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的是姜捷的六子姜桂。”琥珀把她听的消息都告诉十一娘,“姜桂是进士出身,现在在太原任知府。有一个胞兄姜柏是庶吉士,现在任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还有一个胞兄叫姜松,是建武四十六年的状元。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的修编就辞官回了老家乐安,开了家叫‘谨习’的书院,专门收贫家子弟读书。姜捷的祖父是先帝的帝师,听说他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做了首辅的。他的曾曾祖父是景宗的帝师。”

状元郎回乡教贫困子弟读书…

罗家虽然也是诗书传世的官宦人家,这样看起来,比姜家还少了些清风明月般的高情远致!

十一娘心中一动:“琥珀,你可听清楚了,姜松是建武四十六的状元?”

琥珀忙道:“我还特意问了秋绫。你怎么记得那样清楚。秋绫说,因为她正是那年状元郎披红游街的时候出生的,她娘常说起来。”

“建武四十六年,”十一娘喃喃地道,“二老爷也是那年中的举…这样说来,是同科了…”

琥珀倒不知道这些,她站没有做声。

一个人做事肯定是有目的的。

元娘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其中有什么联系?

十一娘软软地倚在了身后秋香色素面锦缎迎枕上。

这就好比填字游戏,只要填对了,答案就会出来。

可这中间缺的一环是什么呢?

有什么在她脑海里掠过,想抓,没抓住…

一个落魄的王家,一个声名显赫的姜家!

如醍醐灌顶,她猛地坐了起来:“琥珀,王公子打死了人,是谁帮着开脱的?”

琥珀道:“是徐家五爷!”

“徐家五爷?”十一娘目光一闪,“徐令宽!”

“秋绫说是五爷插的手。”琥珀忙道,“为这件事,侯爷还扣了五爷整整一年的月例,全靠着三爷暗中救济过日子呢!”

“那姜家呢?”十一娘的表情有些肃然,“做为姻亲的姜家这个时候干什么去了呢?”

第四十一章

琥珀愕然:“不知道!”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十一娘眼睛一亮。

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宅子里的人可以从余杭老家带来,那赶车的车夫却是万万不能从老家带来的。”她笑着地对琥珀道,“你明天拿二两银子,让那赶车的帮着买点燕京有名的吃食进来。趁这机会问问他,知道不知道乐平姜家?”

琥珀犹豫道:“一个赶车的,怎么会知道乐平姜家?”

“你在内院长大,有些事不知道。”十一娘笑着,“要论消息灵通,谁也比不过脚夫轿夫挑夫。他们走乡串户,认识的人多,见过的事多,燕京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耳朵。你只管去问好了。甚至还可以打听一下王公子打死人这件事。”说到这里,她眉头微蹙,“既然徐家的丫鬟都知道,这些人不可能不知道。”她声音渐渐低下去,“要是运气好,说不定那王公子为什么一直没有娶妻…都会有一些传闻出来!”

琥珀点了点头,应声而去。

冬青却十分的沮丧:“小姐,那王公子…不管是为什么,打死了人,总归不是什么好人。您还是打消息那念头的好!”

“我知道。”十一娘笑容苦涩,“人总有种侥幸心理。觉得还有未来,还会遇到更好的,所以犹豫、彷徨、踌躇…可当未来都没有的时候,就只能顾着眼前了!”

冬青十分不解:“小姐,你这是…”

“没事,没事。”十一娘摆手,“我们早点睡吧,今天逛了一天,可真累啊!”

第二天巳初,五娘和十一娘去给大太太请安。大太太早已起床,屋里横七竖八地放着箱笼,大太太坐在罗汉床上,听着大奶奶和许妈妈拿着帐册对着箱笼里的东西,六姨娘则低眉顺眼地在一旁服侍着。

看见她们进来,大太太只是抬了抬眼睑:“来了!”

五娘和十一娘忙上前给大太太和大奶奶请了安。

“我这边正忙着,你们下去歇着吧!”大太太语气淡淡的。

大家都知道柳阁老如今致仕,罗家的三位老爷却都赋闲在家…俱绷着心弦过日子。谁还敢在大太太面前多问多说。

两人曲膝行礼退了下去。

五娘问送她们出来的杜鹃:“这是做什么?”

杜鹃悄声道:“送礼!”

五娘目光明亮:“给侯爷那里?”

杜鹃摇头:“不知道!”

