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社会条件就是这样,一般有钱的人都在城里,因为很少跟农民打交道的原因,再说他们也看不上倒腾点菜挣的钱,所以没有人来跟“路通”公司抢饭碗,至于一般的农民,就算他们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一时半会的,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参与竞争。这也只有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文第十三章峰回路转

更新时间:2009-12-1716:17:17本章字数:6040

仪阳市农业局对黄宝顺的工作安排还是非常上心的,尽管他的级别不高,但是对于仪阳市农业局来说,黄宝顺怎么着都得算是炙手可热了。当初为了安排黄宝顺,仪阳市农业局内部可是没少费心思。

按说黄宝顺原来不过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行政级别上,顶多算是个股级干部,套到市级单位,也就是个科员。这样的级别,在仪阳市农业局可以说是最低的。但是黄宝顺在造纸厂的时候还有一个技术员的职称,虽说是国家承认的,但是放到农业局却没有什么用,毕竟不同专业。问题是仪阳市农业局需要黄宝顺做事,不给安排一个相应的级别,还真不好处理。

仪阳市农业局领导想了半天,再说黄宝顺的事市里面领导也非常重视,于是在安排黄宝顺的时候直接给套了一个主任科员,又让黄宝顺整理了一下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按特殊贡献给套了一个农艺师,总算是安排好了黄宝顺工作的问题。

要说起来,仪阳市农业局综合处是整个局里管事情最多,也相应繁琐的一个处,基本上除了农机和秘书处,剩下的事都搭得上边。黄宝顺到了综合处以后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在整个仪阳地区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说白了就是开班。

大棚种植技术说难不难,但是也不容易。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科员说是一个示范点,在技术和资金上当然是往宽了用,比方说浇水、施肥等措施,但是要是直接将这些全都移植到普通老百姓身上,那可不是一般老百姓承受得起的,一个大棚干下来没有一两万都不行,所以,在大面积推广方面,只能是因地制宜,尽量使用最省钱的办法,得让农民能够接受。

不能不说人的创造性是非常强的。滴灌的成本太高,可以用人工浇灌。大棚内温度比较难控制,老百姓就想出了盘炕的办法。当然了,这个炕可不是盘在地面上的,不然就没有办法种东西了。毕竟温室大棚需要垒一面土墙,直接把这面墙改造成火墙,顿时解决了大棚保温的问题。

有了领导上的重视,黄宝顺在仪阳市农业局可以说得上顺风顺水,谁都不敢轻视他。不过人都是有野心的,黄宝顺当然也不例外。

农民是经验主义者,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告诉他们,一般情况下,技术是需要积累的。仪阳市农业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有计划的在仪阳市所属各县开办反季节蔬菜种植培训班的时候,黄宝顺不止一次碰上让他非常尴尬的情况,农民们不喜欢他来给他们上课。因为他太年轻了,而且相比那些挂着高级农艺师、教授等级别的老专家来说,他的职称也是最低的。

仪阳市农业局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者,黄宝顺他们在南湾镇使用收费开班推广反季节蔬菜的办法被仪阳市直接移植了过来,不过相比南湾镇,仪阳市的胃口可就好得多了,他们开班的学费是每个人300块钱。南湾镇种植反季节蔬菜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个刺激了其它地区的农民,一个传一个,大家都知道种植反季节蔬菜能发财的事。在农民看来,他们交了那么多钱来学东西,自然就得把东西给扎扎实实的给学回去。相比之下,那些挂着高级职称、上了年纪的专家学者更像是有学问的人。于是,黄宝顺上课的时候,愿意听的人反而不多了。

这个事情让黄宝顺很是不舒服了一段时间。要说他有跟黄建华和吴梦琳合股办的公司,现在虽然还没有回本,不过公司在黄建华的管理下,几台车整天不停的跑,不但把新鲜蔬菜和花卉运出去,回来的时候还能顺便带点什么回来,效益就不用说了,眼看着连一年时间都用不上就能回本挣钱,所以黄建华现在并不担心钱的问题。人就是这样,谁都想名利双收。黄建华也不例外,有了钱以后,当然更想有名。

黄杰本没想过黄宝顺能当什么大官,在他看来,黄宝顺能调到仪阳市农业局就已经很好了,可是现在一看,恐怕黄宝顺的心海不止于此。黄杰一琢磨,其实要想帮黄宝顺出名很简单,本来就是现成的东西,只是他们不知道利用罢了。于是他给黄宝顺出主意,让黄宝顺把反季节蔬菜和大棚的种植技术整理一下,写成论文投到专业杂志社去,另外在根基仪阳市的反季节蔬菜的推广情况写一个通讯寄到省日报社。黄杰相信,有了这些东西,黄宝顺想不出名都难。

果然如同黄杰说的,黄宝顺的通讯《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努力将仪阳市打造成西北省的菜篮子》一文很快就在西北日报上登了出来,在文章中,黄宝顺听取了黄杰的意见,着重谈了仪阳市委、市政府为了仪阳市的发展,不拘一格发现和使用人才,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多次指导仪阳市农业局,要动脑筋想办法,努力将仪阳市打造成西北地区的菜篮子。仪阳日报在仪阳市委领导的指示下,当天就全文转载了黄宝顺的这篇文章。这下,黄宝顺算是落入了仪阳市委领导的眼睛里了。

仪阳市农业局虽然名声不小,但是在仪阳市所属行局里,只能算是一个不起眼的单位。农业局的局长刘世豪今年已经58岁了,是眼看着就要退了的人。用刘世豪的话说,他们这一代人,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到了这个年纪,无非是想站好最后一班岗,争取为革命多做一点贡献。事实上,刘世豪的心里非常不服气,在他看来,自己也算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只不过是运气不如别人好,西北省委书记又怎么样,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一岁,参加革命的时间更是不自己要晚了三年,可是别人运气好,老首长、老上级肯不遗余力的帮他,结果上去了,可是看看自己,同样是干了一辈子,临到快要退了才混上了个局长,就这还是上头照顾的结果。要说起来,农业局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如果不是当上了局长,连自己的几个孩子都不好安排,每每想到这里,刘世豪的心里就不舒服。

