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有空间/重生之种田有空间上一章:第 40 章
  • 重生之军嫂有空间/重生之种田有空间下一章:第 42 章

今年读书,确实是读不了多久了,这个时候,许多城里的学校都不开学了,很多学生天天在外面游行,到处揭露所谓的社会上的黑暗和资本主义势力的阴谋,说现在抗美援越还在进行,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千万不要被资本主义所迷惑了!大家要擦亮眼睛!

因为宋慕雯所在的县城算偏僻的,消息没有传的那么快,所以照旧开学,照旧上课,但是宋慕雯看得出,老师和校长都有些焦躁,隐隐感觉到事情恐怕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

宋慕雯知道在那段时期内,不少老师都遭受了迫害,只因为他们读过很多书,就被打为臭老九。

宋慕雯才读书两年,可是所在学校的老师都对她颇为照顾,这份恩情,宋慕雯一直都记得,她决定,如果老师遭遇了迫害,自己一定要帮他们躲过这场劫难。不是什么英雄主义,只是全了一份心,如果她明知一个人是好人,却受到愿望和迫害,而不去帮忙,她的良心过不去。

到了这一年2月7日,这时间还在正月里,大家依旧有聚集在一起听广播的习惯,这天清晨,大家还未上工,广播里就传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新闻节目,而是一篇人物通讯,是关于焦裕禄的,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在带领兰考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总之,就是一个不把自己当官的好书记。宋慕雯在现代也知道焦裕禄,但是对他真正的事迹却知道的不多,焦裕禄做县委书记才一年多,却留下了这么多事迹,其中的真假成分,根据雷锋同志的事迹,其中的可靠性还真的很值得思量,不过这个人物的出现,确实是给中国的官场带来了一些不同以往的东西。而鲁清正这样的人,在焦裕禄的对比下,更加显得可恶可恨了。

宋慕雯在现代也听说过河南兰考,但是却是因为一个不正规的孤儿院的失火事件引起的社会反思中知道的,这样的对比下来,不得不说,好官难得。

这样一篇人物通讯,让全国人民记住了焦裕禄,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会亲自下田和农民一起做事的官啊,在大家眼里,当官的吃国家粮的,就是坐在屋子里拿着一支笔在写啊写的,虽然不知道在写什么,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吃国家粮又轻松又过得好,收入高,所以大家都想成为吃国家粮的人。

可惜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焦裕禄这样的榜样不断在出现,却没有真正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

日子慢慢过着,形势似乎也越来越紧张了,而尚老板也在考虑要关掉饭店的事情。

“我这个饭店是私营的,在这里还好说,但是外面闹得很厉害,要是咱们这边被影响了,恐怕店门都会给我砸了,我还是关了门算了。”尚老板淡淡的,一点都没有心疼的样子,这饭店确实只是一个幌子而已,他做的事情,比开饭店要赚钱的多,但是也更见不得光。

与尚老板相处这么久,宋慕雯也了解他这个人了,他不缺见识更不缺脑子,也不缺路子,这样的人注定能够成为十分成功的商人,放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绝对是能够干一番大事业的,只是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允许。

“干爸是要去哪里吗?”

“是啊,去城里,找点路子。”找路子对于尚老板来说,就像出门捡块石头一样简单。

宋慕雯叹了一口气,道:“那样也好,干爸总不能在这里坐吃山空,只是以后见不到你们了。”

尚老板哈哈道:“这有什么,以后想见我们了,写封信去,我来接你过去玩!”

宋慕雯嘿嘿道:“这样也好!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能够多出去长长见识,也是好事啊!宋慕雯巴不得!虽然这样的年代十分不安全,但那也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宋慕雯这种祖上十七八代都是贫农的,完全没有任何危险,当然,同时她自己也没有什么越矩的举动的情况下。

作者有话要说:特殊年代来啦,因为那个名词不能直接说,我会用一些别称代替,大家应该会懂的…_(:3∠)_

第107章 红卫兵

这个时候,尚老板又道,“鲁清正已经被处决了。”

“啊,”宋慕雯还有些没反应过来,“这么快吗,”

尚老板点头道,“是啊,事情已经查明了,没什么疑虑了,再加上焦裕禄这个事情的推动,所以为了顺应民意,鲁清正就被推出来当典型了,他那个岳父家里还做出痛心疾首的样子,说当年看错了人。”

“额…”宋慕雯只能表示无语,这只能说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没有最极品,只有更极品啊!鲁清正已经算是奇葩一朵了,只是他岳家更加奇葩而已。

“反正也算是罪有应得的。”宋慕武道,这样的人死了,大快人心啊!

