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芝脸上的笑意微滞,说起来薛家大少爷出现的是挺巧的。

这件事她当时也想过,只是现场太热闹,注意力都在树上吊着的两个人,也就没有多留意,现在宝珠提起来,安芝倒是想起些事来,以往她在沈家时是知道些沈帧的习惯,他与人谈生意,并不会选凤仪园这样的地方,人太多,太过于喧杂。

薛家大少爷的出现并不在安芝的预料范围之内,她原本打算是要让薛成立出尽丑,吊到他清醒为止的。

而沈帧与他一道出现,总不至于是逛园子,两个大男人怎么会有那样的兴致,再者薛大少爷说了,是谈事情。

“难道是故意带去那儿的?”安芝嘀咕着,除了这之外,似乎找不出他们正当时出现的理由来。

可为什么带去呢?

“小姐。”

宝珠的叫声拉回了安芝的回忆,她轻嗯了声,马车已经出城了。

种花的村子距离金陵城并不远,一个时辰不到,刚进村就看到了田间种着的花,安芝下马车后依着妇人说的找到了那户人家。

卖花的妇人原是觉得这生意没戏了,毕竟好几天都等到人,现在见安芝过来,高兴的很,带了她到自家的花圃,正是这时节,菊花开的正好。

安芝在其中看到了不少当日见过的颜色。

“婶子,这些的我都要了。”安芝指了指其中红色的,“明早我叫人来拉,这些都留着。”

“姑娘只要这颜色?”妇人还想着推荐今年最好卖的,可惜安芝对别的颜色不感兴趣。

“附近人家可还有这颜色的?”

“去年倒是多,今年大家都种了这些卖,红色的反而少。”妇人倒也没藏着,领着她去了别人家的花圃,如她所说的,别人家的花圃中,红色的确实不多,大都是像凤仪园中卖的好的花色,安芝又挑了几个,一并说好了明早来拉。

忙完了这些,宝珠抱了盆妇人送的茉莉花上了马车。

在回来的路上,忽然天降大雨。

入秋后金陵就没怎么下过雨,这一场雨来的分外急促,坐在马车内都能听到棚顶被砸的咚咚响,宝珠掀开帘子看出去,雨水打落在地上,已经淋透成溪了,马蹄奔过泥泞一片,再往前就看不清了,雨实在太大。

安芝看这情形不太对,这么大的雨外边车夫都给淋透了:“让杨叔找一处避雨的地方先歇一歇。”

又拉了一段路,遇到了个路边小馆,宝珠下去打伞,扶了安芝从马车上下来。

这时雨还有越下越大的趋势,安芝让宝珠去里边叫一壶热茶,转过身,小馆外的茶棚里,避雨的人还不少。

安芝找了一处空的凳子坐下来,她对面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一个妇人正在哄着怀里的孩子,一旁侍奉的丫鬟也是有些着急,因为这孩子哭的喉咙都有些哑,在旁劝着说:“小姐,不如抓紧回去让姑爷瞧瞧先,小少爷一直在哭闹。”

“他就是闹脾气,这么大的雨,你让马车如何跑,在这儿等雨势小一些再出发,你去里边看看,有没有粥食。”妇人的声音十分温柔,她转过身来,看到坐在对面的安芝,还冲她笑了笑。

安芝一怔,是她,那个孟大夫的妻子。

妇人怀里的男孩约莫两岁,口齿还不清楚,一双眼桃红的,没有眼泪下来,就在干嚎。

他是想下地去,可这么大的雨,这边棚子内地上也都是湿的,妇人抱着他,他便不乐意了,直接将丫鬟端出来的粥给打翻,打翻后看着满桌子的粥倒是开心了,咯咯的笑。

妇人却因此打了他手心:“不可浪费吃食。”

这一下,没笑几声,又哭闹了。

安芝让宝珠去马车内取了匣子,从中翻出一颗山楂粒摆到他跟前,笑眯眯哄道:“想不想吃。”

小孩子容易被颜色鲜艳的东西所吸引,他睁着泪眼看安芝,看了一会儿后,伸出手来想拿。

安芝又拿出一颗酥糖来,小孩子手拿着山楂粒,对她好感多了些,不哭闹了,就这么看着她,要糖。

在给出第四颗糖时他又盯了安芝怀里的匣子,直到整个给了他才高兴,妇人想夺又拧不过,抱歉的看着安芝:“姑娘,我付你钱可好,这孩子顽劣,怕是不肯还你了。”

“不碍事,本来就哄孩子的玩样,平日里备着也是为了这个,能叫他高兴就好。”

“那也不能白拿了姑娘的东西,姑娘姓甚?”妇人心想,直接给钱是不妥,备些小礼倒是无妨。

“我姓林。”安芝看着她,一个孩子一个丫鬟,之前说是去接弟弟,莫不是从胶州过来的,心念一动她便问,“夫人这是要去哪儿,这么大的雨,可有人来接你?”

