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 作者:吴蔚

内容简介: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逐鹿中原。强国连衡而斗诸侯,意图席卷四海,包举宇内。弱国会盟谋取合纵缔交,力图安命保身。礼崩乐坏,风云乱世。有传闻称,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由此围绕楚国镇国之宝和氏璧,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夺璧之争。

拥貔貅,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山川图画,极目神州。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作者以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为背景,围绕凝聚着丰富而深厚历史内涵的“和氏璧”,巧妙自然地融历史真实事件与小说设计的案情发展、侦破为一体,生动刻划出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不少动人故事,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流畅精炼。写人物,栩栩如生;写景色,美轮美奂。给读者一种享受文字美的感受。

作者简介:吴蔚,祖籍湖北,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孜孜不倦沉浸于故纸堆,于历史中探寻真相。已出版《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楼兰》等书。

引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屈原语

和氏璧是楚国镇国之宝,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黑暗中发光,所以又称『夜光之璧』,是举世公认的稀世奇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①姬发率大军攻灭商朝,杀死著名暴君商纣王,占据江山,开创了周王朝。

①姬发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因本小说先后出现多位国君,采用习惯谥号称呼来区分。

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将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按功劳大小分封给姬姓王族和有功之臣。先后受封的功臣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人,分封的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七十一个。各诸侯世代承袭,可以在封国中分封与自己有血缘或亲属关系的下一级贵族,称为卿或大夫。卿或大夫又委派一批下级贵族去治理自己的封邑或封地,称为士或家臣。如此一来,诸侯国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尽管诸侯可以拥兵,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依然据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赏罚予夺、礼乐征伐都由周天子说了算,诸侯们必须随时听从调遣,定期纳贡朝贺,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周天子的严厉惩治。周夷王生病时,诸侯们都在本国举行盛大的祭典,为其祈祷免灾。有人告发齐哀侯不懂礼法,只知道田猎游玩,周夷王便召集诸侯,当众将齐哀侯烹杀于大鼎之中,其余诸侯们战栗不敢言。

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几百年过去了,周王朝最终走到了日薄西山的一天。而诸侯们羽翼已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泰山脚下的孔子饱览时代风云激荡,吞吐成文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事实证明了孔子“礼崩乐坏”的论断。诸侯始而星罗棋布,继而强兼弱削。天下乖戾,再无君君之心,九鼎倾覆,宗庙荒废,王权旁落,名存实亡。野心和欲望日益膨胀,几百个诸侯为了扩大本国的地盘,不断相互征伐厮杀,战争愈演愈烈,中原扰攘不安。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以晋、齐、楚、越四国最为强大,形成“四分天下”的局面。四国之中,又以晋国实力最强,且占据了中原腹心之地。然而晋国自骊姬之乱①后,国中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晋国政局被异姓卿大夫控制。到春秋末期,赵、韩、魏三氏大夫瓜分晋地,史称“三家分晋”,强大一时的晋国就此灭亡,分化出赵、韩、魏三个国家。

①指晋献公宠爱骊姬(骊戎族人)及其所生之子奚齐,为此逼死太子申生,逼迫重耳等诸公子(国君之子称公子,公子后代称公孙)逃亡。

正所谓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楚国见晋国灭于内乱,欲乘虚而入,却被赵、韩、魏联兵打败,只好放弃争夺三晋之地的企图,改与东面的越国争锋。两国你征我伐,刀来剑往,围绕吴国旧地展开长期争斗,各自消耗了大量实力。

烽火何汹汹,兵戈乱浮云。到了战国时期,经列国兼并,逐渐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争雄的局面。

最初,七国之中以魏国实力最强。魏文侯最早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尽地力之教”,国力大增——向西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①;向东攻入齐国,俘虏了齐康公;向南多次击败楚国,夺取了不少土地,可谓盛极一时。魏国国君“广公宫,制丹衣,旌建九斿,以七星之旃”,俨然摆出天子的场面来。

①今陕西东部与山西边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战略要地。

可惜,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魏国傲视中原群雄的格局很快被一个名叫孙伯灵的人所改变。

这孙伯灵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与庞涓、张仪、苏秦等人同拜在卫国奇人鬼谷子门下,孙伯灵和庞涓学习兵法,张仪和苏秦则学习纵横术。庞涓最先下山,回到魏国后受到魏惠王赏识,拜为将军。魏惠王久闻孙伯灵才识过人,便令庞涓派人迎其入魏,欲拜为副军师。庞涓忌才,设计陷害师弟,使人诬陷孙伯灵私通其母国齐国。孙伯灵因此受膑刑,被截去膝盖骨,从此瘫痪,再也无法行走。时人怜其无辜受刑,称他为孙膑。庞涓却假做好人,帮孙膑包扎伤口,意图得到孙膑祖传兵法后再杀了他。孙膑偶然得知真相后,装疯卖傻,以求避祸,最终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到齐国,成为齐国大将田忌的座上宾。

