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生注意到严舒锦用的是深交两个字:“和那样的人认识是可以的吗?”

“当然可以啊。”严舒锦说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处的,就像是当初在王府,我和王夫人贴身的丫环关系最好,可是我也认识府里其他人,就连看门的婆子都认识,能知道不少事情的。”

杜先生再一次感叹,别看严超的那几个儿子的母亲出身都不错,可真不如柳勤和严老夫人会教孩子,而且就算徐氏生了儿子,怕是等他长大,也争不过这对姐弟的。

作者有话要说:宝姐的教育指南:

弟弟做错事情怎么办?

打一顿。

要是不改呢?

再打一顿。

要是还不改呢?

吊起来打到怕位置,不改知道怕就行。

第021章 土包子是福星

严舒锦发现杜先生真的很博学多才,从古董字画到街边吃食,他都能说上一二。

杜先生刚带着他们从书斋出来,严舒锦选了两本游记,严启瑜倒是什么都没有买,家中的书籍他还没看完,字帖这些杜先生都有准备。

严舒锦已经把东西的大致记了下来。

杜先生不仅带着严舒锦和严启瑜去了那些店铺,也带着他们去街边摊转了许久,等几个人都累了,这才选了茶楼休息。

茶楼里有说书的先生,杜先生要了二楼的包间,点了几样点心和茶水,这才问道:“有什么感觉?”

严启瑜双手捧着茶杯喝了几口:“贵,很多东西都比镇子上的贵,只是有些贵了很多,有些只是贵了一些,还有一些比镇子上便宜。”

杜先生问道:“为什么呢?”

严启瑜思索了一下,才说道:“比镇子上贵,是因为京城更加繁华,有钱人也多,所以不管是租铺子还是雇人都会贵一些。”

杜先生点头:“那便宜呢?”

严启瑜其实也有些疑惑:“我不知道,我发现有些书籍是比镇子上便宜的。”

主要是严启瑜记不得在镇子上有没有看到游记这类的书籍了。

杜先生看向严舒锦问道:“宝姐觉得呢?”

出门在外,杜先生就称呼两人宝姐和贵哥,隐藏身份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为了更方便。

严舒锦想了下说道:“因为京城读书人多书院也多,很多家中钱财不富裕的,可以抄书卖钱,所以反而书籍更加便宜一些。”

杜先生说道:“还有呢?”

“还有笔墨纸砚这类的,好像中等以上的比镇子上贵,而那些低等的便宜一些。”严舒锦看向杜先生问道:“先生这是为什么?”

杜先生喝了几口茶:“在村子里,家中都种了不少菜,就算想卖也是没人买的,可是把挑到镇子上,就能卖钱,这是为什么?”

“因为村子里没人要,而镇子上的人要买菜。”严启瑜说道:“好像有些是直接卖给酒楼,价钱会比在街边卖稍微低一些,可是酒楼买的多,一下子就卖完了,更加方便赚的多。”

严舒锦补充道:“而且酒楼会告诉那些人要什么菜,不怕种的菜卖不出去。”

杜先生笑了下说道:“这就是有人要和没人要的区别。”

其实严舒锦还有些不懂,却隐隐明白了一些。

杜先生说道:“还有比如村子里种的菜很好,可是村子里很多人都会种,到镇子上能卖一文钱一斤,可是要是有人把菜运到了京城来卖,说不得就能卖一两一斤了。商人赚得多,可是前期的花费也多。”

士农工商……

很多读书人其实是看不起商人的,但是严舒锦觉得杜先生对行商的事情很了解。

严舒锦问道:“先生对行商有兴趣吗?”

