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出了元宵,今年正是文德二十五年。

阿菀怅然,文德二十五年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年,京中的那些人又会如何。去年康平长公主和孟沣送孟妡回阳城后,待了些日子,便回京了,如今大家都是书信往来,能聊的体已话实在不多,也不知道现在京中局势如何,那些人又如何了。

不过转眼看到围着她儿子转、一副心满意足的父母,阿菀又庆幸公主娘和驸马爹跑过来了,至少放在眼前看着也安心一些。

过了元宵,阿菀生的小包子终于有了小名儿了,是罗晔取的,名叫长极。

长,久远也。

极,栋也。

《说文解字》中两字都有其寓意,有长寿稳固之意。罗晔取这二字,为的是保孩子长命百岁,健健康康成长。

阿菀听了十分欢喜,怎么样都比“讨债的”好一千万倍,也不会让人觉得好笑。倒是卫烜听了不以为意,私底下仍是嘀咕着是“讨债的”,让阿菀每每听了就想要瞪他,他自己反而不痛不痒,坚持着儿子就是个讨债的。

小长极被康仪长公主照顾得极为精心,阿菀每天都要抱几下,看他一天翻一个样地成长,心里也软乎乎的,有时候忍不住亲几下,亲得他嘟起嘴巴吐泡泡抗议为止。

一月下旬,是赵将军的女儿满月的日子,虽然天气冷,阿菀依然让人备了礼物套车亲自走一趟。

见到阿菀过来,赵将军府里的人极为热情,将她引去了赵夫人那儿。

此时朱夫人、钱夫人等明水城的几位官夫人都在,见到她时纷纷起身行礼。

阿菀坐到丫鬟搬来的椅子上,先看了赵将军的女儿,也是小小的一团,肤色还是婴幼儿特有的红嫩,头上的胎毛有些发黄稀疏,不像她家小长极般乌黑油亮,看着就讨喜。这大抵是作母亲的心情,两相对比,怎么着都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可爱。

看完了孩子,阿菀嘴上称赞着,将给孩子备的长命金锁等东西都送上来,那金锁份量十足,一看就是纯金的成色,另配有各种璎珞项圈,还有一些给小姑娘的玩意儿,虽然数量不多,却无一不是精品。

“世子妃太客气了,她小人家的,哪里能受得住这般福气?”赵夫人嘴上客气着,但看向奶娘抱着的女儿,却是慈眉善目。

阿菀抿嘴一笑,“有什么受不受得住的,不过是些身外之物罢了。”说着,又仔细看赵夫人的脸色,顿时心里有些悲愤。

看看,同样是生孩子的,人家生完孩子后珠圆玉润,肤色红润光滑,连点色斑都没有,和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者这便是生男丑母,生女美母吧。

大抵是被赵夫人刺激到了,阿菀回去后,便开始计划着保养及减肥事宜,要减掉肚子上的游泳圈。虽然那位世子爷已经蛇精病到眼睛被糊住了,看不出她的丑,可是她仍是觉得自己很丑,也担心会影响夫妻感情。

前世就听人说,男人都是视觉性的感观动物,妻子貌美如花自然乐意,纵使妻子是为他们生孩子使得身材走形,心里也不是没有其他想法的。特别是女人当了母亲,操持家事容易显老,比不得做未出嫁之前的美丽自然,多少男人成功名就后,皆是抛弃了家中的黄脸婆另娶年轻貌美的女人也是这原因。

阿菀又和柳绡开始打拳了。

说到柳绡,阿菀心里也有些想法,心知自己留着柳绡够久了,是得寻个时间让她同她师兄完婚了。

柳绡和她的师兄柳纲是孤儿,被义拳庄的庄主收养,冠了师父的名字。柳纲以前一直在东宫传授太子习拳煅练身子,后来北方战事起后,便被太子派到了边境来挣军功。柳纲是个有本事的,加上太子在私底下操作,下面的人也给几分面子,很快便在庆和城军中成了一个小小的校尉。

