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上一章:第 66 章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下一章:第 68 章

就像他家,晓兰要是对他爸说点建设性的意见,周国斌会考虑。

但晓兰要是到周国斌面前说一通夏子毓的坏话,让周国斌帮忙对付一个女大学生,周国斌恐怕一点面子都不会给。

反正王家短时间内不能蹦跶起来,周诚也不用去管。

王广平的工作,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王建华将来的分配。

这下子夏子毓肯定更不会对王建华放手,就是那个补习班,仗着王广平的职务便利,说不定也要做大做强——周诚绝对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把夏子毓和王建华分开呢?

周诚觉得这俩人其实很配,要棒打鸳鸯,周诚还挺迟疑。

也不用他出手,就王家人的作风,王广平回城复职,夏子毓能不能挺过这关都说不好。周诚决定再看看,王广平的职务固然可以帮助夏子毓的补习班发展,如果王广平真的插手,通过补习班那边其实也能反过来对付王广平。

让夏子毓和王家人去鸡飞狗跳,是不是他媳妇儿更想看到的?

周诚冷笑,夏子毓干过的事,他一件都没有忘!

8月中旬,一封挂号信送到了七井村。

陈庆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对外经贸大学,乡下人不懂这个学校的好坏,他们就知道陈庆考的是京城的重点大学!

今年七井村一口气出了两个大学生,虽然在夏晓兰省状元的光环下,陈庆的成绩好像没那么耀眼,可陈旺达威信高,比起夏晓兰和村里人不熟,陈庆可是村里人看着长大的。他受到录取通知书,对整个村子都是大喜事。

陈家大摆宴席,庆祝陈庆考上重点大学。

龚洋整天在村子里监工,也被叫去喝酒。商大美术系的高材生,顶着太阳干了一个多月活儿,被晒的和陈庆一样黝黑。两个人年纪差不多,陈庆每天都去工地帮忙,也龚洋也熟悉起来。

知道陈庆考上的是对外经贸大学,龚洋替他高兴。别管咋说,学经济的肯定比学美术的有前途,画画的是一百个学生可能没一个能出头,穷学生到落魄画家,过渡的毫不违和!龚洋和别的学美术的不一样,他考上了大学的,美术系毕业后国家会分配工作。没有文凭的穷画家只能自谋生路,龚洋却是有稳定收入的。

可能不会多富裕,也绝对饿不死。

当然,美术系毕业分配的工作,和陈庆这种学经济的又不同了!

替刘勇和夏晓兰做“兼职”后,龚洋的老观念受到了冲击,国家分配的工作,一年拿的工资,可能也就是他画一个招待所装修方案那么多。给夏晓兰劳心劳力的监工建房,肯定另有一笔报酬。这样的“兼职”都能赚这么多钱,搞成全职呢…9月份开学后,龚洋就要升大四,大四意味着实习,意味着将来分配工作。

现在让他摇摆不定的,还是户口。

如果刘勇的‘远辉’能解决户口,那就太好了。

有户口他才是真正脱离农门,没有单位接收他的户口,他算不上城里人,更分不到房。

而且‘远辉’这种私人经营的公司,会不会像国家单位那么长长久久的存在?

龚洋此前已经在钱和艺术追求之间,选择了钱。

现在他又要面临新的选择。

被陈庆灌了一杯白酒,龚洋酒量浅,忍不住吐露真言:“你喜欢夏小姐?”

又不要报酬,整天顶着太阳来帮忙,总是打听夏晓兰的事儿,龚洋又不是笨蛋,早看出了陈庆的心思。龚洋倒是没见过周诚,可回商大后,卓娜怕他被夏晓兰迷昏头,好心给他讲过。

夏晓兰那样的人,找的对象必然很优秀了。

龚洋是和陈庆搞熟了,两人都是农村后生,熟了之后很快成为朋友。他是觉得,陈庆连大学都报了京城的,心意昭然若揭,可要想和夏晓兰好,希望着实不大。

陈庆没反驳,却反问龚洋:“你为啥叫晓兰是夏小姐?”

“她现在雇我修房子,就是我的雇主,当然要叫夏小姐。你没听错,这房子就是夏小姐的,不是她舅舅的。”

叫师妹?

他和夏晓兰又不是同一个学校的!

叫名字,他从夏晓兰手里领报酬呢。跟在夏晓兰身边的两个外地人不就是叫“夏小姐”吗,龚洋觉得这个称呼特别合适。陈庆这小子在四里八乡绝对是女孩儿们争着要嫁的对象,但在夏晓兰面前完全就不够看。村子里的人都以为刘勇在外面做生意发财,夏晓兰母女修房子的钱自然也是刘勇给的,龚洋接触的多一点,服装店是生意是夏晓兰说了算,装修工程也是夏晓兰在拿主意,谁才是真正的老板不言而喻。

当舅舅的刘勇,都是要靠着夏晓兰赚钱。

夏晓兰还考上了华清大学。

就这种条件,却是不是陈庆能够得到的了。

陈庆也听出来龚洋的意思,这房子的框架主体啥的都弄好了,夏天水泥干得快,龚洋都在搞内部的装饰。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两万块,龚洋说还得有几千块才能收尾。

就这钱,全是晓兰讨的?

陈庆的感觉顿时很复杂。半晌后,他闷闷的回道:“我认识她时,她还不是这样…”

喜欢上的时候,还没有如此优秀。他不是因为夏晓兰变优秀了才喜欢的,从夏晓兰跟着刘芬回到七井村,她就闯入了陈庆的眼睛里。

“对外经贸大学,我还是要去!”

