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兰终于问了绯闻的事,他故作轻松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答案:

“你都看了新闻,没认出来那是谁?报纸是瞎写的,我才不会和她交往。”

夏晓兰只知道最近这新闻炒的挺热,不是她八卦,是启航资本的张拜伦偶尔提起,还真没有看过照片。

“我只知道是TVB的一个女演员,叫叶嘉文对不对?”

杜兆辉呵呵笑,“叶嘉文是艺名,你们是老熟人了,她以前还叫何世媛呢。”

何世媛?

何世媛也是假名字。

叶嘉文也不见得是本名。

但人还是那个人。

夏晓兰虽然对性工作者没有歧视,但那是普通来往时不歧视。在婚恋市场上,男人是有资格挑剔的对方的,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标准的确不一样,杜兆辉以前再怎么花心,等到他要择偶时也不能去娶一个曾经的妓女…同样,做过鸭的男人被歧视,夏晓兰完全是理解的。

世俗就无法接受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

夏晓兰也不能免俗,哪怕曾经的‘何世媛’,现在的叶嘉文身上有让夏晓兰欣赏的特质,那也只是欣赏。

毕竟她和杜兆辉的交情更深,她的立场是偏的,站在朋友的角度,她希望杜兆辉以后的另一半是更好的人。

如果是真爱,夏晓兰会祝福。

但杜兆辉都否认了在交往,夏晓兰还使劲把这俩人凑在一起干啥,她又不是脑子有毛病!

还以为杜兆辉真有认真交往的女朋友了,那样至少还有人陪着过个年呗,没想到问出来的答案完全不是她想的那么一回事。

夏晓兰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杜兆辉搞不明白自己的酸涩因何而起。

夏晓兰这样关心他,他本应该很高兴呀!

搞不懂的情绪让杜兆辉不爽,他嬉笑着转移话题:

“你怕我春节太孤单啊?切,普通人在乎这些传统节日是因为平时生活里有很多不快,只有这种节日时能暂时忘记烦恼,丢掉不开心傻吃傻喝,我平时就很快乐了,我说真的,我的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夏晓兰的认真瞬间被击败。

这话本身倒是没毛病,就是从杜兆辉嘴里说出来那语气太欠揍了。

两人在鹏城分开,杜兆辉冲她挥手:

“你担心什么啊,我每天都在过节!”

夏晓兰点头:“那也要提前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大吉。”

夏晓兰回鹏城是想陪陪老汤和阿芬同志,老汤今年除夕和正月初一也不放假,要一直忙到正月初三才能休息几天。

夏晓兰现在鹏城呆到初三再去京城,被亲妈给教育了:

“去年春节你和周诚是新婚,又忙着找你小姑姑,没顾得上去周家大家都能理解,今年春节可不行了,周诚工作性质特殊,你这个当儿媳妇的多替周诚顾着点家里。所以你先回京城去,等过了初二,我和你汤叔再回京城。”

事实上,只有夏晓兰是婆家在京城需要过去,娘家这边基本上都定居鹏城了。

刘芬要回京,不仅是陪女儿,汤宏恩每年春节都会去给宋老拜年。

亲妈可真大方啊,夏晓兰询问汤宏恩的意见,汤宏恩一向都对周诚有意见的,这回倒是支持刘芬的说法:

“你先去吧,反正你见我们的时间很多,给周家当儿媳妇的时间很少,过年还是该陪一陪周家长辈的。”

好吧,夏晓兰又收拾东西往京城去。

她也不是没和周诚父母一起住过,没结婚前就在周家睡过一晚。

但也就只有那一晚。

给人当儿媳妇要做什么,夏晓兰很懵。

毫无经验,还不能在线求助!

她是要抢着干活,要抢着做饭吧?

她做饭可不好吃,周家人别挑剔才好。

夏晓兰自己一个人回京在周家过年,关慧蛾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欢喜,家里前两天已经打扫了一遍,又提早下班和曾嫂一起把周诚的屋子擦了一遍。

所以不仅是夏晓兰忐忑,关慧蛾同样没有当婆婆的经验,两人都小心翼翼的想和平相处。

平日里看着再好,没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不知道大家的生活习惯是否一样,会不会有矛盾。

周国斌笑话她紧张过渡,关慧蛾瞪他:

“你懂什么,还是你们男人好,没有婆媳关系的困扰!”

