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兵权还在袁家,所以这件事没有引起大的震动,不少人都以为是因为袁大将军旧伤发作,不得不退下来,但当时方婉知道的情形,却不是如此,袁大将军没伤没病,她觉得,他应该只是失了圣心。

不过这一世,方婉认为只怕有更多的理由。

方婉正在出神,怀里的小郡主啊啊啊的叫了起来,一只手还啪的一下拍到了方婉的脸上,方婉回过神来,以为是自己不自觉间抱的紧了一点,箍的小家伙不舒服,于是愤怒的抗议起来,她连忙松一松,又拍小郡主的背哄她:“乖乖,没事没事,娘亲的乖宝贝…”

这里正哄着小家伙,却见紫萱一阵风似的进来,笑道:“王爷回来了!”

方婉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刚走到堂屋门口,还没迈出门,外头小丫头已经高高的打起了帘子,萧重大步上了台阶,就见方婉抱着宝宝一块儿在那里等着他,小宝宝认得爹爹,咧开嘴笑着,往前扑,要爹爹抱。

方婉这是真松了一口气:“你回来了。”

“嗯,我回来了。”

萧重也顾不得什么梳洗换衣服了,他一步跨上阶梯,一把将她们两个一起搂进了怀里,方婉感觉到了,这一次萧重也是十分不安。

可是小郡主被夹在爹娘之间,却是咯咯的笑起来,好像这只是一个新游戏。

宝宝稚嫩而纯净的笑声,好像能驱散一切阴霾。

第95章 第九十四章

第九十四章

这十几日, 萧重看起来居然就明显的瘦了一点, 身上今年夏天新裁的衣服就显的大了, 方婉一头叫人赶紧提热水来, 一边亲自伺候他换衣服,小郡主交给奶娘抱下去,还不情愿的啊啊叫,方婉给了她一个新的玲珑香木球抱着玩儿,她被转移了注意力, 就低头玩球去了, 把她爹给忘在了脑后。

方婉抱着衣服,看丫鬟们前前后后的围着给他换, 又跪下来给他脱了靴子换了软底鞋子, 萧重坐下来,方婉才跟着坐在一边,简直是他在哪里,方婉就跟到哪里,她亲手端了茶给他,说:“你瘦了。”

萧重笑了起来:“皇兄有恙, 我自是寝食难安,瘦一点应该的。”

方婉叹了口气, 她也不能说还有其他缘故, 萧重这样一说, 当然是正好, 方婉便道:“皇上这是大安了吧?”

“精神才了些, 这两日已经可以理事了。”萧重说。

方婉看面上的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就吩咐绿梅:“你去膳房看着,今晚上些清淡好克化的东西。”

方婉一个眼色,绿梅心领神会,就把这屋里的丫鬟全都撵了出去,连外头屋子也不留人,只有春兰在门口坐着绣花。

不管这里有多少人,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方婉下意识最相信的,还是绿梅春兰两个。

方婉说:“皇上这是,用你监国?”

萧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他看着方婉,轻声说:“皇兄,这是做给人看的。”

果然是这样!方婉想。

萧重有点不安,他回想起那日皇兄的态度,说到方婉的闭门不见客,萧重不太明白皇上这是在笑什么,他自忖自己待皇兄并没有丝毫隐瞒的心思,他甚至很大胆的问了一回皇兄为什么明明精神还好,却对外说不能理事,皇兄也只是笑一笑,反倒不知怎么,倚靠在榻上,跟他说起了他小时候了。

萧重的童年完全没有父皇的记忆,只有皇兄,他小时候光爱吃肉不爱吃饭,听说总要皇兄陪着吃,他自己是不太记得了,可如今皇兄说起来,萧重就似乎依稀记得小小的他,旁边坐着一个高大的年轻男人,一直在看着他吃饭,他就不情不愿的把米饭舀进嘴里去。

萧重笑道:“皇兄记得真清爽,真是从小儿就是皇兄看着我长大的,跟父皇也差不多了。”

皇上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你知道就好。”

