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舅妈略一思量,何尝又不是这个理。

如今,恭伯非要在皇帝陛下得些好处方罢手。柳舅妈却不肯遂他的愿,皇帝陛下即便恩深,但,该赏的,皇帝陛下都赏了,皇帝陛下已酬柳家,柳家断不能贪得无厌。柳舅妈还真不是为了自己,她如今已是公爵诰命,又是皇帝陛下的亲舅妈,她这后半世的富贵,已是可以预见。柳舅妈如今,是要为子孙后代积福。

她根本不会让柳二舅闹到御前,她要直接断了恭伯的野心!

柳舅妈不似秦太太这般,直接跟秦凤仪去说恭伯之事。柳舅妈是私下找的李皇后李镜,隐讳道,“着实不像个样子了。”

李镜哪里有不晓得恭伯为人的,李镜早就看恭伯不顺眼,先前这人的长子还买凶杀过秦凤仪。彼时碍于权势不足,只是把恭伯长子流放。如今秦凤仪做了皇帝,李镜也是皇后了。李镜可不是那等宽宏大量不翻旧账的性子,李镜道,“自陛下登基,就忙北征的事,一时顾不得其他。眼下刚把功臣赏了,先前没顾得上这些。要说这朝中,也着实该整饬了。”

秦凤仪就李镜这一位皇后,后宫里半个妃嫔全无,可想而知李镜这枕头风的威力。何况,秦凤仪原也看恭伯不大顺眼,秦凤仪就奇怪了,与妻子道,“你说说,三舅的人品便不说了,一向正直,最见不得不平之事。就是柳宏,这些年细看,也是个稳当人。同是一样的柳姓人,如何有恭伯这样的东西?”

李镜道,“这有什么稀奇,长在同一株稻穗有稻米都有优劣不同,何况兄弟。”

秦凤仪又道,“说来恭侯的爵位也奇,既是大舅舅有儿子,便是恭侯一爵不能在三舅头上,如何落到了二房?”

李镜出身侯府,于京城这些公门侯府事知之甚深,道,“我听人说承恩公举止行事都肖似先前死在陕甘的大舅舅,先前太上皇登基欲赐柳家爵位时,这恭侯一爵,原是要赐给柳家大房的,可这个爵位,算怎么回事?是赏功还是赏能、赏恩?要说赏功赏能,柳家也没什么可担侯爵之位的功绩,若是赏恩,母后并未被追封后位?话不说清楚,只是赐个侯爵,柳家读书人家,也不是人人都羡慕侯爵之位。柳宏当年年纪并不大,仍旧上书坚辞了爵位,他坚辞不要,二房愿意接,太上皇便将爵位赏了柳家二房,便是如今的恭伯了。”

秦凤仪真是对恭伯一家无语了,原本,因着秦凤仪赐柳家两公爵位,内阁已有些微意见,觉着秦凤仪恩赏过重,知道恭伯一家的“事迹”后,秦凤仪直接就夺了恭伯的爵位,理由便是“无功之爵,不可轻授”。

恭伯,不,前恭伯,现柳二舅极想借皇帝陛下更进一步,结果,公爵未到手,反是失了伯爵。然后,失伯爵位的柳二舅还未回过神,紧跟着,秦凤仪褫夺了他身上的差使。于是,柳二舅走机遇由朝廷命官再降一步,直接降为了寻常百姓。

柳二舅这回终于不去弟弟家嚎丧了,因为,柳二舅受不住这般打击,直接两眼往上一插,厥了过去。

第430章 番外之方阁老

方阁老虽然很早就致仕养老,当然,这个“很早”是相对于方阁老以后的生命长度而言。原本,内阁相辅致仕,年龄最高上限便是七十五岁,在七十五岁那年,方阁老照照镜子,发须皆白,的确也到了致仕年纪。方阁老便致仕了。

景安帝三次挽留,看方阁老致仕的决心很大,便允了方阁老致仕的折子。

从此,方阁老辞别了自己工作了四十几年的朝廷,开始了致仕生涯。

别人的致仕生涯多是养鸟养花,听戏玩乐,也便是颐养天年了。但,方阁老是别人吗?这位是国朝首辅致仕,自然不能与那等凡人同。方阁老致仕后觉着身子骨儿还成,他没养花也没养鸟,更没有听戏玩乐,虚度人生、空耗岁月。方阁老把自己致仕后的精力悉数放到了长孙方悦身上。