周国斌一脸严肃,“我夫人如此开明,儿媳晓兰也大方懂事,你们都是优秀的女性,哪有时间搞婆媳矛盾。”

关慧蛾被他逗乐,笑着骂他是马屁精。

但周国斌的打岔,的确削弱了关慧蛾的紧张。

是啊,有什么好担心的,她就凭着本心和儿媳妇晓兰相处就行,那孩子是别人敬她一尺她还一丈的性格,也不会故意挑什么细节毛病。

关慧蛾原本想着周诚要找个贤内助,周诚最终找了夏晓兰这么个女强人,关慧蛾如今觉得也还行。

第一个儿子周诚喜欢,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夏晓兰是女强人,心胸开阔,眼界也不局限在婆家的东西上,就是想产生矛盾都难。

夏晓兰平时一年到头都在忙,回周家的时间不多,但各种节日肯定会有问候和节礼,过年周诚不放假,当儿媳妇的很有心要陪长辈团圆,就那么几天有啥怕的。

夏晓兰回京城,的确就如关慧蛾预料,带着东西就直奔周家来,并没有回她和周诚的小窝。

但关慧蛾的紧张没派上用场,夏晓兰刚把东西放下,正和关慧蛾说哪些是给周家二老的礼物,哪些是给大伯家的,哪些又是给周诚姑姑家的,刚说到周小姑家,小姑父顾正清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晓兰,西北那边传来消息,你那个去支教的学姐单瑜君出事了!”

啪。

夏晓兰手上还拿着给顾思颜的礼物呢,一下给摔到了地上。

171:独一无二的小单(3更)

单瑜君出事了!

单瑜君怎么能出事?

就算单瑜君不是康伟女朋友了,那也还是夏晓兰同校的学姐,又是为了响应夏晓兰提出的‘雏鹰启航计划’去了西北支教,夏晓兰能不担心么。

1987年,‘雏鹰启航计划’正式启动,单瑜君报名参加,并且通过了学校的选拔,成为‘雏鹰启航计划’中第一批支教的大学生。

这个计划当初是试点,时间上比较自由,可以自己决定支教多久,单瑜君递交的申请是“两年”。

为此,单瑜君还和康伟提出了分手,因为她自己觉得可能不仅是去两年,没必要耽误康伟。

若单瑜君准备依照支教申请书上的时间去执行,到了今年春节后,她就应该从西北返回了!能不能和康伟再续前缘不重要,是不是继续留在西北也不重要,只要人是平安的,愿意支教多久就多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夏晓兰自己做不到那么脱俗和崇高,但她的确很尊重和钦佩单瑜君的做法。

前提是单瑜君不会出事!

‘雏鹰启航计划’开启两年了,一直在试点和慢慢推广,没有大肆宣传,起码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没啥名气,但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有名气,对支教当地也的确带去了一些变化。

这个计划从目前来看是值得继续的。

对每一个支教的大学生,夏晓兰都把他们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学生们是因为热血才选择去偏远贫穷的地方支教,总不能叫他们燃烧完热血连命都搭上吧——这项工作一直也是顾正清在负责,夏晓兰再三嘱托强调,顾正清也很重视,两年以来没出过什么大事。

支教学生水土不服生病什么的挺正常,顾正清会保证他们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送这些学生去支教没有强行要求,但若学生自己有想法,除了教育以外还想为当地做点什么,顾正清也非常支持,这本就是‘雏鹰启航’计划更深层的目标。

支教只是一种途径,要通过这种途径带给当地一些改变,思想上的落后比经济上的贫穷更可怕。

在杨永红的老家,也有一位支教大学生。

杨永红很钦佩对方,也感激对方给自己家乡做出的贡献,为此还劝父母将杨家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共享…杨永红的老家的确在因此发生变化,起码以杨家为中心的附近几个村,大家更愿意送孩子上学,除了向杨家学养殖,也有其他人努力寻找出路。

