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清水文里的小日子上一章:第 8 章
  • 重生清水文里的小日子下一章:第 10 章

对白静悠的反抗闹腾,高剑云视而不见的冷处理,想要离开也是做梦,高剑云就是要禁锢白静悠的自由,让她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在绝望中。高剑云自我折磨,却也要白静悠生不如死。所有人当中,只有他高剑云和白静悠最最没资格被原谅,也只有他们两个最没资格得到幸福。

地球不会因为少了一个木书媛就停止转动,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少了一个谁,就是最深爱的人也依旧要照常度日。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再深的伤痛也只剩淡淡的遗憾。白书媛去世第九年,高剑云和白木两家父母和白书澈一起去祭拜,墓碑相片中的书媛,笑容一如记忆那般耀眼,耀眼到高剑云觉得眼睛都发涩。

擦灰尘摆祭品,一行人伤感的呆了一个多小时,然后两家父母先回去,如往年一样,留给白书澈和高剑云两人独处的时间。高剑云忍不住掏了两根烟,递给白书澈一根,但两人却默契的都没点燃,即使小媛已经去世多年,两人仍旧不愿意在她墓碑前抽烟,因为他们都知道小媛不喜欢烟味。

高剑云把烟放到鼻子下,深吸一口烟味,他和书澈从小媛去世后,就再也不复以往的兄弟。高剑云知道书澈恨他,至始至终书澈都劝说他和小媛是不可能一起。可那时的高剑云自信自己能打动小媛,现在想起来悔不当初。

“昨晚我梦到小时候了,小媛还是小小的一团,走路都不怎么稳当,不论我怎么冷她,她都笑着跟着我喊哥哥。”

高剑云侧脸看向白书澈,不自觉的勾起唇角,静静的听他继续道:

“有一次她摔倒了,我仍然不肯回头看她,小媛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跟在我身后不哭不闹,那时觉得妹妹也没那么讨厌。小媛从小就最乖巧懂事,宝里宝气的娇脾气最会讨人喜欢。对钱也没太多概念,最关心的是一家能平安和乐。”

“剑云,小媛的事情过去很久了,以她的性格根本就不会怪你,更何况也不全是你的错。要是她知道你还是不能忘怀,肯定自己先反省。就当是让小媛能够安心,放了自己吧,白静悠这些年也被你圈废了,离开高家对她而言也就彻底没了指望了。”

高剑云沉默,小媛不怪他,可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书澈,你能释怀吗。”

白书澈:“如果她好好活着,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那么我愿意做一辈子的好哥哥。人生最难忘的是求而不得,你说我到底是能不能释怀。”

高剑云嗤笑:“是啊,如果她能好好活着,我也愿意做一辈子的好哥哥。可是这个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你自己都不能释怀,凭什么认为我就能释怀。我妈缠了你多久,才让你昧着良心劝我?”

白书澈把玩着手里的烟,不否认高剑云的话,不过还是劝了一句。

“只是我有继承人,你们高家就你一个独苗,你爸妈不会同意把偌大让给外人的。”

高剑云不吭声,人活着总有很多的不得已,就像当年小媛是不是也不得已,才会回木家去?人生总有那么多的转折点,只有过了那个点,才知道当初那个选择点走向的是那个方向。

虽然知道这个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可高剑云还是忍不住想,如果小媛当年身世没被揭开,或许现在他们两个已经儿女美满。有一个严肃的父亲,有一个心软的慈母,有几个淘气可爱的孩子。

可这个世上没有如果。。。。。。。

第01章

姬家在平家村是个大姓,姬淳环就老兄弟五个,只是父母去的早,家业败得早,老五兄弟五个除了一套大宅子和一屋子老书,其他什么都没剩。姬淳环跟跟半吊子识字的大哥学认字,自己在看家里老书琢磨医术,慢慢摸到门路有自己的心得。

兄弟五个,除了老四姬淳环继承半吊子祖业,剩下四兄弟都没那个心性,再说战乱要愁吃饱肚子,也要躲抓壮丁。再后来日本鬼子扫荡,他们老兄弟就靠着老四对草药的了解驱野兽,才能平安的在山里躲过野兽扒拉吃的。后来解放了,兄弟们又靠着老四的医术,先填饱肚子后又娶上媳妇。

吃水不忘挖井人,兄弟之间虽然不外套,可娶媳妇分家后,各过各的的日子,妯娌儿女也多少有小摩擦。不过这些小摩擦,不足以让兄弟生分,□□□□也齐心协力顾自己兄弟。有其他四个兄弟几家的撑腰,姬淳环逃了被批的命,但也不在继续行医。

等孩子大了娶了媳妇,如果不是三儿媳妇生了一对龙凤胎,而小孙女剩下有心疾,姬淳环也不会想起从操就业。心疾这病往大了说也是大病,不过好在他小孙女命大,从生下来就乖巧不哭不闹,心疾这病最忌讳喜怒不定,保持心态平静其实跟正常人没啥大区别,只要不累到冷到热到,好好养着也没啥大事。

