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切尘埃落定,谢麟已监督着受灾各地补种了一季麦子,到来年总不至于全赖朝廷赈济了。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教匪这一页便算揭了过去了,国家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忙。李丞相与梅丞相小动作不断,大动作没有,一眼看去还算太平。

内乱平了,外面却又不太平了。

高英今冬依旧是往榷场去,却中途折回胡人叩边。

第161章 快马加鞭

府中得知消息的时候比高英还要早一些, 边关急警总比普通商人跑得要快些。程素素算一算高英的脚程, 知道她应该还没有到榷场, 暂时不会有危险,勉强放下心来。接着就是暗槽:为什么穿越总能遇到外族入侵的事情?这是穿越标配么?

一不小心便说了出来:“怎么会有胡人?”

谢麟却觉得没有什么好意外的:“哪朝哪代没有呢?”程素素想了想还真是,无论是汉唐这样的盛世, 或者是比较惨的一直死磕北方的两宋, 都是频繁地与异族“打”交道。要是遇到三国五代这样的乱世, 那就更频繁了,南北朝就更不用讲了, 人家直接过来了。

被叩边虽然是件大事,应对之策倒也不是没有,不至于像平空被雷劈到一样完全懵掉。政事堂与枢府再次就用兵之事进行了调度, 这一次带兵的将领却不是齐王了。枢府索性就没有再调派新将守边的将领更熟悉这样边塞的战争, 只要叩边的规模不大, 完全没必要再空降一个主帅过去平空增加矛盾。

于安抚使府而言,这一次叩边的影响, 尚不及李丞相被参引得商人裹足不前。要打仗, 虽然不另派主帅,却仍有部分补充兵源与粮草的调动,谢麟处在中间的处置, 自是不能袖手旁观的。凡兵马、辎重等途经,都要有所接洽,如何接触,尚需谢麟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谢麟趁机叫上江先生、石先生连着程素素一起来开个小会。他的想法倒也不难理解, 毕竟在邬州的时候程素素做得有板有眼,且在主将战死之后,程素素是顶了大用了的。老婆能干,为什么不叫她来发挥作用呢?

程素素也就来了。昔日她和谢麟两只鹌鹑往邬州赴任,地方事务两眼一抹黑,既无法暴力拆迁也没有足够的强力碾压,在江先生面前,是江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今时不同往日,她与谢麟这几年也有了底气,倒是要先生们开始迁就他们了。若是石先生不能容忍她对谢麟的公事有知情权,甚至一定程度的发言权,非要将她摁死在后宅,那她也不会很客气就是了。

出乎意料的,石先生对于她的出现一丁点反应都没有。

程素素默,觉得自己枉做小人了。

石先生则是见怪不怪,朝臣君子,个个都很忌讳“妇寺干政”的样子,事实上,若是他们的老婆有见识,多半也是不惮于做个床头跪的。一个个都是鸡毛掸子,就会打别人不打自己。

人凑齐了,高据跟在江先生身边端茶倒水,连石先生那一份儿也一道伺候了。总不能看着自己的老师公然狗腿吧?阴沉少年高据发现自己越来越淡定了,身上的疾世愤俗都要被磨光了。

偏江先生还没有这份自觉,还以为自己表现得很正常!

幸亏东家不挑剔他!

谢麟没有兴趣去挑剔江先生,程素素也很理解一个脑残粉的心理状态,只要两位先生做好份内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多言的。

现在就到了两位先生发挥他们作用的时候。

江先生依旧是先看一眼石先生再发言:“并不用东翁与娘子冲锋陷阵,多半还是协调各方,尤其是不能扰民。本来人就少,好不容易招来了几个,若是叫兵痞一闹,岂不又要重来了?”

谢麟道:“此其一。”

江先生道:“再有就是调度,虽说行军要保密,其实走过路过必有痕迹,无论粮饷还是道路,都要小心了。官道从来都是大军过境优先,然而为了输粮,如今也许商人行经,万不可冲撞了。”

“此其二。”

“不但东翁要稳,下面的人更要稳,不能惊惶。哪怕大军不闹呢,才经匪乱的百姓也会心惊,这要安抚好。”

“此其三。”

“再有,大军退后时,咳咳,估摸着是不会败的,若是胜时,手头必有两个钱的。可奖励工商,能从这些人身上赚一边,也是安定地方了。”

谢麟笑道:“善。”

江先生四条说完,再看石先生。石先生心中叹了一口气,提醒道:“转运粮草。”

江先生一脸“原来是这样”的迷弟表情:“不错不错,设若像剿匪一样的转运粮草,则本地徭役须谨慎了。清理官道,代为转运,现在就要预备下了。”

谢麟一一听了,再看程素素,程素素一般不发表意见。谢麟做庶务还能练手呢,她连练手的机会都很少,能让她听就不错了。不过谢麟既然看了过来,她也就试着说:“他们打仗必要死人的,那伤员呢?”

