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怔了一怔,才反应出展昭是绕着弯儿让他莫管他人瓦上霜。

于是公孙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一定是吵架了!一定!

————————————————————

晚间,包拯、公孙策与展昭三人在书房议事,公孙策表示诸事完备,只等在宫中起未央幻境。

包拯看向展昭:“那楚服的藏身之处,已经找到了?”

展昭点头:“姚美人寝殿不远处,有一口废弃的水井,属下亲眼见到那妖人隐入井中。”

公孙策适时添了一句:“包大人,此事还需大人入宫面圣,明日晚间,屏退姚美人寝殿左近居住之人,亦不能让洒扫的宫人靠近。”

包拯浓眉紧皱,顿了顿才道:“端木姑娘有没有说,要怎么样收伏楚服?”

“袖箭之上附着符水金屑,取丹炉炼金之力,届时袖箭入体,火烧楚服。”展昭顿了顿,又想起一节,“端木说,楚服被火烧之时,会分体成万千着火的蛊虫,蛊虫四下逃窜,可能导致走水,要宫中备下救火的水囊麻搭,先应对着。”

“那姚美人的案子……”

“楚服为妖,此趟收伏凶险异常,只能趁其失神片刻予以袭杀,怕是无法问案,不过……”

“不过什么?”包拯和公孙策听出展昭语音有异,齐齐看向他。

“不过据属下推测,姚美人被杀,很可能是因为她撞破了楚服和侍女的奸*情,看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所以才被……灭口……”

“楚服和侍女的奸*情?”公孙策眼睛瞪的溜圆——拜托,展昭和端木翠回来之后,可从来未曾向他提及此节,“这楚服,不是女的么?”

展昭咳嗽。

公孙先生一来急着解惑,二来不喜欢半途而废,三来的确没想清楚其中蹊跷,自然而然表现出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这楚服不是女的么?”

这次咳嗽的是包大人和展昭两个人。

于是公孙策明白了。

他也咳嗽了几声,三人对视一番,各自偏过头去,俱是心照不宣。

————————————————————

第二日午后,端木翠到开封府来与公孙策一行汇合,衣坊的的伙计将昨日连夜赶制的汉式中贵人的衣裳送过来,也就是说,公孙策责任重大,要扮演传旨赐死楚服的宦官。

先前公孙策对这一安排甚为抗拒,极力推荐皇上身边的陈公公出演,端木翠看穿他心思,鼻子里哼一声:“东汉以前的中贵人,并不都是阉人,也不用陈公公出面。再说了,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万一陈公公临场怯阵,岂不是坏了大事?”

公孙策觉得端木翠这是在变相夸他临危不惧,可担大事,心里头一舒坦,也就没有异议了。

端木翠先看了看那身衣裳,也没提出什么修改意见,忽的大声对公孙策道:“先生,你让展昭给我两根袖箭。”

公孙策奇怪地抬头看了看丈余外的展昭,正想说他不就在这么你不会自己向他要?展昭自觉主动的过来了,也不多话,便将两根袖箭搁到桌上。

端木翠拿了袖箭,自去隔壁引金屑符水,公孙策打量了展昭一回,压低声音道:“跟端木姑娘,又怎么了?”

“没什么。”展昭语焉不详。

“会没什么?”公孙策不信,换了我我也不信。

只是展昭不开口,他也没辙,只好絮絮叨叨:“你也不是不知道她脾气大些,多说几句软话不就好了?”

展昭苦笑:“先生是不知道……这要怎么说软话……”

公孙策心中咯噔一声:看起来,不像是展昭的错啊……

横竖还有时间,好人做到底,索性去了隔壁房间,端木翠正将两根袖箭浸入金屑符水之中,公孙策待她收拾停当才发问:“跟展护卫,可是又闹别扭了?”

端木翠面上一红,揪着袖箭的箭羽不说话,末了小声道:“没。”

这明显是在歧视自己对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嘛,公孙策不乐意了:“既然没有,怎么一天两天的都不说话?”