刘世豪是想过了,眼看着自己就要退下去了,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了子孙后代想一下。好不容易趁着自己当上了局长的机会把四个孩子都给安排了,可是一点自己退了下去,手里没权了,谁还管他这么多?刘世豪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心中有数,一个两个都不争气,上学不好好上,安排了工作还挑三拣四的,也不想想自己的能力。

当初把黄宝顺整到仪阳市农业局,固然有市委领导的指示,但是很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刘世豪的想法。这段时间以来,刘世豪已经不止一次在考虑自己退下去以后的问题。农业局不比其它的单位,整个就是清水衙门,除了每年的政府拨款以外,没有一点创收的渠道。

对于刘世豪来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这样了,反正推下去还有退休工资,这一辈子是不用发愁了,但是他的几个孩子怎么办?老大老二还好说,怎么说都是下面农业局的干部,问题不大。但是老三老四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虽然自己当上局长以后都把他们安排进了农业局,但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只能解决工人编制。农业局是一个清水衙门,再说超编的问题非常严重。要是两个孩子争气一点还好说,别人怎么着都得看点面子,不会把他们怎么样。可问题是这两个孩子就没让刘世豪省心过,老三原来安排进了局里开车,可是没开两天,好好的车就让他给开翻了,多亏有刘世豪压着,这事算没捅上去,但是现在别人谁还敢坐他的车?只好挂着。老四的工作安排就更费事了,好不容易才把他安排进了为了解决超编人员设置的“三产办”,可是他什么都不会,连收发一下东西都能搞错了,谁还敢用他?刘世豪想信,只要他一退下去,早晚自己这两个孩子得让农业局给当成超编人员清理了出来。

黄宝顺在南湾镇搞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情况刘世豪早就知道,w~~αр.①~⑥κ.сΝ怎么说都是仪阳市农业系统的一大新闻。谁知道这个人胆子也大,借着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开起了学习班,还收费!这在农业系统可是头一招。刘世豪本打算要处理黄宝顺的,可谁知道黄宝顺的这招还真灵,不但挣到了钱、顺利的在南湾镇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连市委领导都重视起来,大会小会的表扬了好几次。刘世豪灵机一动,干脆把黄宝顺调到市农业局来。

刘世豪把黄宝顺调到农业局不光是看中了黄宝顺的技术,最关键的是他看上了黄宝顺开班教学的办法。既然黄宝顺在南湾镇都能开班教学,仪阳市怎么说都有十几个县,上百个乡镇,就算一个乡镇来十个人学习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一百个乡镇就是一千人。就算每个人收一百块钱学费,这就是十万块钱的收入。就凭这笔收入,把黄宝顺调到农业局就亏不了。

刘世豪做得非常巧妙,黄宝顺他们是拿工资的,推广农业技术是他们的责任,当然责无旁贷,但是开班办学属于创收,当然得归到“三产办”。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仪阳市农业局是有农技推广任务的,所以开班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说开班教学的事是局里面安排的,负责教学工作的也都是局里面的干部,所以开班教学的收入,自然得归局里面,两边这么一扯,这笔收入的监控就出现漏洞了。刘世豪看准了这一点,把他们家老三也整到了“三产办”,不但奖金什么的要多一些,关键是能控制住这笔教学收入。

刘世豪没想到,仪阳市的农民对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的热情会有这么高,短短几个月,开了十几个班,每个班都有好几十个人参加学习。很自然的,“三产办”的账户上多了好几十万,关键在于,这笔钱牢牢的掌握在刘世豪的手上。刘世豪想清楚了,只要这笔钱不进农业局的账户,到时候想办法移出来,即便是自己退下去了,有了这笔钱,今后几个孩子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刘世豪的心情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这段时间,他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转移在“三产办”的这笔钱了。无非是开一下招待费之类的条子,反正这些费用不是从局里经费上走的,谁也没法查这个事,等过了这段时间,只要在自己退下去以前把这个班给停了,然后把“三产办”的人调整一下,这件事就算完了,自己也算没白干这么些年。

可惜的是,刘世豪的好心情全都给今天早上摆在他办公桌上的《西北日报》毁了,他一眼就看见了登载在头版的黄宝顺写的文章,《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努力将仪阳市打造成西北省的菜篮子》。

刘世豪勃然大怒,是谁让黄宝顺乱写的,他这么一写,仪阳市领导能不重视?搞不好连省里的领导都会注意到仪阳市农业局。到时候要是上面下来了什么政策,农业局还办不办班?办班还要不要收费?就算市里面同意办班收费的事,这钱还能让“三产办”收么?这个黄宝顺简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就算想出名也不是这个办法。

“小张,到综合处把黄宝顺给叫来!”刘世豪的办公桌上有电话,但是他不是很喜欢用。名义上是为单位节省开支,其实刘世豪是喜欢用人的感觉,他觉得这样更符合他局长的身份。

黄宝顺这会已经在综合处里看到了报纸,其实这几天他就一直在关心这个事情。今天刚进办公室,处里的同志就告诉他,他写的文章上报了,而且还是在头版。黄宝顺嘴上说着没什么,其实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一个早上,他连平常习惯的清理办公室卫生工作的事都放了下来,反复看着自己的锦绣文章。在黄宝顺看来,自己的这篇东西的确写得好,要不是报上头版要发中央的时事新闻,搞不好就能上头版头条了。

“黄宝顺,局长叫你。”局长秘书小张在综合处办公室的门口探头招呼了黄宝顺一声。

“我马上来!”黄宝顺心中清楚,局长肯定是为了报纸上的这篇文章叫他的,但是必要的谦虚还是要有的:“局长叫我有什么事?”