方悦,自方悦的名字便可见方阁老在长孙出生时的欢喜。

实在是,方阁老是个有志向的。当年年轻时,方阁老便许下心愿,一日不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一日不娶妻。结果,方阁老秀才、举人考的都顺利,唯春闱,一蹉跎便是十二年,这十二年,方阁老由一个春风得意的年轻举人,成为了一个稳重中带了一丝阴郁的中年人,不过,春闱的斩获让这丝阴郁一扫而空。毕竟,三十二岁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年纪,尤其对于春闱而言。何况,方阁老在春闱中还不是寻常的斩获,他是当年的状元郎。

方阁老身为状元郎,且相貌清俊,出身亦佳,被七八家争抢后,结了一门相宜的亲事,之后成亲生子时,方阁老已经三十五岁。及至方大老爷成亲生子,方阁老已经五十三岁,方阁老见到长孙,心下大喜,为长孙取名一个悦字。

方悦较之父祖,资质更加出众,方阁老对这个长孙一向冀望颇深。如今致仕回家,方阁老准备亲自教导孙子科举。要知道,方阁老当年状元出身,到儿子这里,方大老爷勉强得了个二甲,在二甲中排行靠后,当年都没能考进翰林院做庶吉士。方阁老自己在仕途上算是颇有成就,儿子这里,四个儿子,只有两个进士,在官场上的前途,如今看来,怕是难有方阁老的成就。方阁老便将一腔心愿都放到了长孙方悦这里。为了让孙子安心念书,也是为了孙子的仕途安排,方阁老想了想,决定带孙子回乡念书,准备秋闱。

此时回乡,倒不全为了孙子秋闱,主要是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宫里决定给大皇子议亲,选皇子妃。要知道,大皇子中宫嫡出,母族为京城第一豪门平郡王府。可想而知,这位皇子选正妃会在京城掀起何等样的风波,连景川侯府的大姑娘李镜都为了避嫌自宫里搬出,方家因是清流中的望族,也有人提及方氏女。方阁老清流出身,倒不是说不愿意家里出一后位,只是,大皇子的正妃位岂是易得的?可千万不要正妃未中,反中了侧室,那就不是荣耀了。依方阁老的傲气,如何愿意孙女为侧室,干脆不希图这桩富贵了。何况,大皇子虽则母族显赫,但,大皇子的资质,方阁老也略知,肚子里说句公允的话,远不及当今。方阁老嘴上不说,心里对这位嫡出皇子,是不大满意的。

当然,以后谁继承皇位,于方阁老无干。他乃忠耿之臣,绝不会掺合皇储之事。

只是,一想到大皇子这般资质,难免有些遗憾是真的~

方阁老干脆带着长孙回老家,不搀和这些,也省得叫人做了靶子。

想来便是方阁老也未料到,此番回乡,却是开启了另一段国朝最为风云激荡的岁月。

方阁老第一次见到秦凤仪是在自己回乡未久,因有些贪食,当然,方阁老是绝不能承认他是吃多了狮子头给吃撑了的。然后,扬州城的士绅们闻风而动,纷纷过来探病。秦凤仪就是这样第一次与李家兄妹出现在方阁老面前,饶是方阁老这样江南大族出身,在京多年高官,见惯出众人物的,在第一次见到秦凤仪时,都忍不住眼前一亮。秦凤仪的美貌,竟然能令方阁老惊艳,可见此人相貌出众,便是方阁老,也是平生仅见。

方阁老原以为是李家兄妹的朋友,结果一问,竟然是扬州盐商之子。

方阁老心下难免可惜,惜这样美玉一般的少年,竟然只是商贾出身。

其后,方阁老发现,便是商贾出身,这样的美貌也绝对是世间利器。因为,秦凤仪绝不是寻常本领,他,他竟然就靠一张脸便入了李家大姑娘的眼,而且,李大姑娘还非他不嫁了。

要是说秦凤仪是纨绔子弟,倒也并不算夸大,这人因美貌,在扬州便有凤凰公子的美名。只是,再怎样的美貌,像秦凤仪这种空有美貌的纨绔子弟,也绝配不上景川侯的嫡长女啊。要知道,李镜非但是侯府嫡出,她自幼便入宫做了皇长女的伴读,与皇长女一道在慈恩宫裴太后膝下长大。李镜性情才干,便是方阁老最为得意的长孙方悦,都不见得能匹配。据闻,平郡王嫡长孙,有京城双玉之称的平岚,愿以正室之位相聘。

