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床笏》作者:八月薇妮

文案:
皇太后陈琉璃这辈子顺风顺水,处处随心所愿,世人都说好命。
直到重活一世,琉璃才明白,哪里有这许多“好命”,不过是有人默默暗中守护而已。
笏(hu)官员面圣时所持玉、象牙或竹片制的板子,用来记事。
文武官一品至五品,持象牙笏。六品以下持竹木笏。
“满床笏”指地位煊赫,家中权贵极多,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内容标签: 天作之合
搜索关键字:主角:琉璃 ┃ 配角:范垣,温养谦,郑宰思 ┃ 其它:八月薇妮


第1章 琉璃
春日多雨。
淅淅沥沥地春雨从天而降,雨丝里裹着些许地气回归的暖湿潮润。
太监开道,禁军护卫,一顶黄罗伞盖的銮轿停在了大理寺的诏狱跟前。
宫女们掀起轿帘,嬷嬷们上前搭手。
从轿子里探出一只纤纤素手,看着竟像是如玉雕成,毫无瑕疵,细腻光滑,柔若无骨似的。
只看这只手,便知道轿子里出来的定然是个绝色佳人。
这位绝色佳人,偏偏就是本朝的皇太后陈琉璃。
——人人都说,陈琉璃好命。
甚至连陈太后自己也是这样认为。
当初从翰林之女成为端王侧妃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正当盛年的文帝竟会突然病倒,偏偏文帝膝下还无任何子嗣。
于是,当时还只是个闲散王爷的端王,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皇太子。
陈琉璃也从侧妃成为了太子良娣,在此期间还顺顺利利地生了个儿子。
当时东宫之中,太子妃虽成亲两年,却依旧没有一子半女,其他的几位嫔妾,只有林良媛跟苏奉仪还争点儿气,各生了一个女儿。
这个男孩儿的出生,就像是恰到好处的东风,助力着太子顺理成章的登基成了武帝。
陈琉璃也顺理成章地被封为贵妃。
据说皇帝极为宠爱当时的陈贵妃跟小太子,毕竟,偌大后宫,佳丽三千,只贵妃的肚子里生出了这一根独苗。
当时有传言说,皇后想要把小太子认在自己的名下。
毕竟皇后的娘家郑氏,乃荥阳大族,实力雄厚,朝中门生故旧众多,按理说在这种势力悬殊的情形下,皇后要亲自抚养小太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不仅理所当然,而且是轻而易举。
陈琉璃的父亲只是个区区的翰林学士,族人凋零,无权无势,而且陈翰林也早在她嫁给端王的时候就已经亡故了。
按理说在这种情形下,皇后碾压琉璃,犹如捻死一只蚂蚁,陈琉璃没有任何的资本跟皇后娘娘争。
偏偏因为武帝素来宠爱琉璃,不免让后宫许多沾不到雨露的嫔妃们们暗中眼红,时不时地咬牙切齿痛恨。
众人觉着陈贵妃一定是有什么狐媚的法子,才能独得皇帝宠幸并生了儿子……不然,为什么武帝也曾宠幸过别人,别人却没陈贵妃那样好的运气?莫说是儿子,连个公主都生不出来。
所以在皇后想认太子在自己名下的时候,很多人眼巴巴地等看好戏,恨不得皇后快些把太子领了过去,顺势也好灭灭陈琉璃的气焰。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传言沸沸扬扬地在后宫里传了三个月,皇太子朱儆却始终还好端端地在陈贵妃的熙庆宫里。
后宫三千佳丽们未免大失所望。
大家暗中猜测,也许,是郑皇后宽容慈爱,没有动过要抢皇太子的心,他们听说的那些不过是传言而已?
也有人猜,是因为皇上宠爱贵妃,不舍得看贵妃失去儿子伤心。
如果是前者,倒也罢了。
如果是后者,这当然是因为陈琉璃又在皇帝面前使了手段的缘故,那个女人看着楚楚可怜犹如盛世白莲,其实一定是个深藏不露大有心机的人,不然为什么连家族势力如此雄厚的皇后娘娘都斗不过她?