“你就装吧,写的东西都上了西北日报了,局长要是不找你才怪呢,到时候发下来了稿费可要请客啊!”小张其实年纪不小了,比黄宝顺还大好几岁,但是在他这个位置上,平时最要小心,跟局里面的同事搞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也都随着局长叫他小张。小张用拳头轻轻的在黄宝顺的肩膀上锤了一下,表现出很亲密的样子。小张知道,黄宝顺现在在局里是炙手可热,要不然局长也不会费那么多心思把他从乡镇给调上来了。

“放心,稿费下来了我请你喝酒,不过咱们可说好了,不够的话你填。”黄宝顺半开玩笑的说。其实他跟小张的交情还没到开玩笑的程度,但是不管怎么说,别人可是局长的秘书,不但级别比他高,关键是位置很重要。在机关生存,搞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听了黄宝顺的话,小张的脸上有点不自然。当下也没说什么,两个人一起往局长办公室走去。

当秘书的最是会察言观色,刚才从局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小张怎么会没看见刘局长那难看的脸色?不过这跟他没有什么关系,再说黄宝顺跟他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小张当然不会把什么都跟黄宝顺说,这万一要是传到局长的耳朵里,对自己肯定没有好处。

走到局长办公室的门口,小张轻轻的敲了一下门,让他很意外的,局长办公室的门是局长打开的,这种情况可不多见。小张清楚刘局长的脾气,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他把人带到局长办公室门口的以后敲过门,刘世豪局长是不会亲自来开门的,只是在里面招呼一声进来而已,今天这是怎么了?

“宝顺,没想到你还能文能武啊,你写给西北日报的文章市委周书记看了,评价很高,已经让咱们仪阳日报在头版全文转发了。你赶快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周书记要我带你去见他!”刘世豪很兴奋的样子,其实刘世豪并不高兴,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只能这样了。他总不能先狠狠的批评黄宝顺一顿,等一会去到市委,再让市委书记教训一顿吧?

看着高高兴兴离开局长办公室的黄宝顺,秘书小张有点想不明白了,自己刚才明明看到刘局长很不高兴的样子,怎么一下子这么高兴起来?再说市委周书记是什么时候打来的电话?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呢?不过不管怎么说,看刘局长的样子也挺高兴的,毕竟是市委书记接见,这样的事在农业局可不多见。

其实事情很简单,仪阳市委书记周谭今天一上班就接到省委刘瑞书记的电话,刘书记在电话里很是表扬了仪阳市在农业方面的工作,虽说种植反季节蔬菜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仪阳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好,工作做得很扎实,看来这西北省的菜篮子还就得靠仪阳市了。

周谭书记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又不好说什么,只能一套一套的官话,谦虚得不得了。但是放下电话以后他就开始翻看着报纸。周谭心中有数,仪阳市农业局虽然搞了个什么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但是这事并没有形成书面报告报到省委,应该最多只是在农业厅转了一下。如果说能这么引起省委刘书记重视的,渠道只有两个,要么是电视,要么是报纸。昨天的新闻周谭是看过的,并没有这方面相关的东西,那么报纸就是唯一的渠道了。

果然,周谭拿出西北日报一看,头版上《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努力将仪阳市打造成西北省的菜篮子》赫然在目,还真是说仪阳市农业局的事的。

让秘书给仪阳日报社打了一个电话要求全文转发这篇报道以后,周谭觉得自己还应该见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要不下次刘书记再说起这个事,自己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再说了,从刘书记的语气中就不难听出,省里面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那么市里面就得加快脚步,真正把这件事情推动起来,踏踏实实的把这件事情办好。办好一件能让领导上重视的事情比什么都好,这样更容易出成绩。

于是,就在刘世豪让小张去叫黄宝顺的这段时间,他接到了市委周谭书记的电话,让他带着黄宝顺马上到市委来一趟,他要跟黄宝顺谈一下。

正文第十四章菜篮子工程

更新时间:2009-12-183:11:18本章字数:5662

周谭能当上仪阳市委书记绝对不是偶然的,没有一点领导能力和御下之术,相当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一个地级市少说几百万人,多了上千万人,要是作为一把手的市委书记没有一点本事,肯定会出问题。不过话说回来了,即使你真的有本事,全国十几亿人,难道说你就敢肯定没有人比你更强?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有能力是一回事,能让上级领导赏识你的能力、认为你能担负起肩膀上的担子来,能够让上级放心、群众满意才是关键。周谭之所以会被任命为仪阳市委书记,正说明他在各方面都表现比较优秀。

自从接到省委刘瑞书记的电话以后,周谭就在考虑该怎么样在这个反季节蔬菜上做文章。有一点可以肯定,仪阳市农业局搞出来的这个反季节蔬菜不但上级领导重视,老白想也是非常欢迎的,最起码农民能够得利、普通市民也能够够在冬天吃上新鲜蔬菜。周谭还记得,南湾镇刚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时候,当时的市委刘主任在杨平县吃上了一顿新鲜蔬菜,整个人精神了许多,甚至专门安排市委秘书处几次下到杨平县采购这个反季节蔬菜,不但给市委领导都送了些,连省里面都派人送了去。

周谭记得很清楚,当自己第一次在冬天看到久违了的新鲜蔬菜的时候,心里有多震撼,他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是这东西能大面积推广,老百姓冬天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可惜的是,周谭当时还在西北省委,毕竟头顶上领导那么多,这些事情还轮不到自己说话。