便是方阁老的眼光,都有些想不通,李镜这是相中秦凤仪哪里了。让方阁老分析,很可能就是秦凤仪这张脸让李镜中意。

其后,秦凤仪手段之厉害,很令方阁老另眼相待,无他,秦凤仪非但取得了李镜的芳心,连李钊都有些愿意这样妹夫了。如果不是李家兄妹集体眼瘸,那便是秦凤仪确有其出众之处。

方阁老难免起了好奇之心,乍一接触下,发现秦凤仪虽是扬州城有名的纨绔,还真没什么恶行。而且,颇有些天真无邪,说话行事,率真有趣。而且,越是接触下来,越觉着秦凤仪并非无可取之处。

只是,秦凤仪那一肚子的草包也真够呛。

待得秦凤仪求了方阁老平珍在婚书上签名做媒,去京城提亲,那一出大戏,在数年后都为京城百姓津津乐道,及至方阁老知晓秦凤仪的提亲经历,已是秦凤仪自京城回扬州城之后了,秦凤仪为了娶李镜,也可谓改头换面,重新奋发。秦凤仪在某些方面,直接的令人发笑,譬如,秦凤仪想拜方阁老做师父之事。方阁老想到便不由失笑,方阁老的身份地位,想拜他为师的读书人不知凡几,人家没啥把握都不好开口,秦凤仪不同,秦凤仪胸无点墨,就能直接开口要拜师。然后,方阁老拒绝了。

秦凤仪当真不是凡人,人家根本不怕被拒绝,人家被拒绝后直接申请到方家来念书。方阁老虽则没有收秦凤仪为徒,但,秦凤仪自有其优点所在,方悦也在念书准备秋闱,秦凤仪虽然肚子里的墨水不大多,而且,秦凤仪到京提亲,即便没有谈下亲事,却也与景川侯谈了个条件。纵使那个条件在方阁老看来无异于登天,可秦凤仪信心满满啊。

待秦凤仪到了方家念书,方阁老才晓得,人家秦凤仪为什么信心这么足,人家完全是过目不忘啊!说过目不忘有些夸大,但,鲜有文章秦凤仪念上三遍还背不下来的!

方阁老都无语了,这样出众的资质,也不晓得秦家父母是怎么把孩子耽搁到这时候的。

有这样资质的孩子,还晓得奋发了,方阁老简直是爱不释手,当下便想把秦凤仪收至门墙。只是,略一思量之后,方阁老仍是按捺下激动之心,还是要看一看秦凤仪念书的决心,用秀才试来试一试秦凤仪科举上的灵性。毕竟,也有那种学识渊博,就是科举无能的。

事实证明,人家秦凤仪放话要考状元的狂话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秦凤仪是当年秋回的扬州,第二年春参加秀才试,便一路顺遂,中了秀才,虽则名次不高,但,这才读了小半年的书,便能中秀才,这是何等的天分。要知,江南文风之盛,参加秀才试的人上千,秦凤仪能在扬州城上千的参考人数中得中百名内的秀才,可见其天分不凡。

方阁老都有些爱不释手了。当即立断便让秦凤仪拜了师,方阁老相信,倘他不下手,一旦有人知道秦凤仪过目不忘之才,多的是人愿意收下这个门徒。他都手把手的教导这许久了,焉能便宜了外人。这话,当真不是方阁老夸大,便是教导自己的亲孙子方悦,方阁老也没费过这样的心啊!