陈庆忽然大声说道。

他又不是图晓兰有钱,以后他一定会自己赚钱!

410:初尝批发甜头(4更)

刘芬给汤宏恩送了一周的饭。

汤宏恩其实在第4天就出院了,医院那边的检查结果排除了癌变。但他的胃溃疡确实不清,手术吧位置不符合指征,只能一边吃药一边慢慢调养。医生要求是戒烟戒酒,精神压力也是导致胃部疾病的原因,汤宏恩不仅要注意饮食习惯,连生活习惯都要改。

后面出院了,请假的保姆回来上班,刘芬到家里教了保姆做豫南菜,学了三天,保姆勉强会做几样,刘芬就没去汤家了。

她不是嫌麻烦,是8月20号一过,就要和夏晓兰回商都去。

夏晓兰计划是8月28号以后准备进京,今年华清大学开学的日子是9月2日,新生可以提前两天报到。这次她和刘芬会商都,还要把一部分新款秋装带回去。乡下的房子造的如何,夏晓兰也得回去看看,把各种琐事一处理,就该准备到京城去报名了!

至于鹏城这边,‘安心建材’还没有装好,正式开张怎么也要等九月中旬以后,邵光荣是早回京城了的,他的工作丢不开太久。康伟这种混日子的,完全请了长假来搞新店,隔几天就坐飞机回去一趟处理香烟生意,其他时候就赖在这边不走了。搞实体和倒腾香烟不太一样,看着从一个光秃秃的水泥房子一点点变样,生意不大吧,成就感却不小。

当然还有去和那些供货商谈,倒腾香烟是康伟这边站上上风,别人看他的脸色行事。

这些建材供货商,就得康伟看别人脸色了…学到啥不确定,脾气倒是给他磨得有耐心了。一片瓷砖进价再少两分钱不算啥,好像不值得磨价?可夏晓兰说鹏城会修很多房子,会有很多人用瓷砖,从‘安心建材’卖出去的瓷砖,任何一款花色以后都可能以百万片计算销量,一片瓷砖便宜两分,上百万销量后,多挣的就是20000块的利润!

康伟被说的冷汗淋漓,小小的一片瓷砖都有这么大的利益关系,他肯定要尽可能的压价。

他这样的人,放下架子和面子,肯为两分钱费口水了,其实办事的成功率很高。和人打交道不怯场啊,脸皮厚,还特别能忽悠…京城的侃爷吹起牛来,外地人能听得一愣一愣的。

华清要开学,夏晓兰还能不去报道吗?

再大的生意也只能先放到一边,刘芬自然不能再替汤宏恩做饭。这几天两人都没机会打照面,刘芬说要走了,彭秘书第一个舍不得:“领导这几天吃饭可有规律了,您这是…”

刘芬不好意思,“晓兰要开学了,我要陪着她回去。”

彭秘书都差点忘记夏晓兰是个学生!

不仅是学生,还是省状元,是华清的新生。考上华清不去念,反而要留在鹏城当个体户,就算每天都在赚钱,那也是脑袋秀逗了!改革开放,钱是赚不完的,华清大学却只有一个。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考上这种顶级学府,要换了彭秘书也不会放弃华清留在鹏城抱大腿。

再给20年,和夏晓兰同一批考进华清的同学,说不定也有人会坐到汤宏恩的位置。

恐怖的不仅是华清的牌子,还有这个牌子下的人脉呀!

想想和夏晓兰在大学玩耍的小伙伴们,都是来自全国的学霸…彭秘书心里酸酸的,不承认自己好羡慕。

送饭的时候没打过照面,夏晓兰和刘芬要走的那天,汤宏恩却请她们吃了顿海鲜。

“这一顿,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咯!”

菜色很丰盛,汤宏恩还是为了感谢刘芬这几天的辛苦。人家又不是他请的保姆,还尽心尽力给他做了几天饭,彭秘书说刘芬不爱说话,其实心很细,做的是豫南省的吃的,却问过医生有哪些食材不适合。

朴实勤快,是汤宏恩对刘芬最深刻的印象。

干了活儿不讨功劳?

他倒是只见过刘芬一个。

“刘芬同志,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感谢你的帮忙!”

刘芬端起茶杯,她告诉自己不能手抖,不能给女儿丢人。

茶送到嘴边才想起来,她放下茶杯脱口而出:“汤先生,医生说您要少喝茶!”

汤宏恩一怔。

彭秘书也低声道:“胃溃疡是不适应喝茶,您茶瘾要犯了,只能喝少量的绿茶。”

“那就换一杯水来。”

汤宏恩从善如流。

秘书和司机也关心他,但他当领导久了,身上的权威很重,亲近如彭秘书,哪怕心里知道他不适宜喝茶,也不会在外人面前反驳他的意思。刘芬比彭秘书更怕他,果然是太老实了,都不知道要给领导留面子。

汤宏恩觉得这样挺好的,在他把茶换成水后,刘芬罕见的放松了嘴角,整个人也变得轻快好多。

领导是能沟通的,领导还会听取别人的意见,领导也没怪她多事…这些都是刘芬的想法。

夏晓兰看着碗里的蟹。

总觉得气氛有点怪啊,她妈虽然帮忙做了几天饭,却难得和汤宏恩打照面吧?