嫉妒,痛恨,蛾眉谣诼,众说纷纭之下,陈琉璃几乎成了众人口中手眼通天的妖姬娘娘。
可只有陈琉璃自己知道,她真的、真的只是运气特别好罢了。
但如今,陈太后觉着,自己的好运气,仿佛到了头。
***
两年前,皇后郑氏因多病无子,主动上表辞去凤位,在内宫的广恩殿内闭门静修。
武帝立刻将当时还是皇贵妃的陈琉璃册封为正宫皇后。
琉璃不费吹灰之力,安安稳稳地做了一年多的皇后娘娘。
直到武帝在一次狩猎中突然摔下马儿。
抢救不成,龙驭宾天后,皇后娘娘就成了皇太后。
皇太子朱儆才只四岁,就在母后的搀扶牵引下,开始学着登基上殿。
武帝突然崩逝,琉璃伤心不已。
但是她一向对于前朝朝政等等一窍不通,起初自然忙乱慌张的不成模样。
幸而皇帝虽然驾崩,却留下了极为得力的辅臣——内阁首辅范垣范大人为首的众位顾命大臣。
对于范垣,其实……琉璃并不陌生,甚至一度曾极为熟悉。
因为那是她曾经叫过“师兄”的人。
可问题也很快出现了。
自从范垣担任了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之后,异样的声音开始出现在琉璃的耳畔出现。
他们说:
“范垣功高欺主,常常僭越犯上,训斥陛下。”
“范垣把持内阁,只手遮天,大有反叛之心,太后当留意才是。”
甚至还有说:“范垣淫乱宫闱,奸淫宫女……”
“范垣……”
本来琉璃是不信这些话的。
但是所谓“三人成虎”,时候一长,她几乎也分不清这些话的真假了。
那一天她无意中跟范垣在廊下相遇,他竟然没有行礼,两只眼睛直直地望着她,仍旧冷冽,且更添了几分深邃,里头深埋秘藏着不知什么,幽幽生光。
这让琉璃心慌。
尤其是在小皇帝亲口哭诉,说范垣打他的手心之后,琉璃想到那些“范垣如何如何”的话,心慌的整夜没睡好,总是梦见范垣拿着刀,冷冷地瞥着她跟朱儆,凶神恶煞,意图不轨。
后来……稀里糊涂的,不知就怎么答应了一些朝臣的秘密提议。
他们齐心协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罗织了些罪名,终于欢天喜地如愿以偿地把范垣关入了大牢。
太后很快就知道自己的所做是何等的错误。
大行皇帝的心腹宦官陈冲冒死跟她吐露实情,原来这些朝臣早看不惯小皇帝给范垣摆弄,又觉着陈琉璃是个妇人,优柔寡断,无法掌稳社稷,所以他们一边忙着把范垣搞下台,一边紧锣密鼓地请远在南边的侄王朱嘉珞入京继承皇位。
陈冲道:“娘娘快想法子,南安王生性狠厉,一旦他进了京,只怕娘娘跟陛下的性命都不保了。”
琉璃这半生都靠自己的“好运气”,又哪里会想到什么好法子?
幸而……她还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只是不知道他肯不肯再帮自己。
咦……为什么要用一个“再”呢?
***
琉璃喜欢下雨,也喜欢下雪,从少女时候一直到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她都没改过这种心境,觉着四时天气,各有各的好处。
但今日,春雨掠过黄罗伞盖,有些许扑在手上脸上,湿湿冷冷地,有些难受。
皇太后亲临,诏狱一应上下,均都跪地,不敢抬头。
琉璃迈步入内,走过狭长黑暗的甬道,看见了在囚牢之中的范垣。
他身着囚服,面壁而坐,背影却一如既往的端直。
琉璃一看见他,心底便又浮起初次见面的那天。
当初她还只是个娇养闺中的明媚少女,一日,父亲陈翰林领着一名样貌英俊气质阴郁的少年进来。
父亲说他叫范垣。
那会儿,范垣还是个眼神冷冽暗藏戒备,少言寡语看似内向的少年,衣着也十分的朴素,浑身上下透着“不好相处”的气息。
陈翰林却盛赞范垣并非池中物,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琉璃叫范垣“师兄”,足足叫了五年。
直到她嫁了之后,还没完全把这称呼改过来,但凡提起,总是以“师兄”称呼。
