨去了二两,还有给她杨柳村娘家的二两,最后则是前两天她终于松口同意给娘家侄女多添二两的聘礼。

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她如今手头上只剩下了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能干啥?搁在早些,她一准能说出个几十样东西来,可如今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最终还是长叹了一口气。

家里不缺粮食不缺衣裳的结果就是,她再看不上那些小玩意儿了。可想买的读书人东西却是贵得要命,三两银子还不知道能不能把三山子说的那个笔架子买回来。

除非…

当天晚间,大伯娘死缠烂打的非要周家大伯将他原先藏着的四两银子交出来。原本,周家大伯是不交的,可他本就没啥耐心,被自家婆娘左一句银子都是女人藏着的,有一句你个没良心的东西,再来一句二房都是给了弟妹的。

无奈之下,周家大伯缴械投降,大伯娘如愿以偿。

又添了四两银子,大伯娘一下子就有底气了。第二日就开口跟周家阿奶说,她要去青山镇买点儿东西。恰好周家阿奶已经跟张里长婆娘约好了,今个儿叫佃农来家里,看看人品再定一下究竟哪个佃哪块田。听了这话后,直接摆了摆手叫她哪儿凉快待哪儿去,多余的话一句话都没有。

这要是搁在素日里,大伯娘一准不乐意了。好在今个儿是个特例,她极是高兴的出了门,还特地饶了一条道,免得被周大囡瞧见。

一切顺利的出了村来到了镇上,大伯娘熟门熟路的直奔上回来过的那家书局,一进门就抱怨上了。

“掌柜的是嫌我穷还是咋的?上回我买了那么多东西,为啥不告诉我还有笔架子这玩意儿?是不是你这儿没有?”

书局掌柜的愣了一下,好在事情才过去没多久,加上像大伯娘这种没脑子的肥羊还是极为少见的,只一瞬间他就想起来了,当下失笑道:“笔架子?有,是有,瞧我这脑子,上回竟是忘了提醒夫人了。这样好了,为了给夫人赔不是,回头我给算便宜点儿。”

尽管只是一句空话,大伯娘听了倒是挺受用的,当即就嚷嚷着要看笔架子。

掌柜的道:“笔架子有两种,一种是搁在书案上挂毛笔用的,这种一般都是写完了字,拿笔洗清洗干净后,才挂上去的。既好看,又实用,就是略有些占地方。另一种就小巧多了,不过这是写字中途搁笔用的,也有人图方便直接搁在砚台边上,这是一种坏习惯,要是回头在人前这么做,指不定怎么被人在背后说土包子呢。”

大伯娘心下一紧,当下细细看了过去。

的确是有两种不同功用的笔架子,且就算是功用一样,样式也不尽相同,至于所用的木料更是多种多样的。单说搁笔的笔架子,最简易的也就是在一块方形木头上雕出了弧度再刷上一层漆,最繁复的却是一套龙腾虎跃。

说真的,大伯娘一眼就相中了书局里唯一的一套龙腾虎跃:“这要几多钱?”

“这一套要四两银子,拆开单买的话,龙腾要三两,虎跃要二两。”掌柜的乐呵呵的道,“当然要是夫人买的话,算成本价,整套算三两银子,单买龙腾二两虎跃一两,不赚你钱!”

但凡略微有脑子的人,就知晓掌柜、小二这种人口中的成本价就是个客套话,毕竟笔架子这玩意儿,就算用料再好做工再精细,可这种小地方能出多好的东西?巴掌大的一个玩意儿,卖一两还叫成本价?

可惜,大伯娘完全没领悟到真相,只觉得太划算了,当下拍板道:“那我就要虎跃!对了,再来那个挂笔的架子,要这个红漆的!”