谢麟若有所觉:“娘子的意思是?”

程素素道:“咱们不是缺人吗?尤其是青壮,伤兵不能再打仗了的,种田总还能行吧?放在旁的时候,这是收买人心,可你不同呀,你就是要将这里恢复元气的,什么法子都能使,只要管用。”

其余三人一齐点头,谢麟道:“想到一起去了。如今这里是地广人稀,与其抛荒,不如招徕这些伤兵。家中但凡有上几十亩田,谁个当兵呢?”他在齐王帐前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主儿,对兵士也有了不少了解。

有关大军过境的事情,大致便商议定了。议定之后谢麟自去写奏本,程素素自回她的后宅去。离开前对高据道:“你姐姐的脚程当还到不了前线,不必担心。她身上带着路引名帖,必要是抛了货直接回来就是了。你若不放心,也可去迎一迎她。”

高据也正担心,却没有敢直接应下来,只低声说:“既没有危险,晚生便再等上一等就是。”

等高英回来的时候,谢麟的奏疏早已发至京师,她带回来的消息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令程素素惊奇的是,她这次回来还没有折本,半路上听说不太平,她果断地在当地停下抛货,利润没有去榷场的高,有些物件儿还折价卖了,一扯平居然没有蚀本。

只是经此一事,高母却死活不肯再让她外出行走了。高据原本是支持姐姐出去散心的,这一次从安全考虑,也希望高英能够坐镇家中,改派信得过的伙计外出经营。高英自是拗不过他们,只得暂时收手,将重心转在建立自己的货栈、分号上了。

这一年的冬天只有忙碌,其余乏善可陈。好在不像闹教匪的时候必要顶在前线,倒没有之前的紧张劲了。谢麟甚至可以慵懒轻松的设宴款待路过的援军将领,他的奏请得到了批复,政事堂与枢府都同意了他的请求。伤兵伤员,总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处置不好就是一群经过了军事训练的、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土匪了。伤者国家当然有抚恤,但是政事堂诸公心里也明白,这点抚恤很微薄,容易出事。

现在谢麟提出了这个办法,正合其宜。教匪过境,生灵涂炭,自缺人。什么样的抚恤会比分配田地、免除数年赋税更能让普通百姓欣喜呢?

谢麟也不想在这里呆得太久,办起安抚的差使来他便格外的尽心。

程素素感觉到了他的不安,心道,无论是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还是与援军将领接触都很顺利,为什么还这么坐卧不宁的呢?

与其问江先生,不如直接问谢麟。

这一天,程素素蹲在厨房看着炖了一盅人参鸡汤,算作她“亲自下厨”的,端来给谢麟喝。

谢麟放下手中笔,捏了捏鼻梁,放下手时又是一脸的和煦春风了。程素素将炖盅往圆桌上一放:“吃饱了心情就会好啦。”

谢麟慢吞吞地坐过来:“我才没有不高兴。”

“哈。”装,你接着装。

程素素拿勺子臽了一勺鸡汤,放在谢麟鼻前三寸:“想不想喝呀?”

谢麟可怜兮兮地道:“求娘子给口吃的吧。”

程素素凑近了:“高兴不高兴?开心不开心?”

“吃饱了就开心了。”

手都笑抖了,程素素“哎哟”一声,赶紧将勺子放回炖盅里:“你又淘气啦。”

两人笑了一会儿,程素素果然一勺一勺喂他喝汤。或许真的是吃饱了心情会好,谢麟喝了半盅汤,摆摆手,程素素放下勺子,谢麟便说:“要是明年能早些回京就好了。”

“你就是在愁这个?我还以为有什么不好安置的事情呢。”

谢麟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呐。过了新年,离京就足四年还有个零头了,中间只回去过一次,不在御前难免会有些生疏之意。哪怕不时有上书,也要变得亲密不足了。哪怕再次外放,这一回办好了差使也是要设法回京多住些时日一叙离别之情的。”

“新人?”程素素敏锐地抓住了重点。

“哎哟,新科进士拔尖者要在京中住三年呢。”谢麟心道,这主意谁出的,这么坑!