端木翠咬嘴唇:“先生别管了。”

说得公孙策顿生多事之感,末了一甩袖子,爱咋咋滴,还真就不管了。

————————————————————

入宫时已是深夜,离着姚美人寝殿还很远,便见到有禁卫军把守,见是展昭等人过来,旋即放行。

公孙策心中感喟:果然是清场了。

想了想低声问端木翠:“楚服会不会临时有事出去了,不在那口井里?”

端木翠摇头:“两次见她,都是在姚美人寝殿,她害我时也未亲自出面,而是假手莲喜,我猜,她的活动区域很小。”

又行了一段,眼见已近姚美人寝殿,三人停下脚步,公孙策将中贵人的衣裳穿好,又将黄帛圣旨取出,低声道:“万一这楚服打开圣旨看怎么办?这圣旨可是空的。”

端木翠亦低声回道:“先生依我说的去做便好,只要楚服有片刻失神,事情就算是成了。”

说话间,她展开随身带着的帛画,帛画还只线稿,只有大致的亭台殿阁,端木翠口唇翕动,默念了几句法咒,那帛画自行舒开,飘飘展展摊于半空。

端木翠以手触画,静静阖上双目,极力回忆先前在一尺碧潭中看过的汉宫场景,口中呢喃有声:“这里是角亭……这里是曲台、猗兰,这里是碧潭……嶙峋石……”

随着她语声轻缈,偌大帛画之上,渐渐如水墨图般蕴开了浅淡层次,远景近景……

末了她一声低叱:“借我高天白日,气象万千,于目下宋土,生汉宫未央。”

语毕,手臂一扬,那帛画浑似毫无重量,飘飘洒洒,雾气样于夜空之中弥散开来,不多时,天光渐渐泛起,刺得几人睁不开眼镜。

待得平定,俨然午时光景,亭台楼阁,巍峨起扬,和风送暖,鸟语花香,公孙策几乎怔住,他看向远处融在淡淡天幕之上的飞檐楼角,难道这里,便是史载“依托龙首山地势,居于长安城之上,周围二十八里”的汉宫未央?

端木翠低声道:“先生,传旨。”

说着小心转至廊柱之侧,与此同时,展昭迅速掩身嶙峋石之后。

公孙策定了定神,蓦地右手举起,高托圣旨,厉声喝道:“楚服何在?”

一阵风吹来,拂过枝上叶片。沙沙作响。

公孙策又喝一声:“楚服何在!”

话音刚落,就听砰的一声,前方丈余处的草地上,腾起大团黑雾,土块纷飞处,现出一个老妇人的形状来。

那老妇人从头到脚罩一袭黑袍子,面上皱纹层叠,身周黑雾涌动不休,抬眼看看周遭,又看看公孙策,眸中显出极其困惑的神色来。

公孙策强自镇定,跨前一步,厉声道:“女子楚服坐为皇后咒诅,大逆无道,着速死,蛊杀之!”

楚服死死盯住公孙策手中的黄帛圣旨,身子不易察觉的颤栗了一下。

公孙策没有漏过这一细微变化:“楚服,还不接旨?”

楚服愣了一下,竟不自觉的双手平托,颤抖着接过圣旨。

公孙策退后一步,目不转睛地看住楚服,心中却不禁焦灼:端木姑娘怎么还未叫破楚服的罩门?

这一头,廊柱之后的端木翠,心中也是急的不行,楚服身上的妖气虽然退却许多,但仍起伏不定,根本无法看破她的罩门所在。

果然单凭这未央幻境,不足以使楚服深信自己身处真正的未央,她心中,怕是还有许多的怀疑。

端木翠心一横:顾不得那许多了!

她伸手便将外罩的衫子扯下,内里竟穿了一袭火红裙袍,再伸手拔下头上钗钿,如墨长发瞬间泻下,将她半边脸尽数遮住。

公孙策正紧张地盯住楚服,眼角余光忽的瞥到廊柱后冲出的端木翠,实在搞不清她为什么改袍易装,一时竟呆住了。

就听端木翠惨呼一声:“楚服杀不得!”