两人是哪里来的默契。

夏晓兰自己是个开窍特别晚的恋爱困难户,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又觉得自己想太多,就把这事儿给带过去了!

8月20日,委托晨羽生产的两万套运动服都生产完毕,夏晓兰直接让陈锡良运了2000套来人民桥的小商品市场,一套定价20元,都不用白珍珠出马,零散的卖了几十套后,全被其他小商贩把货给扫去了。

两万套运动服,看这样子不够卖呀。

要知道,这时候羊城和鹏城其实都是很热的,长袖的运动服还穿不上,陈锡良的这波流行热点抓的好,这款运动服真的很受欢迎。

是否要增加订货量,又该增加多少,陈锡良和夏晓兰还没达成共识。

但两人都能确信的一点,加上欠晨羽的尾款,他们这次每人都投入了十几万,不会血本无归了!

夏晓兰也深刻感受到了批发服装赚钱来的有多快,这一单两万件运动服卖出去,分的一半利润,‘蓝凤凰’得三个月才能赚这么多,还是旺季!

411:新房落成(加21)

阔别了一个多月,夏晓兰才又回到了商都。

鹏城的太阳那么毒,海风烈,她虽然没被晒黑,脸蛋到底是没那么细嫩。

带着大包小包的货回商都,于奶奶那个毒舌老太太就说她的脸粗糙了,夏晓兰对于奶奶真是无话可说。一边吐槽她,还要一边收她带回来的礼物,凭啥啊!

夏晓兰给这老太太带了个金戒指回来。

羊城的那些老牌金店又开张了,1克黄金42元,夏晓兰自己不太喜欢黄金饰品,倒是买了一些回来当礼物。送给于奶奶的金戒指有6克,200多块钱的事儿,这一次于奶奶没说给她钱。

瞧着手里的小玩意儿,于奶奶感叹:“好些年没摸过金子了。”

于家人出国时,都是提着一箱箱的大黄鱼走的。

于奶奶手里留着的金子,困难时候都换了药品和粮食。那时候明明知道一根小黄鱼不止换那么多粮食,有啥办法,人搂着黄金要饿死,填报肚子才能活下来。一对金耳钉就换了三个饼,此后于奶奶手里真是一点金子都没有了。

没想到隔了这么多年,却又有人送了她一个金戒指。

送戒指的,是和她没半点关系的夏晓兰。

夏晓兰给李凤梅也带回来一只细细的黄金绞丝手镯,这东西不是她花钱买的,是刘勇让给带的。

15克的金子,镯子细的很,其实就是六百多块钱的东西,李凤梅自己都能买,是刘勇托夏晓兰给带回来的,意义又不一样。

“算你舅还有良心!”

先是到京城呆了两个多月,回家后歇个脚的功夫又跑去鹏城,6月初去的,还有几天就9月,一晃三个月都没回来一趟。刘勇那边是走不开,现在没经验,也没培养出得力的助手,不盯着他也不放心。先是招待所的装修,又是装建材店,刘勇也很想念老婆儿子,要做生意没办法,先期肯定很累。

不亲力亲为怎么赚钱?

工人又不是机器人,设定好程序就给乖乖干活,就不偷奸耍滑了?

还要看好材料,被人拿走卖掉。

或者不按图纸来装,搞到最后还要返工!

李凤梅嗔怪,夏晓兰还得替刘勇说好话呢。服装店请的马薇是早就转正了,刘芬去羊城前,店里又雇了个小姑娘,刘芬和李凤梅每天只要有一个人去店里就行,两人都说自己过得是资本家日子。可就像夏晓兰说的,请一个员工,每个月工资加奖金都超不过100块钱,却让李凤梅和刘芬没有那么忙和累。

“您二位的时间可不止值那几十块!”

李凤梅不解,“那我和你妈闲下来干啥?”

夏晓兰想了想问刘芬:“我早想和您商量这事儿了,您是要陪我去京城生活,还是留在商都?”

带着亲妈去上大学也行,学校附近找一个房子就能把刘芬安顿了。夏晓兰带着刘芬离开夏家时,就说过不会抛下她妈,她到哪里,刘芬就到哪里。

可刘芬在商都生活了大半年,这边有她熟悉的服装店,有朝夕相处的于奶奶,有李凤梅,和刘芬已经熟悉起来的街坊邻居。夏晓兰倒是想让刘芬跟着去京城,她却告诫自己不能太自私,到了京城,刘芬又要重新开始建立人际关系。

果然,刘芬表情有迟疑。

“我去京城能干啥?”

每天在家等着晓兰下课?听说大学生都住在学校里,下课也不一定能回家。晓兰也有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叫刘芬一个人在家她是待不住的。以前忙惯了的人,叫她停下来还不习惯,城里不像农村,没有工作的人整天就是游手好闲。

刘芬是很像跟着女儿,能照顾到晓兰她就满足。

可她女儿这么能干,好像不需要她照顾啊?

“行,我知道了,那您先留在商都吧,我这学期去京城探探路,看看您能干点什么。”

就算要把‘蓝凤凰’的分店开到京城,也要夏晓兰去考察下市场,搞定店面。羊城到京城就更远了,要开分店也不是那么容易,夏晓兰并不着急。

她这次可不仅从羊城带回来蓝凤凰要卖的秋装,还有三千套运动服。

李凤梅问这衣服是不是挂在店里卖,夏晓兰摇头:“让马薇和新来的店员拿出去卖,20元一套,谁卖的多,谁的奖金就高!”

