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草纸

扶苏想到嬴政昨天说的“打下楚国种竹子”,眉头跳了跳,让怀才把新纸拿来看看。

怀才依言把新纸取了进来,只见一半已经用涂料涂布过,颜色微微发白,只是颜色和竹纸比还是偏黄;还有一半维持着没有涂布的状态,看上去就是纯粹的草黄色了。

一上手,扶苏便明白问题出在哪,这纸太软了,表面也不太平坦,不怎么适合书写。

可能是原料配比不太对,处理时间也有问题,所以这次做出来的纸软趴趴。

至于那一半没涂布的新纸,扶苏越看越熟悉,很快想起来了,这是他曾经见过的“草纸”,拿来如厕后用的。

他在云阳县见过百姓用的茅厕,临近山林的人家,他们如厕之后大多用约莫一个竹节长短的竹篾来清理;临近草甸的人家,他们用的一般是某种大小适合的茅草。

无论竹篾还是茅草都极不方便。

达官贵人倒是很少烦恼这个,他们可以用麻布或绢帛来代替,区别只在于麻布造价低些,绢帛造价高些,还有些讲究的,不仅要用绢帛,还要备上热水、施用香粉。

不管麻布还是绢帛,都是极重要的物资,很多时候比钱还好使,毕竟钱还可能不通用,衣服却是人人都要用的。

倘若将造纸的步骤缩略一些,改成适合做草纸的流程,成本还可以低上不少,基本只费些芦苇秸秆、耗点人工而已。

这样造出来的草纸别处的人可能用不起,但卖给达官贵人代替掉他们常用的麻布和绢帛还是可以的。

像云阳县这样的富县也可以推广一下,毕竟云阳县的百姓最早用上新茅厕,也最早用上新犁和堆肥之法,手头上应该有点积蓄才是。

等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富裕起来了,就可以在整个秦国范围内推而广之了。

扶苏说干就干,拿过怀才带来的造纸流程开始删改起来。

因为是在琢磨着怎么造新纸,作坊那边每做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记录下来,扶苏可以轻易看出哪些步骤可以改,哪些步骤可以省。

要求低了,造价也就低了,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对外售卖。

这也算是意外之得了。

扶苏准备让人分建一个小作坊制作这种纸质偏软的草纸,不必考虑颜色和平不平坦、洇不洇墨,这纸的用处不在书写上。

现在生产出来的这一批,扶苏让人送两车回来,其余的把它分给庄户,告诉他们用法。

剩下的原料也继续做这种纸,他准备趁着年节想办法把它送进咸阳各家各户之中,好及时省下一批布帛,免得它们又被拿去擦屁股!

扶苏把事情安排完了,每日必定来报到的小不点们也都到了。他和平时一样教他们认字锻体,到午膳过后他单独留下献玉,让献玉按照他的要求做些特殊动作。

献玉在其他兄弟姐妹面前很彪悍,在扶苏面前却乖得不得了,一一按照扶苏的要求做了。

扶苏不得不感叹有些东西果然是天生的,比如献玉这一身筋骨仿佛天生就是为练武而生。

扶苏温声问道:“你想不想练武?”

献玉有些疑惑,她每天都有好好练习扶苏教的锻体法!她可是学得最快的!

献玉不懂就问:“锻体法算不算?”

扶苏笑道:“也算,只是锻体法比较基础,连入门都谈不上,充其量只能强身健体而已。”他摸摸献玉的脑袋,“真正的武技,可以再战场上以一当十,若是骑上好马、练好武器,以一敌百也不是不行。”

献玉两眼发亮:“我想练武!”

扶苏道:“那你每天早一些过来,我陪你一起练,等你基础打好了,我再让恬叔他们教你兵法。等你把兵法也学会了,那就不是以一敌百那么简单了。”

献玉听得眼睛更亮了,扶苏让她早些过来也不觉得辛苦,还特别高兴,兴奶声奶气地答应:“好!”