可放在六零年代,一大家子温饱都是勉强问题,更何况一个奶娃娃。好在姬淳环平时给乡人看个小病后,也能改善一些生活,小孙女也小心仔细的养到两岁。两岁的小娃娃,除了瘦弱些也是雪白干净,即使穿着粗布棉衣,头发也有些微黄,可恬静睁着一双水润润的眼睛看着你,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姬淳环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也比较喜欢传宗接代的孙子。可跟小丫头一比较,还是对小丫喜欢的紧。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孙女外孙也不少,可就小丫头最得他喜欢。有些事情不带不服气眼缘的,他老姬家老兄弟五个,姑娘孙女也不少,可就没一个跟小孙女一样,姬淳环也说不清哪不一样。

姬家祖上是太医,姬淳环的太奶奶听说是落寞的王公贵族,姬淳环就觉得小孙女最像他的太奶奶,不光长的像,连毛病都是一样的心疾,这可能就是隔代遗传吧。他太奶奶也有心疾,不过那是姬家是大户人家,条件好太奶奶活到八十好久才作古。

姬淳环最得意孙女的聪慧,跟她那个只知道吃饱了闹腾玩的双胞哥哥比,小丫头会走路就跟在他身后,看他炮制草药,帮他清理采回来的中医,该晒该切该炒说一遍小丫头就能记得。除了暗自得意孙女聪明,姬淳环没事也会教孙女认字。至于其他孙子孙女,不好意思,作为大家长真心没那个耐心去□□皮孩子。

除了对带老三家的孩子偏心一些外,老爷子其他方面对待三个儿子也能一碗水端平。不过在一次带着小孙女去赶县城卖草药,巧合下救了个穿着得体犯了哮喘的老人。等老人醒来后,姬淳环放下药篓子,抱着小孙女跟老汗闲聊。

两人年龄相当,越聊越投机,对于姬淳环夸聪明乖巧的小孙女,老汉也就是程建富也挺喜欢。听两人说这么久,仍旧眼神清明不哭不闹。于是这辈子小名姬小丫前世的木书媛,无奈的听着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小孩,越说越投机就差没拜把子,最后甚至自作主张给孙子孙女给定了娃娃亲。

小名小丫的木书媛无奈,她现在才三岁多点好吗,虽然现在也不在纠结什么前世今生了,可对方那个孙子也才八岁。从她的角度而言,一时兴起定娃娃亲,等大脑冷静下来肯定会后悔。看着两个兴奋勃勃的老头,已经互换家庭住址,对方也约定好带着孙子登门过礼的日子时,木书媛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说。

木书媛前世倒霉的意外死亡也就罢了,谁知道又一朝回到解放前,生活条件也倒退了一百个点。如果仅仅是这样,木书媛觉得也就罢了,生活条件会慢慢改变,可为嘛不给一个好身体,竟然一出生就心脏不好。那种心脏不规则跳动,如果她的芯不是新生儿,心态情绪能平稳,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可就是芯老,身体承受也难受啊。

告别程老汉,爷孙俩也回家,现在可没车子,木书媛坐在空篮子里,听着他爷爷心情不错的哼哼着小曲,最后还是道:

“爷爷,那个爷爷儿子都是做大生意的人,咱家是种地的农村人,两家门不当户不对,跟人家不适合,我也还小呢。”

姬淳环不以为然。“小丫懂什么,咱家根正苗红祖上也是名人呢。咱们都还没嫌弃他们投机取巧呢,爷爷当时要是不救那老小子,他肯定嗝屁。有救命之恩在呢,他们家亏待不了你。”

木书媛一梗,这都什么时代了,感情这也能行?犹豫了一会怎么劝,道:“这样不好,还不如让人家给我爸我伯他们安排个工作,干嘛定什么娃娃亲,以后的事情都很说呢,干嘛不紧着眼前。”

姬淳环自豪孙女聪慧,不过小孩子再聪明也还是小孩子。

“你伯兄弟三个经商学医都不是料,还是老实的在家种地稳当。只要安守本分的过日子,其他的我也不用愁,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你不一样,身体弱长大也做不了活计,窝在农村嫁个农村汉只能受气,找个好家庭跟你老祖奶奶一样,妥妥的能活到□□十。”

木书媛被一番打算说的心里难受,对于一个老人的拳拳爱护,木书媛不姬小丫觉得喉头哽住。其实想脱离一亩三分地的命运有很多方式,有着后世的眼界,身处百业待兴的年代做什么都能出头。就算她身体限制不能操劳,可还是有很多方式。重拾前世的医术,或者读书出来做老师,不论哪一种都受人尊敬。

对于爷爷的疼爱,姬小丫觉得心里暖融融的。踩着篮子站起来,双手环上爷爷的颈脖上,亲昵的蹭着爷爷的脖子。这辈子从一出生起,父母就忙绿地里的活,算起来跟父母相处的时间,还没有跟爷爷相处的多。八个月能吃辅食开始,爷爷就经常会赛鸡蛋给自己。

