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秋失笑,“有孝在身,如何生养?这几年,国公府真像是遭受了诅咒一样,接连有人去世。”

“以后会好起来的。我们迟早要给朝哥儿添一个兄弟或者姐妹。”

“嗯!”

------题外话------

存稿君替元宝君问候大家,么么哒

第219章 杜太后死

两位殿下换洗好后,沈静秋就命人先将小皇子带到隔壁厢房。沈静秋心知肚明,两位殿下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同他们说。

太子轩辕齐的表情有些轻松,先从怀里拿出一张纸,“七弟的名字就在上面,是父皇亲自取的,已经上了族谱和皇家玉蝶。”

沈静秋同罗隐面面相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轩辕斋,以及小皇子的生辰八字。

罗隐蹙眉,将纸张放在桌面上,问道:“这是何意?你们过府,难道不是接小皇子回宫?”

太子轩辕齐同二皇子轩辕虔交换了一个眼神。太子轩辕齐郑重的说道:“舅舅,舅母…”

沈静秋还是第一次听到太子这样称呼她,感觉有些不自在,坐直了身体。

太子轩辕齐说道:“母后让孤转告舅舅和舅母,七弟暂时就不接回宫中,还请舅舅和舅母多费心照顾好七弟。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派人来将七弟接回宫中。”

“什么时候才是好时机?”罗隐显然很不满,“宫中时时刻刻都有危险,照着皇后娘娘的意思,小皇子都不用回宫,这辈子都在国公府生活算了。”

太子轩辕齐苦笑一声,“孤就知道舅舅会有所不满。但是现在的确不适合将七弟接回皇宫。母后为了孤,呕心沥血,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看七弟。当初母后出宫去东山寺,结果身边的老人都背叛了她,因此母后深受打击。如今在宫里,母后很难再相信一个人,自然也就无法将七弟交给妥当的人照顾。因为母亲担心,再妥当的人,也有可能做出背主的事情。七弟那么小,只需一个疏忽大意,就有可能要了他的性命。母后实在是不敢冒险将他带回宫中。还请舅舅和舅母能够体谅一二。”

沈静秋叹气,原来当初那些人的背叛,给了罗皇后这样沉重的打击。

罗隐突然问起,“你们兄弟在宫中处境如何?”

两位殿下交换了一个眼神,二皇子轩辕虔说道:“多谢舅舅关心,毕竟我们的身份都摆在那里,那些人至少表面上都要对我们恭恭敬敬。”

沈静秋看着两位殿下,都还只是半大的小子,太子轩辕齐也不过才十四五岁,二皇子轩辕虔才十一二岁。这般年纪,却已经开始浸泡在阴谋诡计和血腥杀戮中。沈静秋低下头,她为两位殿下感到心疼,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只盼着他们都能有好运气,都能心想事成。

“你们母后现在怎么样?坐月子期间操心太过,我一直担心她的身体。”沈静秋问道。

太子轩辕齐说道:“多谢舅母关心。母后一直记挂着舅母,还叮嘱孤和二弟一定要给舅母行个大礼。”说着,出其不意的就给沈静秋行了个大礼。

沈静秋急忙避让,“这是做什么。”

“当初没有舅母陪在母后身边,母后同七弟只怕是凶多吉少。后来也是舅母一直开解母后,让母后振作起来。总归,我们兄弟都感谢舅母替母后所做的一切,还有七弟。”两位殿下又是郑重道谢。

沈静秋很是无奈,“两位殿下客气了,这都是我该做的。我只是担心皇后娘娘的身体,不知她现在有没有好一点。”

“舅母放心,有太医的细心照料,母后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

沈静秋看得出太子轩辕齐没有骗她,顿时松了一口气。罗敏当初说要长长久久的活着,活得比那个人更久,她相信罗敏一定会说到做到,一定会好好保重身体的。沈静秋笑了笑,“你们回去告诉皇后娘娘,小皇子在国公府很好,我会好好照顾他。也希望皇后娘娘能够早日理清宫里的事情,早日将小皇子接回皇宫。”

“多谢舅母。”两位殿下再次郑重道谢。

罗隐问道:“皇后娘娘可有别的事情交代?”