她一语呼出,忽的脚下一绊,重重摔倒在地。

楚服浑身一颤,猛地转过头来,颤声道:“皇后!”

公孙策心中一震,忽然觉得,楚服这一声,个中对陈皇后所流露出的关切呵护之意,倒的确不似作伪。

与此同时,伏在地上的端木翠猛地仰起头来,双目之中透出极其凌厉之色来,厉声喝道:“展昭,后颈,风池!”

两枚袖箭破空有声,一前一后,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破入楚服风池穴。

楚服惨呼一声,周身黑气登时大作,周遭似是地动山摇,飞沙走石之下,风力奇劲,三人俱被刮的睁不开眼睛。

再下一刻,幻境散去,仍是身处静夜的宋宫,面前的楚服哀号不止,身上烈焰直腾夜空,忽的长嘶一声,化作数万蛊虫四下游走,如山石崩塌而下。

端木翠还伏在地上未及起身,带焰的蛊虫已然行到近前,她吓得尖叫一声,未及反应过来,已被人拉腰带起,就听展昭急促道:“走!”

端木翠借力站起,急道:“还有先生。”

语毕发足便奔,奔了数丈,忍不住回头看,见到展昭架住公孙策,一路疾奔而来,不觉心下稍定,又奔出十余丈,外头的禁卫军见到火起,早已带了先前备下的水囊麻搭,一路冲将过来。

三人与禁卫军兵卫交互而过,心下渐渐平静下来。

回头看时,姚美人寝殿附近一派呼喝搅扰,端的混乱不堪。

公孙策忽然想起什么:“端木姑娘,倘若灭了火,岂不是……救了蛊虫?”

端木翠摇头:“蛊虫身上的火是下了符咒的,蛊虫烧尽火才会灭。我先前让人备下水囊麻搭,只是怕这火引着了外物罢了。”

公孙策哦了一声,放下心来。

只展昭听出她声音闷闷,似是不乐,寻了个不备处低声问道:“怎么了?”

端木翠抬起头来,看了展昭许久,才低声道:“虽说楚服害人,理当有此下场,但是……”

她叹了一声,喃喃自语:“但是我最后诓她之时,抬头见到她的脸,她的面上尽是焦灼之色……她对陈阿娇的关切,倒是出自真心,我却利用这一点计杀她,想起来,总觉得……”

她也说不清到底是为什么,末了低下头去,只觉心头空空荡荡,似是做了什么错事一般。

展昭轻叹一声,他自追随包大人以来,亲历过许多案子,其中不乏利用案犯之人的真情挚意诱人入彀之事,个中滋味五味杂陈,端木翠此时的心情,感同身受,自知此刻言语无力,当下默不作声,只是伸出手去,与她交握。

就在这时,公孙策忽然咦了一声,望向宫城的另一头,眼睛越瞪越大。

“展护卫……”公孙策愕然,“那……那边,怎么也起火了?”

【完】

第143章 【青花记事】-一

那头的火,起的快,灭的也快,展昭几人赶到时,现场已是一片水意淋漓,太监宫人们拎着水囊三三两两而下,一队禁卫军护着此处,神色甚是紧张。

起火的是旁侧的偏殿,但是看到隔壁挨着的位置,展昭心中一沉,薄唇不觉紧抿。

端木翠扯扯展昭的衣袖:“展昭,这是哪?”

“御书房。”

非请不得擅入,展昭想要前往查看也是不能,只得向外围的禁军询问:“火起时,圣上在何处?”

