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说,她们有这个心总是好的,这样的热闹于四公主早日走出情伤也有好处,又因知道四公主不善交际应酬,于是亲自去了碧水轩,带着四公主招呼大家,倒也是一室的和谐,渐渐四公主脸上也有了笑容。

顾蕴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因见已快交午时了,屋里又都是自家妯娌与小姑子们,再就是礼亲王世子妃和宇文策的新婚妻子丁氏,都是自家人不说,还都是亲东宫的自家人,少不得要留大家用午膳,遂笑着向众人道了声:“本宫且吩咐人整治几桌席面去,就当是本宫请大家吃的迟来的年酒了,在座的可一个都不许推辞啊,本宫就先失陪了。”

便要出去吩咐人整治席面,再亲自瞧瞧菜色。

不想才刚就着白兰的手起了身,胡向安便进来了,行礼后恭声禀道:“娘娘,庄亲王世子妃与肃亲王世子妃在外求见。”

这话一说,不只顾蕴怔住了,屋里其他人也怔住了。

谁不知道庄肃两亲王府与东宫自来不亲近,甚至暗地里是彼此为敌的,也就后来二三皇子相继失了皇上欢心的失了欢心,不光彩丢了命的丢了命,两府没了依傍,才渐渐收敛了许多,低调了许多而已,却也没有主动往东宫靠过。

倒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知道纵他们如今愿意为东宫肝脑涂地,东宫也必定不会真正信任接纳他们,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白白降低甚至舍弃自己的格调和风骨呢,任何时候,见风使舵三心二意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不是吗,不然何以历朝历代那些前朝降臣在后世人的评说里,都鲜少有说他们好话的?

反正他们已经是亲王府,再高也不可能了,而太子殿下上位后,纵然不待见他们,也没有无缘无故就拿他们开刀的道理,至多不待见他们,不让他们当体面的差事而已,所以他们又何必委曲求全,上赶着被人把脸打得啪啪响去!

庄肃两亲王府的心态明眼人都约莫能瞧出几分,也所以这会儿大家才会这般吃惊,这两家也不知道是打的什么主意,就算他们碍于皇上的态度,不好对四公主一点表示都没有,也完全可以只礼到,人却不到嘛。

片刻之后,还是顾蕴最先回过神来,因吩咐胡向安:“来者是客,又是两府的世子妃,断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快去好生请进来罢。”

“是,娘娘。”胡向安忙应声而去了。

顾蕴这才看向五六两位皇子妃,笑道:“今儿太阳可真是打西边儿出来了。”

五六皇子妃也笑道:“可不是,方才我们还差点儿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还是见大家的神情都与我们差不多,才反应过来我们的耳朵还好好儿的。”

其他人虽没说话,只是含笑听着,看神情倒的确是与五六皇子妃说的话是一个意思。

惟独三公主笑道:“其实并不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而是另有原因,回头大皇嫂就知道了。”

一时胡向安引了庄亲王世子妃与肃亲王世子妃进来,给顾蕴行过礼,也在座的其他人也彼此见过礼后,肃亲王世子妃便先笑道:“臣妾们今儿不请自来,一是听得四公主身体欠安,所以特地来探望,再就是自太子妃娘娘回宫以来,臣妾们还不曾好好儿给太子妃娘娘请过安,道过喜呢,还请娘娘千万恕罪才好。”

说着,自自己贴身丫鬟的手里接过一个大大的包袱,又笑道:“这里面是一些药材和补品,是给四公主的,请四公主千万别嫌弃简薄。”

又自另一个丫鬟手里接过另一个包袱:“这里面是一件百家衣,乃是臣妾膝下两个小子,还有二弟妹家的小子穿过的,因老人们都说百家人要穿过的孩子越多越好,臣妾才敢送来给娘娘将来给小殿下穿,还请娘娘千万别嫌弃。再就是一些燕窝和人参了,虽品相比不上娘娘素日吃的,也算是顶尖的了,娘娘留着赏人罢。”

庄亲王世子妃见状,虽心里仍残存着一个小疙瘩,毕竟当初顾蕴当众让丫头掌她的嘴实在没脸,臊得她足足几个月都不曾出过门。

但她既能做亲王府的世子妃,自然也有几把刷子,至少待人接物是绝不会让人有说嘴之处的,何况来都来了,已经是变相的向太子妃示弱和求和了,何不做得更漂亮一点呢,她家的“好妯娌”可时时刻刻都等着抓她的小辫子呢!

是以肃亲王世子妃话音刚落,庄亲王世子妃已笑着接道:“臣妾也带了好些药材和补品来,就是没有五弟妹的百家衣那般珍贵,还请太子妃娘娘与四公主别嫌弃才好…”大意与肃亲王世子妃的差不多。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她们客气,顾蕴自然不会拒她们于千里之外,待二人说完,方笑道:“多谢两位嫂嫂了,本宫昨儿还与东宫的管事们说,燕窝人参之类的要吃完了,得尽快让内务府补一批来,没想到两位嫂嫂就送来了,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本宫感激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嫌弃?两位嫂嫂实在太客气了。”

话说得好听,至于用不用,就是她自己的事了。

庄肃两位世子妃也知道这个道理,换了她们,不是最亲近最要好之人送来的吃食,她们也是不会随便入口的,便跟着客气几句,笑盈盈的岔开了话题。

彼时已进午时了,眼见庄肃两位世子妃没有走的意思,顾蕴也不可能赶她们走,便叫了胡向安进来,吩咐厨房整治席面去了。

如此热闹到未正,大家见顾蕴与四公主都累了,方陆陆续续的告辞了。

三公主却有意留到了最后,顾蕴也正有满腹的疑问要问她,便也不兜圈子,直接道:“才三皇妹说庄亲王世子妃与肃亲王世子妃破天荒来东宫,是另有原因,不知是什么原因?”

那二人的前倨后恭,怎么无端给她以一种“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感觉呢?

三公主见问,就笑了起来,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昨儿把大皇嫂此番主动为四皇妹出头撑腰的事,传给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而已,大家都觉得大皇嫂愿意不计得失的维护自家人,愿意不计得失的为宗室出头,实在是难得,那将来一旦他们有难时,也不怕没有人替他们做主了,还说大皇嫂在这方面上,可比…”

指了指景仁宫方向,“强多了,所以今儿两位堂嫂应当只是表达她们的善意来的,要我说,大皇嫂倒是犯不着多心。”

昨儿三公主一番思忖后,想出来的便是这个主意了,想要收获,想要大皇嫂待她与待四皇妹一样,她又不可能让自己变得与四皇妹一样可怜,以博取大皇嫂的怜惜,那就只能另辟蹊径,让大皇嫂觉得她堪用,进而慢慢的看重倚重她了。

而此番之事,表面看来的确只是四公主一个人受了欺负,可四公主既是金枝玉叶,那便是再正经不过的宗室,如今宗室里最有脸面,最有权势的王爷啊公主啊,哪一个不是她的伯父叔父姑母的,只不过略有远近之分而已,纵素日与她没什么感情,甚至好些人从来没与她说过一句话,亦连她长什么样儿都未必知道,可比起何家的人来说,自然四公主才是自己人,他们不维护心疼自己人,难道倒维护心疼外人去?