五娘的目光暗下去,颇有几分失望,差了紫薇到落翘面前走动,只是那落翘有了连翘在前,口风十分的紧,问来问去也问不出个什么。只看着大老爷和大太太都很忙──大老爷每日早出晚归,大太太常带着大奶奶清点箱笼。

这期间,大太太曾经去过两趟永平侯府。把五娘和十一娘留在家里,只带着许妈妈,午休后去,晚饭前回。如寻常走亲串户般,或带了几匣点心,或带了几匹尺头。

这让十一娘很关注──谁知道大太太去的目的是什么?

她不时会停了手中的针线暗暗发呆。

好在琥珀那边却有消息传过来:“…王公子清早从翠花胡同出来,有卖菜的老汉正好从他面前过。也不知地,王公子一怒之下就把那卖菜的老汉…后来徐家五爷出面,陪了一千两银子,民不告官不究,就这样算了。”说着,她脸上露出几分犹豫之色来,“我跟那车夫说,我原是燕京人,老太爷死的时候被二太太带回余杭,后来又赏给了小姐。这几年一直待在余杭。原有个妹妹在茂国公府当差…”

这借口不错!

十一娘看琥珀的目光有了几份赞赏。

“谁知道,那车夫一听,忙跟我说,你赶紧想办法去茂国公府看看吧!就上个月,他们家就没了两个丫鬟──说是病死了一个,失足落了井一个。你在这三、四年不在京里,谁知道你妹妹是死是活?”

十一娘掩不住吃惊。

琥珀额头也有细细的汗:“小姐,要不,我偷偷去一趟茂国公府?就说是去找妹妹。那车夫也说了,我如果要去,换身装扮,他借了朋友的车,一个时辰的功夫就行了。只要内宅的事安排好了,神不知鬼不觉的。”

“不行。”十一娘断然拒绝,“他这主意出的的确是好。可要是他把你拉到别的什么地方了,也一样神不知鬼不觉的。”

琥珀欲言又止。

十一娘神色一肃,郑重地道:“这件事,就此打住。再也不许提什么去茂国公府打探消息的事了!”

琥珀只得应了。

十一娘看她神色间有几分勉强,又反复叮嘱了几句“小心使得万年船”之类的话,问起姜家的事:“…可打听到些什么?”

琥珀忙道:“姜家在石狮胡同有个五进的宅子。如今住着姜翰林和几个姜家来国子监读书的子弟。他们家家风严谨,待人十分谦和。那小六子说,他有相熟的车夫有次经过石狮胡同时,有人突然从胡同口出来,他急忙拉缰,把那人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他朋友见那人穿得虽然十分朴素,却长得齿白唇红,手伸出来比姑娘家的还要白净、漂亮,一看就是哪家的公子哥,吓得忙上前陪礼。谁知道那公子不仅不责怪,还给了他一两银子压惊。他不敢接。那公子给了他就走。他怕是‘仙人跳’。特意去打听,知道是姜家的公子。那人还说,既然是姜家公子给的,你直管拿了。他们不是那种仗势欺人的人家。他这才喜滋滋地接了。还到处说给亲戚朋友听。”

因此王琅的事姜家不愿意管?

十一娘思忖着,问琥珀,“小六子是谁?你还知道‘仙人跳’了?”

琥珀脸色微红,颇有些不安地道:“我们家请的那个车夫叫小六子。‘仙人跳’,是他告诉我的,说是设了圈套让那些贪小便宜的人上当受骗吃大亏的局…”

十一娘笑起来,又想到王、姜两家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脸上的笑容不由敛了。

这两家怎么就结了亲的?

念头闪过,她不禁沉思。

结亲要讲究门当户对,互帮互衬,同声同气…

罗家为什么要和王家结亲呢?

如果为了让庶妹们有个好归属,可仅凭自己打听到的这一鳞半爪就可以知道,这王琅并不是什么良人。如果是为了权势,连徐家的丫鬟都知道茂国公府落魄了,元娘不可能不知道。那还不如嫁给那些死了老婆的、掌握实权的官员做继室更划算。

况且,按一般的情况推断,罗元娘这个时候应该全付精力都放在如果自己死了如何保证谆哥利益最大化上,怎么还会分出精力来为自己十几年没见过面的庶妹保一门亲事。

想到这里,十一娘一惊。

不错,这个时候,罗元娘所思所想所做都应该是为了谆哥…那么,这门亲事对谆哥又有什么好处呢?

罗家、王家、徐家、姜家…如走马灯似地在十一娘脑海里旋个不停。

她自问:如果自己是罗元娘,会怎么做?