庆和城距离明水城有六七天的路程,若是让柳绡从明水城发嫁到庆和城,也是使得的。

阿菀将这事情琢磨了一遍,便和母亲说了。

康仪长公主听后,极是赞同,说道:“这些年若非他们师兄妹俩,你和太子的身子也不会恢复得这般快,可要好生感谢人家。”然后便对余嬷嬷道:“届时咱们也给她添妆,让她风风光光地出嫁。”

余嬷嬷凑趣着笑道:“自该是如此,若是公主放心,柳绡姑娘的婚事便交给老奴来办。”

阿菀听了十分高兴,余嬷嬷是母亲身边的得力人,做事妥帖,又极有脸面,若是能由她出面操持柳绡的婚事,旁人定然不敢小瞧柳绡,等柳绡去了庆和城,那些官夫人自然也得给柳绡几分面子,让她不至于因为身世原因处处被排挤。

和公主娘商议好后,阿菀便叫来柳绡,和她说了这事情。

柳绡心里极是高兴,面上透着些许羞涩,直接跪下来给阿菀磕头,认真地道:“若非太子殿下、世子和世子妃、公主抬举,我们师兄妹如何有今日?他日只要世子妃有吩咐,柳绡莫敢不从。”

听到这充满了江湖义气的话,阿菀忍不住抿嘴一笑,让青雅将她扶了起来,笑道:“这是你应得的,届时我也给你添妆,要让你风风光光地嫁去庆和城,也全了这些年来的情谊。”

柳绡羞得掩面走了。

等柳绡走后,阿菀端着茶盏,目光又移到了身边的几个丫鬟身上,心里叹了口气,突然有些不舍。除了青萍,青雅、青环、青霜也到了年龄了,不管是放出去,还是配人,都得有个章程了。

一下子身边要走了这么多人,阿菀心里极为不舍,不由有些闷闷不乐,只是再不舍,仍是得将谢嬷嬷叫过来,和她商议几个青的事情。谢嬷嬷和四个青感情亲厚,这种事情交给谢嬷嬷去问最是合适不过了。

等谢嬷嬷领了命下去,阿菀继续续闷闷地窝着。

卫烜从军营回来,见她精神不好,不由问道:“怎么了?”

阿菀便将柳绡的亲事及四个青的事情同他说了,卫烜顿了下,然后没什么表示,不管是柳绡还是青雅几人,在他眼里都只是个名字代表,长什么模样、什么性情之类的他是一概不知道的,也没放在心上。只是若让阿菀心情不好,他又有些关注了。

卫烜脱下身上被春雨弄湿的外袍,换上一件茧绸袍子,坐到她身边,习惯将地将她抱到怀里摸了摸她的手,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来,说道:“小皇叔来信了。”

“荣王?”阿菀一愣,这位胖子不是已经神隐很久了么?她都快要忘记荣王以前的活跃了,自那年他离京后,据说到处游山玩水,做足了一个逍遥王爷的事情,让她羡慕得紧。

只是,算着年龄,荣王如今已经二十好几了,还没有王妃呢。

“对,小皇孙说他找到他的天仙美人了,要迎她为妃。”卫烜脸上浮现些许笑意,“等小皇叔成亲后,皇上便让他接管内务府。”

消息有些多,让阿菀一时间惊住了。

第201章

荣王比卫烜年长六岁,正是先帝驾崩之前先帝后宫中的一位嫔妃怀上的,到文德元年出生,被文德帝当成儿子般教养长大,在世人眼里是个不着调的王爷。

如今,这个不着调的荣胖子终于要成亲了,真是可喜可贺,皇上再也不用担心他打光棍到老了。

“真的是天仙美人儿?那姑娘是什么身份的?”阿菀好奇地问道,她也记得卫烜曾和她说过荣王的择妻标准,当时还以为荣王是以此为推托,不想成亲呢。

“信上没说。”卫烜耸耸肩膀,“小皇叔只让人送信给我,说是找到他心目中的天仙美人儿了,不日将会回京成亲。听闻当年小皇叔离京时,就和皇上说定了,只要对方家世清白、祖上三代没犯事,便允他迎娶为妃。前阵子,皇上便曾有言,待他成亲后,便将内务府交给他管。”

阿菀不禁诧异道:“皇上是什么意思?内务府素来是信任的宗室掌管,皇上这是要启用荣王?”