且谁又能保证,在未来的某一日,他们不会遇上类似的事呢,毕竟三十年风水轮流转,谁都有走窄道的时候,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可如今太子妃却愿意不计得失的去为四公主出头撑腰,本来这件事若是一个不慎,太子妃少不得要落一个跋扈嚣张,仗势欺人的名声,以四公主在皇上心目中低到已近乎没有的地位,她实在没必要去冒这个坏自己名声的险,甚至白白得罪其他人的,可她偏就这样做了,那将来他们遇上类似的事时,还愁没有替他们做主的人吗?

皇家其实与寻常人家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要比寻常人家更尊贵些,人丁更繁盛一些而已,但既也是一个家族,那自然各家的生活也与寻常人家差不多,家族的构造也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是别人家都惟族长与宗妇马首是瞻,皇家得先惟皇上皇后马首是瞻而已。

如今宇文氏的族长自然就是宗正令礼亲王了,相应的礼亲王妃便是宗妇,如果不出意外,礼亲王世子妃便是下一任宗妇,可有宗皇后和顾蕴这个太子妃在,礼亲王世子妃这个未来的宗妇充其量只能在族中的女眷中排第三而已,好多事还是得指着皇后与太子妃做主,有一个有担待,愿意为族人出头撑腰,愿意维护族人的太子妃,众宗室自然是喜闻乐见。

所以听得此事后,那些本就向着东宫,向着顾蕴的人不必说,对东宫自是越发的心悦诚服,真心效忠。

便是那些素日对东宫不以为然,并不买东宫账的宗室们,也开始觉得至少有顾氏这样一个太子妃,貌似于他们来讲的确好处比坏处多了,他们之所以有某些想法,不也是希望以后日子能过得更好,能更有保障吗?

有这样一个宽和大度,不计得失的太子妃,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有些事,他们能不搀和的,以后还是别再搀和了。

这才会有了先前庄亲王世子妃与肃亲王世子妃破天荒来东宫拜访那一出。

顾蕴听完三公主的话,方算是恍然大悟了,一时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叹了,没想到她出于亲情和怜悯之情,为四公主出头一场,竟得到了这样大的收获,这算不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呢?

------题外话------

给瑜投了月票的亲亲,累积三张以上的,千万记得给瑜留言啊,瑜才好派发奖励,虽然派发得瑜很心疼,但痛并快乐着,亲们别给瑜省钱哦…没够条件的亲亲,也赶紧努力罢,今天都26号了,不投就过期作废了,岂不是太浪费了?等着你们了,么么哒,O(n_n)O~

☆、第二百五六回 施粥(月底求票事半功倍?

顾蕴没想到自己只是为四公主出了一回头,且压根儿没想过得到任何回报,便让宗室里向来对东宫敬而远之,甚至暗里为敌的人们都对她、对东宫改变了看法。

要知道以前这些人可有恃无恐得很,就算宇文承川当了皇上,难道还能将他们都斩草除根不成,他们可都是他的亲人族人,同枝连忾,除非宇文承川想逼得他们群起攻之,得到一个连自己亲人族人都不放过的残暴名声,否则,除了冷待他们,不让他们升官发财以外,他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

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哪!

顾蕴因与三公主道:“我是说先前怎么好几个素日与东宫没有往来的宗室女眷也来了,对我的态度还比以前尊敬了不少,要知道她们以前对我可只有恭没有敬的,三皇妹真是帮了我和你大皇兄的大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了。”

三公主忙笑道:“大皇嫂言重了,我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罢了,关键还得大皇嫂的确不计得失,宽宏无私,若不然,我想说也没得说啊,所以实在当不得大皇嫂这声谢。”

“话不是这么说的。”顾蕴摆手笑道,“千里马跑得再快,再珍贵,在伯乐发现它之前,它不也是寂寂无声,默默无闻吗?这个比喻放在这里虽有些不恰当,道理却是一样的,所以三皇妹怎么当不得我这声谢了?不但当得,还大大的当得呢,三皇妹放心,我和你大皇兄会记在心里的,便暂时回报不了你和淑仪娘娘,将来也一定不会亏待了你们。”

三公主忙活一场,为的不就是这句话吗?心下大定的同时,忙又笑道:“只要大皇嫂不再怄我,我就心满意足了,不敢再想什么将来不将来的,况大皇嫂的胸襟气度我此番也切身体会到了,知道大皇嫂将来绝不会亏待了我们任何一个姐妹的,我有什么可不放心呢?就是百官和勋贵的女眷圈子,我素日实在与她们交道打得少,再就是…”

顾蕴见她欲言又止,很上道的接道:“百官和勋贵三妹妹且不用管了,我自会想法子的,倒是你说在就是什么?三皇妹若有什么困难,只管说出来,我能帮上忙的,绝不推诿。”

三公主这才道:“就是父皇昨儿傍晚,特地打发何公公去我母妃宫里,申饬了我母妃一番,还让我母妃抄佛经修身养性,却没说抄到什么时候…大皇嫂也知道,我母妃在父皇跟前儿本就早无体面可言了,又与如今代掌六宫的淑妃娘娘贤妃娘娘并无交情,我实在担心底下的奴才看菜下碟,克扣我母妃的份例,或者阳奉阴违,这宫里从上到下,有几个人不拜高踩低的?偏我又不能时时进宫,所以只能求大皇嫂,代为关照我母妃一二,适当的时候,在父皇跟前儿提提她,也许父皇一时高兴,就不让她再抄佛经了呢?”