这句话让萧重觉得了一点异样,但他不能问,只是笑。

皇兄对外称有病,把他拘在宫里,这种事当然很不同寻常,萧重问了那一回,就不能再问了。

但是肯定有蹊跷,萧重在宫里的时候,内外消息不通,尤其是皇上的勤政殿,水泼不进,里外连一个字都透不过,旧年里一个小太监,就是在窗子底下过了一下,被里头的皇上看见了影子,就被拖了出去,这样的规矩底下,别说萧重,就是更厉害的人,只要被皇上按在了勤政殿,那就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方婉停了一下,说:“这些日子你没在,我也没见人,大舅母打发人来看了我两三回,我虽不好去那边亲自道谢,但也打发人去回了礼。”

舅舅家?萧重知道方婉绝不会在这种时候无缘无故的提起这种走礼的无聊事,果然,方婉说:“到底是舅舅家,我自不好怠慢,就叫了我跟前的绿梅和许家的媳妇一起去的,没承想那许家媳妇跟大舅舅新纳进门的那个王氏还有点儿姑表亲戚,她既去了,就顺手也带了东西看了姨太太一回。”

这是连萧重都不好说的话,她莫名其妙去查袁家的事,那是因为上辈子知道的蛛丝马迹,所以她叫绿梅打听了一回,查到几个底下人跟袁家能扯上点儿关系,这个许家的儿媳妇郭氏,就正好有这样的联系。

王氏是姨娘,跟丫头们不同,她新进府,有点宠,对府里的动静当然就要更关注些,方婉赏了东西给郭氏,叫她也可以顺便看看王氏,那媳妇也算灵透,立时心知肚明。

那媳妇去了半日,回来就事无巨细的把在那边听到的闲话一一回了给方婉。

这个时候,方婉就跟萧重说:“听说今年过了年,大姑奶奶那边总打发人回家来,只怕也有七八回了。”

她说的大姑奶奶就是袁紫燕了,这样算起来差不多一个月一次,袁紫燕嫁在洛阳,虽然不远,那也没有这样走的,嫁出去的姑娘,无非就是二老生辰送礼回来,年节上送一回年礼,就算是走的勤快的了,到底是在外头,又有夫家管束。

所以方婉一说,萧重就皱起了眉头,袁紫燕是怎么嫁到洛阳去的,萧重一开始没理会,后来才影影绰绰知道一点儿,他甚至知道,这里头还有方婉的一点儿影子,但是皇上没说,太后没说,他也没多打听了。

在这个时候,方婉提起来一说,萧重不免就要多想了,他的眉心皱成了一个川字,好一会儿才说:“难道舅舅,有什么想头?”

袁大将军手握几十万大军兵权,若是有个什么想头,那可不算是个小事了。

萧重终于叹气道:“皇兄,这是在护着我呢!”

皇帝把萧重按在勤政殿,传出萧重监国的事来,就如今看来,多半跟袁大将军那边有关,而皇上到底知道了些什么,萧重不知道,也不能打听,但是皇上把他关在里头,一应消息不通,自也把他隔绝在外了,不让他有一丝可能掺和进去了的怀疑。

不管是萧重还是方婉都知道,很多事,尤其涉及到天家皇权之事,并不是事事都需要确凿理由的,有些时候,只需要一点儿怀疑,就足够把所有情分或是忠心都打消了。

皇上终究是不愿意怀疑萧重的。

不愧是皇上,方婉想,这件事虽然暂时还不太清楚内幕,但皇帝此举,明显是利用萧重来动袁大将军,监国的王爷,那可不是普通的王爷,皇上放着成年皇子不动,却在不能理事的时候让景王殿下监国,单是这样一个举动,对于有心人来说,就是一种风向了。

可皇上一边毫不留情的用着萧重,一边又同样一心要护着他,这让想明白这里头关节的方婉都不由的在心底叹气。

做皇上不容易,做父亲也同样不容易啊。

是以方婉就笑着安慰道:“皇上待你这样好,你是越发要好好当差,报效皇恩才是。”

说的萧重都笑起来,这话叫方婉说的一点儿波澜都没有了,现在皇上既然放了萧重出宫,说明造势已成,这也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了,萧重便笑道:“说了半日,也没见送东西上来,这些人都是怎么当差的。”

方婉见萧重一想到皇上是护着他的,就整个人都轻松了一大截,心情还真是挺复杂的,她只是没露出来,便叫外头的人:“叫个人催一催,怎么半天了也没送进来,膳房这是不想伺候了吗?”

