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有空间/重生之种田有空间上一章:第 66 章
  • 重生之军嫂有空间/重生之种田有空间下一章:第 68 章

宋慕雯道:“那就说好了,以后咱们就要一起准备高考了,你们可不能偷懒啊!”

宋慕辉道:“大妹呢?她考不考?”

宋慕雯道:“大姐说她不考,人家现在挺好的,又是她喜欢的事情,咱们还是少插嘴的好。”

其实宋家人还是不太看好宋慕斓的工作的,觉得这个是吃青春饭的,等你年纪再大一点,就不能够上台了。事实也是如此,但是挡不住人家宋慕斓喜欢啊。

宋慕斓就是那种喜欢被人关注喜欢被人注意到的性子,小时候大家的目光都在宋慕雯和宋慕武兄妹两个的身上,宋慕斓是前面五个兄妹中成绩最差的,所以人家一直是被压抑的状态,现在算是得偿所愿了。

不过现在的跳舞唱歌什么的少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不少都是半路出家的,觉得长得好看就去试试。

几个哥哥也了解自己大妹妹的性格,所以没有多说。

宋慕雯道:“那以后咱们一起复习了,第一次考试肯定很多人参加,但是有一个事情是,大家都没有系统的复习过,如果咱们系统的复习了,咱们就占便宜多了。”

兄弟三个都点头,都没有想到为什么宋慕雯敢断定别人不会有系统的复习呢,在高考消息公布之后考试之前,肯定会有很多学校进行突击复习吧?不过77年的高考就是这样,就是在宣布恢复高考一个多月后就进行了考试,虽然有几百万人仓促赶考,但是最终录取的人也只有二十多万罢了,连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高考,不仅是农村的孩子飞出山的途径,也是很多滞留的知青返城的途径。

这条途径注定是十分拥挤的。

“可是咱们连书都没有,怎么复习啊?”

虽然读书读到了高中,但是后面三年等于是没有读的,又毕业这么多年了,很多知识都已经不记得了。没有书,就如同巧妇无米之炊啊。

宋慕雯道:“这个你们就不用担心了,到时候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人弄一套的,你们是想读文科还是读理科?到时候给我说一下。”

这年头,考试也有文理科的分别,但是科目设置和后世是不太一样的,文理科都要考的一个科目是政治,这年头的政治风向和政治面貌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地方审核档案的时候,政治面貌和思想面貌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个地方不合格,那就惨了。

这个时候,很多地方都是有政审的,就像宋慕雯要和余二猛结婚,也要通过十分严格的政审,特别是在这个“四&人(帮”刚被粉碎的紧要关头。

宋慕武知道是因为很多书都被妹妹藏起来了,但是宋慕轩和宋慕辉不知道,他们还以为这个要宋慕雯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够弄来,所以对宋慕雯也是十分感激得。

宋慕雯和宋慕武偷偷交换了一个眼神,微微一笑。

想来考试的时候,十年浩劫时期的课本不会涉及到很多,所以还是用以前的课本靠谱一些。

宋慕雯空间的电脑里有第一次高考的所有题目,每一科的都有,但是宋慕雯不会直接把试卷拿出来给他们做,一来容易让他们怀疑,二来是不会让他们学到新的知识,考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读大学,如果刚开始的基础没有打好,那进入大学之后那些知识也是十分难懂的。

兄妹四个说考试的事情,说到很晚,越说越觉得充满希望,现在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的日子。

宋慕斓在外面听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回去了,她已经打定主意不会读书了,但是听到屋子里兄妹四个说着考大学的事情,还是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她觉得自己好像不是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一样了。

这一次放假放了好几天,全国都在庆祝这个事情,到处都在撕大字报留下的痕迹,翻案的工作已经开始展开了,有一些被打为j□j臭老九黑五类的已经陆陆续续回了家,但是大多数还是在等待上面的审核的,像崇世华。

红卫兵解散的很快,当然其中也发生了不少的状况,只是状况一一被化解了或者酿成了更多的事故而已。

宋家只有喜气洋洋的氛围,除了那几个加入了红卫兵,现在因为组织解散而有些不太高兴的半大孩子意外,其他的人都很高兴,因为宋老头已经宣布了,这两个月就要选地基,明年就要开始做新房子了。孙儿们毕竟年纪大了,眼看着都要娶媳妇了,所以家里还是赶紧制备起来的好。

