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上一章:第 52 章
  •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下一章:第 54 章

现在永正叔将皮球踢给了她,她必须慎重回答周双的问题,郑重处理此事。

现在族里的孩子都在这里了,都在看着他们怎么处理周双的事。

周徽嵐不宣扬读书无用论,读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知识永远都是要到用时方恨少。她知道这个头不能开,一旦开了,周氏一族的未来就不美妙了。

其实周徽嵐不知道,不仅仅是周氏一族上学的孩子都悄悄地来了,王氏吴氏的都有几个摸了过来。

周双在学校的成绩挺好的,如果连他都放弃不念了,那他们还念什么呢?

周徽嵐站在那里,斟酌了一下,然后朝周荣招手。

他过来后,周徽嵐朝他吩咐了几句话,他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问周双,“你觉得大棚蔬菜很简单又能赚钱是吗?”

周双点头,“是的。”

“这其实没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了肥水光照温度的管理。比如浇水这一项,合理浇水才能保证大棚里蔬菜的健壮生长,才能提高产量。如何合理浇水,冬天浇水不同于其他季节,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如何判断,你知晓吗?还有就是施肥,哪种肥料可以做基肥?又比如如何防止大棚蔬菜的弱光症?大棚蔬菜受冻后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周徽嵐这样一问,大家才意识到她那大棚蔬菜种得好,真的是不简单的,至少她刚才所说的方方面面她都做到了。

第88章

读书,或者说更高的学历,能给予他们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建立自己价值观的可能。

但这些话,周徽嵐不可能就这样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他们听着也只是一知半解。

“这听起来很难,但也是可以学的不是吗?”周双问。

周徽嵐知道他不服气,“周双,你跟我来。”

周双一愣,“惠兰姑姑,我们这是要去哪?”

周徽嵐道,“我带你到我的实验室去看看。”

众人都竖起耳朵来听,去年就知道她建了个实验室,大家都没去过,一直都挺神秘的,她这次竟然要带周双进去?

“惠兰,我们也可以跟上吗?”他们也挺好奇啊。

“可以的。”

“局长?”杨天的手下看向他。

“跟上前去。”杨天还挺好奇周徽嵐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他当然知道多读书是好的,但底层的老百姓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的。

黄绪宁四处采景,正好来到村中,看到他们浩浩荡荡地往同一个方向走,好奇地跟了上去。

因为杨天的到来,村里今儿多了好些陌生人,他跟着上前并不突兀。

进去实验室之前,周徽嵐还看到族里几个正在上初高中的孩子,干脆都叫了进去。

而其他大人没被允许,他们也没意见,就站在院子外。

“村长啊,你说这些娃儿能不能打消不读书这个念头啊?”

他们也意识到了,周双这事要是处理不好,其他的娃肯定也会起了同样的念头。如果他们村一个个缀学,那可咋整?发愁。

有家长光棍地道,“其实我觉得周双这孩子说得也有道理啊,反正看吧,如果周双不读了,我家周连我也就随便他了。”

“你少说两句吧,现在不管孩子,任由他们胡来,那是害了孩子,孩子长大不好了能不怨你这当爹的?”

实验室内,周徽嵐对周双等人说,“稻谷播种之前有一步浸种的步骤,在这里,我会在实验室里调配一种溶液对其进行消毒。”

周双等人惊奇地听着,他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出身,播种稻谷这道程序他们也很熟悉的,但没有听过和见过播种前需要走这一步的。而且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在此之前,这是没有被处理的稻谷,你们可以通过显微镜看一下。”周徽嵐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显微镜,从周双开始。

经过一番调试,周双惊奇地发现他眼中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周徽嵐发现,这些孩子看完显微镜后,一个个安静如鸡。

周徽嵐微微一笑,“现在,我们来调配药剂溶液吧。”在后世,习惯在播种前选用米鲜胺乳油兑水浸泡稻种,浸泡一直两天后涝起直接催芽播种,这样做主要是预防稻曲病的。

周双他们一个个目光呆滞地看着她调配药剂溶液,胶头滴管、棕色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容量瓶……这些实验室玻璃仪器都被她一一取用了。

调配的时候,她神情专注,动作仿若行云流水。

周双他们一个个的,都被震撼到了。

“再等几分钟,溶液就调配好了,到时用了溶液浸泡,你们再观察一遍。应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稻种表面的毒菌在不断地减少。”

……

从周徽嵐的实验室出来,周双的神情是恍惚的,因为惠兰姑姑不仅让他们观看了她是如何配置药剂溶液的,还让他们通过显微镜观看了用了药剂溶液前后稻谷种子的变化,还带着他们了解了实验室里其他实验仪器的用法和作用,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奇的世界。

实验室的门一打开,外面的人就围了上来。

“怎么样怎么样?”