扶苏这才让她回去,又把挑出来的武技删删改改,改成适合小孩子入门的基础版本。

傍晚云阳那边按照扶苏的吩咐把两车草纸送回来了,扶苏琢磨了一下,叫人先把两车草纸卸下,自己带了一叠去找嬴政。

嬴政听人说扶苏过来了,还想着扶苏是不是又弄了什么新花样,不知道好不好吃。

结果扶苏进来了,后头没送膳的人跟着。

嬴政心中纳罕,不知扶苏为什么来找自己,招招手让他上前。

扶苏先乖乖喊了声“父王”,随后才带着草纸走近,把草纸呈给嬴政看。

嬴政已经用上竹纸了,见扶苏又拿了叠纸过来,眉头微微扬起,拿起一张纸瞧了瞧,发现它比竹纸软和许多,便问道:“这纸看着不太好写。”

扶苏说道:“这纸不是用来写字的。”他简单又委婉地给嬴政解释了一下草纸的用途,其实也没什么好避讳的,人食五谷,总是要如厕的,既然人都要如厕,这事儿有什么不可说的呢?

扶苏就坦坦荡荡地说了,并且和嬴政提了个小请求,说想让嬴政把它赐给朝中公卿,告诉他们用途,让他们替换掉现在用的绢帛。

嬴政:“……”

嬴政脸黑了。

他堂堂秦王,还要亲自给人赐草纸,告诉他们该怎么擦屁股?!

这混账小子不要脸,他还要脸!

扶苏见嬴政不应,又认真和嬴政阐述此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上厕所用的布虽然少,一家人用的布累加起来可能就多了;相反,要是能省下一匹布,百姓兴许就能多一件衣服;百姓能多一件衣服,天气寒冷的时候兴许就能少一个人冻死。

所以,要早些让草纸走进满朝勋贵家!

嬴政无情地指出扶苏话里的漏洞:“便是他们省了一匹布,那匹布也落不到百姓手上。”

真以为人人都善心泛滥,省下点东西就拿去救济百姓?

真有那么无私的家伙,嬴政还不敢用来着,谁知道他藏着什么心思?

扶苏道:“既然要造纸,那就得收原料,百姓可以拿田里的秸秆、山间河岸的芦苇卖钱,也可以在农闲时受雇于作坊。这样一来他们手里就会有余钱,可以去买多余的布,或者不必卖掉自家织的布,可以留着做衣裳。”

嬴政觉得扶苏这小子吧,有时候有话憋着不说,有时候又什么话都敢说。

经他那嘴巴一说,倒还真有必要让咸阳那些勋贵省点布帛了。

不过,要他亲自赐下去是不可能的,他才不会干这么丢人的事。

嬴政说道:“又不是不让你出宫,你自己召集人手送到各家去便是了。”说完他还让人去给扶苏抄了份朝中要员的名单,让扶苏自己看着办,要人自己点,要送自己跑,别拿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烦他。

扶苏眼含期待地看着嬴政:“父王你会用吗?”

嬴政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就让扶苏把带来的草纸留下了。

扶苏也不多纠缠,乖乖走人。

回去后扶苏写了份简单的使用说明让人按照名单上的人数抄写一叠。

第二日一早,扶苏叫人把两车草纸和使用说明送去蒙恬当值的衙门,托蒙恬帮忙把它们分送到一干朝中要员家中去。

忙活完了,献玉就到了,扶苏没再挂心草纸的事,专心带着献玉练习入门武技。

另一边,蒙恬很快见到来送草纸的内侍。

蒙恬家三代都在朝中为官,能分到好几份草纸。

他顺手地拿起扶苏写的使用说明看了眼,发现上面简明扼要地写了这草纸的用途,又简单地阐述一下以纸代布的意义,最后还补了个重点,说是嬴政现在也在用!

蒙恬沉默了一会,觉得扶苏不可能背着嬴政乱来。

负责送草纸过来的内侍也说扶苏已经去和嬴政商量过了,这事嬴政显然是知情的。蒙恬想明白后也不耽搁,忙叫人把草纸分了分,对着名单连同使用说明一起送到各家去。

因为朝中官员大多勤勤恳恳上衙去了,因此一整个白天过得风平浪静,除了诸位官员的家眷之外还没人知晓草纸的诞生。

诸位官员的家眷对蒙恬派人送上门的新鲜事物却很好奇,一个个轮流拿起使用说明看了看,震惊地发现这竟是大王拿来擦屁股的纸!

