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去的人浑身颤抖,手上还沾着同伴的血,“都是我…没有照应好。”

王卢江道:“你们可都打听清楚了?”

“没错,”那人道,“朝廷已经备好了二十艘大船,船上配备了弓箭和兵卒,只等着您答应前往和崔奕廷商议,他们就会出发将我们团团围住。”

王卢江几乎将手指捏碎。

旁边的人听得这话纷纷道:“那汪同海就没安好心,说是要招抚老爷,不过就是要引老爷上岸,我们在海上他们奈何不得,可若是上了岸,就要任凭他们发落,从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老爷要慎重行事。”

王卢江眯起眼睛,难道他真的错了?请求朝廷安抚倒引来了剿灭他的军队,他的性命是小,他背后还有那么多兄弟。

王卢江想到这里,下人来禀告,“老爷,少爷回来了。”

升哥?王卢江眼睛微睁,多少年了举升宁愿在外经商也不愿意跟着他这个父亲,他答应招安之后,让人给举升送了信,不管成败,他们父子日后都不能再相认,既然他要做程举升,就做一辈子的程举升,永远都不要再回来。

却怎么…在这时候…

“老爷,外面起了风浪,少爷的船并不大,让不让他们过来?”

下人继续询问。

王卢江抬起头,眼睛里是波澜起伏的大海。

“让他上来…”

父子相见,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已经有两年没有这般面对面地站立着。

王卢江仔细看着儿子,长大了不少,脸上多了几分的风霜和稳重,“你来这里做什么?”

王卢江冷声问过去,从前儿子离开的时候,他还以为孩子被管制久了,总要舒展舒展翅膀,却没想到,他才放开手,孩子却展翅飞走了。

“父亲。”程举升规规矩矩向王卢江磕了三个响头才站起身。

父子两个进了内仓,王卢江脸上没有半点的神情,声音平板,“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程举升低声道:“父亲准备归顺朝廷?”

王卢江点点头,看着儿子,穿着宝蓝色长袍的儿子,已经长得比他高大许多,长长的影子几乎要将他罩住。

王卢江顿时心中万分感慨。

程举升没有听到父亲的回话,低声道:“父亲可信那崔奕廷?”

几句话就提起崔奕廷,王卢江有些意外。

程举升道:“儿子从京城过来,已经听说了朝廷招安的事。”

“你还承认我是你父亲?”

王卢江淡淡的声音传来,程举升脸上一闪晒然,却也不含糊,“不管您做的是对是错永远都是我的父亲。”

内舱里一瞬间宁静。

王卢江站起身,“也见到了,让人早些送你走。以后不管怎么样,好好过你的日子。”

“父亲可是不信任崔奕廷?”不等王卢江离开屋子,程举升忙问过去。

王卢江皱起眉头,惊讶地看着儿子。

程举升道:“京里在传,您必然不会轻易相信崔奕廷,这件事定然会落空,可那个崔奕廷。看起来是真心想要帮您。”

王卢江一颗心仿佛忽然被拽起来。

“父亲。”程举升道,“朝廷招安是真的,只是邓家从中作梗…”

王卢江上上下下将儿子看了个遍。“你这是替崔奕廷做说客?”

声音刚落地,就听到外面传来惨叫声。

王卢江立即回过神来,一个箭步出了船舱。

船板上的下属紧紧地捂住肩膀,脸色苍白。神情却轻松了许多,叫喊声过后。还是小心翼翼活动着手臂,惊讶地看着面前站立的女子,“好多了。”

那女子穿着淡蓝色的褙子,头上戴着幂离。身边围着几个人,就是其中一个人治好了下属的肩膀。

“这是谁?”王卢江问过去。

程举升道:“儿子在京中被人陷害,有沈家帮衬才匆匆忙忙出了京。这是沈家的小姐…”