方阁老收了秦凤仪这个关门弟子,接下来秦凤仪在科举上的斩获证明了方阁老的眼光。而且,秦凤仪完全是科举亲事两不误,这小子还记着每年去一趟京城,待到京城也不住别处,就住在景川侯府,闹得半个京城都晓得景川侯大姑娘有未婚夫了。就凭秦凤仪这偌厚脸皮,再加上秦凤仪在科举上的进益,这门亲事,由原本人们觉着秦凤仪痴心妄想,到如今倒都认为秦凤仪有些“苦心人,天不负”的意思了。

待秦凤仪与方悦一道至京城参加春闱,秦凤仪在春闱上绝佳的运势,更是令方阁老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这小子将来必然前程无量。无他,方阁老太相信运势在官场上至关重要的作用了。

春闱后,久闱官场的方阁老一跃成为京城传奇,无他,此次春闱大比,状元探花得主,一为方阁老亲孙,一为方阁老高徒。方悦与秦凤仪,一为状元一为探花,且,同出自方阁老教导,一时传为仕林美谈。

秦凤仪非得如愿娶了李镜,之后,更是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同科进士中,无一人能有秦凤仪在御前的得宠。先时,方阁老还担心秦凤仪贪玩,成为佞幸一类。结果,秦高徒没几天就在御前弄了个实差,虽则只是个跑腿的小差使,秦凤仪却很是肯任事,半点不怕得罪人,把差使还做得不错。方阁老对这个高徒满意的很,依方阁老对于景安帝的了解,相信皇帝陛下对于秦凤仪也是很欣赏的。

秦凤仪在御前越发得意,原本,依方阁老的预计,秦凤仪的性情,当能在官场有所作为,以后必为国之栋梁。

结果,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方阁老的想像力。

便是方阁老,也未料到秦凤仪是柳王妃之子。

若是知晓秦凤仪是柳王妃之子,方阁老说什么也不能接近秦凤仪啊,这多犯忌讳啊!

方阁老倘不是这辈子经历的风雨多了,真能叫秦凤仪的身世愁死。真是两头不落好,非但景安帝疑他,秦凤仪知晓当年方阁老曾举荐平氏为后的事情后,就没再往他这里来过。方阁老郁闷的,自己险郁出病来,还是孙子方悦时常过去秦凤仪那里,带些秦凤仪的消息回家,方阁老晓得秦凤仪如今连岳父景川侯都不理会后,便觉着,秦凤仪对他这不理不睬的,也不算离了格。反正,秦凤仪就是这么幅爱憎分明的性子。

秦凤仪一生的事业便自南夷而起,这位天资卓著的皇子亲王,在西南边陲成为整个国朝最为耀眼的政治明星。方阁老断然把长孙派到了秦凤仪麾下,直至秦凤仪率兵回到京城,登基为帝,方阁老帝师之名算是坐实了。便是方阁老也未料到自己能教导出一代帝王,老爷子心中的种种骄傲自豪,便甭提了。而且,方阁老没想到,秦凤仪还给他赐了个爵位,爵位什么的就不用啦,方阁老看得清楚,他也这把年纪了,原以为致仕便已从人生顶峰退了下来。没想到,致仕后又教导出了一代帝王,于方阁老,余愿足矣。

方阁老原以为,看到秦凤仪登基,他这辈子也就到顶点了。然后,方阁老发现,自己又想错了。因为,秦凤仪完全没有让他继续退休的意思,秦凤仪又把老爷子聘为了政务特别顾问,但凡有国家大事,也要把老爷子找来咨询,然后,老爷子越活越硬朗,那身子骨啊,真是,棒棒哒~

作者有话要说:PS:嗯, 突然想写一写方阁老,写完之后发现,好像就是方阁老一生的总结, 有一些内容完全是对正文的总结了, 放在作者有话说里面吧。写出来了, 挺想给大家看的。接下来再有两到三个番外, 《龙阙》全文就要完结了,这几个番外依旧会放在作者有话说里,是春节赠礼, 还有这些天大家对于《龙阙》的支持和喜欢。真的很高兴有这许多人和石头一样喜欢《龙阙》, 喜欢小凤凰,这真的是石头写的非常开心的一本书。虽然还有些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心里自始至终充满了喜悦, 是一本石头在创作过程中时常被文中人物逗乐的一本书。就说到这里吧, 大家晚安, 新年快乐~~

第431章 番外之秦凤仪的执政生涯

秦凤仪无疑是大景朝历代皇帝中十分有作为的帝王,因为此位帝王平生所留下的传奇事件太多,以至于后世史学家时常将其与大景朝的开国太祖皇帝并立。当然,这只是后世不认识秦凤仪的史学家的看法,对于秦凤仪当政时的,后日也成为各种传说或为主角或为配角的各大臣,现下,他们对于秦凤仪的感觉,委实一言难尽啊。