尚老板笑了笑,没说话,这牵涉到官场和政*治的事情,可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的,宋慕武确实还只是小孩子啊!

尚老板要去城里了,带着媳妇孩子一起,一大家子也是浩浩荡荡地,宋慕雯的干妈表达了对宋慕雯的不舍,这半年里,她已经完全喜欢上了宋慕雯这个干女儿,又懂事又贴心,实在是完美,要是是自己生出来的就好了。

干妈依旧是波浪发型和涂口红的红唇,只是到了城里,恐怕就不能这么打扮了,就算是再有身份,那些愣头愣脑的学生还是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的。

只是宋慕雯现在又不好说出口,免得被怀疑,便想着以后写信去叮嘱干妈好了。

宋慕雯和宋慕武开始了带饭的生活。

在这样混乱的时候,唯一值得高兴得就是,余二猛来信了!

从战场上写来的信,还真是不容易。

不过信又是密码信,谁都读不懂,只有宋慕雯才能解读,于是余杠子夫妇又来找宋慕雯了。

宋慕雯看那个信,信纸是不知道从哪个本子上扯下来的,还有锯齿边儿,估计是不小心扯坏了的,纸张上还有些黑色的粉末之类的,闻着有一股淡淡的火药味,估计是写信的时候连手都没洗干净。

宋慕雯等人不知道,余二猛在战场上可以说是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说洗手了,水宝贵得很,每个人身上挂着一个水壶,不知道要喝多久,所以大家都很省着喝。这热带雨林是不缺水,但是有一次,有两个战友因为喝了看上去干干净净的溪水,后来就肚子痛,有一个救回来了,在医院里躺了好久,另一个因为身体差一些,所以没熬过去。

上战场的人不怕被敌人的枪炮打死了,就是怕这样没打死几个敌人,就这样憋屈地不明不白的死了。

所以大家都不敢随便喝外面的水了,每次补充水,都是拉来的干净的水,能够补充水的时候,不管壶里还有多少,大家都会第一时间赶紧先喝上许多,然后再将水壶装满了。

这些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经验。

在上战场前,余二猛等人当然也接受过一些培训,对越南战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越南佬提供的信息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许多事情在实践之后,发现越南人其实在这方面是个sb,但也只能骂娘而已,谁知道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提供了假消息。越南虽然向中国发了求援的信号,但是也不可能全然信任中国,如果中国借机将越南吞了咋办?所以越南背后还是要防着中国的,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在国外战场的这场战役,并没有打得多轻松。

回到余二猛的信上,余二猛的信最重要的是报平安,因为出兵到越南之后,官兵们的对外通信更加严格了,部队上的人都是轮流写信的,一次只能带很少的人的信回去,许多人的信因为严格的审查而不能过关,因而错失了机会,因为许多人虽然会写字,但是对于军事的敏感度不高,偶尔在信里抱怨或者描写一些事情,都可能会牵涉到前线的事情,所以被拒绝也是无可避免的,这个时候像余二猛这样的文盲写信,反而安全一些,虽然审查的人员觉得余二猛的信是鬼画符,寄回去了也只能让家里人看着图个思念罢了。

余二猛还在信里提到,其实他现在还在跟战友慢慢学认字写字,现在已经会写不少字了,但是这小子坚决不肯承认他后悔当初没有好生读书学认字写字了。

然后他又说了自己成了一个小班长,带着几个炮兵扛着几门小一点的,准头差的,杀伤力不怎么样的炮在战场上跟美国佬拼,美国佬的枪炮比他们厉害,但是他一点都不怕,每次都把美国佬打得吱哩哇啦叫,还跟鸭子似得叫嘎嘎嘎,宋慕雯觉得,这个应该是美国佬在说my god,而余二猛听成了人家在嘎嘎叫。这真是…没文化,真可怕。

余二猛还表示,他看上了美国佬的一种炮,打算什么时候缴获一两门,拿回来试一试,然后研究研究。

宋慕雯发现,这丫的对炮很感兴趣,虽然余二猛也喜欢枪,但是人家似乎对威力超大的炮更感兴趣,真是天生的打*炮手,额,别误会,不是那种打*炮,而是很威猛很纯洁很严肃的打*炮。

信不长,估计是没什么时间写,在战场不是打仗就是要训练要挖战壕要巡逻要清理保管武器之类的,所以忙得很。但是余二猛的信是言简意赅却将要表达的意思全都表达清楚了,也就是他很好,大家不用担心。

杨桃儿听宋慕雯念完信,脸上的表情很奇异,又是想哭又是想笑的,情绪十分复杂。

余杠子则显得比较欣慰,道:“臭小子终于长大了!”