卫烜淡淡一哂,模菱两可地道:“许是如此罢。”

京城的局势已经显现出乱象,诸皇子明争暗斗,太子韬光养晦,不愿意当那出头的鸟。文德帝也老了,精神比不得年轻时,心性更为冷酷,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难琢磨得透那位帝王的心思。

不,还有一个人能琢磨得透。

阿菀狐疑地看着他,感觉里面有她不知道的内情,见他不说,阿菀也不纠结,遂笑道:“我还记得荣王当年的誓言,也不知道未来的小舅娘会是何等天仙法。”

“再过阵子就知道了。”卫烜将信阖上。

说完了这事情,卫烜又同阿菀说起了今年春送去阿菀那几个庄子的退伍士兵之事,今年又有一批士兵将要送过去,卫烜有些担心庄子容纳不下。

阿菀听后想了想,说道:“你放心,谢管事递话过来了,庄子里每到收成时候都需要雇用请附近大量的民工过来帮忙,人手还是很缺,暂时能容得下。”然后又朝他笑道:“那些士兵虽然都是因伤退役,可是大多是有一把子力气,有些还是伺弄庄稼的好手,庄子里有了他们加入后,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了,谢管事都不用再天天到田里盯着。”

卫烜也笑了下,心里颇为满意,这辈子追随他的那些人,因伤退役后,都有一个好去处,至少饿不死。

不过他也明白,阿菀的这几个庄子现下看着虽好,可是位于北地,若是太平年代还好,只是现在战事不断,还有草原部落对大夏虎视耽耽,若是没有绝对的武力恐怕是保不住,只会让那些蛮夷糟蹋了。

他不知道百年之后这里会是如何,但是这是阿菀的东西,定不能教人糟蹋了。

“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听到阿菀的嘀咕声,卫烜回神,面上露出了些许淡笑,什么都没说,只是伸手揽紧了她的身子,仿佛是一种无言的安抚,或者又是什么保证,让阿菀一时间有些怔愣。

只是,这种复杂的情感,直到奶娘将孩子抱过来时,完全没了。

“长极今天如何了?”阿菀抱过儿子,先亲了下儿子嫩嫩的小脸,见他咧开嘴对自己笑,心头马上欢喜起来。

长极是个脾气极好的孩子,阿菀觉得一定是遗传到了自己的好性子,这样才好,若是像他爹,那就是个炮炭脾气,以后同样是个熊孩子,那才难管教。若是家里有两个性子暴躁又倔强的父子,阿菀都要担心家里时时要闹革命了。

所以,她很高兴长极的脾气像她,极少会有哭闹,最多只是饿了尿了时哼哼两声便罢了。

阿菀询问奶娘儿子今天的事情后,得知和平常差不多,便让奶娘到门口候着,将儿子放到炕上,伸手逗了下他,抬头对旁边冷着脸的男人道;“阿烜,你瞧长极多乖啊,这性子像我。”

卫烜勉强扯了下嘴唇,毫不客气地道:“一点也不像!我听姑母说了,你小时候比他乖多了,半夜醒来从来不哭闹,让他们极是省心。所以没必要一点事情也往你自己身上扯,不像就不像!”

阿菀汗了下,自己能和真正的婴儿比么?只是这位世子爷还真是固执。

“你再看看嘛,说不定会觉得像了。你瞧,长极的脸长开了不少,我觉得他的眼睛很像我。”阿菀不死心地道。

卫烜瞥了一眼过来,眯了眯眼睛,嫌弃地道:“那眯眯眼,哪里像了?”

阿菀勃然大怒,“我出生时也是这种眯眯眼,又怎么了?”