重男轻女年代越早越明显,就像这辈子的爸妈,比起身体不好可能养不大的女儿,小丫父母还是偏心哥哥和双胞胎的小哥哥。再者一大家子挤在一起又没分家,每家都三四个孩子,根本就没那个条件每天给十多个孩子一人一个鸡蛋,所以每次爷爷给的鸡蛋,小丫都清楚有多宝贵。

“爷爷,等我长大了我给您养老,让您住大房子,天天鱼肉不断,出门就有车,没事了带您出去玩,好不好。”

姬淳环闻言哈哈开怀大笑,拍了拍孙女细嫩的小手腕:“让你给我养老,你爸和你伯的脊梁骨能被人给戳碎,爷爷好酒,给爷爷多买几瓶酒就好了。”

爷孙俩一路边聊边走,连时间都觉得很快,感觉回家都比来的时间路程段。回家当晚吃饭时,一家大小端着碗,趁亮在院里树下吃面条,姬淳环简单的说了今天遇到的事情,还有娃娃亲的事情,不过多了个心眼隐瞒了对方家里的情况。

两个伯娘对此没啥看法,猜测也就十里八村的哪家。心里多少存了看笑话的小心思。老爷子偏疼老三家的丫头,她们两家肯定不平,毕竟不患寡患不均。老爷子肯定没跟人家说小丫的病情,等人家打听出来,哪家愿意娶个大小姐,就算捏着鼻子认了,小丫将来嫁过去也肯定的不了好。

一家人除了老爷子之外,小丫自己没当一回事,家里上到奶奶爹妈伯伯伯娘,都觉得现在能定下来也好,至少将来不用愁说人家了。

所以在三天后,程家老爷子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带着孙子和礼品开着辆轿车来和平村时,不说姬家人,就是整个村子也都沸腾了。这年头不是后世,轿车泛滥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现在是有钱也没处买的年代,能买到轿车也算是有头有脸的生意人。

小丫一直窝在爷爷怀里,跟看笑话一样的看了一天。等程家人走了以后,在送走打听事情的大爷大妈。关上门,小丫两个伯娘就开始掉脸子,对着自己的丫头开始东一句西一句指桑骂槐。最后还是姬淳环烦了,吼了一阵,小丫的两个伯娘才不敢出声。

第02章

儿女小的时候跟父母最亲,兄弟姐妹之间虽然打闹却也最亲密。人在长大成家后,有自己的家庭,知不知道父母恩除了本人清楚外,反正父母兄弟绝对要排在妻儿后面。一辈人养大一辈人,大家都是如此,所以也没什么好难过的。

姬家在订完娃娃亲之后,所有矛盾都被挑开,分家已经在所难免。姬淳环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儿子媳妇都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做老的硬拦着窝在一起,也只会让矛盾日益加深。老爷子也干净利索,哪个儿子都不跟,也不跟儿子儿媳罗嗦,直接把三个儿子都分出去了。

对此就是小丫妈也不满,要知道分家一般老人可以选择跟哪个儿子一起过,就要看二老偏疼哪个儿子了。小丫爷奶现在身体硬朗,家里地里都能帮忙,大人小孩煮饭什么的也能省不少事,更何况姬淳环行医也能挣钱。结果所有打算都成空,现在就是后悔不分家也收不回来。

三间土屋就是小丫一家五口的新家,这个时代的农村,没有除草剂没农药没化肥,地里庄稼全靠人侍弄,不管是男孩女孩,下地割草喂猪喂牛都是活,女娃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得干。问题是小丫根本就不能做重活,原本想帮着父母,,缓慢着时间做家务。只是当其他人一天到晚累的跟牛一样,她却做事慢悠悠,谁看了都心烦,更何况是忙碌不得闲的父母。

都是穷闹腾的,自己生的女儿,不论多不喜欢也还是自己亲生的,只是这个时代的人都忙着填饱肚子,没时间疼孩子,做为放羊吃草养孩子的年代,家家孩子都很多,除了轻松一点的家务外,家里喂家畜,地里拔草割麦都不行,谁家养这样一个大小姐也心烦。

最后还是姬淳环疼孙女看不过眼,直接把孙女领回自家。姬淳环心疼孙女,好容易养这么大,不小心养着,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夭折,他可舍不得。

至于其他两个儿媳背地里罗嗦,姬淳环也懒得搭理。其他孙子孙女来,管饭可以,想留在老房子,管吃喝拉撒睡就不行。他们老两口侍弄三亩多地不愁,交了公粮剩余的粮食也就够吃。小丫带回老房子养,也跟老三两口子要了半亩地,为的就是堵住其她儿媳的嘴,她们可不舍得分走半亩地。