周双和其他的孩子都没有说话。

“双啊,你还没打消不去上学的念头吗?”周九都快急死了。

“惠兰姑姑?”周双唤了一声周徽嵐,眼中迷茫之色尽显。

周徽嵐道,“我带你来实验室,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对种地感兴趣,但我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但就单指种地,也就是农学而言,你需要到大学里经过系统专业地学习。”

周双说道,“可是我想早点出来帮忙赚钱。”这是他的初衷。

周徽嵐问他,“那你想好靠什么来谋生了吗?”

周双摇头,打田机只是季节性的工作:种地有他爸妈呢,他也会帮忙就是了:还有就是郢叔叔的建筑公司,工钱还可以,就是太辛苦了,他爸妈舍不得:本来他最寄予希望的就是大棚蔬菜了,现在看来也很不简单,他根本无法做到。

“那就听姑姑的,好好读书吧。挣钱的事有你们爹妈呢,你们还小,完全可以不用那么着急的。你想想,他们之所以那么拼命挣钱供你读书,是不想你再走他们的老路。他们希望通过读书上大学,让你拥有选择的权力,大学毕业之后,即使你不喜欢从事原专业的工作,你也可以从事种地以外的职业,因为你有能力胜任,而不是毫无选择,被迫谋生。”周徽嵐这话完全是站在他们父母的立场上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儿女将来不用那么辛苦,完全就是他们一片父母心。

“如果你能考上大学,这样会让你有机会成为出色的人。因为在那里,你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的知识,你还将学会如何分辩哪些人是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的人,哪些人与你志同道合。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或许会成为你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光想想就能想象得到这是一件多么畅快的事。”周徽嵐给他们徐徐地描绘了这样一副美好的画面。

“上了大学,你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形成自己的原则和思维,并开始学会接受和拒绝。孩子,现实中很多人的生活其实过得一团糟,你如果上了大学,就有可能具备一种将日子过好的能力。大兴村还是太小了,难道你就愿意一辈子困在那里,或者困在仪水县吗?孩子,你不想到更宽广的地方看看吗?”

周徽嵐说这些话时,周九夫妇二人以及很多在场为人父母的都不住地点头,就是这样的,只是他们嘴笨,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现在孩子他们惠兰姑姑帮他们说出来了。

周永正跟着点头,“听你惠兰姑姑的,好好读书考大学,赚钱真的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你家的情况也还好,无需你如此迫切。”

“可是惠兰姑姑,你不也没去过大学吗?也一样这么优秀啊。”周双迷惑又不甘,少年心高,总觉得长辈能做到的事他也能做到的。

周徽嵐叹息,她不想说她是那极个别的个体,她只能说他们只看到了她明面上买过几本专业书装样子,那是她对外的解释啊,实际上她学业的完成程度已经相当于现在大学毕业甚至更高层次的程度了。

其实从刚才他与永正叔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他陷入了一个幸存者偏差和失败者偏差的误区。他只看到筛选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注意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的关键信息。比如周双他刚才说的,都是幸存者偏差,大部分的农民,收入都是很低微的。还有一个典型的失败者偏差,就比如后世某某北大大学毕业回家卖猪肉的例子。因为这种概率太低了,才会被当成了新闻,被人津津乐道。但他们直接忽略了超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出来社会后都混得相当不错,特别在这八十年代,中国人才极其缺乏的时代。

“主要是咱们村的幸存者偏差有点多,让你们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觉。”周徽嵐先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幸存者偏差的概念,然后才继续说道,“可是孩子,相信你们惠兰姑姑,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周双问,“惠兰姑姑,那我不能跟着你学吗?”