“我从胶州过来,是回金陵城去,路上遇了大雨,在这儿等雨势小一些再走,姑娘也是要回金陵去?”

安芝点点头:“原来您是胶州人,瞧不出呢。”

妇人轻笑:“在金陵住了有几年了,倒是越发像这儿。”

“可是在这儿做生意?”

“随我相公过来开医馆。”妇人摇头,笑的温和,“瞧姑娘这般,倒像是生意人。”

安芝有些诧异,这她都看得出来。

“我也是听我相公说的,金陵城中的姑娘与别处的不一样,好些会做生意,我看姑娘就挺像的。”妇人的眼神充满了善意,她看安芝的□□与气质,就是丈夫口中不一样的姑娘。

安芝笑了:“夫人的相公一定是金陵人了。”

“也不是,他以往在金陵生活过一阵子。”话音刚落,远处有急促的马车奔跑来的声音,很快到了小馆前,下来了个男子,正是孟子书。

他环顾了棚子内,看到妻儿后匆匆前来,满脸是关切:“收到书信说你们今日到,下了这么大的雨怕是要被关在路上,我就过来瞧瞧。”

“医馆那么忙,你出来做什么。”李氏站起来,哄着孩子,“沥儿,快叫爹爹。”

坐在那儿的安芝浑身一震,看着李氏将孩子交给孟大夫,这孩子叫什么?

第38章 接近

安芝是一时半会没能反应过来,虽说已经过去了半年, 上回遇见这夫妻俩是在四月里, 可对他们说过的话安芝还是有些印象的,他们说的孩子, 并不叫沥儿。

回过神,那孩子似乎是不太认得自己父亲,在孟子书怀里不情不愿,还是更愿意看安芝,毕竟是拿了一匣子的零嘴去哄,安芝便借了这个道:“我有个远房亲戚家的孩子,也唤作沥儿。”

李氏与孟子书相视一笑:“这是相公取的, 在家中老人家们还是喜欢叫他洺哥儿。”

安芝的脑海中回想起沈家大小姐的话:沥, 滴水落下,山川海沥, 望他长流不息, 这是相公取这名字的寓意。

这时孟子书认出了安芝:“原来是这位姑娘,孟某眼拙,之前妙儿的事都还未好好谢谢你。”

李氏问起,孟子书说了女儿走丢的事, 李氏看安芝的眼神里便充满了感激, 她拉住了安芝的手:“林姑娘,我想我们是颇有缘的, 真得让我好好谢谢你才行。”

安芝抬眸, 心中翻滚着, 神情微微笑:“不过是举手之劳。”

“什么举手之劳,这就是缘分,我来金陵之后也没认识几个朋友,林姑娘若是不介意,择日邀你到我家来可好?”李氏比安芝年长了五六岁,说起来年纪也不大,若说最初见了这姑娘是觉得面善好看,如今因着女儿的事,便多了些感激在里头,看人是自然又多了不少好感。

夫妻恩爱,几乎是看不出间隙来,安芝却觉得眼睛扎疼,画面中总是容易出现沈家大小姐发疯时的模样,安芝很难忘记这件事,不止因为在沈家的那几个月,还有七年前她来金陵时在花楼外看到的那一幕。

“好。”安芝答应了下来,视线落到孟子书身上,名字,身份,还有孩子的取名,诸多的相似,她必须要弄清楚才行。

过了有一刻钟,雨势才渐渐小下去,大雨冲刷下的官道上,还有行人在匆匆经过。

两岁的孩子耐不住在一个地方久呆,早开始哭闹着要走,李氏耐着性子哄着,待马车过来后,安芝目送了他们上马车,笑着应下了李氏说的三天后请她到家里做客的邀请。

在马蹄与车轱辘声中,雨水沥沥,天色已经有些暗了。

宝珠前去叫杨叔过来,安芝的身后,小馆门口传来说话声。

“二哥,雨停了。”

“我们这一趟还赶得及么,要是事情没办完,又该挨大哥训。”

较为沉稳的声音传来:“是你挨训,不是我。”

接着便是一阵哀嚎。

声音是越来越近,只朝安芝这边来,安芝便侧身让了让,余光处看到的是两个身影,年长些的男子看起来有二十几,年轻些似乎没比她大多少,穿衣上且看身份不低,他们与自己一样在等马车过来。