店里也挺闲的,养了两个店员不好好利用,对不起黑心资本家的名头。

8月26号,夏晓兰这个黑心资本家带着老妈回七井村。

瞧见她回来,龚洋真是松了口气。

“夏小姐,这房子超支了。”

欠村里人的工钱,龚洋给不起啊,也就是村里人信任大学生不会赖账,不然房子早就停工了。

村里人也不懂,别人都修小洋楼,夏晓兰却修黑瓦白墙的老房子,村里人是没有这样的房子,他们在白溪寺见过类似的风格啊!在院子里挖池子,还种什么竹子,龚洋一个大学生让人去芦苇荡挖了几株芦苇回来种在小水池里,夏晓兰家的房子,村里人是真看不懂。

花了上万的钱,修个外面贴瓷砖的小洋楼多气派!

这房子不是不好看,村里人觉得样式不够时髦。

夏晓兰倒是挺满意。

房子又不是修的古宅,红砖水泥也用了不少,就是有点仿古。白墙黑瓦的,移植过来的竹子叶子还发黄,长几个月就差不多了。除了红砖水泥,木料也用了不少,这时候的木材很便宜,实木不是上档次的,压缩的板材有工艺技术在,才是新鲜玩意儿。

要不是材料和人工都便宜,这房子两万多修不好。

边边角角的还要修整,大体效果是呈现了的。建房子最后一步是“上梁”,就是屋顶最高的一根中粮,是个仪式,把中粮安好了,就意味着房子建成了。上梁时主人家肯定要在的,还要测算好时辰,村里的青壮把大腿那么粗的圆木头往屋顶上安,按习俗是必须要给上梁的人红包,下面则有许多小孩儿挤成一团。

上梁的时候要从屋顶往下面撒瓜子花生和炒熟的胡豆,下面的人就把衣服摊开拼命去接,这些炒货里还夹杂着硬币。夏晓兰觉得放“分”的硬币都太少了,最小都是1毛的,抢到硬币的小孩儿们全部兴奋大叫,欢天喜地的比过年还热闹!

刘子涛脖子都望酸了。

瞧见陈庆在和夏晓兰说话,刘子涛立刻想到了周诚姐夫的嘱咐。

这种敌情,是不是要报告姐夫啊?

412:离过婚的女人不值钱?(1更)

上梁要喝上梁酒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吃一顿,房子就算落成了。

刚好夏晓兰考上大学,也该请一顿酒,两顿饭合在一起自然特别热闹。李凤梅和刘子涛都回村里,李凤梅看了夏晓兰家的新房,再看看旁边自家的破房子,也想把房子重修下。家里赚的钱也不少,都在刘勇生意里压着,李凤梅也只能想想,这种大事还要等刘勇回来商量。

如果能在省城买房就好了。

外甥女说现在的房子都是国家的,能买卖的只有返还的祖产,就是类似于奶奶家那种情况。

但让于奶奶卖房?

被于奶奶拿着大扫帚追着打还差不多,房子是于奶奶的逆鳞,老太太固执的守着这房子,穷的扫大街也不会卖房!李凤梅想在省城安家落户,夏晓兰也觉得不一定要等商品房,先请胡永才打听着,如果有祖产的人要卖房子,也可以买下。

当然,这种房子就不会是楼房,买下来也需要自己翻修。

这怕啥呀,刘勇干得就是装修,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翻新房子!

有家了,晓兰考上大学了,从夏家搬出来一年光景,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刘芬来说,夏家不是不能提的存在了,她根本就没空去想夏家的破事,日子过得太充实,闺女要去上大学,刘芬依依不舍。

闺女说以后要把店开去京城,刘芬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不少,现在还不能去京城拖后腿。

“阿芬,你也来喝一杯!”

男人喝酒一般没女人啥事儿,吃酒席时男女甚至会自觉分成两桌。

以前也不可能有人叫刘芬喝酒。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嘛,刘芬家没个男人存在,又是修房子,又是女儿考上大学,刘芬就得代表家里去应酬。

她也有这个资格,一个夏晓兰就能替她挣来无数的面子!

刘芬真的把白酒喝了,粮食烧酒顺着喉咙一路烧下去,她整个人都要烧起来了。也不知是酒精刺激,还是太兴奋,刘芬主动又端起酒杯:

“敬、敬大家!谢谢大家对我们母女俩的照顾,谢谢…”

她红着眼眶。

这是夏晓兰理解不了的情感。

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娘家的收留,陈旺达开口说解决户口和田地,村里其他人的接纳,才让刘芬不至于惶恐,不至于做没根的浮萍。

“苦尽甘来了嘛,今天高高兴兴的,不要哭哭啼啼。”

陈旺达叫她赶紧坐下,刘芬不好意思用袖子擦了眼泪。

另一桌,有个喜欢做媒的凑到陈四嫂耳边嘀咕,“这阿芬离婚也有一年了,新房子建好,女儿考上大学,她是不是要想下自己的亲事了?”

“咋的,你要给她做媒啊?”

陈四嫂来了兴趣。

兼职干媒婆的妇女压低了声音,“我家里那个小叔子你看成不成?亲事成了,他就搬到这房子来,和阿芬两个在乡下把田种好…”

陈四嫂一脸见鬼的表情。

那也是村里的人都瞧不起的男人,喝过酒就喜欢打女人,老婆被打回家了,丢下两个孩子。别人家同龄的小孩儿在上学,这两个还要在家给酗酒的男人洗衣做饭,这种男人介绍给刘芬,脑子昏头了吧?