是沈二老爷家的女儿,升哥要娶的女子。

突然之间多了个女子。整条船上的气氛倒缓和下来,王卢江心中也少了些许戒备,儿子改姓程在南直隶经商,他知晓之后说过他们父子从此之后老死不相往来。

转眼之间,儿子已经到了要娶妻的年纪。

王卢江看向那沈家的小姐。

这样紧要的关头,沈家肯让女儿跟着举升来到这里。

或许举升说的没错,他们慌慌张张一路从京城来到福建。

“这般风浪,”王卢江道,“安置沈家小姐去你母亲和妹妹的那条大船上去。”

程举升应了一声,下人立即去安排,程举升跟着父亲又进了内舱,仔仔细细地将京里的事说了一遍,“崔奕廷才出京,邓俊堂就遣人陷害,那邓嗣昌是什么人父亲已经知晓,崔奕廷和邓家作对,应该是真心想要促成招安的事,父亲何不与崔奕廷见面说个清楚。”

程举升和父亲对视一眼看向舱外,站起身轻轻地走过去,“父亲不去试,又怎么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说完话,程举升忽然将舱门拉开,门外偷听的人差点就摔进舱内。

王卢江看着一脸惊恐的手下,就算在他的船上,也有人无时无刻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来人,给我拿下,问个仔细,是谁派他来的,是邓嗣昌还是崔奕廷。”

望着父亲阴晴不定的脸色,程举升彻底相信一个人的话,如今的父亲已经是惊弓之鸟。

“父亲,”程举升站起身,“依儿子看,未必就是旁人的眼线,父亲要归顺朝廷,手底下的兄弟必然也因此事忐忑不安,所以偷听我们说话,也想知道父亲究竟想要怎么做。”

地上的手下连喊饶命。

王卢江不做声,儿子长身玉立地站在那里,让他想起他年轻的时候,或许他真的已经老了,老到已经难以抉择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父亲,儿子有个主意。”程举升看了看下人,屋子里的人顿时去的干干净净。

“邓嗣昌定然盼着父亲和崔奕廷交恶,不如父亲就顺着邓嗣昌的意思,看看邓嗣昌到底能做出什么事来。”

儿子从来不管这些事,如今却站在他面前说出这些话。

王卢江冷笑一声,“是谁让你这样说?”

知子莫若父,程举升一脸黯然,他到底是骗不了自己的父亲。

********************************

下一章就清亮了。。。。。。。

明天不用输液了,终于要回归正常。(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眼前

王卢江看着儿子,“是不是你一早就跟崔奕廷商议好了?”

虽然这些年父子分离,不过儿子在想什么他一眼就能看透,试着和崔奕廷交恶,骗邓嗣昌上钩,前提是要和崔奕廷商议好。

妄想。

妄想他这样就将身后这么多人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一个崔奕廷。

他满心期盼地向朝廷请抚,结果,崔奕廷刚到福建,福建巡抚就起兵围了他住的渔村,若不是渔民相救,他早就死了,走的时候他亲手放了一把大火,将他住的地方烧了个干干净净。

那时候就下定决心不再上当。

这一次崔奕廷却又将主意打到他儿子头上。

“你不必再说,朝廷这些日子几十艘船下海,船上有大量的弓箭,这是在招安?这分明是想趁我不备痛下黑手。”

程举升望着父亲愤怒的神情。

想起刚到福建时,他听说父亲被算计,手下死了不少人,回去商议对策时,姚七小姐说:“就算你说了京里的事,你父亲也不会轻易相信。”

只因为知道了父亲走的时候放了一把大火,就能断定父亲已经绝了被招安的心思,如今他劝不动父亲,也不知道姚七小姐有没有法子,想想阮姐,程举升脸上不由地浮起愧疚的神情。

他不想阮姐跟着他受牵连。

此时此刻崔奕廷坐在椅子上看公文,朝廷催促的文书一封封到他手上,他却有点心不在焉。

锦衣卫百户姜祁中望着崔大人的侧脸,崔大人这种不拘言笑,淡淡的模样让人觉得最为威慑。

年纪轻轻却有条不紊。到了福建稳稳当当、按部就班地和福建官员来往,背地里却让邓嗣昌应接不暇。

若是换做旁人,要么被福建巡抚压制住,要么被邓嗣昌收买或陷害,崔大人还利用邓嗣昌抓了十几个海盗。

“崔大人,程举升那边还没有消息。”