见她生气,卫烜原本还欲要说的,只得作罢,嘟嚷道:“没什么。”

两人正说着话,谢嬷嬷进来有事要请示阿菀,阿菀借口出去,也不叫奶娘进来,对卫烜道:“我先出去和谢嬷嬷商量事情,你看着儿子,别让他哭啊。”

卫烜看了她一眼,没有吱声。

阿菀仿佛没有看到谢嬷嬷担心的眼神,径自下炕趿了鞋,理了理衣襟便和谢嬷嬷出去了。

卫烜直勾勾地看着阿菀离开的背影,直到帘子垂下来,安静的室内只剩下了父子俩,一个坐着,一个被裹在襁褓里。

卫烜的背脊挺得直直的,目不斜视,根本不看旁边的小婴儿一眼,展开了荣王的信径自看了起来,直到哼哼唧唧的声音传来,他忍不住抬眼看去,便见旁边躺着的小婴儿正咂吧着小嘴,仿佛在要吃奶似的。

卫烜的脸有些黑,忍住了叫奶娘进来的冲动。

阿菀既然将这讨债的留下来,恐怕不会想让他叫奶娘进来,他忍了。

只是,小婴儿咂吧了好一会儿小嘴,又吐了几次泡泡,发现没有人理他时,终于忍不住又哼哼唧唧起来。哼唧了好一会儿,仍是没有人理后,终于忍不住哭了。

他哭得很小声,像小猫叫一样,卫烜忍不住看去,见他只是张着嘴巴干嚎眼睛里却没有眼泪,认定他只是在找存在感,并不予以理会,继续看自己的信,直到小猫似的哭声变成了震天响的大哭,让他身体倏地变得僵硬。

“果然是个讨债的…”

卫烜边嘀咕着边僵硬地将他抱了起来,发现炕上铺着的狐皮垫留了点点的水渍,再将那啼哭的小包子举高,也看到了襁褓上湿了一块。

卫烜的脸黑了,扬声叫奶娘进来给他换尿布。

奶娘一直在门口候着,就担心卫烜一个大男人不会照顾孩子,而世子妃走之前,还特地吩咐过,里面若是没有叫,便不能进去。

奶娘带着丫鬟进去,很利索地给尿湿了的小主子换了尿布,才用新的襁褓将他裹起来,再恭敬地将他放到了炕上,就放在卫烜的身边,然后又退了出去。

卫烜脸色越黑了,目光不善地看着换了干净的尿布后已经萌萌哒的小包子,小家伙才不知道他爹此时的黑脸,没有人逗都能朝他咧嘴露出无声无齿的笑容,自己笑得十分的欢快。

“不仅是个讨债的,还是个傻的,自个傻着乐。”卫烜嘀咕了一声,伸手戳了下他的脸,手中那种柔嫩之极的触感,让他又飞快地缩回了手。

等阿菀回来时,便见到这对父子俩一个靠着迎枕严肃地想事情,一个已经睡着了。

阿菀伸手在儿子胸口上轻轻地抚了下,坐到卫烜旁边,朝他笑道:“长极有没有哭闹?”

卫烜瞥了她一眼,“尿湿时哭过了,后来换了尿布就好了。”

“你换的尿布?”阿菀一脸期盼地问道。

“你觉得自己现在是在做梦么?”

“…”

阿菀再次被他气得想咬他,却没想到卫烜探手将她抱到怀里,将自己衣领扯开了一点,平静地道:“你咬吧。”

阿菀憋得不行,没好声气地道:“咬什么?有谁像你这样大方地叫人咬的?也不怕丢人。”

“给你咬,省得你憋着气在心里憋坏了。”他轻轻地抚着她的背说,声音很是温柔体贴,举止却十分的蛇精病,很是冲击人,“以后若是我惹你生气,你便咬我吧。”

“可是我不想咬你。”阿菀对他已经无力了,说道:“长极总归是咱们的孩子,你对他好些又如何?若是他长大后知晓你这般对他,不知道要多难过了。就像你,如果你父王当初也像你这样,你当年恐怕也很难过吧?”