周徽嵐微微一笑,“不能。”

“为什么?”周双不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说的这些东西,你如果努力学习,孝上大学后在大学里都能学到。”周徽嵐想了想又继续说道,“孩子,别想着走捷径。读书以及高学历带来的好处是隐形的,好处或许并不明显,或许不那么一蹴而就,其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思路和逻辑上。而想要获得更先进的思维,读书、在大学里系统的学识,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它让你的思维更加宽广,不被低等的见识所局限。这意味着同等问题,你能找到快速解决的方法。这便是能力的体现。”

现在国家鼓励读书,读书是获得知识的成本最低的途径了。周徽嵐想到后世那日溢难以打破的阶层固化,读书是目前跨越阶层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了。

“最重要的是,我拒绝你,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我肯定是要去上大学的。”周徽嵐有些恶作剧似地道。

“什么?”周双瞪大了双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

“不妨告诉你,我欲参加今年的高考。”周徽嵐说得更直白了。

现场死一般的安静,千言万语,都抵不过这一句。如果读书不好,为什么她这个年纪了,还要去参加高考呢?肯定是有巨大的好处的呀。

周九率先回过神来打破平静,“双儿,你看你惠兰姑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都还想参加高考,你就别辍学了吧?”

周徽嵐望天,她简直要被周九哥打败,你劝儿子就劝儿子嘛,干嘛扯上她的年龄啊,真是坐着也躺枪。

“可是,惠兰姑姑,你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怎么参加高考呢?”周双疑惑。

周徽嵐笑而不语,昨天晚饭之后,她妈将周思恬寄回来的信拿给了她,信中提到了姚教授主动提及愿意为她提供推荐信,所以她拿到推荐信应该问题不大。只是她没想到事情进展那么顺利,她本打算忙完春耕,就着手此事,亲自去信问一问的。

就在这时,一道突兀的声音插了进来,“她有推荐信!”

突兀的叫好声吓了众人一跳,纷纷向声音处看去。

有些耳熟的声音让周徽嵐扭头看了过去,待她看到魏教授和高煦就在不远处,她先是一惊接着便是一喜,“魏教授、高教授,你们怎么来了?”

“之前不是和你说过吗?你给黑枣林嫁接的时候我一定会来的。”魏教授乐呵呵地道。

周徽嵐看了旁边一脸看不出神色的高煦,心里朝魏教授竖起了一个拇指:您老威武,竟然把高教授也带来了。

高煦的目光一直落在她的脖子处,周徽嵐脖子上围的围巾是他送的那条?

“是胖虎!胖虎回来了。”见到高煦,李桂花无端地就高兴。

“周同志,你刚才的话说得真好。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见识,是吧,高教授?”

“嗯。”高煦点了点头,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哪里,你俩过奖了。”她说的这些,是在后世只要多读些书,都会明白的道理。

“惠兰,高教授我们知道了,旁边这位是?”周永正走了过来。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左边那位是魏教授,目前在金陵大学任职,是植物病毒学的导师。右边这位是高教授,同样任职金陵大学,是金融学专业的导师。”

一听周徽嵐介绍的头衔,在场的人无一不肃然起敬。

别看他们孩子们嚷着不去读书,并不是说他们不尊重有知识的人,而是觉得自己有可能努力了都达不到,所以不想浪费读书那几年,想提前出来奋斗而已。

第89章

作者有话要说:有两个情节因为剧情被我提前,错过了时间线,准备加回去,为了避免追读的亲错过,特意在这里粘一天。放心吧,这个是不收费的。

京城大学

姚教授实在等不及周思恬两周后还书的时候了,他通过钟国栋将人请了来。

“什么?”周思恬怀疑自己听错了,姚教授让她妈参加高考?

“你妈妈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太浪费她的知识才华了。”每每想起这个,姚教授就感到心疼。他们国家缺人才啊,特别是生物方面的人才,严重紧缺。

姚教授这话她深表赞同,“可是姚教授,我妈今年三十九了,非应届毕业生。”

一句话,就是没有高考资格。

一想起这个,周思恬既遗憾又心疼,她妈要是没被韩海设计,没有那一段被拐的遭遇的话,以她对她妈妈的了解,她一定会在七六年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就报名参加的,以她妈的优秀,国内的好大学还不是随便她挑吗?