冯淑仪虽是从二品的九嫔之一,但因年老色衰,娘家势弱,早在皇上还没得妙贵嫔之前,便已失了宠,皇上经年累月也到不了她宫里一次,何况如今还有了妙贵嫔的近乎专房专宠,自然越发被皇上忘到了九霄云外去。

这次还是四公主出事,皇上才终于想起了冯淑仪,谁知道却是通过这样不愉快的方式,三公主素日在皇上跟前儿虽也不甚得宠,但终归也算是有几分疼爱,得了什么好东西,偶尔也会想起特地提点何福海,别忘了给三公主送一份去,皇上舍不得申饬三公主,且到底是出嫁了的女儿,也要给她在夫家面前留几分体面,自然把账都算到了冯淑仪头上。

所以三公主才会有此一说,得亏父皇没连她一并恼上,她又得到了大皇嫂的谅解和感激,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以后自然有的是好日子过。

顾蕴闻言,方知道皇上到底还是迁怒了冯淑仪,因说道:“父皇也只是一时生气罢了,等过几日见四皇妹一日好过一日,自然也就气消了,想必不会恼淑仪娘娘太久的,三皇妹只管放心,我回头会让人去与淑妃娘娘打招呼,让她多关照一下淑仪娘娘的,你也知道,我素来与淑妃娘娘交好,我的面子她多少会卖几分。”

说得三公主脸色稍缓,感激道:“那我就先谢过大皇嫂了,以后大皇嫂有哪里用得上我的地方,也尽管开口,我不敢说一定会与大皇嫂办得妥妥帖帖,至少也会尽全力而为。”

顾蕴少不得客气了几句,方送走了三公主。

三公主前脚刚走,宇文承川后脚便回来了,瞧得顾蕴坐在榻上,见自己进来了,也半点起来迎接自己的意思都没有,更别说服侍自己更衣梳洗,嘘寒问暖了。

不由板下脸来,佯怒道:“这谁家的懒婆娘呢,瞧得自己男人回来了,也不说下地迎一迎,真是反了…往左右看什么看呢,说的就是你,你还装,还不给我过来?你再不过来,我可就…”

顾蕴鼓着腮看着他,懒洋洋的道:“你可就怎么样啊?”

宇文承川瞪她一眼:“我能怎么样,还不是只有自己过来。”说着大步上前,上手就捏顾蕴的脸颊:“你这小坏蛋,这两日你倒是过得滋润,就忘记还有个夫君了?你自己说说,你都多久没陪我一起用膳了!”

顾蕴就露出尖尖的牙齿,作势去咬他捏着自己脸颊的手,宇文承川倒也大方,索性把手递给她咬,她咬了一咬,大概觉得不好吃,这才不咬了,笑道:“不就昨儿晚膳和今儿午膳吗,早膳我们本来就不一起用的,何况午膳好多时候你也不回来的,算来也就只一顿晚膳而已,你至于打翻醋坛子吗,还是跟自己的妹妹,说出去别人大牙都要笑掉了。”

宇文承川没好气:“我就吃醋了怎么着啊,如今是个人就比我重要了,等明儿孩子再生下来后,你眼里岂非越发看不到我,心里岂非越发没有我的立足之地了?我不管,你今儿一定要补偿我才成。”

“补偿?怎么补偿啊?”顾蕴就坏笑起来,“像前儿那样那样,这样这样吗?早说嘛,犯得着兜这么大个圈子,我帮你就是。”

说得宇文承川微红了脸,说得他好像一天到晚都只惦记着那件事似的,可又舍不得白白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只得哼哼唧唧着拉了顾蕴进内室,摆出一副‘我只是不忍心拒绝你,所以勉为其难任你为所欲为’的样子,由她去了。

一时事毕,宇文承川本就不坏的心情就越发好了,谁知道顾蕴还主动捧了他的脸,柔声说道:“你放心,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与谁相比,你都是我心里最爱,最重要的人,谁也灭不过你的次序去!”说一句,还亲他一下。

说得亲得宇文承川是心花怒放,反客为主也连亲了顾蕴好几下,才抱了她也柔声道:“我也是,你在我心里,比我自己的命还重要,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舍弃,什么都可以不要…”

夫妻两个腻腻歪歪的没个完,连用晚膳时都是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的,若不是殿内众服侍之人早已是见惯不怪,就要晃瞎了大家的眼睛了。

一直到用完膳,又吃了茶,宇文承川扶着顾蕴的手慢慢在殿内来回走动消食时,二人才终于说起正事来。

宇文承川因先笑道:“你如今名声可好了,今儿除了礼叔祖和荣王叔,还有好几位宗室的长辈见了我,都拉着我的手与我说,我这个媳妇儿娶得有多好,大邺能出一个你这样的太子妃,是所有宗室的福气,更是天下万民的福气呢,这名声,这人望,可比我强多了,也不知是怎么忽然就有了这样效果的,太子妃娘娘,还请千万不吝赐教啊。”

顾蕴娇嗔的横他一眼:“既然想请教本宫,好歹也该先拿出点诚意来啊,光耍嘴皮子谁不会?”

宇文承川十分上道,忙一脸谦逊的道:“敢问太子妃娘娘,想要什么诚意,只要你说得出,我就一定办得到,不过我想来想去,你什么都不缺啊,只除了…那个,我之前其实已经问过王坦了,说适当的那个那个一下,于孕妇的身体其实反而是有好处的,只不做到最后一步即可,不然我这会儿就伺候你,总不能光让你的双手受累,我也得适当的投桃报李一下罢…”

一开始还一本正经的样子,谁知道说着说着便变了调,听得顾蕴是哭笑不得,一把将他凑过来的脸推开后,才没好气道:“当谁都跟你一样呢,我一点都不想好吗?快说正事!”

这家伙,就喜欢逗她,她也觉得夫妻间的确该这样才有情趣,可他能不能别时不时的就“活泼过头”一回啊?

宇文承川见她不止两颊,连耳垂和脖子都红了,心情大好,便也不逗她了,顺着她的话道:“难道就因为你昨儿为四皇妹出了一回头?”

顾蕴深吸一口气,待脸上不那么烫了,才点头道:“的确是因为这件事,不过更主要还是有赖于三皇妹的四处奔走,我是说她昨儿怎么不随我和四皇妹一道进宫,原来是到处歌颂我的‘不计得失,宽宏无私’去了,虽说一开始她的所作所为的确让人生厌,但好歹她这么快便改过自新了,也算是难得,所以我已经不恼她了,还承诺她,这些日子会替她关照冯淑仪,将来也定不会亏待了她们母女。”

宇文承川一哂,道:“她倒是聪明,知道及时改过讨你的欢心,看在她坏名声都自己背了,好名声却全部落到了你头上的份儿上,将来给冯淑仪一个太妃做也不是不可以,三驸马的家族也可以适当赏几个不坏的差事,只是一点,你不能太抬举了她,不然再弄出第二个益阳长公主来,可就糟心了。”

此番之事,三公主一开始的所作所为,实在谈不上有多光彩,照理她该遮掩都来不及才是,之后她抢在顾蕴之前,将杜春娇送去了教坊司一事,多少也会影响到她的名声,毕竟杜春娇是平民,而非奴婢,而且的确认识何继光在四公主赐嫁何家之前,难保不会有人说三公主仗势欺人,半点慈悲之心都没有,毕竟送一个女子去教坊司,实在是比杀了她还要重的惩罚。

但为了让宗室的人都觉得顾蕴的不计得失,宽和无私实在难得,她不惜将自己不光彩的行径主动告知了宗室的人,如此对比之下,自然就衬得顾蕴越发的品行高洁了,所以宇文承川才会说‘看在她坏名声都自己背了’的份儿上。

顾蕴点点头:“是不能太抬举了她,却也不能不抬举,你放心,我会把握好那个度的…不对呀,益阳长公主先前作妖是因为皇上有那么多儿子,而且个个都不是一个娘生的,她觉得有可乘之机,可你的儿子都是我生的,我也会好生教养他们真正兄友弟恭,绝不似天家其他人那样兄不兄,弟不弟的,又怎么会再出第二个益阳长公主,还是,你其实已经想好,你的儿子们不会只是我一个人生的,所以要从现在便开始未雨绸缪了?”