要是换成另外一个读书人,严舒锦是绝对不会问出这样的话,因为很多读书人会觉得这是对他的侮辱。

杜先生直接说道:“我只是对赚钱有兴趣。”

严舒锦笑了起来。

严启瑜说道:“我也对怎么样赚更多的银子有兴趣。”

杜先生说道:“读书人也需要吃喝,很多世家清高,可是他们私下也有不少铺子,没有人会嫌弃钱少的,只不过要投其所好,你给一个读书人送银子,不如用银子买几本书送给他,送礼也是一门学问,这些到后来自然有宫中的那些女官来教导你们。”

严舒锦和严启瑜应了下来,几个人听着下面说书的吃起了糕点。

严启瑜忽然问道:“姐,你怎么知道抄书卖钱的?”

“因为我特意打听了。”严舒锦理所当然地说道:“本想着等你年纪再大一些,就让你抄书赚钱贴补家用。”

严启瑜说道:“真好,这样可以一边赚钱一边念书习字。”

杜先生觉得严启瑜口气里还有些可惜。

严启瑜追问道:“那我现在可以抄书赚钱吗?我想用自己赚的钱给你们买东西。”

杜先生愣了下,不知道怎么回答。

严舒锦有些无奈戳了下弟弟的额头:“你是不是傻,家里有钱,不需要你做这些事情,你好好读书就行。”

严启瑜哦了一声,啃了几口点心。

“而且家里又不缺钱了,你干什么和那些缺钱的读书人抢活?”严舒锦真的觉得弟弟有些傻:“你去问问那些读书人,如果有选择他们是不是更愿意一心读书?而且就像是杜先生说的商人,他前期投入了很多,但是后面赚得更多。”

严启瑜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是我想错了。”

杜先生看着也不需要他去纠正,严舒锦就把事情解决了,而且他发现严舒锦很疼严启瑜,却有自己的分寸。

其实很多人家都是全家供养一个人念书的,有些养着养着,读书人就觉得全家辛苦赚钱让他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人性子也就养歪了,不知不觉就变得自私。

杜先生问道:“还有什么想买的吗?”

严舒锦和严启瑜摇了摇头,其实他们出来之前,想买的东西有很多,但是真的出来却发现他们什么东西都不缺,而且家中的东西看起来更好一些,像是古董字画这类的,两个人也没有兴趣。

杜先生起身说道:“走,带你们吃饭去。”

严舒锦和严启瑜虽然吃了不少点心,可那些不过是略微垫下肚子,此时也饿了,跟在杜先生的身后问道:“我们去吃什么?”

杜先生问道:“你想吃什么?”

严启瑜喜欢吃肉,却不挑食:“都可以。”

杜先生说道:“带你们去吃面和小馄饨。”

严舒锦和严启瑜应了下来。

杜先生并没有带他们去酒楼,而是一条巷子里的食肆,食肆虽然小,可是打理的很干净吃的人也多,几个人等了一会才有位置。

等姐弟两个人吃饱,食肆的人也少了许多,杜先生又要了一份牛肉慢慢吃着。

严舒锦看着杜先生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牛肉,微微皱眉打量了一下食肆的人问道:“先生是在等人吗?”

杜先生却没有回答,直到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进来,杜先生才起身喊了一句:“李兄。”

中年男人愣了下看向了杜先生,脚步顿了下才走过来,却没有说话。

杜先生笑着说道:“请坐。”

中年男人在空出的位置坐下。

杜先生直接问道:“李兄考虑的怎么样?”

中年男人没有吭声。

杜先生笑了下,看起来温文尔雅,只是严舒锦觉得此时的杜先生和平时的杜先生不太一样,哪怕同样是笑着,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里面。

“李兄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生病的妻子想一想。”杜先生的声音温和:“难不成还要您女儿抛头露面出去被人为难吗?”

这话一出,中年男人脸色变了,看向了杜先生。

杜先生掏出个盒子放在桌子上推给了中年男人:“这人参算不得多好,李兄先用着。”

听到人参两个字,中年男人神色复杂,拳头握着又松开,许久才咬牙说道:“谢谢。”

杜先生叹了口气说道:“李兄,想必你心里清楚,你家人能保全是因为什么,多为自己和家里人想想。”

中年男人下颌一紧。

杜先生说道:“李兄不如和我一般,先带着家人住到府里,给两个孩子当个教书先生?”