宋慕雯不置一言,现在余二猛也是奔着二十去的人了,当然要长大了要成熟了。

其实信里还有两句话宋慕雯没念,就是问宋慕雯的,宋慕雯也不知道为什么余二猛百忙之中还记得问候一下自己,不过心中不感动是不可能的,但是私心作祟之下,宋慕雯没有把信里的话念出来,她心里知道就好了。

杨桃儿最后还是哭了,高兴也是哭,用有男人说过的话,女人啊,难过的时候哭,生气的时候哭,高兴得时候还是哭,感动的时候也是哭,所以不会哭的女人是怪物。

众人免不了对杨桃儿又是一通安慰,不过杨桃儿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几个小点的儿子也懂事了许多,而且也能够帮家里做很多事情了,杨桃儿不用日日盯着几个调皮鬼了,不过在杨桃儿看来,儿子长多大都是不省心的。

除了杨桃儿和余杠子松了一口气,宋慕雯很松了一口气,至少知道余二猛在战场上是好好的,没有遭遇什么危险,就是好事儿,只盼着仗能够顺顺利利打完,早早地平安归来就是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还是阻挡不了社会大潮带来的负面情绪,很快事情发展到了宋慕雯所在的乡镇,然后他们学校也被鼓动起来了,然后学校里也出现了红*卫*兵,还是以他们班上的同学为主力的。

去上学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跟着搞革*命去了,大家都很兴奋。

这个红*卫&兵也没什么很特别的要求,主要是要求思想进步,而且是忠于毛*主*席的,思想进步,一般都是读书人,特别是学生,忠于毛*主*席这个好办,硬性的标准就是,一定要会被毛*主*席语录,天天红宝书不离身,有片刻的时间就要把红宝书拿出来看,而且要会唱很多j□j,比如《一颗红心献给党》、《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满怀豪情迎九大》…等等如大地开花一般冒出来的j□j,这些j□j很多曲调相似,填的词也相似,各种混乱的改编以及唱法,真是五花八门,但是总主旨是不变的,所以就算是歌唱串了也没关系,只要能够一直唱下去就行。另外还有忠字舞,要会用红领巾、红宝书等为道具,跳各种忠字舞,忠字舞,在宋慕雯看来,比广场舞还难看,可是忠字舞比广场舞更常见,许多人不仅在学校里跳在家里跳,还在大街上跳在田地里跳,据说还有人在工厂里跳在车间里跳,宋慕雯只能表示无语。

忠字舞舞蹈动作粗放、简单、夸张,大多采取象形表意、图解化的表现手法。主要动作设计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j□j;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彻底砸烂资产阶级;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对于这样的舞,宋慕雯表示是绝对不会跳的,实在是太难看了,不过这也没关系,宋慕雯还有少先队员以及市三好学生的头衔,省三好学生还没来得及评,这样的运动就已经席卷过来了,所以省三好的评选是不了了之的。

像宋慕雯这样的学生,红卫兵是一定要吸纳的,这个时候还有城里的高中生大学生跑来宣传,被纳进了集体的话,就能够戴一个属于红卫兵的红袖章,走到哪儿都是无比光荣的。

宋慕雯本来不打算加入的,可是这些显得很另类,而且宋慕雯听说了一些福利,比如红卫兵可以参加大串联。

什么是大串联呢,就是全国各地的红卫兵进行串联,要连成一片,形成大势力,而且还要聚在一起交流革命经验。但是对于打酱油型的红卫兵来说,绝对是一场免费的旅游活动!

