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回1988/重生之凉味人生上一章:第 5 章
  • 重回1988/重生之凉味人生下一章:第 7 章

高凉不好直接就走,留下来看了一集电视,她实在太困了,再精彩的剧情都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她便起身出门来,准备回去睡觉。院子里没有灯,只有月光,接近满月,银色的月华如水银一般倾泻下来,铺满了整个院子,将一切都笼得朦朦胧胧的。有人在院子里抽烟,火光一闪一闪的,高凉不能确定是谁,就没说话,对方先开口了:“不看了?”

高凉听出是李俊毅的声音,她走近两步:“俊毅哥,你没去看电视?”

“早就看过了。中午的菜是你做的?挺好吃。”

高凉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谢谢!”

李俊毅又问:“今天下午菜卖得还顺利吧?”

高凉忙点头:“挺好的,很快就卖完了。你那个朋友帮了我不少忙,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也没好意思问。是不是你跟他说的,让他去帮我的忙?”

李俊毅轻笑了一声:“他叫汪彦君。我就跟他提了一下,让他照顾点你的生意。他真过来了?”

“嗯,来了,帮了我的大忙,谢谢俊毅哥!”高凉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没将替自己买单的事问出口,“那我先回去睡了,明天还要早起。”

李俊毅突然叫住她:“高凉,你想不想找份稳定的工作?”

高凉停下来,诧异地说:“稳定的工作?”

李俊毅“嗯”了一声:“我有内部消息,铁道部今年要招一批乘务员,通过考试才能进。你如果想去,我可以帮你报个名。”

高凉一听,顿感十分意外,铁道部的工作那可是打不破的铁饭碗,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进去,可是进铁道系统那是非常难的吧,除了从学校分配过去的,一般都是内部职工子女顶替上去的,怎么可能轮得上自己?李俊毅虽然这么简单说一句报名,不知道要求多少人,她可没那么大脸给人找那么多的麻烦。高凉摇头说:“算了吧,不用。”

这下轮到李俊毅诧异了:“为什么?”这么好的单位,福利待遇都好,谁不愿意去啊,就怕没机会。

高凉诚恳地说:“乘务员的工作都是在火车上来回奔波,我担心照顾不上弟弟妹妹。”这倒是实话。

李俊毅想了想,点头:“说的也是,他们都还小呢。”

高凉小心地问:“俊毅哥你自己怎么不去?”李俊毅在火车站当搬运工,那都是临时工,又累又赚不了多少钱,高凉其实挺意外他居然去做这个的,他家应该有足够的能耐给他安排一份既轻松待遇又好的工作吧。

李俊毅弹了下烟头:“暂时没想定下来。我跟朋友约了一起做点事,在等资金到位。”

高凉点了点头:“也对,国家现在正在进行计划经济改革,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处处都是商机。俊毅哥加油!”她记不清那一世李俊毅后来到底干嘛去了,只知道他做生意去了,李俊毅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有想法有魄力,不走寻常路也很正常。

李俊毅嘴上叼的烟差点掉下来,他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这话居然是从高凉这个小姑娘嘴里说出来的,多少男人平时都不怎么关心经济形势的,这小姑娘不简单啊。

高凉实在觉得累,打了个哈欠:“我要回去睡了,俊毅哥再见!”

“早点睡。”李俊毅没有挽留她,只是在淡淡的月色中看着这个单薄纤瘦的女孩,有着跟她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仿佛父母过世,一夜之间就完全长大了,明明还没成年,就得全权肩负起三个弟妹的生活和未来,有点叫人心疼,同时也叫人佩服。

高凉走到自家院子里,突然又转过身来:“俊毅哥,你要是有什么想吃的菜可以跟我说,我会做很多菜。”

李俊毅听见这话,忍不住开了个玩笑:“免费吗?”