倒不是秦凤仪执政有什么问题,事实证明,秦凤仪在政务上很是英明睿智,他有在西南执政十年的经验,而且,秦凤仪不是被在皇宫里圈养出身的皇帝,他自幼生活在民间,对于民间的事一清二楚,又曾带兵征战,于军务也很有见地,所以,你想糊弄他,那是甭想。正因秦凤仪不好糊弄,朝中大臣们当差,也是兢兢业业,极是用心。

好在,朝中这一干大臣多是景安帝留下的底子,大部分都是忠耿老臣。秦凤仪最终折服这些老臣是秦凤仪委实心胸开阔,并没有搞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那一套。他与景安旧臣也相处的很是不错,自己麾下的一干人也都有妥当安置,他自己麾下的到底年轻,怎么着也要在朝历练两年,才能接掌更重要的位置。

所以,在秦凤仪的英明领导下,整个大景朝的朝廷都呈现了一派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青春奋发气象。

秦凤仪大开海贸,然后,改制盐课,选用贤能,自己也生活俭朴,没什么坏习性,在大臣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代雄主的气象啊。除了,不大勤政这一点。说到勤政之事,简直能把大臣们气死,就是秦凤仪的大舅兄李钊、他的师侄、以后也可能做亲家的方悦,也觉着,秦凤仪在政务上委实有点儿懒。秦凤仪硬是嫌早朝的时间早,往后推迟了大半个时辰,按在南夷时的时辰改了改,由五更初,改到了五更末。秦凤仪说了,起太早他一天没精神,他体谅臣子,也让大臣们多在家里睡上半个时辰,睡眠充足,才能更好的为朝廷效力啊。

秦凤仪觉着自己是一片好心,只是,大臣们,大臣们不愿意啊!尤其内阁卢尚书十分可恶,竟然指出了秦凤仪想要偷懒的心思,然后,卢尚书熬了一宿,熬的两眼通红,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封三千字的《论勤政早朝书》上呈给秦凤仪,想让秦凤仪勤政,秦凤仪收到卢尚书这封上书后,看了一遍,便束之高阁了。卢尚书见没了下言,找时间问秦凤仪,“陛下可见了臣的上书?”

“见了。”秦凤仪道,“我看卢老头儿你这黑眼圈都出来了,定是一宿没睡吧,要是觉着困,就去补睡一觉。放心,我不扣你俸禄。”

卢尚书臭着脸道,“若陛下能采纳臣之谏言,臣便是一宿不睡,也值得了。”

秦凤仪回他一句,“规矩岂能轻废立,改都改了。行啦,就莫啰嗦啦。这么点子小事,也值得你礼部尚书费心。来来来,咱们商量一下今秋秋举之事。我可是听说这秋闱有很多猫腻啊。”一句话引出另个话题,卢尚书果然被秋闱猫腻吸引了去,与秦凤仪商议起秋闱监场的事来。及至卢尚书被打发出了御书房,都要走到朱雀门了,才想到,今天他陛见是想跟陛下谈一下勤政之事的!没想到竟被陛下岔开了话题,这位皇帝陛下,也忒狡猾啦!

卢尚书有心回去,可这也走了这许多路,他这老胳膊老腿的,何况,哪怕再跟陛下去说,这位皇帝陛下要诚心耍赖,也叫人头疼。卢尚书甭看一向与秦凤仪有些小矛盾,他却是十分了解秦凤仪,知道秦凤仪一向要面子。卢尚书想了想,既然他上书不管用,干脆明日早朝他就直接说这事!

于是,第二日,卢尚书把他写的《谏勤政早朝书》,在朝上大声宣读了一遍,读的秦凤仪十分头疼。卢尚书大声读完后道,“臣以为,先时太|祖皇帝所定的五更天早朝正是祖宗法度,不可轻改。陛下一向英明,当不会违祖宗法度吧?”

秦凤仪道,“这事儿啊,我跟祖宗沟通过了,祖宗说,改得好。”

卢尚书简直被秦凤仪的无耻惊呆了,不由失声问,“这如何沟通?”你祖宗都死了啊!