至于同程家的娃娃亲,两家也就过年过节走动,过年程家来送点节礼什么的,至于小丫的那个娃娃亲对象,小丫也就过年见上一次。小正太显然不喜欢莫名多出来的小未婚妻,小丫也不喜欢贴冷屁股哄孩子。不过就小丫自己来看,那小正太妈妈,也不大乐意多了个丢人的娃娃亲,所以小正太每年来拉着个脸,以示对家长的不满抗议,也权当没看到。

小丫可以预见她爷爷的打算肯定成不了,等小正太长大,这玩笑般的娃娃亲肯定会被作罢。只不过在亲事作罢之前,每年收的节礼,也算赚到了实惠,程家对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也不小气。这年头营养物资什么的可很难买到,尤其是他们这个小地方,以程家以来表现的气派,出现在这个小镇子还真的挺奇怪。

不过在小丫八岁时,程家伯伯这边的事情貌似结束,一家人只是招呼一声,说回头在联系就回了首都老家。在交通靠走,消息靠吼的年代,这一走肯定亲事直接就等于作罢。小丫除了遗憾那些礼物零食外,也没太在意。有那门看起来好像很显赫的娃娃亲,不提两个伯娘酸不拉几的羡慕,就是每次小丫出门,村里的人也一副小丫占了多大便宜的表情。

程家人离开后,小丫两个伯娘都偷乐了很久,看到小丫都会兴高采烈的说着遗憾,小丫感叹,真的不用这样偷乐,她真的没在意啊。人的劣根性就是这样,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出于酸葡萄心理也不希望别人得到,好像这样才是公平。

春去秋来寒暑夏,时间在忙碌中一天天流逝,小丫多了一个小她四岁的妹妹,而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爷爷需要的常用中药,采回来后基本都是小丫一个人就能炮制。有些需要碾碎的药材,倒是让常来爷爷家看她的两个哥哥弄。

两个哥哥大多时候还是跟小伙伴一起跑着玩,还有就是跟着爸妈割草干活。所有人都很忙,所以如果不是爷爷提起上学的事,小丫都忘记还有上学这回事。老爷子掏钱送取了大名姬温雅的小丫去读书,为了这个事,两个伯娘哭闹了一出。

虽然这年头农村人并不看重读书,花钱又耽误干活,也就姬温雅身体不好,啥都干不了闲了没事干的人才会老实的去读书。可姬温雅的学费是老爷子出,这就不同了,同样是儿子,不待这样偏心的。就是温雅亲妈也一肚子不满,两个嫂子见天一个村的嚷着老人偏心他们家,可老爷子偏心的人如果换成家里的儿子,而不是没啥用的赔钱货女儿,她也不会觉得委屈的慌。

现在花再多钱,将来也是别人家的人,他们啥也没落着。反正是都觉得委屈不平,就是温雅两个伯伯家的儿女,也看温雅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就是温雅的大哥和同胞哥哥,如果不是温雅打小,就把爷爷给的鸡蛋分给两个哥哥,后来去了爷爷家住,偶尔给兄弟俩偷偷塞糖果,说不定亲兄弟也会不满自己妹妹。

小孩子天生就知道争宠,如果说姬淳环的宠爱有十分,那么温雅自己就占了七分,剩下的三分有十多个孩子,肯定有人分不着。对于爷爷的疼爱,温雅感动也享受。她现在年龄还小,身体也不是很好,能做的也就是乖巧的做些能做的事,再就是乖乖听爷爷奶奶话。

平家村一百来户人家,除去四十多户老人,每家都四五个孩子。因为姬淳环提出的上学,最后也就十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去上学。男孩子十一个,女孩子却只有五个。一个是村长家的十岁的大孙女,两个温雅大爷爷和二爷的孙女,还有一个是同村陈姓的一家。

学校在镇上,要走十多里路,又没有交通工具,一群孩子都带着俩杂面馍馍,腿着上下学。温雅无数次庆幸两个哥哥也去上学,会陪着温雅慢悠悠的走在最后,在温雅走累时,有两个哥哥轮流背着。面对两个自己都是孩子的哥哥,还不忘照顾自己,温雅也真心的希望两个哥哥能好好读书。

一段时间的奔走读书,有五个勉强撑到寒假,就缀学不肯再去学校了。剩下的人当中,除了有金手指的温雅外,就数温雅的大哥二哥学习最好。由温雅跟爷爷商量提议后,爷爷考校了两个哥哥成绩,最后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兄妹三个直接跳级三年级。

省时间又省学费,面子又好看,温雅爸妈出门走路都觉得比别人带风。跳级对温雅而言没什么,可对一同去上学的孩子来说可不是好消息,被家里嫌弃捶了一顿,摸着眼泪说温雅学习好,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给俩哥哥补课。

既然让孩子上学,就想孩子能有出息。温雅伯伯家的三个堂哥也不斜眼看人了,其他几家家长也亲自出面去老宅找姬淳环说项。于是上学放学的路上,也没人嫌弃温雅走路慢,都跟着一起听温雅额外补课,只是在温雅兄妹再次跳级时,其他人也成功的跳了一级。