得知圣上宿在张贵妃寝宫,展昭略舒一口气,端木翠四下走了一回,向展昭摇摇头,示意并无异样。

一时打探不出什么,三人也就先行回开封府,刚回至府中,尚未及梳洗,宫中的信使飞马来传。

“着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展昭入宫觐见。”

————————————————————

此行并未能见到皇上,皇上身边的红人陈公公站在御书房前的阶上等他。

对,没错,就是那位口口声声“大宋气度”的陈公公。(若无印象,可往第二季恶疾章觅其芳踪)

见到展昭,陈公公叹口气,示意展昭跟进来。

迈步进了御书房,陈公公掌了盏灯,往侧面的照壁上一映:“展护卫,你看看吧。”

于是展昭看到了几行狗刨一样的墨字,这几行字连起来,该是一首诗吧。

宫里起了一把火,

放火是我就是我,

如果要问我是谁,

陷空岛上来找我。

于是自然而然的,展昭想起多年前在类似的地方,看到的另一首诗。

我今特来借三宝,

暂且携回陷空岛,

展昭若到卢家庄,

管叫御猫跑不了。

只是……那已经是很早之前了吧……

而且白玉堂的诗才,没进步也就算了,怎么还滑坡的这么厉害?

展昭只能判定一件事情,若真有人窜到皇城来放火,那么这个人一定不是白玉堂;若这个人留书的目的是为了陷害白玉堂,那这个人的大脑结构,实在是有点……呃……

可是官家不这么想。

不管是不是白玉堂,先找来再说。

所以,宣展昭觐见,目的是:让他去陷空岛“请”回白玉堂。

走出宫门的时候,展昭有片刻的恍惚,脑海里忽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那以后,很多修史的写史的论史的,提笔之际,总要文绉绉来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这句话首出于谁?对了,就是滥觞于展昭。

————————————————————

回到开封府时,天光已然微亮,四下看不见端木翠,问了才知她已回去了。

公孙策撑不到他回来,也先去会了周公,包大人早朝未归,展昭吩咐灶房的下人烧了锅水,挪了浴桶进来,舒舒服服泡了个澡,卸去一身疲惫。

浴毕起身,换了一身干净的里衣蓝衫,整个人都清爽了许多,半湿的发结起,搭在肩上的几缕很快便浸湿了衣裳。

展昭却不以为意,连巨阙都没带,便信步出门,去到临街的茶铺吃早点。

茶铺的老板李老实殷勤地迎展昭入座,不待展昭开口,便将热腾腾的豆浆和细豆沙馅的包子端上来,还附赠了一小碟切的细细的咸菜梗儿。

展昭深深吸了一口气,素日沉稳的面上竟露出孩子似的满足来,擎起筷子拈起一根咸菜梗儿送到口中慢慢嚼着,明明只是普通的咸菜,旁人看来,倒似是品尝山珍海味一般。

铺子外头慢慢热闹起来,辄辄的行车声,叫卖声,呼喝声,此起彼伏,展昭手中筷箸略停,静静听外间人事种种。

“老板,来一大碗粥,两笼肉包子!”

这声音响的突然,与此同时,是重物闷闷搁在桌上的声音,展昭眼角余光瞥到一个五大三粗的背影,忽的就想起一个人来,脱口道:“徐三哥?”

来人一愣,赶紧转过身来,刚一照面,那人乐了:“展猫……呃,展护卫?”

果然是陷空岛的第三鼠,穿山鼠徐庆。

算起来,也有好一阵子没同徐庆会面了,可巧这处撞见,徐庆忙把包袱挪过来同展昭一桌,那一大碗粥和两笼肉包子,也得以和展昭的早饭同桌。

“三哥怎么会到开封来?”展昭斟酌着开口。

“嗨,还不是为了大哥在开封的绸缎庄生意,说是又到了查账的时候,他自己走不脱,让我来看看,展护卫,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徐庆大老粗一个,看到账本就怵头。好在五弟也在左近,算算日子,明日也快到了,届时都扔给他,我是不管的。”

“白兄也在左近?”展昭心中咯噔一声。

“前些日子在洛阳,也不知忙些什么,知道我来开封,他说也要过来。”