“你想得倒是挺美。还把两个孩子带到阿芬家,住着阿芬家的新房子,让大学生去养好吃懒做的后父,养两个没血缘的便宜弟、妹?”

那干嘛还离婚啊,跟着夏大军过不挺好的,夏大军再混蛋还是夏晓兰的亲爹,和刘芬还是原配夫妻呢!

做媒的妇女恼羞成怒,“女儿考上大学将来也要离开她嫁人的,那她自己都是离过婚的,女人离婚了还值啥钱!”

陈四嫂和她拉开了距离。

刘芬值不值钱?

刘芬现在和刚离婚那会儿差别可大了。

皮肤变白了好多,身上穿的衣服不是大红大绿的张扬,可料子瞅着就不便宜啊。

刘芬和李凤梅手上都戴了只金镯子,夏天都穿短袖也没法藏。

陈四嫂和刘芬说话时,还闻到了香气,是雪花膏吧?

反正从哪里看,刘芬都像是彻彻底底的城里人,人家在乡下修了房子,也不见得要回乡下来住。离过婚咋样,要嫁人也不会嫁给这种条件的男人!

李凤梅帮忙招呼着村里人吃菜,刚好路过这里,听见了那媒婆女人说的话。

李凤梅毫不客气瞪了对方一眼。

那话也戳了李凤梅的心窝子,她就是离过婚再嫁的刘勇,刘勇就算不赚钱的时候,也从来不打女人的。她那时候啥条件,阿芬现在啥条件?小姑子肯定能找到更好的。

酒席上的暗流涌动,夏晓兰是不知道的。

今天是啥日子,不会有人蠢到跑到夏晓兰面前给她妈做媒。陈庆也不是说什么不着调的事儿,这不是要开学了吗,他问问夏晓兰要订哪天的车票,俩人是不是要一块儿结伴去京城。

“我爷爷想和我一起去,你要是跟着我们的话,路上有个照应。”

陈旺达当了多年村长,孙子考上了京城的大学,老爷子趁着身体还硬朗,也想去京城转一圈。看看**广场,看看伟大领袖的照片。老骨头还能动弹,爬爬长城也是行的!

“一起去也行,你哪天走?”

刘芬和李凤梅都想去,刘子涛还没开学,抱着夏晓兰的大腿嚎了半天想去京城,说啥都不放开。

不是女人就是小孩儿,和陈庆爷孙俩一起去,路上的确能想相互照应。

“28号或者29号都行。”

陈家人也早就商量过的,陈大嫂也想去,但多一个人去京城,来回就要多一两百块的花销。既然公公要去了,陈大嫂就不去了。陈家可不是做生意的,条件在村里算好的,那钱也不是敞开用。再说陈庆将来还要娶媳妇儿呢,陈大嫂也得替儿子省一省。

现在出远门的交通费太贵,陪孩子去大学报到,那是后世流行的。

离学校远的,多去一个人,路费都够全家开销好久,像夏晓兰这样把去学校搞成全家旅游的才罕见。

“那就28号吧,看看当天有没有票。”

空着手去学校报道是不可能的,夏晓兰拒绝从商都带啥洗脸盆和热水瓶去京城,但换洗的衣服和被子床单这些东西,还要从家里背过去。刘芬请人弹了一床六斤重的新棉被,这是冬天盖的,还有夏天的薄被子,还有铺在床上的垫絮…和陈庆说起来,全是共同语言,普天之下都是一个妈呀!

413:只是跑腿的小弟(2更)

大学里是不需要保镖的。

从4月底到8月中旬,李栋梁和葛剑也跟了夏晓兰4个月。

后来去鹏城,俩人干的活儿就不完全是保镖了,‘安心建材’那边有啥杂事儿他们要跑腿,刘勇那边装修遇到啥麻烦了,李栋梁和葛剑也要上手。没有具体的职务,其实更像是刘勇和夏晓兰共用的‘助理’。夏晓兰念大学不能带保镖去,华清大学里顶多会和同学发生点矛盾,带保镖干啥,吵个架就把同学给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结算了两人的酬劳后,夏晓兰也郑重问过两人的打算。

刘勇是可以请他俩的,还是跟在他身边帮忙,半保镖半助理吧,基本上啥事儿都要干。

刘勇也给不起夏晓兰那么高的薪酬,但夏晓兰这边不是全年需要保镖,刘勇却是全年都需要‘助理’,薪酬少了,工资稳定了。鹏城那些外资厂招人,一个月能开到400块,刘勇也能给俩人开这么多钱,刘勇的意思,只要他有活干,这两人就不会失业!

这是工资,年底干得好还有奖金。

对于这点,小商品市场摆摊的万师兄其实还挺羡慕。‘远辉’也是承包过上百万工程的装饰公司了,刘勇大小是个老板,跟在刘勇身边,说出去也比他在小商品市场上摆摊强。

万师兄摆地摊的生意马马虎虎,每天能赚几十块,一个月其实也有上千的收入,他就是觉得没面子。

而且和夏晓兰、白珍珠等人积累财富的速度比起来太慢!

同样是做生意,他为啥就是比不过两个女同志?