高凉说:“当然。”

李俊毅说:“开玩笑的。回去睡吧。”

高凉摇摇晃晃地进屋睡觉去了,毕竟第二天还得早起。高凉起早贪黑拼命赚钱的日子就这么开始了,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做凉拌菜,早上出去卖一阵,回来休息一下,下午继续做菜,再去棉纺厂摆摊。李俊毅的面子真是特别大,汪彦君那边主动帮高凉助了几天威,见客源稳定了才没再来。

早晚的摊位都有了固定的客源,生意好得出奇,每天的菜都不愁卖。高凉每天累得就只想睡觉,然而钱也是实打实赚到了,每天都能赚二三十块。数着钱的时候,高凉觉得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再苦再累的日子,有奔头就有动力。

作者有话要说:红包继续啊。

第十三章 高考成绩

中国人素来以勤劳闻名,而生意人又是其中最勤劳的,几乎全年无休,没有假期。做生意的都说自己挺自由的,想什么时候休息就休息,事实上,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谁愿意关门休息啊,因为关门就意味着将生意拒之门外,将钱挡在门外。

高凉也是这当中的一员,对她来说,除非不可抗力的因素,她才会休息不摆摊,比如狂风暴雨、比如棉纺厂放假。所以高凉挺喜欢棉纺厂放假的,虽然这会让她少赚一点钱,但这样一来总算是有了给自己不出摊的正当理由。

棉纺厂放假这天,正好是出高考成绩的日子。高凉淡定得不行,好像她自己没参加过高考一样,一大早,她就跟往常一样起来做凉拌菜,下午不用去棉纺厂摆摊,早上就多做点,下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虽然卖凉拌菜赚的钱不少,但都是血汗钱。

高凉将一切准备停当,叫醒高珊来帮忙。现在是假期,两个妹妹每天轮流陪她出摊,倒是也没什么怨言,毕竟比她们更辛苦的是大姐,她每天干得最多、睡得最少。这时天才刚刚亮,大约是五点多钟,正是人们睡得正香正沉的时候,毕竟三伏天里只有日出之前这段时间最凉爽怡人了。

姐妹俩刚到院子里,就看见隔壁院子里有了人影,高凉以为是王奶奶早起了,正想打招呼,却发现那人不是王奶奶,而是李俊伟,他低着头,没精打采地在院子里胡乱绕着圈。高凉吃了一惊,小声问高珊:“俊伟是不是在梦游?”

高珊看了一眼李俊伟:“应该不是吧。俊伟!”小丫头跟李俊伟关系不错,很多时候都是没大没小地直呼其名的。

李俊伟一抬头,看见了姐妹俩,走了过来:“你们这么早就要去摆摊?”

“嗯,早点去才能占个好位置。”高凉看李俊伟萎靡不振的样子,说,“你怎么了?”

李俊伟抹了一把脸:“今天要出高考成绩了,我紧张。做了一夜噩梦,干脆不睡了。”他等这一天等得望眼欲穿,以至于都失眠了。

高珊哈哈笑他:“你是不是梦见没考上大学?”

高凉伸手拉了一下妹妹的辫子,小声地呵斥:“珊珊!”

李俊伟耷拉着脑袋,也不跟高珊抬杠,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高凉安慰他:“别担心,肯定能考上的。”

李俊伟看着一副置身事外模样的高凉:“你就不紧张吗?”

高凉笑了:“我没什么可紧张的。你赶紧回去补一觉吧,放宽心,肯定考得上,考不上我请你吃饭,考上了你请我吃饭。”

李俊伟听她说得这么笃定,总觉得她是在安慰自己:“要是真考上了,请吃什么都行。”

高珊赶紧说:“我可是听到了,我也要吃!”

李俊伟看着无忧无虑的小辣椒,心情好了点:“还能少得了你的?”

出了巷子,高珊问:“大姐,你能考上吗?”

高凉舀了一下头:“应该考不上。”这个年头,全国大学招生才五六十万人,真正的万人挤独木桥,大学哪是那么容易上的,考不上才是常态,所以李俊伟的压力才那么大。

高珊执拗地问:“那万一考上了呢?”

高凉说:“再说吧。”尽管她也想上大学,但知道就算真考上了,她也没办法读。她去读书了弟弟妹妹怎么办?虽然现在上大学以公费为主,每个月还有生活费补贴,但要真去上大学,岂不是又回到从前的怪圈了,撇下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所以上大学是想都不要想的事,也亏得没考上,不用那么纠结。

高珊认真地说:“万一考上了,大姐一定要去读啊。”

到了菜市场,高凉支好摊位,趁着还没有什么人,先去市场上逛了一圈,买一些食材和调味品。回来的时候,高珊已经在招呼客人了,她熟门熟路地拌菜称秤,手脚麻利,完全不像个才12岁的孩子,只是个子还太矮,干起活来有些吃力。高凉赶紧放下东西来帮忙,姐妹俩一天的忙碌就开始了。

忙到八点的时候,菜已经卖出了大半,客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过来。高凉觉得有点饿,便打发妹妹去买早餐,她现在绝对不虐待自己的胃。高凉正忙着,突然听见一个非常惊讶的声音叫她的名字:“高凉?”

