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素只要让自觉不好意思在老师面前出现的程珪往史府里多走两回,刷一刷脸,待程犀回归之后往史府拜托一二,这事就算定下来了。是的,程犀也要回京叙述了。

轻轻将自己的计划说给谢麟,程素素便问这主意如何。谢麟知道她并不想催着自己出头,想一想这主意也没有什么毛病,便说:“如今朝上乱作一团,真个要他出仕?”

“当然,”程素素肯定地说,“那是个大活人呀,叫他闲在家里,什么都护着,出仕了也不当是个能自己拿主意的人,还有什么意思?”

要搁从前,她肯定会有种种担忧:这么乱,会被算计的吧?二哥又不够聪明,还拼命想学大哥和师兄有担当,会吃暗亏的。办不好差使怎么办?诸如此类。及看到李御史,她的想法也就变了,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护着全家的李丞相,尚且要将这些老实侄子轰出来历练!程家怎么就到了只有大哥一人出仕,别人老实窝着的地步了呢?

岂不是要把二哥当猪养了?

那是不行的。

谢麟道:“你既想好了,那便这么办了。道灵要回来了?”

程素素面露喜色:“对!终于能再见着了!我想了那么多天就盼着……”

“咳咳!”谢麟用力咳嗽两声,“我也很想见他的。你不想见他的时候精神些么?来,歇息吧。”

转天程素素便托了程珪捎东西给史垣。

程珪是陪着赵氏过来的。

如今家里就四口人,忙的有限,更兼担心女儿不老实,赵氏厚着脸皮多往亲家跑,为的就是能看住了女儿。不想女儿如今乖巧得紧,她连唠叨的机会都很少,心底越发的虚,就怕女儿在憋什么大招。安静的时间越长,招就越大,这是常识!

程素素很少主动要求娘家人上门,这次派了小青回娘家传信,赵氏既心惊肉跳,又有一种“终于来了”的解脱。怕自己处置不好,将二儿子也带了来押个阵。

不想程素素只说了这么一件事情。赵氏狐疑地问:“史先生?你要捎带什么呢?怎么叫二郎去,你不能使人去?”

程素素低声道:“谁个又知道我是史先生的学生啦?那事儿不能明说,却又不能不念着情份。我这又闲着收拾库房,找到合适他的物件儿,自然要二哥去送。他们是师生嘛。”

赵氏一想,对呀,女儿这冒充男孩子去别人家读书的事情是万万说不得的!但是有师生情份是不假的,尊敬老师也是应该的。赵氏便对程珪道:“这事儿也不能叫女婿知道了,那你就跑一趟吧。”又说程素素,也不要太随意了,毕竟与史垣的关系还是要保密的好。

程素素含笑道:“知道了。”女婿早就知道了!

从这一条上看,就知道程珪是有些呆的。程素素回京好些时日了,该分发的礼物都分发得差不多了,现在突然想起来就送了?是啦,确实很有潇洒的名士范儿,可程素素是这样的人吗?

程珪是个实诚人,便揣着妹妹给的匣子,当天投了帖子,第二天便登门去见史垣了。

史垣名义上的学生有不少,个个都是官场上混的人精儿。真正自己用心教过几年的学生不多,还是丁忧的时候在相府里教的,这不多的学生里,呆子、纨绔、普通人占了绝大部分,唯一一个看好的,还看走了眼她是个女的!

见到这位普通的呆子学生,史垣也是叹气的。一母同胞,程家的物种有点太丰富了。亲哥哥正人君子年少有为,亲妹妹上天入地嫁人之后还跟教匪干仗扬名,看程珪呢?一个举人窝在家里,连找自己这个尚书老师指点文章都不好意思,更不要提跑官了!你的脸皮也太薄了!

本以为程珪开了窍,上来求老师给规划个前程的,没想到是给亲妹子当脚夫送东西。史垣将脸一板:“她回来都多久了?”

程珪急忙解释:“是,她如今拘在家里只好翻看私房,翻着什么看着合适就送人。”

史垣想训他来着,又想起程素素那样一个不愿意服气的姑娘,如今只好深锁后宅,心头也是一阵的难过。低声道:“知道啦,放下吧。”

程珪还道他生气了,战战兢兢将螺钿的匣子放下,缩着袖子就要告辞。史垣道:“你且站下!”