说到陷空岛五鼠,数白玉堂的性子最是跳脱,天南地北的晃荡,每年和哥哥们会面的日子,怕是一个巴掌也数的清,得知徐庆要来开封,自个又离得近,自然赶来一晤。

这就更加佐证了自己的推测,在皇城放火留书的,绝对不是白玉堂。

那又是谁呢?展昭头疼。

俗话说,几家欢喜几家愁,展昭固然是有点头疼,但皇城的某一处,确切来讲,是皇城御膳房某个废弃的碗柜,正洋溢着欢腾的气氛。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

只见一个豁了口的青花瓷碗,正得意洋洋地倚着碗柜的破壁坐着,左右各蹲了一个身量小些的砂碗,正卖力地帮这个青花瓷碗敲打着细伶伶的小腿。

“老大,你辛苦了!”

“辛苦了老大!”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古往今来,也就老大敢在皇宫里放火了!”

“我们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老大这么杰出的碗物!”

“不愧是跟着神仙混过的!”

……

小青花,对,你没看错,这个乐得东倒西歪的豁了口的青花瓷碗,正是那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最佳男配,小青花!

小青花乐得合不拢嘴,假惺惺地装谦虚:“哪里哪里,过奖,过奖!”

这两个小砂碗,一个出生于太祖年间,一个出生于太宗年间,都是有点岁数有点江湖阅历的碗了,也阖该它们走运,制作它们的黏土怕是被哪个神仙踩过,相当的具有灵性,于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突然之间醍醐灌顶,从两眼一抹黑的蒙昧状态,过度到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原始感知。

那时它们还不能动,它们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被淘汰到这个御膳房后院的破败碗柜中了,漫长而寂寞的时光很难打发,两碗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为了称呼上的方便,还根据自己的出生时期给自己起了名字,出生太祖年间的叫大胤,出生太宗年间的叫小义,也算是纪念一下大宋开国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给自己的名字增加点文化内涵。

再然后的某一天,小青花出现了!

小青花那时经历了艰苦的长途跋涉,寻觅白玉堂依然无果,但是在寻觅的道路上,它听到了一个关于盗三宝的故事。

于是它灵机一动:与其大海捞针一样去寻找,为什么不巧施一计,引君入彀?所谓山不能向你走,就引你来朝山上爬。

于是,它来到了皇城,那时它还没想好计策,急需一个藏身之所,在这种情况下,它邂逅了御膳房后院的这个破败碗柜,还有碗柜里的这两个具有灵性的小砂碗,大胤和小义。

很自然的,它以过来碗的姿态,指点大胤和小义完成了由不能动转向能动的升级。

大胤和小义对小青花崇拜的一塌糊涂,加上小青花的传奇经历,追随上仙力克猫妖什么的,更是把两碗震慑住了,它们死心塌地追随小青花,自愿供其驱使,还成立了以小青花为领导核心的帮派,简称青帮。

这一天是小青花的大计得以实施的日子,看着皇城火起,它心中简直比灌了蜜还甜,美中不足的是有一点点的遗憾:皇城的那一头,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起火了,多少有点抢了它的风头。

一阵风吹过,松动的窗棂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折腾了半宿,小青花也有点累了,很有派头地挥手示意大胤和小义可以休息了。

当然,它自己没有休息。

它出神地看着窗棂的缝隙,从那望出去,可以看到半天上渐渐泛出鱼肚白的晨曦。

这么一闹,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位白恩公,应该会在开封出现吧?如果白恩公被抓起来了,它就再去皇城放一把火,再留一首诗,诗中示意皇上抓错了人,那么,白恩公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了。

到那时,它要正式的拜会白恩公,表达自己愿意追随恩公的心意!