当时范垣已经出仕。
再后来端王成了皇太子,范垣作为太子侍读,开始出入东宫。
那会儿陈翰林早就亡故,陈氏族人稀少,听说能见到范垣后,琉璃还很高兴,觉着终于能看见一个“亲人”了。
但范垣竟待她十分冷淡,甚至在有一次琉璃叫他“师兄”的时候,他冷漠而不悦地提醒:“娘娘该改一改这称呼了。”
琉璃难过了很久,从此却也按照他所说的,但凡见面,就客气而恭敬地称呼“范大人”。
范垣的青云直上,似乎就同武帝一步步从端王到太子,又从太子到皇帝一样。
范垣也逐步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新科状元,到太子侍读,再到入主内阁。
在太子朱儆四岁的时候,先前的首辅大人程达京因病告老,范垣成为首辅。
那会儿琉璃已经很久没跟他照面过了,也从不关心朝堂的事,但范垣一路高升,她心里还是暗自为他高兴的。
直到听说武帝遗旨指他为顾命大臣,先是忐忑,然后却又无端地心安。
虽然范垣总是对她冷冷的,似乎完全没有交际的朝臣跟后妃……但琉璃总是不能忘记,那个春雨霏霏的春日,出现在陈府后院里的那个眼神冷冽的少年。
当时别人都说范垣不近人情不好相处,但琉璃看着他,心里却有一种类似怜悯的感觉。
那会儿春雨打湿了少年的发鬓跟眉睫,琉璃觉着,他像极了先前自己从路边捡回来的那只小小地流浪狗。
明明被雨水打湿了毛,又冷又怕的发着抖,看见她靠近,却仍倔强而戒备地步步倒退,汪汪乱叫。
可到最后,却终于领会了她的善意,十分温顺地趴在她的怀里,撒娇打滚,欢喜逗趣。
——范垣如果知道琉璃心中把他比作那叫“圆儿”的小狗,不知会不会跳起来掐死她。
牢房里太过阴冷,又有一种类似铁锈的血腥气弥漫。
琉璃望着范垣端肃冷漠的背影,忍不住有些暗暗发抖。
若是为她自己,或许不必这样屈尊降贵的亲自来求,但她不是一个人,还有才四岁的儆儿。
她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生生把自己跟儆儿推到悬崖边沿,如今已无任何退路,只有面前的这个人,是唯一救赎。
琉璃鼓足勇气走上前去,柔声唤道:“师兄。”


第2章 师兄
琉璃满心忐忑,虽竭力镇定,那一声脱口而出的呼唤,仍是带着些压不住的颤音。
其实太后是不必要亲临诏狱的,原本,只需要下一道旨意。
可琉璃心知肚明,下旨意容易,难的是,如何让范垣“原谅”自己的过错。
虽说自打琉璃嫁人,范垣出仕后,两个人的交际就变得近似于无,但毕竟当初范垣在陈府读了五年的书,朝夕相处,琉璃很明白:这个人的心很难被焐热,但虽说艰难,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最要命的是,一旦让他寒了心,要想重新让这心再热起来,那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初跟随陈翰林读书的人颇多,其中有一个小章最伶俐,同范垣的关系向来也很好,见面便叫范垣“垣哥”,如亲兄长般对待。
但在两人相继出仕后,小章投靠了前首辅程大人,在范垣跟程达京的博弈中,小章成了两人之间的炮灰,合家带族被贬到梅州,至今生死不知,据说若不是程大人力保,小章连活着离开京城的机会都没有。
当时琉璃听说此事,一则愕然,一则可惜,另还有点儿不经意的念想:幸亏自己不用在朝堂上站队,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她也会选择跟范垣站在一起的,这不仅是因为念在昔日的旧情,更是因为她了解范垣的为人,一旦狠心辣手起来,是无人能及的,所以绝不可以跟他对着干,否则结局会很糟糕。
谁能想到竟也有鬼迷心窍的一天?
如今风水轮流转,下旨拿他入狱的“首恶”是自己,而范垣毕竟也早不是当初那个出入陈府的布衣书生了,这么多年的官场浸淫,历经各色惊涛骇浪,连“师兄”都不许她叫,还会不会念“旧情”?