有了这个认知,众人拿起草纸研究时,表情就端肃了许多,不知道的人看了很可能会以为他们在看什么叫人惊为天人的绝世文章。

草纸上手倒是挺柔软的,虽然比绢帛差了些,不过用来擦屁股也足够了。尤其是,连大王都用这纸了,他们还好意思用绢帛吗?

可惜家里在朝中任职的人没回来,没人敢率先试用这份来自大王的关爱。

等朝中大员纷纷回到家,大多都被家里人拉去看大王赐下的草纸。

众官员心中纳闷,没听大王说给他们赐了什么东西啊。

听家里人说是蒙恬那边派人送来的,还附带一份简单的使用说明,众官员一下子懂了:上厕所毕竟不是什么雅事,大王不好意思当面说,所以才叫蒙恬私底下送来。

在家里人的催促下,他们恭恭敬敬地捧着那叠草纸进了年初新修的新式茅房,在里头努力酝酿了一会,终于得以尝试这摸起来颇为柔软的草纸。

说实话,比起他们平时用惯的细绢体验还是差了些,不过大王都带头用了,他们怎么敢不跟着用?

回头大王一时兴起来他们这里上个厕所,发现他们一点都不给面子,压根没跟着用上草纸,说不定心里就记上他们一笔了!

在朝为官,细节很重要。

不注意细节的人,往往都死得很惨!

于是咸阳有头有脸的勋贵大臣家里,都开始打听哪里可以买到草纸,以后他们认准草纸了,谁都不许拦着他们用!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扶小苏:没有没有,这是在为国为民!

第34章 剑指

逢年过节,正是联络感情的好时机,走亲戚的、跑关系的大多趁着年节活络起来,有求于人的更是备好大礼一大早腆着脸登门。

朝中有头有脸的大臣们自然门庭若市,少不了有亲戚登门、故交登门、同乡登门,于是大王赐下草纸之事也迅速通过一场场拜年活动传开了。

得知只有朝中要臣才能得到大王这于细微处显关怀的赏赐,不少人都眼热不已,回家后去马上去打听哪里能卖。

别的东西太奢侈了,他们买不起,擦屁股的纸总不至于买不起吧?

有需求就有供给,不少货郎见问草纸的人多,麻溜地去跑腿进货,每天殷勤地沿街叫卖,把草纸带进千千万万家。

古往今来货郎的嘴都是最能说的,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草纸的来历——

这东西仙人用了这东西觉得好,传授下来给大伙用;大王用了觉得好,赐下去给大臣们用,官位不够高、能力不够出众的大臣还分不到哩!用了这草纸,说不准您将来也能得大王青眼!

很快地,咸阳城里所有想在朝中更进一步的人家全都换上了草纸,甚至还和上门推销的货郎签订长期供货合约,让他们按时送货上门。

嬴政一开始对此并不知情,只觉得朝臣们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奇怪,似乎……充满感恩?

嬴政有些纳闷,不过嬴政也没多问,朝臣敬爱自己多正常不是?

直到有天嬴政例行礼贤下士,去某个大臣家里做客,突生尿意进了那大臣家的茅厕,才震惊地发现原因所在——

这位大臣为表示恭敬,把扶苏叫人抄写的那份使用说明张贴在放草纸那篮子的上方!

嬴政瞅了眼,再瞅了眼,又瞅了眼,越瞅脸越黑……

那份使用说明的内容很一言难尽,它先用简短的话语赞颂以纸代布的重要意义,随后点出大王领头带领大家换用草纸的贤明做法,大家要学习大王这种如厕不忘为百姓着想的伟大精神!

这玩意谁写的?!

嬴政因为少年时期经历坎坷,表情管理很到位,走出茅厕时神色如常,没表现出什么不对,和平时一样亲切友好地和那位大臣聊了一会才回宫。

大臣恭恭敬敬地送走亲临自家宅邸的嬴政,回头便把嬴政来自己家后特意去看了茅厕的事悄悄告诉相熟的友人。

看吧,这果然是大王对我们的一次考验!我们要是没看懂大王的意思,一准要遭殃!