太子轩辕齐郑重说道:“母后说请舅舅不用太担心,就算守孝,她也会替舅舅争取,不服齐衰。就按照孙子辈服孝一年。父皇那里若是反对,母后有把握说服父皇。至于朝臣那里,若是有御史弹劾,就参考武威侯府当年老夫人去世的规矩。”

沈静秋意外,没想到罗皇后竟然会参考沈家的规矩。

沈静秋朝罗隐看去,罗隐板着脸,面容严肃的说道:“替我多谢皇后娘娘。让她放心,守孝的事情我有安排。如今陛下离不开我,暂时不会对我动手,所以告诉你们母后,让她不要太操心。保重身子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对了,张贵妃那里有没有什么动静?太后和太皇太后又是什么态度?”

太子轩辕齐微蹙眉头,说道:“张贵妃最近很本分,并不曾生事。不过父皇对她倒是越发宠爱,整日里赏赐东西。宫中上下都去巴结她。至于太后,因为太皇太后身体不适的缘故,太后这些日子一直陪在太皇太后身边。另外,太后将周家姑娘还有杜家姑娘都接到宫里。孤担心,太后是想将周家姑娘杜家姑娘塞给父皇。如此一来,母后处境更是艰难。”

罗隐同沈静秋交换了一个眼神,罗隐说道:“只怕你们要担心的不是你们母后,而是你们自己。”

太子轩辕齐有些疑惑。

罗隐说道:“太子还没定下亲事吧。”

太子轩辕齐瞬间明白过来,脸色苍白,皱着眉头,一副心情沉重的模样。

罗隐说道:“与其将周家姑娘杜家姑娘塞给皇上,不如将她们塞给你们兄弟二人。”

二皇子轩辕虔急切的说道:“可是她们都比我大。”

沈静秋笑道,“女大三,抱金砖。大几岁又算得了什么。”

二皇子轩辕虔可怜兮兮的看着沈静秋,实在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太子轩辕齐有些疑惑的说道,“世人都知父皇宠爱张侧妃,太后和太皇太后也心知肚明。孤现在虽然贵为太子,可是未必能有父皇那样的好运气。如果太后朕是打算将周家姑娘杜家姑娘赛给我,难道就不担心父皇有一天废了母后,废了孤吗?”

罗隐冷哼一声,“还没发生的事情,太子是不是担心得太早了点。就算真有一天不可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也不过是两个女子而已,你以为周家和杜家会在意两个女子的死活吗?只要周太后还活在世上一日,周家有的是办法朝宫里送女人。”

太子轩辕齐点点头,“国公爷说的没错,那不过是两个女子而已。而且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先提前在孤身上下注,也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是孤该接受这样的安排吗?孤瞧那两位姑娘,不算是良配。而且孤也不想同周家杜家做亲家。孤更倾向于从勋贵中挑选合适的名门贵女。”

“太子何不将这番话告诉皇后娘娘。我相信皇后娘娘一定会尊重殿下的意见。而且皇后娘娘只怕也不乐意同周家杜家做亲家。”沈静秋笑道。

太子轩辕齐连连点头,“多谢舅母提醒,今儿回宫后,孤就会同母后好好谈一谈。”

谈完了事情,太子轩辕齐同二皇子轩辕虔就起身告辞。离去之前,太子轩辕齐交了一封信给罗隐,并说这是皇后娘娘的吩咐。至于信里面的内容,太子轩辕齐也不清楚。

等两位殿下离开后,罗隐才打开信件。罗隐皱着眉头看完信件,叹了口气。然后又将信件交给沈静秋。

沈静秋心生疑惑,看着信件上的内容,又是意外又觉情理之中。原来罗皇后从始至终就没打算将小皇子轩辕斋接回宫中。她在信中嘱咐罗隐沈静秋,务必寻找当世大儒和武艺高手来教导小皇子,除了经史子集外,还要求教授帝王之道。不仅如此,罗皇后还要求罗隐同沈静秋替小皇子物色心腹人手,替小皇子培养民间势力。这哪里是教导小皇子,分明是在教导未来帝王。

沈静秋跌坐在椅子上,愣愣的望着罗隐,“皇后娘娘到底想做什么?”

“看来她是想多做一手准备。”罗隐皱眉,心情格外沉重。

沈静秋深吸一口气,问道:“难道宫里的情况真的有这么糟糕?延平帝才登基,皇后娘娘就要做两手准备,她这是…那太子同二皇子算什么?算是弃子吗?”