念头一起,就止不住地往下想。

对内,找个能被罗家掌握的继室,确保谆哥顺利长大。对外,寻求强有力的支持,早日确定谆哥的世子之位。毕竟,谆哥是徐令宜发妻所生的嫡子,比继室所生的嫡子身份尊贵,是爵位的第一继承人。

如今,对内元娘已有了主意。那对外…

十一娘不由抚额。

姜家…一个能洁身自爱、低调内敛的世族,享有清誉的望族…不需要他包庇,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为谆哥说一句公道话。可同时,他也是个政治世家。这样的人家,说话做事自有衡量…怎样能让这个世家与谆哥绑在一起?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联姻!

正好,茂国公有个女儿嫁到了姜家,一个儿子需要娶媳妇…

她苦笑:“姜家有女儿吗?有几个女儿?”没等琥珀回答,又喃喃地道,“当然是有女儿的。要不然,何必绕这么多的圈子…”

琥珀忙道:“要不,我再去问问小六子?”

十一娘摇头,“一次就够了,不要再去打听什么了。”说着,指了指东边,“免得让人起了疑心。”

琥珀连忙点头:“我知道了。”

十一娘微微颌首,笑道:“你去歇着吧!”

她得仔细想想,这件事该怎么办?

琥珀退了下去,迎面和翡翠碰个正着。

“妹妹怎么过来了?”她笑着招呼翡翠去自己住的西厢房。

翡翠笑着摇头:“我是来请十一小姐的──三太太来了,带了五爷和六爷,正在大太太那里喝茶。大太太让我来跟五小姐和十一小姐说一声,过去请个安。”

琥珀笑着点头,等翡翠去五娘那里传了大太太的话,然后陪着她去了十一娘处。

知道了翡翠的来意,十一娘收拾收拾带着琥珀跟着翡翠去了大太太处。

与在余杭时相比,二十七岁的三太太明显地憔悴了不少。

待十一娘给她行了礼,立在一旁的五爷和六爷就笑着喊了声“十一姐”。

第四十二章

罗振开和罗振誉还是一副机敏活泼的样子,十一娘笑着和他们打了招呼,五娘就来了。行了礼,小丫鬟端了小杌子给两人坐。三太太却要起身告辞:“这几天多亏有大伯、大嫂帮衬。”说着,她眼圈一红,“我来就是为了谢谢大嫂的!”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大太太站起来携了三太太的手,“我是想留你在这里散散心,可我也知道,这个时候,就是海市蜃楼也留你不住。客气话我就不说了,你回去好好歇歇,这天下没有过不去的槛。等过几天,你心情好些了,再到我这里来,我再约了二弟妹,我们妯娌三个好好聚聚。”

三太太连连点头:“大嫂,那我带着孩子先回去了。”

五爷和六爷给大太太行辞别礼。

大太太摸了摸两人的头,笑送三太太出门:“孩子们也累了,让他们也暂时歇歇。我也是做母亲的,知道你望子成龙的心思。可这心急吃不了热汤圆,有些事,得慢慢来。”

“大嫂说的是。”三太太神色间有几份疲惫,“多谢大嫂提醒。”

跟在身后的十一娘就想到了自己第一次见三太太时的情景。

梳着牡丹髻,插着翠叶大花,穿着玫瑰紫二色金的刻丝褙子。看人的时候目光微斜,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现在,却再也不复以往的神采…

没有了显赫的娘家,就没有了以前的底气。三太太毕竟阅历少了些…

她站在大太太的身后,笑望着三太太离开,然后陪着大太太回正屋。

路上,大太太问五娘和十一娘:“这几天都在做些什么呢?”

五娘笑道:“在练字呢?看到大姐家园子里那些牌匾,这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再不沉下心写,怕丢了大姐的脸。”

“永平侯府的牌匾不是御赐的,就是历代翰林院掌院学士写的,你有所不及,也是正常。”大太太笑道,“不必放在心上。”又望向十一娘。

十一娘忙道:“女儿在家里做针线──准备给庥哥做件杏黄色的春裳,给谆哥做件湖色春裳。”

大太太点了点头。

落翘赶在大太太之前撩了帘子,却有小丫鬟跑进来禀道:“大太太,永平侯府的妈妈来送帖子。”

大太太原地转了个身:“快请!”