方婉这样一说,春兰就知道里头说完了话了,忙就放下绣花棚子,笑道:“王妃刚说,我就看到她们东西送进来了。”

内务府□□出来的人,虽然往上爬的心强些,经常有人不甘寂寞搅风搅雨的,但从揣摩上意,伺候的主子舒服贴心这上头来说,确实要强着一筹,刚才一见方婉跟萧重单独说话,她们去传膳要东西,就要稍微慢上一点。

不然提了膳回来,主子老不用,搁冷了就是她们伺候的不好了。在这样的仔细上头,不管是绿梅还是春兰都是比不过的,她们不过是方家那样的人家用出来的人,哪里比得过皇家规矩,就是绿梅伶俐些,也比不过呢。

只是方婉无论如何总是要用她们的,别的人总越不过她们的忠心,像今日这样的事,交给她们里头不拘哪一个盯着,方婉就能放心说话。

这时候绿梅也就看着她们提了东西进来摆桌子,这会儿时间还真是刚刚好,连她这样要强的都不得不服气,回头还对春兰说:“咱们伺候的心是有,就是粗糙了些。”

春兰还在埋头绣她的花,闻言头也不抬:“王妃取咱们的,也不过是这个心,要论手段,是不要想比的了。”

她与绿梅一起长大,看得出绿梅那意思,她却是个天性不爱争的,想了想才说:“要说伺候,这屋里屋外的几个内务府出身的一等丫鬟,谁不比咱们细致好使,可真是有事了,王妃想到的还是咱们,我觉得,王妃总不会是只念着咱们从小儿的情谊吧?就拿今日的事来说,我叫人都出去了,单我坐在那里,王妃看了一眼,就什么话都没有说。”

她总算抬起来头来,慢吞吞的说:“你难道还没看明白?”

绿梅像是被人打了一拳似的呆在了原地,然后就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她向来自忖比春兰灵透,没承想事到临头,反倒要春兰来点醒她。

王妃取她们的,不是因为她们比别人更会伺候,更贴心,而是她们更可信。

她们从小儿陪着王妃长大,身家清白,与京城里任何人家都没有牵扯,当然比内务府来的所有人都更信,包括也同样是方婉陪嫁丫头的紫萱和绿芷。

她们两个内务府出身,又在庆和长公主府伺候过,当然没得比。

就是前儿去袁大将军府送东西,满府里还有那么些管事嬷嬷,方婉却是光点了她陪着许家媳妇去送礼,绿梅这会儿才算想明白。

没过几日,春兰见以往不大待见武莺的绿梅,还给武莺预备了两样东西当添妆,她就知道,绿梅这是明白了,知道该怎么伺候王妃了。

皇上稍安,虽然还是没有朝会,但已经可以理事了,景王殿下虽已出宫,但还是每日里进宫伺候,并不接待外臣,便是那些叔叔哥哥侄儿们,景王殿下碰到了也是打个招呼,就一副要急着进宫去的样子,那自然没有人敢拦着他。

但是至少景王妃没有病了啊,各处的帖子都送了来,看望才得了病的景王妃,这是个最拿得出手的借口,方婉帖子接的手软,可有些人是总得要见一见的。

萧祺就急风火燎的催着董莹绣去见方婉,董莹绣本来正跟他商议:“李氏眼见得快生了,只怕要叫内务府选两个嬷嬷送来伺候才好。”

“你跟前不是有嬷嬷,打发一个过去就行了,她还能使着两个嬷嬷?”萧祺不耐烦的说。

“我的嬷嬷打发了去做什么,她好着,我得不了一声儿好,要是万一怎么着了,我还不知道怎么说呢。我可不沾这个手。”董莹绣道:“再说了,她是郡王爷心尖儿上的人,使两个嬷嬷也不算什么。”