别家的人知晓了这事,心中一阵后怕:还好他们没有心存侥幸。

所有人都开始效仿那位大臣,把草纸使用说明恭恭敬敬地贴了起来,还给自家的七大叔八大爷全抄了一份,殷殷告诫他们如果想入朝为官,首先要从以纸代布开始!

小事都做不好,大王怎么敢让你们办大事!

嬴政还不知道自己走这一趟彻底坐实了外头滚雪球一样传开的传言。

他回宫路上已经想明白这事明显是扶苏干的,但再回想一下,是他让扶苏自己安排人去送,也是他叫人把名单抄给扶苏的,扶苏这么做好像不算自作主张。

就是那篇使用说明写得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嬴政感觉该给扶苏多找点老师,让这小子增进一下写文章水平!

嬴政找来李斯,让李斯物色点人报上来,他要给扶苏挑几个老师,初始人选也不用太多,就选个一百个吧。

不拘是擅长什么的,也不拘是哪国人,只要有某方面的长处都先授他们个博士,全给安排到国子学里去,回头看看扶苏喜欢跟谁学。

李斯听到嬴政这话后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什么叫不用太多就选一百个,一百个才德兼备、有资格当扶苏老师的人是那么好找的吗?

就算可以轻松找出这么多才学过人的博士,也得考虑他们后面会不会捅篓子,回头任何一个人搞事情,岂不都是他的责任?

李斯委婉地表示此事事关重大,应该让所有人一起举荐,光靠他一个人很难挑好一百个。

嬴政也不在意李斯的小心思,点点头让他安排下去,尽快凑齐这批博士。

有了习文的老师,习武的老师自然也不能少,嬴政让人比照着博士的人数挑,最好挑些战场上下来的,震慑一下咸阳城里那些没经历过风雨的小子们。

这天族庶长正在家中吃包子,听人说嬴政让人着手挑国子学的老师了,心中非常高兴。

他已经挑好地方让人着手改建国子学了,有嬴政支持,地方不算问题,人手不是问题,花点钱更不算问题。

可国子学好建,老师却不好找,嬴政能直接下令召人入国子学自然最好。

族庶长高兴地多吃了两个包子。

相比草纸的悄然风行,过年期间面粉才是真正的咸阳明星产品。

你看看这东西,细细的,滑滑的,手感多不一般?

更奇妙的是,和水把它一揉,它就成了任由你揉圆搓扁的面团,可以做成包子、饼子、面条、饺子等等,还可以自由发挥,想做什么形状就做什么形状,扔热汤里随便煮熟,再沾上点酱料,滋味就十分美妙!

这么好的东西,自己家怎么能不用上?

达官贵人府上就不说了,你家待客要是没有面食,别人都会觉得你不重视他,居然连面食都不备上!

至于普通人家,平时自然舍不得顿顿都吃,但是逢年过节的去换点来尝尝鲜并不过分,各家咬咬牙都能换得起!

尤其是许多家中刚以军功挣到了小爵位的底层“新贵族”,更是要买一些来充体面,让别人羡慕羡慕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至于更穷的人家,他们实在舍不得去换面粉,只好时不时徘徊在磨坊周围,羡慕地看着人家拿着一袋袋粮食换走一袋袋面粉。

偶尔有胆子大的会自告奋勇要给磨坊当帮工,他们可以勤勤恳恳推一整天磨,保证比骡子还好使,只要能分点面粉给他们就好。

因为磨坊里的石磨数量有限,到后来几乎每天都要排着队买,所以有些勋贵索性在自家庄子仿做了石磨,自己磨面自己用。

随着石磨数量逐渐多了起来,凡是用得起面粉的人家都已经把面食安排上了。

有些舍不得换面粉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过年期间被一些大方的亲戚或主家用面食招待过,好歹都知道了面食的滋味。

他们见到自家孩子经常眼巴巴地看着别家小孩吃包子,心里突然下定决心:他们也要好好给自家挣个爵位,争取少交赋税,多攒些钱,至少让孩子们一个月能吃上几次包子!

很多时候,只要人心里有个念想,整个人就会像一簇燃烧起来的火,干什么都格外有劲。

年后很快迎来春耕,每家每户都干得格外起劲,也都往田里撒放攒了几个月的熟粪。

他们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学过什么,更没有这么盼望着秋天快些到来,好让他们看看今年的收成是不是能比去年翻一番!