也许是已经习惯了的原因,周谭调到仪阳市当市委书记以后,反季节蔬菜已经不是什么恨稀罕的东西了,虽然价格还是非常贵,但是对于一年都难得回家吃几顿饭的周谭来说,已经习惯了反季节蔬菜的存在。

早上接到的省委刘瑞书记的电话和现在正拿在手上的报纸突然提醒了周谭,自己是不是当上了市委书记以后养尊处优惯了、丧失了应有的政治敏感度?这么好的一个获取政治资本的机会民政局竟然会熟视无睹,一直到需要省委刘书记在报纸上看到了提醒自己才反应过来。不过还好写这篇文章的黄宝顺是个明白人,知道时刻把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写东西的时候知道添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的字样。现在看来,只要抓紧时间,亡羊补牢是有可能的。

因为要带着黄宝顺见市委周书记,刘世豪把秘书小张留在了办公室。刘世豪不缺心眼,要是把小张带在身边,万一让周书记看见了,肯定印象不好。

既然局长都走了,小张这个局长秘书当然也就没什么事了。仔细环顾了一遍局长办公室,小张没有发现什么卫生死角,接着整理了一下刘局长桌上的文件,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其实这些事情都是习惯使然,除了局长的办公桌,别的地方卫生工作都有局里面的保洁员负责,即使是局长的办公桌,别看这么多文件,刘局长也很少回去关心他们,更多的时候都是小张自己先看一遍,如果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就会用笔画上交给刘局长,正常情况下,基本上是小张说一下大概意思就完了,与其说刘局长桌上摆着一堆文件仿佛经常要看的样子,不如说都是些摆样子的东西,不过是放在那里而已。

顺手在那张有点显得老旧的办公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小张在刘世豪平常坐的那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别看都是一样的东西,可是坐在这里就是舒服,这个局长的位置还真不错,不但有权、挣钱也轻松,随便划拉几张纸条就能领来钱。小张心里暗暗说到。

看看眼前的办公桌,别看有点显得旧了,但是小张心中有数,这绝对是全局最好的一张桌子,整张桌面都是独板的,不但厚实,看着就气派。哪像其它的桌子,都是一小条一小条拼起来的,一屁股坐上去,说不定就把桌子给坐散架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有机会用上坐进这间办公室?小张靠在椅子背上,心里瞎琢磨。

桌上的电话机冷不丁的响了起来,条件反射似的,小张猛的站了起来,差点没把椅子给撞翻了。

定了定神,小张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您好,市农业局。您找哪位?”刘局长办公室的电话是没有登记在电话本上的,只有市机关内部的通讯录上才有,能把电话打进这里的一般都是各机关单位的人,所以小张说话十分客气。

“我是市政府办公室的,市长要找一下你们刘局长。”打电话来的人也很客气,但语气中透着高人一等的感觉。

不用说,小张就明白,这肯定是市长的秘书打来的电话。今天这是怎么了?刚才书记蔡打来了电话,这会市长的电话又来了?

“对不起,我们刘局长出去了,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他么?”别看是市长打来的电话,但是小张知道,自己是不方便随便透露局长的行踪的。

“哦,要不你看一看你们局的黄宝顺同志在不在?市长想见一见他。”

“早上刘局长出去的时候是跟黄宝顺一起走的,要不等一下他回来了我通知他一下?”小张这下算是明白了,看来都是那篇文章闹的。

“这样啊?你等一下。”说着,电话声中断了。

小张知道,对方肯定是在跟市长请示来着。

“这样吧,等一下你们刘局长回来了你让他给市长办公室打一个电话,如果上午来不及就下午,市长有事情要见刘局长。”

“好的,刘局长回来我马上通知他给市长办公室打电话,还有什么交代的么?”小张一边说,一边随手拿起一杆笔,将这个信息记录在刘局长办公室的台历上,他怕自己忘记了。

“就这样好了。”对方的电话放下了。

挂上电话以后,小张愣了一会。别看电话都是找刘局长的,但是目的都一样,其实为的是黄宝顺。看来这个黄宝顺还有两下子,来局里面的时间不长,整出的动静不小,难说以后会不会坐进这间办公室,看来以后跟他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了。

刘局长和黄宝顺见周书记的时间不长。领导的时间非常宝贵,能抽出一点时间见一下农业局的人已经很难得了。

刘世豪心中有数,今天能来市委书记的办公室,关键还是黄宝顺起了作用,所以在周书记询问黄宝顺关于反季节蔬菜种植和推广方面的情况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有说话。其实刘世豪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他也就是大概明白了大棚种植是怎么回事,要是让他真正解释起来,他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黄宝顺很兴奋,看来,这次这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说是获得了领导上的高度重视。在黄宝顺看来,这比他获得农业科技进步奖的时候还要紧张。

黄宝顺也知道周书记的时间紧张,只能捡重要的说。不过关于大棚种植技术方面以及市农业局在推广这项技术的时候受农民欢迎的程度都说了出来。当然了,黄宝顺不会傻到把功劳都归到自己身上,不停地说局里面是如何如何重视的。

周谭当然知道黄宝顺这话里面的水分,不过没必要点明。他今天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情况,省得上头问起来自己说不清楚。

“刘局长,农业局在反季节蔬菜种植推广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所做的远远不够。黄宝顺同志刚才说得好,我们仪阳市原来在农业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走到了前面。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定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争取在反季节蔬菜种植方面干出更多的成绩,让仪阳市成为西北省,甚至是全国的菜篮子。关于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会专门开会讨论,你们回去以后要抓紧时间,尽快整理出一个材料报上来。今天就这样吧。”周谭书记最后表态说。刚才在听汇报的时候他就在看来,仪阳市真的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没准这个反季节蔬菜就会成了仪阳市的拳头产品。

