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曼如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不好的,我去年转学到L区,同学们都爱打听我家里的情况,而且还很羡慕我呢。”

  “哦。”叶蓁蓁敷衍地说。

  陆曼如见她不像有些同学那样巴结自己,只觉得无趣。但很快,她又想到了给自己找回场子的办法:“让你旁听我上课,我妈妈本来是不同意的,说是怕影响我学习。可是我家里就我这么一个女孩儿,平时也怪无聊的,我想着有个人做伴也好,就答应了安老师。”

  “喔,谢谢你啊。”这件事情上叶蓁蓁倒真是挺感激的,“你放心,我不会打扰你太久的。”

  陆曼如微微笑了一下,站起来说:“那我走了,我家司机应该已经在门口等我了。”

  叶蓁蓁很想配合陆曼如的表演,弯腰说一声“恭送小姐”。不过她怕陆曼如会当真就此把她当做丫鬟使唤,故此作罢。

  陆曼如走后,叶蓁蓁坐到琴椅上,摸起了琴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希望陆曼如能学得快一点,这样叶蓁蓁也能尽快结束她的“伴读”生涯。

  不过陆曼如看起来并不是那种在音乐上比较有天赋的姑娘,看来她俩是有的磨了。

  叶蓁蓁弹了几遍音阶,很快就觉得无趣。再难的她也不敢弹,只摸了一会儿琴,就恋恋不舍地合上琴盖,准备回家去了。

  到了楼下叶蓁蓁才发现,天色已经擦黑了。

  夏天的晚上,夜风清凉而温柔。小城城区老旧,高楼不多,看着行人慢悠悠地从面前走过,叶蓁蓁心底突然生出一种由衷的幸福感。

  这里是她的家乡啊。

  曾经她的家乡,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蓝天大海,蔚蓝如洗,令人心醉。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雾霾占据了晴空,沙尘席卷了街道…她没有办法再发自内心、骄傲地说出,我是D市人,我住在D市。

  她离开了这里。

  假期再回来时,也再找不回儿时的亲切和熟悉。

  “蓁蓁,发什么呆呢!快点过来!”

  叶蓁蓁一个激灵,这时才发现她爸爸正倚着摩托车,站在拐角处的一棵大树下。

  “爸爸,你来接我了呀。”叶蓁蓁忍不住一笑,“先前妈妈让你来接我,你不是不乐意么?”

  “哪儿那么多废话!”叶壮志没好气地说:“我是出来跳舞,路过这里的。你快点,我送你回去,还得再出来!”

  “嗯!”叶蓁蓁小跑了几步,踩着脚蹬坐上摩托车的后座,把住爸爸的腰。

  叶壮志转动把手,踩下脚蹬,父女二人便出发了。

  “爸爸,别骑得这么快呀!”很多年没坐过爸爸的“暴力摩托”,叶蓁蓁还是不大适应这么快的速度,总担心自己会掉下去。

  叶壮志不为所动地说:“哪儿快了,慢了费油!”

  “爸爸,我想和你多呆一会儿呀。”她撒娇似的说:“你能不能不出去跳舞啊?”

  她记得自己小学的时候,爸爸总喜欢去舞厅跳舞。虽说那时候他和舞伴们应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但叶蓁蓁总是觉得不大妥当。

  她妈妈表面上不怎么说,但心里头一定还是介意的吧。

  听到女儿这样温暖的话语,叶壮志心头一暖,有些犹豫。

  “我们一起出去散散步吧。”叶蓁蓁贴在爸爸后背说:“我总是和妈妈一起散步,爸爸都没有陪我出来过。”

  叶壮志听到这里,心里头更愧疚了,可是…

  “我今天已经和舞伴约好了,下次吧。”

  叶蓁蓁听了,不免有几分失望,但还是懂事地点点头:“好吧。”

  到了家楼下,叶蓁蓁下了摩托车,可叶壮志并没有熄火,也没有下来的意思。

  “楼道里有感应灯,你自己上楼吧,我就不上去了。”

  “哦,好…”

  叶蓁蓁有些失落地答应了。

  她不是小孩子了,当然不会怕黑。只是有时候她会突然觉得,爸爸其实并没有那么爱她。

  不过叶蓁蓁也知道,这些都是小事,她不能对父母要求太多。

  她的爸爸说不上有多么多么好,但对她的照顾也不少。起码这些年风里雨里,不知接送过她多少次。

  上楼之后,叶蓁蓁掏出钥匙,正准备开门。

  她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

  她似乎还能隐隐听到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

  叶蓁蓁忽然转过身,飞快地跑到走廊的窗户前,向楼下看去。

  她一眼就看到爸爸正仰着脑袋,看向她所在的地方。

  似乎是见到五楼的灯亮了,叶壮志才戴上头盔,掉头离去。

  叶蓁蓁心底,忽然涌上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

  爸爸终究还是在乎她的吧。

  只是他的嘴实在太笨、太不会表达了!