一席话,说得宇文承川傻眼了,他几时有那个意思了,又几时在未雨绸缪了,不过是随口那么一说而已,谁知道蕴蕴就当了真…忙忙解释起来:“蕴蕴你听我说,我从没那样想过,真的,我儿女们的母亲自然只能是你,除了你,这世上绝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女人生下我的孩子,不是,我根本不会碰你以外的第二个女人,又怎么可能会有孩子?你要相信我,千万要相信我啊,我当初可是发过毒誓的,外祖母和大舅舅他们都可以作证,我怎么会自打嘴巴…哎呀,你到底要怎么才肯相信我嘛…”

语无伦次的说了一大通,急得汗都快要出来了,不想方才还板着一张俏脸的顾蕴却“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偏着头道:“我当然知道你不会,难道就许你逗我,不许我逗你不成?”

宇文承川这才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长气,然后便又是咬牙又是笑的,上前一把将顾蕴打横抱了起来:“好啊,竟敢糊弄本殿下,果然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看我待会儿怎么收拾你!”在顾蕴故作夸张,却又掩饰不住欢快的叫声中,抱着她进内室去了…

自此,顾蕴在宗室里人缘越发的好,明里暗里向着东宫的宗室也是越来越多,倒是颇有一番“万众归心”的气象了。

四公主则日日陪着顾蕴,不是做针线就是跟着顾蕴学习当家理事,偶尔顾蕴来了兴致,还会拉着她一道去厨下瞧着暗香做菜做点心,跟着学习一番,只要睁开眼睛,时间便排得满满当当,自然也就没有了伤春悲秋的时间,如此半月下来,四公主的气色已比刚回宫时好了不止一点半点,人也胖了些开朗了些,倒是终于像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了,虽然这小姑娘已经嫁过人。

让皇上在召见过四公主两三次后,十分的欣慰,对顾蕴这个儿媳也越发的满意起来,连有心人在皇上耳边含沙射影的上眼药进谗言,说东宫这是打算架空了皇上,效仿唐太宗早早即位,尊皇上为太上皇,意图挑起皇上对东宫的疑忌和不满,都未能动摇皇上的心。

皇上自问自己还没到老眼昏花,识人不清的地步,所以有些事,不用别人来教他怎么做,他自己会判定!

时间不觉进入二月,征东大军尚没有大家期盼的好消息传回来,盛京一带却倒起了春寒,且不似往年只是降几日十来日的温,充其量下一两场雪也就罢了。

而是接连下了三日的鹅毛大雪,之后小雨小雪亦是不断,盛京好些地方都堆起了厚厚的雪,给大家的生活和出行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说,更糟糕的是,有大批饥民开始结伴涌进盛京城了。

这些饥民倒也不是来自哪一个地方,或哪一个方向,而是天南海北各地皆有,可见之前顾蕴的推测是正确的,不止是有人在为调动军需而屯粮,至少去年和今年这两年内,有地方还闹了饥荒,却被当地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瞒报了而已。

盛京乃是京畿重地,自然不可能放这些灾民进城去,不然盛京城立马就得乱了套,所以五城兵马司在禀告过皇上后,将人都拦在了城门外,以致日日都有上百人活活饿死冻死。

皇上听了心里十分难受,文武百官也是一样,可要开仓放粮施米施粥,又哪有那个底气,征东大军十几万张嘴可日日都等着吃喝呢,且西南苗夷若真反了,又得立时凑出一大笔军需来,——户部上下简直愁得要齐齐上吊了。

自然这几日宇文承川也是忙得差点儿连喘气的空隙都没有,便晚间回了崇庆殿,也一直忧心忡忡的,惟有在顾蕴面前,能勉强笑出来而已。

顾蕴看着这不是个事儿,想着她和宇文承川都是缺什么也不缺银子,何不趁机拿出一些来,救一救那些无辜的百姓呢,与他们来讲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于那些灾民来讲,却能因此挽回性命,等待天气暖和时再谋生路。

于是这日晚间宇文承川回来,用过晚膳后,顾蕴便征询起他的意见来:“我今儿忽然想到,虽然国库拿不出多余的米粮来施米施粥给城外的饥民们,但宫里和宗室的女眷们,还有勋贵百官家的女眷们,大家可以一起募捐了银子,买了米粮,每家再出几个人,每日定时到阜成门外施米施粥啊。只不过需要一个牵头的人而已,本来这个人皇后娘娘最合适,可皇后娘娘病着,我这个太子妃只能当仁不让挑起这个胆子了,再叫了礼叔祖母和几位宗室德高望重的长辈来为我压阵,自然也就不怕人说嘴了,便是皇上,也不至于恼了你,这毕竟只是女眷们发的善心,出的也都是各自的脂米分银子,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东宫在收买民心不是?”

宇文承川何尝没想过这事儿,孟先生计先生今儿白日还就此事征求他的意见来着,但他考虑到顾蕴如今的身体状况,也考虑到怕皇上会因此多心,犹豫半晌,到底还是拒绝了二人,说自己一个大男人,没道理什么事都让自己的媳妇儿冲在头里,何况如今顾蕴还怀着孩子,她这一胎本又保得艰难。

却没想到,顾蕴竟与他们君臣想到了一处,还主动提了出来。

宇文承川想也不想便道:“不行,你如今的状况,哪适合做这个牵头人。”

但他又的确想为那些饥民们做点事,不仅仅因为他是大邺的太子,更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恻隐心和同情心都还没有泯灭的人,所以随即他又道:“这个牵头人还是让礼叔祖母来做罢,她身为如今宗室里辈分最高,地位最高的女眷,在皇后病着,太子妃有孕的情况下,做这个牵头人也满够格儿了,我们只届时多出些银子也就是了,反正都知道你是财主么,多出点银子也无可厚非。”

顾蕴想了想,点头笑道:“还是你考虑得周全一些,那这事儿便只能麻烦礼叔祖母了,只是她老人家毕竟上了年纪,只怕事情还得落到世子和世子妃身上,殿下回头可得好生答谢他们才是。”

她原本想做这事儿就不是为了出风头,更不是为了收买民心,当然,能让她如今已经足够好的名声再锦山添花,就最好了,她名声好了,也能为宇文承川,为东宫加分不是?

