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好看吗?怎样评价孙晓的《英雄志》这本小说?

这书确实很震撼,有生之年值得反复阅读。尤其是看到阿秀问秦仲海当年为什么造反,火贪一刀轻描淡写的一句:“忘了!”瞬间泪流满面。
若十年后再读英雄志,我一定会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哀叹垂泪,乃至痛哭流涕。

接触《英雄志》在大三,到如今只不过两年有余,但也历经多次野狗跳票。。
书中,十年前和十年后是条分水岭,十年前是写武侠,十年后是叙人生。十年前伏笔很多,怎奈当时看重的是表面的故事情节,丝毫未有察觉。十年前的那一半,即使文笔略差,但不失为上乘的武侠小说。
十年后,借用某位仁兄的话说,孙野狗在努力超脱出潜在的藩篱,创造更大的格局,我认为他已经做到了。此时,正如前面的答案所述,《英雄志》已成为以武侠为载体的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看一下孙晓的个人背景,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本科、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出身,他对社会管理、政治体制必然有一定的思考。“观海云远”四位主角,是广大社会中不同类型人的缩影,也包含着不同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分歧。由于自己有一定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所以个人对书中表述的政治观点持保留态度,但不可否认这绝对是武侠的一种开拓。鄙人读过绝大多数金庸作品,文笔优美、故事生动、内含文化和精神底蕴,常有令人津道的神来之笔。但是个人认为,相比之下,金庸却仍落了小乘。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谓的民族精神,已有点像CCAV式的哄小孩的奶粉鸡汤,(不喜勿喷)。而《英雄志》才真正由小见大,回归到王一通这样的小人物上。

就在最近一个月,我又重读《英雄志》,梳理了不少书中的暗线。而读到十年后,卢云归家的旅途,总会让我唏嘘不已。《十年一觉》、《章台柳》等章节,我每次读到这些段落文字,总会忧愁感伤,枉自嗟叹。一切都变了,甚至卢云,看似最坚定的儒生,他被流放在大水瀑里,也有了改变。那么多人,就连罗摩什这样的曾经的反派,他的“幽冥玄指”随着算盘账本回归幽冥,才让人想起,他也是可怜之人呐,他也不过就是为了活着罢了,也就为了过一个像样的人生罢了。
说来也有趣,前不久与友人去了趟红螺寺,对很多人来说,红螺寺以求子、求姻缘灵验著称,而我只想追随书中的文字,体会书中人物,去看红螺湖,眺望红螺塔。

细细感受,十年后的故事,从卢云逃脱大水瀑,便是又一轮悲剧的开始,没错,《英雄志》是个悲剧,英雄最是身不由己。每个大角色小角色的人生,亦是如此。

可以说如果我是在高中的时候看到《英雄志》,我肯定看完前半部分便没有耐心了,如果偶然看完,我也不会有值得分享的体会。
有句话叫,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幸读到了合适的书。

我会把结局等下去。《英雄志》一书具有相当的水准,大概前11卷还看不出这书的价值,从第12卷开始,此书的要体现的一些东西方自慢慢明朗,尤其是17卷开始全书风格又是一变,作者再次取得突破

前面的内容从情节上讲应该还是很精彩的,但此时还完全看不出英雄志的好处来。

真正不大好看的反而是后面,亦即17卷开始,此时务必要把此书当成是文学作品来看,而不是武侠故事,要耐心,千万不要只关注主角。 如果此时仍以传统武侠的眼光来读英雄志,很可能会抓狂的,甚至觉得作者简直不知所云。相反,如果耐心地读,暂时忘掉那些“英明武勇”的主角风采, 就会读出精彩来。

但全书最大的价值目前还未出现,因为全书还有最后三卷没发,难题还处在解决过程中。应该说目前此书主题已经清楚了,从12卷正式开始,之后一直围绕着主题,四大主角都在实践作者的主题。

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作品,而不仅仅是故事,区别在于文学作品需要作者通过设计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布置文章结构来较好地体现出某种观念,思想。

真正好的小说,应当具备深刻性,并且较好地体现出了这种深刻的东西,亦即书中刻画的人物,设计的情节具备较高的说服力,以良好的结构安排展开叙述。不仅仅要描述一个现象,更要对现象进行解剖,亦即对现象进行解释,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用什么来解释呢? 就用书中的人物,情节来解释,来带着读者思考。如果情节具备较好的说服力,再加上良好的结构使得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就可以称作一部好的作品。而一部好的武侠小说,除了上面涉及的条件,还需要同时满足:情节的精彩性(曲折性,新颖性,悬疑性等等)

怎样才叫做深刻呢? 真正深刻的思想,观念应当是超越一般读者的,否则谈何深刻呢。

英雄志这本书是一本真正好的小说,他是以武侠为体裁的文学作品,不是武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