现在做房子,不是后世那样城市搞建设,一个工程队就把所有的活儿都包了,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是农民家自己把活儿都包了,只有自家干不来的事情,才会去请别的工匠,宋家是砌匠,木匠等一应俱全,宋家兄弟都有一手绝活儿,所以到时候只用在村子里请一些年轻力壮的汉子来帮忙以外,其他的人就不用了。

宋老太在后面把握着全家的经济,要买什么要发工钱的时候,就从宋老太的手里去拿。

本来打算是要做四栋房子,宋大刚四个兄弟一个人一栋的,可是兄弟四个说要和爹娘一起过,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给宋老头和宋老太做一个大的堂屋和两间卧房以及火燎之类的,然后再以这个房子为中心,做四个一样有堂屋有卧房的屋子,火燎和猪栏一样要有,等到宋老太和宋老头两老去世之后,他们可以自己把通向宋老头和宋老太屋子里的门直接封上,这样四家人算是分家各过各的了。

在这个时候,大家还是将就一大家族在一起,老人家还在世,大家就不要分家,不过等到以后,就是结婚就分家了。

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城市里表现得很明显了。

这样子算下来,还要花不少钱呢,就是买材料花的钱多。

不过宋老太说了,家里不缺钱,要给儿孙们做个大房子住,住的开一些。

不过二婶三婶暗地里又要不高兴了,因为钱是怎么来的,大家都知道,除了以前和尚老板做生意攒下的,还有的就是孩子们的工钱,现在的五个孩子,都是大房二房三房的,除了四房,现在是前面三房都会每个月给宋老太交钱,所以二婶三婶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他们几房出的钱多一些,四房住的房子和他们一样。三婶还好点,宋慕斓给的钱少一点,因为他们补贴的不多,出钱最多的应该是大房和二房。但是李桂芬并不在意这点事,她虽然孩子多,但是每个孩子都听话懂事,特别是前面两个,就算是多出点钱也没有关系,一家人不就是要相互扶持么?

第180章 还需等

当然二婶和三婶都没有李桂芬这样想得开,所以二婶和三婶都在那里兀自生闲气罢了。

家里要做新房子,几个男孩子也是十分支持的,只是他们都在外面干活儿,帮不了家里的忙,表示遗憾,宋老太当然又要安慰几个孙儿一通,你们都是为家做大贡献的人,千万不要这么说。

回了工厂,宋慕雯工作更加勤奋了,等到把一天的事情做完了之后,宋慕雯就把空间里的书都拿了出来,还有一些辅导资料。

十年浩劫时期的教材会被否定,但是不能保证没有上面的影子,77年虽然是粉碎了“四*人*帮”,但是当局又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饭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虽然是为了稳定政局,但是对国家的各个生活方面还是有影响的,这两个凡是主要是为了稳定人心,但是高考题目估计也会涉及一些。

宋慕雯先自己将课本和教辅资料都梳理了一遍,然后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都列了出来,这就像是提取其中的精华一样,是一个十分繁琐又复杂的工作,幸好宋慕雯还有电脑帮忙,巴掌大的掌上电脑,全息投影技术,使用起来毫无压力,周围已经布控好了,如果有人靠近就会有警报,宋慕雯就能飞快的将电脑关掉藏起来。

这很有地下工作者的感觉,不过因为宋慕雯工作完成了,所以也少有人来打扰她。

而且现在宋慕雯也分配了一间单人间的宿舍,不仅仅是因为她也算是一个小领导,还因为厂长对宋慕雯的重视。

宋慕雯晚上的时候做完了其他的事情,就钻进空间忙活这个事情了。

如此忙活了两个月,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宋慕雯终于忙完了,所有的知识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宋慕雯觉得很充实,这样下去,考试肯定没有问题。

粉碎了“四8人*帮”不代表就一切回到了正轨,毛&主&席的逝世和“四*人*帮”的粉碎,几乎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都坍塌了,要维持全国的秩序,当局还很忙,要做很多工作,所以除了那些比较重要的人物最先得到翻案之外,其他的人还是要等着,知青们更要等着,虽然返城热潮已经到来,但是审核一样严格,程序一样复杂,这样乱糟糟的年代,当局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谨慎。