“如果有可能,我相信皇后肯定不会指望小皇子去争夺那个位置。但是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太子的地位的确不是那么稳固。更重要的是,因为之前在东山寺发生的背叛,皇后在宫里清理了大批人手。这个时候她想在宫中重新经营一股势力出来,势必比过去更困难,也需要更加小心。无论如何,现在皇后同太子的处境,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步。”罗隐很是气闷,表面看延平帝什么都没有做。实际上,从一言一行中透露出来的信号,就已经告诉宫中猪人,他真正在意的是谁,皇后和太子又处于什么地位。

皇宫是整个天下最势利眼的地方,那些人惯会察言观色,捧高踩低。可想而知,皇后同太子在宫中的生活会如何的不顺心不如意。

沈静秋叹气扶额,“五郎,我们该怎么办?真的要按照皇后娘娘吩咐的去做吗?”

罗隐拿起信件,点燃,亲眼看着化作灰烬。然后同沈静秋说道:“当然要照着娘娘的吩咐去做。小皇子就是一颗暗棋,如果有一天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个地步,小皇子定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将所有人杀个出其不意。”

沈静秋闭上眼睛,心情很是沉重。“五郎,你想过没有,小皇子才不过百天左右,他还这么小就要承受如此重担,这公平吗?”

“生在皇家,从来就没有公平可言。”罗隐掷地有声,不容辩驳。“静秋,这是他的命,他身为皇后的儿子就必须承担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一切荣辱。”

沈静秋深吸一口气,点点头,“我明白了。我只是替小皇子心疼。未免外面的人知道小皇子的身份,以后就叫他斋哥儿,或者小公子,不准有人再称呼他为殿下或者小皇子。”

“你说的极是。称呼上面一定要小心。”

沈静秋的心情有些沉重,她同罗隐说道:“我去看看孩子们,你忙吧。”

罗隐目送沈静秋离去,他能理解沈静秋的想法,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只希望能用时间化解沈静秋的那一缕愁绪。

罗老夫人的丧事一共办了十四天,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足以将国公府上下累得人仰马翻,个个面黄肌瘦,没个人样子。终于到了出殡这一天,国公府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过了今天,大家都能好好的睡一觉。

罗老夫人出殡,几乎成了全城大事。京城上下数得着的人家,全都设置了路祭,送罗老夫人最后一程。宫里也派了人来表示心意。总之,罗老夫人走的很风光,相应的国公府的开销也一个劲的往上涨。要不是沈静秋把关账房和采买,费用还要再多一两万两。

出殡过后,众人回到国公府,全都迫不及待的躺了下来。就连晚饭也没吃一口。

像是沈静秋这样的,都睡了一天一夜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其他人除了吃饭入厕就是睡觉,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四天,才算真正活过来。

罗隐已经上表守孝,延平帝虚情假意的一番挽留,然后就大笔一挥,同意了罗隐守孝。

沈静秋将罗老夫人身后事的花费,做了一个账目出来,交给二房三房还有罗老爷子过目。让大家都明白,银钱都花到了什么地方。二房和三房没料到沈静秋做事如此坦荡,不过账本既然送来了,自然要趁机找茬挑刺。结果找了半天,账目干干净净,半点问题都没有。二房三房都觉着牙痛,到底是账房的人做假账厉害,还是沈静秋真的没贪墨一点点银钱。而且上面所登记的不少丧葬用品,比他们所了解的还要便宜一点。沈静秋这是见鬼了吧,送这么一份干净无瑕疵的账目,有什么目的,是来嘲笑他们的无能,还是显摆她的能力。

二房同三房又是无奈又是失望。等到沈静秋问起,账目有没有问题的时候,就算心里头憋了无数的话要说,此时此刻也只能露出笑脸,恭维沈静秋几句。

沈静秋笑纳,丝毫没有谦虚。另外沈静秋还对二房宣布了一个决定,因为大家都要守孝,府中不宜大兴土木。被烧毁的二房院落重建一事会暂停下来,用围墙围起来。等到大部分人出孝后才会再次动工。

小张氏相当不满,如今住在小跨院里,各种不方便,各种逼仄。简直要将人给逼疯。她就等着二房院落重建好了,早点搬进去,这才忍耐了下来。如今沈静秋却告诉她,要暂停施工,这岂不是要让她在小跨院里住上两三年。

小张氏不满的说道:“五弟妹,你这决定也太突然,大家一点准备都没有。而且我认为,院落重建同守孝并不冲突。”

沈静秋淡漠一笑,“守孝期间,最起码要做到清静无为,安心茹素。要是府中一边人来人往的动工修建院落,一边又在守孝,又如何能够让大家静下心来。总之,此事我已经决定了,无从更改。至于二嫂的问题,我都明白。二嫂嫌弃现在住的地方太过逼仄,那就请二嫂克服一下。等明后年院落建好后,届时二嫂就能搬进去住。”

小张氏问道:“五弟妹的意思,此事任谁反对也没有用,是吗?”