公元前354年,魏国起兵伐赵,庞涓任大将,率魏军主力长驱北上,兵围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驰援。孙膑认为魏国攻赵,精锐之师一定都在前线,内部必然空虚,如果率兵直捣魏国国都大梁,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定能迫使魏将庞涓回救本国。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在庞涓回兵必经之地桂陵①设伏,大破魏军,“围魏救赵”遂成为历史著名战例。

①邯郸:今河北邯郸。大梁:今河南开封。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南。

十年后,魏国发兵攻打韩国,连战皆捷。韩国屡屡向齐国求救告急,孙膑仍然率军直扑魏都大梁。魏王令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十万大军东出大梁,迎击齐军。孙膑采取“减灶诱敌,设伏围歼”之计,诱使庞涓自率精锐,兼程追赶齐军。傍晚时分,庞涓到达了地势险要的马陵道①,隐约看见路旁大树之下有一块木牌,便命士兵点燃火把,只见木牌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才明白已中孙膑之计,忙率军撤退。只是为时已晚,埋伏在两旁的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见失败已成定局,不愿当众受辱,遂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魏太子申。

①马陵道:今河南范县西南十五里的马陵集。

魏国两次败于齐国,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从此一蹶不振。而西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盛起来,趁魏齐争霸之机,出兵夺回河西地区,完全控制了黄河天险。魏国无力与秦国抗衡,只得转而依附齐国,齐国由此取代魏国称雄关东①,号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①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函谷关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或“关东六国”。

而西方的秦国自任用卫国人商鞅变法以来,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①,奖励军功,编制户口,不但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军队士气亦极为旺盛,有“虎狼之师”之称,一跃成为最先进的第一强国,虎踞关中,觊觎中原,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天下遂成为齐、秦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局面,地居其间的韩、赵、魏大国及卫、宋等小国则成为两强争夺的中间地带。除了偏踞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燕国外,中原三晋之国均有身为砧上肉之感,惶惶不可终日。

①指国君将各级官职依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也包括部分旁姓贵族。这一制度的根本特点是世袭,本质属性是任人唯亲。

出人意料的是,秦国选择了韩国作为首要进攻目标。在七国之中,楚国疆域最大,其次是秦国,国土面积最小的是韩国,国力也最弱,地处中原腹心,其国境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处于被列强围欺的困境。但韩国亦有保命立身的根本,那就是国中多巧匠,能制作利器弓弩,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弓弩不但射程远,而且力道强,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之外,韩国出产的刀剑也异常锋利,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可谓披坚执锐,无坚不摧,为各国所畏惧。

然而,即便有名震天下的神兵利器,韩国还是没有能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韩军节节败退。韩国本与楚国结盟,互相遣送有质子,但当秦大军压境时,楚国仅仅是按兵不动,坐观其变。韩国相国韩侈对此很是愤慨,决意将秦国锋芒引向楚国,向韩宣惠王韩康①献计:将韩国的一座名城和大批兵器献给秦国议和,然后两国再一起向南出兵攻打楚国,这样,韩国不但能转危为安,还可以从楚国捞回失去的土地。

①七国国君称王时间有先有后,如韩康始称韩威侯,其称王时间(前325年)要略晚于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但为避免混乱,本书一律采用“王”的叫法。韩康,姬姓,韩氏,名康。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国君之子称“公子+名”,其后代称“公孙+名”,如果有了官职,往往称呼其“官名+名”,后来就可能用官名为氏。

韩侈还不及动身出发前往秦国谈判,楚国细作便将韩国的计划星夜驰送回楚国。楚威王熊商年老多病,正为改立太子一事而烦恼,闻报大惊失色。楚国虽然在诸侯国中疆域最广、人口最多,但连遭变乱,国力已然衰弱。尤其自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失败以后,更是每况愈下,屡次被秦国打败,史称“楚不用吴起而削弱,秦行商君而富强”。如果秦、韩果真联兵进攻楚国,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楚国令尹①昭阳献上缓兵之计: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大肆宣扬楚国要出兵去救韩国,并派遣使者携带贵重礼品献给韩王,阻止秦、韩合兵。

①令尹:文官中的最高长官,等于相国。楚人以苗族先民为主体,因而楚国的官制、文化、风俗等均有别于中原诸国,但又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韩宣惠王对地处关中的秦国向来没有好感,听到楚国愿意出兵相助,喜出望外,于是拒绝再派韩侈向秦国求和。秦军遂出尽全力攻打韩国,而楚国始终没有发出一兵一卒相救,韩军大败,被迫割地求和,又送太子韩仓到秦国作人质,从此完全臣服于秦国。

恰在这个时候,传闻有巫师占卜道:“得和氏璧者得天下。”