这年代可没有六年级一说,五年级毕业就能升初中。初中课程要多,上课时间跟小学没法比。如果选择住校就只能在学校吃食堂,住宿钱伙食钱都不少,更何况温雅兄妹三个人呢,花费太大,根本就承受不起。

温雅兄妹三个小学毕业时,其他人也都跳级一年读四年级。为了方便,姬淳环出钱在初中附近租了两间屋子,五个孙子和温雅都不用来回跑着上学,五个男娃两张一米五的床就能睡下,另一间温雅自己住连带放个煤炉煮饭用。很挤环境也不怎么好,不过这年头都这样,他们已经算不错的了。

后来温雅大到时两家分摊些房租,不过姬淳环直接给拒了。姬淳环心疼孙女,多几个人住睡觉都不能安慰,反正也多不了几个房租钱。

第03章

77年恢复高考那年,姬温雅他们兄妹三人才入学,五年的小学缩成三年,初中三年也只有了两年。不是温雅给两个哥哥补课多厉害,实在是这个年代的课程内容,同后世的题海根本就不能比。几世以来都老老实实念书,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各种题材,多做题各种角度发散思维,功课不是问题。

五年的时间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听起来挺厉害,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温雅自己有金手指,可她两个哥哥都是正常小孩。现在人本身更重视田地,对读书也不是很重视,而且也比较讲究实惠,比起继续读高中,比大学还难考的大专或者中专,成了兄妹三人的首选。

大专好啊,就是在本科泛滥的二十一世纪,大专也有一点优势。更何况现在是八十年代初的大专或者中专,不仅不需要学费,包分配工作,每月都有三十斤粮食三十块钱的菜钱。对于家里有三个孩子都念书的姬家而言,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

而温雅三兄妹都被入取后,消息传出去后,不说整个镇,就是十里八村都轰动。姬家的三个娃子都考上了大专,尤其是兄妹三个都还不满十五岁,在这个二十岁都还在继续复读考中专或者大学的年代里,三个十几岁的孩子考大专,万元户都不足争锋光。

尤其是接到通知书那天,整个平家村就差敲锣打鼓的庆祝了,老老少少的都挤到温雅父母家的三间土屋里,各种羡慕嫉妒的恭贺,不管认不认识字,都拿着通知书看看。而姬老三两口子整就见牙不见眼,说话都高昂着头,一股扬眉吐气的霸气。

一旁温雅两个伯娘心里就酸涩难忍,挂着牵强的笑,听弟媳两口子大吐辛苦养孩子上学的事迹。那猖狂样,简直就是老天第一他们第二,老三家的几个孩子读书,谁不知道他们两口子根本就不重视,要不是有温雅给补习,两个儿子连连跳级,人家五年念完小学,他们五年念完初中,说不定早就下学在家干活了,哪里能轮到老三家现在狂。

可谁让人家好命,先是生了个难得一见的龙凤胎,得了不少的眼气。虽然龙凤胎里的丫头身体不好,没少被背后嘲笑,可真当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有多看人家笑话,现在就有多打自己嘴巴。温雅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可人家脑瓜子好使。

孩子撵着大人长,慢慢孩子都长大了,她们也都过了年轻气盛的年纪了。现在就是温雅两个伯娘,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温雅不如自己孩子。智商狂虐也就罢了,盘条更没法比。温雅一身白面一样的皮子,浓度事宜的眉毛,水灵灵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不论啥时候见到人都是未语先笑,把自家五大三粗的黑闺女虐成渣。

有时她们两个也在想,不外乎老爷子从小就稀罕那丫头,就是她们见了也瞧着喜欢。尤其是不说温雅两个哥哥的成绩,就是她们两家的孩子,温雅从未藏私,仔细耐心的教导。如果说从前都嘲笑老姬家做了啥x事,才生了一个心眼不好的孙女,那么现在十里八村的就没有不遗憾温雅身体不好的。

孩子的事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嘴,可大人那样咋看咋心烦。一个两个回家关上门,就是一场鸡飞狗跳的吵吵,这几年两家上学的孩子没少得温雅帮助补课,老爷子虽然没有给其他孙子管学费,可租房却也没让两家掏钱,受了人情也张不开嘴再提老爷子给温雅出学费的旧事。

最后憋气了半天,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给拍了一顿,才泄了心头的火气。

温雅三兄妹是村里唯一读书出来的本事人,等收到通知书后的第二天,姬家连着三天的庆祝宴,饭菜肯定不能跟后世比,一桌也就一个带肉的菜,不过吃的也喜气。这事对十里八村来说都是大事,温雅姥家舅姨姑,反正有走动的亲戚都来了,就是已经沾亲挂故的也来了,人都是现实的。