黄杰知道黄宝顺的文章上了西北日报头版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看着兴高采烈的爸爸,黄杰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按照目前的情况,仪阳市大力推广大棚种植肯定是有利的,但是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再加上周边地市跟着干起来了,反季节蔬菜的价格就会直线下降,相对于投入的成本来说,如果控制得不好,很可能会伤害到农民。不过转念一想,反正黄宝顺在农业局不过过是个一般干部,即使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受伤害的也不会是自己的父亲,再说按照目前的情况,两三年之内大棚还不会达到饱和的程度,到时候再提醒也不晚。

刘世豪这会在家里也在考虑大棚的事。因为回来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市长那边只能下午再去。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情真的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换句话说,以后恐怕再想挣开班的钱就难了,不过上午听周书记的口气,似乎是想要在短期内大范围的推广大棚,这就是说,市里面可能会考虑模式化建设,如果是这样,那么材料人工等方面可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

刘世豪仔细的看了一下关于大棚搭建的相关资料,考虑着怎么样能找到突破口。以前都是帮公家做事,眼看着就要退休了,也得帮自己做点事了。

“小三、小四,你们过来一下。”刘世豪好容易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招呼着两个儿子。

“什么事?”两个儿子都来了。

看着两个儿子吊儿郎当的样子,刘世豪心中就有气,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必要了,都这么大的人了,应该有分寸。

“我有一个想法,打算开一个专门生产大棚骨架的加工厂。咱们市里面很可能会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到时候就不是现在这样小打小闹了。所以我打算让你们两个中的一个停薪留职,先生产出来一批,一旦市里面定下来,肯定是我们农业局出面负责这个事,到时候自己有了厂子,怎么都比上班强。”刘世豪看着两个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老三老四异口同声的说。

“上班能挣几个钱,物资局王局长的儿子王军去年就停薪留职了,现在不知道混得多好!我早就不行干了。”老四开口说道。

“你呀,就是好高骛远,要是你能扎扎实实的工作,至于像现在这样么?”刘世豪叹了口气:“这个是现在先不要乱传,老三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在‘三产办’,到时候这些东西都会从‘三产办’走,有个自己人也放心一点。老四下午就到办公室办手续,晚上把王军叫到家里来,跟他商量一下怎么搞这个事。动作一定要快”刘世豪吩咐着。

“干嘛叫王军?咱们自己搞不就行了?不就是生产一点框架么,随便找个地方就干了。”老四有点行不通了。

“你懂什么?天下的钱你还想一个人都挣了?要是不把王军拉进来,到时候你上哪里搞水泥和钢筋?凡事想远一点,一口吃不成胖子!”刘世豪教训着说。

事情真的如刘世豪预料的,仪阳市委市政府很快形成了决议,在仪阳地区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各县都下达了指标,由仪阳市农业局牵头,各县农业局配合,要形成战役规模,迅速在仪阳市范围内形成反季节蔬菜全面推广。今年冬天,仪阳市要成为西北省的菜篮子。

仪阳市农业局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的课并没有停下来,不过已经不再收费,但是也不培训农民了。全市十几个县的农业技术人员都得轮流培训,务求全面掌握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这些人回去以后还得对下面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毕竟具体的指导工作还需要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人员去做工作。

刘局长家小四办理停薪留职的时候全局都震动了,谁也没想到,局里面第一个下海的竟然会是局长的儿子。不过刘局长说得很明白,毕竟局里面超编情况太严重,他这个当局长的怎么都得以身作则,为了减轻局里的压力,他好不容易才动员自己的儿子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

虽然大家都不相信刘局长会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但是毕竟事实放在眼前。直到局里面开始从刘局长家小四的构件厂进大棚预制件的时候,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看来领导的手段就是不一样,机会把握得还不是一般的好。

仪阳市的大棚种植技术推广得很快,中秋节刚过,不少农户已经种上了第一批反季节蔬菜,就等着丰收的时候了。

这些事情对黄宝顺、黄建华和吴梦琳来说影响不大,他们合股的公司已经把重点转移到了物流商。为了加速发展,从公司成立现在,大家一分钱都没有分过,所有的利润全部投入到了车辆的购置上。用黄建华的话说,过完春节,“路通”公司至少要达到二十辆车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运力。

李冬梅是仪阳市农业局第二个办理停薪留职的人。没办法,“路通”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光靠黄建华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再说公司搞大了,加强监督也是有必要的。

黄杰应该是过得最潇洒的人,眼看着有“路通”公司在,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再过几年,黄杰肯定能成这正儿八经的“富二代”,到时候躺在钱堆上过日子,什么事都不用管。再说他现在还是学生,只要学习上不出问题,谁管他干什么?对于黄杰的学习,黄宝顺算是完全放心了,别看他平时不像别的孩子那么用功,但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黄宝顺悄悄观察过黄杰的学习进度,发现黄杰不但有事没事的就看一些高中的东西,甚至开始自学英语了,好像还学得不错的样子。

至于黄宝顺,受了农民几次刺激以后,也报了个电大。毕竟他现在是干部,不管到时候评职称还是干什么其他的,反正在机关单位里,学历越高越好,再说多学点东西也没什么坏处,机关里各个都这样。市里面搞的菜篮子工程对黄宝顺来说获益良多,已经有传闻市里面准备安排他进市委党校学习,要是这个情况是真的,那么可是进步的标志,就是不知道到时候会怎么安排了。