作者有话要说:现在大家说起红卫兵,都觉得很凶残,就是抓着人一顿打,或者给人套上什么罪名,还有就是拉着人游街啊,剃阴阳头啊,之类的,其实早期的红卫兵还好,并没有闹得很过分,早期的时候因为主力不同,大多数宣扬的是要全国联动,各种串联,在毛接见了一些红卫兵之后,很多人加入红卫兵第一件事是去北京见毛,那个时候红卫兵出门不需要带钱的,坐车住宿吃饭全都免费,这个到67年年初才有文件出来说不许这么干了。红卫兵凶残起来,大概就是在造反派成为主力之后。

红卫兵:意为“毛*泽*东的红色卫兵”

是中国文化xx时期的特殊产物,大部分由年轻的学生组成。红卫兵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而是一种特殊的群团组织,是文化xx中冲击党政机关、造成社会动乱重要力量,对文化xx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1976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红卫兵的活动逐渐停息。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上,史学家往往将红卫兵分为广义与狭义的两种定义。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

第108章 这年代

以前都是从各处听说文化浩劫的事情,可是无论文字再如何精确地描述,也无法和身处其中的时候相比。宋慕雯这些天真的是被这声势浩大的活动给弄懵了,原来人类的情绪的能量竟然是这么强大。

在红卫兵刚出现的几个月里,他们的行为还属可以接受的范围,穿军装跳忠字舞贴大字报大声背诵毛*主*席语录什么的,虽然觉得很雷人,但是至少没有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可是在8月份的时候,毛*主*席穿着一身绿军装戴着红臂章出现了,全国的情绪都给调动起来了,大家都觉得红卫兵是得到过毛*主*席称赞的,所以这就一定是一个好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团体,原来以军人等社会比较精英阶层的后代为主力的队伍,逐渐发展成为了以学生为主力的队伍。

这些学生是一腔热血没处撒,全国运动都被轰轰烈烈掀起来了,然后中央一些野心勃勃的份子如江*青林*彪之流就利用起了学生们的这种盲目的心思,开始为他们自己的计划服务,为他们的活动造势。

在这个年代,因为学生的盲目,因为他们的偏听偏信,不知害死了多少社会知识精英,用一些文献资料的话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差点就直接葬送了,直接断了根脉。

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不知道有多少,有人就说宋和明之时,中国的古典文化就第一次受到了冲击和断层,甚至有人还说,大明之后,再无华夏。接着是清入关,汉族的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和排挤,在编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的时候,就不知道毁掉了多少文化典籍,虽然这两本书都具有集大成的历史作用,但是它们背后的代价,不可小视。其损失可以说不小于当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再后来是近代史上,中国不断被奴役被压榨,除了圆明园里面的历史文物,还有一些重要的资料也被毁掉会抢走,在这个历史时期,列强不知道从中国弄走了多少宝贝,敦煌的藏经洞和壁画的损失,至今无法估量。(毕业旅行去的敦煌,有幸去了莫高窟,在洞窟内,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意犹未尽,但是其中损毁的壁画等文物,也十分让人惋惜)

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十分超然的,这一次的文化浩劫,确实是毁灭性的打击,有人说,至少使中国倒退了十年,十年,还真算得上是一个十分保守的估计了。在这个时期内致死致残的优秀人才,还有逃离大陆的学界精英,不知道有多少,毁掉的重要文化资料,也不知道有多少,而且这个事情还是发生在和平时期民主政治的环境下,十分值得反思和思考。

若是没有那十年,中国的赶英超美应该不是一句大话。也就是这十年,中国的电影动画等行业被摧残至毁灭,日漫韩剧在国内才能够占据如此庞大的市场,中国的文化输出却怎么都赶不上人家。

宋慕雯身处这个时代,才逐渐见识到了这些人的疯狂。

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我们要批判、要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所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理发馆、裁缝铺、照相馆、旧书摊,等等,统统都不例外。我们就是要造旧世界的反!这就是红卫兵的宣言,他们信奉造反有理,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就要将旧世界打破,所以他们的是粗暴的,是激进的,甚至是血腥的。

在乡下的时候还好,虽然能够看到红卫兵,但是都是熟人,这个时候还没有开始有什么政治犯之类的,大家都和平共处,生活还算平静,县里有红卫兵的办事处,红卫兵们煞有介事地出去游行、跳舞、宣传关于毛*主*席的一切,因为毛*主*席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所以他们现在是走到哪儿都不需要钱吃饭,不需要钱住宿的。他们不干别的,每天就干这些事儿。

宋慕雯虽然穿着军装带着红臂章,却一点都不愿意做这些事,她每天假装自己很忙,不能加入这些活动,负责人也是年轻的学生,倒也没有多为难,道:“参与劳动人民的劳动,也是革命的一种方式,宋慕雯同志,你要坚守在你的岗位上!要发挥你的光和热,为咱们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宋慕雯是满头黑线,却还是装作答应了。