这个时候的国家主席是华*国*锋,因为他的错误决断,导致中国在77年和78年的时候徘徊了两年,直到79年的时候才拨开迷雾见阳光,看到了发展的方向。

有时候宋慕雯就忍不住想,真是不做死就不会死,要是这个时候邓*小&平同志上台了,哪有这么多磨磨唧唧的事情。

只是可惜了,局势不是她这样的小人物可以决定的,虽然她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她是重生的。

崇世华依然留在宋家屋,但是他也不是像以前那样什么人都可以欺负的了。

村长请他过去过年,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崇世华肯定还会回到城里去的,还会恢复以前的身份的,只是会不会找以前欺负过他的人报仇,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崇世华拒绝了,幸好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多。

崇世华的小房子里有了一张床,甚至还有了简陋的家具,至于被子,其他的人倒是没机会送了,因为宋慕雯给准备了两床,摸上去是有些轻,但是十分暖和。

宋慕雯跟宋老头儿说了邀请崇世华一起吃年饭过年,宋老头说要村长同意才行,毕竟是特殊的存在。

宋慕雯跟村长报备了一声,村长也觉得有点不是滋味,这些年,宋慕雯和崇世华关系好,村长看得分明,也不知道是宋家运气好还是怎么的,竟然能够和这样的人交好。

宋慕雯邀请了两回,又说自己家几个兄弟准备高考的事情,崇世华终于动心了,这么几年的折磨,没有磨掉他的志向,如果能够有人能够一起讨论一下学术上的问题,他还是十分乐意的。

宋家当然会有人有异议,可是宋老头和宋老太都已经点了头了,其他的人不答应也得答应了。

宋老头和宋老太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也不糊涂,很多事情还看得分明呢,崇世华以前是成分不好,但是看人成分的那些人已经不在了,这成分不好的事情也就过去了,以后还是要看身份要看本事,这崇世华以前算是虎落平阳,现在老虎要归山中了,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攀得到关系的了,所以赶紧趁着人家没走的时候,拉拉关系也好啊。

崇世华脸上多了很多皱纹,头发也白了很多,但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精神头儿还不错,来的时候还给带来了几把青菜,据说是他自己种的,以前是偷偷摸摸种,现在倒是不怕被人知道了。

宋老头拉着崇世华一起喝酒,身份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竟然也能够说到一块儿去。

宋慕雯看着年三十晚上一家热热闹闹的,还有桌子上的鸡鸭鱼肉,心中就觉得满足,这样满堂生辉合家团圆的景象,不就是大家一致所追求的么?

能够请崇老先生来吃顿饭,宋慕雯也算是完成了一个愿望了,年三十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吃着冷饭,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实在是凄凉。

这个时候过年确实是放鞭炮的,只是放的不多,不像后世那样噼里啪啦又长又响,而是一小截,放一下就短短几秒钟,响完了就完了,放太长的鞭炮太贵了,买不起。

崇世华以前是不喝这么烈的酒的,但是现在人高兴,所以也不管农家的腊酒是不是浑的,是不是不够清香甘冽,熟络起来之后就毫不客气的推杯置盏起来。

这一年的年夜,是十分热烈的,十分欢快地,笑声传的老远,一次又一次深入寂静的夜,蒋毅潭深沉冰冷的夜色搅乱了。

交流高考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等到崇世华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几的时候了。

不过崇世华不是教育学家,而是古代文学的学者,对于语文还是有些见解的,说要他辅导功课,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因为他根本不了解高考的题型设置之类的。

77年,全国人民都对新年充满了希望,虽然英明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了,但是伟大的dang还在,相信他们会领着大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事实上是,北京还在继续开会,一场又一场会议,很多事情要讨论,很多事情需要拿主意,可是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大家所期待的美好的变革并没有到来,只是右倾翻案越来越多了,而知青返城的热潮也越来越热烈了,许多在乡下呆不住的知青都想方设法想回去,还有的是家里想方设法把他们捞回去,不管怎么样,知青是越来越少了,那群热血青年,在农村打磨了好些年之后,变得成熟和沧桑,不再是那年轻懵懂又冲劲十足的小青年了,这个时候大家看多了风风雨雨,见识了许多人和人心的问题,在不知不觉间就成熟起来,就放弃了无比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踏踏实实地想要过日子起来。

二月间的时候,果然提出了“两个凡是”,收音机和人民日报上都说了,虽然毛8主&席去世了,可是他的光芒依旧照耀着我们,领导着我们前进!