说话声还在传来,多是年轻些的求饶,一面说差事难办,一面说金陵这儿的天气多变,末了他可怜兮兮道:“二哥,你与大哥说说啊,上政司这差事,交给老四他们多好,我还是在盐司呆着,与那些生意人打交道的好。”

年长的男子瞥了他一眼,冷声:“不思进取。”

“我怎么不思进取了,这叫各有所长,原本我在盐司呆的好好的,非要将我调了职务。”嘟囔着,随即又苦恼了起来,安芝听那声音实在是逗,嘴角微莞,原来是官府里的人,难怪看他们的穿衣打扮略有不同。

“小姐。”这边杨叔驾了马车过来,宝珠打了伞,安芝迈出茶棚,拎了些裙摆朝马车走过去。

茶棚这儿,年轻些的男子忽然不说话,只看着走上马车的安芝,末了对一旁的人道:“二,二哥,你有没有觉得那姑娘有些眼熟。”

男子顺着他视线看过去,只看到了安芝的背影,转眼人就进马车了,他收回视线:“你光是注意这些了?”

“我是说真的。”看马车已经走远了,年轻见他不相信,也急了,“父亲的书房暗室内挂了一幅画,画上的女子和她很像。”别的不说,要说记性他可不输别人,绝对是没看错的,刚刚那姑娘的样貌,和那副画很相像。

男子看了他一会儿,漠然着神色:“你进了父亲的暗室。”

“…”二哥你的关注点在哪里!

随后男子踏入雨中走向已经来了的马车,声音悠悠传来:“你还有半个月时间。”

还管什么像不像的,年轻男子忙追了上去讨饶:“二哥,你就帮我这回,我们可是亲兄弟啊。”

声音随着马车远去,这雨势也小了,突降的这一场大暴雨将金陵城淋了个措手不及,进城时,安芝还能看到路边没来及收回去的摊子,湿漉漉摆在那儿。

待到回了林府,只剩下屋檐下的滴答声,天已黑,空气冷冰冰的,院子内大雨扫了一片,墙角的树倒是精神。

宝珠将茉莉花摆到桌上,不一会儿屋内便都是花香。

窗台前的桌子上支了灯,差人去取食盒,这般忙碌过后,府内更是安静了,安芝拿了本书靠在软垫上,泛了些困意。

窗外的秋夜如往常一样安静,渐渐夜深,破晓之后,东方渐露了鱼肚白,金陵城的天又冷了许多。

俗话说一阵秋雨一阵凉,快十月末,棉花生意又好了起来,金陵城内几间商行内进进出出的商客尤其多,林家这儿生意也不错,安芝清早起来前去,商行内已接了好几位客人。

林家的棉货与其他的商行差不多,来的也都是些熟客,最多是今年其它买卖给带的新客人,所以忙到快中午时就清闲了,林向升看了账簿,笑着与安芝说起以前:“以往这棉花还未有时,穷人家穿缊布之衣,难以御寒,一冬天就冻的不行,可这襦袄之服不是谁都穿的起的,常在富贵人家,以皮毛御寒。”

“如今锦绣绫罗也不便宜,这皮毛更是贡货居多。”安芝没去过北方,但也知道每年下来的皮货有不少,可即便是多,穷人家还时用不起,“义父,早年前这棉花也不便宜啊。”她看书上所记,还有用这当景观之用的,可见价高,哪像现如今,都是能穿的起。

“是啊,早年不多,自然价高。”就是在林向升小的时候,这棉衣棉被也没这么多,几十年过去,朝廷下了政令,要各处种棉,产量大增,价格自然也就便宜了许多,这才有了如今的状况。

“谁都赚了,那薛家却是亏了。”安芝数了数几家大行,薛家的棉花今年似乎进的并不多,前些日子还压了价出卖给了别人,也不知道为何。

“都让陆家与张家收走了。”说起来林向升也觉得有些奇怪,薛家卖那些棉花的时候,也就在半个月前,走这一步委实叫人看不懂。

“薛家家大业大,不差那一笔,义父,我想了下,这船还是得提早几天出发,到了岭西去滇州还有些路,宁肯是我们等着,也不好叫他们等我们。”

“这回你别去了,交给他们就行,再有两个月就过年了,今年可要回宣城去祭拜?”