小丫鬟应声而去,不一会就带了两个四十来岁的妈妈。

两位妈妈快步上前给大太太行了礼,大太太客气地请了两位妈妈屋里坐。

大家回屋重新坐了,丫鬟们上了茶。其中一个嘴角长了颗红痣的妇人就将手中雕红漆牡丹花开的匣子递了过去:“我们太夫人说,过几天就是三月三女儿节了,请亲家太太、亲家奶奶、亲家小姐和庥哥一起去家里热闹热闹──她老人家请了德音班的在家里唱堂会。”

一旁的落翘忙接了匣子,拿了里面装着的大红洒金请帖给大太太看。

因为已经知道内容,大太太只是象征性地看了看,然后笑道:“还烦请两妈妈回去跟太夫人说一声。说我多谢她老人家惦着,那天一定带了媳妇、女儿和孙子去热闹热闹。”

“那我就代太夫人多谢您了。”嘴角有红痣的妈妈起身朝着大太太福了福,然后寒暄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大太太望着屋外枝头刚刚冒头的嫩芽儿,吩咐五娘和十一娘:“该换春裳了。”

两人齐齐应“是”,陪着大太太坐了一会,然后起身各回各屋。

到了三月初三,十一娘把乌黑的青丝在脑后绾了个纂儿,戴了朵珊瑚绿松石珠花,穿了天水碧的褙子,月白挑线裙。仗着青春靓丽,只在脸上擦了点茉莉花香蜜,素面朝天地就去了大太太那里。

五娘先她来的。

穿了件银红色的褙子,梳了坠马髻,并插了三把赤金镶各色宝石的梳蓖,耳朵上坠了赤金灯笼坠子,描眉化眼,薄粉略施,比平常又明艳了三分。

大太太看着两人都露出满意的神色,交待了几句“见到了人要大大方方地喊”、“有戏子在内院,你们不要乱跑,小心见了不该见的人”之类的话,等大奶奶领着穿了大红绸子的庥哥来,一家人起身上车去了徐府。

在徐府垂花门前,她们遇到了一个满头银丝的华服老妇人。

老妇人很热情地和她们打招呼:“是徐太夫人的亲家吧?”

虽然不认识,但看那妇人身边簇拥着二十来个穿金戴银的丫鬟、媳妇子,大太太也不敢马虎,忙笑着上前行礼,道:“我是罗许氏。”

老妇人微笑颌首,旁边有人向大太太引见:“这位是定国公府的老太君。”

原来就是和徐家分了长公主院子、住在徐家前面的郑家人。

大太太忙笑道:“原来是老太君,恕奴家失礼了。”又向郑老太君引荐罗大奶奶、五娘、十一娘和庥哥。

几人上前给郑老太君行礼。

正在环佩叮当之时,又有马车骨碌碌驶来。

大家都不由循声望去。

是辆和罗家一样的黑漆平头马车。

马车停下,有妇人跳下,拿了脚凳放在车辕前,又伸出手臂去,恭敬地对车内的人道:“小姐,到了!”

葱白修长的柔荑从石青色的车帘里伸出来,轻轻地搭在了妇人穿着官绿色的褙子的手臂上,然后车帘撩开,一个曼妙的绯色身影从马车上缓缓地走下来。

在场的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谁家的姑娘,真真是漂亮!”郑老太君眼里难掩惊艳。

大太太的脸却在这一瞬间素纸般的苍白。

绯色身影徐徐朝着大太太走来,在离她五步的距离轻轻蹲下,恭敬地行了个福礼:“母亲,女儿十娘,给您请安了。”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大太太的身上。

大太太嘴角微翘,褪去的红润一点点地回到脸上:“十娘…”

“正是女儿。”十娘侧着头望着大太太,妙目中闪烁着宝石般熠熠光彩,“母亲给女儿安排的马车走得慢,女儿这时才到。”

“到了就好,到了就好!”郑老太君笑眯眯地望了一眼十娘,对大太太道,“你们家的小姐可一个比一个漂亮。”

大太太脸色绯红:“是啊!我们家的小姐可一个比一个漂亮。”

十娘已上前给郑老太君行礼。

郑老太君亲自上前携了十娘的手:“快起来,快起来。这样花骨朵般的小姑娘,可别给磕着哪里了。快起来!”

十娘顺势而起,挽了郑太君的手:“夫人,我搀您进去吧!”

“我可怕你母亲吃醋。”郑太君调侃地道。

大太太微微地笑:“我们家的姑娘能得老太君的眼,我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吃醋呢!”

十娘已掩嘴而笑,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说不出的俏皮可爱。

“十娘!”五娘脸色阴沉地从大太太身后撺上前,想要拦住十娘,却被罗大奶奶一把拉住,“老太君身边有十娘就够了!”捏着五娘的手指微微发白。

十一娘则后退两步,站在了罗大奶奶的身后。

气氛顿时有些诡异。

郑老太君目光一转,笑道:“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早点进去吧!免得主人等的急!”说着,径直上了垂花门的台阶,并没有理睬十娘。

十娘妩媚地斜睇了大太太一眼,笑着微提裙摆,跟着郑老太君上了垂花门前的台阶。

大太太深深地看了五娘一眼。

五娘已脸如死灰:“母亲,不是四弟…”

大太太的笑容有些勉强,吩咐罗大奶奶:“今天人多事繁,庥哥年纪小,经不得这样的吵闹,你还是带了庥哥先回去吧!”