  回到家后,赵秋月听到声音就迎了上来,问叶蓁蓁今天的课听的怎么样。

  “挺好的,简单得很。”

  “你没在琴行练一会儿再回来呀?”

  “音阶而已,我都会了,浪费那时间干嘛。”

  赵秋月看了女儿一眼,似乎想责怪她不够用功,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转而问她:“你饿不饿,要不要再吃点什么?”

  “不用了,上课之前我吃了一个鸡蛋饼,现在一点都不饿。”

  他们当地管煎饼果子叫鸡蛋饼,实际上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小的时候,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吃这种鸡蛋饼。薄薄的一层面皮上打一个金黄金黄的鸡蛋,看着小卖店的阿姨熟练地摊开鸡蛋,再把饼翻过来,简直是一种享受。

  鸡蛋饼翻过来之后,这个时候阿姨一般就会问小朋友要辣酱还是大酱。一般小孩子吃不得辣,就会选择“大酱”。叶蓁蓁长大之后已经很多年没听过大酱这种说法了,现在回忆起来差不多就是豆瓣酱的味道。

  抹完酱,阿姨又会让选择放什么肠。一般的选择有五毛钱的双汇和一块钱的金锣王,后来还多了鱼肠和鸡肉肠、玉米肠,都是一块钱的。

  叶蓁蓁记得自己小时候零花钱少,总是放最便宜的双汇,这样一个煎饼果子才要两块钱。

  可是后来,她家里养了小狗,她爸爸喂狗就用的批发的双汇火腿肠…当时叶蓁蓁看着那红彤彤的包装,心里闪过“人不如狗”的念头,于是就再也没吃过双汇。

  放完火腿肠后,阿姨会问要不要葱,如果不要就会用锅铲把饼铲起来装好。

  这是叶蓁蓁小时候的煎饼果子,没过两年煎饼果子的花样就变多了。不仅可以加烤肠,还可以加金针菇、油条、炸串、土豆丝…

第38章 书包

  “想什么呢, 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赵秋月好笑地看着女儿说。

  “呃,我在想鸡蛋饼, 好好吃啊!”叶蓁蓁满脸幸福地说。

  赵秋月知道女儿向来喜欢吃这个, 就说:“你这么喜欢吃,要不妈妈回头买个电饼铛,做给你吃吧?”

  “不了不了不了!”叶蓁蓁拒绝地十分干脆。

  赵秋月奇怪地问:“为什么啊?”

  “因为…”

  因为她妈妈虽然做菜味道还不错, 但做出的鸡蛋饼简直难吃到爆炸!曾经她家的确是买过电饼铛,不过没用几次就被闲置了。

  用钱紧张的时候,叶蓁蓁可不想花这个冤枉钱。

  “因为我也不是天天吃啊,想吃的时候路边买一个就好了。”

  叶蓁蓁怕她妈妈在这件事上再坚持下去,就拿起跳绳, 拉着妈妈下楼锻炼去了。

  今天她们没有在楼下花园溜达,而是去了距离喵喵文具店和地下市场不远的友谊广场。

  友谊广场是他们当地除了世德广场外最繁华的地方。由于它是由一个很大的圆盘组成的, 也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呼为“大转盘”。

  “大转盘”的中央, 树立着一座象征着友谊的雕像。以雕像为圆心,有一群孩子们穿着旱冰鞋,踩着滑板绕圈奔跑。

  远一点的地方,有许多小贩摆起了路边摊。卖一些指甲剪、钥匙链、盗版光碟、盗版书之类的东西。

  广场的南侧种植着一排高大的梧桐树。每到夏天, 都有许多老人和小孩在树下乘凉。

  不知从哪一天起,最茂密的那棵树下出现了一些健身器材。这些健身器材在后来很常见, 几乎每个小区都有。

  可在那个年代, 小区的观念还不明确。友谊广场附近的健身器材算是最早出现的。

  大家都觉着新奇,尤其是孩子们,几乎是抢着去玩。

  叶蓁蓁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的, 是一种可以脚踩在上面,前后蹬来蹬去的器材。直到长大后,她都不知道那东西应该叫什么。

  她只知道,自己喜欢在那上面晃来晃去的感觉。有的时候两只脚同步向前后晃,还会有一种在荡秋千的错觉。

  赵秋月见女儿一直盯着那些健身器材瞧,就问她:“蓁蓁,你要不要去玩一会儿?”