沈静秋点点头,“是,无论是谁反对,此事都无从更改。”

小张氏气了个半死,咬牙切齿的想要对沈静秋说出恶毒的话。可是一想到沈静秋如今的身份,在国公府内掌握生杀大权,她要是得罪了沈静秋,将来肯定没好日子过。于是小张氏又将欲出口的话全都咽了下来。最终只能无奈认命。

沈静秋满意的笑了起来,“多谢二嫂能够体谅我的一番苦心。以后二嫂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提出来。能帮的,我定不会吝啬。”

有了沈静秋这句话,小张氏的表情总算好看了一点。心里头也算得了一点安慰。

全国公府的主子都要守孝,整个国公府仿佛都因为守孝而陷入了寂静中。白日里,全府上下都安安静静的,听不到一点点稍显刺耳的动静,更看不到热闹的气氛。迎接宾客的花厅也都闲了下来,在花厅伺候的下人,除了每日打扫卫生外,个个都无所事事。门房也没什么事情干,个个闲得发慌,却还不能偷懒。

沈静秋每天以读书写字作画教授朝哥儿来打发时间,罗隐也有自己的消遣,要么下棋,要么作画,要么翻看从兵部借来的作战资料。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平静又安心。唯独让罗隐不满的就是,因为守孝,他必须同沈静秋分房睡,以免擦枪走火。

好几次罗隐一见到沈静秋,那眼睛都在发绿,真想一口将沈静秋吃下去。猛地抱住了沈静秋,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在蠢蠢欲动,想要将沈静秋压在身下狠狠的来一次疯狂的欢乐。可是每次情动,每次衣衫脱掉一半的时候,都被更为理智的沈静秋叫停。害得罗隐怀疑自己终有一天会得阳痿。

见罗隐的眼睛都发红了,沈静秋赶紧溜掉,不敢在罗隐身边多做停留。这种刺激三天两头的上演一次,罗隐大呼受不了。干脆只等沈静秋陪着朝哥儿的时候,他才过来看望沈静秋。两人说说话,聊聊京城内的局势,宫里面的情况。有朝哥儿陪在一旁,罗隐就算是有天大的色心,也没那个色胆敢对沈静秋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皇宫里,太皇太后的病情越发严重。太医们每日轮流守在太皇太后身边,周太后则是衣不解带的在太皇太后身边照顾,完全尽到了身为儿媳妇的责任。太医们异口同声的说,太皇太后年纪大了,身体逐渐衰老,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接受现实。

周太后十分疲惫,她询问太医,太皇太后还有多少日子。

太医们偷偷交换了一个眼神,小心翼翼的说道:“如今太皇太后的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照这样发展下去,只怕还有不好一个月的时间。”

周太后大皱眉头,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太医真是庸医无能。挥挥手,让太医们都退下,她独自一人陪在太皇太后的身边。

半夜的时候,太皇太后醒了过来,惊动了睡在隔壁的周太后。周太后急忙赶到床边坐下,急切的询问太皇太后的感受,同时派人去叫太医过来。太皇太后却摆手摇头,示意不必叫太医过来。她现在看着那些太医就觉着心烦意乱,恨不得让延平帝下旨赐死所有的太医。

周太后紧张的看着太皇太后,轻声问道:“母后可是有话要说?”

太皇太后点点头,说道:“哀家活了这么多年,已经没有什么遗憾。若是真要说有什么心愿的话,哀家就是遗憾没能亲眼看到沈静秋那个贱人命丧黄泉。”

周太后一愣,不敢轻易接话。

太皇太后继续说道:“当初先帝还在的时候,为了一个沈静秋神魂颠倒,要生要死,做出各种疯狂的事情,将哀家气了个半死。哀家数次想要结果了沈静秋的性命,可是每次都能让那沈静秋逃出生天。老天真是不开眼,岂能让那等女子继续活在世上,迷惑男人的神智。”

“母后想要做什么,尽管吩咐儿媳就是。儿媳莫敢不从。”