崔奕廷点点头,上一世他很晚才入仕。也不太关切朝廷里的事。他只知道闽浙的海盗最有名的王卢江被邓嗣昌剿灭,邓嗣昌因此颇受皇上重用,都说王卢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终于被邓嗣昌带兵铲除。

邓嗣昌离开福建的时候,百姓流泪相送,都说有邓嗣昌大人在一日,闽浙的海盗就不敢上岸。

崔奕廷看向姜祁中。“王卢江父子不和,光靠程举升去劝说不会有什么用处。”

姜祁中不禁怔愣。他们还都盼着程举升的好消息,没想到崔大人会这样说。

姜祁中道:“那要怎么办?”

“先抓住邓嗣昌和张琰、赵祖两个海盗勾结的证据,不要让人以为我定然要招安王卢江,我是要找到有坚船、利器的海盗助朝廷铲除倭寇。”崔奕廷说着看向姜祁中,“让人去找张琰,问问张琰是什么意思。既然王卢江已经不想被招安,我不如就选船只更多的张琰。”

姜祁中仔细想想。忍不住想要抚掌说“妙计”。

这是要离间张琰、赵祖的关系。

不能和王卢江联手,难免要多些波折,崔大人一力支撑其中凶险可想而知,若是旁人必然已经知难而退,也就是崔大人敢这般作为。

“大人,永安侯到了,大军正要进城。”

听得这话,崔奕廷站起身来,带着人去迎裴明诏,锦衣卫已经等在门口,跟着裴明诏而来的还有几个相识的官员,大家笑着互相打了招呼,进衙门里议事。

路上劳顿,官员们相继去休息,崔奕廷和裴明诏去书房里说话。

京里的事,崔奕廷已经收到消息,却难免多问了裴明诏几句,“如今沈家怎么样?”

众人都知晓崔奕廷不会轻易被邓嗣昌压制,却没想到在这样的情形下,崔奕廷还像从前一样精神奕奕,稳住了局势。

裴明诏道:“顺天府没有抓到程举升,沈家暂时安然无恙。”

“听说,姚七小姐也回来了泰兴,”崔奕廷站起身向裴明诏躬身下去,“多谢侯爷一路照应。”

崔奕廷从容地微笑,脸上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

现在能顺理成章提起姚婉宁的人就是崔奕廷。

相比较而言,他还没有争就已经输了。

这一路上他常远远地看着那辆马车,他总是在想,姚婉宁不知道在做什么,一路这样颠簸她的马车却跟上了他们的队伍。

这样赶着回泰兴,姚二老太太该是病得很重,在姚家真正关切姚婉宁的只有那几个长辈,他想要说些安慰的话,却没有立场开口。

陈宝不时地向屋子里望去,不知怎么的他感觉到眼前满是电石火花,两个人坐在那里明明没说什么话,却气氛说不出的紧张。

永安侯沉着脸,二爷脸上倒是有些笑容。

裴明诏想了想,先转移了话题,“我们从京中没有带出多少兵马,还需要福建巡抚增派人手,这样凭着我们的兵力十有*不能捉住那些海盗,这样一来想要治罪邓嗣昌就不容易。”

崔奕廷嘴边噙笑,“我已经想到了请君入瓮的法子,侯爷这时候赶到,这法子定然能奏效。”

说着话,陈宝将焦无应迎进门。

“茶叶可买来了?”崔奕廷问过去。

焦无应摇摇头,“不过,明日开始必然会有人上门送茶,福建一带的茶叶大多数都被收上来。”