萧祺听了反而笑起来:“她算什么爷心尖上的人,爷心里头只有王妃一个,这种小事,王妃怎么着办,爷也没话说。”

董莹绣白了他一眼,萧祺向来不太喜欢董莹绣这样身材容貌都略为大气的女子,觉得不够娉婷,要不是为了给王妃体面,他都不太在这里歇,可如今董莹绣说话做事也像她的容貌这样大气,叫他每次到正房来,都觉得很舒服。

这会儿董莹绣这样白他一眼,倒叫他欲念渐生,伸手握住她柔软细腻的手,轻轻的揉捏着,说着正事:“你得闲也去看看小婶娘去,不是说她老人家先前病了吗?不管真病假病,你带些药材去看一回也好。”

董莹绣心领神会,笑道:“这还用郡王爷吩咐?我今日一早就装了两盒东西,叫人连帖子递过去景王府了。”

萧祺听了就欢喜:“我也是傻了,王妃自是想得到的,哪用我说呢。”

正事说了,他也坐着不走:“叫人进来伺候,爷今晚就在这里歇了。”

这吩咐一出来,外头等着的温郡王府太监总管刘保生还愣了一下,先前郡王爷还说要去里头新进府两个月的妾室张氏那里歇呢,他得了张氏打点的银子,派了个小太监悄悄过去报了信儿,那边只怕是连宵夜都预备下了,正打扮的花枝招展的等着郡王爷呢!

第96章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五章

方婉那里没什么消息, 甚至连他们两个自己都要避嫌, 什么话也不能说,方婉见了人,说的都是衣服首饰, 一句别的都没有, 这会儿进入秋季了,秋天的衣服首饰都得了,皇上还没大安, 各家有数儿的人家都自觉的不敢宴请, 便是家里有大事儿都只请几个亲近亲戚走一走, 不敢大张旗鼓, 更别提往年里都有的菊花宴桂花宴了。

众人憋着劲,只好预备冬天的衣服首饰了,方婉在这上头虽不敢说是大家,但对于流行趋势的预测, 还是基本不会出错的,说起来头头是道,见董莹绣来了, 拿出来一盒两朵赤金鬓花给她。

花儿倒是不大,只有幼儿的手掌般大小, 只比一般的堆纱花儿大一圈,但做的精致非常, 花瓣薄的如纸一般, 中间一簇晶莹的水晶, 整朵花明明是赤金的,却偏做出了一种剔透感。

这样的手艺,京城里再有名的几家老字号都做不出来,内务府尚宝司都不行,这是江南不知道哪家字号的看家老师傅做出来的东西,几朵花看着不大,费的功夫可不小。

董莹绣长公主府出身,又贵为皇子妃,打开看的时候都屏住了一下呼吸,叹道:“这东西,可不容易得。”

方婉在一边坐着,端着茶盅子却半天都没喝一口,她惦记了几回要给董莹绣东西,上一回她送来的红珊瑚梅花,虽然不怎么贵重,可用处却大,这两朵鬓花,拿出手才算有面子。

这是容十二公子送的礼,今年内务府的绸缎,宫里内造的不算,其他的基本都给了容家,只在蜀绸等小项上有其他人家供应一点,这位容十二公子,送了恭亲王府不算,还给景王府也送了礼,这只是萧重外书房单拿进来的几样,至于容家送了多少银子,萧重没特意说,方婉就没问。

董莹绣看方婉笑吟吟的坐在一边,她自从有孕后就慢慢长胖,生了孩子到如今也有半年了,好像只稍微瘦了一点点,原本那么窈窕的身材,现在跟自己也差不了多少了,不过胖也有胖的好处,那肌肤丰盈,脸也丰盈起来,端庄贵气,倒是更像一位王妃了。

能像她那样放心的胖起来,那真是福气啊。

方婉拿东西打发了董莹绣,她来打听的事,方婉是一问摇头三不知,连她都是静观其变呢,别的人在她这里自然也打听不着什么事,包括她自己的姐妹也是一样。

方莹也来看她,说着话就问起那头事,叫方婉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们一家子内务府当差,有银子好处就行了,这种事跟她有什么干系?