秦凤仪神秘兮兮地,“这是我跟祖宗之间的秘密,哪里能告诉你哟。”

卢尚书简直给他气死。

反正,凭你如何上书,秦凤仪依然要将五更初的早朝,改到五更末,秦凤仪非要办什么事时,那必然是要办成的,卢尚书哪里是能拗过他哟。秦凤仪对于卢尚书这样的老刻板也十分烦恼,让郑相劝一劝卢尚书,郑相对于改早朝时间的事也不是太同意,不过,郑相为人灵活,他道,“陛下正值年轻,自是不比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我们早上觉少,陛下却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早上想多睡些,也是人之常情。”

秦凤仪鬼精鬼精的,听郑相这话,不禁一乐,笑道,“你少打趣我,我都三十多了,还长身体哪?”

郑相一笑,解释道,“臣是想着,年轻人觉多。陛下每天劳累,早上多眠,早朝略晚些也是使得的。”

“可不就是这样理。”秦凤仪觉着,还是郑相善解人意好说话,秦凤仪道,“打我刚做了探花的时候,初一十五大朝会早朝,真是生不如死,我都是一面打着哈欠一面去的早朝。五更初实在是太早了,五更末就好许多,你们也轻省了不是?”

郑相沉声肃容道,“我等身为朝廷之臣,享高官厚俸,逢盛世明君,便当为朝廷鞠躬尽瘁。”

“我知道你们当差一向尽心。”

郑相面露感激,“陛下这样体贴臣等,臣等更当以效犬马。只是——”话题一转,郑相道,“早朝晚了一个时辰,每天的政务却只多不少,何况,正值陛下开海港,改盐课,每天政务无数。这样早朝减一个时辰,只怕耽搁政务啊。咱们这里耽搁一个时辰,到了下头,就是一天,一个月啊。”郑相一幅忧心忡忡的模样。秦凤仪郁闷的,“不至于此吧。”

“陛下想想,咱们这里政务积攒,咱们这里晚了一日,派发下去还得用车马时间,便是到各州晚上一日,到各县乡就更不知晚到什么时候了。若是什么惠民良策迟了,说不得便有百姓要多受苦楚。陛下自幼在民间长大,最是知道百姓之苦的。”郑相诚恳劝道。

秦凤仪笑眯眯地,“我这里也没晚一个时辰,就大半个时辰罢了。这样,咱们睡足了,做事效率也提高了啊。人脑筋清楚时,跟人昏昏欲睡时,这做事的效率也不同,不是吗?”

郑相叹,“陛下要这样说,老臣还有何可言呢?”

“唉哟,你可别这样,朕只是要早上多睡半个时辰,至于嘛。弄得朕跟昏君似的。”秦凤仪也叫苦了。

“老臣万不敢有此意,最重无过圣体,一切自然要以陛下为先。”郑相愈发恭敬。

“好啦好啦,就这半个时辰,成了吧?”秦凤仪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要搁别人已是无法,但,郑相不愧是做首辅的,郑相依旧能耐着性子与秦凤仪商议,“冬日天寒,陛下体谅臣等,早朝略迟些也是好的。夏天一早便是天光大亮,陛下明鉴,哪家是五更末才做事的呢?便是民间也没有这样的,五更末就是店铺都开门做生意了,咱们做臣子的,当为天下人表率。依老臣说,不若春夏依如旧时,如何?”

秦凤仪心说,我们南夷四时温暖,就按这时辰办的,也没什么不妥。不过,看郑相磨唧半日也就是为了能有半年早朝如旧时时辰。秦凤仪还真不是个较劲儿的人,他想了想,道,“京城气侯与南夷倒也不尽相同,你们商量着,按节气来定时辰吧。”

郑相躬身领旨。

卢尚书看到这样的结果,也表示接受,同时仍是忍不住私下谏了秦凤仪一回,认为,秦凤仪正当年轻力壮,就该早起晚睡忙政务,不然就太不应该了。秦凤仪与大阳道,“卢老头儿是个当差狂人,就以为人人都与他一样哪。”