不求致富,只求先脱贫,都想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些,就是好的变化。

也有尝试后失败的,顾正清和夏晓兰同样包容,大学生们有热情却没经验,失败也是很正常的。

而单瑜君,和其他支教的大学生还有点不同。

她不是不折腾,她是静心观察了一年才开始折腾。

在电话里,顾正清忧心忡忡:

“这位单同学是真的优秀,我已经让人在当地全力寻找了,但我还想自己过去一趟。”

顾正清已经完全没有了过年的心情。

他告诉夏晓兰并不是故意要破坏掉夏晓兰过年的心情,也不是要求夏晓兰一起去,夏晓兰一直在强调安全问题,现在一个支教学生出事,顾正清必须要告诉她。

但夏晓兰没什么迟疑就做出了决定:

“小姑父,我要和您一起去西北。”

顾正清一顿,最终也是说了个好字,又和夏晓兰约好了出发时间。

夏晓兰挂了电话,关慧蛾听得不太明白:

“我一个学姐,她参加了我和小姑父一起提出来的支教计划,本来过完春节后就要结束支教了,小姑父说她在西北那边出了事,我要跟着小姑父过去一趟。”

夏晓兰也颇为歉意,关慧蛾把周诚的房间打扫的特别干净,看起来也很期待她在周家过年,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关慧蛾当机立断让夏晓兰赶紧收拾行李:“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耽误不起,你只管放心去,需要家里帮忙吗?你小姑父那是文化人办事,也不知道行不行,当地有没有配合的人,你把具体地方告诉我,家里替你问问!”

这是要让周国斌出面了。

夏晓兰点头,“我先去那边看看情况再说,需要家里帮忙时我会及时开口,您说我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康伟…这位学姐以前和康伟处过对象,就因为学姐要去支教才和康伟分手的。”

关慧蛾啊了一声:

“就是那个小单!”

“对,就是单学姐。”

关慧蛾原地走了几步:“康家都知道康伟处过一个对象,女方是华清大学的叫小单,康伟奶奶就想看康伟把对象带回家,一直没见到人不说,后来俩人还分手了。这两年康家给他介绍对象,他冷冷淡淡的一个都没谈,他妈还问过我几次,让周诚劝劝康伟…晓兰,这件事可不能瞒着,康伟多半还没放下小单,千万别给他留下遗憾。”

关慧蛾说的,就是夏晓兰心里想的。

单瑜君要是没事最好,要是有事,还真不好瞒着康伟。

分开不代表不喜欢,自己喜欢的人遇到了危险,康伟肯定是想伸出援手的。

“您说的对,我马上通知康伟。”

“…大概情况就这样,人在戈壁失踪四天了,当地已经在尽力搜救,我和顾姑父马上要过去。”

收到夏晓兰的传呼说有急事,但没想到是这样急的事。

康伟的大脑一片空白。

好不容易,那些散成光团的思想才重新聚拢。

“嫂子,谢谢,我跟你一起去。”

年关逼近,康伟当然要回京和家人团聚。

中午吃饭时康奶奶还在唠叨他,说他连个对象都不处,康伟一听到‘对象’两个字就要想起单瑜君。

人不是只能为爱情而活,就算不处对象,知道单瑜君在做着对她来说有意义的事,康伟也会为对方高兴,他已经度过了分手初期的剧烈难受,对单瑜君的感情算是沉淀在了内心深处。

他甚至认为,再过两年,他就能把单瑜君放下了。

他的事业会发展大,他会别人一样娶妻生子。

可听到单瑜君出事的这一刻,康伟的心就和脚一样轻飘飘的落不到地上,视野所及,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

172:一起把她找回来!(4更)

康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的门。

他什么东西都顾不上带。

他出过车祸后被家里禁止开车,这两年努力在事业上打拼,不说其他入股的生意,家具品牌就越做越大,如今有人叫他康老板,也有叫他康总的,真的过上了司机接送的生活!

如果康伟的理智还在,他应该给司机打电话,让司机送他去上飞机的地点。

可康伟已经没时间等司机了,他的心都被人挖了个大洞,已经不想管家里给订的规矩。

车钥匙放在哪里都不知道,家属楼院子里停着杜兆辉赔给他的吉普212。

是了,邵光荣经常借车开,邵光荣把钥匙放哪里了?