不过到底是妹妹的面子,而且景王府虽然还不至于要靠着白家办事,但有人在内务府也是好的,方婉也就比跟别人说话多一点儿准头。

方婉说:“你理那么多干嘛,你们家只管当好差,伺候好太后皇上并这萧家一家子,也别忘了自己家,那也就够了,这上头的事儿,还变不了天。”

方莹听了就笑道:“可不就要这一句话么,只要变不了天,咱们伺候起来就有底了。”

她有个做景王妃的姐姐,在白家比众妯娌都有体面些,尤其是上回景王妃有孕的时候,景王殿下因为内务府搞鬼收拾了一通,撸了七八个大小头目下去,有送慎刑司连家都抄了的,也有开恩让人告老一家子回老家的,七八个位置一腾出来,一级级往上提,自然底下一大批人都能跟着动一动,方莹的公公白石洲又被格外另眼相看些,连升了两级,如今握着庆丰司的两个库房,还把方莹的丈夫也给塞了进去,方莹在白家自然最有脸面了。

婆婆一副心疼她的架势,也不用她伺候,衣料首饰都拣心爱的给她,方莹在方婉这里说话,也是志得意满,一说一个笑。

她得了方婉这句准话,果然就不再多问了,上头神仙打架的事,与他们无关,只要知道自己头上的神仙不会变,那就安心伺候差事就行了。

方莹这样识趣,连方婉都觉得她长进了,这嫁了人就是不一样,再怎么过的好,都跟家里不同,总会长大一点的。

庆丰司是管吃食的,鸡鸭鱼肉,各种时鲜,糖茶油盐等物,都在其中,今日方莹就叫人抬了两筐螃蟹,鱼虾鸡鸭等,另有石榴葡萄等水果,直装了有一车东西,这探病送进补的东西,倒是也说的通。

方莹带来的,除了有当季的螃蟹,还有新鲜的鲈鱼,方婉叫人把鲈鱼做了来留妹妹用饭:“你家里也不怎么管你,你多坐坐,用了饭再回吧。”

方婉上一世跟二房关系不怎么样,连同妹妹们也不怎么亲密,可经历了世事,如今是更愿意不管亲人还是旧友都好起来的,方莹就没她那么多心事,听这样一说,随口答应下来,坐在她的屋里,剥着松子儿吃,一边跟她说家常。

六妹妹方柔在今年四月出的门子,还有一个四弟,要在今年十一月娶媳妇,这件事办完,方家众人就要回锦城去了,只因十一月冷了起来,怕老太太路上走着不好,且回去路上耽搁半个月,回家过年忙的很,便商议了索性再在京城过了年,开春了暖和一点再走。

方婉前日里送东西去百花胡同的时候,也是叫人这么跟家里说的,不过因为方二公子进了五城兵马司当场,他们这小两口就要留在京城了,方莹说:“前儿在找房子,到底要住下来,总住王府的房子里也不算什么。我看二嫂子也是没脚虾一样,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她才刚开始出门学着应酬二哥的同僚女眷呢,怕她被人哄了去,回去就跟我家爷说了一回,昨儿就找了一间,我去瞧了瞧,好是好,就是只怕大了些。”

“在哪里?”方婉随口问:“大点才好,这会儿虽然只有二哥才有差事,但那日我听王爷说,已经找了先生,去考较三哥和四弟的学业了,王爷的意思,给哥哥弟弟们找差事不难,但若是会读书,正儿八经的考出来的牌子才硬,这些日子他忙着,我也没好问这事儿,不知道到底好不好,可就是他们不成,说不准就有别的差事了呢?还有底下三个弟弟,都还在锦城读书,今后说不准也要送上来不是?”