“是。”程珪一个哆嗦。

史垣问道:“你如今还有什么打算?”

“啊?”

史垣再次叹气:“是接着考啊,还是谋个官职呢?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连三十都不到,再考进士也不算耽误时间,你家里也养得起。”

程珪低头盯着脚尖:“学生、学生怕是没那个天份了。三岁定终身,哪用考到五十岁呢?且考题是越来越难的,先前没有考中,往后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

“那你要怎么谋个差使呢?”

“往、往吏部去挂个号……”他与所有老实的、未入社会的学生一样,很不好意思说走后门托关系。

史垣想打他了,然后就真的卷起袖子来把程珪打了一顿:“你有点出息行不行?!出仕了还这样,你不如接着考到五十岁!是不是以为,你老老实实不惹事儿,就是帮着家里大忙了?你懂个屁!”

史先生又给程学生上了很生动的一课:“你哥哥天生比别人聪明些,怎么不见有的人说,你比我聪明,这不公平,你要笨一点?你有这层亲戚,有我这样的老师,为什么不用?!”

程珪当然知道请托一类的事情,却总以为是与自己无关的,顿时结结巴巴,答不上话来。

史先生又把他打了一顿,然后说:“行了,回家等着去,我给你安排!”

“不不不不,老、老实,学生我……”

“你名字挂在了吏部,派不上差使才叫丢人呢。做什么事,就要专心去做,既想要做官儿了,就得明白这门道。算了!我tm是你读书的老师,又tm不是你做官的老师!你tm给我滚回家去等着!谋了缺,你再老实做,你哥哥也要回来了,以后的事,让他教你吧!”越说越生气了。

程珪道:“老师贵为尚书公务繁忙,别为我浪费人情了。”

“闭嘴!”

程珪讪讪地闭了嘴,史先生看他一副老实样子十分地心累,暗道,你要是个女娘,六郎是个男儿,倒还差不多。也罢,能帮一把是一把,放缓了声气道:“是你的心情,不是我的心情,当你欠我的吧。难道要你兄长为你奔波讨情吗?”

程珪忙说:“学生肝脑涂地,必报老师大恩。”

还行,没笨到家。史先生千叮万嘱:“你既是个老实人,我便教你一件事情,千万记牢了。做官时候,凡事,只要你做的,必要留证据。不该你做的,绝不要插手!不要上官说一句,你就巴巴去做了,事后死无对证,都要你去扛。你不是那等会钻营的人,就守着本份二字,明白了吗?”

程珪连声答应了。

程素素还以为还要再隔几天再寻借口让程珪替她跑史家的,不想只这一次就触动了史先生的肚肠,很快给程珪塞了一份工作去鸿胪寺做个主簿。

程珪举人出身,后台不够硬,能授个京官是挺不容易的。不算肥缺,但是对程珪而言刚刚好。去年胡人叩边,朝廷关了榷场了,此后若想再开榷场,双方少不了扯皮。搞不好再要打上二三年,使节再往来,然后商议互市。这里面鸿胪寺露脸的机会就会变多。

以程珪的天份,学胡语是慢了些,但是用心做些份内的事情还是做得的。到时候随大流记个优等,不在鸿胪寺升迁,也可转到别的更好一些的位置上去。史先生对手把手教过的老实学生,还是有些感情的。

程珪的任命下来之后,领了簇新的官服官帽官靴,不及去鸿胪寺报到,程素素那里就送了信回来程犀到城外驿站了。

第167章 兄妹之间

还是那所驿站。

程珪正了正衣冠, 他没有着官衣, 依旧是自己的家常衣服。选授了官职之后他没有什么失落之感。本以为自己一向以大哥为目标, 要像大哥那样中个进士才好,若不得中进士, 总像是有什么缺憾似的。如今遗憾固然是有的, 心里却没有那么难过。

大概,我自己也知道在这上面没有天份吧。

算了, 怎么做官不是做呢?又不是要一向治学的, 那是妹夫才能做的事情,自己这天份, 就算了吧。做了选官的决定的时候,程珪的心里是松了一口气的学问虽不足,路却定下来了, 总好过一直吊着。

多少能帮到大哥一些吧。

守门的驿卒见识得多了,等他发完了呆,才上前作个揖:“这位官人,是访客?是投宿?”心里已觉得他是来见客的。今天是那位有些名气的程知府入住这里, 来些人求见并不稀奇呢。

程珪客气地道:“有劳,有进京的一位姓程的知府吗?”