正文第十五章风起云涌-1

更新时间:2009-12-210:44:20本章字数:3564

刘卫国最近算是神气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仪阳市农业局已经从他的预制件成订购将近一千套大棚预制件,而且订单还在不断的下。按照刘世豪的说法,整个仪阳地区今年至少要上一万亩大棚做试点,一旦后获得成功,明年大棚的数量还要增加十几倍。他跟王军算了一下,就按目前的水平,一套大棚的预制件可以获纯利200多块钱,单是已经卖出去的一千多套大棚预制件,他和王军每人就能分到十多万块钱。先不说以后的情况,单是今年的一万亩大棚的计划,怎么说都得有200-300万的利润,要是明年十万亩大棚的计划一下来,那么获利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刘卫国很清楚,别看眼前自己搞的预制件厂挣钱,这不过是因为仪阳市农业局长刘世豪是他爸爸,要是没有了这一层关系,仪阳市农业局恐怕就不会再从他这里采购大棚预制件了。毕竟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东西,就是农民也能搞出来。眼看刘世豪过了年就59岁了,说退就退的人,十万亩大棚是吸引人,可一旦刘世豪退了下去,自己根本就玩不转。

“王军,咱们搞的这个预制件成本还是太高了,得想办法降低一点成本,趁着我们家老头子还在位,能捞多少算多少,要不然老爷子一推下去,事情就不好办了。”刘卫国跟王军商量着。

“这事我也想过了,今年这个事情来得太突然,计划内线材是搞不到了。不过我已经跟我们家老爷子说了,这段时间想办法从下面挤一挤,先给我们调一批计划内的线材顶着用,这样的话咱们每套大棚至少能多挣300多,先对付过去这一阵再说。”王军这段时间没少费劲,好容易找到了一个这么挣钱的事,怎么都得搞好了。

“是啊,人工是不能降的,多给钱别人才能多干活,看来咱们还是得从材料这块下手,我这几天就在琢磨,你说咱们这大棚预制件里用那么多钢筋有必要么?那玩意平时杵在哪里谁去动它?另外以后拌浆的时候让他们少放点水泥,哪怕一个大棚能省下十块二十块的也好,再说了,那东西它要是老不坏,以后咱们吃什么?”刘卫国从来胆子就大,他已经想好了,怎么着都得趁老爷子在位的时候多搞两个,到时候就算农业局不从他这里订货了,要是能挣到一笔足够养老的钱,这些活不干也就罢了,最多再回农业局上班去。

“这事我早就想提醒你了,你没看见邮电局用的那电线杆子。那么粗的电线杆,里面放的钢筋还不如我们放得多,再说了,咱们一个预制件才多大?要我说,其实根本用不着那么麻烦,完全可以用8号铁丝顶替6公厘的线材,大棚本身承重要求就不高,有那么多铁丝足够了!反正到时候都在水泥里包着,谁还会把它给砸开了不成?至于你说的少放水泥的事完全没有必要,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再说也省不下几个钱。”王军一开始就想到这个事情了,但是他担心出问题,既然现在刘卫国已经提出来了,他当然不客气。

“8号铁丝有多粗?”刘卫国问道。

王军白了刘卫国一眼,真没想到刘卫国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要不是刘卫国手上有这么好的一根项目,王军还真不愿意跟他合伙干。

“跟咱们吃饭的筷子头差不多,比6号钢筋细一些。”尽管心里感到不屑,但是王军还是没有表露出来,毕竟没有刘卫国他一个人就算生产出来了大棚预制件也卖不了。

“那不就行了!有那么粗我看就够了,关键是这么一换咱们能节约多少成本?”刘卫国一听高兴了,急急忙忙的问,能挣钱才是他关心的。

“今年应该少一点,毕竟线材计划内的指标已经没有了,要是到了明年,咱们拿来计划内的线材倒一把能不少挣钱,这边成本也下来了,我估计,一套大概能挣一千。不过这事有点风险,万一要是农业局的人抓住不放,咱们可就得陪了。”王军之所以原来一直不说就是这个原因,万一农业局那边验收的时候卡得紧一点,自己还真没有办法。

“这事你不用担心。农业局那边负责验收地是我哥。再说了。有我爸顶着。谁去管那么多闲事?你放心就是了。”刘卫国大包大揽地说到。

王军一听这话顿时放心下来:“行。我这就进铁丝去。明天就让他们改用铁丝!”

话说黄宝顺这段时间是喜事连连。他地论文上了杂志以后很快引起了不少人地注意。再加上他可是反季节蔬菜种植地功臣。正好政策上又开始强调年青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一来二去地。不知道怎么地就传出来过完年以后组织上准备安排黄宝顺去党校学习地话来。虽说还没有下文。不过很多时候小道消息往往比正规渠道下来地命令要快得多。处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在恭喜黄宝顺了。

黄宝顺高兴是高兴。不过一点可都不敢表现出来。他知道在机关单位做事要小心。只要没有确定地事。很可能随时变卦。在这个关键地时候要是自己出了问题或者给谁抓到了小辫子。这事搞不好就真地吹了。

黄宝顺所在地综合处是仪阳市农业局事情最多、也最零碎地处室。整个就是不管部长。什么乱七八糟地事情都推到综合处身上。

仪阳市大范围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的事在各县全面推开以后,仪阳市农业局就组织了一个科技支农会动。经过市里面一番大力宣传,大棚种植技术几乎在仪阳市成了家喻户晓的东西。刘世豪当然当仁不让,挂上了仪阳市农业局科技支农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是农业局党委书记,黄宝顺是想跑都跑不掉,成了第二小组组长。第一小组基本上都是领导组成的,一般只有在上级领导下来检查或有必要的时候才出面,平时基本上都在局里忙着。至于第二小组的事情就多了,不但要负责指导和培训线面的农技推广人员,时不时的还要到下面乡镇区巡视一下反季节蔬菜屠光的情况,了解掌握农民对反季节蔬菜种植方面的主要问题。整天在仪阳地区跑个不停。