  叶蓁蓁摇摇头:“人太多了,算了。”她不想和那些小屁孩抢。等再过两年这些健身器材烂大街了,就无人问津了。

  “那咱们还是去广场上跳绳吧,这里人太多了。”

  叶蓁蓁应了一声,和妈妈走上广场。

  “咦,这里有卖书包的。”赵秋月指着地摊和女儿说:“你不是说想换一个书包么?”

  叶蓁蓁想换书包,不仅仅是因为美丑的问题。她现在用的书包是她上二年级的时候买的,虽说算不上太旧,但对于开学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些小了,大一点的书都装不下了。

  听妈妈这么说,叶蓁蓁低头看了地摊上的书包一眼,发现画风和她家里那个是一样一样的,大粉色+卡通图案,只不过大了一圈而已。

  她连忙摇头,拉着妈妈走开。

  “这些都太花哨了,等明天白天有空,我自己去买。”

  “你自己去?”赵秋月问:“不要妈妈陪你一起么?”

  叶蓁蓁摇头:“不用了,我约同学一起去就行,就在地下市场或者百货买。”

  “那你有钱么?要妈妈给你多少?”

  “我有的,不用给了。”叶蓁蓁手里还有一二百块,虽说不多,但买个书包绝对够了。

  等叶蓁蓁跳完绳回家,已经快九点了。八点多钟虽然不算晚,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睡觉时间已经到了。

  叶蓁蓁不好打扰邵佳敏她们,就没有打电话,想着第二天早上再说。

  次日早上九点,叶蓁蓁吃完早饭,拿出自己的小电话本正要拨号,就见妈妈走过来问她:“你要和谁一起出去啊?田文香么?”

  叶蓁蓁说不是:“老田家住得太远了,来一趟不方便。”

  “那是和辛诗弈?”辛诗弈就是叶蓁蓁班上的那个“第一美女”,她的妈妈和叶蓁蓁的妈妈是小学同学,关系虽然说不上多近但怎么也算是认识。

  叶蓁蓁有些烦了:“您这么拐弯抹角地猜什么谜呢?没错,我就是要和邵佳敏出去,您能不能不要多管闲事呀!”

  “可是邵…”

  “妈妈,您要是再提小时候她踩我白胶鞋的事情,我可要生气了啊!”

  赵秋月被女儿堵住了嘴,有些不乐意地嘟囔道:“那孩子一双大眼睛贼溜溜地转,也不知道你到底稀罕她什么…”

  说完就转过身走了。

  叶蓁蓁看着电话,发起了呆。

  小时候玩的好的这些小伙伴,长大后大多都没有联系了。有几个关系好的还加了微信,但也只是偶尔的“点赞之交”而已。

  可是只有邵佳敏,在她22岁生日前夕,还想着给她发一句生日祝福。

  叶蓁蓁要的不多,这样的友谊就足够了。

  由于今天是工作日的缘故,邵佳敏的妈妈不在家里,她出来的也就非常顺利。

  两人仍旧是在第一中学的门口见面,一同往地下市场走去。

  “老叶,你要换书包啊!真好!”邵佳敏羡慕地说:“我的书包也旧了,可是我妈妈不同意我换。”

  叶蓁蓁早就忘了邵佳敏的书包长什么样了,但肯定比她的好。

  “没事,等开学后你好好学习,期中考试考个高分,你妈妈说不定一高兴就答应给你买新书包了。”

  邵佳敏无奈地点点头。

  到了地下商场,叶蓁蓁直接略过花花绿绿的摊位,来到一家卖中学生背包的摊位。

  这家的书包几乎都是以黑、白、灰为主的,还有一些深蓝、浅蓝色的运动背包。

  邵佳敏一看就说:“啊,老叶,你要在这里买啊?颜色是不是太暗了点啊。”

  “咱们的校服是白衣服紫裤子,本身就已经够花哨了,书包还那么艳干嘛?”叶蓁蓁扫了一圈,很快就相中一款黑色的书包。

  这个书包款式非常简单,上面几乎没有什么花纹,十分百搭。

  可是邵佳敏表示不同意:“这个不好,像男生背的,换一个吧!”