大阳道,“我看卢尚书也是好心,爹你听听就过算了。”其实,江山还是老景家的江山,卢尚书着实是好意。

“不算了能如何,还能跟他吵架啊。”秦凤仪与儿子道,“像你爹这样心胸宽广的,少见啦。”

秦凤仪这还真不算自夸。

秦凤仪在位期间,很是踊现出了不少忠耿之臣。这些个臣子,说话也是直接了些,偶有秦凤仪恼怒时,那是真能下场跟臣子吵一架的。秦凤仪并不是个好脾气,你把他说急了眼,他说出的话也不大好听。譬如卢尚书就因说秦凤仪爱出宫游玩,连续三个早朝念叨这事,终于把秦凤仪念叨的翻了脸,秦凤仪直接道,“成天就知道说这些没用的,我又没耽搁政务,还不叫人出门儿了!滚滚滚!”

卢尚书险没气晕,当下除下官帽,往地下一掷,怒道,“如此昏馈之君,臣不伺候了!”然后,他老人家昂首挺胸大踏步的离开了太宁宫。秦凤仪气的指着卢尚书喊一句,“有多远滚多远!别叫我再见你,不然,见一次揍一次!”

底下一干臣子都给秦凤仪这等彪悍的市井作派震惊的瞠目结舌,整个大景朝,便是太祖皇帝出身寻常些,但,太祖皇帝礼贤下士是有名的,秦凤仪虽则在民间长大,也是参加春闱取得过探花名次的斯文人哪!

大臣们倒也会看脸色,眼见秦凤仪臭着脸退朝,也没人再敢多话了。

秦凤仪退朝后气得早饭吃了三碗,然后对媳妇道,“我这才明白唐时太宗皇帝是如何忍得魏征!你不晓得卢老头儿多不识趣,我出个门儿他都要叨叨个没完,还不是叨叨一回,这都三天了,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哪!拿我当软柿子还是怎地!”

不待李镜过问到底何时,秦凤仪已经噼哩啪啦的把事情跟媳妇说了。李镜一笑,接过宫人捧上的桂圆茶递给丈夫,道,“臣子可不就这样,他们关心你,才会如此的。”

秦凤仪重重的哼了一声,李镜道,“要是卢尚书不识趣,冷他几日也就罢了。”

秦凤仪道,“我干嘛在朝里留着这么个堵心的家伙啊,早朝时我就叫他滚了!”

李镜待问过儿子,才晓得丈夫在早朝时放的狠话。大阳还有些担忧,大阳道,“卢尚书倒也是好意,只是,他若就此不回朝堂,对我爹的名声有碍。”

李镜道,“这你不用管,你爹正在气头上,过几天他自己就想通了。只要不是事关国休,这样的谏臣,不能驱逐。”

孩子很注意观察父母处事的方法,大阳就想着,看他爹娘如何解决这事。

然后,大阳发现,果然如他娘所说,过了个三五天,他爹就与他说,“哎,气时是真气,这气过去了,好像卢老头儿也没这么可恨了,是吧?”

大阳道,“大臣可不就是要上本奏事的,卢尚书是有些不大恭敬,爹你说的话也过分,还说见卢尚书一次就揍一次,这也忒吓人了。”

“我就随口那么一说。”秦凤仪说大阳,“你也不说劝劝爹,叫我一下子把狠话放出去,当时也没多想。”

大阳心说,我哪里劝得你住,我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你就把狠话放出去了。大阳一向机灵,道,“爹你要是觉着卢尚书还有可用之处,不如给他个台阶,叫他回来吧。”

秦凤仪虽则有些后悔当日早朝风度不够,但他也不愿意去给卢老头儿道歉,这还不助长了卢老头儿的威风啊,以后怕要愈发聒噪了。秦凤仪见儿子也是长身玉立的少年啦,近来书也念的不错,秦凤仪道,“那我就考考你,这个台阶要如何给?”