罗大奶奶神色凝重,应了声“是”,不顾庥哥喊“我要和谆哥玩”,带着儿子转身上了马车:“回弓弦胡同。”

望着马车“得得得”地在她们面前转弯朝南上了青石甬道出徐府,大太太脸上的笑容恢复了和蔼可亲。她吩咐五娘和十一娘:“我们也进去吧。免得让人等。”

两人都有些战战兢兢地应了“是”,随着大太太进了垂花门。

门后,依旧有一青帷小车等着她们,却不见了郑老太君和十娘。

有人上前笑道:“郑老太君和贵府的十小姐各乘了一辆油车先去了花厅那边。”

大太太笑着带五娘和十一娘上了青帷小油车去了花厅。

十娘并没有随郑太夫人进花厅,而是笑站在花厅前卷棚里和一个穿着大红色十样锦妆花褙子的女子说话。看见大太太,她笑着对那女子道:“母亲来了!”

那女子侧过脸来。

柳眉杏眼,正是徐家的三夫人。

“正准备去迎您。结果遇到贵府的十小姐。说下车没有看见您,正慌着找您…”三夫人笑迎上前,“咦,怎么不见大奶奶?”

“今天天气热,我让她带庥哥先回去了。”大太太笑得开怀,“有劳三夫人挂念了。”

“真是可惜!”三夫人笑道,“今天是德音班的班主周德惠亲自唱堂会。”又望了十娘,“大太太是不是要金屋藏娇?这样漂亮的女儿也不让我见见,难道怕我们抢走了不成?”

十娘望着大太太直笑。

大太太也抿着嘴笑。

谁也不说话,场面有些怪异。

三夫人眼底不由闪过一丝狐惑。

此刻花厅那边却传来了一阵笑声。

三夫人顾不得多想,挽了大太太的胳膊:“您快进去吧!就差您一人了!”

第四十三章

一行人进了花厅,迎面摆了几张黑漆四方桌。桌上用甜白瓷的盘子供了味道香甜的香橼、菠萝等物,墙角高几上摆了鲜花、盆景,明亮的八角琉璃灯照着如镜般的曼砖,反射柔和的光泽。

太夫人穿件丁香色刻丝葫芦纹样的褙子,正笑盈盈地坐在西敞间黑漆万字不断头的罗汉床上,旁边几位珠环翠绕、锦衣辉煌的妇人被一大群穿红着绿的女子簇拥着,有说有笑地围坐在她的身边。又有七、八个穿着青蓝色褙子的丫鬟或续茶或上瓜子点心或换碟忙个不停,屋里充满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看见大太太,太夫人起身迎了过来。

那群妇人也都纷纷起身跟在太夫人身后。

十一娘看到了乔夫人和虚扶着乔夫人的乔家六小姐乔莲房。

乔莲房也看见了十一娘。

还是那身素净的装扮,如瓷般细腻白洁的面孔,尖尖的下巴、大大的杏眼、弯弯的黛眉…可一眼望过去,不知怎地,那个总是沉默地跟在她们身后的小姑娘变得突然有些陌生起来。

她微微一怔。

眉宇间再也没有了那种胆怯羞弱,举止间再也没有了局促拘谨,取而代之的是温和的目光,恬静的笑容,大方的举止,让她周身都透着一股淡定从容。

吃惊从她的眼底一掠而过。

可是出了什么事?

她没来得及细想,就被十一娘身边一个穿着绯色衣裙的女孩子吸引住了目光。

那女孩子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材高挑,曲线玲珑,肤若初雪,眉如远黛,乌黑的青丝绾了高髻,并排斜插了两朵赤金镶青金石珠花。

虽然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却也称不上举世无双。

但她跟在大太太的身后,背脊挺得笔直,下巴微翘,盼顾间流露出几分寻常女子不敢表露的骄傲,使她在一屋子低眉顺眼的女眷中如鹤立鸡群般的醒目、靓丽,光彩照人。

乔莲房倒吸一口冷气。

这个女子是谁?

难道不知道女子德容恭顺为要?就是徐家的五夫人丹阳县主也不敢如此。或者,她是哪家的郡主?

思忖间,太夫人已携了大太太的手:“怎么现在才来?就等着你开席了!”