太皇太后冷冷一笑,“目前的局势,陛下肯定不会对国公府动手,却不代表咱们不能对沈静秋这个贱人动手。哀家知道,哀家的日子不多了。太后,等哀家过世后,那沈静秋身为命妇定要进宫哭灵。你就趁着这个机会,替哀家了却最后一个心愿,直接结果了沈静秋。”

周太后大惊失色,心头惴惴不安。“母后,要是那沈静秋在宫里面出了意外,定国公府同皇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要是查出什么来,到时候儿媳也不好交代啊。”

太皇太后轻蔑一笑,对周太后则胆小的性子,很是无语。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都做了太后,行事还这么怕前怕后的,真是让人看不起。太皇太后说道:“你怕什么。你身为太后,谁敢动你。再说了,哀家也没让你亲自动手,你大可派人偷偷将沈静秋给宰了,装作意外的样子。如此一来,事情解决了,也没人会怀疑到你的头上。”

周太后很是犹豫,她本人同沈静秋并没有什么过节,至于疏远国公府,她也不过是按照太皇太后的意思去办,心里头的真实想法又是另外一回事。总归,周太后的性子比较软绵,她不想沾染上国公府这样的麻烦。那会使得她的处境变得很被动。只是太皇太后最后的心愿,而且她也习惯了听从太皇太后的吩咐,因此她也没有反抗的胆量。于是周太后低下头,轻声说道:“母后的心愿,儿媳一定会替你完成。”尽管心里头不愿意,她还是做出了这个承诺。

太皇太后欣慰的笑了。她知道一旦周太后答应了她,就一定会做到。这一次,沈静秋别想再好运躲过去,她就是死,也要瞪大了眼睛亲眼到看沈静秋伏诛,唯有如此,她才能瞑目。太皇太后得到承诺,带着笑容昏睡过去。

周太后看着太皇太后的睡颜,心情格外沉重又复杂。她不明白,为什么太皇太后对沈静秋的执念这么深,更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答应太皇太后的要求。她有一种预感,沈静秋肯定不会死在她的手上。具体会死在谁的手上,她不知道,也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周太后带着满腹的疑问和自我怀疑沉沉的睡去。

太皇太后已经彻底陷入昏睡中,太医宣布,太皇太后已经药石无效,如今只是在熬日子。

延平帝同罗皇后一起来看望太皇太后,亲耳听到太医这么说,延平帝当即发了极大的脾气。要不是周太后同罗皇后拦着,延平帝肯定会将负责给太皇太后治病的太医砍头。就算如此,几位太医也被吓得半条命都没了。有那年老体衰的,当场被吓得昏了过去。

延平帝沉着脸,看着床上躺着的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过世与否,对延平帝来说,不过是户部往外掏银子的问题。之所以摆出这么个态度出来,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他要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他的孝心,他的仁义。延平帝捏紧拳头,他立志做一个得道明君,区区演戏又算得了什么。就算同仇人同床共枕,他也丝毫不惧。

延平帝起身,对罗皇后说道:“皇后就留在这里,替母后分忧。若是有什么要紧事情,即刻禀报朕知晓。”

罗皇后躬身应是,“陛下放心去吧,这里有臣妾守着,肯定出不了大事。”

延平帝颔首,起身离去。

宫女内侍都自觉的退到外间候命,屋里就剩下周太后同罗皇后以及昏迷不醒的太皇太后。罗皇后关心的询问周太后,“瞧着母后的气色不好,可是这些天没有休息好。不如母后回宫休息,这里就让儿媳代劳吧。”

周太后摇头,脸色苍白,眼神疲惫,眉宇间还带着深沉的忧虑。罗皇后一眼就看出周太后有心事,她不能直接询问,只能旁敲侧击,希望能够得知周太后究竟在担心什么。

周太后说道:“不了,等哀家累了的时候,会去隔壁偏殿休息。”

罗皇后情真意切的说道:“母后这样,让儿媳如何自处。母后,身子骨要紧,可不能为了照顾太皇太后就累坏了身子。如果母后有什么不放心的,不如交给儿媳去办。儿媳一定不会辜负母后的一番教导。”

周太后笑了笑,“你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哀家一直都知道。不过太皇太后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无论如何,哀家都要送太皇太后最后一程。行了,你不用劝哀家,哀家的身体哀家自己清楚,还撑得住。”

罗皇后叹气,“那儿媳就陪着母后。母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儿媳。”

这一次周太后没有拒绝。罗皇后留在周太后身边,一直想打听出周太后心中所想,不过周太后口风严实,罗皇后并没有打听出有用的消息来。只知道这一切同太皇太后有关。

阳光明媚的早晨,太皇太后醒了过来。她拉着周太后的手,本想说些什么,结果一看到罗皇后,就紧紧的闭上了嘴巴。周太后无奈,只好先打发罗皇后出去。罗皇后说道:“儿媳就在外面,母后有事叫一声就行。”

“行,你去外面候着吧。”

太皇太后艰难的同周太后说道:“哀家大限到了,太后,哀家吩咐你的事情你可有准备好?”