康伟抖着手给邵光荣打电话问车钥匙,邵光荣觉得不对劲,康伟另外有车,这辆吉普212基本上就是放着吃灰的,怎么忽然问起车钥匙。

“康子,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开什么车,你司机不是和你一起回京城了?”

康伟的喉咙就像被堵住了,他没法和邵光荣解释,只哑着声问钥匙。

邵光荣觉得康伟都失去了理智,这种情况下更不允许康伟开车,还是把康伟的话逼了出来:

“小单,小单出事了,我要去西北找她。”

邵光荣心咯噔一下。

要换了从前,邵光荣会觉得康伟拿得起放不下,都分手两年了还对单瑜君这么紧张,算啥男人。但只有自己经历过了,邵光荣才有感触,他问自己用两年时间能不能忘掉小尤…答案是否定的!

“你怎么过去,总不会是开车去,开车太慢了,你坐几点的飞机去,我过来送你!”

“4点。”

是不是4点?

康伟努力去看手腕上表,时针和分针哪个长哪个短他都分不出,根本不知道现在几点了。

邵光荣在电话里松了口气:“来得及,现在还不到1点,你在家等我来接你,你这段时间先冷静一下,想一想去西北后该怎么办,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能帮到小单吗?”

是啊,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帮不到小单。

可他在西北完全没有人脉,又能帮上什么忙?

康伟把脸捂着,小单在戈壁失踪四天了。

人人都要回家过年,小单怎么不回家?

她咋就那么倔,那么傻呢,要讲奉献也要先把命留着!

那是大西北的戈壁,是最荒凉的地方,现在又是一年里最冷的冬季,人在隔壁上找不到食物,野兽也找不到食物,在那里迷路得有多危险——

康伟完全不敢想下去。

他拒绝接受单瑜君已经葬身狼腹的可能性。

对,他得帮忙,就算只有一点机会,他都要把小单给救回来。

康伟给康廉明打电话,努力把事情说清,康廉明也很重视:

“你先去西北,她是响应教育部号召去支教的华清学生,国家不可能不管,已经有人在救援了,我马上再问问那边的情况。小伟,越是这时候越不能急,不管这个小单对你多重要,你现在都需要冷静,你越冷静越能救回她,你越慌乱越可能失去她,二叔知道这两年你成熟了许多,你的成熟该派上用场了!”

“二叔,我知道了!”

他不能倒,他一倒,就只有别人去找小单了,康伟不放心。

挂了电话后康伟强迫自己去洗了个脸清醒,冷水浇在他脸上,和另一些咸咸的水珠混在一起,康伟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眼睛里全是红血丝。

他的确得冷静。

邵光荣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在楼下狂按喇叭:

“下来,别开你车了,我送你过去!”

康伟使劲抹了下脸,快步下楼。

冷风往他脖子里灌,吹在脸上皮肉都刮得疼,他一点都不在乎。

小单这时候一定比他更辛苦。

她在戈壁里迷路了,她身上有没有带食物?

她肯定很饿。

她肯定很渴。

她肯定在受冻。

邵光荣问康伟,康伟也不知道具体原因,只知道这是单瑜君失踪的第四天。

邵光荣没发表意见,闷头开车。

等到了地方,他和康伟一起下车,还走在康伟前面:

“走啊,你愣着做什么?这两天我单位也该放假了,我和你一起去西北,人多力量大,我们一起帮你把小单找回来。”

康伟说不出拒绝的话。

这就是为啥邵光荣以前是个喝醉酒就乱说的大嘴巴,康伟和周诚也没嫌弃过邵光荣的原因。

因为在讲义气方面邵光荣是不输什么的。

“好,我们一起把小单找回来。”

邵光荣宽慰他,“吉人自有天相,我寻思着小单去西北是做好事,这次肯定是有惊无险,我让你把小单找回来,是两种意义上找回来你懂不?梗在你和小单中间的不是别的,只有你们自己,康子,我算是看明白了,面子啥的屁都不算,两个人能在一起比啥都强!”

邵光荣的话他听了,但并不认同。

他不是想去复合的。

小单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小单能平平安安归来,叫他今生都不能和小单在一起,康伟也是愿意的。

生命高于一切。

活着最好。

爱不爱的,是其次的。

康伟比夏晓兰和顾正清还先到地方,又多出一个邵光荣,夏晓兰看了看顾正清。

顾正清一招手:“一起去,有话我们上了飞机再说!”