“从前有茶园的人家不肯卖茶,如今知道我们收了陈茶,已经开始四处打听。”

焦无应缓缓地禀告。

用陈茶做出新茶,这样的消息很快就已经传开。

“我们如今已经收了上百斤的陈茶,”焦无应笑着道,“不管谁来交茶,我们都立即结算出银子。陈茶越多,我们收新茶的价钱降的越厉害,再这样下去,三五日之内定然会降到每年收茶的价钱。”

焦无应道:“这样降下去,茶园就要坐不住,我已经让人放出消息,有茶园开始卖给我们茶叶。”

只要有人卖茶。观望的人就会着急。

“五日之内就能收到大批的货物。放在离海边稍远些的村庄里,我已经让人在造势,现在村庄的人知晓。我们家不但是扬州的盐商,还是从京里过来的大商贾。”

裴明诏眉宇中顿时多了几分肃然,看向崔奕廷,“你是要引海盗来抢货物?”

崔奕廷颌首。“这是最方便的法子。”

沈家能在这时候收上货物配合崔奕廷,定然是姚七小姐早就吩咐好的。虽然两个人相隔甚远,却还能互相帮衬。

裴明诏心中忽然一酸顿时生出了几分的羡慕。

没有几个人能像姚婉宁这般。

焦掌柜退出去,崔奕廷和裴明诏说了一阵话,又约好了明日再谈公事。这才分别从书房走出来。

裴明诏骑马离开,崔奕廷看向陈宝,“准备好了?”

陈宝忙道:“好了。已经让人跟上了焦掌柜。”

说着话下人牵马过来,崔奕廷翻身上马。立即就有人来道:“焦掌柜去了落脚的村子。”

崔奕廷点点头,拉好缰绳催马。

陈宝不敢怠慢,立即跟了过去。

马才跑了一会儿,陈宝不由地心中叫苦,二爷这样的跑法,一会儿他就要被远远地甩下。

“二爷…”陈宝喊了一声,前面的崔奕廷却不为所动,很快一人一马就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陈宝眨动着眼睛,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焦无应刚坐在椅子上,就听到有人快步进来道:“焦掌柜…崔…”

话还没有说完,崔奕廷已经撩开帘子大步走进来。

焦掌柜整个人一僵,忙将手里的茶杯放在矮桌上,迎过去,“崔大人,您怎么…”

“她在哪里?”崔奕廷盯着焦无应。

凛冽的目光如同寒冬腊月的冷风般直接扑在焦无应的脸上,让他喘息不得,“二爷…您说的是…谁?”

“你家东家在哪里?”崔奕廷环顾四周,屋子里并不见旁人的踪影。

“您说的是…七小姐?”焦掌柜吞咽一口,“没在这里啊,不是应该在泰兴,泰兴离这边也不近,难不成七小姐要过来。”

收茶,这是婉宁的手笔,焦无应不会在短短几日就做得这般周全。

在屋子里他笑着跟裴明诏说话,心中想得却一直都是婉宁微笑的脸。

她不在千里迢迢的京城,而是在他身边。

他想要立即见到她。

看着焦无应惊诧的神情,崔奕廷不由地皱起眉头,“是谁教你这般收茶?”不是姚婉宁又能是谁?

焦无应这才明白过来,立即从怀里拿出书信,“我们东家没来,是让人送了封信函给我。”

一封信。

崔奕廷拆开来看,熟悉的字迹立即映入眼帘。

这是姚婉宁的字。

是他想错了?

她真的还远在泰兴?

婉宁看向不远处,几艘船在大海里沉浮,那像是程举升说过的官船,也不知道崔奕廷有没有在上面?

“那是朝廷的船,你方才乘的是民船,那种官船你见过没有?”

王二小姐的声音传来。

婉宁侧头,看到王二小姐嘴边的笑容,“朝廷的船不如我们的船快,要不是父亲说过,只要朝廷的人不追我们,我们便不去惹他们,那些人早就死了几百次,哪里还能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