如今既有更妥帖,更万全的法子,一样也能为她,为东宫的名声锦山添花,她何乐而不为呢!

倒让宇文承川怔了一下,蕴蕴多有主见他是再清楚不过的,满以为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很多话,才能说服她呢,却没想到,她这么容易便妥协了,他不由松了一口长气。

翌日,礼亲王妃果然带着宗室里几位德高望重的王妃郡王妃来了东宫,就宗室及勋贵百官家的女眷们联合起来,一道为城外的饥民施米施粥之事征询顾蕴的意见,“…我想着国库空虚,又要先紧着前方将士们的粮饷,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法子来,虽然杯水车薪,到底聊胜于无,未知太子妃娘娘意下如何?”

顾蕴自然是一口就应了:“这样积德的大善事,我如今虽身子不便,不能亲力亲为,却也是极愿意与大家一道共襄盛举的,这样罢,我先出一万两银子,回头看一下其他女眷的募捐情况,当然,前提是大家都得自愿,也不能因为谁捐得少了,便说那人的嘴,行善积德是不分银子多少的,要紧的那份心,等募捐到一部分银子后,便可以把粥棚搭起来施粥了,指不定早施一日半日的,就能挽救几十上百条人命呢?”

礼亲王妃闻言,笑道:“正是因为知道太子妃娘娘是个财主,老婆子才先来问太子妃娘娘的,果然娘娘出手就是一万两,老婆子且先代饥民们谢过娘娘了。”

顾蕴忙道:“礼叔祖母客气了,我不过就是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何况我如今出不了力,自然要出些银子才是,不然长辈们都冒着严寒在外奔波,我却在温暖的屋子里受用,我实在于心难安。”

其他几位王妃郡王妃都笑道:“娘娘为天家绵延子嗣,比我们在外面奔波可辛苦多了,大家都是过来人,还能不知道吗?娘娘就别谦逊了。”

大家说笑了一回,顾蕴便叫了白兰几个进来:“你们去一趟淑妃娘娘贤妃娘娘,还有宁妃娘娘荣妃娘娘宫里,把事情大略禀告几位娘娘一遍,看她们怎么说,再让她们打发人往各个宫里都问一下,就说捐多少都是个心意,不捐也没关系,但好歹得让各宫的娘娘小主都知道,省得她们事后听说了,以为看不起她们呢。”

几个丫头忙应声各自去了,少时陆陆续续回来禀道:“淑妃娘娘说这样的大好事,自然要算她一份,说愿意出三千两银子…”、“贤妃娘娘也说愿意出三千两…”、“宁妃娘娘两千两…”、“荣妃娘娘两千两”、“罗昭媛娘娘一千两…”

倒是几乎所有高位分的妃嫔都当场表了态。

------题外话------

还是同样的主题,月底了,大家的票票留着不投就过期作废了哈,所以,投给我,换奖励吧,昨天才发了稿费,我钱包又有点鼓了,都表心疼我哦,么么哒,O(n_n)O~

☆、第二百五七回 价值(停电也更新,感动吗

众丫头各处禀报一圈回来,倒是几乎所有高位分的妃嫔都当场表了态要捐多少银子,好些还直接让白兰等人带了银票回来,以淑妃贤妃捐得最多,各是三千两,其他妃嫔因位分没二人高,捐得少些,却也是两千两啊,一千两的,总之就没有下四位数的。

至于其他低位份的妃嫔们,虽没具体说愿意捐多少两,却也没有一个说不愿意捐的,当然,这样的事也没谁敢说不,如以低位分的妃嫔们都捐一个月的月例来算的话,——顾蕴知道,自当初襄嫔克扣宫女们月例的事情曝光以后,所有妃嫔的月例便已翻了倍,至如今也已有大半年了,她们便日子再困难,也该缓过来了,一个月的月例对她们造不成什么影响,所以她才会特地打发人各处都问到。

如此一来,仅宫眷们就能捐近五万两银子,已不算一个小数目,光买米粮的话,可以买超过十万斗,够饥民们至少撑半个月了。

顾蕴与礼亲王妃都十分高兴,又商量了一番细节,礼亲王妃方带着众高位妃嫔捐的银子,连同顾蕴的一万两,先带领大家行礼告退了,下午便打发了各家管事初步组成的队伍,前往各大米铺粮铺买米粮去,当然,前提是留够城内百姓所需的量,然后再尽快往其他地方调粮进京,不然城外没乱起来,城内都要先乱了。

第二日一大早,礼亲王妃和世子妃跟前儿得用的妈妈,又带着自家的人,坐车前往阜成门外,与其他各家的管事妈妈们回合后,再齐齐赶去了连夜搭好的粥棚前,各家底下粗使的婆子小厮眼皮子尖,立刻便拥上前殷勤的把她们各自的马车围住,待她们下了轿,又迎到了一旁歇脚的小棚子里去。

就有不知谁家的一个脸圆圆的管事妈妈叫人拿了几副叶子牌来,笑道:“这会儿离正式施粥还早呢,大家干坐着也是无聊,不如抹几圈牌?”

其他人闻言,就都望向了礼亲王妃的贴身妈妈。

这样大冷的天,众管事妈妈又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比寻常人家的主子尚且受用呢,礼亲王妃的贴身妈妈也不好泼那圆脸管事妈妈的面子,泼了对方的面子是小,引了众怒是大,实在犯不着在这样的小事儿上较真,于是笑道:“是啊,大家干坐着也是无聊,不如抹几圈牌打发打发时间。”

其他人闻言,方松了一口气,这么冷的天,让她们干坐着吹四面八方吹进来的冷风,就算面前摆了火盆,也随时有热茶时,时间也难熬啊,斗牌时间就好混多了,也不容易觉得冷了,于是各自掏出碎银子来,四个一桌四个一桌的坐了,斗起牌来。

原来说是宫里的娘娘小主,太子妃皇子妃并宗室的女眷们设粥棚做善事,也断没有让这些个尊贵的主儿们亲自抛头露面来施粥的道理,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变通的法子,于是各府都派了最有脸面的妈妈们来帮着施粥,算是代替各自的主子,便这些妈妈们,也不过就坐着说说闲话,斗斗牌,譬如现下这样,看着各府的粗使婆子和小厮在一旁做事罢了。