因为家里刚出生了小弟弟小妹妹,这股风潮也影响到了家里,宋慕雯新出生的小弟弟竟然要被命名为红卫!大名叫宋红卫!这绝对不能接受!虽然这个年代出生的很多孩子都叫红卫,但是宋慕雯不能接受这样的名字跟着自己的弟弟一辈子,现在的红卫兵是很光荣,但是后世的红卫兵却受到了很多人的眼色,并不是多受欢迎的,而且这个名字真的很难听!

宋家人几乎都同意了,没想到宋慕雯却激烈反对了,这种事本来宋慕雯是插不上话的,因为她是女孩子,以后是要嫁人的,哪里能够对家里的事情这样指手画脚,但是因为宋慕雯成绩好,所以宋家人对她挺宽容的。

宋老头道:“囡囡,你说说为什么这个名字不好?你自己还是个红卫兵哩!”

宋慕雯道:“这个名字太俗了,很多人都叫这个,而且咱们家的孩子不是慕字辈啊》要是弟弟不是,以后弟弟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外面捡来的?兄弟姐妹都是慕字辈,就他一个人不是。”

这个…好像是真的诶,要是自家的娃娃怀疑自己不是家里的种,那可就出事情了。

宋老头道:“那就再想想,反正不急。”

为弟弟争取到了让步,宋慕雯也松了一口气,真怕爷爷死咬着不松口,那弟弟这辈子真的就要一直用这个这么挫的名字了。弟弟,姐姐只能帮你到这里啦!

宋慕雯是红卫兵,宋慕武也是,不过宋慕武也对这种事情没多少兴趣,他只是跟着妹妹而已,妹妹嫁入了,他也就没有推辞,反正他就是要跟着妹妹就是了。

“哥哥,咱们还是要继续看书,虽然现在不上课了,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开始考高中考大学了,咱们还是先准备着吧!”

宋慕武点头道:“我听你的!你说还会要考,那就肯定会考的!”

对于听话的哥哥,宋慕雯表示很满意,这个狗腿实在是很尽职啊!

宋慕雯和宋慕武虽然不在县里上学了,却经常要去县里的红卫兵大队报个到什么的,毕竟是红卫兵。红卫兵总是要宋慕雯一起去干活,宋慕雯每次都推脱,次数多了,宋慕雯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一定要想个办法躲开这样的事情才行。

这一次,是有人劝说宋慕雯去将她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去煎了。

女红卫兵还有一个十分流行的标准发式,“刷子”头,这种刷字头也被称为“红卫兵头”。

这个“红卫兵头”还有一个来历。源于在□城楼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给他佩戴红卫兵袖章的北师大女附中的宋彬彬。对她说,不要文质彬彬嘛,要武嘛。她随即改名为宋要武。她的“刷子”发型被称为“红卫兵头”,也流行全国了。

“红卫兵头”,一般是将辫子剪短至颈部,用织毛巾的竹针在头顶把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划线分出刘海,再用尺子划一道整整齐齐的横线,剪刀沿横线剪过,刘海便齐刷刷挂在脑门儿。接下来将一分为二的头发,一遍遍分别梳至头顶,最后用橡皮筋将头发紧紧箍成两把□的刷子,再把两根“刷子”辫底部剪齐。

宋慕雯才不想剪那么雷人的发型呢,太吓人了,也太影响形象了,所以,宋慕雯和宋慕武商量着要报名去参加串联,要知道那些红卫兵的耐心是很强的,躲得过初一,别说躲十五,初二就躲不过了。

宋慕武有些犹豫:“就咱们两个吗?会不会不安全啊?”