卫烜不说话了。

阿菀觉得有戏,继续游说他。她才不会说那种儿子没有父亲疼爱她这作娘的加倍地疼回来之类的,她希望儿子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最后仍是游说未果,阿菀却不泄气,为了儿子,她怎么着都得解除了卫烜的心结,这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可以慢慢来。

这慢慢来的结果,便是有一回,阿菀故意支开了奶娘丫鬟自己带儿子,当时卫烜也在,小长极恰好又尿了,阿菀给他换尿布时有些手忙脚乱,弄得满头大汗的,嘴里叫着:“阿烜,你过来帮帮忙,他太小了,我不敢用力…”

小包子当时双腿蹬得欢,将身上裹着的布蹬来蹬去,一只小手捏成拳头放到脸旁,脸上的神情十分的天真无瑕,全然不知道自己下半身光溜溜的,正在遛着小虫子。

卫烜见她急得鼻尖的汗都出来了,一脸嫌弃地拿过了阿菀手里的尿布,十分利索地将小包子的双腿轻轻捏住往上一提,将尿布在他的小屁股下面垫好,然后又利索地将小包子裹好,将他塞回去给有些呆的阿菀。

“你怎么这么熟练?”阿菀惊异地说,若不是她从奶娘那儿问过,知道这位世子爷平时连抱都不抱儿子一下,还真会觉得这位世子爷像她驸马爹一样,学着当个奶爸了。

“看奶娘换的,看多了就会了。”卫烜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

阿菀的司马昭之心众人皆知,只要卫烜在家里,都会让奶娘将小长极抱过来放到跟前。康仪长公主大概也知道什么,所以很早便和奶娘吩咐过,只要是世子妃吩咐的,都听她的,久而久之,卫烜也知道了一些如何照顾小婴儿的事情,只是他没理会罢了。

阿菀听了忍不住想笑,抱着儿子蹭到他身边,将孩子递过去,软声道:“阿烜,你瞧,儿子其实也挺可爱的,是吧?”

阿菀这么说时,小家伙恰好将小拳头放在脸旁,朝他爹露出一个无齿的笑容,拿捏得刚刚好。

卫烜瞥了一眼,又移开了视线,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他还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但阿菀知他甚详,见他这副死样子便知他是嘴硬了,当下也不恼,只觉得自己的努力还是有进步的。

就在阿菀边调理身子边和父母一起照顾孩子时,到了二月底,他们收到了阳城来的信。

孟妡生了个男孩。

康仪长公主夫妻十分高兴,夫妻俩当即便商议着要送什么礼物过去,顺利打算着,等孟妡的孩子满月时,夫妻俩亲自去阳城一趟。

孟妡也是在康仪长公主夫妻跟前长大的,性子又讨喜,夫妻俩俨然当成了另一个女儿般。现在孟妡嫁到阳城,他们作为娘家人,怎么都得过去给她撑撑场子。

听了康仪长公主夫妻的决定,阿菀也颇为赞同,说道:“等孩子满月时正好是三月下旬了,天气也暖和了,很适合上路。”其实她也有点想去,但也知道卫烜定然是不允许的,上回赵夫人的女儿满月时,她能出门,也是卫烜将她裹得像颗粽子,并且马车车厢烘得暖暖的,将一切准备妥当才让她出门,出远门就甭想了。

“可惜你还在调养身子,长极也小,不能跟过去。”康仪长公主柔声说,“不用担心,日时还长,你们日后会有机会再见的。”

阿菀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等到三月下旬,阳光明媚的早晨,康仪长公主夫妻带着一车的礼物上路了,卫烜特地将自己的亲兵拨过去护送他们去阳城。

送走了父母,阿菀有些闷闷不乐。

而这时,谢嬷嬷终于将几个青的事情办妥了,挑了一个时间和阿菀细细地说道:“世子妃,青雅、青环都愿意留在府里,由您作主许配人,至于青霜…倒是管家和我递了话,说是世子身边的周侍卫寻他来当冰人,向您求个恩典,想要迎娶青霜那丫头。”

阿菀有些惊讶,“怎么回事?”