万师兄看着快装修好的‘安心建材’,这生意是夏晓兰和白珍珠、康伟几人合伙的,为了这店,白珍珠现在都不亲自摆摊了,最近请了两个人看着摊子,生意还照做,白珍珠却在干别的。

但‘安心建材’能临时添加刘勇和邵光荣当股东,显然不可能加万师兄。刘勇和邵光荣一个能带来订单,一个能搞定部分生产厂家,万师兄能干啥?钱他出不起,能力也不够,更没有任何资源。

开个那么大的店,才叫做生意啊。

万师兄也不好意思往前凑,夏晓兰后来到羊城就没雇他,难道还不懂是什么意思!

葛剑不声不响的,已经顶替了他的位置。

有的机会失去了就不再来,信任的建立不容易,想摧毁却很容易!

咔哒咔哒。

一路上都是这种有节奏的声音。

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的声音。

陈庆望着窗外的眼神很着迷,都20岁的人了,他还是第一次离开豫南省,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开家。通知书被裹了一层层布放在身上,被子和脸盆、衣服都能掉,唯独通知书丢不得。

一张薄薄的纸,可关系着他的未来。

八月底的秋老虎很厉害,车厢里挤了那么多人,闷热的要命。因为和陈庆爷孙俩同行,夏晓兰也不会说住卧铺让陈庆和陈旺达住硬座。同行不是炫富,出门在外相互迁就下,不好给别人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好在从商都去京城只要十来个小时,一路上大家说说话,时间也过得很快。

车子开得不快,车窗也不是封闭死的,都把窗户打开车厢里才能透气。

刘子涛趴在窗户上往外开,每经过一个城市他都要大惊小怪,开始李凤梅还怕他掉下去,后来找到一根绳子把他和座位拴住,李凤梅就随他去了。

陈旺达在讲他那时候去当兵,也是坐火车走的。

“…没想到再坐上火车,是沾了孙子的光。”

旁边有人好奇,瞧着几个人带着被褥,陈庆和夏晓兰也像个学生模样,就问是不是送孩子去上学。

陈旺达的胡子上都透着得意:“可不是,两个都是重点大学,这闺女比我孙子争气,考上了华清大学!”

自然是引来了阵阵惊叹声。

一个村子能同时考上两个重点大学可不多见,更别说还有个华清大学的。

刘芬都习惯这种眼光了,之前夏晓兰跑去鹏城,省教育厅对高考状元的奖励,那也是刘芬领的。之前说她会培养孩子,刘芬还不好意思,听的多了,那些话她也都习惯了!

“晓兰,你热不热,妈给你弄点水去?”

夏晓兰上车有点精神不振,主要还是热和闷。李凤梅一把拽过刘子涛,“和你晓兰姐换个位置,让她去窗子边吹吹风!”

夏晓兰确实有点不舒服,也没拒绝李凤梅的好意。

刘子涛恋恋不舍收回视线,乖乖和夏晓兰换了位置。

人多势众就是好,这一路10多个小时的路程,没有遇上人贩子和小偷,除了闷热,倒是很顺利就到了京城火车站。

周诚本来说今天要来接站的,假条递到团长那里就给撅回来,周诚只能把事情托给邵光荣。邵光荣早早就到了车站等着,想着听说夏晓兰男女老少的有6个人,他还从单位借了辆大吉普。

现在也没有交警抓超载,后排稍微挤一下还是行的。

邵光荣最近穷的要命,欠康伟的12000没还上,又多欠了20000元入股建材店。

作为一个背了三万外债的男人,建材店要是不赚钱,他单靠工资要还清欠款的,咋说也要几年时间。为了能尽快脱贫致富,邵光荣对建材店的事也很上心,托人情搞批条这种事,他最近真是无比积极。

当然,要抱嫂子大腿,跟着嫂子一起赚钱一起飞,来接人他就更积极了!

周诚和康伟都是可怜的初哥,小邵从十几岁到现在换了好多对象,这人卖相首先就不会差。很是嚣张的把吉普车开进站台了,陈庆提着大包小包,灰头土脸的挤下火车,看到的就是人模狗样儿靠着车东张西望的邵光荣。

“在这里呢!”

夏晓兰冲着邵光荣喊,邵大少咧开嘴露出大白牙就笑了。笑起来可热情,陈庆手上的脸盆差点被人挤掉,难道这、这就是晓兰的对象?

晓兰喜欢的是这一型?

陈庆不说自惭形秽,他也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差距。

邵光荣背后的车,就让陈庆垫着脚都够不上。陈家可买不起汽车,陈旺达当村长也不行。邵光荣长得小白脸,陈庆想想自己的大黑脸,也挺犯愁。

然后邵光荣一开口,陈庆的心就更沉重。

“嫂子,诚哥叫我来接站,刘阿姨,您几位这一路上还顺利吧?”

这样一个男人,竟然只是跑腿的小弟?

那晓兰的对象,到底是啥样的人。

414:华清欢迎你(3更)

“小邵,让你等久了,你真是太客气…”

刘芬也知道交际,说几句场面话是没问题的。邵光荣和刘勇要熟一点,不过刘芬是周诚未来丈母娘,邵光荣也不会怠慢。夏晓兰对邵光荣介绍陈旺达:

“这是我们村的村长,我都叫他陈爷爷,很照顾我们一家人,陈庆哥也来京城报到。”

电话里邵光荣就知道了。

听周诚那意思,这个叫陈庆的小子,还是周诚情敌呢?