客来客往,洗菜切菜洗碗刷盘子,还要招呼客人,事情多的把温雅奶奶爸妈和伯伯伯娘忙的脚不沾地,最后连姑姑姨妈舅妈的也一起搭手。至于温雅和爷爷姬淳环,因为久未联系的程家寄来的一封信,姬淳环心烦拿不定注意,带着孙女干脆去镇子上遛遛,毕竟事关孙女的事,两人一起也能琢磨琢磨怎么办才是。

其实在温雅看来,她爷爷有些杞人忧天,程家自从离开后,就断了这边的联系,往好的一方面想,就是程家人瞒着程老爷子,阴暗的一方面想,就是不打算承认这回事了。不论是哪一种,都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突然联系姬家,什么想接温雅去京都,肯定事出有因。

温雅可不认为程家人忘记了这么多年,又突然想起这门娃娃亲。看着爷爷紧锁的眉头,笑着分析道:

“爷爷,程家的事情不用理会。你又不是不知道,结亲都讲究门当户对,越是有钱有身份的人,越想找个能相互帮助的亲家,咱们家门第在咱们十里八村不错,可跟程家比起来差了太多。这些年都没有联系过,现在突然联系,肯定没那么善良让我去京都读书,有钱人家大门大户的,家里事情也复杂,咱们还是少掺和的好。”

姬淳环背着手走路,扭头望了望孙女,叹气:“你说的爷爷咋会想不到,可亲都已经定了,就是退亲也要有个说法和形式,不然你以后可咋办。我孙女这么好,退亲是他们程家的损失,可不说清楚以后你怎么在说亲。”

更何况温雅身体还不好,只是姬淳环咽下这句话,省的让孩子难受。

温雅见爷爷越发的一脸愁容,眉眼弯弯。“你都说孙女那么好了,这个世上慧眼识珠的人很多,你还愁我嫁不出去啊。好了好了,咱们快吧带来的草药给卖了,扯些布趁着我还没开学,我给你和奶奶先做一身冬衣,不然年底放假肯定来不及。”

“我们衣服多够穿,都半截身子埋土里了,别糟蹋东西了,待回扯点布自己做两身。”

姬淳环刚说完,就听到有人从身后喊他们。镇子就这么大,十里八村的人大多也能找着,被认出也不稀奇。不过喊住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温雅初三的班主任。跟姬淳环图凉快的白棉布背心,卷起的麻灰色长裤比起来,班主任的浅军绿短袖的确良黑裤就显气质和身份。

“章老师好。”

温雅打过招呼后,就见她爷爷拘谨的拉了拉衣服,笑出一脸褶子道:

“章老师也来赶集啊,学校放假了也能轻省一些,没跟家里人一起来溜达啊。”

章老师笑着摆摆手。“没,就说今天去你家呢,这不刚巧在这里遇到了,走咱们找个地方坐坐。”

温雅笑着看爷爷客套道:“有啥事不?走咱们到镇路口树下坐坐,我们家几个孩子多亏了你和学校的教导,我们姬家可打心眼里感谢党和学校啊。”

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大街小巷的茶馆咖啡厅,再不济也是饭店酒店,八十年代初,经济才刚刚复苏,他们一个有些偏远的小镇子,可没那些享受。好在现在的人都很淳朴,更没那么多的讲究。章老师跟姬淳环客套一番,三人边走边聊,现在人也没那么多绕弯的心思,没几句话温雅就听明白她老师的来意了。

其实章老师也算是好心,这年头考试被顶名额的事很多,很多学生考完试,有没有录取最先知道的是校委会。人都有私心,古代顽固不开的年代走后门的都比比皆是,更何况是现在。被顶走名额的学生很多自己本人都不知道,有些就是知道了去闹也没有结果,只能认倒霉再考一年。

温雅兄妹三人的大专名额,县城里镇子里倒是有不少人都盯着,想给自家孩子安排一个好未来,只是从如初中兄妹三个就稳占前三,被顶走名额傻子都能看出来,顶名额的事情还是私下里悄悄的来比较好,明摆着的结果谁出头找骂,如果是本人让出来就不一样了。

章老师的意思是,以温雅的成绩,继续读高中在考大学,比大专更好。如果温雅成绩一般,或许章老师也不会劝,问题是从章老师的角度而言,读高中在继续考大学比大专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尤其是温雅的医学类专业。至于大专的名额倒是有人想顶替,只不过学校也只是从中间穿线而已。

听了来意,温雅还是打算读大专,省时间。等以后也可以继续学习,毕竟她还有几世以来的金手指。温雅见爷爷有些犹豫,也没直接拒绝,只说要回家商量商量。跟章老师告别后,温雅就跟爷爷说了自己的决定。姬淳环一辈子经历过不少大起大落,很多事情虽然不懂,可不影响他对人生的感悟。

对温雅的决定没赞成也没反对,只说会跟章老师说。然后温雅就在家,安安静静的给爷爷奶奶做衣服,后来温雅妈妈又送来布料,专门给温雅兄妹三个一人扯了一身布料。反正温雅也没什么事,暑假时间也长,顺手就能做。