周太后点头,“母后放心,儿媳已经安排下去,保证神不知鬼不觉的解决掉沈静秋。”

太皇太后大笑起来,“哈哈,哀家心愿了却,可以去见仁宗皇帝了。”说话声戛然而止,眼睛已经闭上,手慢慢松开。周太后心惊,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探了探鼻息,太皇太后气绝。

周太后顿时大哭出来,“太皇太后去了。”

罗皇后顾不得礼仪,跑了进来。愣愣的站在床头,心情极为复杂。她扶着周太后,轻声说道:“母后节哀。”

周太后伤心的点点头,“报丧吧,让陛下来见太皇太后最后一眼。”

“儿媳这就去办。母后一定要保重身子骨,陛下同儿媳都再也经不起第二次打击。”

周太后凄凉一笑,“哀家只是难过。你们放心,哀家不会有事的。哀家还要看着太子娶妻生子。”

“听母后这么说,儿媳就放心了。”安抚好周太后,罗皇后就去忙碌。报丧,准备太皇太后的身后事,调拨人手和银两,零零总总,全都由罗皇后来操持。她不觉着累,反而充满了激情。因为这是一次笼络人心,发展势力的绝佳机会,她岂能错过。

第220章 刺杀沈静秋

听到宫中丧钟响起,沈静秋就知道太皇太后薨。算算时间,太皇太后差不多也该在这个时候过世。沈静秋低头,掩饰住嘴角的一抹笑容。她同太皇太后之间争斗多年,最终太皇太后还是死在了她的手上。

罗隐叮嘱沈静秋,明儿进宫哭灵,一定要当心。

沈静秋说道:“五郎放心,我有分寸。”

次日一早,两人换了丧服进宫哭灵。沈静秋来到命妇当中,跪拜在前面的位置。她的隔壁恰好就是沈静宜。

沈静宜对沈静秋微微颔首,又伸出手比划了一个五字。看来五王爷的时日也不多了。沈静秋暗自叹了一口气,心头有些不是滋味。抬头看着昨日才布置好的灵堂,果然是死后哀荣,完全是照着太皇太后的规格来的。

沈静秋拿出手绢,手绢上抹了姜汁,在眼睛上一擦,眼泪就止不住的落了下来。沈静秋同众人一起,为太皇太后哭灵。

进宫哭灵是一件极其考验心智和体力的事情,沈静秋偷偷打量,不少人哭的时间一久,到最后就剩下干嚎,嗓子都哑了,眼泪却没落下几滴。偏生还要做足了场面功夫,不能让人看出丝毫的不妥当和不恭敬。而且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这样的日子将持续半个月到二十一天左右。总归,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持久战,一场耗费精力时间和健康,却不见丝毫收益的战斗。

周太后跪在最前面,罗皇后就陪在周太后身边,张贵妃则屈居罗皇后身后。周太后一脸不悲不喜的跪着,拿起纸钱烧着,神情中透出莫名的忧虑。

罗皇后在旁边小声劝解,要周太后保重身体,不必像她们一样,从早到晚的跪在灵堂内。

周太后充耳不闻,她突然站起来,走到棺木前,望着太皇太后的容颜。心里头说不出的悲戚和失落。她对太皇太后的感情很复杂,有时候因为太皇太后的独断专行,她是恨得咬牙切齿。有时候又因为太皇太后总是在关键时刻支持她,她又心生感激。婆媳相伴这么多年,她对太皇太后有敬,有爱,也有恨。如今这位老人过世,周太后一时间感觉到无所适从,找不到未来的方向。过去,她从来不用为这些问题操心,因为太皇太后会替她指明方向,会告诉她究竟该怎么做。那以后,她遇到了难题,又能去请教谁,还有谁够资格给她指出明路来。