这些是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一个苦差事,经常连续几天都回不了家。但是黄宝顺却很愿意干这个,毕竟反季节蔬菜是从他手上出来的,现在到处都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心里自然高兴,在一个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如果出了成果,对他的仕途是有好出的。黄宝顺没有注意到,因为他整天玩命的工作,组里面的几个同志已经很不耐烦了,只不过大家都知道黄宝顺就要上党校的事,再苦再累也不过是撑过几天,等黄宝顺去当小学习以后事情就好办了。再说了,谁知道黄宝顺从党校出来以后会怎么按排,要是直接在局里面调整上去,搞不好就是副处长了,为了自己的前途,何必跟未来的领导过不去。

这一天,黄宝顺带着仪阳市农业局科技支农第二小组的人来到东平县许术乡协助许棫乡农技推广站搞反季节蔬菜的推广。

东平县是仪阳地区距离仪阳市较远的一个县,许术乡又是这个县最偏僻的一个乡,由于比较靠近戈壁,这个乡的农业生产水平一直比较低。当地政府非常希望能通过这次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改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可惜事与愿违,由于大棚造价比较高,当地农民平时靠天吃饭,难得有谁能一下子拿出钱来搞大棚的,所以反季节蔬菜的推广压力很大。

“黄组长,不是我们不积极的想办法,可是你也知道,我们这里的农民不但穷,而且懒得要命,上级领导给了他们这么好的项目,可是临到头来,任我们怎么做工作,就是没有人愿意搞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我们总不能拿枪逼着他们吧?”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的站长两手一摊,为难的对黄宝顺说。

“正是因为这里的农民穷,我们就更要想办法带他们走科技农业的路子,靠天吃饭永远发不了财,关键还是得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黄宝顺急了起来。

“黄组长说的是,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农民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许术乡的站长委屈的说。

黄宝顺也知道自己刚才说的有点过了,缓了口气:“咱们推广站应该搞一个典型,到时候附近的农民知道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好处了就都跟上了。”这是黄宝顺的经验之谈,当初他就是这么引的南湾镇的农民抢着种反季节蔬菜的。

“有,就在不远,有一家农户已经建了一个大棚,大家都等着看他的收成,要不我领各位领导去看一看?”

黄宝顺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一帮人高一脚低一脚的往农户大棚方向走去。

远远的,黄宝顺就看见这家农户的大棚孤零零的站在田地间。对于大棚黄宝顺还是很熟悉的,一眼就看出正是仪阳市农业局推出的标准大棚。

“走,过去看一看!”黄宝顺挺兴奋的。

一帮人走到大棚外,大棚里并没有人,黄宝顺也不忌讳,掀开棚门就走了进去。黄宝顺没想到,他眼前看到的情况与他想象中郁郁葱葱的情况完全不同

正文第十六章风起云涌-2

更新时间:2009-12-210:44:20本章字数:4497

在东平县许术乡唯一的大棚里,黄宝顺和农业局的干部们都愣住了。远处还看着挺气派的大棚实际上跟大家想象得差得非常远,几根原本应该承受大棚棚顶跨梁的预制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倒了下来,棚顶上的塑料布在这个力量的拉扯下早就四分五裂、在寒风中,碎裂的塑料大棚被风吹得呼呼的响,本来应该保持在20多度棚温的大棚现在看得见水的地方已经接起了冰。一些还很幼小的蔬菜在这冰冷的冬天都变成了美丽的令人心寒的冰雕,偶尔风大一些的时候还会随着强风无力的摆动一下,完全丧失了活力。

“怎么会这样?”黄宝顺走了这么多个乡镇,大棚垮塌的情况还没有发现过。在设计大棚预制件的时候大家就考虑到了一但发生冰雪积压等情况,作为承重件的大棚预制件必须得承受得住很大了压力和拉力。设计大棚预制件的仪阳市设计院保证,他们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大棚预制件绝对符合设计要求,负责设计的工程师当时还开玩笑说,除非用大锤砸,否则他设计的大棚预制件绝对能用一百年。

农业局的几个干部和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的站长都没有说话,跟着黄宝顺一起来到折断的大棚预制件边上观察起来。

从包裹在预制件边上塑料布上粘着的黄泥和摩擦的痕迹来看,应该是耕牛靠在预制件上蹭痒把作为支撑的预制件给蹭断的,可是这么粗的预制件这么就给牛给蹭断了呢?

黄宝顺一把扯开了包裹在预制件上的塑料布,顿时,大棚预制件的断口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不知道是一直包裹着塑料布还是这几天比较冷、空气中水分比较少的原因,断口非常清晰,大家清楚的看到,本来应该使用6公厘钢筋的位置,现在用的不过是一些粗铁丝。

“这样的东西能用么?!”对于大棚的建设黄宝顺一直非常上心。看到水泥预制件里裸露出来的粗铁丝,他气愤了,一边大声吼着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的站长,一边对着边上一根还站着的大棚预制件一脚踹了过去。大棚预制件应声倒了下去。

“你们是怎么回事?就算不好推广也不能用这样的东西来害老百姓!就这样的东西,轻轻一脚就倒了,你就不怕大棚倒下来压着人?就这样的玩意,万一老百姓的大棚出了问题要修补怎么办?谁敢上去?你们他妈的想挣钱也不能这么个搞法!”盛怒中,黄宝顺节二连三的将那些火柴棍一般的预制件连着踢倒了好几根。

“黄组长,你什么意思?凶什么凶,这个大棚不是我们推广站卖给他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再说了大棚倒两根预制件很正常,换上不就得了,你冲我发什么脾气?别看你是市农业局的,可是干农技推广这一行,我干的时间比你长,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的站长很窝火。局里面已经有政策,推广一个大棚奖励农技推广站100块钱,别的地方搞得轰轰烈烈的,可是许术乡死活推不动。好容易有人建了一个大棚,可材料还是从其它乡镇买的,再加上黄宝顺不分青红皂白就跟他发脾气,连粗口话都出来了。怎么说他都是30几奔40的人了,给黄宝顺这么一说,当然脾气也就上来了。