温雅觉得这辈子跟奶奶学会裁衣服挺好,想做什么款式自己直接就能做了,比一溜的对襟褂,水桶裤好看又实惠。

第04章

坐在飞速行驶在颠簸路上的汽车里,温雅支着下巴望着车窗外倒逆的树木和村庄,眼神也慢慢迷蒙陷入沉思,回想起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的车子,村里人的好奇,温雅只是扭头静静的看向爷爷,见爷爷张了张嘴,半天才慢慢道。

“丫头,不要怪爷爷自作主张,爷爷知道你孝顺懂事,可爷爷也都是为了你好。你自己身在山中不见山,咱们这个地方太小了,你不应该一辈子关在咱们这个小地方。不是爷爷自夸,爷爷这一辈子经历过的事也不少,脑袋灵光,更主要的是也能静的了性子的人,除了乖丫爷爷就没见过第二个。这个世上聪明人是很多,可那又啥用,光聪明没眼力也就瞎蹦哒。”

姬淳环吧唧抽了口旱烟,吐出烟圈叹气道:“这男人啊,不论啥时候都受不了媳妇比自己能干。能忍受媳妇比自己能干的人,要么就是个软蛋,要么就是图你啥。那样的男人配不上乖丫,咱们乖丫长的好脑袋又好使,爷爷也想让乖丫到大地方见识见识。”

“亲事的事情你不愿意爷爷也不勉强你,我给老程回信说了,亲事咱们就直接作罢了。爷爷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也不怕丢脸,让程家帮着给你安排了学校,就当是当年救命的报答。现在既然来车接你去,说明程家也是同意的。那你就安心的去,也甭想那么多,到那边学校好好学习,住的地方程家也会安排。”

“你大专的名额,爷爷也让章老师给牵线卖了,价钱章老师也说不错,卖了的一千三百多块钱,爷爷也觉得已经不少了,人不能太贪心,咱家养上两年的大肥猪也才卖个一百多。这些钱你自己拿着,跟你爹娘也别漏底,你爸耳根子软没主见,你妈呢见识短也多顾着你哥他们。丫头啊,爷爷没本事只能替你打算这么多,剩下的都靠你自己了。”

“这些年养着,你身体也没犯过病,可还是要小心注意,遇事冷静不要动气。到了大地方,别怯,挺直了腰杆咱不偷不抢,堂堂正正的做人。还有你性子静,脾气又软别啥事都退一步,有些事你一退别人更使劲的踩,咱啥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丫头啊,记住爷爷的话,别忘了。有事寄信回来,实在不习惯就回来,爷爷还能动个十年八载的,回来爷爷也会供你继续上学啊。”

当温雅简单的收拾了几件衣服上车,看着熟悉的亲人慢慢变小,最后直至不见时,眼泪终于忍耐不住。这个世上对她最好的亲人,为她打算如斯,温雅根本就开不了口拒绝。温雅明白爷爷的意思,他把自己孙女想的太好,觉得他们这个小镇子没人能比的上她,觉得没有哪个男人能给她幸福。

温雅觉得她爷爷想太多了,大城市里优秀的人是很多,可不代表优秀的人就是能好好过日子的人。再者镇子里没有高中,可去县城或者市里都有,没必要一定要去首都念高中。温雅觉得他爷爷多少都因为姬程两家,如儿戏一般的亲生堵着一口气,气程家先失信于人,可人生来就不是平等的,有钱人总是特权多。

让温雅去首都念书,或许也打着让程家人看看孙女有多优秀,让程家人后悔。可爷爷在意的那些,温雅其实自己并不在意,人的一辈子说着很长,其实真正用起来就发现时间流逝的很快,对物质和名利权势的追求也因人而异。

几世算来,温雅穷过富过,可那又怎样?温雅还是觉得安心过自己的日子才实实在在。钱再多也不能用钱垒成床睡,也不能天天塞钱吃。一样的一日三餐,只是每餐的食材不同。有人疼有人宠,有人爱有人牵挂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温雅回神,不在继续胡思乱想下去,想那么多也没用。事情已经如此,那么就顺其自然,温雅也不想让爷爷失望。最多不外乎寄人篱下,反正她也只是继续读高中,然后再考大学。前后加一起也就七年,这年头钱还值钱,如果程家安排吃住的话,她除了学费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钱。

一千多块钱在八零年代,省省说够她用到大学毕业,至于自己做生意温雅是没有想过,这年头做生意属于没身份丢人的事,再者就是虽然一直都没犯过病,可温雅也不想考验自己的健康度,还不如老实读书,大学后可以继续兼职家教。

司机可能得了程家的吩咐,一路以来的车速并不算太快,尤其顾忌温雅的身体状况,去首都的路程休息了两晚,车程快些三天就能到首都,却硬生生拖了八天才到。温雅原本还觉得程家想的挺周到,可惜,到了程家后,温雅才发现自己可能自作多情了。