高凉一抬头,看见一个留着及肩学生头的姑娘正在人群边上一脸惊讶地看着自己,高凉看着对方的脸,愣了大概一秒钟,迅速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吴春梅?!”

吴春梅是高凉高中时代的好友,一个非常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她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下巴到脖子上有一块明显的疤痕,因为这个,她虽然成绩优秀,还是非常自卑内向。高凉记得吴春梅因一分之差落榜,她想复读,家里不同意,因为她家孩子也多。她后来跟着高凉外出务工,在高凉生意破产最为困难的时候,吴春梅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帮她,这份恩情高凉永远都记得。

吴春梅的命运非常坎坷,结婚后跟着丈夫一起承包建筑工地,日子过得也算红火,不幸的是她在工地上出了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瘫痪,花了很多钱都没治好,那年吴春梅才三十二岁,更惨的是丈夫跟她离了婚。高凉帮过她,但也救急不救穷,无力改变她的命运。吴春梅觉得活得没尊严,在一个冬天割腕自杀了,那年才三十五岁。

所以此刻高凉见到吴春梅有些激动:“你来逛市场?”

“没有,我妈来卖辣椒,我今天要去学校查成绩,就一起来了。你怎么在这里?”吴春梅又抬头好奇地看看推车。

高凉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跟她说话:“嗯,我现在做点小生意。你可不可以等我一下,我忙完了也要去学校,我们一起去。”

“好啊。”吴春梅看了一下,然后找了个空档跨了过来,站在高凉身后,看她熟练地拌凉拌菜,称秤、收钱,来买菜的人很多,一会儿工夫,她就见高凉收了十几块钱,心里暗暗诧异,生意居然这么好!

高凉终于忙过一阵,见没有客人了,擦了把汗回头来,看着吴春梅笑:“人太多了。要不要尝尝我做的凉拌菜?”

吴春梅有些犹豫:“你要卖钱的,还是算了吧。”

高凉用筷子夹了根海带结送到她面前:“没事,尝尝吧。”

吴春梅小心地张嘴接了,然后睁大了眼睛:“怎么做的?这么好吃。”

高凉放下筷子,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笑着说:“瞎琢磨着做的,味道还可以吧?”

吴春梅用力点头,没想到自己的朋友这么厉害:“难怪生意这么好。”

高凉弯腰拿起装凉白开的玻璃瓶喝了一口水,叹了口气:“我也是没有办法,得找个营生赚点钱,不然我们姐弟几个就都要喝西北风了。”

吴春梅知道她家的情况,当时全校都知道了,老师还打算动员全校师生给高凉家里捐款,不过被高凉拒绝了,吴春梅说:“是啊,你真不容易。”她是真佩服高凉的勇气,居然干起了个个体户,要是她,想都不敢想。

高凉微笑一下,又有客人来了,她赶紧去招呼。今天星期六,逛市场的人格外多,菜这会儿已经卖得只剩三分之一不到了。不一会儿高珊回来了,姐妹两个一起忙活,很快就将剩下的凉拌菜都卖完了。她们将推车推到路边的树荫下,高凉这才有空吃早餐,她让妹妹在这里等自己,自己和吴春梅去学校查分数。

学校在城北,步行过去起码需要半个小时,高凉和吴春梅一起上了公交车。这年头的公交车真便宜,一毛钱一张票,月票才八分钱。吴春梅紧张地抓着车座椅:“高凉,怎么办,我有点担心我考不上。”

高凉安慰她:“你的成绩那么好,应该能考上的。”

吴春梅低着头:“我最近老是做噩梦,梦见自己落榜,家里所有人都围着我在抹眼泪。”

高凉知道她的压力一直都特别大,发挥才失了常,但她不能提前告诉她答案,只能安慰她:“你别想多了。等成绩出来就知道了。”

高凉上的是县里最好的高中一中,不过他们县的教学质量不算好,就算最好的中学,升学率也是有限的,比如高凉所在的班本科只有一个,专科才三个,还有四个上了中专。这一年其实是一中历年来考得最好的一年,学校应届生中有两个上了重点大学,李俊伟就是其中一个,上了本省的医科大学。