谢嬷嬷自是将其中的事情打探清楚了,当下抿嘴一笑,说道:“青霜这丫头嘴皮子伶俐,时常帮忙我们跑腿,和外院的管事、侍卫也说得上话,一来二去的,外院的人都认识她。外院有好几个管事想要为家中的侄子求娶她,都和我递过话,只是我打探过后觉得不妥,又问了青霜,便没有同您说什么,只道是你会给她们几个丫头作主。”

阿菀微笑着倾听,亲自给谢嬷嬷倒茶,让谢嬷嬷忙不迭地站起来谢恩,被阿菀制止了,“你是我的奶嬷嬷,我不过是给你倒杯茶,算不得什么。”

谢嬷嬷方才没那般诚惶诚恐,只是看向阿菀的目光十分的温和。

喝了口茶后,谢嬷嬷继续道,“这位周侍卫的能力不错,虽然比不得路管事,可是手头功夫也是过硬的。他有心想要迎娶青霜,便让管家来同我递话,我问过青霜了,她似乎也是知道周侍卫的,当时脸红得像虾子,一声不吭,想来也是看对眼了。”

阿菀听得忍不住想笑,若是如此,倒是省心了。她这辈子虽然作为权利阶级,可是心里仍是保留着前世的一些习惯理念,在道德的允许下,希望自己身边的丫鬟们都有个好归宿,若是她们自己亲自相中的人就更好了,她并不想做那种按照着心意随便将丫鬟许配给小厮管事的事情。若是他们自己看对眼了,求到面前,自然都是答应的,并会赐下一笔嫁妆。

当下,阿菀便叫了青霜过来,直接开门见山地道:“我将你许配给周侍卫可好?世子说了,他的亲卫虽然都是签了死契,但是若有一天,他们想要出人投地,世子也会将身契还给他们,纵使没了身契,依然可以在王府里当护院。”

青霜满脸通红,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在谢嬷嬷的催促中,半晌方小声地说:“全凭世子妃作主。”

阿菀和谢嬷嬷看她的样子,都忍不住乐了。

等将青霜打发下去后,两人又讨论青雅和青环的事情,划拉了府里的管事,虽然有了人选,但一时半会也定不下来,还得让谢嬷嬷继续去询问两个青才好。

正当阿菀忙碌着丫鬟们的终身大事时,谢管事从庄子里赶来了明水城。

当听说谢管事求见时,阿菀不禁有些惊讶,这时庄子里应该正忙着春耕之事,按理应该会很忙,谢管事怎么来了?

等阿菀满腹疑惑地接见了谢管事后,却见他素来平静从容的脸上萦绕着一种掩饰不住的惊骇之色,看着她的目光也有几许敬畏,让她纳罕不已。

谢管事给阿菀行了礼后,便沉声道:“世子妃,您两年前吩咐的事…成了。”

第202章

等阿菀听完了谢管事的话,她自己也惊呆了。

没想到真的有能人巧匠将火药这玩意儿研究出来了,甚至还将她原本所设想的□□换了种类型。只是谢管事生平第一次见识到火药的威力,也说不清个大概,阿菀自己听得迷迷糊糊的。

“世子妃,我将其中一位匠人带过来了,如果您想要知道清楚一些,可以传他过来问话。”谢管事说道,他虽然不知道那些爆炸起来威力惊人的东西是怎么弄成的,却也知道它们存在的威力,若是用于军中…

想到这里,谢管事头皮发麻,看向端坐在首位上的女子,只觉得恐怖。

当初他从那么多的管事中被挑中,继而被派到了北地来,心里也不是没意见的。原本也只以为世子妃年轻不知事,方会拿了自己的嫁妆银子到北地来买地建庄子,人人皆不看好她的行为,只道她是内宅妇人,不通俗务,见着北方地广人稀,便在这儿买地建庄子。他虽然心里也不赞同,但主子有令,也只得尽职地过来规划一翻,尽了心,他日若不成,也好让主子死心,别浪费嫁妆银子。