所以许多决策依然被沿用,虽然有人提出让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但是被华*国*锋主席拒绝了,邓小平等到七月份的时候才出山,估计是有些事情已经不在当时主席的控制中了,才不得不将邓&小&平放出来收拾烂摊子。

这一等就是大半年,宋家兄弟几个都在等着高考,越等越心急,下面的几个弟弟妹妹也都说要参加,他们年纪都没有超过二十岁,也算是有斗志的年纪,受了宋慕雯和家里人日日夜夜念叨的影响,觉得读书还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有机会考大学的时候,都不想放弃。

宋家读书蔚然成风,宋家家主宋老头儿颇为欣慰,他们家不是书香世家,世世代代都是泥腿子,如果能够考出两个大学生来,那也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儿。

在宋老头儿等人眼里,考上大学,就跟古代中举差不多了,宋慕雯默默汗,古代人家考秀才三年才考一次,而且一次才录取几百个人,不过是一个大学一次的招生而已,人家考大学可比自己这个时代考大学难多咯。

有些聪明的也看出一些端倪了,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书看,宋慕雯所在的厂里就有,还是年纪挺大的,都快三十的人了,也在看书,据说一直想读大学呢!人家还找宋慕雯借书看,看了之后就恨不得不还了。

人家缠着问哪里来的,宋慕雯只能够说是以前被奶奶收起来了,说是要做手纸,结果忘了,后来才被翻出来。

宋慕雯也很想给这些人印一份啊,空间里可以说有个印刷厂,印个几百本上千本不在话下,可是她不能,这是她的秘密。

不过宋慕雯同意给人家抄一遍,抄完了还她就行,那个人感激不已,捧着书就回去抄了,不是一本书,而是几本书,一字不落的抄写下来,也要花不少的功夫。

第181章 补习班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的毅力和精神不是盖的,一本本厚厚的书,都被他们拿去抄,真的是几天就抄完一本,没日没夜地抄。

对于准备高考这个事情,厂子里还是比较支持的,毕竟到时候说是自己厂子里考出去的,多光荣啊。不能说是人心不复杂,只是这个年代的人单纯一些,没有那么多心思罢了。

这一年就这样平平稳稳地过着,收音机和报纸上说的最多的,还是哪个被打为右倾分子翻案了,回到了家里,人家是如何感谢英明神武的dang的,漫天都是这样的消息。

在九月份的时候,崇世华的案件得到重新审查,翻案了,得到清白了,崇世华可以回家去了。消息传来,崇世华忍不住潸然泪下,几年的牛棚生活,让他看明白太多了。

宋家屋的人也挺为他高兴的,宋村长还做了一顿饭请他过去吃,算是对他的践行。

当年清高的崇世华在泥里生活了几年,人情世故世态炎凉都看得通通透透了,对于宋家屋的人,他还是挺感激的,至少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没有对他落井下石,很多时候,还是把他当人看的,村子里也有红卫兵,也会把他拉出去批斗,但是对他来说,这些都是生活的考验罢了。

宋家屋的人的淳朴善良,让崇世华还是很感激的,这里的人,没有外面的人那么疯狂。

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崇世华也表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宋村长道:“你也别这么说,我们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让你住牛棚,但是这是那群红卫兵闹得,我们也没办法,只希望你能够理解我们。”

崇世华道:“都是世道的原因,我知道的,并不是你们的本意。”

崇世华得了宋家屋的人的资助,买了火车票回去了,宋家屋还给送了一些特产之类的,在农民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到了城里就很稀有了。

其实平时的时候大家都跟崇世华不熟,但是到了这个关头,大家都搞得跟崇世华关系多亲密似得,舍不得人家离开一样,有些夸张的甚至眼睛都红了。

宋慕武负责用自行车将崇世华送去城里,去搭火车。

宋慕雯特地请假回来了,这次也跟着宋慕武一起骑车回去,虽然宋慕雯有了自己的车,但是宋慕武担心宋慕雯的安全,这年头,身上带着几块钱都是算有钱人的了,都很有可能被打劫,更何况宋慕雯发了工钱的时候有十几块钱,还是一个女孩子家,不安全。