要知道这串联可是全国性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坐火车出门,去参加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活动,跟别人介绍自己这边的革命活动,然后学习别人的革命经验,将全国的革命活动串联到一块儿,就叫做大串联。

1966 年 9 月 5 日,中央正式通知,各地红卫兵串联乘车免费,生活补助由国家开支。也就是说,大串联的交通、吃饭、住宿统统不要钱。有这等好事,于是大、中学生,还有些小学生,本已停课,没有了作业、考试,全身轻松,一门心思加入大串联洪流,“经风雨、见世面”去了。

这样好的机会,宋慕雯不想错过,能够出门就是大好事!不用自己花钱!而且能够看遍祖国不少好风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宋慕雯还想拯救更多的文化典籍资料,趁着现在许多图书馆资料库等地都还没有被破坏的很厉害,争取能够抢救多少抢救多少,反正空间位置够大,也不怕没地方住。

宋慕雯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快形成执念了,看到书就想收起来,保存起来,不想被那些红卫兵给毁掉了。

作者有话要说:嘿嘿…多谢冰雨的地雷~么么哒~咱们去打个啵~

第109章 搞串联

“哥啊,你都是十七岁的人了,你还好意思说这个话啊,咱们爸爸十七岁的时候就会犁田了呢,”

虽然说宋慕雯不赞成孩子成熟的太早,但是也不赞成孩子一直不成熟,一直只呆在家附近,青春洋溢的青少年,应该出去走走,长长见识,知道外面的世界才行啊,

宋慕武顿时觉得不好意思了,被妹妹这样说,还真是觉得难堪呢,

“那…那咱们先和家里说一下!”

宋慕雯当然答应,这种事不可能不和家里说的,不过家里会不会答应就是一个未知数了,毕竟在现在看来,孩子们独自出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很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

果然宋慕武回去一说,宋老太第一个反对,李桂芬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也明显露出不赞同的姿态。

宋老头和宋大刚倒是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问宋慕雯和宋慕武要去干什么。

“就是去搞革命串联,不需要咱们自己出钱,我们只管随便吃随便住就好,连坐车都不需要钱的。”宋慕武有些得意和高兴,毕竟这是红卫兵的特权,是9月份发的通知,因为宋家人不是这里面的人,所以就不太了解这个事儿。

“还有这么好的事儿!?”二婶显然就激动了,因为她天生喜欢这种不要钱的东西,三婶也是,但是好歹还收敛了一点。

宋慕武点头,宋慕轩和宋慕辉以及宋慕斓则是十分羡慕的,因为他们现在没有加入红卫兵,只是小学另外成立的组织,叫红小兵,但是这里面的待遇声望什么的,跟红卫兵差的太远了!

“但是,就你们两个,对外面的事情一点都不清楚,让我们怎么放心你们两个出去?现在外面的坏人可不少!”

宋老太还是不放心,一个是她的大孙子,一个是她最好的孙女儿,这两个人要是在外头出了什么意外,她这把老骨头可承受不住这样的事情啊!

宋慕武急忙走过去,双手放在宋老太的肩膀上慢慢捏着,道:“阿奶你放心,我都十七岁了呢!都是大人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而且囡囡那么懂事,哪里是需要人操心的人啊?我们两个在外面可以互相照顾的。而且找回家的路又不难,咱们只要去火车站看车次,哪个能够开到城里,我们就坐那个车回来!再说了,能够有机会去北京看看,是很光荣的事情,难道您不想您孙子去□看看毛*主*席啊?”

“真…真能够见着毛*主*席?”宋老太一脸激动加不敢置信,毛*主*席就跟天上的神仙一样啊,传闻一直有,可是没见着过人啊!要是自己的大孙子孙女能够去见着**,啧!她这个时候闭眼都值了!

看见自家奶奶激动地样子,宋慕雯就知道这事儿八*九不离十了,冲着自家哥哥竖了竖拇指,哥哥得意地眨了眨眼睛。

宋老太还没说话呢,几个小的就跳起来了,道:“我们也要去!我们也要去!”

去见**,多么光荣的事情啊!要是真的能够去见见毛*主*席,那他们在班上的地位就直线上升啊!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宋老太对收拾不听话的孙子孙女很有一套,这个时候她立马喝道:“都给我闭嘴!哪有你们说话的份儿!”

于是下面的那些小的都乖乖闭嘴,奶奶在家里是有绝对权威的。

宋老太还在纠结,在天人交战,宋老头儿慢吞吞开口道:“阿武啊,你能保证你们两个的安全吗?最后能够全须全尾地回来吗?”