因为当晚到达程家时,正是程老爷子73大寿,程家正在举行宴会,亲朋和生意上往来的熟人早就已经到场。跟在帮着提行李的司机进门,不等温雅问,司机就提着行李不知往哪去了。眼睛在客厅里扫了一圈,幼、青、中、老,人倒是不少,程老爷子也比记忆中老了很多,毕竟已经快十年没有见过。

对于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有的人显然挺惊讶,有的扫了眼温雅的穿着眼中一闪的鄙视。温雅无视一圈人的视线,抬手理了理头发,扫了眼自己今天的穿着。自己做的尖领掐腰白短衫,下面是最俗气的翠青碎花做的大脚裙裤,或许跟这个年代流行的喇叭裤不搭调,可这一身就是在后世也是小清新一枚,搁现在也不算失礼。

温雅清楚肯定是有人想坑自己,或者想给个下马威。不过也没多大关系,她对程家或者程家对她而言,都不是谁的谁,没有义务做到尽善尽美。抬手理了理耳边散落的发丝,望着坐在几位老人中间疑惑的程老爷子,浅笑走了过去,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温声道:

“程爷爷好,我爷爷是姬淳环,我是姬温雅。去接我的司机叔叔也没说您过寿,也没特意给您准备寿礼,我爷爷让我给你捎来一些土特产,待会找到司机叔叔在拿给您。”

温雅提到自家爷爷时,程老爷子就恍然大悟,从沙发上站起来拉住温雅,笑容满面的上下打量一番,一副老怀大尉,怀念道:

“人老了,当年那个小丫头都长成大姑娘了。你爷爷怎么样,身体好不好,路上累不累?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啊。其他事都交给爷爷,安心的住下就成。”

温雅笑意浅浅,她现在也才十三岁,当不起大姑娘好伐。“我爷爷身体一向很硬朗,就是这些年挺挂念您的身体。爷爷觉得我来这边要打扰到程爷爷,也挺不好意思的。”

程老爷子拍了拍温雅的手,哈哈大笑道:“不麻烦不麻烦,你爷爷就是太客套了,咱们两家谁跟谁啊,当年不是你爷爷救了我一命,现在哪里还轮得到我过寿啊。”

温雅笑:“您太客气了,我爷爷帮你也只是巧合。”

陈老爷子看起来非常喜欢温雅,拉着温雅先介绍了身边几个老活计,然后就是他的儿子媳妇孙子们。除了程老爷子之外,他的三个儿子和儿媳,神情都淡淡的,谈不上热情也谈不上冷淡。倒是程家的三儿媳妇,眼中的鄙视让程老爷子不满,看着温雅也有些尴尬。

程家也算是人丁兴旺,程老爷子三个儿子,大儿子两子一女,二儿子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一儿一女。六个孙子两个孙女,当年由程老爷子做主,跟温雅定亲的小孙子,也是踩着计划生育的尾巴生的二胎。像他们这样有钱的家庭,在71年后实行计划生育,想要继续生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交上罚款就成。

温雅跟着程老爷子,被拉着介绍程家老少一圈,然后就识相的告辞。现在宴会刚开始没多久,温雅对这些人也不熟悉,也不打算跟程家人或程家以外的人深交。来首都的这几天里虽然有停车休息,可她坐了几天车也还是很累,只想洗个澡好好的睡上一觉。

至于学校和程家的那些人,睡醒了明天再说吧,谁让她身体不好又舟车劳顿呢。

第05章

美美的睡了一觉,早上起床后看了看时间,还是跟以往的作息时间一样,本来温雅还以为能睡到十点钟呢。站在客房窗口,看着窗外的小花园,伸了个懒腰,然后就下楼梳洗。程家家底如何温雅不清楚,也没想过去打听,但能住上三层半的小别墅,想必家底也不会低。

温雅去梳洗时,就见保姆已经在厨房准备早饭。梳洗完也没事做,就到门口的小花园站站。看到花园里有浇花用的水壶,索性给小花园里的花浇了一遍,放下水壶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抿唇浅笑着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扭头就见程老爷子不知何时站在后面,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温雅嘴角的笑意稍浅,略不好意思打招呼:“程爷爷早上好,我习惯了早起,又怕打扰到您,也没什么事可做,见花没浇就浇就顺手浇了。”

程老爷子摆摆手,爽朗道:“没事,难得年轻人能有那个耐心,我那几个孙子孙女,没一个能想到主动给我浇浇花,就是吩咐他们去浇花,也跟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粗心大意的。”

“程爷爷太客气了,我心脏不好,也就只能做这些小事。我倒是想上蹿下跳,身体不好也没办法的事情。”

程老爷子招呼温雅进了客厅,两人坐客厅里随意的聊着天,程老爷子忆起当年跟姬老爷子相识,又想到这些年以来断了联系,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