“不去了。”安芝摸了摸桌上的雕木,“明年再回去祭拜。”

林向升微叹了声,想说着什么,但又怕触了她伤心事,便将话题转了过去:“下月淮安议事,你替义父去。”

安芝眼眸微亮,抬起头看林向升,随后笑了:“义父可真了解我。”

“你这丫头啊,就只想着这些。”

“我还能想什么呢,这些就够我想的。”

林向升问她:“下月十六是什么日子你可还记得。”

安芝想了下,恍然,是她的生辰,于是安芝不甚在意道:“年年都如此,不过也罢。”

“那怎么成,生辰是年年有,今年可不一样,我与你义母商量过了,也不用太多,与林家走的近的邀请些,摆上几桌给你办个及笄宴,你若嫌那礼节繁琐,省了也罢,但这宴可不能省。”

这丫头年纪摆在这儿了,早晚是要出嫁的,虽说他们夫妻俩不会去替她拿这主意,可若是连这宴会都省了,谁家知道林家有个待嫁年纪的姑娘呢,也就没有好人家来求娶。

安芝抿嘴,最终还是答应了,这是义父义母的心意,她要再说不,反而伤他们的心。

只不过对她而言,这也就是个宴会,她盼着小叔回来,盼着在林家呆够两年后自立门户,盼着回到宣城,将计家拿回来,唯独是这亲事,她没考虑过。

眼看着义父有要劝的意思,安芝赶忙:“义父,我看这儿也无事,我去梳斋看看。”

林向升无奈:“去罢。”

安芝从商行里出来,带着宝珠到晋阳街,正值了中午,街上没什么人,安芝买了两盒点心到铺子里,刘娘正在指挥伙计抬东西,瞧见安芝,扶着腰走过来:“怎么这时辰过来,吃了没?”

“昨个儿下雨,巷内的馄饨摊儿偷懒了。”安芝扶住她,看了这快临盆的身子,笑嘻嘻道,“权叔几时回来?”

“厨房里还有些面糊,要不你自己做疙瘩汤去。”

“我不饿了。”安芝扶着她坐下,她出海一趟,回来刘娘的肚子就这么大了,说是下月就要生了,“倒是您注意着些。”

“到了这时候,坐着躺着哪样都不舒服。”刘娘的怀相一直都很好,“倒是你,叫你自己去煮就不饿了,将来怎么办?”

安芝给她喂了点心:“我也是会的啊。”

“会什么?”

“下河摸鱼,上树捞蛋,打了猎我也会烤,师叔都说好吃。”

只不过到了正儿八经的厨房内,安芝的这些个技能就都用不上了,刘娘听的哭笑不得,想到了什么,让安芝扶她起来,到内屋中取了个匣子:“你看我这记性,也就刚才的事都能忘,这是沈家大少爷送来的,说是让铺子里的师傅帮忙打一串佛珠,我看送来的是沉香木,原本想着派人去请你的,这得你来做主才行,就没拿给那两个师傅看。”

平时送到铺子里来的刘娘都能自己做主,但沈家送来的这一段,一看就价值不菲,她就不好直接拿主意。

匣子打开便隐隐能闻到一股天然清凉香味,安芝看着匣子内的绿奇,抬头问刘娘:“沈家大少爷亲自送来的?”

“是啊,听身旁的管事说是顺道。”

“多久以前送来的?”

“就在你进门前不久。”

安芝将匣子盖上,抱起来往外走:“我去去就来。”

出了梳斋安芝直奔附近的沈家商行,说是顺道,晋阳街中距离梳斋最近的也就是街尾那家沈家商行。

宝珠在后边儿追着,终于赶上了,偌大的牌匾挂在那儿,商行内的气氛显得有些奇怪,安芝看几个掌柜紧张的神情,确定了沈着帧就在这儿,于是拦了个管事:“沈家大少爷可在这儿?”

掌柜瞥了眼她怀里的匣子,以为她是想来卖东西:“姑娘,咱们这儿不收这些,您若是想卖,从这儿出去直走有一间当铺。”

“我不是来卖东西的。”安芝抱着匣子,“麻烦你去…”

“林姑娘?”话没说完,李忱从里面走出来,看到安芝怀里的匣子顿时明白了她的来意,对那掌柜摆了摆手,“少爷在后院中,您请跟我来。”

安芝跟着他往里走,出了一扇门经过一段回廊后到了屋前,推开门,里面散出一股茶香。

不大的屋子一眼便是能看尽,正对面的窗修的比寻常大一半,上面是卷起来的垂帘,窗外种了一小片的竹林,这时节郁郁葱葱。

有水声传来,是从外面用竹筒引下来的,淌到窗下的石磨槽中,一旁还有煮着的炉子。

靠窗摆着的四方桌旁坐着两个男子,其中一人便是沈帧,两个人饮茶说事,瞧着惬意的很,这样的场景让安芝有了冲撞别人的感觉,便想先回去。

还未开口,屋内沈帧先行道:“林姑娘,既然来了,何不进来坐坐。”