和氏璧是楚国镇国之宝,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黑暗中发光,所以又称“夜光之璧”,是举世公认的稀世奇珍,最近才被楚威王赐给了献缓兵之计有功的令尹昭阳。战国时期巫风盛行,巫师有着极高的地位,没有人会怀疑他们的占卜之语。天下人的目光,立即转而投向南方的楚国上。

正是:和氏之璧倾九州,战国群雄逐兜鍪。

第一章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云梦之会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定时定点的公开性的社交节日,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青年男女择偶野合,尽情纵欲狂欢。在溪涧边,在山林中,情人们或秉兰以游,或相赠香草,欢歌曼舞,幽会交合。

0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中的这首《桃夭》说的是周王室的一位王姬①要下嫁一名大夫,“归”意为出嫁,诗中祝愿她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因桃花花色最艳,故以喻王姬,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①周朝时期,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周王室为姬姓,因此周天子之女被称做王姬,但这不是正式的封号,仅是称谓。周天子嫁女,并不亲自主婚,而是由姬姓诸侯中的公、侯,如鲁、晋等国国君主持婚仪,“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此即后世“公主”的词源。之后东周战国时期,诸侯之女称公主,但周天子之女仍称王姬。秦灭周后,王姬之名遂废。

纪山桃花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纪山桃花”是楚国的著名美景。纪山位于楚国王城郢都①正北二十里处,是郢都北边的天然屏障。所谓的“山”并非崇山峻岭,而是一大片绵延的丘陵,岗峦起伏,林木葱郁。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野桃树竞相绽放,粉嫩莹润,纷披陆离,迎霞沫日。花枝临风招展,柔美多姿,远远望去如霞似锦,光彩秀美。

①郢(yǐng):遗址在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花笑芳华,草艳春色。野生的桃花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旺盛的野性的生机,那种含情脉脉的妩媚铺天盖地,勾魂摄魄,令人窒息。在它的映照下,周围的一切景物黯然失色,轻拂的杨柳和萋萋芳草都成为了点缀。

佳期纪山东,颜色桃花红。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正是楚国一年一度“云梦之会”的时节。

“梦”是楚语,意为原野,兼有丘陵和沼泽、丛林和水草,禽兽孳生,适于出游,宜于行猎。云梦①是楚国国君的狩猎区,也是楚国桑林之祭所在地,地域极为广阔,纪山也属于其范畴。内中除了山林、川泽等各种美景外,还有一个巨型湖泊,名为“云梦泽”,是中原面积最大的湖泊。纪山东部即是云梦泽,烟波浩渺,一望无际。而云梦之会则是楚国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到仲春时,楚国国君都要在云梦纪山高唐观②举行盛大的桑林之祭。桑林之祭是一种大规模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性质与祭社③相同,因祭祀时要演奏《桑林》乐舞,由此得名。

①古云梦东部在今湖北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当指今宜昌、宜都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一带,北面大致到今随州、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为缘。古云梦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主体位于今湖北荆州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与江南的洞庭湖无关,面积最广时曾有4万平方公里,但随着地貌的改变,在7世纪到13世纪时逐渐萎缩解体,变成陆地,今江汉平原最大湖泊洪湖即为其残留水体。

②高唐观: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并非今四川巫山高唐观。本小说中涉及许多有争议的历史疑点,如高唐观位置、楚国王都位置、屈原出生年月等,作者的取舍即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再一一注释。

③社:即后世所称的土地神。春秋战国时期,社神被奉为国家主神,列为祀典,社祭盛行于世。社日是民间娱乐的盛会。社祭这一天,邻里男女老幼都集合起来,社鼓咚咚,社鼓香醇,社肉均分,尽情宴饮欢乐。即使“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

楚人自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裔,崇拜太阳和红色,座向东为贵,因而高唐观建在纪山上极东之处,坐西朝东,东面山脚下即是水波荡漾的云梦泽。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不但是历代楚王喜爱的游乐场所,还是楚国祭祀先祖的高媒庙的所在地,是理所当然的云梦之会的地点。

高唐观台座前的广场上正在表演《桑林之舞》——数十名舞者穿着红黑相间的丝制锦衣,戴着华丽的面具,伴随着强劲有力的音乐,轻捷地穿梭,矫健地起舞,颇似军阵。场面壮观,独具魅力。

领头的巫觋①仪态不凡,戴着兽角形的头饰,各举一面旌旗,来回挥舞,与击拊的石罄声相应和。男觋阿钺手中的旌旗上绣着人首蛇身的图案,这是楚国王室“龙”的标志。女巫阿碧手中的旌旗则绣着人面鸟身,人有九首,这是楚国的图腾“九头凤”,被认为是“太阳之精”。两面旗帜的竿首均缀着五色雉羽作为饰物,在阳光下荧荧闪烁,诡异魑魅,妖冶邪气,令人望而生畏。