大阳想了想,还真给他爹想出个法子,秦凤仪听了,也觉能行,便交给儿子去办了。大阳先去求他娘,让他娘召见卢夫人,与卢夫人说说话。这男人们闹僵了,就得女人们帮着缓和一二。卢夫人到李镜这里坐了坐,秦凤仪与卢尚书吵架,女人们关系完全没受影响,还是说说笑笑的,李镜根本没提朝上的事,就是说些吃喝玩乐,卢夫人也没提自家老头子不大恭敬的事,奉承着李镜说笑半日。待卢夫人回家,很是说了自家老头子一回,卢夫人道,“我早问过大郎了,陛下又不是那等不肯虚怀纳谏的君王,自陛下登基以来,我都晓得轻徭役、减赋税、改盐课等事,百姓们没有不说陛下好的,你也时常与我说陛下英明。你说说你,你说一回就罢了,你连着三天不给陛下面子,不要说这是一国之君,天下至尊,便是寻常人,遇到你这样的倔老头子,也得恼火!”

卢尚书哼哼两声,“我还不是为了君王安危着想!”

卢夫人道,“倘不是知道你是好意,皇后娘娘如何会宣我进宫说这半日的话,还赐了我好些时兴锻子,我不管你了,我得做几身时兴衣裙去。”

卢尚书将嘴一撇,道,“这把年纪,还裁什么衣裙。”

这话可是叫卢夫人不爱听,接着又数落了半日卢尚书,从老头子性情不好,到年轻时只念书不管家,待到做官时,一门心思都在政务上,父母儿女都是卢夫人操心云云。总之,卢夫人一张嘴,能把卢尚书念的连连求饶。

卢夫人先在家把卢尚书说的没了脾气,卢尚书冷静这几日,再加上同僚儿女相劝,大阳又亲自过来,请了卢尚书一回,卢尚书也便顺着台阶服了个软,进宫给秦凤仪赔了个不是。秦凤仪勉勉强强、别别扭扭地,“那啥,那天我也一时气极,说了些气话,你也不要怪朕才是。”

于是,君臣复归于好,卢尚书继续回朝当差。

反正,秦凤仪就是这样的人啦。他有一代圣君的心胸,但,一旦惹毛他,他说的那些个话,完全是市井作派,也时常令朝臣哭笑不得。不过,这依旧不能改变秦凤仪执政中的光芒,真正将大景朝的中兴推到顶峰,成就一个伟大的年代,这其间种种重大的政治改革,几乎都是自秦凤仪这里开始并完成的。

作者有话要说:

PS:

小剧场:

儿子的作用

自从与卢尚书朝堂骂战后, 秦凤仪发现了儿子的作用。

譬如,某一日,秦凤仪与某朝臣吵架, 秦凤仪气的一把抓住桌上的镇纸就砸了过去, 亏得秦凤仪砸的不大准, 该朝臣免得头破血流。秦凤仪突然发飙, 大阳连忙扑过去拦住他爹,别个臣子把该大臣拉出御书房。

然后,过几天, 秦凤仪便对儿子道, “当时气的要命,我这会儿已经消气了。想想那家伙虽则有些不会说话,也不是全无用处, 儿子你想个法子把人再弄回来吧。不然, 那家伙在官场上还怎么混啊。”

大阳过去把人再劝回朝堂。

当然, 能叫一朝太子亲劝的, 起码得是内阁一级的人物啦。

有一天,秦凤仪想到自己当朝时的种种政绩,心下很是满意,问大阳:“儿子,有你爹这样优秀的父亲,是不是压力很大啊?”

大阳,“压力倒不是很大,只是总要给爹收拾烂摊子, 累是很累啦~”

然后,内阁对于秦凤仪父子的评价是:陛下喜怒无常,太子知书识礼!

秦凤仪对大阳:儿咂,爹是牺牲自己的名声,成全你的名声啊!

大阳:…好吧,那我谢谢爹啦~

秦凤仪大度地表示:不用谢~

第432章 番外之大阳

小时候,大阳觉着自己就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啦。他爹他娘都很宠爱他,大阳从小不说无忧无虑,也是一派顺遂的长大。及至长大,大阳才明白,这世间当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大阳十三四岁就给他爹交给他祖父带出海去啦,在海上除了偶尔比较想念父母和大妞姐,因为有小伙伴们在一息,还有祖父外祖父的指点,另有傅赵二位师父教授学识,大阳过的也很有趣。待到十六岁回京,正赶上他爹对北蛮用兵。秦凤仪以自己年迈为由,直接把大阳派到了北疆。去北疆便没啥,只是,“年迈”什么的,彼时他爹不过三十六岁芳龄,就称“年迈”,当真听得大阳唇角直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