单瑜君支教的地方很偏,离她最近的机场都还隔着几百公里,夏晓兰几人到了当地机场就转乘了直升飞机,下午4点从京城出发,到了单瑜君支教的村落,已经是深夜。

“整个村子没有一户人家肯休息,都在找单老师,还有县里的公安和民兵…”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凑上来。

此时已经是单瑜君失踪的第四天夜里。

康伟没进屋,他故意站在院子里,西北的冬天真的太冷了,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大,单瑜君在戈壁上该怎么熬下去?

“飞机还有没有油,我要去找她!”

邵光荣想打人。

飞机有油又咋样,说的自己好像会开飞机一样!

夏晓兰叫住康伟:

“康伟,你最好来听一听情况,单学姐并不是一个人失踪的,村里有一对兄弟是单学姐的学生,这对兄弟没有父母,只有一个奶奶,祖孙三人靠养羊为生,今天冬天被狼咬死了几只羊,他们提着猎枪打狼报仇去了,单学姐就是去找他们才没了音讯!”

173:全知全能的单老师(1更)

康伟很快弄清楚了事情的经过。

单瑜君支教的地方是个小学,自从来了她这个华清大学的支教老师,这乡村小学的学生人数都增加了不少。

单瑜君这个支教老师能从一年级教五年级,语文数学都能教,的确非常能干。

她不仅深得学生的喜爱,还有学生家长的信任,大西北民风彪悍,可对‘单老师’都异常尊敬,人家单老师一个年轻女大学生跑来西北吹风吃沙子,他们都懂得感恩!

单瑜君的学生来自各村,就康伟眼下呆的这个村子里就有十来个,其中两个姓高的学生是兄弟俩,哥哥今年14岁,弟弟10岁,父母双亡和奶奶相依为命。

西北这地方缺水,有些地方能种粮食,有些地方只能养牲口。

14岁还在读小学在别的地方少见,在偏远农村很常见,条件不好当然上学晚,小学都读的断断续续…高家兄弟也硬气,奶奶年迈有病,他们就自己养羊为生。兄弟俩轮流上学,放羊的事一个负责上午一个负责下午!

今年大西北的冬天格外冷,隔壁上的狼没有食物就冲着牲畜下手,高家兄弟的羊被拖走了几头,惹火了高家大哥,背着猎枪就要去打狼。

这事儿被学生们告诉了单瑜君,单瑜君哪能看着自己刚满14岁的学生去打狼,这不是去打狼,是去给狼送菜还差不多。

狼那玩意儿轻易也打不得,不把狼群一网打尽,被人打死、打伤了狼群的成员,其他狼会来报复的!

“那也不对,小单不是那么莽撞的人,高家兄弟不懂事要去打狼,小单不会自己追上去!”

单瑜君做事是有条理的,不会如此冒失。

夏晓兰叹气,“单学姐是想解决这件事,她和校长说过,也准备和村里通个气,看看能不能和县里的民兵一起加强巡逻,甚至是组织人手把附近的狼群梳理一遍,今年冬天狼群袭击牲畜的事件发生了不止一起,不仅威胁到牲畜,还威胁到落单的学生…单学姐是送高家兄弟回村的半路失踪的!”

有老师看着,高家兄弟就不会冲动。

等把高家兄弟送回村里,再和村里人谈打狼的事,来不及赶回学校就在村里住,这些地方的人就没有不尊重单瑜君的,她去了哪个村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西北地广人稀,人们世代以来都是靠近有水源的地方分散居住,村与村之间有隔得近的,也有隔得远的。

单瑜君支教的小学,离这个村子就有几十里路,要途经一片戈壁,单瑜君和高家兄弟都是在戈壁上失踪的。

小学生要走几十里路去上学,这是康伟和邵光荣都没经历过的。

但没这个经历,不能否认存在这种情况。

想否认也不行,眼下他们就在这个村里呆着呢!