周太后心中悲痛,伸出手捋了捋太皇太后的头发,又替太皇太后放好双手。突然,周太后露出惊恐之色,嘴唇哆嗦着,差一点就要叫出来。幸亏她背对着所有人,没人看到她脸上的惊恐表情。

周太后握住太皇太后的手,太皇太后的指甲上微微泛黑,这分明是中毒的迹象。这么说,太皇太后是被人下毒致死。周太后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又是惶恐又是后怕。她还在犹豫,该不该将这件事情讲出来。如果说出来,朝臣命妇们会怎么想,会不会怀疑她给太皇太后下毒。毕竟在世人心里,没有任何一个太后希望头上还压着一个太皇太后。而且这些日子来,都是她在太皇太后身边照顾。若论下毒,她才是最方便的那个人。

周太后退缩了,太皇太后已经过世,她头上的大山也被移除。这个时候节外生枝,未必就能查明真相,自己还会背上下毒的嫌疑。周太后深吸一口气,小心的遮掩着太皇太后的双手。这个世上,除了她以外,没人再敢动太皇太后的尸首。

周太后回首打量跪在地上的所有人,对太皇太后下毒的人是不是就在其中。周太后率先想到了罗皇后还有罗家,目光扫过罗皇后,又扫过跪在前排的沈静秋。抿唇,冷漠的看着沈静秋。都说想要俏,一身孝。沈静秋本就生得美,加上丧服穿在身上,浑身上下都透着成熟小妇人的魅惑风情,将在场所有人都压了下去。

周太后冷哼一声,她很清楚杜家同罗家的瓜葛。不过她仔细想了想,罗家应该没那么长的手,还能对太皇太后下毒。至于罗皇后,她是聪明人,更不可能做出这等千刀万剐的事情。周太后将罗家将罗太后排除后,又怀疑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有嫌疑,每一个人却都有足够的理由不会做下这等杀头的事情。

无论如何,能对太皇太后下毒的人,必定胆大心细,而且还是生活在宫中的人。周太后疑心生暗鬼,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觉着有嫌疑。

“母后,您怎么了?”罗皇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周太后回过神来,面无表情的说道:“哀家累了,哀家先去休息。这里你仔细看着,不要出半点差错。”

“母后放心,儿媳定不会辜负母后的吩咐。儿媳恭送母后。”

周太后离开,脸色越发阴沉。心腹嬷嬷前来请示,说是一切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对沈静秋动手。周太后抬手制止,“此事先缓一缓。太皇太后才离世,宫中就闹出血腥事件,这是对太皇太后不尊重。”

心腹嬷嬷领命,暂时压下此事不提。

接下来数天,沈静秋都要按时进宫哭灵。刚从罗老夫人的丧事中恢复过来的沈静秋,经过太皇太后丧事的折腾,整个人都快要不好了。就算有灵力滋养身体,让她身体上不至于疲惫,可是精神上的疲惫感却挥之不去。

中午时分,来到厢房歇息。宫女们送上茶水点心,请沈静秋享用。沈静秋精神不振,让宫女们都退下去。宫女们躬身领命,却在此时,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宫女突然掏出匕首,就朝沈静秋刺去。沈静秋飞起一脚踢向宫女,又将茶水殿下全往宫女身上泼去。同时大声喊道:“有刺客。”

刺客宫女没想到沈静秋竟然身怀武艺,一击不中,却不肯退去,而是越发凶狠的朝沈静杀过来。沈静秋拿起一个托盘就朝刺客宫女打去。一声清脆,刺客宫女手臂骨折。刺客宫女愤恨的盯着沈静秋,突然咬破嘴中毒囊,自尽身亡。

听到动静冲进来的侍卫命妇们,所看到就是这么一幕。

沈静秋则拿着托盘,做出后怕的模样,“这个宫女是刺客,你们看她手上还拿着匕首。要不是本夫人反应快,这会已经命丧黄泉。”

命妇们大哗,宫里面怎么会有刺客,还是这样一个貌不出众的宫女,任谁也生不出防备之心。命妇们议论纷纷,都为自己的安危感到揪心。也有人幸灾乐祸,定是沈静秋得罪的人太多,才会遇上刺客。大家老实本分做人,刺客就算在身边也不会对她们动手。