此时听了姚教授的建议,她从内心里也希望她妈参加高考,然后亲自取回属于她的荣耀。

姚教授罢罢手,“这个你不用担心,就是一封推荐信的事,让她作为专业人才参加今年的高考,就没有年龄的限制了。”

“可是今年参加的话会不会太赶了?”周思恬有点拿不准主意。

姚教授想了想道,“这个你得问问她的意思。”姚教授本人是迫切地想将这个人才招揽进来的,但也得考虑实际情况,万一她其他课程很糟糕,考不进来咋办?

“她其他课程怎么样?”实在不行,他得想办法让她去补补课。

“很好。”

没想到听到这么一个答案,姚教授瞅她。

周思恬一眼就明白他这是不信。

“是真的。整个寒假前半个假期是我在教我妈英语,偶尔一些初高中的文化课……”

姚教授点头,刚想说‘你这样做很好’时,却被她后半句给咽了回去。

“可是后半个假期全是我妈在指导我。”周思恬满是哀怨。

姚教授张嘴,“她反过来指导你?”

“教授,你也不相信对吧?”周思恬从书包里拿出英语课本来,然后给他秀了一段长课文。

姚教授纵然不是英语专业,但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他发现她这英文念得真不错,口音是美式发音,也很正。

她念完之后,姚教授拍掌,“你这英文着实不错啊。”

“其实我以前几乎是哑巴英语,即使不是,朗读起英文来也是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的,就像这样:I am……经过我妈指导后,我是这样:I am……”

姚教授不住地点头,“你说这是你妈教你的?不错不错。”

周思恬没说的是,她的导师和教授们大概发现她口语突飞猛进,这学期发了疯似地虐她,有时候还给她开小灶……

提起这个,周思恬内牛满面,呜呜——

看她这个表情,姚教授莫名想笑,“晚点你问问你妈的意思,有结果就来告诉我一声,她的推荐信我先让人准备起来。”

“谢谢姚教授。”周思恬代她妈妈向他道谢。

这女娃性格怪好的。姚教授突然就想起了他的儿子来,然后忍不住又瞅了她一眼,不错,真不错。

金陵大学

高煦回来了,魏教授依依不舍地将那株嫁接好的桃树给人送了回去。

想要,这株桃树已经长出嫩芽了。

他照顾了一个春节,都有感情了。

对他这话,高煦呵呵,他的树他都种多少年了,他才照顾一个多月就说有感情,那他这几年算什么?

魏教授将桃树给他放院子之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刚回到家,他就接到了他师兄的电话。

“喂,师兄啊,我和你说,那株桃树——”

电话那头的人打断他,“你帮我弄封推荐信。”

魏教授一愣,“什么推荐信?”

电话那头,“我有个朋友在你们苏省,想参加今年的高考,但她因为年纪有点大,又非应届高考生,所以需要你帮弄一封推荐信,让她作为专业人才参加高考。”

哦哦哦,他懂了。

电话那头,“我给你个地址,你弄好之后将推荐信给寄过去就行了。”

“好,我拿笔,你说——”魏教授将电话挟在耳朵和肩膀之间,手里拿着纸笔,随时准备记录。

电话那头,“信你就寄到治化市仪水县大兴村,收信人写周惠兰周女士便可。”

等等,这名字这地址怎么有点眼熟?魏教授连瞅了几眼,终于确定周惠兰应该是她无疑了。

“师兄,咱们说的是同一个人啊!”魏教授兴奋地喊道。

电话那头,“什么同一个人?”

魏教授激动地道,“就是周惠兰啊,我之前和你说过她的,她在生物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真的很厉害。那株嫁接的桃树就是她弄出来的啊,现在长得可好了,我还想着这两年那桃树是不是真如她所说的那样能开花结果了呢。”

那边姚教授也愣了,没想到年前师弟和他显摆的精通农学生物学的人才竟然是周思恬妈妈。

“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好的,没问题。”魏教授一口答应下来,但他又突然想到,“师兄等等,如果她参加高考,并且咱们两所大学的分数线都过了,算哪所大学的?”

姚教授呵呵他一声,“这就看她个人意愿了啊。”说完他就挂了电话。

魏教授瞪着电话,最后撇了撇嘴。嘚瑟啥,以为自己京城大学的就稳赢吗?别忘了,他们金陵大学也是全国前十的大学,最重要的是周惠兰的老家就在这里,她的父母家人都在,她去上大学未必不会考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