大太太连忙告罪。

太夫人就看见了她身后的十娘,眼中露出惊艳:“这是…”

十娘落落大方地上前给太夫人行礼:“罗氏十娘,给太夫人请安!祝您福寿安康,万事顺意!”

太夫人笑眯眯地点头,望着大太太,“你真是有福气。”又问十娘,“上次怎么没有跟着你母亲一起过来玩?”

十娘看了大太太一眼,笑道:“大姐身体不好,我立了愿,要吃九九八十一天的斋,抄一章血经。前两天刚完成。今母亲就带我来给太夫人请安了。”

“真是难为你了!”太夫人拍了拍十娘的手,一旁有人笑道,“还是大太太教女有方,姊妹们亲亲热热一团和气。”

“您过奖了。”大太太笑得谦虚。

太夫人就给她引荐:“这位是威北侯府林夫人…”

林夫人五十来岁,面如满月,看上去十分和气。

大太太忙上前行了礼。

林夫人还了礼。

太夫人又向她引荐其她的人。

“这位是中山侯府唐夫人…”

是位瘦瘦高高的妇人,看上五十来岁的样子。

“这位是忠勤伯府甘夫人…”

忠勤伯,姓甘,徐家三夫人的娘家人?

十一娘不由睃了那甘夫人一眼。

是个三十来岁的美妇人,穿了件宝蓝色宝瓶纹样的妆花褙子,气质很高雅。

“这位是永昌侯府黄夫人…”

是位和太夫人差不多年纪的人。

太夫人最后道:“郑太夫人和乔夫人你已经认识了。就不啰嗦了!”

大太太笑着给郑太夫人和乔夫人行礼,又引荐五娘、十娘和十一娘给几位夫人。几位夫人又引荐自己带的人。

屋里莺莺燕燕,珠佩叮当,十分热闹。

十一娘算了一下,除了几位夫人,林家来了大奶奶、三奶奶和一位五小姐;唐家来了四奶奶和一位三小姐;黄家来了一位三奶奶;甘家来了一位二奶奶,一位三小姐,一位七小姐;加上乔莲房…嗯,加上自己这边,一共是十三人,除了已婚的奶奶们,未婚的小姐有八位!

甘家还来了两位小姐…俱是些年轻貌美的。特别是林家那位五小姐,穿了件月白色衣裙,姿容秀逸,婉约如月,仿若画上走下来的仙子。和五娘的艳丽、十娘的明媚,乔莲房的柔美一时瑜亮,让唯一没有带小姐来的永昌侯黄夫人对着太夫人啧啧称赞:“可惜二夫人没来,要不然,画幅群美图,到是一时佳话。”

“我们今天唱堂会。”太夫人呵呵笑,“她是爱静的人。”

正说着话,有个穿着葱绿色妆花褙子的女子冲了进来。

“娘,您可不能怪我来迟了。”她朝着太夫人撒着娇道,“我帮着五爷去搬那荷花灯了。”

太夫人就点了她的额头:“你一个女人家,跟着他疯什么?”语气里并没有责怪,只有溺爱,“以后再不许去!”

“好!”那女子大声地应着,大大的眼睛笑成了弯月亮。

“还不见过各位夫人!”太夫人呵呵笑着嘱咐她。

“是!”她爽快地应着。一一给诸位夫人行礼。

诸位夫人都笑盈盈地望着她,口中称“丹阳县主”。

原来是徐家的五夫人、定南侯孙康的女儿孙氏!

十一娘仔细地打量她。

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身量不高,很纤细,相貌清秀,皮肤非常的好,欺霜赛雪般的白,凝脂般的细腻,笑起来有临家小孩子的亲切甜美,左颊还有个深深的梨涡,十分讨人喜欢。

给大太太行礼的时候,她望着五娘和十娘目光突然一亮,笑道:“是五小姐和十一小姐吧?上次我回娘家了,没见到,这回我们可要好好聊聊!”

五娘笑着给五夫人回礼,十娘却笑道:“我是十娘。”又指了身边的十一娘,“这才是十一娘。”

十一娘笑着给五夫人行了个礼。

五夫人见她小小年纪,却娴静大方,不由目露惊讶。只是还没有等她开口说话,那边林小姐已笑着和她打招呼:“表姐!”

“明远。”五夫人笑道,“你怎么也来了?今天可是唱堂会!”

没想到林小姐和五夫人是表姐妹?