可谁知,谢管事来了才知道北地虽然气候恶劣,可是很多黑土地十分肥沃,适合种植一些耐寒的粮食。唯一可惜的是,这儿太接近草原部落,每年冬天都会受到那些部落小股骑兵南下掠夺生事,庄子建在这里,未免太不安全。想来那些权贵之家也是清楚北地这一带的环境如何,只缘于边境时常有战事,若是大肆地置产业在这里,终究得不偿失,方才没人像世子妃这般愿意费那个银子。

更让谢管事觉得意外的是,不过一年多时间,皇上便派了瑞王世子作先锋官空降至明水城,让他看到了其中的机遇,更是用心经营好北地的这几个庄子,拿出些成绩出来。

不说这些,谢管事除了打理几个庄子外,还接到了一个秘密的任务,去民间收罗了许多能人巧匠,将他们安置在嘉陵关最偏僻的一个庄子里,那庄子连着一片山头,按着主子的吩咐,在山里头建了房,让那些工匠都在那屋子里研究着主子抄录在一个小册子的东西,顺便将那山头围起来,不教人接近。

那山头周围百里内皆无人居住,也因那里地势崎岖而荒芜,平时少有人过去,导致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会太惹人注意。

这几年,谢管事常听嘉陵关庄子那边的管事回报说偶尔会听到可怕的爆炸声,也常有工匠受伤之事,他心里也拿不准到底是做什么的,只能出言安抚,亲自跑去看了几次,发现那些工匠虽然受了伤,但因为他们给的抚恤金及待遇太好,并无生出什么退缩念头,反而都十分积极地参与进去研究。而且幸运的是,大抵是那本册子里将很多要注意的事情详细列出来,又派了人专门盯梢,工匠们不敢随意测试,按着册子里的吩咐的注意事项行动,倒是没有惹出什么人命来。

看着端坐在上面的女子,谢管事慢慢地低下头,心里不得不暗赞一声,觉得这位世子妃虽然不吭不响的,但事情却早早地掌握在了她手上,让事情顺着她预想的方向发展,细思恐极。

只是细思过后,谢管事心里又一阵火热。

他不怕跟一个会来事的主子,就怕跟一个只想守成没本事的主子。他现在还年轻,也有自己的野望,想要出人投地,而主子交待给他的事情,无疑让他瞧出了其中的厉害及机遇。只要他识趣聪明一些,不仅不用担心被灭口,反而将来大有好处。

谢管事垂着眼,等着上面的女子开口。

半晌,方听到她说道:“谢管事辛苦了,你先在府里住下,好生歇息。”说着,便叫来门外候着的青环,让她将谢管事带下去歇息,顺便准备好一桌酒席伺候。

谢管事谢了恩,便跟着丫鬟下去了。

去客院的路上,谢管事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些许笑容,对引路的青环道:“又要劳烦青环姑娘了。”

青环朝他抿嘴一笑,颊边隐隐露出两个梨涡,笑道:“谢管事客气了,奴婢也只是听世子妃的吩咐罢了。”多的便不再说了。

谢管事每回来明水城,十次里有五次是青环出面送去客院的,和青环也能搭上几句话。只是两人一个是女主人身边的大丫鬟,一个是庄子里的管事,平常并无什么来往,生疏客气了一些,并无越矩的地方。

等到了客院,青环朝他福了福,便去吩咐人准备洗漱的热水及干净的衣物,同时又亲自去厨房吩咐厨子整治一桌好酒好菜送过来。

等她忙完,回到客院时,便见谢管事已经洗漱完毕,身上穿着一袭石青色的直裰坐在那儿,见她带着送酒菜的丫鬟进来,忙不迭地起身谢过。

“谢管事不必客气,您先用膳,稍会再好生歇息解解乏。”

指挥着丫鬟们将酒菜放到桌子上,青环同谢管事福了福身,便要告辞离开。

“青环姑娘请稍等。”谢管事突然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