小青花暗暗握了握拳。

————————————————————

展昭宛转地向徐庆转达了自己有急事要见白玉堂的意思。

“我就住绸缎庄里,五弟来了之后应该也住那,我让他找你去。”徐庆呵呵笑的憨厚,“不过,就算我不说,他也会去找你的。”

这倒也是,白玉堂但凡到了开封,都会拉他喝酒打架,好像……都已经成了习惯了。

算算时辰,包大人也该回府了,这件事还得向大人报备一下,展昭向徐庆抱拳作别,方转身走了几步,徐庆在后头喊他:“哎,展猫……护卫,你知道绸缎庄在哪吧,就在这里一路朝西,城郊那……”

展昭应了一声,忽的想起,卢岛主在开封置办下的绸缎庄,距离端木翠住的地方,并不远。

————————————————————

徐庆候着展昭走远,呼啦啦解决了面前的包子米粥,结了帐拎了包袱便走,他的包袱奇重——可不重么,自己的拿手家伙,两把开山大铜锤,可都裹在里头呢。

他方才还指点过展昭去绸缎庄的路,自己走时,居然就走迷糊了,在曲里拐弯的小巷口茫然四顾:到底该怎么走来着?上次明明来过,好像是该从一棵大槐树那拐过去……

正犹豫着,前面有个穿灰白色卦衫的妇人挎着篮子过来了,年纪约莫四十上下,头发绾的齐齐整整,她抬头看了徐庆一眼,见这人五大三粗,身形壮实的很,像极了说书人口中打家劫舍的匪类,心里头便有些发怯,往边上避了避,挨着墙根儿走。

“哎,婶子,跟你打听个道。”徐庆大大咧咧的,上前就挡住那妇人的去路。

这妇人不是旁人,正是展昭请来照顾端木翠的刘婶。

要说这刘婶吧,一辈子安分守己,活动区域从未出过开封,典型的本分胆小妇人家,偶尔听说点匪盗之事,都能心惊肉跳上好几天,徐庆这样的,她看着便怵头,不自觉地拿他往坏人身上套,如今见他伸手拦路,心里头更慌了,压根就没听清徐庆跟她说了什么。

“这光天白日的,你想干……什……什么……”

徐庆一听就知道刘婶误会了,老实说遇到这种情况还真不是破题儿第一遭,谁让老娘把自己生的这幅钟馗模样,对敌之时那么一声喝,的确是挺威风的,但是闲常时候,总会时不时吓哭两娃娃……

“嗐,婶子,你多想了!”徐庆跺脚,扯了扯肩上的包袱带儿,也阖该他不走运,这么一扯,往常系的挺紧的包袱角儿居然就松了,那些日常的换洗衣物掉了一地也就算了,关键是,两柄大铜锤,咣当两声落地,把铺着的青石板都砸豁了角。

这下刘婶真怕了,惊叫一声就往后躲。

这也不能怪刘婶见识少,这样的情形,搁在现代,可能跟身上扛两把AK47的效果差不多,安分守已过日子的小老百姓,见到这样的凶器,可不吓的一哆嗦?

徐庆赶紧俯身去捡,趁着这当儿,刘婶挎篮子飞跑,跟受惊的兔子似的。

徐庆心里怪过意不去的,包袱皮儿裹着衣裳往腋下一夹,一手一柄脑瓜子大的铜锤,向着刘婶跑走的方向直跺脚:“嗐,婶子,这算什么事?”

吱呀一声门扇响,端木翠开门出来了。

刚打开门便和惊魂未定的刘婶撞了个满怀,刘婶气喘吁吁,一只手指着外头,哆哆嗦嗦。

端木翠好奇地探出脑袋去看。

吓,那么个铁塔似的人,一手一柄铜锤,是要开山是怎的?

第144章 【青花记事】-二

端木翠袖子一撸,满心准备跟徐庆过上两招。

不过片刻之后,她就改变了主意。

眼前这人,长的是凶了点,但看那尴尬的眼神、欲辩白无从下口的表情,更关键的是,手舞那么两把威风凛凛的开山大锤,见到她过来时,竟慌里慌张局促地退了好几步。

端木翠停下脚步,看看徐庆,又回头看看刘婶。

刘婶只探出一个脑袋,很是紧张地看向这边。

八成是误会了,端木翠噗的笑出声来。

事情的末了,徐庆被请进端木翠的院子里,喝了一大碗茶。

刘婶也知道是误会了,怪臊的慌,一叠声地抱怨说书先生害人。

徐庆憨憨坐在花坛沿上,咕噜噜将碗茶饮了个底朝天,拿袖子抹了抹嘴,又挠挠脑袋:“姑娘,你这花坛,怎么草都不长一根?”