宋慕武忍不住看了一眼妹妹,道:“阿爷放心,这个我还是能办到的。”

宋慕雯道:“阿爷相信我们吧,我看了不少地理方面的书,知道咱们中国的地图是啥样的,到时候我们再领一个全国铁路线路图,就知道怎么走了。”

宋老头儿吸了一口烟,道:“也好,你们是要出去走走看看,我没意见,你要问问你们爸妈有意见没。”

宋大刚看了看老父亲,又看了看儿女,最后心一横,道:“我也没意见,你们两个都是聪明懂事的孩子,很少让我们操心,我想这次应该也是那样的。”

李桂芬还是担心,手里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有些犹豫,自从三儿子出生之后,她对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关注了,自从最小的怀上之后,就更加管的少了,两个孩子吃饭啥的都是宋老太在管,现在猛然听说两个孩子要出门去闯荡了,她还真的很不放心,觉得两个人还是去上学都让人时常挂念的孩子。

宋老太道:“能够见到毛*主*席是好事儿,你们两个去吧,要跟毛*主*席握个手,合个影回来,以后我也好跟别人说一下这个事儿。”

宋慕雯有些黑线,奶奶你的重点是不是错了喂!

现在是家里三个人同意了,就差李桂芬了,所有的人都看着她。

李桂芬还是抱着小儿子一下一下摩挲着小儿子的襁褓,她心里真的好矛盾啊!

一旁的二婶等不及了,道:“大嫂,你就给个准话呗!你乐意不乐意两孩子去啊?要知道这样的好事儿可不是那么容易赶上的!”

二婶一不小心还说对了,在67年的时候这个活动因为成本太大国家负担不起停止了,时间挺紧迫的。

李桂芬想着,自己确实是对两个孩子疏忽了,可是更重要的是孩子确实长大了,从小懂事又聪明,长大了更是如此,两个孩子出去长见识也是好事,不会像自己一样一辈子都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妇,自己的孩子或许还能够吃上国家粮呢!

“那,我也应了吧,你们去可以,就是在外头好生照看住自己,好生回来,要常寄信回来。”

李桂芬说这个话的时候嗓子还有些黯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终于得了李桂芬的应允,宋慕雯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她将怀里的弟弟放在地上站着,上前抱住李桂芬道:“妈妈放心,我和哥哥会好生照看自己的,我们年纪都不小了,妈妈不要为我们操那么多心了。”

李桂芬笑了笑,不管孩子多大了,妈妈还是会操心的,这操心的事情啊,还真是停不下来的啊!

确定了兄妹两个要去搞大串联了,一家人就紧锣密鼓准备起来了,这是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啊,大家都浑身是干劲儿。

家里的弟弟妹妹都好怨念啊,为什么哥哥姐姐/妹妹可以去啊,我也想去啊!

可是再怨念也没有用。

宋慕雯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召集起来,悄声道:“我早墙缝里藏了一些书,你们自己拿着好生看!我回来之后要检查你们的功课的!”

“不是吧?囡囡!现在都不上课了啊!”他们还以为妹妹喊他们进来是有什么好事儿,结果是这种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事情!

“不上课怎么了?我跟你们说,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总有一天,大家还是要拿起课本重新听课的,不然你们还要不要考大学了?”

几个人唯唯诺诺地应了,没办法啊,妹妹的气场太强啦。

“而且这几本书你们都给我小心点,不要被其他的人发现了,特别是红卫兵!发现了就要被抢去烧了。要是别人问咱们家的书怎么了,你们就说都被我和哥哥烧了,一本都没有了,知道了吗?”

宋慕辉道:“那你前些天在后院弄了那么多东西烧,就是要告诉别人你把书都烧了吗?”

“是啊!所以书一定要藏好,那些人还会掘地三尺呢!”

大家都有些惊讶了,因为宋慕雯是个红卫兵,但是看样子她一点都不拥护红卫兵的工作啊!

“你这样…会不会被发现啊?”

“不会的,你们放心好了,我不是不支持红卫兵,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一直觉得很多奇迹都要靠科学创造。好了,不跟你们啰嗦了,我要去收拾东西了。”

跟几个哥哥姐姐交代好,宋慕雯才算放了心。

但是对于兄妹两个要去搞大串联的事情,宋老太给两个人准备了一大包东西,兄妹两吓一跳,急忙都拒绝了,然后宋慕雯为了安慰宋老太,从中选了一些东西,比如咸菜之类的,说带在路上吃,宋老太受了伤的心才觉得有一些安慰,大孙子是好,可是男娃儿粗枝大叶的,不懂得安慰人,还是孙女儿好,一下子就知道自己的心意了。

在这些红卫兵大串联人群中,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天真革命型。二、接受教育型。三、煽风点火型。四、到此一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