宋慕雯这辆车说是女款,其实就是稍微矮一些而已,这个时候的自行车架子都很大,杠子很高,矮了学车都困难。

路上,崇世华絮絮叨叨跟兄妹两个说了很多,以前崇世华不爱说话,跟兄妹两个说的多的也是学术上的问题,现在倒是聊起家常来了,话还这么多。

“以后你们两个考大学考到北京来了,就来找我,不管怎么样,我也算是北京人,到时候你们也不算是人生地不熟。”

宋慕雯道:“好啊,先谢谢老先生了。”

崇世华还写了家里的地址给兄妹两个,道:“幸好这几年时常跟着你们比划两下,不然现在都不会写字了。”

送走了崇世华,兄妹两个对望一眼,都呼出一口气,感觉像是去掉了一块大石头一样。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不是很早了,宋慕雯道:“你直接回去吧,我自己回工厂就行了。”

宋慕武道:“阿奶让我买点东西回去,你要不要跟着去看看?”

宋慕雯很快就反应过来,六月份的时候余二猛来信了,说是结婚报告已经被批准了,毕竟宋慕雯的身份没有一点疑问,只是从去年开始,国家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所以才拖拖拉拉到了现在。

几个月前确定了,家里也准备宋慕雯出嫁的事情了,现在家里已经做好了第一栋房子,这一栋是宋老太和宋老头的主屋,第二栋也竣工了,还需要稍微修饰一下,这年头房子不会装修什么的,但是一定要平整好家里的地,就是用大砘子砘地,将地面弄平整了。宋家说将新房子收拾好了,就让宋慕雯从新房子发嫁,这样子也吉祥一些。

余二猛来信说他改什么时候请婚嫁,请假回来结婚,宋慕雯觉得还是去上大学之前把婚结了比较好,大学里比较奇怪,结了婚的没事儿,没结婚的连对象都不准有,那她和余二猛这种情况怎么办?而且等她读完书回来结婚,余二猛都是三十岁的人了,年纪也太惊世骇俗了一些。

所以现在余家和宋家都在准备两个人的婚事,宋慕武说要去买东西,就是送老妖交代的要买婚礼用的东西,因而宋慕武才会这样故意说给宋慕雯听的。

宋慕雯道:“你看着买就好了,没买好阿奶找你麻烦,我才不管呢!”

宋慕武嘿嘿笑,道:“我还是送你到工厂门口吧,这样我放心点,反正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两个人骑上车,路上也有一些人骑车,但是这年头,骑自行车的人就像后世开小车的人一样,特别是凤凰牌白鸽牌等牌子的自行车,简直就是进口车一样。

路上,宋慕武说起了另外一个事儿,“我们学校里据说要办一个高考补习班,还说要我去当老师。”

宋慕雯道:“不是挺好的么?恐怕是晚上上课吧?”

这年头哪有什么正规补习班,都是自发的,老师的水平不怎么可靠,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且多半是上夜校,八十年代的时候,上夜校蔚然成风,那些白天要上班的人,就趁着晚上的时候去上夜校学习,很多人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考上大学或者别的学校的。

宋慕武道:“是啊,晚上上课,事情还在商议。”

宋慕雯一边小心扶着龙头一边道:“还是尽快吧,我觉得高考这个事儿也快了,这一年都快过去了,估计不需要多久了。”

宋慕武一直相信宋慕雯的话,因为妹妹的观察实在是太敏锐了,宋慕武是这样的觉得的,是妹妹对实事对各方面把握都很准的缘故。

“这个我会回去说的,只是你觉得我当这个老师合适么?我怕我教不了他们,我又没有参加过高考。”

宋慕雯安慰道:“放心吧,你水平挺不错的,这个时候,大家要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引导他们思考和学习的人,你要说参加高考,这么多年了,参加过甚至主持过高考的人又有几个呢?”