尽管知道是自己搞误会了,但是怎么说许术乡农技推广站还是仪阳市农业局下面的基层单位,就是从行政级别上来说,黄宝顺也可以说得上是领导了,再说这段时间来黄宝顺一直仕途顺利,难免有了些小脾气,跟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的站长这么一冲,顿时脾气更大了。

他站起来用手一指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站长的鼻子:“怎么了?说你两句说不得啊?你许术乡还是不是仪阳市农业局管的?别的地方搞反季节蔬菜推广搞得轰轰烈烈的,可是你们许术乡怎么样?就这么一个大棚,还滥竽充数,你都不脸红,亏你还是农技推广干部!”盛怒之下,黄宝顺都不知道他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我怎么了?我好歹还种过几天地。哪像某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写了两篇破问咋和那个就了不起了。尊敬我叫你一声黄组长。要不然。我地级别也不比你低多少。有本事你让东平县农业局免了我。我二话不说!”

大家一看两人吵起来了。连忙劝地劝、拦地拦。虽说不乏想看热闹地地。但是样子活还是要干地。

大家出面劝阻让黄宝顺和站长都有了住口地理由。其实谁都知道。不管谁对谁错。但是他们怎么说都是干部。这样地事情让上面领导知道了。肯定要受批评地。不过场面话还是要留下地。无非是都要向上级汇报云云。

本来仪阳市农业局一帮人还打算在许术乡农技推广站吃了午饭再走地。可许术乡本来就没有什么大棚。自然谈不上什么反季节蔬菜地推广了。再说负责带队地黄宝顺又跟许术乡农技推广站地站长吵成这个样子。这饭自然是没法吃了。再说黄宝顺心里也憋了一肚子气。还想早一点回到仪阳市农业局跟刘世豪局长汇报一下许术乡以次充好坑害农民地事。于是一帮人一商量。干脆。大家直接回仪阳市得了。

说是要走了。可眼看到了中午地时间。怎么着都得吃点东西。好在这次来地人不多。连负责开车地张师傅都算在内。一共就是5个人。正好一辆吉普车坐满。

许术乡也没有什么特别地东西。无非就是大盘羊肉。大家坐下以后。黄宝顺先是拿了包烟散了一圈。接着说道:“这次还真对不起大家了。我这个人脾气急。看到那大棚成了照顾样子心疼。所以管不住直接地嘴巴。搞得大家都得跟我上小饭店来吃饭。没什么说地。今天这顿我请了。当是给大家道歉。”

正常情况下,市农业局到了下面的单位,怎么说都能混顿饭吃,这也是惯例了,今天闹成这个样子,按理来说,要是一同来的着几个人里面有一个是想帮黄宝顺的,那么肯定会等大家歇一口气以后说合两个人,就算心里再怎么不高兴,面子上总得过得去。可是一来黄宝顺是从造纸厂出来的,本来因为老婆、孩子户口的问题就属于比较受排挤的,再说他原来也没当过官,一直是搞技术出身的,对搞关系很不在行。这回又传要去上党校,多少让别人妒忌,再说出来这么久了,大家都有点觉得黄宝顺太积极,搞得大家受累,所以看到他跟许术乡推广站的站长闹翻了,大家都假装不知道似地,一个两个装哑巴。

其实黄宝顺也清楚这个情况,但毕竟他不太善于跟人搞关系,,只能用这种方式缓解一下关系,不管怎么说,大家抬头也不见低头见的,要是搞僵了多不好。

别看跟黄宝顺出来的都是仪阳市农业局的一般干部,但是随便一个也比黄宝顺混机关的时间长,这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关系,听黄宝顺这么一说,大家连忙别客气别客气的说着,顺便声讨一下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的站长。一顿饭吃得还算热闹。

大家都不知道,就在他们吃饭的时候,许术乡农技推广站来了几个农民,一下子就把农技推广站给围上了。

原来,这几个农民正是刚才黄宝顺他们看过那个大棚主人同村的,多多少少有些亲戚关系。许术乡本来就穷,很多人也不是不知道搞大棚的好处,可是建大棚得有钱,连吃饭都成问题的许术乡农民哪来的钱建大棚?就这唯一的一个大棚还是东拼西凑借钱建起来的。眼看着地里蔬菜长起来了,谁知道那个大棚这么不堪,让牛蹭了了一下就垮了,大棚的主人第二天一早到地里一看,当时就急的病了。谁知道他前脚刚被抬回家,后脚黄宝顺他们就来了。黄宝顺一生气,有把大棚的预制件给踢断了好些根。

大棚主人同村的几个人听村上的孩子说农业推广站的人带人把大棚的预制件又搞倒了好些根以后,当时就急了。这个大棚他们就是从仪阳市农业局的服务公司卖的,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找上门去,这边农技推广站的人又找上门来搞破坏,他们当然不干了,一下子,一帮农民拿着家伙就找到了农技推广站想要要个说法。

许术乡农技推广站的站长本来就一肚子的火,哪知道这帮农民又找上了门来,当然不高兴。他转念一想,与其让这帮农民找自己的麻烦,不如让农民找黄宝顺的麻烦去。于是一推二六五,顺便还把黄宝顺他们吃饭的地方告诉了这帮农民。

黄宝顺他们是不知道这个事,几个人吃完饭以后剔着牙,上了吉普车准备回仪阳市,哪知道车子刚转出发动起来,几个农民手里拿着棍棒铁锹就把车给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