看来燕京世家果真是盘综错杂。

十一娘暗暗观察周围的环境。

“今天可是三月三。”林小姐掩嘴而笑,姿态优雅。

“也是!”五夫人笑道,“你总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关在家里读书写字、作画吟诗。”又道,“要不,我们等会去太池旁玩去。今天风大,正好放风筝。”

“又胡说。”太夫人笑斥道,“只能在园子里玩,不许出去。”

五夫人嘻嘻笑,拉了太夫人的手:“那我们等会去园子里放风筝?”

“这猴儿,真是一刻也坐不住。”

“要不怎么姓了孙呢!”黄夫人在一旁打趣道。

大家也跟着笑起来。

甘家的七小姐和十娘差不多的年纪,悄声对姐姐道:“难怪大家都说丹阳县主好玩…等会可以去放风筝了!”语气里带着几丝兴奋。

她姐姐却皱了皱眉,为难地道:“毕竟是在别人家做客…你要是实在是想放风筝,回家了让你放个够。”

妹妹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眼睛却一直追着五夫人。

站在她们旁边的十一娘不由微微一笑。

这位甘七小姐却还保留着几份小姑娘家的纯真,真是难得!

五夫人和林小姐是表亲,和其她几人也不陌生,大家见过礼,太夫人就招呼大家入席:“…好早点听戏。”

大家笑着分主次坐了。

丫鬟们端了净手的桔子水给大家净了手,又有丫鬟轻手轻脚地上了汤羹。

几位夫人奶奶都略略喝了些酒,小姐们却是规规矩矩地由着身边的人服侍着吃饭。

饭后,大家移到西敞厅喝了茶,然后才去了点春堂。

点春堂戏台上背景已经搭好,院子里静悄悄不见一个人影。戏台后面的厢房紧闭,对面北面的厢房却大开着,里面燕翅摆开几张矮足长榻,榻前几上摆了果盘、茶茗,左右还各置一掐丝珐琅的西瓜形漱盆。

三夫人引导着大家进了北面的厢房,一阵客气后,众人按年纪两两坐了,太夫人自然和那郑太君坐到了一起,大太太则和年纪最轻的甘夫人坐到了一起。

就有丫鬟搬了锦杌放在长榻边。

奶奶、小姐们就各自围着各自的长辈坐了。

丫鬟们上茶。

有穿着杏黄底团花锦衣的修长男子走进来:“请夫人们点戏。”说着,微微低头,拱手将烫金帖子献上。

林小姐几人就惊得站了起来。

夫人们却都笑起来,调侃道:“我们五爷什么时候做了德音班的班主了?”

那男子抬头,露出一张如阳光般灿烂明亮的英俊脸庞。

“听说几位夫人在此,我特讨了这桩差事。”他戏谑道,“不知道几位夫人是听文戏呢?还是听武戏?要不,我报个戏名?”颇有几分玩世不恭,却惹得几位夫人又是一阵笑。

林小姐几人也掩袖而笑地坐了下来。

一时间,屋里的气氛欢快极了。

第四十四章

太夫人就笑着训徐五爷:“就爱做怪,也不怕吓着妹妹们。”又往后望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后的五夫人,“丹阳,你得好好管管才是!”

五夫人搭了太夫人的肩膀,拿眼睛揪着丈夫抿着嘴笑。

“五叔也是好意!”三夫人笑道,“看着这么多长辈、姊妹们在这里,总不能让那些唱戏的进来献戏单吧?”说着,亲自过去接了徐五爷手中的戏单呈给太夫人。

太夫人却将戏单递给了郑太君:“您看看,哪出戏中您的意!”

郑太君推辞,执意让太夫人点戏:“客随主便!”

太夫人见她推得诚,就将戏单递给了旁边的黄夫人。

黄夫人不客气,笑着接过了戏单:“你们都推来让去的,有这功夫唱都唱了一折了。”身后就有丫鬟递了玳瑁眼镜过来。

她接了眼镜细细地看起戏单来:“《织锦记》、《同窗记》、《琵琶记》、《金貂记》、《金印记》…还是看文戏吧?这武戏噼里啪啦一通打,不过是翻来跳去的,也不知道唱的是些什么?”说着,看向在座的众人。

大家自然没有异议,都说:“就听您的。”

黄夫人合了戏单,笑着对徐五爷道:“那就唱《琵琶行》,我喜欢听!”