康伟追问了不是问题,都有人给他解答。

“我们在戈壁上有找到一件沾血的帽子,经过辨认,是单老师的。”

夏晓兰听了这话都担心的望着康伟,康伟果然有点站不稳,邵光荣扶了他一把:“有帽子也不说明什么,你别往坏处想,这可能是小单故意留下的标记呢?小单不是挺聪明的么!”

邵光荣说单瑜君聪明,得到了一致认可。

村里人派来说明情况的人,简直把单瑜君当全知全能了,为啥单瑜君当了支教老师后学校入学率都提高了,就因为单瑜君在这两年里展现出来的学识让村民产生了敬畏心。

大学生们是不是都像单老师那么厉害?

他们并不能确定。

但不读书肯定要一代一代的傻下去。

“单老师真的厉害,她会盖房子,结实省石料。”

“单老师还知道哪里能打井,给大家打出了好多口水井!”

所以单瑜君一出事,大家都自发去找人,村里的代表哒吧哒吧往下掉眼泪,没有人希望单老师出事。

顾正清也补充道:

“这个小单是真厉害,会盖房子和打井什么的勉强还能和她的专业知识扯上关系,这个不算什么,这些村民说不到重点,西北这地方不适合种粮,单瑜君考察了一年到处走访,给县里和市里写信,说想要搞药材种植。戈壁荒是荒凉,出产的药材品质极好,不过都是野生的居多,人工种植的少,此前并不成规模,在单瑜君的牵头下,药材种植试点基地都搞出了…”

单瑜君是谁的前女友顾正清不关心。

他在乎的是单瑜君这么个人。

多几个单瑜君这样的支教大学生,‘雏鹰启航’计划才是有意义。

单瑜君还没有打结束支教的申请报告,县里的报告倒是递到了‘雏鹰启航’计划的管理小组里,他们需要单瑜君这样的人才,不是教小学生,是希望她留在县里甚至是市里任职!

邵光荣都听愣了。

康子的前女友真是牛逼!

明明是个支教老师,简直比那些下基层镀金的干部还牛逼了。

这样的人才,当地怎么舍得放走?

难道康子也要来西北吹风吃沙子么?

邵光荣扪心自问了一下,换了是他,愿不愿意丢掉京城的安逸舒适,为了小尤到西北吃沙子…他想自己是愿意的,可惜小尤不给他这个机会。

夏晓兰也觉得单瑜君厉害。

华清土木和建筑一直分分合合的,单瑜君是学土木的,会盖房子不奇怪,会打井这个就厉害了,单瑜君是怎么判断找到地下水的?

反正夏晓兰找不到。

她学的专业知识里,也只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处理地基啊!

康伟的心情就更复杂。

这就是单瑜君所追求的生活吗?

她真是一点光阴都没浪费,脚踏实地在实践自己的梦想——康伟担心亦骄傲,这是他喜欢过,甚至现在还忘不了的女人,她可能不够爱他,但她有大爱!

她是如此特别,如此优秀,如此令他骄傲。

康伟哑着嗓子:

“想要她留在西北也行,前提是能把人平安找回来,现在是个什么计划?”

康伟冷静下来了,夏晓兰松了口气。

“这边负责找人的是刑队长,我让他给你讲!”

174:家风使然(2更)

刑队长是带着地图来的。

“这一片,我们已经搜索过了,另一面是村民组织人手搜的,我分析单老师和两个学生是半路遇到了狼群,被狼群逼进入了戈壁深处。”

戈壁是很大的,学校和村里要经过戈壁地带,却只是中间的一段,并不是全部。

搜索的难度在于戈壁很难辨别方向。

全部用人力地毯式搜索一遍,得多少人?

可把人分散,没把单瑜君和高家两个孩子找回来,搜救人员也可能出意外。饥饿的狼群嗷嗷待哺,一两个人和狼群正面遭遇,就算拿着土猎枪也不顶用,必须得带够武器带够子弹,好几个青壮组队结伴,才能在冬季的戈壁安全搜救。

“刑队长,你是专业的,你说句实话,小单还活着的机会大不大?”