端木翠抿嘴一乐。

徐庆脸一红,讷讷地也不知要找什么话说,忽然想起正事,向刘婶打听绸缎庄的所在,刘婶恍然:“那庄子,原来是你家的啊?”

“也不是我家的……”徐庆嘴笨,嘟囔了许久刘婶也没搞清楚他跟他口中的卢方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好在,刘婶也压根不关心。

问清了绸缎庄的所在,好像也不好在这叨扰了,徐庆把包袱褡裢一挂,往外走了两步又回头:“那……姑娘,我走了啊。”

走就走呗,谁还留你不成,端木翠扑哧一笑:还真没见过这么逗的人。

徐庆让她笑得紧张到不行,三步并作两步跨出门去,逃荒一般。

走了一段,他偷偷回头看,大门已经从里头关上了,院墙上挤挤地挨着一丛淡紫色的花,花瓣间泛着白,雅致的很。

这姑娘……

徐庆挠挠脑袋:还真好看。

————————————————————

第二天,徐庆老早就起身,绸缎庄里上至掌柜下到伙计,见到他无不恭恭敬敬,尊一声:三老爷。

三老爷什么三老爷,徐庆皱眉,准是大哥搞出来的,江湖人,什么老爷不老爷的。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伸长脖子往架子上堆的高高的布匹上瞅,红的绿的白的蓝的,绸的缎的丝的麻的,压花的织锦的提暗纹的,看的他眼都花了。

“三老爷这是要……挑布?”掌柜的迎送八方,瞅人眉高眼低便能将人的心思猜个八九分,对着憨厚老实的徐庆,更是一猜一个准。

“嗯……”一下子被人猜了个正中,徐庆有点不好意思。

“这样的布……”掌柜的目光在徐庆瞅的最多的那一爿处逡巡了一回,“可都是姑娘家用的……”

徐庆腾的就闹了个大红脸。

“嗯,姑娘家……姑娘家……远房的妹子……”

掌柜的登时就心里透亮了。

这三老爷,慢说也三十好几的人了,生的五大三粗,为人透着几分子莽,但人是好人,只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家,记得前年五鼠一同过来时,大老爷卢方还瞅个空子跟他吩咐要帮三爷留点心,看看有没有什么中意的姑娘家,他一直惦记着这事,奈何这三爷也是个一年到头不常见到的,这事也就一直拖到现在了。

难不成,莽夫也开窍了?

掌柜的心里头窃喜,绸缎庄的几位东家都是待下人宽和的,他也乐得他们顺风顺水玉成好事,当下殷勤到不行,踩高架子将镇店的几款都拿下来了。

“三爷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

刘婶一开门,便看到了徐庆,还有他抱着的两匹绸子,绸子是淡绿色的,笼了一层纱样,一看就是上好的货色。

“婶子……”徐庆讷讷的,“也没啥,就是谢谢昨儿姑娘招待喝茶……”

刘婶是过来人,看看布,再看看徐庆,又看看布,得,全明白了。

明白之余,还勾起了她的些许回忆。

想当初,她们家那死老头子,也是第一天打了个照面,第二天就扛了半袋玉米棒子来,往门口一搁,冲着她傻呵呵地笑。

半个月之后,媒人就上门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待得刘婶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徐庆已经在门口站了老半天了,心慌慌的,捧着布匹的手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徐爷……”刘婶为难,“姑娘还没起,这东西,我不好收……”

“不妨事,先收下,”徐庆出汗了,“也不值什么钱,就是谢谢姑娘昨儿请喝茶……”

那么大块头一人,居然也紧张到说不下去了,忽然就把布匹往刘婶怀里一塞,逃也似的去了。

“哎,徐爷……”刘婶急的直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