这一年他们是先估分填志愿,再出成绩的,高凉都不记得自己估了多少分,填了什么学校。她们到的时候,学校热闹非凡,有人在校门口放起了鞭炮,很显然已经确定能够考上了。

高凉和吴春梅到了自己班上,不少同学都围着班主任老师在看分数,高凉还没过去,就有人大声告诉她:“高凉你考了462分。吴春梅是486分,不过很可惜,录取分数线是487分,差了一分。”这一年理科总分是710分,题目很难,他们这个成绩,放到后世,上个本科都不在话下,然而这是1988年,教育部还没有扩招,他们连中专都上不了,直接落榜。

吴春梅听见这个消息就蹲在地上“哇”地哭出了声,一分之隔,将她的人生隔成了两个世界。高凉很平静地接受了事实,因为她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她蹲下来安慰吴春梅。吴春梅哭得跟个孩子似的,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已经坍塌了,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读书上,如今希望破灭,她的人生一片黑暗,再也看不到出路。

高凉张开手臂搂着她:“春梅,别哭了,只要你想读书,就一定有书读的。”来的路上高凉想了很多,上不了大学,是自己一辈子的遗憾,就算是重生了,这个遗憾也依然无法弥补,所以她希望吴春梅别跟自己一样也是两世遗憾,她决定劝说吴春梅复读,让她来弥补两个人的遗憾。

吴春梅泣不成声地摇头:“不可能,不可能了,我家里不会给我读了。”

高凉拍着她的背,说:“只要你想读书,我借钱给你复读。”这年头上个高中一学期也才一百多块钱,她现在一天都能赚二三十块,借点钱给吴春梅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吴春梅停止哭声,张着嘴看着高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很快她就摇头拒绝:“不行,你家里那么困难,我不能跟你借钱。”

这时一个声音冷笑起来:“呵呵,有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居然还想打肿脸充胖子,装什么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语气不无嘲讽。

高凉抬起头,看见一个穿着白衫红裙用手帕斜扎着头发的时髦女郎正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们。高凉看着她,想了很久,终于想起对方的名字叫汪莉娜。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红包继续

第十四章 我看好你

说实话,高凉重生回来,中间已经隔了二十多年,那些年跟以前的同学联系甚少,同学当中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的,或者印象特别深刻的,她基本都叫不出名字来了。汪莉娜应该属于后者,因为她一直都在高凉身边刷存在感,她对高凉怀着莫名的敌意,什么都要和高凉比着来,成绩、运动、长相、穿着等等,至于原因,高凉到现在都没太弄明白。

高凉看看对方,低下头去继续安慰吴春梅,无视了汪莉娜的存在。这可把汪莉娜给气坏了,她跺一下脚:“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们就自怨自艾去吧。”说着踩着细高跟凉鞋转身走了,这年头的细高跟可是时髦货。

吴春梅抹干了眼泪对高凉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不读了,是我自己没考上,我不怨别人。”

高凉看着她,认真地说:“春梅,我真不是随便说的,我说借钱给你,那是因为我真的借得出来,将来这钱你记得还我就行了。”

吴春梅还是摇头:“我们走吧。”就算是高凉有钱借给她,她也不会要的。

高凉和吴春梅一起下了楼,快到校门口的时候,看见一群男生拥着李俊伟过来了,李俊伟满面春风,看见高凉,老远就喊了起来:“高凉,高凉,我考上了!本科!”他的话引来了无数艳羡的目光,这个年代读书考大学无疑是最好的出路,只要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有了稳定的工作,端上铁饭碗,吃商品粮,一辈子都有了保障。

高凉看着他笑,她其实早就知道李俊伟考上了,也跟他说了,估计他以为自己是安慰他呢,走近了,高凉才对李俊伟说:“恭喜啊!”

李俊伟挠挠头,嘿嘿笑:“谢谢!我好像看到你的成绩了。”他脸上的喜悦收了起来,觉得不应该跟一个落榜的同学炫耀自己的胜利。

高凉耸肩,轻描淡写:“嗯,我没考上。”

李俊伟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高凉看出他的窘迫,主动说:“没事啊,我早就知道考不上了。回头记得请我吃饭。”

李俊伟笑起来:“好,一定请!”