方莹就笑倒了:“是是是,还有侄儿们呢。”

“妹妹们今后难道就不上来?”方婉笑道:“再说了,今后老太太、太太们要进京城来看看孩子们呢?房子略大一点,方便些。”

她爹倒是个闲散爵位,照着萧重的说法,老丈人还是看看闲书,养鸟弄花的悠闲自在才好,横竖有他们孝敬着。

方婉当然也知道她爹那点天真和真性情,很赞同萧重的话,不过她爹不成,方家还是有人的。

方莹听她这样说,便道:“倒也是这话,既如此,我就跟那家子说去看一看吧。房子就在锁头胡同,有五进,后头也有园子,要一万二千两银子,若是跟我婆婆说一声,请她老人家出面去看,只怕还能低一成价。”

锁头胡同离百花胡同只有一条街,也是好地脚的地方,那种地方,要买大宅子常常只有等,不是随时都有的,基本都是腾出来的房子,方婉便道:“这种便宜就不要占了,咱们家也犯不着,你跟二嫂子说,只看房子好不好,若是看着行就定下来,我这里给她添五千银子。”

方莹啧了一声,没多话,景王府拿五千银子出来不算什么,可王妃能做这样的主,说话就能单添出来就不同了,可见外头说景王妃虽然有宠,但因出身差了,在府里其实立不起来,也做不了什么主这些纯粹是造谣。

这里正说着,外头来人报六姑奶奶来了,方莹笑道:“这倒赶的巧。”

方柔进来看到方莹也在,也意外了一下,然后说:“你也收到了?”

这话没头没尾,饶是方婉这样的人也听不懂,方莹就更觉得古怪了:“收到什么?”

“你没有么?”方柔就拿出来一张礼单交给方婉看,那上头一千两银子,两块白玉佩,四个金珠宝石的镯子,一套四扇紫檀架金嵌玉四季花鸟炕屏,一对珐琅雕翠婴戏大花瓶,看起来也值两三千银子了。

方婉诧异,方柔道:“这是有人送到我们家来交给我的,七伯和我家爷都看了,吩咐我来给姐姐说一说。”

“要什么?”方婉问,一边的方莹接过去看了一回,也说:“不年不节,送这么厚的礼做什么,就是年节,看着也不像啊。”

这难道是要走景王妃的路子买官儿?或是升一升?方莹难免这样想。

方柔却道:“来的是个女人,说求我把这礼转给景王妃,并没有什么别的托求的,就是问一问景王殿下在宫里伺候皇上,可见了什么新鲜事没有。”

方柔补充道:“另外也给了我五百两银子一对儿簪子。”

“东西你收了?”方婉问。

方柔忙道:“没敢收,我只叫她把单子暂且留下,东西且不收,本来想着姐姐必定是不会应的,不必来扰了姐姐,不过七伯和八爷都说要回姐姐知道才好,我才来的。”

方婉点了点头,皇上这回闹病这件事,来她这里打探消息的多了,有像董莹绣这样交好的,当面儿打听的,也有交情一般,打着探病的旗号旁敲侧击的,甚至也有收买她这府里下人听消息的。

府里下人里头也有别人家安插进来的人,这个是防不胜防的,别人只要有心,那绝对防不住,横竖那些人进不了正房院子,知道的也就有限的很。

方柔这里的事,倒也不奇怪,方婉刚要回她,突然想起来问:“你问了她主子是谁了吗?”

“自是问了,她不肯说。”方柔回答道。

那人找上方柔送礼,而不是方莹方澄,可见还是研究过的,一则方柔出阁之前,是养在方家二房的,跟方婉更亲密些,二则,方柔嫁的叶家,虽然也是世族,却不是什么豪富,要论家底银子,比起白家这样在京城不起眼的在内务府伺候的人家还差上一截,四房这一房尤其如此,叶四太太挑儿媳妇,都要挑嫁妆呢,就可见一般。

所以买动方柔肯定比买方莹要容易点,关系也更亲近,更好做这些私底下的勾当。

不过叶七公子后来穿的好吃的好,方婉一直怀疑是叶八公子会弄银子,背地里不知道怎么发财呢。

方婉想了想:“这事儿不急,你跟你姑爷说,就说我说的,东西替我收下,叫他仔细打听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