中年男人看向了严舒锦和严启瑜,又看向杜先生。

杜先生正色道:“你不仅得罪了前朝那些世家,又不愿意……再过一段时日,等……怕是你的日子比现在还难,你是不怕死,但是你舍得看着家眷没人折磨吗?”

中年男人声音有些沙哑,想要拒绝,可是想到家中的母亲、病中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终是低头说道:“好。”

杜先生面上一喜,说道:“那我让人陪着李兄去接家人?府上的院子早就收拾好了,李兄尽管带着家人入住就是了。”

中年男人缓缓吐出一口气:“好。”

杜先生不再多言。

小厮带着中年男人出去,严舒锦看到除了小厮外,又有几个人跟着他们一起离开,这才问道:“先生,这位是谁?”

杜先生喜笑颜开,他是真的开心:“李易,一个有才学有傲骨的人,你爹当初请了他很久,他都没同意。”

严启瑜问道:“那他这次为什么愿意了?”

杜先生看向了严舒锦说道:“宝姐真是一个福星,你与我说有人当街为难了一个姑娘,又有韩大郎的儿子出来搅局。”

“先生是察觉那位姑娘身份不一般,特意查了才知道李先生家的情况?”严舒锦很快就明白过来:“所以说今天带我们出来,也是想要试试能不能碰到?”

杜先生并没有隐瞒,笑着说道:“对,这家食肆和李兄有些关系,李兄的妻子身体如果没有人参这类的调理,怕是时日不多了,李兄和妻子感情很深,所以一定会想办法救妻子,能借钱的地方也就剩这么一个了,只是没想到运气这么好,今日就碰到了,我本想着要派人多守几日的。”

严舒锦看了眼杜先生说道:“先生还真是……不浪费任何一次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男主出现那一章,最重要的不是男主!!

而是少女!!!

没想到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得瑟~

第022章 土包子的封号

因为李易的事情,杜先生提前带着严舒锦他们回府里了。

杜先生要安排李易一家的事情,就给严舒锦和严启瑜布置了功课,两人就乖乖去找母亲了。

严启瑜偷偷看着严舒锦的神色问道:“姐姐你很高兴?”

“是啊。”严舒锦眉眼弯弯的,她当然心情好,毕竟从对李先生的安排,她察觉到了一件事,徐氏以为母亲他们没有回京之前,家中是她打理,自以为掌握了后院,其实后院真正重要的都是在严知理安排的人手中。

不过这也让严舒锦意识到了一件事,自己的父亲并不是那种注重规矩和礼节的人。

就像是下人称呼徐氏为夫人。

严知理是知道的,却不在意,因为这些在他看来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严舒锦敢肯定,自己父亲是知道徐氏把府上的一些人都换成了自己的人,只是他不在意而已,他只需要掌握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了。

比如府上管采买的、管库房的、管账的这些都是严知理的人。

哪怕徐氏以为自己收买了这些人,甚至这些人给徐氏提供了不少帮助,但是他们实际听命的肯定是严知理。

没有证据,这些只是严舒锦的猜测,可是……有些东西不需要证据。

想到徐氏自以为安排了人,最终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严舒锦就觉得开心。

严启瑜鼓了鼓腮帮子,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严舒锦偷偷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柳勤,柳勤笑着揉了把女儿的脸,心中却已经有了打算。

最近这段日子严知理很忙,杜先生也很忙,如今都换成李先生给他们上课,而杜先生每隔两日留一道题目让他们破解,写好后让人送到杜先生那里,等杜先生批改后会连着新的题目一并送回来。