哟,猜着了,驿卒笑道:“有, 此时正没有旁客。不知您……”说着,伸出左手,掌心向上托着。

程珪旁边的小厮递过去半串钱, 驿卒笑得更深,三个指头往里拉、两个指头往外推,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好意思?小人并不是想要赏钱的,小人想问的是,您带了帖儿没有?没有帖子,我倒将您放进去了,万一冲撞了,咱不都要吃瓜落不是?”

程珪这些日子掌管家事,颇知道这些门道,笑道:“拿着就是了。帖子却是不必了,里面那位是我长兄。”

驿卒吃了一惊:“原来是程家郎君么?令兄令妹都打这儿走过。”心里骂了好几声娘,程家妹子在这驿路的名气很大很大。倒是程知府,完全不像是个凶人,挺招人亲近的。

程珪微笑道:“我行二,有劳通报。”

驿卒不敢多耽搁,疾步去禀了程犀,再来引着程珪去见。两兄弟接上了头,驿卒才功成身退,心道,看起来都蛮和气的样子嘛。捏捏手里的钱,又是一注外财。

程珪往见了哥哥,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程犀轻笑道:“就这么想我了?”

“嗯!”程珪像第一天上幼儿园、放学见到家长来接的小朋友,表情委屈极了。

程犀只管笑,又让李绾将桃符再出来见叔叔。

桃符说话走路已很有样子了,白白净净的小模样,比他亲爹小时候要标致一些。小大人儿一样地在拜垫上磕个头,口里叫着:“拜见叔父。”将程珪喜得直擦眼泪:“长这么大了!”

相见过后,桃符就接着母亲坐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看看父亲再看看叔父。

程犀问程珪:“怎么知道我今天来的?”

“幺妹派人来说的。”

程犀与李绾对望一眼,他们以为可能是李府派人去通知的消息。程犀嗔一声:“就她忙。”

程珪为妹妹说话:“幺妹如今可安份了,兴许是妹夫那里知道的信儿,她就派人来说了一声。真的,娘都说,幺妹如今倒有些小时候的样子,嫂子不知道,幺妹极小的时候可乖巧可文静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要上天。

若是李府来人,或许会提前通知一些消息,既然李府没有做这件事情,想来此番入京并不会很麻烦?程犀有些拿不定主意,李丞相与梅丞相闹了久了,尤其近来又扯出旧年宿怨,局势不说一日一变,他在路上这段时间应该有不少发展、沿途传递讯息不及时才对。

微作沉吟,程犀问道:“你选授鸿胪寺主簿的事情,是怎么做的?”

程珪不好意思地说:“是史先生,那天,幺妹翻出她在邬州那里弄到的一些东西来,托我捎给史先生。史先生不知怎的就问起我的打算来了,我原想等大哥回来再设法的,不想史先生就给办了……”

旁人听到“史先生”,容易就想到是昔年老师,再进一步就是与李丞相的渊源。程犀却与旁人不同,他从程珪的话里听到了“幺妹”,嗯,还是要上天!

看看弟弟天真无辜的样子,程犀也只有苦笑了:“既授了官,就认真做。”看来要将见妹妹的行程再往前提上一提了。

天真憨厚的弟弟十分听话地点头:“是。自己的事自己知道,我读书做事上的天份都不及人,中人之姿便不去妄想天降气运,也不妄图旁逸斜出一步登天,只勤勤恳恳做事,出格的一步不走,得一勤勉便罢。”

李绾心里先谢天谢地了,程素素觉得程家这成材率低了,李绾却不这么想。一个家族想要起来,人材是关键,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要点拖后腿的绝对不能多,最好不要有,宁愿要平庸一点的,也别弄点眼高手低的货色。程珪与起程犀这些人尖子当然是比不了,官场算中平,比起普通人已经算不错了,而且知道轻重。

程犀面上却不显出鼓励赞许,只说:“先做着。”

“哎。”程珪向来以大哥的吩咐为准的。

程犀又问了京中的情势,程珪有些迟疑地看了李绾一眼,又低声说:“大哥看邸报也该知道了,妹夫上了一本……”他也不比别人多知道什么,自己心里或许有些猜测,但是谢麟上完本之后又什么都没做。

程犀问道:“还有呢?”