康伟迫切需要别人给他一点希望。

刑队长也没敷衍他,这一屋子人都想要单老师活着,刑队长也不例外,但刑队长还是决定实话实话:

“我们在戈壁上发现了单老师的帽子,那是单老师失踪的第二天。我个人认为单老师和两个学生是遇到了狼群,现场有狼群活动留下的痕迹,但单老师和两个学生应该还活着,起码当时没有被狼群咬死,现场有血迹,却不一定是人的,两个学生家庭情况特殊,他们是赶着羊上学的!狼不会先袭击人,只会先咬羊。而且据我所知,高家兄弟已经将猎枪带到了学校,当时三人手中至少有一把猎枪在,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当场死亡的可能性不大,刑队长在发现帽子的地方发现了狼群活动的痕迹,本来可以沿着狼群的活动的痕迹追下去,戈壁上天气多变,就是冬天都会刮大风,追出一段路痕迹就被掩盖了!

不过没被狼咬死,被咬伤也会感染。

戈壁上昼夜温差那么大,又是在最冷的冬季,被冻死的可能性也有。

刑队长认为情况不容乐观,这已经是单瑜君和两个学生失踪的第四天深夜,时间越往后推,三个人还活着的可能性就越小。

因为县里对单瑜君的重视,救援的规格已经很高了,就是直升飞机也有一架,不起风的时候搜寻过戈壁,一无所获。

所以刑队长怀疑单瑜君带着两个学生被狼群逼到了戈壁深处后又发生了别的意外。

当然,这话要是说出来,屋里所有人都要着急,刑队长也只敢说一半。

可惜刑队长错估了形势,这屋里的几个人,从夏晓兰到顾正清,从康伟到邵光荣,没有一个是笨蛋。

刑队长不说完,大家也能猜到。

只是最坏的结果大家一直拒绝接受。

良久的沉默后,康伟打起精神,看着刑队长拿过来的地图:

“已经搜救过的区域也不能放过,他们可能受了伤,可能昏迷了,不能及时回应搜救,这些地方要再找一遍!从地面上找不到,就从空中找,一辆直升飞机是不够的。”

“可我们的人手真的已经不少了,县里非常重视这件事…”

刑队长小声辩解两句。

县里是真重视,如果夏晓兰和康伟等人早来俩小时,还能碰到一直在指挥搜救的县长。

只有两个学生失踪,不会有这么大阵仗,可见县里真的舍不得单老师这样一个人才。这也是态度的展现,不管单瑜君是否打算扎根西北,来支教的大学生就这么在戈壁喂了狼,以后还有大学生敢来这个地方吗?

“救援人手肯定会加的。”

夏晓兰和顾正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心。

康伟也说会增加人手,刑队长看他们态度坚定,也不再说不行了。

这几个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不用把话说死了,如果夏晓兰几人有别的办法最好,刑队长也很想把单瑜君和高家兄弟找回来。

单老师是有价值的人才,两个学生也是两条生命。

本来就是两兄弟和奶奶相依为命,这两个孩子若出事,那个老太太也活不下去,一下子就是四条人命啊!

刑队长没等太久,凌晨三点过的时候增援的人就来了,一下又开来三架直升飞机。

刑队长大喜,“这下可以四个方向一同搜救!”

康伟要一起上飞机,这次没人劝他,连邵光荣也上了另一辆。

夜晚搜救虽然视线不佳,但考虑到单瑜君可能也在积极想办法自救,夜晚低空飞行看到火光的几率不小…就是单瑜君没办法生火求救,救援也刻不容缓,时间越往后拖,三个人生还的几率越小。

夏晓兰没上飞机,她想着居中调动。

等康伟他们走了,她才问顾正清:“小姑父,单学姐的家人通知了吗?”

顾正清点头:

“在通知你之前就告诉了单家人,单家人正在赶来的路上,明早应该就能到了。”

这一天晚上,夏晓兰肯定是睡不着的。

等到早上六点过,一辆吉普车开到了村子,一个女人下了车。

她和单瑜君有几分像。

眼睛是红的,神情是悲伤的,腰背却很直,有一股精气神在。

这就是单瑜君的母亲。

夏晓兰再往后张望,除了司机没有别人。

“你就是小夏吧,瑜君提起过你,只有我一个人过来,瑜君她爸还在大坝上走不了。”

女儿失踪都走不开的工作,得多重要?

夏晓兰真不了解单瑜君的家庭情况,康伟也不太了解,何况康伟现在也不在现场。

倒是顾正清看过单瑜君的政审资料。

“单同学的父亲是我国的水电建筑施工专家单靖业同志。”

单靖业啊!