大家斗了一回牌,眼见粥都熬得差不多了,便忙忙丢了牌收了各自面前的银子,到粥棚前督促婆子小厮们施粥去了。

只见衣裳褴褛,甚至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人们蜂拥而上,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儿都有,个个儿都睁着一双饥饿过度的眼睛,贪婪的盯着熬粥的大锅,在无意识的咽着口水,连被人骂了撞了踩了都丝毫没有感觉似的,场面一度混乱至极。

好在礼亲王妃见多识广,早年也并不是没组织人施过粥,早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了,特地向五城兵马司借了一百兵丁来维持秩序,经他们挥舞着鞭子,震慑了一阵饥民们后,又有特地选出来的大嗓门的小厮接连叫了几声:“大家别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有,别着急…”、“不止今儿有,接下来一个月,日日都有…”

饥民们也就安静下来,自发排起了长队,只要确保他们都能吃上热粥,早一些晚一些又有什么分别,他们多的时候都饿过来了,不差这一小会儿了。

自有领到了热粥的人们把站在粥棚前,穿金戴银的妈妈们当成了娘娘王妃们来感激不尽,在她们看来,也就只有娘娘王妃们才能这般体面气派了,甚至还有就地跪下磕头谢恩,念佛不绝,说将来若有了机会,定要为她们立长生排位的。

不管是谁,在这种情形下,都会生出复杂的情绪来,同情着夹杂着难受,因为大家都是同类,怎么能不物伤其类;又会忍不住有几分小小的得意与自豪,这样被人当做救星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谁又能不喜欢呢?

众管事妈妈自然也不例外,晚间回去后,免不得都绘声绘色的与各自的主子描述起来。

东宫其实也派了人去施粥现场帮忙,只不过只有礼亲王妃婆媳的贴身妈妈知道哪些人是东宫派去的而已,其中打头的嬷嬷名唤冷嬷嬷,乃是胡向安辖下的,自来精明能干,口齿伶俐,关键对东宫忠心耿耿,所以胡向安才会在顾蕴问该派谁领头时,推荐了她。

这会儿冷嬷嬷便正细细回着顾蕴施粥现场的情形:“…一共二十口这么大的大锅同时熬粥,因考虑到饥民们都饿了太久,今儿的两顿粥都熬得极黏稠,保证立筷不倒,也保证每个人每次施粥都能领到满满一碗,有些家里有病弱老人孩子的,问清楚有人可以替他们作证后,单独发了米,让他们自己设法熬粥,还给大家发了些炭火木柴,让他们晚上生火取暖…礼亲王妃娘娘跟前儿的嬷嬷让奴婢回与娘娘,昨儿宗室的女眷们也先筹了一笔银子,也有几万两之数,理论上来说,这些银子买的米粮应当是够饥民们撑一个月的,就是要防着,饥民们会不会越来越多,盛京的粮价在这么大的需求下,又会不会再涨价?”

顾蕴闻言,皱眉思忖了片刻,叹道:“这两个问题的确不得不考虑,待晚间殿下回来后,本宫请示一下殿下,看殿下有没有什么打算罢,光靠我们一群女流之辈的小打小闹,到底治标不治本,还得父皇和朝廷尽快拿出根治之策来才好啊!”

冷嬷嬷笑着应道:“殿下天纵英明,一定能想出好法子来的。娘娘恕奴婢多嘴多说一句,那些饥民委实忒可怜了,男人们倒还罢了,到底身强体壮些,女人和孩子才可怜,有些母亲因为饿得太瘦,一点奶水都没有,孩子吸不出来,饿得哇哇大哭,大人也哭,孩子和大人的脸上身上都长满了冻疮,好些地方还溃烂了,一有泪水落下孩子便痛得哭得越发大声,实在让人不忍直视…还有那些老人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孙们多一口粥喝,宁可自己活活饿死,也不吃领来的粥,说自己反正已经活了那么多年了,够本了,应该把生的机会留给儿孙们,奴婢实在是看得难受…若是京中的百姓们也能捐些用不上的棉被衣裳给他们,就再好不过了,可普通百姓,谁家又有宽裕的呢…”

话没说完,已是红了眼圈,忙拿帕子掖起眼角来。

听得顾蕴心里也是沉甸甸的,那些揪心的场景她虽没有亲见,又岂能想象不到?她还只是想象,已这般难受了,冷嬷嬷等人都是亲眼所见,心里得受多大的触动?

她正要开口,一旁坐着的四公主已先涩声说道:“那些饥民们真这么可怜吗?到底他们是怎么落得这般可怜境地的,难道就一年没有风调雨顺,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吗,可去年明明还算风调雨顺啊…我原以为,自己已经够苦命够可怜了,如今方知道,我那点所谓的情伤与这些饥民的遭遇相比,简直就是无病呻吟到了极点!”

还可笑到了极点,连性命都时刻面临着危险了,谁还有那闲心去谈情说爱,伤悲怀秋,果然连受情伤都只能是富贵人家才特有的奢侈品吗?

顾蕴本来正满心抑郁的,听得这话,倒是多少得到了几分安慰,与四公主道:“你能这样想,就最好了,说来比起那些饥民,我们的确幸福太多太多了,至少我们从来不会为生计发愁,不会担心哪年有了天灾人祸,日子便过不下去,一生中不知道要面对多少次生命危机,不知道要怎样才能熬过来…你要知道,凡事都得建立在有命的基础上,连命都没有了,自然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很高兴。”

冷嬷嬷则道:“四公主不知道,普通百姓的日子是真不容易,便是一年风调雨顺丰收了,除去赋税和给地主的佃例,也不过就刚好够糊口而已,还不能日日都有白米饭吃,所以一旦遇上天灾人祸,他们除了往外地逃难,看能不能为自己和自家谋求一条生路以外,又还能有什么办法?”

嬷嬷进宫以前,家里便是处于整个社会最底层的阶层,一年里有一半的时间,一家人都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不然冷嬷嬷也不会被家人送进宫当最底层的宫女了,既是为了给她谋一条生路,也是想着最底层的宫女也是有月钱,多少可以帮衬家里。

所以冷嬷嬷才会对普通百姓的艰辛了解得这般清楚,也比别人更容易感同身受,那种饥寒交迫的日子,虽然随着她进宫以后一步一步艰难往上爬的过程,她已很多年没再尝过,可又怎么轻易忘得掉,那根本已刻进骨子里了!