琉璃拿不准。
假如放了范垣出来,范垣恨极了她的话……不必说保护她们孤儿寡母,只怕南安王还没到,世间就没有陈琉璃这个人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就在琉璃想法儿放范垣出狱的时候,范府传来一个噩耗。
因范垣先前入狱,都察院联合大理寺,派专人进范府抄了一次家,范府老太爷,也就是范垣的生父受惊过度,缠绵病榻多日,终于咽了气。
琉璃听说这消息后,又是后悔又是害怕,恨不得把自己这榆木疙瘩的脑袋在墙上撞烂了。
所以今日,才不惜亲自来诏狱请人。
***
畏畏缩缩叫了那声后,范垣并无反应。
琉璃暗中吐气呼气,示意内侍跟嬷嬷们后退,才又重新叫了声:“范大人。”
什么叫做“噤若寒蝉”,说的就是如今的她了。
这强作镇定的声音在空旷的牢房里显得格外可笑。
幸而范垣终于有所回应。
“娘娘是在叫谁?”他没动,声音淡淡冷冷。
琉璃忙道:“自然是大人。”
“这里哪里有什么大人,有的只是个十恶不赦的囚徒罢了。”
“师兄!”琉璃脱口叫了声,又忙按了按嘴,改口道:“范大人,先前,是我、我误信谗言,误会了你,现在……我已经知道错了,所以才亲自、亲自来请您,赦免的旨意皇上也已经拟好了。”
她尽量用温和的声音向他示好,希望他能感受到自己虔诚的心意。
范垣半晌没有回答。
大牢里的气息很难闻,起初太过紧张不曾在意,现在,那股潮冷的气息一个劲儿地往鼻子眼睛里钻,琉璃有些无法呼吸。
突然她想到,范垣被下在这诏狱里,至少关了一个月了,他时时刻刻都是这样过来的,又是何等难熬……他心里岂不是恨绝了自己?
希望似乎又渺茫了几分,琉璃的心七上八下,又狠狠地打了个哆嗦。
范垣突然动了动。
琉璃瞪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一抖衣襟,范垣起身下地。
正面相对,琉璃发现他果然清减了很多,只是更加多了份凛肃冷冽的气质,尤其是抬眸看向她的时候,清冷的目光里似乎有无形的利刃闪烁,又像是有寒冷沁骨的冰水蔓延而出,要把琉璃溺死其中。
范垣走到离栏杆一步之遥停了下来。
“先前不是恨不得我死吗?”口吻仍是很淡,凤眸淡漠。
他的漠然让琉璃心里的希望正迅速的不战而溃败。
她不顾一切地上前,手握住栏杆,低声求道:“他们要接南安王回来,他们……会害了儆儿的,师兄,求你……”
范垣问:“所以,你是为了小皇帝?”
琉璃一愣:“是……是啊。”
范垣凝视着她,突然笑了。
这笑里也透着无情,双眼望着琉璃,像是看着什么可笑而荒唐的人。
琉璃的手不禁死死地抓紧了栏杆,力道之大,就像是抓住的是救命稻草,她深吸了一口气:“师兄,我知道错了,你要怎么、怎么对我都可以……但是儆儿,他才四岁,师兄……范大人……”
范垣凝视着她。
突然他问:“真的,什么都可以?”
琉璃一愣,旋即明白过来,忙点头,凤钗随着微微摇晃:“只要你肯护着儆儿,不管是什么要求,我都答应。”
范垣缓缓抬手。
在琉璃反应过来之前,这只手已经握住了她贴在栏杆的手上。
琉璃本能地要缩回手来,猛然对上范垣有些讥笑的眼神,便生生停住。
他的手粗糙而冰冷,却让琉璃忽然想起来,在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是那个身着布衣的少年,轻轻握住她的双手,用冷淡的口吻训斥:“哪家的女孩儿像你一样,大冬天往湖里捞冰玩?再胡闹,我告诉老师,让他打你。”
虽是训斥,可那双凤眼里流露的却是掩饰不住的担忧跟悯护,他的手心也暖暖的。
那会儿,琉璃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她有恃无恐地嘻嘻笑道:“爹才不会打我呢,且我知道,师兄你不会告诉的。”
果然是……时移世易。
现在他的眼神很冷,手也很冷,她的人,从里到外,也像是才从冰水里爬出来。
四目相对。
范垣靠近一步。
琉璃觉着,如果不是有栏杆挡着,他会靠到自己身上来。
范垣凝视着她的眼睛,在她耳畔低低说道:“我,想要……”
琉璃几乎是屏息静气,像是盼天际神音似的等待这句话,但在她听清这话之后,原本渴盼的眼神逐渐骇然。
她本能地挣脱范垣的手,后退。
范垣静静地站在里头,不为所动,目光仍是漠漠然地望着她,把她的一举一动,所有反应,尽收眼底。
他像是心若止水,又像是觉着一切尽在意料之中,所以一毫的诧异都没有,就像是置身局外的人在看一场戏。
那会儿琉璃觉着,范垣,真的不是昔日那个她叫做“师兄”的人了。
这么多年她竟都是白活了,不知道外头天翻地覆,也不知道人会变得面目全非。
不然的话,为什么范垣,会向她提出那种……大逆不道的要求。
真的是因为恨极了自己,所以只能用那种极端的法子来羞辱她吗?