“要不要再来张书案?这可是我去府城进的货,跟府学的书案一模一样。人家府城里的秀才啊举人啊,用的都是这一种,瞧这做工这用料,还格外的稳当,练起字来事半功倍。对了,还有竹制笔帘?就是这个,全都是用上好的青竹做的,上头还染了四君子。笔帘就是用来将毛笔卷起来便于携带的,若是没有这个,毛笔用得可费了。”

肥羊都上门了,不宰一笔哪儿成?掌柜的格外热心的推荐着自家的东西,一样一样的介绍过去。

大伯娘一一看过来,既是心动又有些担心钱带的不够多,又忍不住抱怨起了周家阿奶,明明家里有那么多钱,又只有三山子这么唯一的一个读书人,不说倾尽全力供着,好赖也该多给些钱。

见她这般犹豫,掌柜的转了转心思,笑道:“可是担心钱不凑手?夫人先同我说说大致准备了多少钱?要是差的不多,我索性给夫人算便宜点儿。就算差了略多,我帮夫人配一配,保准让您满意。”

“我这不是原想着就买个笔架子吗?想着该是费不了多少钱,就带了七两银子。”

掌柜的大笑道:“无妨无妨,让我算算看…原该是要八两二钱银子的,算便宜些,就七两银子卖予夫人了!”

“好!”

第71章

于是继二房之后,大房也将所有的钱花了个一干二净。

书局掌柜的还算靠谱,去街口唤了几个闲汉帮着将东西,主要是书案,搬到了镇口,还帮着雇了一架牛车,付了钱后,目送“肥羊”离开。

坐在牛车上,大伯娘被扑面的冷风一吹,先前热腾腾的心忽的就冷了下来。

这事儿瞒不住了。

不是说先前隐瞒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深,而是周家人多事忙,极少有人会将注意力放在她身上。当然,事实上二房那头已经起疑了,只是他们不知晓该如何是好,毕竟那钱是大房自个儿的,他们想咋花跟二房没有任何关系,更重要的是,大伯娘这事儿跟先前被休弃的李氏有着本质的不同,人家既不是贪图享受,也不是胳膊肘往外拐,而是将钱都用在了周三山身上。虽说这对大房其他人来说极为不公平,却没旁人插嘴的份儿。

也正因为如此,大伯娘得以隐瞒至今。

结果,今个儿一时冲动买下了这么多的东西,尤其那张死沉死沉的大桌案,等于就是明着告诉大家,她花了钱。

然后呢?

问一声买了啥,花了多少钱,再往下不就是你还剩多少了吗?二房三房是不会多事的,周家阿奶更是懒得理会这等子小事儿,可大房呢?儿子儿媳倒是好应付,她男人呢?

大伯娘后知后觉的害怕了起来。

再怕也没用,东西已经买了,退回去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她买的也不止这些。如今,唯一的法子也就是咬定她将所有的银子都花在了三山身上,将给周大囡和自个儿娘家各二两银子的事情死死的捂住,光凭她给三山子买东西治不了她啥罪,要是给她男人知晓她还拿自家的钱给了闺女和娘家…

那才叫要命了!!

坐在牛车上,大伯娘不停的安慰着自己,给儿子买东西嘛,周家的钱花在周家人身上怎么了?况且,她买的都是极为有用的东西,像之前的笔墨纸砚、书奁、书籍、长衫,还有今个儿买的笔架子、笔帘和桌案,哪一样不是好东西?更别说掌柜的还给她便宜了那么多,合算的,太合算了!

这么想着,大伯娘倒是慢慢镇定了。只是等牛车慢慢驶进村里,沿着村中小道往周家去时,大伯娘冷不丁的就在闲唠嗑的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周大囡。

周大囡的眼睛跟啐了毒一般,恶狠狠的瞪了过来,一副择人而噬的模样。

大伯娘心跳得很快,赶紧拿手捂着胸口,仿佛这样就能平静下来一般。幸而牛车行进的不算慢,片刻后,就离人群越来越远,她也终于能将头抬起来,长出了一口气。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她到底在怕甚么?花的是周家的钱,跟早已出嫁的周大囡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她有啥好心虚的?再一想,大不了接下来的日子,她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干活,一步都不出门不就成了?左右周家阿奶如今也不用出摊了,谅她周大囡也不敢上门找茬!

