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签:民国旧影 怅然若失
主角:同裳 ┃ 配角: ┃ 其它:

作者的作品:《半城繁华》《寂寞宫花红》《幸毋相忘》


☆.第一章
同泽嫁人的时候,同裳只有八岁。
那时父亲还在任上,天津衙门里的道台。大清将亡不亡那阵,和洋人打交道,空前的忙。家里夫人早年病故,时局不好,也没有续弦。同泽十五岁的那年春天,父亲就做主,把她嫁给了上海纺织厂大股东的三公子。
头一次见到吴恪,是在父亲的六十大寿上。
那天同泽回娘家,还没进后堂,先行迎接的老妈子就在底下议论,“姑爷家真是阔,连给大小姐提箱子的都有专车。那种黑壳子的车一部要好几十万,用来装下人,派头这样大!”
同裳长到十三岁,也知道害羞了,躲在雕花门后不愿意见人。好说歹说劝出来,她拿团扇遮住脸,才怯怯的看了姐夫一眼。
姐夫二十出头,穿着笔挺的西装,五官俊秀,但是眼神冷而硬。看人的时候倒很专注,是个极有教养的年轻人。她不敢开口,还是他先和她搭话。
“你是同裳么?”他留过洋,很西式的作派。向她伸出手一笑,“你好,我叫吴恪。你可以叫我姐夫,也可以直呼我的名字。”
同裳看着那修长的五指,有点不知所措。
同泽在旁边打圆场,“我爹爹家教严,你别这样,没的吓着她。”
吴恪不以为然,“自家人,有什么!”
同泽婉媚的倚在他身旁,两个同样漂亮的人,站在一起就像一张广告画。
吴恪脾气执拗,微笑着看她,一直维持这个动作。天窗上的一抹斜阳正打在他手上,愈发显得干净温暖。同裳很腼腆,但是怕姐夫下不来台,仍旧伸出手同他握了下。姐夫手心绵软,同裳想起来,以前听人说过,这样的人福气好,并且重情义。
彼时吴恪已经接管家族生意,上面两个哥哥不成器,抽鸦片、嫖堂子,因此所有重担都压在他肩上。他们只在衙门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要回上海。
临行他送她一支派克金笔,把她的团扇接过去,提笔在扇面上提了“如濡”二字。飞扬的眉梢,映在温煦的春日里格外意气风发。他说,“什么时候愿意到上海做客,我差人来接你。”
她笑着点点头,“谢谢姐夫,姐夫再会。”
他扶同泽上了车,车窗上覆着绡纱的白帘子,车门关上后,隐约可以看见一点模糊的侧影。她站在廊子下目送他们,等车子驶出去好远才折回去。


☆.第二章
宣统帝被赶出了紫禁城。
父亲是满人,对朝廷忠心耿耿,和一群遗老孤臣们巴巴儿盼着复辟。不肯投靠民国政府,也不肯绞头发。长辫子咬牙切齿的往脖子上盘两圈,穿着他的云雁补服,每天五更照旧在东华门前候着。
终究上了年纪,时间一长精神恍惚。终于有一天被人抬回来,到家的时候连她都不认识了。床上躺了两天,最后撒手去了。
同裳失了主心骨,自己也像死了一大半。同泽从上海赶来穿父亲的孝,同行的是另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据说姐夫人在外国,赶不回来。富察家又没有儿子,就托他朋友帮忙料理丧事。
同泽安慰她,“没有了父亲,你还有我。”她替她擦擦眼泪,“别哭,跟我到上海去吧!”
安葬了父亲,她随姐姐南下。
吴家上年分了家,姐姐和姐夫搬离老宅子,自己另置了产业。新府很气派,三层的花园洋房,有喷泉和落地窗。
她们前脚抵达,后脚一辆沃尔斯利18就从林荫道那头驶来。停稳后下车的是吴恪,同裳叫了声姐夫,他冲她笑了笑。没有看同泽一眼,只道,“路上辛苦,快进去吧!”
家里的佣人上来接行李,殷勤往楼里引。天津衙门内的家具都是老式的,和这里西洋的摆设大不一样。她左右看看,觉得新奇。
原本一切都好,一切都是鲜焕的。可是说不出来,总感到莫名压抑。姐姐姐夫相处很冷淡,和三年前天差地别。她不敢问,闷头跟佣人上楼。刚走到拐角的地方,就听见他们起了争执。
同泽的声音有点阴阳怪气,“三少怎么舍得回来了?想是小公馆那头招呼不周?还是邵小姐攀上了别的恩客,怠慢了三少?”
吴恪不愿意和她兜搭,冷声道,“你少胡说八道,如今不像从前,也忌讳些。”
同裳脚下踯躅,心里惶惶的跳。暗想着姐夫大约外头有了人,不待见姐姐了。那她到这里来,身份岂不尴尬透了么!
同泽又尖又利的哟了声,“怎么?你还知道装面子,要在妹妹面前扮演好人?”
“你别不知好歹,我不说,是顾全你的脸面。”吴恪截了她的话,“打量我不知道你和秋启的事么?老爷子出殡是谁一手操办的?可要叫同裳过来问问?”
同泽倒缄默下来,半天没言语。边上的阿妈一脸为难,不住催促着,“小姐别耽搁了,这一路风尘仆仆,先洗个澡休息会儿吧!”
二楼房间很多,走廊两边对开门。清一色的柚木刻花门板,要是没有人带路,真的要辨不清南北的。阿妈领她进了左手第一间,她跟进去,人还是木木的。
“小姐坐一下,我去准备洗澡水。”阿妈放下皮箱,很快旋进卫生间里。
同裳环顾房间,地上铺着厚厚的土耳其地毯,床占据了一半地方。床头有金属管子扭成的花纹,雪白的褥子高高隆起,很考究。
她看着阿妈忙碌,其实很想打听刚才他们的对话是什么情况,到底还是忍住了。即便问,只怕也不会说。下人有下人的规矩,何况她是客人,装聋作哑要摆在头一条。


☆.第三章
同裳下楼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大堂里吊着巨大精美的水晶灯,一室辉煌,却没有半个人影。
她站在那里进退维谷,正好有丫头经过,她叫住她,“请问少奶奶在哪里?”
丫头说,“少奶奶出去了,先生在书房里。”一手托着托盘道,“我正要去送茶,小姐跟我来吧!”
书房在尽东头,门开着,进去便看见书架上数不清的书籍。吴恪坐在窗前的单人沙发里看报纸,身后有高高的落地灯。灯光洒下来,他就在那片温暖的光影里。
她还戴着孝,长长的发束着,鬓角别一朵白花。穿一件半新旧的倭缎旗袍,上面罩鹅黄的毛衣。伶仃立在门前,虽然过去了三年,脸上仍旧留有当初怯怯的神情。
他合上报纸站起来,“饿了么?今天才到,晚饭就在家里用。等歇了一夜,明日我看看能不能抽出时间来,再领你外头逛逛去。”
她嗯了声,迟疑的问,“姐姐呢?”
吴恪眼里闪过一丝鄙薄,“大约到百乐门跳舞去了吧!别管她,咱们两个吃饭。”
餐厅里也是标准上流社会的作派,鎏金蜡烛台、银红撒花餐垫。只是餐桌那样长,足够八个人进餐,还可以很宽绰。
吴恪替她搬了椅子,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同裳有点心不在焉。父亲新丧,同泽还有心情跳舞……她也瞧见了,她一进门就迫不及待摘了白花。原本她以为是忌讳戴孝进门,怕不吉利。可是现在看来,似乎不是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