  叶蓁蓁一想也是,她要是突然换了一个和以前画风差这么多的书包,未免太扎眼了,同学们都会议论她的。

  最后在邵佳敏的参考意见下,叶蓁蓁选了一款浅灰色为主,撞粉紫色的双肩书包。

  这款书包布料很薄,重量很轻,叶蓁蓁估摸着装不了太沉的东西,包带子就会开线。

  不过她无所谓,反正她也没打算要用到天长地久,能顶一阵子,到她赚到钱就行了。

  于是叶蓁蓁就利用布料太薄这一点和老板砍价,最后以二十八元钱的价格买下了她的新书包,这可比她的预算便宜不少。

  心情不错的叶蓁蓁,请陪她逛街的邵佳敏吃雪糕。

  两个人走出地下商场,到旁边小卖店的冰柜里看了半天。就在小卖店阿姨有几分不耐烦的时候,邵佳敏指着一台机器说:“我们吃冰淇淋吧!”

  叶蓁蓁爽快地说:“好啊。”

  小卖店阿姨问:“要脆皮还是杯装?”

  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正常吃甜筒,就应该选择脆皮,这样上面的雪糕吃完了,下面的脆皮也可以吃掉。

  不过这种甜筒的问题就是,有的时候冰淇淋化得太快,黏黏腻腻的汁液会流下来,黏到手上。如果不方便洗手的话,会搞得人很烦躁。

  如果选择用一次性的塑料杯来装冰淇淋,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只不过杯装的冰淇淋,吃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正宗。

  叶蓁蓁干脆地选择了杯装,原因很简单,她不贪图底下那一点脆皮,只图手上干净。

  邵佳敏犹豫了一下,也跟随她的脚步选择了杯装。

  “原味、巧克力还是双拼?”

  “双拼。”两人毫不犹豫地一齐说道。

  接着就见阿姨拿出了两个透明杯子接到机器下面,压着把手,很快冰淇淋便自动旋转出来,看起来赏心悦目。

  “两块。”

  叶蓁蓁一手接过冰淇淋,一手递上两元钱。

  这种绿色的两块钱,她真的是好久好久没有见到过了。

  拿过冰淇淋,两人坐在上次坐过的长椅上,优哉游哉地吃着。

  邵佳敏问她:“你上回不是说你要考级了,得天天去琴行练琴,不能出来玩了么?怎么又能出来了?”

  “因为我考级有把握呀,天天去琴行也是浪费时间。”

  “这么厉害啊。”邵佳敏佩服地说:“有时候我还挺羡慕你的,起码会一样乐器。我就不行了,什么都不会。”

  叶蓁蓁忍不住笑了:“得了吧你,你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妈逼着你学乐器,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哈哈哈!”

  “这倒是,哈哈!我妈就知道让我学习,这样也挺好的。要是让我像你们那样天天跑去练不喜欢的琴,那可要了我的老命了!”

  “是小命才对~”叶蓁蓁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们这些小学生喜欢用“老x”来称呼彼此,以示友好。

  明明她们都是些小屁孩好不好!

第39章 电视

  接下来的日子, 叶蓁蓁过得非常有规律。

  她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一般在八点左右起床。吃完饭洗漱完之后就开始打字或者写稿子。

  她现在写的东西还是以散文为主, 一是因为短篇来钱快, 二来她现在毕竟太小了,这么早就开始写小说,尤其是言情小说, 只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邻近中午,她会帮妈妈或者奶奶做午饭。下午睡个午觉,做一会儿暑假作业或者再打打字,就得赶紧关上电脑,因为爸爸就要下班回家了。

  傍晚帮妈妈和奶奶做完晚饭, 就是吃晚饭,然后在妈妈的督促下练一会儿二胡。尽管妈妈一再强调考级前每天至少要练一到两个小时, 叶蓁蓁还是把练琴的时间压缩到了二十分钟以内。

  练完琴时, 一般天色刚刚擦黑。叶蓁蓁就拿着跳绳,和妈妈出门散步,锻炼身体。

  偶尔她也去楼下的大树下,看爷爷和别的老头儿下象棋。

  回家之后, 她洗个澡,练练字, 看看书, 这一天就又要结束了。习惯了这种作息时间的叶蓁蓁,每天差不多九点就开始困了,最晚睡觉也不超过九点半。

  她感觉自己的生活简直健康哭了!

  谁知道妈妈却对此提出了异议。

  “蓁蓁, 你天天这样在家里呆着可不行啊!”临睡之前,赵秋月来到女儿的房间对她说。

  叶蓁蓁反驳道:“没有啊妈妈,我不是每天晚上都和您出去散步的么?”

  “我是说你得经常出门去晒晒太阳!”

  “哎呀妈妈,我过去这十年已经晒了足够多的太阳了,暂时不用晒了!”

  关于这件事情,赵秋月已经不是第一次说女儿了,可每次叶蓁蓁都会用类似的说辞顶回去。

  赵秋月没办法地叹了口气,只能转过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