等春耕结束,李斯他们负责的全国男丁年龄调查工作也收尾了。

忙完春耕,朝廷按照记录上来的名册开始点兵点将,按照原定计划大规模征召士兵、兴师东进,一路将往太原方向而去,一路将往南阳方向奔驰。

在出发前,嬴政捎带上扶苏去主持了誓师大会,亲自给从各郡县集合上来的将士们践行。

扶苏立在嬴政身边,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潮因嬴政的出现而欢腾。

周王朝日渐倾颓,四方诸侯群起,所有人都想要成为天下之主。

扶苏转头看去,只见嬴政拔出佩剑高高举起。

剑指东方!

只要取一首级,就可以封爵一等!

只要奋勇杀敌不落人后,子子孙孙受用无穷!

朝阳东升,金色的阳光洒落大地。

两路秦师齐齐举起武器高喝三声,在将领们的带领下宛如两柄重剑般向东方挺进。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我什么都没干,乖巧.jpg

嬴政:多找几个老师,让他没空搞事

扶小苏:老师?(搓手手

第35章 应召

大军开拔之后,咸阳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冷清,出了城地里田间仍有人忙活,进了城依然有行商脚夫走街过巷,好不热闹。

军中的消息扶苏是不晓得的,只知道嬴政这次想拿下的是赵、韩两国。

战事并不是扶苏格外擅长的领域,哪怕知道一些未来的走势也不敢贸然插手战局,怕自己的掺和反而影响了嬴政的统一大计。

前世扶苏不曾和嬴政一起参与誓师,并不知道当时这两路大军的目的地是不是太原和南阳,只记得嬴政先拿下的确实是韩、赵两国,再算算,擒下韩王也不过是明年的事。

扶苏感觉自己重活一世对战局的影响不会太大,也没让人多打听,专心跟着族庶长捣腾起国子学的事。

李斯那边陆陆续续统计到一批各个搞文化专业的优秀人才,有研究了大半辈子《诗》、《书》的,有研究了大半辈子《羊子》、《黄公》的,还有研究了大半辈子占梦之学的等等。

李斯让这些博士分别写了文章,按照嬴政的意思叫人拿去给扶苏看。

听到嬴政这口谕时,李斯其实在心里犯嘀咕:这是在给儿子找老师吗?谁家找老师是让儿子看对方的文章,儿子看得上就入选,看不上就黜落?

嘀咕归嘀咕,李斯也没反对。

整个秦国里头最尊贵的就是这父子俩,嬴政都发话了,他反对也不过是自讨没趣而已,又不是自己的文章被学生挑剔,何必替别人操心!

国子学的老师让扶苏来考核,也说明了嬴政对这个儿子的信任与期望。

想想看,照扶苏的说法,国子学这地方将会是大秦未来的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出来,你总是要用的吧?你要用他们,就得给他们官当,给他们分点权。

长此以往,朝中会有越来越多国子学出来的人。

兴许正是因为国子学的重要性,嬴政才会大手一挥,要召集一百位博士到国子学授学。

如果国子学长期只有几个老师,那国子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有可能成为某位老师的党羽,很容易出现当初吕不韦那种坐拥门客三千、把持整个朝堂的局面。

所以,不止第一批国子博士会有一百位,将来国子学的博士同样不会少。

而且他们必然派系繁杂且流动性极大,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嬴政信不过这些博士,却放心让扶苏来筛选博士人选,表明嬴政信任这个儿子,并且没有把他当真正的小孩看。

李斯第一时间把所有文稿整理好让人交给扶苏。

扶苏这段时间大多在宫中给将闾他们启蒙。

小孩子只要肯学,就没有几个是笨的,经过将近两个季度的学习,几乎所有小不点都学会了大部分常用字,年纪稍长些的更是能写字了。

扶苏按照他们的天赋和兴趣,大致给他们规划了一下以后的方向,身为老秦人的血脉,这些小萝卜里头大部分对加入献玉的练武小分队比较感兴趣,只有包括将闾在内的聊聊几个小不点有兴趣学文科,至于对音律和作画比较感兴趣的特长生类型,那就更少了,只有孤零零的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