“哪个新人?”

“张少安来信抱怨好几回了,新科的探花郎,岑恒。”

“可总是要外放积累经验的,不是么?只要想做出一番事来,这一步总是难免的。我不信这位岑探花就不会外放了,为他好,就让他也走。”

谢麟笑了:“若我不想让他走呢?”

“好像东宫没主意似的。”

谢麟道:“是啊,东宫有主意,我就更得回去了。”

“好~来,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做好了事才能回家呀~”

谢麟嘀咕一声:“大军不退,我也回不去,总要边事平定之后,安置好了这些人,才能上表请求回京啊。”

“那行啊,一等此间事了,我陪你快马加鞭回京城!”

“好!”

然而世事难料,到得次年春天,胡人退兵,双方各有胜负,总归是守住了防线。胡骑抢得了一些物资,朝廷也杀伤了不少侵略者。出现了叩边的事情,政事堂奏请关了榷场。

一切太平,程素素却无法与谢麟快马加鞭了。

孕妇都是保护动物,骑什么马?若非京城条件更好,谢麟恨不得程素素就呆在原地不要动。

作者有话要说:

谢喵:我要回京城搞事情!

素素:好好好,走走走!

谢喵:你表乱动!

第162章 放着我来

谢麟得意洋洋又战战兢兢。

在给四叔的家书里, 极凶狠地用一整张纸只写了五个大字“我要当爹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抬头没有落款, 就这么塞到了信封里发到了京城。然后就是围着程素素转了。

仗打完了,人安置好了,陆续缺员也都补齐了, 正是谢麟最闲的时候, 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看着程素素, 生怕她有丁点儿闪失。衣食住行还好,谢麟最担心的就是大夫不好找。满城也找不到几个合用的大夫, 谢麟一个着急,给差役们下了个命令:“将附近郎中抓几个来!”

他这安抚使府是临设置,差役忙完这一茬就都要回家了, 此时也正是闲的时候。因他给的赏钱很足, 个个干劲很大, 一口气拿了七八个郎中来,都是白须白发, 看起来极有经验的样子。

谢麟先考一考他们, 发现都是不大对症候,治外伤刀创的是最容易打到的,擅长妇科儿科的却是最少且医术也不甚高明的。战后草创, 无论是医药还是大夫都是稀缺的,能找到已经不错了。

谢麟恨得要命,将袖子一摔:“老子自己学了!”

他本就粗通医理,此时正闲, 一面躲在后衙躲清闲,一面读医书。将几个老大夫里医术最好者留了下来,不指望他顶什么大用,却好请教一点经验,不至于自己纸上谈兵。

学成之前,谢麟特意拜托卢氏:“三娘好生照看素素。”

卢氏没有什么医学知识,只按照积年的风俗经验来:“大官人放心,我省得的!”

转头就对程素素说:“不要吃兔子肉,不要看长得丑的人。”

一句话提醒了谢麟:“不错不错,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

在程素素耳朵边儿上念圣贤经集,又焚得弹琴,种种程素素未曾见识过的技艺,此时都大饱了眼福。

这两个人都担心程素素不乐意,以程素素的性子,拘在后宅里不能动,怕不要掀了屋顶?都战战兢兢,怕惹她不高兴。

程素素却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她自己也正傻且兴奋着。

孕育生命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此之前,程素素从不认为自己会有亲自生一个的意愿,也并不介意谢麟有庶子。在还很理智的时候,程素素想的是“这样的医疗卫生条件下产妇的死亡率、婴儿的夭折率”,嗯,还是自己的命更金贵一点。

直至水到渠成,愿意和这样一个可爱的人生一个孩子,去承担这样大的风险。不用谢麟和卢氏提醒,程素素就知道自己处在人生中仅次于幼崽时期的脆弱期,比他们还要小心一些。

谢麟与卢氏顿时安心了下来,卢氏见缝插针地在谢麟面前夸程素素:“咱们娘子大事上从来不糊涂。”

程素素听了她这般夸,也不觉得尴尬,反而向她撒娇:“我想吃核桃!”