侍卫上前查看,确定刺客宫女已经身亡。

罗皇后得知消息,急匆匆的赶过来。看见躺在地上已经死去的宫女,脸色阴沉如水。“这是怎么回事?宫里竟然有人意图对定国公夫人行不轨之事,简直是胆大包天。来人,将尸体抬下去,彻查此事。本宫一定要知道此人究竟受谁指使,是不是意图要颠覆我大周的国运。”

将问题上升到国运这样的高度,众人都不说话了。也都清楚,罗皇后是不会善摆甘休,同时也在隐晦的提醒幕后之人,最好收手。否则别怪她不客气。

尸体被抬了下去,围观的命妇们也都被打发下去。罗皇后让人到房门口守着,她要同沈静秋单独说话。

罗皇后一阵后怕,“静秋,你没事吧。”

“多谢娘娘关心,我没事。区区一个宫女还伤不到我。”沈静秋轻松的说道。

罗皇后皱眉,表情凝重,“说实话,本宫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究竟谁要想对你不利。竟然丧心病狂到在太皇太后的丧事上安排刺客行刺你。”

沈静秋轻声一笑,“皇后娘娘不用多虑,京城上下想要我性命的人何其多,如今我还依旧好好的活着。可见那些人也就只有那点本事。”

“你不要大意。赶在太皇太后的丧事上对你动手,可见来人不一般。”罗皇后心头隐约的已经有了答案,只是答案太过惊人,她也不敢随意说出口,只能嘱咐沈静秋多加小心。

沈静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沈静秋小心翼翼的问道:“娘娘想念小皇子吗?”

罗皇后顿显悲伤,“本宫是不是太狠心。自他生下来,除了头些天外,本宫就一直没有再见过他。本宫都快不记得他究竟长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娘娘不必自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沈静秋从怀里掏出几张折叠好的纸张,“不过我事先想到娘娘可能需要这些,所以就带来了。”

罗皇后狐疑不定,接过纸张打开一看,上面全是小皇子的画像,各种形态都有。罗皇后捂住嘴,差一点就激动得哭了出来。沈静秋笑道:“小皇子长得很快,短短几个月,已经长高了十几公分。衣服都要做长一截,才赶得上他生长的速度。这是他睡午觉时候画的,这张是他同朝哥儿一起玩耍的时候画的。还有这张,是他尿裤子的时候画的。”

每一张都生动的再现了小皇子的各种形态各种表情各种时刻。罗皇后紧紧的握住沈静秋的手:“谢谢你静秋。以后本宫就靠这些画作来解相思之苦。”

沈静秋笑道:“若是有机会,娘娘不妨出宫,我带小皇子去同娘娘见面。”

罗皇后面上闪过一丝犹豫,接着又摇头说道:“如今本宫轻易不能出宫。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将孩子接到身边。或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等他长大后,他一定会埋怨本宫,对不对?”

“他是个好孩子,他一定能够体谅娘娘的苦衷。娘娘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家的将来。”沈静秋郑重说道。

罗皇后重重的点点头,“多谢你能理解。本宫还担心你们都认为本宫太狠心,为了权势富贵连孩子都不要。”

沈静秋心里头替罗皇后感到伤心,处在她的位置上,究竟会有多少无奈和心酸,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这一切。

与此同时,周太后这里正在生闷气。心腹嬷嬷胆战心惊的站在一旁,低着头,不吭一声。

周太后狠狠的瞪了眼心腹嬷嬷,“你不是说万无一失的吗?怎么沈静秋毫发无伤,倒是你安排的人死在了现场。”

“都是奴婢无能,奴婢错估了国公夫人的能力,还请太后娘娘责罚。”

周太后冷笑一声,“只要没查到哀家头上就罢了,但凡查到此事同哀家有丝毫的关系,哀家定要你生不如死。”

“娘娘放心,不会有人查到此事同娘娘的关系。”

周太后却大皱眉头,她想到精明强干的罗皇后,这女人的直觉准得有些吓人。说不定这会已经在怀疑她。周太后心情极其烦躁,她就说此事不靠谱,偏生这又是太皇太后的临终遗愿,让她无从拒绝。这次没能成功,那下一步该怎么办。

心腹嬷嬷出主意,下一次不妨在沈静秋的饮食茶水里面下毒。或者干脆安排弓箭高手,在沈静秋出宫的路上伏击。总归她就不信,区区一个沈静秋莫非有三头六臂不成。

周太后想了想,还是决定用下毒的办法。就像太皇太后那样,死得神不知鬼不觉,任谁也想不到。周太后笑了起来,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