①觋(xí):男巫。战国时期男巫称“觋”,女巫称“巫”。

楚威王熊商与最宠爱的华容夫人端坐在广场西首台座的正中。台座是个夯土筑成的大平台,受山势所限,不及半人高。左边①坐着故王后所生的太子槐、公子兰及眷属。右边则是华容夫人所生的公主江芈、公子冉、公子戎几人。再往下便是楚国的王公贵族,令尹昭阳、司马屈匄、大夫景翠等文武大臣依官职大小分坐在两边。在楚国为人质的诸国公子,如齐国丞相田婴之子田文、魏国魏惠王之子魏翰、越国太子无疆等,也是座上之宾。

①楚人以左为上,中原华夏(夏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人的自称,以区别于夷、蛮等少数民族)诸侯国皆以右为上。楚国王族为芈(mǐ)姓,熊氏。春秋战国时贵族妇女名在前,姓在后,如楚国公主江芈,名江,姓芈。又,楚国妇女地位尊贵,妇人可在幕后参与、谋划政事。

楚地湖泊星罗,水网密布,天气潮湿,群臣均是坐在矮脚的床榻上,只有在室内时才会像中原诸国那般席坐在地上。各人面前摆有铜制的长方形酒禁,上面摆满各色酒具和食物。

案具之所以叫“酒禁”,是因为周人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根源是由于君主嗜酒无度。有了前车之鉴,周王朝特意颁布了《酒诰》,规定:王公诸侯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不准非礼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死;不照禁令行事执法,同样治以死罪。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到春秋战国时,禁酒令虽然跟共主周天子一样,已然有名无实,但承置酒器的案具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楚国地广物博,矿产丰富,冶炼水平很高,其中失蜡法①为楚国所独有。楚威王面前的那只酒禁即是青铜器中的精品——长约六尺,宽约三尺;禁的四周装饰有多层透雕的云纹,玲珑剔透,仿若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云纹下由数层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铜梗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最粗,是骨干梁架。中间层梗稍细,由上而下向两侧伸出后上弯,犹如古代建筑上的斗拱。外层铜梗最细,呈相互独立的卷草状。铜梗相互盘绕,而又互不连接,多层重叠,错落有致;酒禁的上部四周攀缘有十二条龙形怪兽,前后各四条,左右各两条,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酒禁中心,形成群龙腾云驾雾、拱卫中心的画面,灵动活泼,十分壮观;禁的下部则是十二条虎形怪兽,两长边各三只,四角及两短边各一只,蹲于禁下为足,撑托着器身,看上去霸气十足。整座酒禁构思奇特,造型奇巧,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①失蜡法:又称熔模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如蜂蜡、动物油等制成所铸器物的蜡模。用细泥浆在蜡模表面浇淋一遍,使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然后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待其慢慢硬化就做成了铸型。最后再用高温烘烤此型模,使蜡油不耐高温熔化流出铸型,从而形成空的型腔,趁其型腔是高温状态,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出器。所制得的器物无范痕,光洁精密。又,列国度量制度不尽相同,为避免混乱,本小说中统一采用秦国量制:23.1厘米为一尺,十寸一尺,十尺一丈。

但奇怪的是,这座云纹铜禁上摆放的丰盛酒食未动分毫。任谁都能看出来,楚威王病得相当厉害,这次能上纪山来主持云梦之会,已很有些勉为其难。他一直枯坐在那里,半耷拉着眼皮,处于有气无力的混沌状态。王宫医师梁艾双手提着药箱,就站在楚王身后不远的地方。

桑林之祭是公开祭祀仪式,在卫士的警戒圈子外,还聚合了大量赶来瞧热闹的普通民众。写出《道德经》的楚国奇人老子曾以“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登春台”来形容云梦之会的盛大欢腾景象,可谓万众瞩目。

许多人目不转睛地观看舞者的翩然起舞,但更多人的目光却落在台座上的华容夫人和江芈公主身上。这对母女均有着绝世的容貌——母亲三十余岁年纪,朱颜丰韵,皎如明月;女儿十五六岁,豆蔻年华,灿若春花。一个瑰姿艳逸,一个风流尔雅。有如此艳光四射的绝色美人在座,难怪广场上的年轻男子争相投来各种目光。就连台座上的宾客也有不少人被美色所惑,譬如魏国质子魏翰总是有意无意地瞟向华容夫人,齐国质子田文则盯着江芈公主不放,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楚国王室内部的危机正是因为这对母女而起。传说楚威王爱华容夫人和江芈公主发狂,以至于生了废嫡立幼之念,有心废掉嫡长子熊槐的太子位,改立华容夫人所生的熊冉为太子。若不是令尹昭阳等重臣坚决反对,只怕熊槐的太子位早已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