徐五爷学着戏园子里的伙计喝了个喏,拿着戏单去了戏台后面的厢房。

不一会,厢房开了一扇门,有几个男子拿了各种乐器走了出来坐到了戏台右边。

有个四旬男子上台说了一句场面上的俏皮话,然后锣鼓一声响,戏就开了锣。

戈阳腔高亢激扬,铿锵有力,器乐以大锣小锣鼓板为主,钪钪戗戗十分有力,还没开腔,场面已经热闹起来。

这还是文戏,要是武戏,声音岂不更大。

十一娘有点怀念起越剧来。咦咦呀呀地水袖长舞,多有意境。

这种剧种她没见过,也沉下心来仔细地看。

《琵琶行》第一场是分离。讲新婚不久的书生蔡伯喈因要进京赶考,与妻子赵五娘分别。

台上演员唱得情真意切,举手、眼神很到位,可惜他们是用方戏唱念,十一娘要集中精力才能勉强听懂七、八分。

要是能把台词印在小册上给看戏的人对照就好了…十一娘记得以前陪外公、外婆去戏院看戏,都会发这样一个小册子。

突然有人拉她的右边的衣袖。

十一娘不用回头也知道是五娘。

“十一娘,不能让十娘出了风头…”她声音很低很低。

十一娘索性回头,睁大了眼睛:“姐姐说什么,我听不见!”

锣鼓声刚巧停了一拍,她的声音清脆洪亮。

大家的目光都望了过来。

十一娘朝众人露出一个歉意地笑容。

五娘则讪讪然地笑了笑,道:“我说你坐过去一点,挡着我了!”

“哦!”十一娘笑着挪了挪位置,靠大太太更近了。

锣鼓声再次响起。

第二折是《高中》,写蔡伯喈高中了状元,准备衣锦返乡的喜悦,结果却牛丞相看中,欲招之为婿。

十一娘看着甘七小姐坐在那里偷偷地左右张望,一副无奈、忍耐的样子,而甘三小姐却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在牛丞相说要招蔡伯喈为婿的时候紧紧握住了拳头。

再看其他几位小姐。

乔莲房有些心不在焉,林小姐眉头微蹙,康小姐虽然正襟危坐,脸上的表情却随着唱戏人的喜怒哀乐而时笑时忧。

十一娘不禁莞尔。

看五夫人。

没想到,她竟然和唐小姐一样,一副全然进入剧情的模样。

十一娘思忖片刻,回头看了五娘和十娘一眼。

五娘脸色铁青,脂粉也掩不住她的气极败坏,哪里有心情听戏。而十娘呢,笑眯眯地望着戏台上,表情惬意满足。

十一娘突然想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来。

第二折唱完,中场休息了片刻。

有演滑稽戏的出场插科打诨。

这下不管老的少的都被吸引,看得笑颜遂开。

太夫人打了赏。

有人用红漆描金的梅花茶盘托了五个明晃晃的大元宝过去。

十一娘啧舌。

那元宝每个足有二十两,这一托盘就是一百两。她做了大半年的针线活才勉强卖了这个数,那还是因为是简师傅帮着托卖的…

第三场戏是《逼婚》。写牛丞相怎样说服皇帝赐婚,又怎样强迫蔡伯喈留在京都。

唱到蔡伯喈独自在书房愁怅的时候,有未留头的小厮跑了进来,站在厢房外面张望,却不敢进来,满脸的焦虑。

三夫人看着就悄悄走了过去低声和那小厮说了几句,然后匆忙折回来在太夫人耳边数语。

“小四回来了!”太夫人微怔,“今天怎么这么早?让他进来吧!这里也没有外人!”又对身边的郑太君笑道,“侯爷回来了,听说诸位都在这里,想进来问个安!”

“这怎么敢当!”郑太君十分的高兴,嘴里却说着推辞的话。

黄夫人却笑道:“我有些年头没见到侯爷了──前年他去打仗了,去年我身子骨不好没参加宫里的赐宴…现在只怕是越发的沉稳了。”

三夫人得了太夫人的意思,出去低声吩咐了小厮几句,小厮连连点头,一溜烟地跑了。

太夫人笑眯眯的:“他从小就沉稳,现在那是木讷了!”

“我可没见过比太夫人更苛求的人了!”唐夫人挪揄道,“我瞧着五爷不知道多好,愿意‘彩衣娱亲’,您倒是左一个‘胡闹’,右一句‘泼猴’。”说着,望五夫人掩嘴而笑,“弄得两个孩子都不知道怎样巴结您好。论到侯爷了,人人都赞‘老成内敛’,到您嘴里就成了‘木讷’了…唉,也不知我两个孩儿什么时候能像侯爷和五爷这样木讷的木讷、胡闹的胡闹一番。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话说的十分讨巧。既夸了徐令宜,又夸了徐五爷,还捧了五夫人,却独独没提一直在众人面前服侍的三夫人。

十一娘目光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