待到了家门口时,大伯娘彻底说服了自己,下了牛车昂首阔步的走进院子,高声唤人来帮忙抬桌子。

因着大伯娘出门早,且在镇上也没耽搁时间,这会儿才不过晌午刚过。周家阿奶早先就跑去山坳坳那面的地头上跟佃农说事儿了,三山子去了孟秀才家尚未归来,这会儿家里只有周芸芸、三囡,以及二伯娘和两位堂嫂。

听到大伯娘的唤声,一群人就从堂屋里出来了,见状赶忙过来抬桌子搬东西。

“帮我一道儿搬去三山子那屋,对,都搬过去,这些都是他的。”大伯娘倒不至于当甩手掌柜,事实上她对这些买来的东西小心的不得了,若非一个人实在是扛不动这么一大张桌案,她一准自己搬。

好在二伯娘她们也很珍惜东西,小心翼翼的搬到三山子那屋,又帮着摆好后,仍舍不得离开。

二伯娘道:“这桌子瞅着真好看,比咱们自家打得好多了。”

周家的男人多多少少都会做木工活儿,连泥瓦活儿都会一点儿。不过,会做跟做得好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就拿桌子来说,周家这边就是将几块板子拼成一整块,再削四条桌子腿儿钉上,这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就算回头发现哪根桌子腿短了一截,也不会费事儿折腾,而是拿块小板子或者旁的甚么东西垫在下头。

而大伯娘来的桌案就不同的,桌面上看不出一丝接缝,看着应该是整块木板做成的,下面四条桌子腿长短粗细皆一般,还做了三角雕花镂空的连接块,且整张桌案都上了朱红色漆,看起来既古朴又大气。

——跟着简陋的房舍一点儿也不搭。

周芸芸倒退两步仔细打量了一番,说真的,大伯娘的眼光还是挺不错的,买的都是好东西,且之后摆出来的笔架子和毛笔帘都跟桌案很搭,又想起早先无意间曾看到三山子背着书奁出门,还有啥不明白的?肯定都是大伯娘买的。

这头周芸芸尚在感概,那头大伯娘就已经忍不住嘚瑟起来:“二弟妹你这话说的,买的东西自是比家里打得好,要不然人家能卖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二伯娘被唬了一大跳,往后退了一大步才看堪堪稳住身形,倒抽着凉气道,“就这么个桌子要三两银子?大嫂,你可真舍得。”

“这有啥舍不得的?还不是为了孩子吗?”大伯娘笑得很是开怀,尤其看到事事不弱于自己的妯娌露出了一脸艳羡的神情,更是如同喝了一碗蜜般甜。

想了想,大伯娘索性朗声介绍起来。

“桌案是从府城那头运来的,府学里用的都是这种,听说连府城里的秀才、举人老爷家里也摆的这种。还有这笔架子,这种是用来写到一半时搁笔的,叫做虎跃,龙腾虎跃的虎跃。听着就特别有意思罢?掌柜的说,这是一种好兆头。另外这种是挂笔用的,洗干净以后挂上去,别提有多方便了。对了,这是笔帘…”

絮絮叨叨的介绍了一大通,大伯娘还不忘提前她前些日子给三山子买的东西,像笔墨纸砚、书奁、书籍,还有长衫等等,一样样巨细无遗的都说了出来,当然顺便也提了一句样样都不便宜。

其实,这回倒真不是她得意忘形了,而是因着她得提前先透漏一点儿口风。要不然回头知晓她将自己这一房一整年攒下的钱全给花光了,回头还不被骂死?先说了就不同了,起码能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直接被吓死。

想法是不错,可事实上在大伯娘忙着跟二伯娘显摆的时候,大堂嫂面上的神情格外的精彩,先是跟其他人一样的艳羡,之后却是猛然间变了脸色,且还是煞白煞白的那种,片刻后则涨得一脸通红,一看就是被气的。

周芸芸因着常央求大堂嫂帮忙做些小东西,跟大堂嫂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起码没事儿了经常凑一道儿聊聊天,自是不愿意见她跟婆母杠上。哪怕这会儿周芸芸已经猜到了一部分真相,也觉得大伯娘太过分了,可这种事情真的不该由小辈儿出面。

略一迟疑,周芸芸走到大堂嫂身边拽了拽她的袖口,低声道:“大嫂你能出来一下吗?我有事儿跟你说。”

大堂嫂面色一正,微微点头后,就撇下了胡吹海吹的大伯娘以及羡慕不已的二房女眷,跟着周芸芸走到了外头。

“到我房里说罢。”考虑到灶间如今堆满了熬煮汤底的原料,周芸芸还是觉得自个儿房里方便一些,便将人请到了房里,微微叹气后道,“大堂嫂你是不是把银锭子给大伯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