“有有有!”卢氏脚不沾地去预备了。

谢麟又摸起程素素的腕子:“我再摸把脉。”

小心没有过头的,程素素也很配合:“嗯,摸吧。”

谢先生天生学霸,哪怕学中医也是入手极快,疑难病症还欠火候,最基本的切脉却已学会了手法。程素素底子一向不弱,半晌,谢麟笑了起来:“很好的。”

纯然欣喜的笑颜令人心头一暖。程素素到如今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偏心,为什么武姜爱少子而恶庄公。这世间所谓母子天性,也是有条件的。比如,她喜欢谢麟,自然就会喜欢这个孩子。

她也曾想过,如果万不得已,需要一个孩子的话,她也不介意跟谢麟生一个,谢麟这样的基因她也不亏,生下来她也会尽职尽责的去养,教养成材。与现在的想法是完全两样的,她现在只想要孩子好好的,就好。

谢麟又在看读书了,他的声音极好听,听着听着,程素素就想打瞌睡了。明明在确诊之前她还活蹦乱跳的,一旦得知有孕,仿佛得到了什么指令,人就开始慵懒小心了起来。

因程素素身体不方便,原本计划出行的日期便被生生推后了数日,只为准备回程的车马行装。

谢麟又抓了几个造车的工匠,与他们研究了几天减震。其时,朝廷往年高德劭之人备顾问咨询的时候,会“安车蒲轮”以蒲草包裹车轮以减震。谢麟便在车轮上做文章。蒲轮之外,又裹上一层皮革,凑成一辆模样奇怪的车。

临行之前,自然是要与本地官员道个别的。谢鸾谢理知道他有这等喜事,虽身在地方难寻名贵之物,也各有表示。谢鸾尤其开心:“二哥要实实在在涨辈份儿啦。”

谢麟笑骂:“我的辈份不是早就长了吗?”

“嘿嘿嘿嘿,那可不一样。回到京里,嫂子有什么不方便的,只管找我阿娘啊。”

谢麟笑着捶了他一拳:“你居然给亲娘派起差使来了。”也是高兴。

李巽对程素素又另有嘱咐:“当年九娘有身,伯父曾对她说,世人说为母则强,然而此时也不必太好强,有什么事都缓一缓。你自家也要小心些,回到京里,什么深仇大恨都放一放,仇人没有自己家人重要。你好好的,孩子好好的,才是真的好。明白不?”

程素素轻笑:“我明白的。”

李巽怕她只是敷衍,急切地道:“别让大家担心,道灵也是心急的。”

“啊?”

李巽板起脸来:“你做的这些事情,怎么能不告诉道灵呢?”

卧槽!程素素什么慵懒啊、娇羞啊全都飞了,顿时找回了精神与自信,差点卷袖子:“你告我的状?”

“多新鲜呐!这是告状吗?我跟道灵夸了你了,好不好呀?”

程素素快要被他噎死了:“四哥,你真是我亲四哥!”

“好妹妹。”李巽淡定地回了一句。想当年,程素素还是个黄毛丫头的时候,李巽就是李丞相特派回老家收拾何氏一大家子的有为青年了。

“你赶紧写信给大哥澄清!”

“哈!”

谢麟与谢鸾、谢理说完,收了他们要代转的家信,转过来看这两人大眼瞪小眼。先将程素素揽在身侧,再人淡如菊地问李巽:“四郎?”

李巽低声道:“如今不再是小姑娘了,可要看好她了。”

程素素向谢麟告状:“他向大哥告我的状来!就是……那个事儿。”

李巽也是操碎了心:“没什么要她操心的事情,叫她安心休养就好了。”

谢麟倒因此高看了他一眼,口气依旧清淡:“那件事我已知道了,就交给我吧。”

“诶?!”李巽并不想将此事变得复杂,有谢麟参与固然是己方一大助力,却也平添了一些牵扯。

“四郎还不明白?素素的事,就是我的事,当然要交给我。四郎可有家书要捎带?我正要去拜会李相公。”

李巽本也想托捎家信的,此时捏着鼻子将信给了他,眼中犹带几分担忧。谢麟微笑,留给他一张名帖,扶着妻子走远了。

李巽将名帖打开一看,谢麟他认识,道衍是谁啊?!嗯?嗯?抬眼再看程素素,她已经托辞身体不适早早退了。

告别酒吃完,行李收拾完,谢麟与程素素便拖家带口地回京城了。江先生、石先生自不消说,随行的又添了高家母子三人。高据是必要随老师同行的,高英在本地的货栈分号也设了几个,都交与得力的伙计,自己奉母亲一同进京。邬州的买卖有王经的关系,本地又有谢鸾等人,高英走得也放心。等这几个人任期满了,自家生意也差不多立稳了,再来新官员也有底气打好关系了。

顶好的那辆车自然是归了程素素,程素素对新车十分好奇,还用力捏了捏“轮胎”,直呼:“有趣!”