“没、没了。”

程犀心道,你官儿也授了,该说亲了吧?不过倒不急在今日了,待回家之后与父母谈过,再问问师兄,最后做决定吧。

程犀回京又与谢麟不同,谢麟是领着差使出去回来要先陛见才能回家,程犀却是按时回京接受考核,可以直接回家。第二天,弟兄俩便一同回到家中。自程玄往下,道一也携妻回来。

走到巷口便见有程家的家丁在张望了,看到他来,小个子的僮仆先激动地叫一声“大郎”,扭头就跑回家里:“大郎回来啦!”

门内扰动起来,一个传一个,片刻间上上下下就都知道了。赵氏在堂上都有些坐不住了,对程羽道:“你也去看看!”程羽巴不得这一声,撒跑就往外跑,大门口遇到程犀,激动地叫一声:“大哥!”险些将程犀一路拽到上房。

不多时,一家人便在堂上聚齐了,先是行礼。赵氏看到孙子眼睛就挪不开了,儿子且要往后放上一放,程玄没她那么矜持,一抬足、一伸手,桃符便到了他的膝上,祖孙俩玩了起来:“有事你们商量着办吧。”

还是李绾那句话,不惹事就好,哪怕他不干什么实事。

也没有什么急事需要现在就定下来,赵氏说儿子媳妇辛苦,问孙子身体学问。程犀、李绾问家里好,等等。赵氏又带些欣慰得意地说:“素素如今也能让我放心啦!二郎也选了官儿,就差一个娘子了。三郎还小,再教教他,定定性子,也就差不多啦。”

就这几个,差得还多呢。

程犀也顺着她说:“是。我这几天拜见过岳父、老师,就与幺妹、妹夫见一见面。”

赵氏见到长子就见到了主心骨,程犀说什么她就应什么,道:“都依你!哎,你们屋子也洒扫过了,快些安置了。哎,官人!你将桃符顶在头上做什么?!”

吃了团圆酒,几年的离别都在微醺中消散了。

程犀回家之后事情不少,他做起来却不紧不慢,很有章法。先是将家中上下再安排一回,次日去见岳父。李丞相对这个女婿是再满意不过了,萧夫人与李六夫妇干脆将程犀留在府里住了三天。朝上的事情,李丞相只说了一句:“不必急。老古当年的事情,圣上记恨得很。至如什么后起之秀,你起了这些年,如今也不过是个知府。”

程犀低笑一声:“是。”

程犀还在李府里住着,便出门拜见了取中他的座师,又为程珪去向史垣道谢。二人都喜他端方君子,却又不目下无尘、故作清高,且不会卖弄聪明。座师更是懊悔:“当年居然没抢过李相公。”

史垣并不居功,只说不是大事,且他素喜程珪安守本份。又说程犀:“吏部再挑剔,也挑剔不出你的错处来。他们尚书那里,你也不必像那些跑官儿的那样巴结,反倒失了气度。”

程犀低声道:“拜见前辈,也是应该的。且舍弟之事是先生的情面,晚辈也不能装作不明事理,倒叫卢尚书说先生看走了眼,取中了不会待人接物的呆子。”

史垣大笑:“道清(程珪)少了份机灵,道衍又少了些沉肃,还是你好。”继而又说:“六郎也不容易,多照看些吧。”

听史垣说了“道衍”,程犀便知道程珪授官之事史垣是看了谁的面子了。史垣或许没有看出来程素素弄的什么鬼,却是实打实因其妹而用其兄。程素素这一手玩得极是漂亮,程犀越发想早些见见妹妹了。

外放使人成长,程犀原本最担心的不是父母、不是弟弟,而是程素素。自己越是成长,回忆当初他们都是小孩儿装大人的时代,就越有一种“当年是怎么活下来的?”感觉。尤其想到程素素偶尔的“急智”就心惊肉跳,她的举动用现在眼光看,无不是鱼死网破不留后路的赌徒行径。