李俊伟身后的男同学听到他们的对话,然后发出了一阵怪叫,那是男生之间起哄的声音:“噢——听到了,请吃饭,我们也要!”

李俊伟转过身去看身边的同学:“别闹,少不了你们的。”

这时李俊毅提着一挂大红鞭炮从校外进来了,他身后跟着汪彦君、瘦猴和三胖,每人手里都提着一串红通通的鞭炮,看样子是早就得到消息了。李俊毅嘴里叼了根烟,看见弟弟,拿下烟头:“俊伟!”

李俊伟赶紧撇下同学朝大哥跑去,笑呵呵地说:“哥,你们来了。”

瘦猴笑呵呵地说:“我们小秀才考上大学了,怎么也要来放一挂鞭炮。毅哥,我们在哪儿放?”

“就那边人少的地方吧。”李俊毅也看见了人群中的高凉,朝她抬抬下巴,“你呢?”

高凉明白他的意思,摇摇头,自嘲地笑了一下:“没考上。”

李俊毅突然朝她竖起大拇指,笑起来:“没事,人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我很看好你。”他平时很少大笑,总是板着脸装酷,偶尔笑也是扯着嘴角笑一下,带点邪气,然而大笑的时候却特别阳光,露出整齐白亮的牙齿,令人看了不由得心情大好。

高凉看着李俊毅开朗的笑容,心情也跟着好起来,她点头笑:“嗯,谢谢。”

李俊毅对她说:“一会儿要放鞭炮,你赶紧往边上去一点。”

高凉赶紧拉着吴春梅往校门口走去,离他们远远的。李俊毅深吸了一口烟,将红通通的烟头对着鞭炮引线,然后就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在他手下炸开来了,他不慌不忙地将鞭炮放在地上,汪彦君几个将自己手里的鞭炮接在他的鞭炮后面,这样就能够一直接着响下去,不用再点火。

一时间校门口又被喜庆的鞭炮声给笼罩了起来,高凉没有马上离开,毕竟这算是李俊伟的庆功仪式,作为朋友,理应支持一下。鞭炮一响完,高凉准备离开,突然看见汪莉娜朝他们跑了过来,高凉当然不会自作多情她是来找自己的,果然,汪莉娜狂奔到汪彦君身边,大声说:“哥,我考上了!我考上了!”高凉没想到汪莉娜和汪彦君是兄妹,毕竟他们这里姓汪的不少,而且他俩长得也不像,汪彦君长得斯斯文文的,汪莉娜则长得极为明艳,怎么也联想不起来是兄妹。

汪彦君很淡定地看着自己妹妹:“不错,考上哪儿了?”

汪莉娜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俊伟,有些羞涩地说:“没有李俊伟那么厉害啦,只上了中专。”但是语气并没有半点自卑,满满都是自豪,毕竟能考上的人都是掐指可数的。

三胖说:“已经很厉害了,考上的都是国家人才。我们去买挂鞭炮再来庆祝一下吧。”

汪彦君制止了好友:“别,只是个中专,有什么好放的,免得让人笑话。走吧,吃饭去。”

汪莉娜不高兴地鼓起腮帮:“哥,你真讨厌。你考个中专来给我看看。”眼神却是看向高凉和吴春梅的,明显就是在炫耀。

高凉知道自己该走了,拉了一下吴春梅,转身准备离开,李俊伟出声叫住她:“高凉,一起去吃饭吧,我哥请客。”

高凉摆摆手:“我不去了,你们去吧,珊珊还在市场那边等我回去。”

汪莉娜撇了一下嘴,小声嘀咕:“只怕是心情不好,吃了会不消化。”

高凉听到了,没搭理她,转身离开。李俊伟还想劝她,李俊毅说话了:“算了,以后等通知书到了再吃吧,那一顿是少不了的。”俊伟考上大学了,家里肯定要给他摆酒的,到时候亲戚朋友肯定都要请。

高凉和吴春梅离开学校,朝城南市场去。吴春梅一直都低着头,在汪莉娜的冷嘲热讽下,她的心情越发低落了。高凉不知道怎么劝她:“中午去我家吃饭吧,然后再回去。”

吴春梅有些苦涩地说:“汪莉娜都能考上。”言下之意是她却没考上,她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结果却连个中专都没考上,当然会失落不甘。