邵光荣早想会一会陈庆,一瞧这小子皮肤黝黑,人瘦瘦高高的,提着大包小包的,看穿着是从头土到脚!爷爷是村长,家里往上数几代人都是农民,也就是陈庆考上了大学,才能来京城。周老叶子又是啥职务!不管从哪里比,都赶不上周诚。

邵光荣放下大半的心,大嫂没瞎眼,都不可能选这乡下小子嘛。

还有很小不部分不放心呢,是因为邵光荣发现陈庆不怯场。小地方来的年轻人,土的要命,还有股要命的野性。在大嫂面前是挺害羞的,邵光荣看出来这是个有野心的!

同性总是相斥嘛,邵光荣笑呵呵的和陈旺达打招呼:

“先上车说吧,您关照大嫂她们家,那我也厚着脸皮叫您一声陈爷爷了。”

那不然叫陈村长?

这么小个官儿,刻意强调下好像在打人脸。在京城,天上掉个牌子下来砸翻10个人,说不定有7个都是国家干部,不南下不知道自己穷,不北上不不知道自己官小!这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呢,‘村长’这身份就别刻意强调呢。

陈旺达瞄了邵光荣几眼,他就不问对方为啥叫夏晓兰是“大嫂”,也不问“诚哥”是谁,邵光荣自己就能憋死。

陈旺达在基层干了几十年,村长是个芝麻大小的官儿不假,啥妖魔鬼怪他没见识过?

邵光荣今天来接站是有点炫耀的。

夏晓兰有对象,陈旺达也不奇怪。优秀的女娃子不会没人追,陈庆喜欢晓兰他也知道,现在夏晓兰和别人处对象,那是陈庆本事还不够。起码现在的陈庆,还配不上晓兰这丫头。以后的事说不准,家里是帮不上陈庆的,想要啥样的前途,想要娶谁当老婆,都要靠陈庆自己去努力!

接个站,三个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的男人,就已经交锋过了。

夏晓兰很是无语,李凤梅和刘芬啥都没看出来,刘子涛就知道傻笑,围着大吉普都蹭了一圈,李凤梅牢牢抓住这丢人的臭孩子。

陈旺达被请到了副驾驶室里,夏晓兰四个大人,一个小孩儿,都挤在后座。

除了李凤梅稍微丰腴点,夏晓兰三人是很瘦的,后面的座位能坐下。刘子涛直接被李凤梅抱在怀里就行。华清和对外经贸大学不在同一个地方,一个在海淀区,一个在朝阳区,直线距离都有10公里左右,弯弯道道的街那就更远了。为了去学校报道方便,两拨人也不会住同一个招待所。

幸好陈庆这小子考的是对外经贸。

不是说学校不够好,而是离华清不近。

要是成绩再好点,考啥人大,不就是和华清在同一条街上?

“陈爷爷,我先把你们送去对外经贸大学旁边的招待所,把行李安顿好,咱再去华清那边,给晓兰嫂子她们安排好住处,大家一起吃个晚饭,再送你们回对外经贸那边,您看咋样?”

邵光荣安排的很好,陈旺达也挑不出毛病。

除了夏晓兰来过京城,邵光荣本来就是京城人,其他人对首都全是很好奇的。

邵光荣当导游绝对称职,还特意开车从**广场绕了一圈。陈旺达一看见城门上的领袖照片,就忍不住流泪了。刘芬和李凤梅也情绪激动,李凤梅还叫儿子下车敬了个礼。

他们这代人对伟大领袖都有着特殊感情,陈旺达这样的老兵更甚,陈旺达对着领袖照片敬了个十分标准的军礼。

邵光荣见他们这样,脸上的吊儿郎当也消失了。

住在京城,经常往**经过,总不会见一次就哭一次吧?

邵光荣沉默,是因为他刚才瞧不起芝麻大小的村官,一听说这村官儿是老兵,他也有点羞愧。

没有这些老兵,也没有今天的生活…当然,那羞愧就是一点点,过了**广场后,邵光荣又主动侃大山活跃气氛。载着陈旺达和陈庆到了对外经贸,招待所入住没啥麻烦,陈庆带着学校的通知书。

而且也有空房,他们提前了两三天进京,好些学生还没来报到。

又往华清那边开车,一路上邵光荣的嘴巴就没听过,京城有哪些吃的,来京城玩要去哪里参观,邵光荣都全说了。故宫肯定要去的,长城也要爬的。

“这不快国庆节了吗?今年是国庆35周年,故宫前段时间又小修整一次,现在去参观正好!”

建国后,原本高墙大院的皇帝住所,就成了普通人都能参观的地方。国家在74年那会儿对故宫进行第二次大修复,条件有限,只能哪里坏了修哪里,这次修整持续了整整7年,81年的时候,前三殿、后三宫和东西六宫都修复了,这些地方游客都能去。

邵光荣的意思,这时候去参观故宫时间刚刚好。

到了学院路,就能瞧见华清的大门了。

邵光荣对这个就不好侃,他这个学渣,路过华清的大门还是有点怂怂的。邵光荣也没考大学,他是初中毕业后直接读了中专,现在参加工作好几年了,不过高考恢复后国家重视学历,邵光荣的中专学历也就不够看。怂怂的学渣有点悔,陈庆个乡下小子凭啥不怯场,总不能是因为他身上土得掉渣的穿着吧?

还是因为怀里那张对外经贸大学的通知书!