方桌四边,除了靠窗的,正好有一边空着,沈帧都不介意,安芝也不是扭捏的性子,便抱了匣子走进去:“打扰了。”

一道目光落到她身上,并无恶意,打量过后对沈帧道:“我怎么觉得这位林姑娘有些眼熟。”

去年游河时他也在,但那时安芝裹着衣服浑身湿漉漉的,瞧不清楚面容,所以陆庭烨只是觉得熟悉,总感觉在哪儿见过却又想不起来。

“世上诸多相像之人。”沈帧抬手,给安芝倒了一杯茶,并未因为她是女子有什么区别对待,“我们刚刚说到今年的棉市,今年的年似乎会比往年冷,林姑娘怎么看。”

安芝只在金陵呆了两年,也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托大:“十月初时还不甚冷,前几日温度突降,或许会比往年冷。”

“从京城那儿传来消息,北方已经开始落雪,过半月山路封道,最后一批裘皮怕是运不出来,原本我是打算好的,你祖母做寿挑件好的,这下得另外想了。”陆庭烨叹了声,“今早经过西市,薛家一间商行竟关着,这回的事怕是把他们气的不轻,运了半道转卖的棉,足足两千。”

从陆家少爷口中安芝才知道,薛家卖面一事,并非是义父说的低价转卖陆家和张家,而是半个多月前,薛家从辽州买回的两千棉,都运到中途了,听说这棉市的价一跌再跌,又不知道打哪里听闻金陵的天今年怕是不会大冷,就将其以进来的价卖给了陆家和张家。

一转眼天气骤冷,棉市的价又往上爬,竟还比去年高,薛家这就只剩下干瞪眼的分,若说原本就没进也就罢了,有时候做生意就得看运气,可明明自家的船运回来,中途给卖的,这就让薛成扬很难接受了,看着本该赚到自己兜里的钱被别人赚走了,对他而言和剐肉是没什么分别的。

就是便宜了张家和陆家。

陆庭烨朝安芝看了一眼后又笑:“他要是知道,是你让几家人压货,故意压低这棉价,不知又会怎么想。”

沈帧微微一笑,不语。

安芝心中一怔,敢情是沈家在背后造了个低价的假象,蒙了薛家一回。

难道是因为叶家大小姐的事?

安芝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这原因了,薛叶两家的结亲,沈大少爷看着无所谓,想来心里是不痛快的,这样的事换做是她也会不痛快,找机会给薛家使点绊子那也是情理之中。

这般想时,安芝没有注意到陆庭烨打量她的眼神,回了神后,耳畔传来陆庭烨的声音:“十月里薛家头疼的事不少,薛家三少爷那事儿,听说你也在场?”

安芝心头一突,双手握了杯子。

沈帧只淡淡嗯了声:“绑的不错。”

陆庭烨大笑:“想来是他又打了什么歪主意叫人整治了,这件事倒是痛快,听说范家那小子,这些天来都没出门,不过你竟有这兴致去凑热闹,不太像你啊,往日叫你去赏院都不肯。”

说到这儿安芝也有些好奇了,难道又是她刚刚那样的猜测,他故意想给薛家难堪,与这棉花压价的事一样,都是想给薛家添堵。

沈帧却只是笑了笑:“碰巧经过,觉得人绑的不错就多看了几眼,想必做这件事的人亦是心灵手巧。”

莫名其妙被夸了一顿的安芝:“…”

陆庭烨执了杯子,这才提起安芝放下的匣子:“林姑娘前来,是为何事?”

“沈少爷,您的这沉香木太过于贵重,我铺子内的两位师傅虽说手巧,却不比那几家熟练,怕是会废了这么好的绿奇,我看您还是另请人来打的好。”

安芝将匣子打开,茶香中多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再闻便是果木**,沉香木切开的那一面呈墨绿色,如同黄莺羽毛般绿中透黄,十分的闪亮。

饶是陆庭烨也有些讶异,这么好的沉香木拿给一间小小的铺子去打珠子,万一废了怎么办,这就是碎渣角料都很贵,拿去做熏香木也非一般人用得起。

“下月祖母寿辰,想打一串佛珠送给她,她平日礼佛也不爱旁的,这绿奇是一友人赠的,摆在库中多时,正好取来用。”沈帧笑着道,“林姑娘不必谦虚,我看过梳斋内打的桃木珠,也送去给祖母看过,她老人家十分满意,说是比锦绣连庄的好,所以我才将此事交托与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