夏晓兰肃然起敬。

单靖业是真的‘敬业’,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筑坝专家。

单瑜君有大爱舍小爱的原因找到了,家风使然,单靖业就是这么一个人…夏晓兰从哪里知道的?单靖业的名字写在专业书上,土木和建筑分家不清楚,一部分课程是重叠的。

单靖业不编写教材,他的名字出现在教科书上,是因为他参与修建的一座座大坝,是他的代表作品。

这人现在是华国水利水电某局的总工程师。

单靖业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还能动,就要去现场,去大坝!

175:女肖父!(3更)

“阿姨,我们一定会找到单学姐的,不仅是我,这么多人都没有放弃过这想法。”

单母点头,她双眼红肿未散,来的路上已经哭过了。

“小夏,谢谢你们。”

单母不是个善谈的人,或者女儿生死不明,此时她也没有聊天的心情。夏晓兰只能将现在的情况告诉她,单母听着点头:

“瑜君很坚强,也很有责任心,她一个人或许会放弃求生,身边带着两个学生却一定会撑到救援队找到他们。”

高家兄弟的奶奶不知听谁说单老师的家人到了,老太太拖着病体来见单母,一见面就要给单母跪下。

说话含糊不清,方言口音也重,颠来倒去的,大意就是高家对不起单老师,高家大孩子不拿猎枪去打狼,单老师就不会送两人回来,单老师也不会出事。

还说单老师有个三长两短,高家就是罪人。

把高家三个人加养的羊算一起,都没有单老师的头发值钱!

单母把老太太扶起来:

“老人家,老师保护学生是应该的,瑜君只是做了自己的该做的事,这是正确的事,没有谁的命比其他人更值钱,我盼着她带着两个孩子平平安安回来。”

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全是泪水。

夏晓兰也沉默。

单母觉得生命的重量是等值的,夏晓兰并不是全部赞同,好人的命起码要比坏人的重,一个能以自己的学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生命的重量也胜过那种自己找死的傻逼驴友。

夏晓兰上辈子在新闻里看见某某驴友穿越无人区失联出动多方救援不同,那些人是自己作死,被救回来还嫌救援费贵,夏晓兰从来不同情那种傻逼!

但单瑜君不同,单瑜君是护送两个学生回家才出事。

夏晓兰没觉得春节比单瑜君的命更重要。

也没觉得出动这么多人救援是浪费人力。

就算不是单瑜君,是其他支教的老师遇到这种事也该被救援,人在做正确的事,不应该用简单的“1+1”去衡量价值,单瑜君支教的县里都明白这个道理。

这次不救?

好啊,别人做奉献的热血都凉了,谁还愿意往这个地方走!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每一次有消息传回来都是失望。

下午3点,邵光荣把胡子拉渣的康伟拖回来,“你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飞机还要加油,飞行员还要换班!”

康伟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

“小单在等我,我得把她找到。”

一只手将两个馒头递给康伟:“你是小康吧,阿姨知道你,你是个好孩子,瑜君在等你找她,你千万要撑住。”

康伟转头一看,这是个和单瑜君有几分像的女人。

“程阿姨,单学姐她妈妈。”

程曲榕眼睛里全是血丝,冲着康伟点头。

康伟叫了一声“程阿姨”,余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曾经很想见到单瑜君的家人,也想把单瑜君带回去见家长,可惜直到两人分手,这两个愿望都没实现。分手两年后他反而见到了单瑜君妈妈,这不是康伟想要的,他情愿永远存在遗憾也不想在这种场合和单瑜君家人见面。

程曲榕让他把馒头吃了。

“等你吃完了,阿姨想和你说说话。”

程曲榕要和康伟说什么?

夏晓兰发现程曲榕真的很淡定,到了村里一点都没有哭天喊地,好像在路上就把眼泪哭完了。

也没有责怪谁。

或者这不是淡定,而是真正的坚强,就像看起来温温柔柔的单瑜君一样,母女俩真的有很多相似点。

康伟吃完馒头就想往外跑,他还想找人。

程曲榕却看出来康伟整个人快崩了,这孩子需更多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