陈庆大学毕业,学业优秀点,那也是能分配进好单位的。

除了家世不能和邵光荣比,他又不输给邵光荣什么,为啥要怯场。

男人总不能比脸吧?那他倒是不够白。

“这就是晓兰的学校?”

几个人在门口站了不到5分钟,就有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模样的人上来问:

“你们是来报道的吧,欢迎来到华清大学!”

415:小萌新?新校花?(4更)

迎新生?

两个人却是都是华清的师兄师姐,师兄是中等个子,师姐也中人资质,但两人气质都特别自信。

夏晓兰几个人从大吉普上下来,和她们从破自信车下来的待遇是一样的。迎新生不是想参加就能参加,一定是在学校表现好的,这两个在华清大学中也是积极分子,天子骄子的自信从他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师兄虽然惊叹夏晓兰的外表,也没有见到她就走不动路!

师姐也没有酸溜溜的嫉妒,说话声音特别温柔,给夏晓兰介绍了下华清的情况。

夏晓兰觉得,来华清念书,不仅是因为周诚在京城,可能这是她做的很对的一个决定!

听说夏晓兰是建筑系的,师姐也多了几分惊喜:

“我是土木工程系的,和建筑系是兄弟系!我姓单,单瑜君。”

华清的土木工程系和建筑系分分合合的,以前合起来叫“土木建筑系”,后来土木工程系又和环境工程系合体过,今年土木工程系又独立出来。土木工程和建筑系关系密切,单瑜君看夏晓兰自然多了三分亲切,这俩系的女生都特别少,这下子建筑系来了个好看的新生,几个系的男生们肯定要嗷嗷叫。

单瑜君很是热情,知道夏晓兰是有家长陪着来的,带几人去华清的招待所办了入住。

“夏师妹,你是来得早,要是明天到这招待所都没房间了。”

“单师姐,谢谢您,太麻烦您了!”

单瑜君也没说看不起陈庆,知道他是对外经贸的,还叫他以后多来华清来呢。

“能从一个地方考到京城来的老乡联系都很密切,你们豫南肯定也有老乡会,几个学校的豫南学生都有加入的,这些东西你们慢慢就懂了!”

单瑜君也没抓着夏晓兰讲个不听,听说几人还没吃饭,给夏晓兰说了几个价钱不贵的吃饭地方又和搭档干别的去了。

等她走了,李凤梅才咂舌:

“这姑娘可真大方!”

原来以为夏晓兰就是顶优秀的了,到了华清随便一个女学生拎出来,一路上给她们讲学校的景点,热情好客却也不说废话,单瑜君的干练和爽朗,大家都看在眼里。

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的,肯定不会差。

高分不一定是低能,有的人智商高情商也高,夏晓兰相信华清是藏龙卧虎的!

邵光荣怂怂的。

华清大学的两个接新生的,也叫邵大少对名校生的认识更深刻。他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提升下学历。

有如沐春风的华清学姐珠玉在前,邵光荣也不臭嘚瑟了,后来老老实实带夏晓兰几人去吃了晚饭。这顿饭邵光荣请的,吃的是全聚德,夏晓兰上次去过,其他人却没吃过。

光烤鸭就吃了好几只,邵光荣一点也没心疼钱。

一个负债三万多的人,对于一百多块钱的承受力很强。

但对陈庆来说,一顿饭就吃了100多块,简直太多了。鸭子是挺好吃的,可它咋就这么贵?陈庆要是上了大学,学习够优秀,拿到最高等的补助金,一个月也就二十多块钱呢。

在老家,能拿二十多块钱补助,村里人都要羡慕。

在京城,二十多块钱原来就是两只烤鸭。

陈庆感受到了贫富差距,尤其是邵光荣还不是夏晓兰的对象,只是晓兰对象的朋友,能和开小车随便请客的邵光荣当朋友,晓兰的对象也不会太差!

陈庆再次坚定了自己学经济的决心。

要想脱贫致富,他得弄懂‘经济’是怎么回事儿。

陈旺达倒是老神在在,被请客就被请客呗,京城不是他的地盘,邵光荣要是到了七井村,陈村长也会尽地主之谊的。这就是人人老成精,生活让陈村长有阅历,不怕被人请客!

夏晓兰给刘子涛裹鸭子,“好不好吃?我和你爸爸上次来过,这次终于带你来啦!”

刘子涛嘴里含着东西,含糊不清:“好吃…学校也好看…”

华清大学好漂亮。

别的不用讲,只要和刘子涛说这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他就要抬起小脑袋仰望了。

板着手指算,他马上念2年级,小学加初中,还有高中,要考大学是10年以后的事…刘子涛不能直观感受到10年有多长,他就知道小学一年级念了好久才结束!

吃完烤鸭,邵光荣又把陈庆和陈旺达往对外经贸大学送。

下车时候,陈旺达笑呵呵的,“小邵同志,也欢迎你来七井村作客,我们一定热热闹闹的好好招待你!”

邵光荣说着一定一定,夏晓兰和陈家爷孙俩明天肯定还要汇合的,说好要去参观故宫,等9月1日华清正式开学,几人才会回豫南省。

邵光荣明天还要接送,夏晓兰觉得总把邵光荣耽误着不太好,明天是周三,今天邵光荣就是请假来接站的。

“华清这边离故宫可远了,十多公里呢!”

夏晓兰动了动手腕,骨裂过了一个半月,生活里的影响也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