高凉安慰她:“一次考试并不代表所有的实力,你就是运气差了点,我觉你至少能上大专,只要你肯吸取教训重头再来。”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实力很重要,但是运气同样也重要。

吴春梅自己何尝不想复读呢,但最大的问题是没钱。她是顶着巨大压力上高中的,她是家里的老大,后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对双胞胎弟弟,父母只是没有任何技艺的农民。

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地区最优秀的学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读中专,因为中专免学费,读完就能参加工作,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这个时期中专比高中难考多了。吴春梅从小成绩就特别好,中考的时候报的是中专,分数也够了,结果却在录取的时候出了差错,她的名额被人顶了,拿到的通知书居然是县一中的,他们是最底层的农民,投诉无门,家里无奈之下只好送她去上高中。

全家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场高考中,吴春梅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发挥失常,导致了现在的落榜。高凉很同情这个朋友,毕竟对一个生理上有着缺陷的农村女孩来说,读书无疑是最好的出路。

到了城南市场,高凉和吴春梅下了车。高珊满脸期待地看着姐姐,高凉朝她摇了摇头,高珊的小脸暗淡下去,高凉摸摸妹妹的头:“没关系,大姐考不上,以后你替大姐读大学好不好?”

高珊用力点头:“好。那俊伟哥考上了吗?”

高凉点头:“他考上了,还是本科。”

高珊瘪了一下嘴,显然为姐姐的失利感到难过。

吴春梅进市场去找母亲,高凉不放心,叫住她:“春梅,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想复读,我可以借钱给你。”

吴春梅想也不想地摇头拒绝了。高凉退而求其次:“要不你来和我一起做生意吧,你来帮我。”高凉并不想一直这么摆路边摊,她要开店,卖的也不仅仅是凉拌菜,到时候弟弟妹妹都要上学,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找个可靠的人来帮忙非常重要。如果吴春梅愿意来帮忙,那她就不必去深圳了,她的人生应该会有另一个方向,将来应该就不会因为意外事故瘫痪了。

吴春梅听见这句话,停下来看着高凉,思考着这事的可行性,她已经毕业了,除了读书一无所长,回家只能务农,要不就是出去打工,现在高凉提供的出路,显然比种地好得多:“但是你应该不需要帮忙吧。”这种小本生意能赚多少钱,如果还分给自己,那就赚得更少了,她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高凉的馈赠,高凉的处境比她的更困难。

高凉笑了:“需要啊,现在是暑假,我弟弟妹妹帮我,我还能忙得过来,等他们开学了,我就一个人干了,还真忙不过来。要不你回去考虑一下吧,到底是复读还是来帮我,你自己拿主意,到时候都可以来找我,不过我更倾向于你能复读。你去过我家的,找得到地方吧?”

吴春梅看着高凉,然后点了下头:“好。”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等你来。”高凉与朋友挥手作别,和高珊一起回家。

吴春梅找到母亲,她们挑来的一担红辣椒已经卖完了,吴母拿着扁担正在原地等女儿,看见吴春梅过来:“考上了吗?”

吴春梅咬着唇,眼泪就出来了,轻摇了一下头。吴母一看,顿时觉得凉了半截,也没问考了多少分,用扁担挑上筐子:“回家吧。”说着急匆匆地往市场外走去。

吴春梅赶紧跟上母亲的脚步,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只是低着头默默垂着泪。吴母疾走了好久,一直到出了县城,这才出声:“差了多少?”

吴春梅说:“一分。”

吴母站住了,抹了一把眼泪,重重地叹息:“这都是命啊!春梅,算了吧,咱们不指望读书了,咱们没那个命!”当初中专考上了,被人顶了名额,如今大学差一分没考上,不是命是什么呢?

吴春梅听见母亲这么说,抽泣得更加厉害了:“对不起,妈!”

吴母用沾了灰尘的手背擦了一把眼泪:“春梅,不是妈不想送你读书。我今天挑了一担辣椒来卖,总共才卖了十来块钱。你一个学期就要两三百,弟弟妹妹还要读书,咱家根本就送不起啊。”

吴春梅知道,自己的读书梦到此为止了。

作者有话要说:有人觉得女主自己的事拎不清还想帮人,我不赞同,女主接受别人的帮助就该心安理得吗?她在自己的能力下帮助别人,并非是盲目地帮,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善良的三观正常的主角。

还是老样子,20个红包

第十五章 香辣唆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