这个问题,琉璃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
***
在那个细雨乱织的春日,皇太后亲自到诏狱会见内阁前首辅范垣。
不知两人密谈了些什么,总之随即小皇帝下旨,赦范垣出狱,并且,先前有关范垣的种种罪名,尽数打回重审。
似乎是注定的,就在皇太后起驾往诏狱去的时候,京城的天气就要变了。
随着范垣重回朝堂,原先那些正因为范垣倒台而弹冠相庆的大人们则开始倒霉了。
也许是故意报复,也许是彻底的肃清敌对,范垣的手段,十分狠辣干脆。
无数人被罢官免职,其中有一半陆陆续续人头落地,另外一半充实了京城的牢房,还有大批人被贬到梅州潮州这些僻远之地。
另外,“功高欺主”,“只手遮天”等,原先是为了蛊惑皇太后的心神故意夸大其词而已,但在范垣重新掌权后,这些“谗言”,似乎也随着落实了。
范垣还是原先那个尽职尽责的顾命大臣。
但同时,范垣也不再是原先那个只会顾命的大臣了。
他不再韬光养晦。
范垣所作所为,甚至堪称“肆无忌惮”。
原先在范垣下狱后,两部衙门前去范府抄家,实际也没抄出什么惊世骇俗的金山银海,那点子家产太寒酸,跟首辅大人的身份很不相衬。
寒酸到两部衙门首官往上报的时候都有些不好意思,生恐被人怀疑自己把范府的其他财产都中饱私囊了。
范垣的门生故旧虽也不少,要来巴结首辅大人的更如过江之鲫,但因范垣治下严格,所以不许收受任何送来的金银珠宝,古玩奇珍等。
可在牢狱之灾后,范垣显然性情大变。
他不仅真的开始“只手遮天”,而且对于所献宝物“来者不拒”,在这之外……他似乎还习惯了在宫中越制,肆意而眠。
琉璃其实不在乎这些。
因为她最关心的事很顺利:范垣把小皇帝护的极好。
南安王还没进京州地界,听闻范垣重新把持朝政且肃清朝堂之后,便立刻称病,打道回府。
唯一让琉璃想不通的是——她明明已经答应了范垣那个条件。
为什么……他还要非杀她不可。


第3章 夫人
四个月后,范府后宅。
崇喜堂内,范府当家夫人冯氏正同新进上京来、到府内跟自己作伴的姊妹温姨妈说话。
冯家原本是南边的人,温姨妈嫁在本地一户大户人家,冯氏却远嫁到了京内范家,因路途遥远,平日里等闲见不着面。
后来冯家的族人凋零,温家的老爷也过了世,温家倒是还有几个堂族,但都是些眼高嘴尖的精明人,顿时就起了谋夺他们孤儿寡母家财的歹意,明里暗里不知用了多少法子。
幸而温姨妈的儿子温养谦已经大了,且又是个精明能干的少年,还能在外头周旋支撑,那些人才不敢过分。
冯夫人知道妹妹的处境,心里又怒又是不忍,几次三番地催促,让温姨妈带着子女上京来。
偏偏先前范垣又出了事,冯夫人怕连累妹妹,忙发信不许她来,等范垣出狱后,一切风平浪静,才又动了念想。
今日两个姊妹却是久别初见。
两个人叙了话,彼此打量了片刻,冯夫人叹道:“我先前发信让你们不要来的时候,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面儿了,幸而此刻已经风平浪静了,否则还像是先前那么着,岂不是好好地也把你们也拉下水了。以前风光的时候没沾上光,倒几乎让你们遭了牵连,这可怎么说呢。”
温姨妈摇头笑说:“要是只贪图那点风光,危难的时候却缩了脖子,那还不成了王八了?我也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其实,我原本是打算听你的话,等过过这阵儿,看情形稳定些后再来的,毕竟我们势单力薄,就算想帮忙也帮不上,只怕反而又拖累了……是谦儿劝我,说什么‘须雪中送炭,不可锦上添花’之类的,我别的帮不上,至少在你身旁,你也觉着略宽慰些,我才打定主意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