也越发觉得,程素素当年对他说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十分单薄,这四句话不单薄,单薄的是当时的程素素。仿佛一个惨绿少年对着美丽的情人发誓“我愿为你去死”,却不知生命的厚重。

道一曾对他说,他对妹妹太看重,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调教弟弟成材上。程犀却知道,他不止是看重、惋惜妹妹,更是怕妹妹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把天给捅破了。近来知道她的消息,晓得她做的几件事,才有些放心。然而毕竟没有亲见,这次一定要好好见个面。

不等程犀往谢府去送帖子,道衍同学的邀请函却是从程府转到了李府,约程犀见面。

打开了帖子,上面并排写着两个名字,程犀不禁莞尔,与李绾商议过后,也回了一封帖子,次日即往谢府去。

先是拜见谢丞相与林老夫人等,其次才好到长房里说话。谢丞相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程犀的欣赏,还很埋怨谢麟不懂事:“在御前提上只言片语,圣上不就召道灵了吗?”

不待谢麟回答,程犀便说:“圣上日理万机,小子不过回京考核。该当见时,圣上自然会召见的。”

谢丞相直说他太老实,程犀只管微笑。

好一阵儿,谢丞相才放他与谢麟去长房单独说话。

直到此时,兄妹俩才算碰了头。程犀将妹妹从头看到脚,眼珠子有点往外凸,弧度与程素素凸出来的肚子有得一比。程素素看她哥哥,唇上蓄起了短短的胡须,也微有些陌生。两人你看我、我看你,直到目光碰上了程犀眼睛,那里一如既往的是包容,程素素才长出一口气:“是我大哥!”

谢麟笑了:“这还能有假的?”

“万一是我太想他了,自己想出来的呢?”

谢麟:……那你想想我啊!

程素素问谢麟:“你也要蓄须吗?”

谢麟一怔:“啊?!”

程犀笑了起来,程素素褪去了那股焦躁,颇有几分圆转如意的味道了,还是这样的妹妹好。

李绾曾因旧事,对面见谢麟十分抵触,尤其是在丈夫、小姑面前,不想真到见了面,谁个也没想起旧事的模样,李绾低头一笑。谢麟已将程犀让到外间去坐着了,李绾便对程素素说起桃符等事,两人闲话家常。

程素素也认真向她请教,李绾道:“我那会儿还在家里住着,你也都看着啦。只有一件,虽不由人,却别害怕。”

两人低声说着家务,忽听得外面谢麟有些诧异的声音:“你是这样想的?”

程素素与李绾面面相觑,两人手拉着手,贴着门边偷听,越听下去程素素便越心惊。

程犀的声音稳稳的传来:“本朝立国百年,积百年之富亦积百年之弊,是必有一变,必要澄清一回的。譬如你我外放,所见所感,旧制还能维持吗?”

程素素脸色刷地变了!

这特么不是要变法吧?

大哥!从来变法的人没什么有好下场的!百日维新人头滚滚那个先不提,张居正子孙都饿死了!王安石好好一宋代人,到明朝还有书生编段子嘲他!触动既得利益阶级,有啥好结果呀?

一个激动,程素素将门给压开了。

程犀与谢麟一同望过去:果然还是那个素素。

程素素抢先说:“你们有话好好说,啊,别吵。”

擦!恶人先告状啊!程犀笑道:“我们正好好说话呢,不要大惊小怪的。”

程素素小声问:“那什么变不变的?莫哄我,我总能知道的。”你是自己说,还是让我去上天?

程犀道:“当年我对你说过,教匪过处,玉石俱焚,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如今也是一般。当年离乡前在五行观里说过的话,我记下了。当时年少不知轻重,只当自己能做到。如今知道轻重,仍然想做,做不做得到,反在其次了。”

谢麟低声问:“怎么回事?好好说话,怎么这般沉重了?现在也是少年时,仍有光阴可以摸索,不必此时便要有结果。道灵,事缓则圆。”

程犀笑道:“是。幺妹,闲谈也不许啦?”