将程素素安置在内,谢麟自己也不骑马,只在车上陪着。程素素却因为这“轮胎”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一路上叽叽咯咯:“等回京了,在城外庄园里养些手艺人,我有好些新东西要做。”

“好。回去就办。”

“嗯,一准有趣。我还要建一个大大的游乐园,以后给宝宝玩。”

“行!”

过一时说得累了,才想起来正事:“回去之后,要怎么安排呢?”

谢麟扬眉吐气地:“你只管休养,想玩的时候就玩,不必耗神。想管事呢,就随便管他一管。李巽虽然啰嗦,话却有几分道理的。且我回京之后要去见李相公,将一些事情商定,你在家里更稳妥。”

“要做什么了?”

“还在想,只有个几分。”

程素素想了一想,指指角落里的红色小箱子,道:“那里面是出京的时候阿翁给的文稿,有可用的地方吗?”她说这话的时候也有些犹豫。

谢麟的心情却与当时不同了,很是大方地道:“看看就看看,你是发现了些什么么?哪一件?”

程素素略略放心,她是担心回京之后因这文稿祖孙俩再起冲突的。没了二房做靶子,谢丞相拉稳了谢麟的仇恨值,想ot都难,谢丞相对孙子虽有栽培之意,却绝不愿意孙子不按他划下的道儿走。到时候见谢麟不将他当一回事,祖孙俩闹起来,谢麟这亏是吃定了。

多少看一点吧,何况真的有用。

谢麟这二年经历颇多,看淡了不少事情,对谢丞相也……只要不见着面就也没有那么激愤了。更兼自己要做爹了,回京要施展拳脚,心情正好,便开了箱子,一件一件给程素素再讲一遍。程素素也顺口将一些谢丞相当时的剖析转述给他听,两相印证。难得认真地将文稿研讨了一遍。

车队行得缓,实乃诸次往返中走得最悠闲的一次了。临近京师的时候,略紧赶几步便可在关城门前进入京中,谢麟却命在驿站里暂时休息。众人诸以为这是照顾孕妇,一路走来,程素素原本平坦的小腹已变得微微凸起,休息便休息吧。

江先生与石先生却严阵以待他二人已料到谢麟这般做,乃是入京前要再做最后的计划。

第一件便是二人的安排,江先生对石先生介绍了谢麟的别院,如无意外,二人当居住在那里。当然,相府那里也该认个门的。这两件是否由谢麟亲自向石先生讲明,关系到石先生在谢麟那里的地位问题。

接下来才是其他的安排。

谢麟果然是与他们讲这件事情:“石先生在京中有田宅,自然是自己的家住得舒适些。不过,我在京中有一处宅院,是一位世叔孟公讳章的在主持,他是先父旧友,若先生要寻我时,可往彼处去。里面也有一池好荷花,闲时可往散心。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客随主便。”

“再有,此番回京,我夫妇必是回府居住的,还请先生不辞辛苦,随我去认一认路。”

“份内之事。”

江先生放下心来:“东翁此时回京,有何打算呢?”

“先在御前晃一晃吧,许久不回来,只怕都生疏了。”

江先生露出狡猾的笑意来:“东翁是明白人。既交了差使,若两宫不赶东翁出来,就多聊聊家常。人与人呐,哪怕是君臣之间,怎么会只有公事没有私事呢?天子无私事?骗人的!”

谢麟不理他,却看石先生。

石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是。”

想到一起去了,谢麟道:“好。”

石先生却又说:“忠孝不可缺其一。”

谢麟的表情便有些僵,看来他与谢丞相之间不怎么贴心的往事,知道的人是真的不少。江先生快人快语:“东翁就要做父亲了,还有什么不能翻篇的?装也要装个和和气气的样子来嘛!给小公子一门和睦,不是挺好?”

谢麟想到一个“装”字,点头了:“我儿子不给他教!女儿更不给!都是我的!我自己教!”

石先生喷茶了,这么幼稚的话你也说得出来?

江先生又问:“东翁接下来想要授何等官职,可有想法了?乖一点,还是要老相公相帮的。”

孩子归谁管教要到以后,进京却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