十年浩劫这样一番清洗,很多人才都被洗掉了,要说找一个对高考熟悉的人,也不容易。

宋慕武想了想,觉得这话挺有理的。

“我只是有些担心二哥,三哥我放心,他很自觉,而且很喜欢读书,二哥的心还是有些不安定。”

宋慕轩是兄妹四个中水平最差的那个了,当然,下面的弟弟妹妹宋慕雯没有拿过来比,毕竟不是一个年代生的人,这些弟弟妹妹这一次没考上,下一次还可以继续考,宋慕雯觉得自己的弟弟妹妹中没有特别笨的人。

“这个我会经常督促他的。”

宋慕雯回了工厂,宋慕武则去买宋老太需要的东西。

九月是一个燥热褪去的季节,虽说早已立秋,但是树叶依旧是绿意葱茏,有时候太热还会听到蝉鸣。

刚和宋慕武说完办补习班的事儿,回到厂子里,厂长又找到宋慕雯说起这个事情了。

“现在咱们厂很多人在读书,想考大学,我觉得这很好,我读的书不多,但是知道读书用处很大,我希望以后你们考上大学,想回来的,可以回来继续为我们厂做贡献。只是我看你们一个个都是门头苦学,都是抓瞎的,很多不懂的地方学了还是不懂,所以我想咱们厂是不是要办一个学校?”

厂长的远见,宋慕雯是见识过的,没想到厂长还能够想的这么远。

“这个当然是好事,厂长您这个决定我支持。”

四四方方国字脸的厂长满意,宋慕雯这小丫头就是聪明,有些事儿宁愿找她商量,也不乐意去找那些唧唧歪歪的男人。

厂长弹了弹烟灰,道:“但是这个事情还需要你奉献一下,我打听过了,你是所有人中学得最好的,听说你从小读书就是全校第一?”

宋慕雯道:“全校第一是当不得的,就是学习比别的同学好点儿罢了。”

这种时候必须谦虚,才是中国人的做派。

厂长道:“好了,别说这些场面话了,我的意思是,你做这个补习班的班主任,我呢,在后头支持你,你觉得你能够教什么课程,你就教,其他的课程我再找人。”

宋慕雯没想到这个厂长这么信任自己。

“这个…”宋慕雯第一反应是要拒绝,但是想到下午自己劝宋慕武的话,宋慕雯又觉得光说不练假把式,对宋慕武自己就那么振振有词,到了自己身上怎么就退缩了?

“这个事情好说,要我教导什么课程是可以,就是班主任这个事情,我怕担不起,厂里那么多老员工,那么多长辈,我的年纪和身份压不住。”

这是个问题。

“那就另外找人,你先说说你想教什么?”

宋慕雯道:“您还是先找人上课吧,哪个课没有老师教,我再顶上。”

厂长顿时瞪大了眼睛,这话挺狂妄的啊!

第182章 有梦想

高考中的课程有语文、数学、政治,这是文理科生都要考的三科,另外还有文科生要考的历史地理,理科生要考的物理和化学,如果报考语言专业,还要考英语,现在老师不好找,如果文理科的老师都差,难道宋慕雯都可以补上不成?

厂长有些不相信道:“你真的可以?”

宋慕雯道:“矮子充高个子罢了,聊胜于无啊,只是厂长您一定要多多找老师,这样我就可以省点力气了。”

厂长笑了笑,反正他是不会把所有的科目的老师都找齐的,反正到时候最难的科目都让宋慕雯去教,谁叫她那么大的口气。

在这个时候,因为要恢复高考的事情没有一个准话,所以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学习就更加不可能了,所以实际上去夜校的人也不多,这些都是想得开的,反正今年不开考明年后年,总有一天是要开考的,现在学着,以后也能用得上,现在累点儿,以后就好一些不是?

等到几天后开班,来上课的也是稀稀拉拉,勉勉强强算是二十个人吧,因为老师也是在这些学生中选的。

有这样的规模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宋慕雯除了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上课。

对于上课的老师,厂长和厂里的书记等人商量了之后,也决定有所补贴,当然不会特别多,但是至少表达了厂里对这个事情的重视。

语文数学政治都有人教,历史也有人教,就是地理、物理和化学没人教。

其实这三门是最不好教的,像后世地理、物理、化学三门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带着各种仪器给同学们演示做实验之类的,地理老师用地图和地球仪,化学老师和物理老师的装备更多,但是这个年代都没有,要将一个问题讲清楚,特别不容易,而宋慕雯还是要教三门课,所以任务格外重。

宋慕雯想后悔也没有用,她本来以为这个男生在理工科方面会有两个厉害的,结果一个都没有。以后,国家缺的就是理工科的人才啊,所以**十年代还有一句流行的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宋慕武听说妹妹也成了补习班的老师,很惊讶,不过他还不忘找妹妹借了妹妹的备课本来给自己这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