四公主闻言,脸上的悲悯之色就更甚了,看向顾蕴道:“大皇嫂,我昨儿想着不好灭过几位娘娘的次序,也是想着不能为难其他几位皇姐,只捐了一千两银子,如今看来,一千两银子根本什么都做不了,我能再捐两千两吗,不叫别人知道就是,横竖我也不图那个虚名,横竖的嫁妆和公主府的产业,也尽够我这辈子吃用了。”

顾蕴忙笑道:“你有这个心当然就最好了,让人知道了也没什么,我早说过,做善事全凭心意,不分银子多少。”

四公主又道:“我还想明儿带了人随冷嬷嬷一道去粥棚帮忙去,横竖我成日里闲着也是闲着,如此既能打发时间,更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说完,见顾蕴要说话,猜到她多半要阻拦自己,忙道:“我知道嫂嫂担心什么,其他人都能吃的苦,我为什么不能,也不用特地派人保护我,我乔装一番便是,想也没人能认出我来。大皇嫂,我如今真的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以前那十几年,我都活得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什么价值,我甚至想过,若哪日需要公主和亲了,我就去求了父皇,让我去罢,如此好歹也能证明我的存在多少是有一点价值的,可终究…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大皇嫂就答应了我罢。”

她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顾蕴还能说什么,说来让四公主去见一见那些场面也的确没什么坏处,遂点头道:“你既坚持如此,那便去罢,我让紫兰随她一起去,她有功夫在身,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也能保护你。只是一点,外面到底苦寒,饥民们又鱼目混杂,你若是适应不了,就立时回来,横竖银子和力气,你已经出了一样了。”

四公主这才笑了起来:“大皇嫂放心,我知道分寸的。”

当下姑嫂二人又说了几句话,听得小太监往里传:“殿下回来了。”四公主也就起身告辞,与冷嬷嬷一道离了顾蕴的寝殿。

片刻之后,果然宇文承川裹着满身的寒气回来了,顾蕴忙叫锦瑟卷碧给他解了斗篷,换了家常衣裳和鞋子,方笑道:“殿下今儿气色倒好,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一面亲自递了热茶给他。

早上她起身时,宇文承川早上朝去了,中午又因太过繁忙没有回来用膳,算来这还是夫妻两个今日第一次打照面,所以顾蕴有此一说。

宇文承川接过茶喝了一口,觉得浑身都暖和多了,才笑道:“可不是有喜事吗,你们的善举皇上已经听说了,十分的欣慰,今日早朝时,还特地提出来夸奖了你们一通,说连女眷们都这般的识大体,何愁大邺不能度过眼下的难关?我也跟着面上有光,且至少短时间内,不必再为城外的饥民们担心了,气色怎么能不好。”

顾蕴点头笑道:“原来是这个,我的初衷倒不是为了皇上夸奖,当然,能让皇上龙心大悦,就最好了。就是方才我听冷嬷嬷说,饥民们着实可怜,尤其是小孩子和老人们,且更担心,饥民会不会越来越多,盛京乃至周边地带的粮价会不会因此再涨高?这事儿朝廷到底是个什么主意啊,光靠我们一群女人,哪里能真正解决问题?”

“这事儿的确得朝廷拿主意。”宇文承川道,“内阁和六部这几日都在商议此事,已经有些眉目了,打算待天气稍稍回暖后,便分批疏散饥民,让他们能投亲靠友的就尽量投亲靠友,不能的便仍各自返乡,然后由朝廷出面,与饥民人数最多的几个地方的富户们都打借条,言明什么时候还他们,又给几分的利,再不然给他们些无关紧要的小官或是虚名也成,想来应当就能度过难关,熬到夏秋了。”

说得顾蕴松了一口气:“朝廷有了解决的法子就好,只盼以后大邺能再无饥馑,不然我们这样高床软枕的睡着,山珍海味的吃着,实在于心难安啊。”

宇文承川就郑重的点了点头:“眼下我不敢把话说太满,但将来却一定会尽我所能,让大邺再无饥馑,让百姓真正的安居乐业,创造一个属于你我的盛世的!”

翌日,四公主果然乔装一番,由紫兰护着,与冷嬷嬷等人一道坐车出宫去了施粥现场。

到快要掌灯了,才满脸疲惫的回来了,眼圈还红红的,让顾蕴以为她受了什么委屈,忙关切的问道:“眼睛怎么红红的,瞧着哭了很久一样,是不是谁给你委屈受了?不然明儿就不去了。”

四公主却哑声道:“大皇嫂,没人给我委屈受,是看多了那些饥民们的悲惨样子,我心里难受,这才会忍不住的…我明儿还要去,不但明日,以后我日日都要去,哪怕只能帮到一个人,哪怕我自己再苦再累,我心里也高兴!”

虽然她刚开始被饥民们身上的异味恶心得几度想吐,也曾被他们身上狰狞的伤口吓得心里直打颤,还因为帮着盛粥令双手都酸得快直不起来,可那些饥民领到粥后看向她的感激和满足的眼神,却让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原来她的存在,是真正有价值的,所以她怎么能不再去了,她已经决定,一定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到他们不需要她帮助的那一日!

------题外话------

昨天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就停电,一直到晚上八点才来,我周末两天还有事必须出门码不了字,依然更新了,我都快被自己感动了,亲们呢?感动就拿票砸我吧,砸得越痛,奖励越多哦,都千万表因我是娇花就怜惜我,我喜欢猛烈的,O(n_n)O~

☆、第二百五八回 顾葭的报复

顾蕴话一出口,便已约莫猜到四公主会说什么了,见果然她说的与自己想象的差不多,于是点头道:“帮助别人,亲眼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援手而得以度过难关,的确是一件让人高兴和满足的事,你既做了决定,我自然只会支持你。不过你也要注意,别累坏了自己,冻坏了自己才是,我瞧你两颊红红的,快回屋让人熬一碗姜汤给你喝,待用过晚膳,便捂着被子好生睡一觉罢,不然明儿你便病倒了,还何谈帮助饥民们?”

四公主见顾蕴无条件的支持自己,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上前抱着顾蕴的手臂蹭了几下,说了一句:“大皇嫂,你真好!我这辈子能得你当嫂嫂,比我自己生来便是公主还更令我庆幸与开心!”才高兴的回了自己房里去。

余下顾蕴看着她轻快的背影,含笑嗔了一句:“这丫头,竟也会有嘴巴这么甜的时候!”才看向地下的冷嬷嬷,问道:“今儿饥民的人数有增加吗?米价有没有上涨?”