程素素却已经有了定论了,仿佛顿悟,突然之间就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好吧,要变就去变嘛!后果我来给你兜好了,有我在,总不会像张居正家那么惨!你做最难的事,想守护太平,我守你。只是因为相信你是真正君子,换一个人我也不信他。

这需要极大的势力,我会去争取,给你借力。能参与到这样一件事情之中,想想就很美好呢。

人却浅笑轻嗔:“早说呀,不理你们了。”送他一颗白眼。

第168章 忠厚长者

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 程素素笑着关上了隔间的板门,将程犀与谢麟两张错愕的脸关到了门外。

程犀不好意思地对谢麟说:“从小惯坏了。”

恰谢麟同时向他解释:“她是见到了你开心。”

说完, 两人同时笑了。谢麟先说:“积弊百年, 难道你我看得到,政事堂便看不到吗?”

程犀亦笑:“你我眼下只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慢慢摸索着了。治大国如烹小鲜, 断没有叫新手胡乱炖了的。”

被打断的谈话又继续了下去, 各诉说着任上所见的种种弊端,直至晚膳时仍旧意犹未尽, 约定了得闲再聚。

程素素与李绾也是有许多话要讲, 程素素很关心兄嫂一家, 李绾则是很仔细地询问了程素素的身体状况,预备回去以后好告诉程犀, 免教丈夫担心。知道李绾的心意, 她问什么,程素素便答什么,到李绾满意的时候, 程素素才问起:“大哥接下来会是个什么样的安排?”

一般情况下,官员的升降由吏部来安排, 也有到了升迁年份的官员会跑关系, 并不由当事人自己做主,更不要讲他们的妻子。然而程犀的情况不同,他的背后是李丞相,李绾多少能听到些风声。

李绾笑着摇头:“这还不知道呢, 没有那么快的,他才在地方上做了几年呢?资历还嫌轻的。”

“还要在外任上吗?不能回来几年,再出去?桃符也快开蒙了,京城总比外面好吧?”不是程素素不讲道理,看谢麟这个路数就知道,这样的安排也是可行的。

李绾笑道:“你们是遇到了那一桩大难,因祸而得福,一般二般的官员是没有升迁的这么快的。桃符叫他教,教不好可不依他。”

“唉,那可又要有许久见不着啦。”程素素很是感慨。

“趁着年轻外放,”李绾倒看得开,“到咱们上了年纪的时候都在京里相聚,多么好?”

程素素一想也对,也笑了起来。

外面程犀问一声:“可留些话下回再说?”里面便知道他们的正事已告一段落,李绾便起身与程犀告辞而去。今日一见,夫妇二人都对程素素放下心来,程犀见谢麟的样子也是极关心妹妹的,也为妹妹开心。

在李府住了数日,程犀却向长辈告辞,李六夫妇虽是苦留,程犀仍辞以思念父母。李六无可奈何,只得说:“得空了再回来坐坐,我们就想多看看,多看看。”也不知道自己寿数几何,到了眼下多活一天都是赚的,多看两眼孙女婿,九泉之下也有得向程公诉说。

程犀认真答应了。李丞相却再无嘱咐之语,搞老梅是他的长期工作,这些都不需要提醒。他给女婿的筹划确是李绾所言,再在外面外任几年,知府任上再干三年,然后升迁做一、两任转运使等,便可升回京里来了,那时候程犀也还不到四十岁,很顺畅的仕途。

翁婿既有默契,程犀又令人省心,李丞相感慨之余只说:“回去之后预备一下陛见。圣上本该早些见你的,然而近来斋戒。”

程犀一笑:“小婿明白的。”

李丞相说话有根,话说完的第二天,皇帝就召见了程犀。

并不是十分想召见这个家伙!

近来皇帝越发神神叨叨的,程犀又是个喜欢劝皇帝不要迷信的。一个李丞相已经够烦的了,只恨丞相躲不过!皇帝实不想在斋戒的时候添一个人劝他关心政务别去打坐磕药。偏偏他又知道,无论李丞相还是程犀,他们俩劝的话都还算有些道理。

【朕要是个昏君就好了!】皇帝感慨地想,就可以不管这些家伙的唠唠叨叨,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朕的英明,还是要见、还是要听、还是要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