和杜先生不同,李先生更像是给他们打基础。

相比起来李先生教导的有些枯燥,两个人学起来也更累一些,只是严舒锦还是年纪更小的严启瑜都没有提任何意见,而是乖乖按照李先生的吩咐去做。

严超登基那日,天气极好,整个京城都变得肃穆了起来。

国号改为严,年号启元,严超为明武帝。

登基后就是各种封赏。

其实很多都和严舒锦没什么关系,真正相关的就是后宫的封赏和对他父母的封赏。

大伯母陈秋为皇后,前朝公主郑氏为贵妃,刘氏和韩氏为妃。

严知理被封宣王,柳勤为宣王妃,严启瑜为宣王世子。

按照严知理的爵位,严舒锦应该被封为郡主,只是没曾想她竟然直接被封为公主,还赐了封号永福。

反而是严超的女儿,刘氏所出的姑娘,虽然也是公主,却是没有封号的。

如果换成别的人家,哪怕心中再高兴,也要推辞一番;也有怕被人记恨惶恐不安的。

最起码性子上也会有些变化,李先生见过不少本来性子不错,但是一朝得志后,性格大变的。

荣辱不惊四个字,说出来容易,真的能做的却很好。

李先生并不觉得这是不可原谅的事情,只要过后冷静下来,性子重新沉静了就是好事情。

他甚至想着,等过段时日,再与严舒锦好好讲一讲这些事情。

只是李先生没想到,严舒锦根本没什么反应,她高高兴兴的接了封赏,甚至没有虚假的推辞一下,然后……就没有了?

性格变化没有?因为太激动没能完成功课也没有?就好像没有丝毫变化。

李先生观察了两日,确定了严舒锦真的是荣辱不惊,他本就觉得严舒锦和严启瑜是良才,如今更是对严舒锦高看一筹,忍不住和杜先生提了几句。

杜先生这几日倒是有些空闲,闻言笑道:“李兄想知道公主怎么想的,直接问她就是了。”

李先生看了杜先生一眼:“这话要怎么问?而且……公主这封号也不见得是好事情。”

杜先生倒是没有和李先生争论,李先生有才,可是在杜先生看来,有些太过稳重多思了,只是这样的性子给严舒锦和严启瑜当先生却是最好不过:“我来问就是了。”

李先生这才没有说话。

严舒锦和严启瑜此时正在书房,杜先生直接把他们请了过来,直言道:“公主觉得陛下赐下来的封号如何?”

“挺好的。”严舒锦其实很喜欢永福这两个字,却觉得不够威武。

严启瑜在一旁点头:“我也觉得很好。”

杜先生接着问道:“宫中的那位公主没有封号,公主却有封号……”

剩下的话杜先生没有说,严舒锦已经明白了:“那又怎么样?”

李先生劝道:“怕是要对公主记恨了。”

严舒锦笑了下,眉眼间带着几分傲气:“随她,难不成我还要为了别人推了到手的好处吗?”

这话说的实在,李先生犹豫了下说道:“那位的兄长是陛下的长子。”

而皇后的年龄和情况,怕是不能生了,也就是明武帝没有嫡子的情况下,长子的身份是最高的。

严舒锦看了眼李先生,她还以为李先生并不喜欢他们姐弟两个,如果不是真心担忧的话,这话李先生是绝对不会说的:“那又如何?人生在世,难不成我还要为了别人来委屈自己吗?”

杜先生说道:“你对自己被封公主,并不觉得惊讶。”

严舒锦点头,说道:“我刚进京的时候,大伯就与奶奶说了,要封我为公主,我本来以为那些世家还要折腾一下,拿规矩什么的来说事,恐怕要过两年大伯才能实现承诺,没想到这么快。”

杜先生和李先生都看出来了,严舒锦觉得自己被封公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越过明德帝的亲生女儿有封号,也是恨正常的,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评价好了。

严启瑜看了看两位先生,说道:“先生是担心他们以后为难姐姐吗?”

杜先生和李先生没有说话,可是看他们的神色,严启瑜已经知道自己猜对了:“可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严舒锦笑道:“我知道两位先生是为了我好,只是以后是什么样子还说不定,谁能保证我事事以他们为先,以后他们就不为难我呢?”

杜先生闻言笑了起来:“是我们杞人忧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