冷嬷嬷笑着说了一句:“那也是娘娘待四公主真的好,四公主才会这般由衷敬重娘娘的。”

方正色道:“大概只增加了百来个饥民,倒算不得什么,米价也没有上涨,都知道是宫里娘娘们和宗室的贵人们做好事,谁敢趁机发国难财,就是…就是今儿三皇子府与成国公府,柯阁老府,还联络了好些文官家,也开始搭了粥棚施粥了,只他们的规模没我们的大,就十口锅,而且逢人就说,三皇子妃娘娘与怀王小殿下体己出了五万两银子,他们如今孤儿寡母的本就不容易,还这般忧国忧民,实在难得,让大家都要记得他们母子的大恩与大义呢。娘娘,三皇子妃母子这般做,分明就是为了与我们打擂台,收买民心嘛,我们可不能让他们得逞了,得设法阻止他们才是,早知道,就该让吴阁老夫人和白阁老夫人也早早开始行动,不必等到后面宗室女眷们捐的银子用尽了时再说的。”

顾蕴闻言,怔了一下,才勾唇道:“且由他们去罢,反正皇上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们除非犯上作乱,否则做得再多,赔进去再多银子也是白搭,反倒可以让饥民们因此多一条生路,本宫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阻止他们?”

先前她与礼亲王妃等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宫眷和宗室女眷们捐的银子已能撑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便暂时打消了让吴阁老夫人和白阁老夫人牵头,让百官的家眷也捐银子的主意,想着等银子实在不凑手了,再让她们现去牵头,同时再想其他法子也不迟,再不济了,顾蕴自己还可以出银子,反正她是出了名的财主么。

却没想到,竟给了成国公府和柯阁老府以可乘之机,由此也可见这两家始终没有死心,还打着推宇文珏上位的主意呢,这才会宁愿花大笔的银子,也要为宇文珏买一个好名声,可他们就没想过,银子有时候并不是万能的,好些东西并不是有银子就能买来的?

不过,这于饥民们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所以,她管他们动机如何呢,只要饥民们能因此少饿死几个人,她巴不得他们的声势越浩大越好!

顾蕴说完,又吩咐冷嬷嬷:“明儿熬粥时,记得让熬粥的婆子每锅粥里都加些姜,再撒点儿盐,一来可以让粥的味道更好些,顿顿都是白粥,再饿的人吃着怕也不会觉得美味,也就只能果腹而已,二来可以防治一下风寒和其他病症,王太医白日来给本宫请脉时,就说了这个,说是人长期不吃盐,身体会吃不消的。”

冷嬷嬷闻言,忙应了:“奴婢都记住了,明儿就让她们加些姜和盐在粥里,好在只是调料,用不了多少,也费不了多少银子。就是方才之事,娘娘难道真不再考虑了吗?”

顾蕴毫不犹豫道:“不考虑了,你下去歇着罢,明儿还有的忙呢。”

冷嬷嬷无奈,只得行礼退了下去。

顾蕴这才看着窗外阴沉沉的天,无声的叹息起来,瞧这天是又要下雨甚至下雪啊,也不知道今年这天气是怎么搞的,惟今也只能盼着老天爷能早日放晴,早日暖和起来了。

晚间宇文承川回来,顾蕴少不得把三皇子府也开始施粥的事告诉了他,末了道:“我想着这于饥民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所以觉得由他们去罢,你怎么说?”

宇文承川冷哼道:“我早知道这事儿了,柯阁老是那等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吗?早宣扬得上下都知道了,我也想的是且由他们去罢,若只是施个粥,就能施个皇太孙来当了,那这皇太孙也未免忒廉价了,皇上心里有数着呢,你不用担心。”

顾蕴点头笑道:“有你这句话,我越发放心了,且用膳罢,你忙了一天,必定早饿了。”扬声叫了人进来摆饭。

第二日,四公主又是一大早便随冷嬷嬷紫兰等人一道出了宫去,顾蕴闲着无事,好在陈淑妃过来探望她,陪她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才算是替她打发了一上午的时间。

陈淑妃却也不是无故来探望顾蕴的,她如今协理六宫,琐事冗杂,哪还能跟以前似的,想什么时候来东宫,就什么时候来?

她今儿来,主要是想告诉顾蕴后宫众妃嫔对顾蕴让她们为饥民捐献银子的态度,“低位分的妃嫔们倒是没说什么,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敢说,高位分的不差银子,也没说什么,就是中间的妃嫔暗地里说了不少娘娘的闲话呢,听说皇后娘娘也因此发了好大的脾气,说娘娘不将她放在眼里…我倒是知道娘娘一心为民,原想着皇上这几日若来我宫里,定要为娘娘分说分说的,偏皇上连日都未踏足我宫里半步,我有心也使不上力,所以特地来提醒一下娘娘,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娘娘好歹心里有个数,免得不慎被人暗算了去。”

这样的结果,早在顾蕴的意料之中,东宫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她便是想不知道也难,却也感激陈淑妃的好意,因笑道:“多谢淑妃娘娘关心,我心里有数的,只要父皇不说什么,她们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何况她问心无愧,便那些人当面说到她头上了,她也没有可怕的,至于暗算自己出气,就得看她们有没有那个胆识和本事了,她又不是银子,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人人都拥护?

送走了陈淑妃,锦瑟进来了,给顾蕴行过礼后,便神神叨叨凑到了她耳边,小声说道:“娘娘,建安侯府有动静了,动静还不小呢!”

顾蕴怔了怔,才想起自己曾吩咐过锦瑟暗里注意一下建安侯府的动静,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才道:“那说来听听罢。”

“嗯嗯。”锦瑟忙点了几下头,道:“顾葭出了小月子后,又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在彭姨娘乔装了设法混进建安侯府,与她见过一面后,她便忽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百般讨好孝顺起建安侯太夫人来,渐渐的建安侯太夫人也真被她所打动,变得对她言听计从起来。”

听起来倒像是跟自己前世时的路子一个样,不过当时董太夫人可没对自己言听计从,即便后来中了自己下的毒,也只是口不能说身不能动,却是个人都能看出她对自己的恨意,且这个过程,可比如今顾葭让董太夫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过程长多了,她是怎么做到的?

顾蕴思忖着,人也再不复方才的懒洋洋,问道:“建安侯太夫人真对顾葭言听计从?那建安侯太夫人人是清醒的吗,日日都在人前露脸吗,看起来像不像是受了什么胁迫?”

锦瑟道:“是真的言听计从,也不像是受了什么胁迫,不过每日她都要吃一种药,乃是她先前有一次犯头疼的老毛病时,吃了顾葭给的药后,很快便好了,自那以后,她就开始真正看重起顾葭来,渐渐更是万事都要顾葭伺候在侧,别的人通不能近身了,即便是建安侯太夫人的贴身嬷嬷这样伺候了几十年的。以致不到一个月,顾葭便通过建安侯太夫人之手,将府里的管家大权大半收拢到了自己手里,惟独账房和采买还在那方氏手里。”

董太夫人的情况听起来,倒像是被顾葭的那种“药”,给控制了心神一般,所以才会对她言听计从,可自己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种药啊,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见识少,晚间宇文承川回来了,倒是可以问问她。